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观潮教学方案设计(汇总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10:24:06
最热观潮教学方案设计(汇总23篇)
时间:2023-11-01 10:24:06     小编:书香墨

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方案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一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二

教学理念:

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想: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诗人是谁?简单说说原因。

(二)导入激疑:

1.引出南宋诗人陆游,你们了解他吗?(交流搜集信息)

2.小结交流情况。出示资料(陆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国都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他临终时的绝笔诗――《示儿》,这首诗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儿子的临终嘱咐。你想知道什么?

(三)导读达标:

1.初读感知

(1)配乐诗朗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认识和欣赏纯粹的线条美,认识线的丰富、强烈、准确、肯定的表现力。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

学习用线的不同表现方法,体会和描绘客观世界不同物质所具有的不同材质,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3、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学习用各式各样的线来描绘质感的方法。

4、德育目标:

能够自主体会树叶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用线的不同排列方法,反映树的不同种类。例如“杨树”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与学生分析:

从上节课对“线”的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正式转入实践阶段,首先,我们尝试用线来描绘几棵大树,树的姿态、种类、树干、叶子、树皮,多种多样,变化万千。

学生一定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从而得到较多感受后,才可动笔描绘。

2、教学重点:

体会树叶、树干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用线的不同排列方法,反映树的不同种类,通过描绘树的外形、结构,表现树的质感。

3、创新点: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观察、体验、创新,鼓励学生用各式的线条来表现树的不同质感。

4、德育点: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作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

5、空白点

预先请学生去公园观察,或是从课外书、网络上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树”的资料,从大自然中、生活中、网络世界中去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想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用具准备:美术课本、彩色笔

教师教具准备:绘图纸、挂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模式:注重体验、激励创作。

教学策略: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操作程序:启发观察——自主学习——想象创新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观察: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提问:常见常用的线有几种?怎样表现?(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

2、展示上节课作品:

鼓励学生:在画面构图方面控制能力有所增强,在线的处理、连接上处理得当。

缺点指正:个别同学画面小,整体感觉不好,有点歪。

3、板书课题《用线画几棵大树》

4、多媒体演示。

a、今天老师就着重请大家来欣赏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各种各样的树。

讲解各种各样的树的特征,即这些树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1)椰子树——像美丽苗条的少女头上梳着漂亮的发髻,动作好像是时装模特,优美地站在那里。

(2)千年古树及受迫害的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干燥,给人以苍老的感觉。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

(3)柳树——垂柳婀娜多姿,柳枝随风摆动像轻歌曼舞的少女。

(4)枫树——从色彩上去着重分析,欣赏它那火红的样子。

(5)白桦树——像有无数的“眼睛”在那看着你。

请学生汇报自己预先去公园观察,或是从课外书、网络上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树”的资料,从而补充老师所讲的类型。

b、多媒体演示一幅完整的作品的步骤。

c、展示挂图,用黑色、红色绘制的单色作品。

d、讲解课本第8页关于树冠、树叶的表现技巧。

〈二〉自主学习:

作业要求:(放音乐,创设优美舒适的教学情境)

1、四人一小组画一组树。

2、以线为主、单色绘制。画的过程实物展示有特色的作品。相互协作,以组的形式展评。

3、每次老师出题,大家创作,今天请同学们自拟题目。

4、教师和学生互动,请两个同学和老师在黑板上一起作画,并请同学来修改。

〈三〉想象创新:

学生活动:自主作画,以小组的形式绘制长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并参与到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去。

a、你是怎样感受这棵树的?就考虑一下选择直线、曲线、折线还是交叉线中哪种形式能与自己感觉相近,然后大胆地画,不要犹豫。

b、先将树干画出,再将树冠外形画出来,然后根据感觉进行线的不同排列,排列时先从大处着手,有时间再补充细节。

c、树干、树叶外形内都要排满不同类型的线,不要留大量空白。

六、板书设计:

四、用线画几棵大树

线的四种类型:

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题目:《》

七、课后反思:

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请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点评,体现“自我展示、多元评价”的创新意识。学生多数是从色彩、形状、构图上去分析评价作品;教师的点评则着重线条的美感是通过线的丰富、强烈、准确、肯定来表现的,分析几张优秀作品在线的表现力方面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画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在画面中如何充分利用“线”的样式来为作品内容服务,同时增强了同学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a、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学法引导:a、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二)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三)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3.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四)精读训练。

2.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2)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1)讨论交流。

(2)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4)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朗读整首诗。

(五)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六)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七)总结,布置作业。

(八)指导写字:土、种、子

1.翻到书本84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3、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六、教学点评(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强)

1.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附:本课教学随笔

[原创]童言率真,课堂精彩

年9月,我参加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11月我接受任务,向三元、梅列两区的实验教师开设一堂新教材研讨课。这堂课的设计摒弃了一般公开课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用的教学策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堂朴实的课中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点亮了我和听课教师的心。我从这堂课中真正体会到:学生放松了,课堂精彩了!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

其一:“曹操发明了印刷术。”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儿童诗,其中“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孩子们纷纷汇报,有的说知道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说知道祖国的地图像公鸡,还有的说知道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我知道祖国有四大发明。”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这时候平时不大发言的小荣也兴奋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听到这个回答,同学中马上有了小声的议论,我听到一个孩子说不是曹操发明的,就转头问他:“不是曹操发明的,那么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记了。”“其他同学知道吗?”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又微笑着问小荣:“你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这个资料你是从哪儿来的?”“是妈妈告诉我的。”孩子的脸开始有些红了。“哦,是这样呀。向妈妈请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办法。不过呢,我记得呀,发明印刷术的这个人叫毕升。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咱们都再回去查查资料,好吗?”“好!”这个孩子很体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个人都要奖励!”

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祖国的情感认识,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乐曲,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陆续有七八个女孩子走上了讲台,可是当她们站到台上面对后排黑压压的听课教师时,几个孩子胆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有三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当表演结束时,我问:“刚才谁的表演最出色?咱们奖励她一个‘天线宝宝'(一种卡通贴图),好吗?”同学们很快说出了那三个表演孩子的名字,正当我给这三位同学发奖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又说了:“老师,我认为应该给她们每个人都奖励一个天线宝宝,因为她们都很勇敢。”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紧边发奖品边对她们说:“对对对。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地上台来表演,所以应该给你们每一位都奖励。”被奖的同学兴奋了,而台下的同学因为意见被采纳,也高兴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欢我的诗。”

因为这是一首句式大体相同的儿童诗,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的环节,即四人小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说一句话,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诗了。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衣橱是衣服的家”,也有“花丛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当小组汇报完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我又问:“你最喜欢谁的诗句?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妙趣横生的,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很美。”他的评价当然获得了称赞;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我喜欢。”我马上说:“嗯,喜欢就是喜欢,这也是一个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学说“我喜欢我的诗句,因为是我写的,跟他们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我也边笑边鼓励他:“你说得对。我也喜欢你的诗,我还喜欢你的自信。”

其四:“我还要玩!”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电脑游戏的环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第一课时做完了前两个与字词学习相关的游戏,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当做完第三个游戏时,又有孩子说话了:“老师,我还想玩第一个游戏。”我迅速看了看时间,一边在思考能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一边自言自语:“还想做第一个游戏?昨天不是做过了吗?”“第一个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声音多起来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那就听他们的吧。——自然,我的决定引起了一阵欢呼声。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虽然是第二次做复习字词的游戏,可还是出现了个别孩子对“太”和“大”的辨析失误。——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经验”骗了我。

这堂课,直到下课的一刻,孩子们始终是兴致勃勃的。新的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他们说了算,哪怕错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专家评点:

这篇教学设计突出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书、识字为重点,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法朴实、训练扎实,寓学于乐,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在充分开发了文本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适度地进行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五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出身于书香门第,勤学、聪敏,从小热衷于功名。但一生考场不利,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做了贡生。后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第五段,作者评狼。

问: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问:这六个“其”都是代词,指代什么呢?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四、问题探究:

1.从描写方法上来分析文章如何刻画屠户与狼的形象。

(一)屠户:主要从心理与动作来表现其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如从“惧——投骨避狼”到“大窘——骨尽狼仍从”再到“恐——前后受其敌”,最后“悟——刀劈两狼”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狼:主要从心理与神态、动作来表现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2.学生自由讨论:

(1)双方的较量可谓斗智斗勇,看看人和狼的智慧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说说理由。

人:懂得借助外在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以及化整为零,一一击破的方式克敌制胜。

狼:懂得以分散注意力、前后夹攻等方式战胜对方。

明确: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根据:(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3.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五、感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a、指导看图,训练观察。b、启发想象,训练思维。c、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学法引导:a、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b、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c、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二)复习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三)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3.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四)精读训练。

2.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2)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1)讨论交流。

(2)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听歌表演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4)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朗读整首诗。

(五)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六)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学做小诗人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八)指导写字:土、种、子

1.翻到书本84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3.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六、教学点评(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强)

1.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七

教学结构: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八

一、教材简析

自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正式运行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的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事情,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小黑板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揭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自主学习课文

1.用六画读书法借助拼音读课文。

2.小组互相检查学习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1.说说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说说识字方法。

注意:

弄、创、梦三个字是后鼻音,弄字的声母是n不是l,韵母是ong,不是eng;郊、断、建、创、巧等字是三拼音。学习建之时,注意和走之区分开。

认记字形举例:校郊、木旦、林夕梦、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托右下,此字认不难(修)。

3.说自己、小组解决了哪些疑难问题

4.说哪些问题不能解决,集体讨论解决。

5.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6.指名读课文思考:

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注意:本课要求写的6个字中,有三个独体字(发、书、成),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动、晚、新)。建议把重点放在独体字的指导上。发字可借助岁的写法进行指导。书字要强调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是悬针竖。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课文思考:

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许多书)出示生字卡片书,指导书写。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机车就是火车头,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引读。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面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两根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两根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请看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在研究制造中。)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4.学习第四段

(1)讲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5.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创举: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5)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6.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形难字:动、发、成。

(四)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你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

【教学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管弦乐曲《窗花舞》的欣赏展开音乐体验活动,通过网络查询中国过年的风俗,收集相关的音乐、图片素材。通过聆听、律动、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律动的方式感受音乐欢快风格,通过对比聆听扑捉音乐灵巧的特点,以合作表演来辨听乐器音色的不同,并在最后亲身体验芭蕾舞蹈的无穷魅力。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在身临其境中,品味音乐所表现的活泼、喜庆的氛围和喜儿单纯、善良的性格。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三册第十课:欣赏《窗花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体验乐曲轻松、欢快的气氛(情绪)和轻盈、活泼的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音乐,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参与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生问好(自我介绍)

2.节奏游戏

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教室,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考考谁的耳朵最聪明,能够准确地拍出老师给你的节奏。请准备好你的小手。(这个游戏我先拍,当我做‘请’这个动作的时候,请你开始。)

?大家知道,音乐是美妙的,那我们拍出的节奏也应该是……美美的。?(注意强弱)

(1)师:?你发现了吗?刚才我们拍节奏的顺序是(我完后,你们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问一答)

?那你还能用其他方式来回答我吗??(拍腿、拍手臂??)

(2)师:?我们再来一次,还是一问一答,但节奏会变化哦,每条变得越来越……?(短)(分层次进行,多次练习)

师:—生:—师:生:讲解节奏变化后,师生合作一次。

?让我们加上音乐感觉一下。?

?分组再来一次,可以吗??

二、欣赏乐曲a部分

1.初听音乐(《窗花舞》钢琴)——静心聆听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是很聪明,我要奖励给大家一段音乐,请你听听音乐表现了什么情绪??(欢快)?听出是用什么演奏的吗??(钢琴)

2.二听音乐(a1管弦)——用心辨听

师:?还是这段欢快的音乐,请听什么发生变化了?让你感觉情绪变得……??

(学生辩听——管弦乐演奏——音色:更丰富情绪:更欢快)

3.三听音乐(a1)——教师律动《剪花女》

师:?这么欢快音乐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我用动作告诉你,请仔细看,我在干什么??(剪窗花、贴窗花)

4.四听音乐(a1)——学生律动(模仿剪、贴窗花)

(1)模仿、体验

师:?你能跟着音乐也来学一学吗??(a1)(体验音乐欢快的情绪)

?除了剪纸,我们还做了什么??(感受音乐的柔美、轻巧)

(2)律动表演

?还有小朋友从网上找来了春节和窗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

?这些窗花漂亮吗?让我们再次拿起剪纸和剪刀,跟随音乐,一起剪出属于我们的美丽窗花。?(a1)

7.分析、品味

(1)形象体验

师:?你发现自己的小剪刀是怎么在动的吗??(节奏:音的长短)

?前面两次剪得短,后面一次剪得长。?

?在这段音乐中,相对短短的音用‘x’表示,长长的音用‘x—’表示,那连起来就是……—”

剪剪剪

?和着音乐,我们再来一次。?(a)(第一遍只加“剪”的动作,

第二遍完整表演。)

?音乐带领我们怎么样地剪窗花??(灵巧、生疏、笨拙、)

(2)节奏、速度

师:?请听老师哼唱,你觉得什么地方让你感觉最灵巧??

?请你也用‘会唱歌’的手指来动一动??(51654543)

?为什么这个地方能给你灵巧的感觉??

?是怎样速度和节奏的音乐让我们感觉灵巧。请选择!?(教师对比哼唱)

(速度——缓慢、稍快;节奏——紧凑、舒展)

(3)旋律起伏

师:?请你再仔细听,音乐的这个地方出了节奏紧凑外,还有什么特点??

“请你对比55554444,哪个显得更加灵巧一些??

(音符在高低变化)

(4)哼唱、律动

师:?请你唱一唱。?

?人们在剪窗花的时候,都喜欢一边剪,一边哼唱小曲,让我们也来

试一试。?(a1)

三、欣赏乐曲b部分

1.初听音乐——静心聆听(完整)

?请你仔细听,接下来的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气氛变得……??(过渡段)

(更加欢快、热烈、喜庆)

?这么热烈、喜庆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描述)

2.二听音乐(b)——画面辅助

?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剪窗花,有的贴窗花,还有的??)

3.三听音乐——品味对答

(1)完整聆听b部分

(2)一听“对答”(b2)——辨听音色

师:?音乐为什么会给你对答的感觉?这‘问’和‘答’有什么不同??

(一个细、亮、音高;一个连绵、柔和、音低)

(3)二听“对答“(b2)——律动对比(辨听结构)

?是啊,喜儿和他的小伙伴,有的在低低的地方剪,有的在高高的地方剪,(教师范唱,区分音色高低)那你能听出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吗?”

“你能学一学吗?”(教师合乐示范律动—)

“请那个小朋友来跟老师合作表演一下??(师与个别学生合作示范表演,

教师哼唱主题)

?音乐是这样进行的吗??(先看配乐图谱,再哼唱伴随模仿)

?音乐是有感情的,在音乐中,我们可以相互交流,表达快乐的心情。?

(分组律动表演:教师示范;师生合作)

(4)三听“对答”(b2)——“乐器“演奏(出示图形谱)

(出示乐器图片,分别辨听长笛与弦乐的音色。)

?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知道乐器出现的顺序是……??

(短笛——弦乐——短笛——弦乐??双簧管)

??????????

~~~~~~~~~~~~~~~~~~~

师:?我们也加入音乐中演奏吧。让我们先来排练一下。你知道他们的演奏姿势是怎么样的吗??(先哼唱练习,师生合作。)?听好音乐,我们要开始加入乐队演出了。

(视情况而定,可让学生分组、相互表演)

4.五听音乐——尾声

(1)静心聆听

师:?听,音乐的结尾给我们什么感觉??(很干脆)?你觉得是发生了什么??(看,贴)

?你会怎么表现?你会用什么姿势看或者贴呢??(造型创作:体现得意、快乐。)

?请摆出你认为最美的姿势,我要拍照罗。?(教师哼唱尾声、定格拍照)

(2)完整欣赏b部分

三、拓展欣赏

1.欣赏视频《窗花舞》芭蕾表演(完整欣赏乐曲)

师:?小朋友的姿势真是美极了,惹得喜儿和她的小伙伴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表演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一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

(3);(4).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3.已知则=;的`定义域为.

【总结引导】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自然对数函数.

2.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在对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拓展引导】

一、课外作业:习题3-5a组1,2,3,b组1,

二、课外思考:

1.求定义域:.

2.求使函数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的取值范围.

撰稿:熊秋艳审稿:宋庆

参考答案

【思考引导】

二、变题目

1.(1)(2)(3)(4)

2.(1)(1,+)(2)(,+)(3)

3.,(0,+)

【拓展引导】

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学习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

教学性质:

讲读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设问:课文中狼的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在《狼》一文中,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动作神情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愚蠢的特点。在屠夫与狼周旋的过程中,狼的本性逐步表现了出来。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如:“缀行甚远”----狼贪婪而又小心翼翼;“后狼止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懂得配合作战,又会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一狼洞其中”----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几个回合下来,狼的本性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提问:纵观全文,文章是如何详写屠户的动作神情的`?

提示:写屠户的动作极有层次。先写他的“惧”“大窘”“恐”等心态,生动地描述了他与狼周旋时的高度恐惧、紧张、只求逃生的神情。再写他的“顾”“奔倚”“弛担”“持刀”等行动,表明他在险恶的处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最后写他的“暴起”“刀劈”“数刀毙之”“欲行”“转视”“断其股”“亦毙之”等动作,突出表现了他与恶狼搏斗时的情景,既写出了他战胜恶狼时的勇敢,也写出了屠户“转视积薪后”的冷静、细心。这样,屠户由害怕到想方设法,到奋起杀狼自救的神态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四)自读课文,领悟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狼》教学方案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三

设计理念: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和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本课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看谁能最快猜出答案: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的是什么?(太阳)

2、你们知道太阳对我们大家有什么作用?(学生讲太阳的作用)

3、今天就一起学习第8课《太阳》,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要求读准字音。

(二)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a自由读

b齐读

c指名读

d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2、去掉拼音读

a自由读

b齐读

c指名读

d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3、出示12个生字人读

a自由读

b齐读

c开火车读

三、朗读感悟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出感情,教师随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关键词语:金子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等。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第三句话,帮助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读课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学生讨论交流(同桌为一组):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2、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太阳的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大1500万度,太阳的体积很大,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样大,距地球约1.5亿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围绕着它旋转。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表面的光和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下节课同学互相交流。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四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图片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ppt课本等

图片导入:

1、教师展示几张图片,考考同学们的眼力。提问同学们图片上的变化。

2、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图片上有几个黑点?它是动的还是静的?

通过欣赏图片,让同学寻找图像的变化,吸引同学们对图像的注意力,增加对本次课题的兴趣。再次展示两张图片通过问题提问引出本次课题。

2、展示苹果图片,利用苹果无限缩小的列子向同学们讲述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教师利用线的形式绘画苹果,并且从苹果出发,分别找到面、色彩、明暗、体积等要素。

3、讲解美术作品主要有三大类,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作品形式关键词,并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先不公布答案。

4、通过欣赏《贵妇人像》《生日》《红黑黄蓝灰的构成》等图片,教师分别讲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概念。讲解完毕最后公布之前的答案。

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推进,利用苹果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观察的敏锐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寻找关键词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教师展示三张图片,图片包含有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大类。通过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为这三张美术作品找到正确的类别。活动环节采用连一连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美术作品三大类的印象,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1、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线、面、色彩、体积、明暗、构图等

2、美术作品三大类及特点:具象美术(真实)、意象美术(夸张)、抽象美术(形式美)

通过再现的方式,再次小结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图像与眼睛

1、构成要素:点、线、面画苹果

2、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五

加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通过全面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计算机教室)

1、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运用计算机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学校组织的小型活动、会议、各种讲座基本上都在多媒体教室举行。

2、我校制定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课时计划,并严格执行,至少80%的教师能自制课件或应用通过卫星下载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教室或多功能教室上课,根据我校规定,学校每周应用计算机教室或多功能教室上课课时应在15节—20节,其中语文组、理化生组、音乐课的课比较多,基本上每科都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了上去,有的教师还争着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3、我校制定了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培训,鼓励教师自制课件授课,每学期自制课件我们要把它刻录成一张光盘,便于以后学习和应用。

4、我校每学期开一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会,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课件和优质课评奖。

5、我校不但要将接收到的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还要运用于开展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主题班会、政治学习等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师生开展3次以上的德育教育、科普知识等专题讲座,拓宽师生视野。

6、我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一个案例进行记录,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开展活动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7、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应用多媒体的经验文章。

8、合理安排时间,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民教育和学习服务。

9、认真填写各种远程教育登记表备查。一方面,要通过对课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使学科教师能够将卫星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溶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开展活动流程图:

三、激励机制

为促进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效能的发挥,我校根据《仁怀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和《仁怀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评估则》(另文下发)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利的要给予批评,并追究其责任。为促进试点我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每年将组织一次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知识综合能力的比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20xx年9月1日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六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读简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文章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自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读熟,这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七

1、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围绕绘画或黑板报的主题人真的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3、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来对主题进行表现。

4、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运用形象表现主题。

:烘托主题的技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图片和照片,欣赏影片。

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

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1.分组展示。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组内交流讨论)

2.自我推荐。

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

3.巡回观看。

看来同学们带来的资料还真丰富,你们想去其他组参观吗?

(以组为单位巡回参观、讨论)

4.信息反馈。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展示投影仪,师生互动,分析比较。

1.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课件中的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一幅图可能有几个视觉焦点。)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说一说,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两张作品:一张画只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深入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2)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改怎么样?

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平涂的画修改加工,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a.色彩。(冷暖)

h.明暗。(深浅)

c.空间。(前后)

d.线条。(轻重)

课件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

(2)将构图平均分为6份,小组成员每人一份。

(3)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塑造、表现。

(4)重新拼合。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社区橱窗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自评,自己对自己塑造部分的满意程度及感想。

互评,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建议。

师评,根据学生分工合作的情况及作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

2.欣赏新人类社区设计图。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八

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

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一、导入新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

三、串讲课文

1、第一节

解词:

知,主持,掌管。诉,告状。第,尽管。

寻,不久。何为,为什么。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

2、第二节

解词:

徙,调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遗,送。

才,仅仅。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

3、第三节

解词:

使,出使。谓,告诉,对……说。诱,引诱,诱惑。

刺,刺探。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

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

4、第四节

全班朗读

解词:

召,召令权,权且,暂且。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径,直接。造,到,往。

陈,陈述。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

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

5、第五节

解词:

恶,憎恶,讨厌。苛刻,待人狠而刻薄。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推,推行,施行。务,追求。

苟,随便。悦,取悦。从,听从。

志,意志。若,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奢华。他对子孙为官者的告诫,掷地有声,表现出他的无私。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

3、讲评思考题一。

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1、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

回答: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

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2、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

回答: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3、小结:

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具体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三、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后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讲清楚,多朗读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十九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复习引入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6、思考: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二十

教学理念:

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示儿》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想: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诗人是谁?简单说说原因,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示儿》教学设想》。

(二)导入激疑:

1.引出南宋诗人陆游,你们了解他吗?(交流搜集信息)

2.小结交流情况。出示资料(陆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国都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导读达标:

1.初读感知

(1)配乐诗朗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自由读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二十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二十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开展放风筝活动。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4、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篇二十三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

两课时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

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

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喜欢有趣印象最深建议希望

1、指名说一说。内容选择

(1)对语文课的看法。

(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

(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

(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

(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

(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声音响亮。

(4)注意倾听他人说。

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963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