过去的经验总结为未来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如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者写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一
红色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地,如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地毛主席纪念馆等。红色起点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意义,是我们缅怀革命先辈、重温革命精神的地方。近期我参观了井冈山和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对于红色起点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红色起点的革命精神
红色起点承载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初心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在井冈山可以看到土地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的英勇与智慧,他带领贫苦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在纪念馆内可以看到中央红军长征的艰苦与顽强,无论是遭受敌人的追捕还是自然条件的恶劣,红军始终保持极高的斗志,与困难作斗争。红色起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传承。
第三段:红色起点的价值观念
红色起点所代表的革命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契合关系。红色起点反对压迫,主张人民当家作主,重视平等和正义。这与当今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打破阶级与贫富差距的理念相符。红色起点强调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重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对于当今社会追求和谐稳定的思想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红色起点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倡导的宝贵财富。
第四段:红色起点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参观红色起点,我不仅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和智慧,也对个人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红色起点的精神鼓舞我奋发向前,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追求理想。在纪念馆中看到红军官兵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的决心。同时,红色起点也让我深感感恩之情,感恩革命先辈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感恩之情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并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段:红色起点的启示与应对策略
红色起点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要不断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时刻保持斗志和朝气。其次,我们要珍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成就和福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我们应该将红色起点的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注重集体意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红色起点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精神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参观红色起点,对于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明确个人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们要将红色起点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二
这已是第二次读叶永烈所著的《红色的起点》,这是他著作“红色三部曲”之一。此书以纪实文学文体所写,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的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一个从“恒昌福面坊”走出并壮大的政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有近8000万名,中国平均每20个人就有一位党员。
以前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党史知识,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现在具体的知道了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对“一大”召开的时间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此书才知道会议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7月1日建党节是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有的人中途退伍,有的人落荒,有的人颓唐,有的人叛变,这只队伍经过磨练和洗礼,最终成为占世界总共产党员一半以上的队伍。
历史是由人写的,它的面目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必须经得起拷问和解读。同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持续良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审视曾经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查找经验和不足,错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整改。
现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真的能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呢样吗?我们要想到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全中国,靠的的是什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腔热血,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得来的,在他们心中装着是人们群众的一切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永远放到第一位。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向着美好的目标奋进。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三
《红色的起点》的可贵之处在于,叶永烈在书中别出心裁地,让建党时期的各种思潮影响下的诸色人物,纵横地在读者面前一一亮相走过,由此而为读者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中共“一大”的“大机密”,本来写到南湖会议结束,全书就可以结束了。作者却在写完1921年前后的历史横断面之后,加了《锤炼》一章,写中共“一大”代表的最终结局,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将建党初期生气勃勃的热血的各色青年的历史作了完整的交代。
这部纪实作品的可读性,还在于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通常的“党史读物”不同,作者在书中,十分注意观察、揣摩中共“一大”代表的性格。作者自谓:
“我发觉,没有着意‘塑造’,他们本身的性格便是十分鲜明的,一人一貌,彼此不同。”
“我在动手写作时,在注重史料的准确性的同时,注重作品的可读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以便使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愿意把这一‘报告’读下去”。
例如,写到陈独秀时,其洒脱不羁才气横溢好争辩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而当时仅28岁的毛泽东则性格稳重,一副含而不露的样子。书中,作者引入了陈独秀的挚友汪孟邹之侄汪原放的一段回忆,维妙维肖地勾画出陈独秀和胡适这对“老伙计”之间无可挽回的分裂。
作者注意到了像这类材料的细节的真实性,做到了“尽可能少地漏掉能显示出平凡中的伟大的行为和事件,把思想导向内心深处的秘密,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使得领袖人物的“身外的一切附加物都被摒弃,人们互相超越仅仅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美德。”读完掩卷,当年活跃在这历史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仍清晰在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四
《红色的起点》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的历史巨著,当我翻开它,仿佛近一个世纪前的一幕幕在我眼前,由作者娓娓道来。
生活在如今岁月静好,盛世太平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曾经的战火连天,硝烟弥漫,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意志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换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又一次深深的震撼了我。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共“一大”召开时,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平均年龄28岁,正是这一群有为青年,铸就了中国的今天。虽说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终于燎成了熊熊烈火,如今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党,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党。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曾做过如此评价:“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从中共“一大”到如今的“十九大”,一个世纪的征程,一个世纪的崛起,看似漫漫历史长河,回首却是一瞬间,面对如今的中国,我由衷的为祖国自豪,更为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骄傲。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回想起中共“一大”时的那些“青年代表”顿感责任重大,心生敬畏,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党员,但我应该时刻以此为傲,以此为戒。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最后借用书中毛泽东的语句名言作为我
读后感
的总结:“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五
记得三毛的一句话,很喜欢:"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一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渐渐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而这次借着参加"青马工程"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把我静静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年代,时光如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的浪涛,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重来没有离开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风云人物一一描述,在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红色的起点》,以三十多万言篇幅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谦和务实和强烈的救国爱国情怀。作者以真实的笔调,尊重史实,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建党之初的另外一些真实细节: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共产党人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共产党人的救国梦,并且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改变并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记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经这样说过:"大学生不梦,中国何以梦。"类似的,的确,"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国家才会富强。在这本书中,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蔡元培的"三顾茅庐"群贤毕至北京大学,令五四的呐喊,让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宣言》等不断涌现,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许多我以前从未听过的名字一次次的印入眼帘,使我倍受震惊。
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我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哪怕牺牲,也要为了解放事业奋斗到最后。现在的我们,作为大学生,当然不需要去革命,去斗争,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从现在起,就应该认真起来,学好自己的知识,再走上社会之后,用自己的知识来贡献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那些革命烈士们换来的,这点我们应该铭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时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校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全面的提高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六
红色起点,是一款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小说以文学艺术手法,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壮烈而艰难的历程,展现出了红军战士们与命运抗争奋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读完《红色起点》,我深受触动,感悟颇多。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深刻认识到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守信仰的无私奉献精神。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实在是令人堪忧。饥饿、寒冷、疾病、酷暑、崎岖山路、敌人的追逼……种种困难不断地摆在红军面前,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无论是天南海北的红军战士,还是长征路上的群众,都以坚定的信仰支持着红军的战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个人利益,只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动容,也激励我要抛弃个人的狭隘利益,为社会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这部小说让我深思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态。红军长征虽然艰辛,但其中每一段历程都是独特而宝贵的。小说中的红军战士们,在艰难的长征路上,他们磨砺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实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如小说中的人物李强所说:“人生犹如长征路,有坎坷有艰难,但正是这些坎坷和艰难,才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宝贵。”这让我深思我自己,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是否有时放大了困难和失败,而忽略了成长和收获呢?读完这部小说,我决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珍惜每一次经历和收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这部小说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人的力量的重要性。红军长征是一场具有伟大理想的远征,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次壮丽航程。在远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理想,坚守着信念。正是这份理想信念,让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征程上始终不灭熄的火焰,燃烧至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并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四,这部小说也让我明白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之间紧密团结,互相携手度过了无数困难。小说中的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支持。无论是战友之间,还是与当地群众的团结合作,都展现出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团结一心,互相支持,才能在艰难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紧密团结,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场宏伟壮丽的游击战争,在长征路上,人民军队在千山万水之间,顶风冒雪,兢兢业业,不畏艰险追求真理。他们是历史之星,冲破枷锁,挑开重山。而我们每个人也必然承担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读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正如红军战士们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理想和生命价值,更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读完《红色起点》,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红军战士们无畏艰难险阻,坚守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燃烧了他们生命的火焰。这不仅是对红色记忆的回顾,更是对自身追求的鞭策。我将从小说中所展现出的红军建设中的价值观念中,发掘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自身在国家和人民事业中的表现,以更加勇敢、活力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参与自身国家文化的推广与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七
拿起《红起点》这本书是一个巧合,也是一个惊喜,夏天的一个晚上,在图书馆陪们在图书馆里穿梭在一排排的书架上。突然,我的视线停留在这本书上。看了几页序列后,朗朗的阅读声伴随着红色宣言在耳边回响,低头看着手中的书卷,历史画面在我脑海中慢慢展开……
过去,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党史知识,通过历史教科书和一些电影碎片化。我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我一直认为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党的建设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了解到,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和108号(李汉军大厦),然后转到嘉兴南湖船,一大时间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结束……叶永烈先生写的把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烽火时代。时间就像流水。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我追求过去闪耀的波涛。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
在这本书中,作者逐一描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风云人物。他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语气忠于历史事实。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它的纪录片,而是作者对这些领导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普通的党史书不同,作者在书中非常注重观察和猜测中国共产党一大所代表的性格。正如作者所说:我发现,如果他们不注意‘塑造’,他们自己的性格是非常独特的。他们一个人看起来不一样。例如,当他写陈独秀时,他洒脱、不羁、有才华、有争议的形象被写在纸上;当时,28岁的毛泽东性格稳重,看起来一副含而不露的样子。作者注意到了这类材料细节的真实性,并做到了尽可能少地漏掉平凡中的伟大行为和事件,将思想引向内心深处的秘密,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当时,领导人物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们觉得只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美德慧和美德,他们仍然清晰地阅读这本书,
其人如闻其声。
这本书也是近几年来,我阅读兴致最为浓厚的一本书,几天下来,让我慢慢的熟知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忧外患,以及所涌现的一批批新青年对新道路和新思想的不断探寻。“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一大”是党的诞生地,也是这本书的开篇,“一大”会址的找寻是充满波折与困难的,起初为了寻找会址,他们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找到后,又多次确定和排查,上级还专门派当时中共一大会议的见证者李达、董必武前来确定,最终经董必武确认,确定一大会址在李维汉家中一楼进行的,从而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大”会址。跟随着阅读,从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热爱,做事的细心和有序性,也修正并丰富了自己在过去从书中或道听途说中所得来的那些凤毛麟角般的党史知识。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自己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了此书方知是在1921年7月23日至31日。而为什么我们后来把七月一日定为建党节呢?原来这是毛**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是由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再如,对当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人生之旅,本书都在不同的章节中一一有所叙述。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但包含了党章的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但在一大召开时,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一大纲领的原件没能保存下来。寻找“一大”文献这章节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书中仿佛给你一种历史的戏剧感——我们“一大”文献最初是在美国发现,这实在是让我匪夷所思,随着这层神秘面纱慢慢的被揭开,原来是陈公博当年潜逃美国时把“一大”带了过去,并翻译成了英文版,随后又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更奇怪的是在美国发现的和在苏联发现的文献内容中在第10条和第12条之间都共同的少了一条,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还是手写稿中漏写了第11条?又或者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尚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被揭开,我想,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在本书中,毛泽东的出现也极大的吸引了我,就在《新青年》杂志推出一篇又一篇彪炳显赫的雄文之际,在1917年4月号,登出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此文作者的名字是“二十八画生”,而这位“二十八画生”正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名字的笔画,正好28画!《体育之研究》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处女作”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少年的毛泽东便显示的与众不同,先在湖南一师求学,后在恩师杨昌济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北大,并跟随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短暂的时光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大的新思想,新文化给他很大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对毛泽东的思想根本性转变起来决定性作用。
回首这97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现在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浴血奋斗所换来的,这点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八
时光流转,孩提时的记忆像历久弥新的香料在空气中发散,朗朗的读书声伴着红色宣言在耳畔回响。而今,手捧这本《红色的起点》书卷,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徐徐铺展,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可歌可泣……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语),面貌为之一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是毛泽东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而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毛泽东关于文化战线、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的论述中,起初是用来强调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用于悼念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后,“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党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5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到党和军队惟一宗旨的高度,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首次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中第一次申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还强调了每一个党员都要树立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同时也是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标准”,即:党员与劳动者,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
首先,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党员都是来自职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职业。职业活动是党员的主要活动,也是党员为人民服务和为党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和业绩,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模范遵守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职业标准。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共产党员不仅要用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决不能将自己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活动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党员要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履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主阵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既要做一名好职工,更要做一名好党员。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九
第一段:红色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激情的颜色,也是中国人心中最深刻的颜色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红色一直象征着勇敢、奋斗和革命。不仅在政治方面,红色也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艺术中。读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红色的内涵和意义。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许多关于红色的主题,这些主题启示我不断努力并勇敢地面对挑战。
第二段:首先,红色给我带来了勇气和力量。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需要有人敢于挑战权威和追求自由。在读的《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在青年时代勇敢地追求真理,尽管面对的是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从不退缩。这种勇气和力量激励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敢于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第三段:其次,红色也象征着奋斗和努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以红色为背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读《红楼梦》时,我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不顾个人利益,为了家族和朋友的幸福付出了一切。这种奋斗精神激励着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段:此外,红色还代表着革命精神。中国的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红色旗帜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读《红岩》时,我深受热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红岩学院的学生们为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不懈努力,他们忍受了无尽的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坚持下去。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我勇往直前,为了社会的正义和进步奋斗。
第五段: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红色的内涵和意义。红色给予了我勇气、力量和奋斗的动力。通过阅读,我更加清楚我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为之努力,不断超越自己。红色使我坚定信念,敢于面对挑战,不断奋斗。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勇气和自信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总结:红色读书心得体会。红色象征着勇气、奋斗和革命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通过不同的作品感受到了红色的内涵和意义。红色给予了我勇气和力量,激励我坚持自己的信念;红色也象征着奋斗和努力,激励我追求梦想并为之努力;红色还代表着革命精神,激励我为社会的正义和进步奋斗。通过阅读,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为之努力。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奋斗,成为一个有勇气和自信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
夏日的午后,午睡后的我闷闷地醒来,想继续睡竟也睡不着了。鬼使神差般的走到书柜前面抽出一本《红色经典》。
起初不过是因为四个显眼的大字而选择了它,而后就是深深地喜爱上它了。
里面最让我有感悟的一篇就是——《背着大锅长征》。这里面写的是红四方面军工兵营炊事班班长——二十八岁的贾德福,因为她对年纪小的战士特别爱护,都亲切的`叫她“贾婆婆”。长征前她是背着几十斤粮食和一口大锅,踏上漫漫长征路的,路上大家都要抢她的锅背,她却不断“推托”,独自一人承受那份沉重。因为她战士们在爬雪山时都能喝上暖暖的辣椒汤。最后,她累倒在那口铁锅下。是的,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那口铁锅下,却活在战士的心里,更活在我的心里!
在城市的喧杂中,再也听不到清脆的蝉鸣声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很少有这样无私的人了。我不知道我该如何无私,也许我只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一
第一段:红色读书的背景与意义(200字)
红色读书作为一种读书方式,是根据我国红色文化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启蒙活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喜欢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获取信息。红色读书不仅培养了人们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通过读红色经典,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段:红色读书的启示和影响(200字)
红色读书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还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读《红岩》这本书时,我被杨仪的悲剧经历深深触动。从他的牺牲中,我感到了强烈的责任感,明白了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我们都不能背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红色读书让我明白了人生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快乐与幸福,更重要的是要有追求真理与为之奋斗的坚定决心。
第三段:红色读书的实践与传承(200字)
红色读书不仅是青少年的思想启蒙,也是对于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通过读红色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红色读书也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方式,通过读书,我们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远离不良娱乐和消极思想,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第四段:红色读书对个人的影响(200字)
红色读书对于个人来说,既有精神层面的启迪,也有实际行动上的引导。通过读《红楼梦》这本书,我被贾宝玉的坚持与追求所感动。贾宝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嫉恶如仇的正义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美丽和美好,并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同时,红色读书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拓宽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五段:红色读书的意义与展望(200字)
红色读书不仅是一种读书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通过红色读书,我们能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红色读书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未来,红色读书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的红色文化,激发更多人的热爱读书和关注社会的热情。只有通过红色读书,我们才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二
作为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我经常会在起点小说上寻找新的读物。起点读书成为了我每天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能够发现丰富多彩的小说类型与故事情节,又能够与其他读者分享我的心得与想法。在经过长期的阅读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起点读书不仅是一款阅读软件,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与享受。
第二段:起点读书的种类与优势
起点读书是一款功能齐全的手机阅读软件。从古代小说到现代文学,从言情小说到历史传奇,这里的读物种类繁多。无论你是喜欢看纪实性文学还是虚构小说,起点读书都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此外,起点读书还有很多的购买和下载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充值起点币或者现金购买自己喜欢的电子书。无论你是喜欢看免费小说还是付费小说,起点读书都能够让你轻松地解决阅读问题。
起点读书除了提供多类别的小说给人们选择以外,还有其它的优势,如阅读环境好、阅读界面美观、小说排版清晰等。这些优势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三段:起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是一种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良好习惯,并且它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起点读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众文化阅读的平台。在起点读书上,我们能够探索各种文学形式,吸收到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另外,通过读书,我们还能够开拓眼界,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无疑也将会在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
此外,起点读书还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找到自己所关注的那个方面,解决自己生活中谁都没有告诉你的问题。阅读不仅过滤了一切杂音,还能够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我,发现自己喜欢的方面并积极追求。
第四段:起点读书对于人生的启示
起点读书中蕴含着大量的书中人生启示。通过读书,我们不但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还能够意会深远的人生经验和心理因素。比如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们能够意识到要通过艰苦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什么事情都有付出才会有得到的道理。再如,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们懂得了家国情怀、同仇敌忾、义气群侠等等人生哲理。这些思想和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段:结语
《爱的教育》中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社会中,阅读已成为了一种基本素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当然,阅读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有一款优秀的阅读工具来辅助。而起点读书正是这款优秀的工具之一。特别是在这个新的阅读时代,起点读书更成为了一个非常方便、高效和普及的阅读平台。我们应该抓住机会,用起点读书来满足自己对于阅读的需求,更好地享受、品味人生。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三
过去,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党史知识,通过历史教科书和一些电影碎片化。我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我一直认为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党的建设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了解到,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和108号(李汉军大厦),然后转到嘉兴南湖船,一大时间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结束……叶永烈先生写的把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烽火时代。时间就像流水。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我追求过去闪耀的波涛。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
其人如闻其声。
这本书也是近几年来,我阅读兴致最为浓厚的一本书,几天下来,让我慢慢的熟知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忧外患,以及所涌现的一批批新青年对新道路和新思想的不断探寻。“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一大”是党的诞生地,也是这本书的开篇,“一大”会址的找寻是充满波折与困难的,起初为了寻找会址,他们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找到后,又多次确定和排查,上级还专门派当时中共一大会议的见证者李达、董必武前来确定,最终经董必武确认,确定一大会址在李维汉家中一楼进行的,从而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大”会址。跟随着阅读,从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热爱,做事的细心和有序性,也修正并丰富了自己在过去从书中或道听途说中所得来的那些凤毛麟角般的党史知识。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自己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了此书方知是在1921年7月23日至31日。而为什么我们后来把七月一日定为建党节呢?原来这是毛主席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是由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再如,对当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人生之旅,本书都在不同的章节中一一有所叙述。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但包含了党章的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但在一大召开时,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一大纲领的原件没能保存下来。寻找“一大”文献这章节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书中仿佛给你一种历史的戏剧感——我们“一大”文献最初是在美国发现,这实在是让我匪夷所思,随着这层神秘面纱慢慢的被揭开,原来是陈公博当年潜逃美国时把“一大”带了过去,并翻译成了英文版,随后又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 更奇怪的是在美国发现的和在苏联发现的文献内容中在第10条和第12条之间都共同的少了一条, 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还是手写稿中漏写了第11条?又或者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尚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被揭开,我想,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在本书中,毛泽东的出现也极大的吸引了我,就在《新青年》杂志推出一篇又一篇彪炳显赫的雄文之际,在1917年4月号,登出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此文作者的名字是“二十八画生”,而这位“二十八画生”正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名字的笔画,正好28画!《体育之研究》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处女作”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少年的毛泽东便显示的与众不同,先在湖南一师求学,后在恩师杨昌济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北大,并跟随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短暂的时光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大的新思想,新文化给他很大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对毛泽东的思想根本性转变起来决定性作用。
回首这 97 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现在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浴血奋斗所换来的,这点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四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翻开这本《红色家书》就被他震撼,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字,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灵魂的尽头,让我不禁潸然泪下。什么是个人家庭的小爱?什么是民族革命的大义?这本《红色家书》让我这颗久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对先辈们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了一次更加深入的诠释。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五
花了几天时间,含着眼泪读了《红色家书》。发现好多烈士遗书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无比珍贵。烈士的家书虽然集结成文档有两百多页,但我想,一定只道尽了他们心中所想的千万分之一,更有太多的烈士没有机会留下遗言和家书。捧着这字字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家书,无限的悲恸和感动撞击着我的心。
生在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幸福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个黑云笼罩、波澜壮阔的岁月,没有体验过囚室炼狱生活,更不用说身受过酷刑,但是我们有热血有良知,还是能感受到烈士们炽热的心怀。
看遗书是格外心痛的。家书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哪一个生命不想长命百岁,当多少人渴望的高官厚禄的诱惑放在面前的时候,当自己一旦离去父母儿女将无所依靠的时候,却有这一些仁人志士选择了慷慨赴死。熊亨瀚因从军而牺牲,还愿意儿子从军“以继吾志……夙励救国之愿。”多少烈士一生的大愿就是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即使自己倒下了,还愿意自己的孩子冒着炮火前进。
《红色家书》中收录了好多写给孩子的书信。很多烈士为了革命漂泊无定,孩子只能送人,托人寄养(如陈潭秋烈士信中所写),最后又不得不面对和孩子生离死别。其中赵云霄烈士写给女儿“启明”的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赵云霄怀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生下孩子,准备赴死,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不能养育孩子长大。同为孩子的母亲,我留下了眼泪。她究竟是多么爱孩子,她还为孩子写了诗歌《铁窗摇篮曲》。结果查找资料发现烈士本人的尸骨不知下落,这个叫“启明”的.女儿,也因为监狱生活伤了身体,九个月时就去世了,可以说一家三口都为革命牺牲了。不管是母子之情,还是烈士对革命的忠诚,感人至深。
以前看《风声》被电影中最后一段烈士留下遗言感动,“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而今天这些真实的家书更感动我。钟志申写:“可能无出狱希望,这并不可怕。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史砚芬写:“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献出了全部,忠贞不屈,矢志不渝。
一封封家书,说不尽的对生命的珍重,也说不尽的对人民对革命的爱,更是无法用言语道尽的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无法用雷霆之力撼动的革命意志。《红色家书》值得我留在身边,反复认真阅读,用书中的精神引领和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六
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待群众和客户要有春天般的温暖,实事求是帮群众和客户解决问题。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是我们丰富精神力量的源泉。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七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借助于科技的进步,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阅读体验。而起点读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平台之一,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海量的图书资源,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使用起点读书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起点读书的便捷性
首先,我想从起点读书的便捷性谈起。相信有很多人遇到过借书难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下图书馆和书店都关闭,怎么办?有了起点读书这个应用,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下载APP或者登陆网站,就可以浏览和购买各种图书,随时随地读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点对于忙碌的白领和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便利,可以更好地满足阅读的需求。
第三段:起点读书的优质资源
除了便捷性,起点读书还提供了海量的高质量图书资源。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当下热门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起点读书汇聚了大量知名出版社和作家的精品力作,几乎覆盖了所有人文、社科、文学、科幻等各类图书类型。同时,起点读书也为作家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平台。作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作品、和读者互动,读者们也可以在书评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受。这一点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黏性,更是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阅读体验。
第四段:起点读书的省钱优势
在起点读书购书不仅仅便捷方便,资源丰富,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省钱。与实体书店相比,电子书价格普遍低廉不少,并且平台也经常会推出各种打折或者赠送活动。还可以享受一些很多的优惠券,比如签到送的优惠券,分享给朋友送的优惠券等等,可以节省我们买书的成本。而且,购买电子书还可以省下去实体店的时间和路费,更加划算。
第五段:个人体会和总结
在使用起点读书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的阅读体验。通过起点读书,我遇到了一些很优秀的作者,也读了一些让我感触颇深的作品。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和福利也让我惊喜不已。我觉得始终记得一点,那就是电子阅读器太便宜了,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使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而且,在这个平台上读书感觉不仅便捷和舒适,而且也能够体验到文学和知识带来的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忙碌的白领,还是热爱阅读的学生,起点读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提供的便利、优质的图书资源和省钱优势都是很吸引人的,值得我们使用和推荐。当然,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琐碎的快乐,更是学习、充实自己的过程。期待在未来的阅读路上,大家都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收获更多的体验。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八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头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呈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高校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坚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学问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子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照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子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找寻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溢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样,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究竟被我们奢侈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莫非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旧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觉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懊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难过和悲观……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接着着自己坚决的脚步。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九
读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我加入了起点读书这个在线阅读平台,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美妙和重要性。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阅读海量的小说和资讯,还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交流,感受到读书的力量和魅力。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起点读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感受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想象空间,拓宽视野和思维,加强人际交往,更加丰富内心世界,使自我修养和知识储备得到提升。尤其在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了个人增强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
第三段:起点读书的互动性
作为一个在线阅读平台,起点读书为用户提供了不少独特而且有效的互动功能,比如精华的读书笔记交流、好友之间的分享和互动、社区讨论与投票等。这些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之间的联系和彼此的理解,而且还能以此促进更多的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推动人们思维模式和观念的创新和进步。
第四段:起点读书的品质保障
起点读书确保了内容的优质和精品,每个读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和优质内容。除了精选的图书和稳定的平台服务,起点读书还对作者的作品进行精细的把关和审核,以保证原创作品的质量和真实性。这种品质保障方式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段:读书体会
通过起点读书,我读到了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独特作品,从中收获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感悟。一个作品的品质不仅要看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还要看作者对人性、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表达。同时,起点读书的社区互动也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读者,交流彼此的思考和体会,更好的领悟海量图书所带来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
读书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文化娱乐,它可以满足我们对知识与艺术的探究与追求,同时也能让我们寻找到同侪和归属感。起点读书的互动性与品质保障确保了阅读体验的完美,使人们在读书的旅途中受到了更好的引导和安排,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文化素养和人性思考的精品图书。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平台,同时也会越来越珍惜这样一种难得的文化财富和阅读精神。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二十
当读到《红色家书》陈觉、赵云霄两位革命伉俪的遗书时,“家国天下”四个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何谓“家国天下”?《礼记·大学》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陈赵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对共产事业、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陈赵夫妻均出生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当时社会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于是在1925年,两人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早期党员,双双被派往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两人相遇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陈赵因叛徒出卖被捕,并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陈觉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也写出了对家中至亲的愧疚:“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但他也写出了自己“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陈觉的这段话,与如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陈觉用生命彻底贯彻了誓言,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牺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贯彻,才不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泱泱中国。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女,取名“启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当时敌人一定试图利用母亲的担当说服赵云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赵云霄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战士,纵然对女儿有着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为革命、为信仰、为党牺牲,因为有国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儿女赢得一个美好未来。因此她才会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在那一瞬间,她也许看到了女儿在新中国好好长大,好好读书,那一刻,她一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丈夫一样,她完美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我们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诉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现在中国这艘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破浪前行,开启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家国天下”并不遥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是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对父母要孝顺但不愚孝,对子女要疼爱关心但不娇惯,是为“齐家”,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国”,对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对社会的不公仗义执言,对伸来的援手心怀感激,则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1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