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大班新疆舞蹈教案(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23:02:39
最热大班新疆舞蹈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1 23:02:39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的编写应该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系统的教学过程。以下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一些经典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示。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一

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创编。

多媒体课件、播放器(进场音乐和七月火把节音乐)、成人彝族服饰一套。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律动《哈密瓜熟了》进活动室。

提问:(1)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新疆)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3)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汉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开始部分

1、出示课件

火把节流程:迎火―颂火―送火

2、观看视频

《火把节篝火晚会》

3、出示课件

彝族服饰

4、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1)教师引用彝族阿妈送服饰,给幼儿悬念,教师通过穿彝族服,两次音乐依次跳出小跳步、踏点步。

(2)引导幼儿舞蹈创编。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跳篝火舞《七月火把节》

四、延伸部分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二

1、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一些生活习性。

2、大胆创蝌蚪成长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挂图、录音机、磁带、小青蛙头饰。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进入活动场地。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vcd幼儿舞蹈《小蚂蚁》引题:

问:你们知道舞蹈里小朋友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出示图一。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

(2)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先长出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二)。

(3)小蝌蚪接着长出什么呢?(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三)。

(4)最后小蝌蚪长成什么样?(幼儿回答后出示图四)。

(三)指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试看把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动作来表示好吗?

1、创编小蝌蚪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请全体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

2、创编小呼天抢地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后)。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创编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放音乐全体幼儿自由表演。

(四)让幼儿学习将自己的创编的几个舞蹈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1、放音乐请个别幼儿学习创编舞蹈。

2、师和幼儿共同评价表演幼儿的创编情况。

3、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选择动作创编成完整的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4、放音乐,师带着幼儿一起学习表演舞蹈两遍。

5、师简评幼儿表演情况。

三、结束部分。

2、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表演并出声场。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三

1、感受音乐的特点,能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强悍、有利的气势,体验男子汉的威武和强壮。

2、了解方阵舞的.基本特点、学会利用地上的标记保持队列队形的整齐。

3、能在舞蹈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1、《男儿当自强》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教师按幼儿人数在地面上贴点,每个点子间的距离大约一米。

1、教师组织幼儿采用模仿解放军操练的游戏形式,感受音乐的气势。

2、引导幼儿学习方阵舞的基本动作。

(1)请幼儿按照地上的圆点站成方队,教师告诉幼儿:右脚踩在点子上,左脚向旁边跨一步,比肩膀宽一些;双手掐腰。提醒幼儿在点上做动作才能保持队伍的整齐。

(2)教师随音乐完整的示范一遍动作。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马步,弓箭步的动作要领。

(4)教师哼唱,教幼儿完整的学做两遍动作。

3、鼓励幼儿探索90°转身的方法,并掌握音乐的旋律做转身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并掌握并转身的方法,请个别幼儿示范: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跨一步,身体向右转。

(2)教幼儿学习听口令,“一二三四”,在第四声时转身的动作。

(3)练习听“咚咚咚咚”;在第四个“咚”时转身的动作。

(4)练习听音乐,在第四个“咚哒咚哒“时转身的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分别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完整地做动作,并用暗示性语给幼儿动作提示。

5、教师指导幼儿随音乐加上‘嘿’的叫喊声集体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四

1、根据图谱在跳舞毯上进行基本的步伐练习。

2、体验在跳舞毯上舞蹈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动感节奏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泡沫板拼装的跳舞毯人手一块、箭头符号图片、跳舞图谱谱一张,跳舞录象一段。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

(2)提问:他在做什么呀?他站在什么上面跳舞呀?

二、理解箭头含义,学习基本舞步跳法规则。

1、认识箭头,学跳基本的几个方向跳法。

(1)教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带领幼儿练习,教师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2)练习单脚跳。

a、第一遍,出示图谱(第一段音乐的图谱)。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贴好的图谱),上面也有箭头和圆点。一个箭头几个脚跳?一个箭头,一个圆点,一个箭头,一个圆点。这个箭头往哪边?(右边)那我们右脚往右边踩一下,再收回来。那这个箭头往哪边?(左边)那我们左脚往左边踩一下,再收回来。右回、右回、左回、左回(教师适当示范一小段)能不能看着图谱跳呢?谁来试一试?看好图谱,丁老师来帮你喊口令,要看好图谱跳哦。(请个别幼儿跳,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幼儿看图谱跳)。

教师: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b、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教师帮忙喊口令。

c、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练习双脚跳。

a、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张图谱,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知道了,原来他是两个脚一起跳。

那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图谱哦,老师来帮你们点。

b、带领幼儿练习。

d、看图示,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也来配上音乐再来试一试。

三、出示跳舞图示,看图示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

(1)完整欣赏音乐。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提示:“这里是前奏,5、6、7起”,教师开始点图谱,间奏部分:“这里是间奏,5、6、7起”,教师继续点图谱。

教师:你们听出来没有?音乐开始的时候跳不跳?还有哪里是不跳的?(幼儿回答)。

教师: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2)跟着音乐看图谱跳。

教师:是不是都想跳呀?那我们一起来吧!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哦。丁老师要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

(3)第二遍,和客人老师互动。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回跳的时候,你的小手可以自由动起来,但小眼睛也要看着图谱哦。(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六、结束部分。

(1)欣赏教师跳舞。

教师:你们跳的太棒了,丁老师也想来跳一跳。想不想看丁老师跳?看看我和你们跳的一样吗?(欣赏教师舞蹈,发现步伐的不同)。

(2)教师:原来在跳舞毯上还有不一样的跳法,下次丁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来跳。(带领幼儿一起手持跳舞毯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五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知识准备:

1、棍棒操。

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准备: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你们要先学会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脚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脚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左腿直直脚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脚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集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磁带及录音机2、 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活动过程:

1、 通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 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内容;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面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 集体跟音乐练习。

4、 集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七

1.尝试用手指点、拖的方法进行绘画。

2.体验手指作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绘画卫生。

3.感受在音乐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节奏较快的音乐、水粉颜料、调色盘、素描纸、擦手湿巾、花球花图片、教师范画。

一、游戏导入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二、欣赏图片

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花球花的基本特征

三、引领创作

1.出示范画,讲解绘画步骤,使幼儿对手指点、拖画有初步的了解。

2.重点讲述点画技能,注意花朵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快慢,让手指跳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克服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湿巾擦手,注意卫生。

4.适当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

五、展示作品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八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知识准备:

1、棍棒操

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准备: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你们要先学会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脚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脚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左腿直直脚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脚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九

1、让幼儿学会在跳邀请舞时,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互换位置跳舞。

2、培养幼儿热爱和尊敬解放军的情感。活动准备:歌曲。

1、《山谷回音真好听》

2、《小鸟醒来了》

3、《挤奶》

4、《采茶》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这首歌曲讲的是什么事情?献哈达的动作怎么做?

3、复习歌曲,要求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并有表情地演唱。

4、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复习歌曲。

全班幼儿站在位置上。

前奏(乐曲的最后一句):邀请者右脚开始踢踏步前进(第一拍右、

左脚各跳动一次,第二次拍右脚脚跟伸向前方点地),同时两手从胸前经两侧摆起,右臂屈成弧开,手心向上(托掌)在臂侧平举手指翘起(顺风旗)。最后站在被邀请者前。

1-2小节:邀请者右脚开始做弹簧肯四次,同时两手落下后从两侧下方向胸前渐渐托起(手心向上),做托哈达状。

3-4小节:继续做弹簧步,同时两手向左绕一小圈后摆向右上方(手心向上),眼睛看右手。

5-6小节:右脚开始原地做踢踏步两次,同时手臂动作同前奏动作。

7-8小节:右脚原地顿四次,同时左臂轮流向上甩袖四次。

9-10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右臂屈举肩上方,左手叉腰,用弹簧步互换位置。

11小节:右脚开始原地踢踏步一次,同时两臂动作同前奏动作。

12小节:两脚做踢踏步一次,同时上体前弯,两手从胸前向内翻掌后向两侧打开(手心向上),做献哈达状。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律动两遍。

2、全体幼儿表演律动。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弓箭步和跪姿的挤奶动作。

4、幼儿表演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

5、个别幼儿上前表演律动。

大班音乐教案:舞蹈9

1、学习秧歌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4、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奶奶,她们也是扭秧歌的高手,现在我们请奶奶跟我们一起跳起来。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三、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

1、协调合拍地做动作,学跳双圈集体舞。

2、通过创编、模仿来学习舞蹈动作。

3、用动作友好地与同伴交流,体验跳集体舞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会沿逆时针方向站成一个圆。

2、磁带、幼儿用书。

1、开始部分,熟悉音乐。

请小朋友听音乐,一边听一边随音乐做动作。

2、学习基本动作。

引导幼儿随歌曲学习基本动作。

3、幼儿在双圈上学习与舞伴一起做动作。

(1)组织幼儿站双圈。

(2)重点学习围着舞伴绕圈。

4、引导幼儿和舞伴面对面做动作。

5、探索交换舞伴的想法,

引导幼儿想出交换舞伴的方法。

6、跟音乐完整的.舞蹈。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一

播放视频队形3:

师:这段音乐枫树、杏树是怎么跳的呢?(提手部动)

(杏树把手放在枫树精灵前面拉好,举到上面。枫树再向前走一步,手拉手举到上面)

师:大家真聪明,都会跳了,跟着音乐来一遍吧。(音乐a2)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谁看懂这图谱了?(幼儿讲述)

师:没看懂的没关系,我们再看一坎。(不超3遍)

师:我把这些动作编成了一个口令:转,牵,走走,面对面

师:遇到困难了吗?请你提出来。(幼儿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并练习)

师:老师发现有一对跳的特别好,请他们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怎么样很好的.配合的?(请成功的小朋友介绍经验)

教师和幼儿示范:边嘁口令边走(转牵走走,面对面)

听音乐练习数遍(音乐a3)

师:我们来听着音乐,看着图谱,看树精灵舞一遍吧o(幼儿休息看a完整)

边看教师边说:枫树先走,再是杏树,杏树拉手向上举……

师:我们把这些好看的精灵之舞的动作连起来吧,和精灵一起跳舞了!(2-3遍由慢到快)

(l)播放第二段舞蹈图谱:看,又是怎么跳的?

(2)幼儿自由回答看到了什么?

(3)点击播放大的图谱:师:再来仔细看看

师:他们是伸出哪只手7.(带花的右手)o拉拉手,向前走(教师示范)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位置换了,背对背,手放开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起立,和好朋友面对面(教师喊口令)

师:找到新朋友了吗?位置交换了吗?看看你的好朋友变成谁了?和你的新朋友再来跳一跳。连续做几遍。

(6)完整做b段动作: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吧。(播放b反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不动,和你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再来一次。

师:精灵舞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来跳树精灵之舞吧。

第一遍提醒幼儿留在该位置上不动和新伙伴继续从头跳(前奏要点点头,认识新朋友)第一遍结束后稍微提示。

第二遍后若发现幼儿行,那继续往下跳,若不行再提要求。

笫三第四遍连着放。

(播放爹右手循环)

师:树精灵们,树精灵的舞会结束了,天快要亮啦,我们要回家啦。(播放退场舞)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二

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创编。

多媒体课件、播放器(进场音乐和七月火把节音乐)、成人彝族服饰一套。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律动《哈密瓜熟了》进活动室。

提问:(1)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新疆)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3)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汉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开始部分

1、出示课件

火把节流程:迎火—颂火—送火

2、观看视频

《火把节篝火晚会》

3、出示课件

彝族服饰

4、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1)教师引用彝族阿妈送服饰,给幼儿悬念,教师通过穿彝族服,两次音乐依次跳出小跳步、踏点步。

(2)引导幼儿舞蹈创编。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跳篝火舞《七月火把节》

四、延伸部分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三

1、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本次舞蹈模拟教学授课时间约为26分钟,符合大班年龄段上课时间。舞蹈题材选择较好,舞蹈歌曲欢快活泼、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本堂课采用教师演示、示范,图谱教学、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导入部分直接以歌曲作为热身运动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中多以提问题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舞蹈,显得比较单一、枯燥。所以,再引导幼儿学习舞蹈时可以看图片学动作,幼儿自己讨论创编动作等。

在示范时动作较标准,有镜面示范,但个别动作衔接时,节奏抓得不够准,比如:间奏动作——冲水到洗胳肢窝时,会忘动作,衔接得不够好。老师预备动作口令声音还要再大声,节奏要掐准。在和音乐时,都喊节拍,课堂就不够动感了,可以哼歌词或歌曲旋律。

当初为了使课能较顺利完成,没有根据歌词改编,而是从生活经验入手按头、身子、腿的顺序,虽然课好上了,当失去题材的特色。所以不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哼歌词或旋律。《我爱洗澡》舞蹈动作可以根据歌词改编,增加舞蹈趣味性,活泼性。

整体把握还不错,但缺少队形变换,使课堂活跃度不够,显得枯燥乏味。比如可以由4行横队变成2列纵队,或变成半圆。

结束动作依然根据《我爱洗澡》前奏拍手,走路出场,也就是自然结束。运用地比较恰当。

我开始带领幼儿重点学习秧歌十字步。我先做示范,让幼儿跟着我一步一步地跳。背对幼儿认真地示范了好一会儿,我发现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出脚,处于一种忙乱状态。于是,我再次分步示范,想让他们看得更清楚。结果,尽管我说得口干舌燥,累得满身是汗,他们还是不会跳。时间就这样在我焦虑地反复示范中悄悄流逝,孩子们越学越没兴趣活动失败了,全班40名幼儿只有8名能跳起秧歌十字步。

由于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步伐,其他目标均没有达成。带着疲惫、失败、难过,我陷入了困惑:我教得这么累,可是孩子们为什么学不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教学的失败促使我苦苦地寻找解决的策略。而孩子们已经将刚才不快的`学习经历抛在了脑后,依然是那样的快乐。我问他们:你们觉得今天学的动作难吗?他们说:蛮难的,学不会。老师不是在前面一步一步地教了吗?一个幼儿说:可是我们一会儿就忘了。

还有的说:我们看不清楚,要是你能让我们看得见先出哪只脚,再出哪只脚就好了我豁然开朗,仔细回想整个活动,尽管我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地做示范和讲解,可孩子们对步伐的先后顺序仍不明了。我想如果能把步伐标示出来就好了。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四

1、欣赏民族的舞蹈,在情景中大胆创编、模仿xxx舞的各种姿态。

2、感受维吾尔民族的音乐、舞蹈特有的风格。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各个民族。

1、多媒体:彝族火把音乐节、傣族音乐、xxx舞音乐及视频、ppt。

2、铃鼓一个。

(一)欢乐的火把节。

重点:感受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的欢快、热烈。

1、欣赏彝族火把节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跳起快乐舞蹈,过热闹的火把节。(放火把节图片)。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张图片,知道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彝族)你又知道火把节的时候彝族人民他们要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围着火把跳舞)今天我们大五班的孩子也和彝族人民一起快乐的`跳舞吧!请小朋友围成圆圈(放入火把)。

2、引导幼儿奏,跑、跳、欢呼、打击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一起来跳xxx舞。

重点:在情景中大胆创编、模仿xxx舞的各种姿态。

1、老师和孩子一起开着xxx小火车(踏点步)去xxx旅行了。

引导语:“你们刚才和彝族人民一起跳舞过节了,现在还想去什么少数民族看看?(幼儿自主回答),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xxx玩一下好吗?哎哟,xxx离这里有点远,我们要坐火车去,大家来看我的火车是怎样开的。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着踏点步。

引导语:“刚才,老师的小火车是怎么开的?你们发现了吗?。(幼儿自主回答:插着腰、踏点步开)这是我xxx特殊的火车,你们想不想也来开踏点步火车,(幼儿;想),现在快上我的火车,(引导幼儿位子站开)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踏点步前行。

3、踏点步练习。

1)第一遍:孩子和老师一起尝试踮步前进,个别孩子展示和表演。

引导语a:“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火车,它开得很稳,你们想不想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开到xxx的?(请个别孩子展示和表演),她开得好不好?哪里好,谁来说说看?(幼儿:她的方向盘插得很紧、她的小脚是踏点步,膝盖要弯弯的)。

2)第二遍:教师用铃鼓帮孩子伴奏,强调重拍。

a: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踏点步的特点。

引导语:“因为今天要到xxx,路有点远,所以要小朋友帮我踩一下油门。(教师再次示范)快来,别忘了脚要踩下去,膝盖要弯曲。老师请来了一个小乐器帮帮你们的忙,什么东西?(铃鼓),它今天要指挥着我们的小火车开到xxx去,我们的小铃鼓响一下,我们的小脚就踩一下油门,试试看,准备开始。

b:引导幼儿先跟着铃鼓节奏练习踏点步,再跟着音乐一起做踏点步(开始音乐做其它动作准备先瞻望、叉腰后前行,过渡的音乐做招手、拍手动作)。

4、学习摘葡萄的动作。

重点:眼睛看着手,发散不同的动作,站着、跪着、转着、边走边摘等。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五

1、激发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粗犷与柔美。

2、初步认识蒙古族人的特点以及蒙古族人的生活常态。

蒙古族视频、音乐、图片ppt。

一、自由交流。

————我们学过的.舞蹈怎么跳你还记得吗?

二、欣赏蒙族舞蹈,引导幼儿模仿随音乐一起跳蒙族舞,感受蒙古族舞的粗犷与柔美。

————你们的小眼睛可真厉害,也很会动脑筋的你们觉得他们跳得好看吗?可是我觉得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跳的很棒的,不信我们来试试看?(做几个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

————哦学了这么多啊,那李老师请大家回去了解蒙古族的任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完成?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请你们举手告诉我你了解蒙古族有什么呢?或者蒙古族是什么样子的呢?(ppt图片,深入了解蒙古族特有的特点)。

三、把动作练起来,配合音乐跳完整。

————现在阿,我们把刚才学的几个动作练起来,有没有人都记得的?看谁动脑筋动得很快的阿~(根音乐一起跳舞,把单一动作连成组合)。

四、总结:

————你们跳的真棒,个个都像蒙古族的小骑士。如果以后看到大草原、蒙古包、马头琴、挤牛奶……就会想到哪个民族啊?(结束)。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六

1、舞蹈基本功节奏的训练。(难点)

2、幼儿学习一些舞蹈造型,能够大胆跟着音乐摆出造型,动作优美。(重点)

3、幼儿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

幼儿穿上自己的'舞蹈鞋、坐垫、音乐。

一、开始

1、教师带幼儿做基本功热身。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拍过照片吗?那么你们拍照片的时候都喜欢摆什么造型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展示,其他幼儿一起来学一学。

二、播放ppt。

1、师幼一起观察图片中幼儿的造型。

2、教师分动作教幼儿,提醒幼儿摆造型时的注意点。(提腰、顶胯、绷脚尖等)

3、提问:怎么摆造型最好看?

4、教师总结:摆造型时不能乱动、要微笑、要自信。

三、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1、教师跟着音乐节拍表演,幼儿观察。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练习数拍子。

请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练习。

4、播放音乐,幼儿全体随一起表演。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

大班新疆舞蹈教案篇十七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踏青,好吗?好!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集体表演基本步法队形组合,进入舞蹈场地。

二、环境导入。

1、环境激发,复习热身。

2、师:孩子们,这儿真美!让我们在这美丽的地方,随着动听的音乐动一起来舒展一下身体吧!(集体复习地面基训组合)。

3、老师播放课件,表演唱歌曲《七色光》。

4、让我们听着这首欢快的歌,唱起来跳起来吧!”

5、听音乐启发学生自由创编表演。

三、讲解示范,新授动作。

1、教师示范。

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编出了一段动作,请大家看一看,老师这段舞蹈中,有哪些你们学过的舞步?(碎步、跑跳步)。

2、练习、蹦跳步。

3、教第一段动作,不断帮助小朋友协调练习。

4、听音乐连贯巩固、练习第一段动作。

四、纠正表演,激发情感。

1、纠正小朋友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2、指导小朋友连贯练习。

3、激发小朋友体验歌曲积极的情感和欢快的节奏,共同或分组表演第一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519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