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条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活动。教案的编写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希望大家能够注意教案的结构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一
1、继续巩固一次函数的作图方法;
2、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经历一次函数及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本节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
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学生是较容易掌握的。
(一)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2x+6,y=2x1,y=x+6,y=5x的图象。
(二)议一议
上述四个函数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在增大,有的在减小。
学生讨论:y=2x+6和y=5x这两个一次函数在增大;y=2x1和y=x+6在减小;影响这个变化的是x前面的系数k的符号:当k为正数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为负数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二
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做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本着这样的原则,课上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三
1、内容:人教版八上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22(2)一次函数的图像
2、内容解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课题)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叫卖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ppt)、flash动画、歌曲(mp3)、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卖汤圆》和《冰糖葫芦》,学生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叫卖调(欢快、活泼、幽默、诙谐)
导课: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歌曲你们熟悉吗?你们知道是卖什么的?像这种类型的歌曲叫什么歌?介绍叫卖歌。今天,咱们学习一首印尼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二、走入印尼国家
1、师:印尼是哪个国家?知道吗?(印度尼西亚)。你们想去看看吗?师:印度尼西亚,是“水中岛国”,是由许多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千岛之国”。这里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家盛产水果。它的首都是雅加达,有“歌舞之邦”的美称,生活在各岛上的1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舞蹈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师:你们感受到印尼美吗?(学生答)
2、出示印尼水果市场
师:我们又来到了哪里?(水果市场)印度尼西亚的水果特别多,集市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到处都有吆喝声叫卖水果声。咱们有没有兴趣来学学各种叫卖声,看谁的叫卖声最能吸引顾客来光顾。
二、感受歌曲,解决重难点
1、播放《木瓜恰恰恰》flash动画
师: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欢快、活泼、高兴等)
2、范唱歌曲
师:你听出来歌曲中唱到哪些水果?(番石榴、菠萝等)
3、介绍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4、跟老师一起读有节奏的.叫卖声,双手拍腿
师:这个恰恰恰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前面还是末尾?(师生一起说“恰恰恰”。)
4、师生一起随着歌声唱唱轻快的“恰恰恰”。(“恰恰恰”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5.如果让你给这段歌声加上伴奏的话,你觉得在哪儿加比较合适?(生略)让我们拿起自己制作的沙锤或其他打击乐器为音乐加上伴奏。
6、师:除了用乐器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恰恰恰韵律(扭胯)
7、我们一起边说边做,看谁的动作既能合上音乐的感觉又和别人都不一样(师生共同扭胯)。(发现较好学生,请她上台带领同学们再来一次。)
8、师:刚才我们又唱又跳,真开心!师: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歌
四、学唱歌曲
1、让学生用“啦”哼唱歌曲
2、跟琴学唱歌谱
3、完整演唱歌谱
4、按节奏读歌词
5、教唱歌词
6、完整演唱歌曲
五、用多种形式表演歌曲
分组唱:一组唱,另一组打节奏。
师生合作:跟伴奏,边唱边表演打节奏。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对叫卖歌曲的学习,了解了叫卖歌曲的特点,这些极富情趣的演唱给了我们极大的艺术享受。其实啊,这些音乐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多做有心人,你也一定可以创作出动听有趣的音乐。好,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五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数学思考: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六
“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教学完后,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精心备课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二:教学内容不好处理。
“一次函数的性质”中无b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但题中有,要补讲
环节二: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待定系数法的引入上用“弹簧的长度y(厘米)”来讲的,太难,要先讲书上的“做一做:“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1)和点(1,-5),”
三:难度不好处理:
如我们在讲一次函数的定义时(第一课时)补充了一个例题:已知函数y=当m取什么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当m取什么值是,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学生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反而对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y=-2x+3中k,b是多少强调的不多。
满意之笔
一次函数有以下令自己较满意的地方:
一.结合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恰当的过渡,点燃其求知的欲望。
在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采用班级里的真人真事(运用校运动会的具体事例)“在此跑步过程中涉及到哪些量?”“假定每位选手各自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路程是时间的一次函数吗?”等过渡性的问句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又为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出作了铺垫。
二.大胆对教材作大幅度调整、修改
对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作了补充。
(附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要点:一次函数几何形状:一条直线;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教材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阐释得不太完整、详尽。学习函数的图象需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次函数图象又是所有函数图象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以后学习其他复杂函数的基础,所以整体全面地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复杂函数提供思路样本、节省学习时间。虽然在课后的习题与作业本中都有涉及到:当一次函数的自变量限制在某一范围时如何画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但在教材中似乎没有涉及到此类问题,对于b班的学生需要教师对此类问题做相关示范解决。(1)求y1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上述函数的图像。图像还是一条直线吗?此题为拓展知识点:当一次函数的自变量限制在某一范围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射线或线段而特地设计的。至于如何快速地画出射线或线段呢,让学生讨论后给出总结:对于射线,取起点与另一个异于起点的任一点画出射线;对于线段,取线段的两个端点然后连接即可。
不足之处
一、时间把握不准。由于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宽了知识点的面,拓展了知识点的深度,个别环节还需要小组活动或学生个别上台动手操作,而我又想将这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似乎太高估了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这么多内容可以更宜分开两节课来上。
二、部分内容上处理出现失误:初探索一次函数y=x的画法时,我直接自己硬性规定先取这样五个点:(-2,-2),(-1,-1),(0,0),(1,1),(2,2),而没有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怎么取的,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五个点(理由应是:这五个点分布均匀,它们的坐标较简单,有代表性)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再接再厉,以能更好的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七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的符号法则去化简代数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等活动得出去括号的符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例题讲解,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班级:初一四班nn。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nn教学反思nn。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八
1、依题意,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得到所求函数解析式。
例、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点(1,-2).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此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分析:一般一次函数有两个待定字母k、b.要求解析式,只须将两个独立条件代入,再解方程组即可.凡涉及求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时,一般方法是将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就求出了交点坐标.
解:(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
(2)当y=0时x=3,当x=0时y=-3。可得直线与x轴交点(3,0)、与y轴交点(0,-3)
评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求直线的交点均与解方程(组)有关,因此必须重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九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
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
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要回头检验!
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一
一次函数和代数式以及方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仍然是函数,同时,等号的两边又都是代数式。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代数式有很大区别。首先,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都只能存在两个变量,而代数式可以是多个变量;其次,一次函数中的变量指数只能是1,而代数式中变量指数还可以是1以外的数。另外,一次函数解析式也可以理解为二元一次方程。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二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ax+b的值为0。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ax+b在x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初二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三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师:如屏幕所示,这首歌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生:“九一·八”事变。
师:是的,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东三省沦陷,大批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于是就有了这首抒发流浪者心情的歌曲《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的《土》,用我们的心来感受同样身为流浪者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点击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土》是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我们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只有2段,大家先听录音范读第一段,再一起朗读第二段。在听读和朗读过程中完成屏幕上的要求。(点击显示“初读课文”)。
师:文章的生字词较多,大家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点击生字)师:大家一齐读出来——(逐个点击)。
师:很好,预习比较充分。那么我们先听录音范读(点击朗读)师:大家觉得朗读者读的怎样?生:很好,情感很投入等(或其他)。
师:听的出来大家都很用心在读。谁来说说看,你读的时候,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生:爱家乡,爱土地(重点:土地)。
师:其实作者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他对土地的情感?大家找出来生:“炽痛的热爱”
师:作者对东北的土地有一种“炽痛的热爱”,这与他的出生背景有很大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一些情况,就知道作者为什么有这么炽热的情感了。(点击,简单介绍)。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整整十年,作者回去了没有?生:没有。
师:是的,作者足足流浪了十年。正是因为作者有背井离乡的亲身体验,更有对故土日思夜想的牵挂,才能写下如此炽热、深沉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
三、
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按研究性学习小组分组,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屏幕上的任务。
师:第一道题哪个组来?
师:作者的故乡就是关东大地,那文中哪些内容是对作者故乡土地的描写?描写的对象是?运用什么手法使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点击板书】此处重点:
第一段的景色描写,描写对象是东北特有的景色(白桦林、高粱、豆粒)和物产(金矿、煤矿)。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大量的修饰语(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会不会多余?如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师:从这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
生:美丽,丰饶【点击板书】。
师:很好,请坐。除了这一段是作者对故土的描写之外,还有没有?第二段的景色描写,主要是“我”旧日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活的情景。师:从描写看,“我”旧日的生活快乐吗?生:快乐。
师:那现在这种快乐还在吗?生:不在。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埋葬”。
师:大家一起看,在第一段描写关东大地的景色之后,作者是这样写的:“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的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生:作者向土地立下的誓言。
师:很好。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发出的誓言吗?
生:“没有人„„污秽和耻辱”。(如果时间够就叫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誓言,人称上的变化可以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更直接,更强烈。
师:(小结)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文,作者先通过对故乡景色的生动描写表达对土地的炽爱,跟着将土地想象成母亲,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忆起旧日的幸福生活。然而,旧日的幸福被侵略者埋葬,大地母亲被污辱长达10年。面对这一切,作者炽热的情感达到顶点,将满腔的热情化为热切的渴望,立下铮铮誓言——誓要看到一个(生齐答:更美丽的故乡)【点击板书】。其实,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作者爱故乡的土地,也就是(学生答:爱国)。那么到这里,作者的情感从爱故乡的土地升华为爱国,可谓是水到渠成。
师:作者的情感如此浓烈,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语句之外,相信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语句足以打动你,接下来就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你认为最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语句。
四、拓展练习。
师:有点欲罢不能的样子,看来大家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是深受感染。好,那么就请大家把这种情感化成文字,写一写你们自己的故乡。
提示:也可以写你喜欢的,或是曾经去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不用很长,几句话就可以。(评价略)。
五、
总结。
(略)。
六、学生齐读课文。
教学后记:
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用194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来导入,配合当时的一些历史影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所以历史背景很重要,教学中主要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使学生慢慢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太深了一些,因此教师的引导更显重要,这一点也是做得还不够的地方。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四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选择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五
本节内容共安排2个课时完成。该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要注意的是由两条直线求交点,其交点的横纵坐标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应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确立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即方程,再联立方程应用代数方法求解,其结果才是准确的.
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节知识困难不大,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从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形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来解决.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2.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3.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
内容: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方程x+y=5和一次函数y=相互转化,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效果: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前面研究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现在来研究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和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顺其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内容: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和y=2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1)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意图: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两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打下基础.
效果:由学生自主学习,十分自然地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形来处理,反之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来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例1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如图,直线与的交点坐标是.
意图:设计例1进一步揭示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形来处理,但所求解为近似解.通过例2,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由形来处理的困难性,由此自然想到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把形的问题转化成数来处理.这两例充分展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下一课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
内容:1.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的交点为,则.
2.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都经过点a(2,0),且与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的面积为().
(a)4(b)5(c)6(d)7
3.求两条直线与和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与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意图:4个练习,意在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加深了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转化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意图:旨在使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习题7.7
附:板书设计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以及应用代数方法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图像解法的局限性,这是由于画图的不准确性,所求的解往往是近似解.因此为了准确地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常常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如例2及反馈练习中的4个问题.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y=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课本p119练习、
由学生自我本节课的表现、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14.2.2一次函数(4)
1、一次函数的应用例:
练习: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七
1、这节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对课的整体把握透彻,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条理分明,对于课堂的全局把握较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2、我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比较熟练,加上自己一手制作的课件,更有自己的特色,吸引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也是最重要的,我果断的放弃了用多媒体课件对例题解题过程的演示,而改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讨,学生动手画图板演解题过程。现在回想起来,这才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而在那个中等偏下学生板演反复时,我没有制止他换人,而是鼓励他继续完成了解题过程,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从这节课中,我也有了很大的收获,那就是:课堂尽量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害怕学生学习有困难,只有暴露了困难,才会对症下药,知困而后进也。
从那节课以后,我也按照我的想法在实践着我的数学课堂。
初中一次函数的教案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说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这一情境,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方法。如有条件可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由学生自我操作。也可由教师演示。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进行正确的说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力正在形成,抽象思维还不够,学习几何知识处于现象描述和说理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说理,理清楚四边形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木条,帮助小明的爸爸钉制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学生活动: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7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