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0:19:03
优质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2 00:19:03     小编:琉璃

总结是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助于检验和评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要客观、冷静地观察和思考,避免个人主观色彩过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一

:一个机构的运行是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高校的教育,在高校的日常运行中,行政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冲击。行政管理推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使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高校的行政部门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以及为其提出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为现阶段高校改革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效率

现阶段,一所高校的综合素质主要是通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来体现的,行政管理可以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对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后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行政管理团队需要较强专业的素质,可以做到为学校师生着想,这样才可以有序的开展工作。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响应社会改革的号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在一步步推进,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抓住时机,找出行政管理的问题,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找出创新的新路径。

(一)思想观念落后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行政管理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由高校校长一个人直接决定,其他参与工作人员只能去执行校长的决策,有意见无法向上级反应,有苦说不出,这种行政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往往不得民心。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过于频繁的话,引起其他工作人员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执行,容易产生"官本位"的思想。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遵从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准则。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要总是按照旧的思维去工作,这样的墨守成规恰恰不如灵活变通收到的效果好。

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太老,不愿意改变,这样一来,对于管理工作的改革是一大阻力,难以接受新的事物,许多好的行政管理方法根本就无法引入到高校的管理中,这样会与社会脱轨,最终被社会淘汰。同时,一些高校领导不重视行政管理的工作,并且认为这项工作十分简单,这一点也会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进步,网络从当初的3g到现在的4g,甚至将要问世的5g,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刚刚发布的新闻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人们就可以查收到,国家的大事也是分分钟就可以遍布全球,如此大的信息量,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也在改变,阅读的速度也在提升,大多数人开始习惯于浅阅读,只获取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闻和信息。但如果高校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不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随意地发布消息,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网络舆情危机。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上转发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假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病毒危机。由于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经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困难,因为消息传播得太快,一些对于学校的不利影响就会传播出来,影响学校的广大师生,如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不及时地阻止这一消息的传播,有可能会对高校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专业素质,加强对舆情处理的能力。

(三)缺乏专业化管理

在行政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效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因素的,同时效能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相关。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势头之上,我国高校也应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努力的发展,高校的行政部门更是如此。

但是目前管理政策却有着很大的难题,很多高校的招人目标不明确,没有一定的考察方式,所以招进来的人总是良莠不齐,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专业性。除此之外,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也都缺乏经验,对于一个刚刚入职的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就直接让其上岗,这样会大大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且不说能让管理更加的得当,就是让管理不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些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后期的管理也会出现困难。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以校企的模式就行学徒制推广,运用于师生之间,让老师带学生,培养其专业素质,迅速提升能力,并适应新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行政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权利不明确,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也不明确,有的权利出现重叠的现象,一个人员常常被多个领导使用,而且领导的职责也出现一职多人的现象,不同部门的人员还可以一起工作,出现各种横向和纵向的合作。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高校对于科技必须重视起来,引进一些先进的概念,思想,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引入新时代的潮流,新兴的概念例如"智能校园""透明校园",以及一些"无纸校园"等。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学校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协调、数据化的管理系统,比如说建一个网站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可以查找题库,可以查找空闲教室进行一些活动,可以通过网上进去学校图书馆获得知识。此外还可以使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吃饭、洗澡、购物等实现信息技术一体化,这些方面都是信息技术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会使行政管理部门的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水平也会越来越好。"无纸校园"就是办公的整个流程不用纸张,这一方法为办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行政管理部门将办公都在网络上进行,通过引入oa系统,大大地减少了纸张的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教室的办公,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在财政方面,方便了查询,标志的工资条消失,审签流程系统上线,方便了领导的批阅授权。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人员是部门的主体,在日常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该部门执行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在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水平上,还需要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人才的素质跟上了,思想观念顺应社会时代了,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工作能力,故而,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应该注意的。

但是,有些行政人员在岗位上工作了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不愿意按照新事物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接受不了自己不习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办事的效率。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管理人员故步自封,认为互联网办事效果不好,缺乏主动的积极性,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除了思想观念需要改变以外,在理论和时间方面的培训学习也不能缺少,各个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方案,参加培训班。让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这些都是最为基础的东西,必须进行学习。

(三)完善监督与效绩考核

高校行政管理监督的改革创新,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改善监督方法,提供更加便利的监督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日常管理的集中化、动态化、精细化等,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的隐患问题。

目前,较为流行的信息技术就是大数据,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中,一些人员的办事能力,效率就都以数据的形式整理到一份文件中,形成个人档案,学校领导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可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中,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使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网络监督系统,让广大师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出一些建议个意见,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完善监督和绩效考核。

与此同时,管理部门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的素养也应该进一步地提高,解放思想,紧跟社会的潮流,从而将教育事业推动向前发展。

[1]郑晓晓.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经贸实践,2017(21):165.

[2]王玉琳.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220—221.

[3]罗薇.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路径[j]。明日风尚,2018(8):213.

[4]邱思纯,王静美,黄长义.新时代中国社区养老管理制度创新之路[j]。管理世界,2018(7):172—173.

部队行政管理分析与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部队行政管理分析与思考毕业论文题目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二

长期以来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弱等问题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通病。而众所周知,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其主要成因。本文从当下行政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发,提出如下激励措施。

高校作为社会高级人才聚集之地,是培养,储备人才的摇篮,同时还肩负着服务社会的重责。随着高校的社会重要性愈发凸1显,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愈发重要。而作为特殊的高校人才队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与高校教职工和高校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对高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起着贯穿支撑作用,甚至于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将很大程度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态度与工作积极性。因此,完善的管理人员激励体制不可或缺。

高校现行行政管理群体是高校内一支极为重要的队伍,对高校建设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合理定位和对高校行政管理群体激励制度的重视不足,导致高校对行政管理群体的问题的研究普遍不足。当下,高校行政管理激励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大多高校在具体管理中存在着明显厚此薄彼的问题,对科研队伍激励力度极大。但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政策却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就目前而言,高校针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考核,更注重年底考核,考核内容也比较抽象。比如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就没有细化的标准,也难以做到公平统一。

而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考核,也缺乏具体化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但现阶段,高校往往依据模棱两可的考核指标,只进行结果考核。此外,在具体考核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为了照顾到每个人,行政部门往往采用轮流推优的方式选举优秀员工,这种失当的考核方式是严重的平均主义。

不公的考核结果直接扼杀了创新开拓的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职业能力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的尸位素餐行政管理者。

2、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随着高校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也愈发注重效率公平。因此精简机构,提升办事效率,加快内部流动,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这种缩减行政管理经费,精简行政人员的做法,势必加剧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过去的管理过程中,可能由多人协同分担的工作,现下可能由某人一力承当。如若没有辅之以科学有效的科学,技能培训。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应对能力,则工作上的疏漏几乎无可避免。

而当下高校普遍缺乏培养,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有效机制。

3、缺乏有效的晋升通道和合理的工资待遇。

在职业声望方面,由于高校人事管理普遍重视学院教育,相对轻视行政管理,在相关政策上不免有些偏移,因而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终生晋升无望。即便是管理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很难通过职务晋升的康庄大道,这较大的打击了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自豪感。

而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也与普通教师存在较大落差。这种落差往往会使行政管理人员滋生熬日子的不良心态。而与薪酬不相匹配的是,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却繁杂繁重。这种制度上的不平衡性极大滋生了管理人员不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由于当下高校行政管理机制还存在些许不足,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体会和文献调查,将其归纳为主客观两方面成因。

1、主观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欠缺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要求每一位高校工作者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不敷衍塞责。这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从自身做起,从主观上认识行政管理服务属性。

2、客观上,高校相对封闭落后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的制度的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管理的层次性,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但在实践中,这种趋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经办人过多,应变能力较差,反而制约着行政管理的提升。

在行政管理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较低,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清晰且狭隘的本位思想。长此以往,高校行政部门能力难以凸显,各个部门在具体实践中还可能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的怪象。僵硬的管理机制制约着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

研究内容型激励理论,有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他的高徒——奥尔德拂的erg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也被称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诺于1943年提出。马斯诺需求层次体系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是最为根本的第一层,即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为安全需求,在满足生理生存的前提下使自己安全得以保障的需求。

社交需求为第三层,爱情,友情,情感,精神寄托都囊括其中。

接下来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严和他人的尊重。而最后一层则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发挥自身潜能,最终一展自我价值的需要,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而言,前两个层次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亦称物质性需求。

后三层是人们为满足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又可称为精神性需求。马斯诺认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基于员工的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来开展工作,才能提升管理效率。

2、erg理论。

erg理论,亦称生存—成长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高徒雷顿。奥尔德提出。作为马斯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理论将马斯诺的人生需求五层次,简化到三个层面,即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在关系和成长上的需要设立目标,加以激励,具体如下:

1、在关系需求中,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是高于生理与安全需要的精神性需求,他具体指行政人员能够感受到同事,学校及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产生归属感。

首先,高校应提升广大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可,营造重行政管理的工作氛围。使得行政管理人员深切认识并感受到自身的工作使命感以及巨大的工作荣耀感,进而提升对行政管理的兴起,优化爱岗敬业的科学态度。

其次,高校应积极实施管理的扁平化,将一些具体事项的决策权交给基层管理人员,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方式,快速高效解决问题,而行政管理人员一旦做出成绩取得突破,高校管理层要及时宣传学习和进行奖励。

2、在成长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于关系需求的精神需求,他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及职业岗位中所能得到的成就,抱负等,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提升需求,对行政管理人员而言,这种提升可能体现在行政职务上,或体现在专业技术职称上,亦或是其他方面。高校应当帮助行政管理人员铺就道路,协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

此外,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安排一些对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所裨益的培训,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学校首先要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使他们的工作付出与经济回报相平衡。消除其内心不平衡感;其次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校园地位与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同事,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提升他们的职业价值,提高自我成就感。从而满足行政管理人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成行政人员与高校的共同进步。

[1]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局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6)

[2]张爽,黄家才.高校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

[3]杨程屹.高校管理人员积极机制初探[j]。管理观察,2017(07)

[4]兰石财,李秀锦,兰仙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管理工程师,2014(6)

对武警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3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下发了关于《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规定”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的具体体现。加快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控制,是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武警部队在经费管理中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改善运行环境,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与“规定”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还存在着浪费严重、管控不严、监督无力等问题。

(一)经费开支易超难管,浪费现象严重

一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铺张浪费。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办公设备上,有重复购置、盲目攀比的现象,如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有的部门对办公无纸化、资源节约重视不够,打印纸,电脑耗材购置较多、浪费较大,节水节电意识不强,有的办公室整夜灯火通明;有的单位招待讲排场、坐车讲等级、住宿讲星级;有的单位公车私用、公用物资变成私人物资,这些都无形中增大了行政性经费开支,个别单位甚至存在重复报销现象。

二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隐蔽渗透”。有些单位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如超标准接待费与游山玩水等开支,采取变通手法,采取换发票、开假发票等手段,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有关科目中进行处理,钻现行规定中允许在事业经费中报销相关业务杂支费的空子,变相“吃”事业经费。

三是行政消耗性物资采购存在着“暗箱操作”。当前部队集中采购制度尚不够完善,加之总队(师)以下部队没有集中采购人员编制,致使集中采购工作不能有效展开,个别事业部门仍沿用“谁采购谁结算谁报销”的“单个采购”管理方式,缺乏必要制约和有效监督。因此就使得私买公报、虚假开支、商品以次充好等“暗箱操作”问题屡禁不止。

四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顺路搭车”。行政消耗性开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管理不好就会造成公产私用的问题。如办公用品、外线电话、数码设备等,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管控制度不严,普遍存在着“公私兼用”、“公买私用”的现象,而所发生的费用却在相关事业部门的办公业务费中列支,致使经费开支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二)标准制度落实不严,有效管控困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之所难以控制,原因是措施制订不尽合理、执行力度不大,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约束力不强、开支随意性突出等问题。一方面,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等都是依据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等因素制定的。但由于标准测算、制定过程等程序因素限制,明显存在滞后性及不科学的现象。而且标准制度的调整机制不完善,导致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分离,增加了经费开支及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各种需求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际交往频繁和个别部门领导使用签字、批复随意性大,给经管人增加了难度,财务人员过不了“人情”关,造成“超预算、超标准、超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管理监督软弱无力,效益难以发挥

武警部队的财务监督虽已实行多年,但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致使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的管理效益难以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监督成本过高,致使监督成为“纸上谈兵”。现有的财务监督方法主要是以财务内部监督为主,但财务人员所受的制约性较大,监督效应并不能有效体现。同时,监督方法及机构设置较为陈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强。此外,部队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涉及的监督内容也不够全面系统,大多停留在帐、证、表等书面形式上。监督方法有些也仅仅是停留在检查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从总体上看,缺乏一个完整具体、操作性和适用性强的监督机制。二是监督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监督成本升高。如发票等虚假现象时有发生,鉴别其真实性不易,监督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党委监督主要是针对预算收支的平衡、大额费用的去向等,不可能对每张票据、每次费用的发生进行监督,加上有些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监督成本。

(二)健全经费标准体系,规范物资采购运行模式。一是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经费标准体系。科学分析影响经费需求波动的因素,如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差异、部队性质及担负任务、部队政策及建设需要的变化等等。科学制定标准调整指标和指数,预计短期、中期、长期经费开支方案。做好调整效果预期评价和效果反馈、标准修订工作,将定期分析和不定期调整相结合,新标准试点和推广相统一。二是加大物资采购方式改革力度。“规定”要求,要“严格规范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应充分借鉴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和依据市场运行要求,确定具有武警特色的后勤物资采购制度运行模式,即在“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计划与筹供分离,采购与供应分离”的总体思路下,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物资的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工作,从改革采购方式和规范采购制度上管好行政消耗性经费。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规范有效控制。“规定”第15条指出:“经费支出结算报销必须符合年度预算安排和经费开支范围,必须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原始凭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由财务部门归口办理”。一是要实行分离结算制度。结算控制是强化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将各级行政消耗性开支列到明处,公开结算,提高经费结算管理透明度,杜绝行政消耗性经费“暗箱操作”现象。二是要实行经费限额控制、责任包干管理。行政消耗性经费实行限额控制、包干管理,是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高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将办公杂支等消耗性比较强的经费“上封顶”,合理确定限额,实行指标限额控制;购置ic卡智能表,对水费、电费、取暖费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限额控制,包干管理,使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实施全程监督审计,提高经费的透明度。对经费管理过程实施监督职能,就是加强对经费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效果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使经费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增加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各单位各部门应进一步搞好部队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监督内外部环境。二是要拓宽监督范围。要从单一的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监督拓宽到效益监督,通过效益监督,分析经费的使用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全面、系统地估算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来衡量部门对经费的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部门必须健全审计制度,充实审计技术,完善审计方法,革新审计手段,丰富审计策略,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

(一)必须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管理思路。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科学性、信息化程度高。一是注重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改革创新,理清思路。现有的管理思想略显滞后,理论体系还不是十分完整,管理模式还不太成熟,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有些欠缺,还缺乏标准的、统一的管理措施。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对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积累,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单位之间多交流,好的经验多分享,健全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搞好经费开支效益评估,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开支重点。二是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设施,如三级网、财务信息系统等,加快标准化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方法,科学确定行政消耗性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快在全武警部队构建完整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统一化、标准化。

(二)必须严格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减少各种会议、检查、评比等活动。“规定”第6条明确指出:“召开会议必须按照规定事先报批会议计划和预算,严格执行会议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定点在军队内部宾馆或者招待所安排”。当前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检查、评比、评估等活动过多过滥。一方面,上级机关在组织此类活动时,不拨或少拨相关经费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足部分往往是由部队东挪西凑、堵塞漏洞,造成行政性消耗经费严重超支。另一方面,由于上级机关掌握大量经费资源,配置经费资源权力较大,可以向某些部队倾斜,为了争取这种倾斜,许多部队开始主动争取举办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积极参与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评估活动,陷入集体非理性状态,对形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由于经费资源毕竟有限,过多过滥的形式主义活动必然造成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的膨胀。针对这些现象,上级机关应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检查、评比、评估活动,防止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被动膨胀。

(三)必须正确处理好管理过程中人和制度的关系。制度重在为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证,使管理过程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联系实际、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力求准确性和实践性。人的因素重在执行和监督这些制度规定,是管理的主体,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效果如何,就要看制度法规是否遵守好、落实好,经费开支效益是否达到,而这些都是由人来保证的。所以,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必须按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化管理要求把握好集约化、指标化、数字化、程序化的关系。当前,武警部队财务改革处在全面运行期,公务卡结算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经费项目、标准制定更趋合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但有些单位在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只是推行了其中的一部分,如在指标化控制方面,并未很好的将四者结合起来。因此,在进行行政消耗性经费标准化管理时,必须将集约化、指标化、数字化、程序化协调统一起来,认清各部分的实质,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原理统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一个机构的运行是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高校的教育,在高校的日常运行中,行政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冲击。行政管理推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使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高校的行政部门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以及为其提出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为现阶段高校改革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效率

现阶段,一所高校的综合素质主要是通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来体现的,行政管理可以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对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后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行政管理团队需要较强专业的素质,可以做到为学校师生着想,这样才可以有序的开展工作。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响应社会改革的号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在一步步推进,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抓住时机,找出行政管理的问题,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找出创新的新路径。

(一)思想观念落后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行政管理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由高校校长一个人直接决定,其他参与工作人员只能去执行校长的决策,有意见无法向上级反应,有苦说不出,这种行政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往往不得民心。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过于频繁的话,引起其他工作人员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执行,容易产生"官本位"的思想。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遵从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准则。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要总是按照旧的思维去工作,这样的墨守成规恰恰不如灵活变通收到的效果好。

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太老,不愿意改变,这样一来,对于管理工作的改革是一大阻力,难以接受新的事物,许多好的行政管理方法根本就无法引入到高校的管理中,这样会与社会脱轨,最终被社会淘汰。同时,一些高校领导不重视行政管理的工作,并且认为这项工作十分简单,这一点也会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进步,网络从当初的3g到现在的4g,甚至将要问世的5g,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刚刚发布的新闻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人们就可以查收到,国家的大事也是分分钟就可以遍布全球,如此大的信息量,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也在改变,阅读的速度也在提升,大多数人开始习惯于浅阅读,只获取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闻和信息。但如果高校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不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随意地发布消息,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网络舆情危机。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上转发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假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病毒危机。由于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经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困难,因为消息传播得太快,一些对于学校的不利影响就会传播出来,影响学校的广大师生,如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不及时地阻止这一消息的传播,有可能会对高校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专业素质,加强对舆情处理的能力。

(三)缺乏专业化管理

在行政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效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因素的,同时效能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相关。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势头之上,我国高校也应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努力的发展,高校的行政部门更是如此。

但是目前管理政策却有着很大的难题,很多高校的招人目标不明确,没有一定的考察方式,所以招进来的人总是良莠不齐,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专业性。除此之外,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也都缺乏经验,对于一个刚刚入职的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就直接让其上岗,这样会大大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且不说能让管理更加的得当,就是让管理不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些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后期的管理也会出现困难。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以校企的模式就行学徒制推广,运用于师生之间,让老师带学生,培养其专业素质,迅速提升能力,并适应新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行政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权利不明确,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也不明确,有的权利出现重叠的现象,一个人员常常被多个领导使用,而且领导的职责也出现一职多人的现象,不同部门的人员还可以一起工作,出现各种横向和纵向的合作。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高校对于科技必须重视起来,引进一些先进的概念,思想,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引入新时代的潮流,新兴的概念例如"智能校园""透明校园",以及一些"无纸校园"等。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学校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协调、数据化的管理系统,比如说建一个网站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可以查找题库,可以查找空闲教室进行一些活动,可以通过网上进去学校图书馆获得知识。此外还可以使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吃饭、洗澡、购物等实现信息技术一体化,这些方面都是信息技术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会使行政管理部门的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水平也会越来越好。"无纸校园"就是办公的整个流程不用纸张,这一方法为办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行政管理部门将办公都在网络上进行,通过引入oa系统,大大地减少了纸张的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教室的办公,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在财政方面,方便了查询,标志的工资条消失,审签流程系统上线,方便了领导的批阅授权。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人员是部门的主体,在日常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该部门执行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在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水平上,还需要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人才的素质跟上了,思想观念顺应社会时代了,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工作能力,故而,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应该注意的。

但是,有些行政人员在岗位上工作了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不愿意按照新事物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接受不了自己不习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办事的效率。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管理人员故步自封,认为互联网办事效果不好,缺乏主动的积极性,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除了思想观念需要改变以外,在理论和时间方面的培训学习也不能缺少,各个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方案,参加培训班。让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这些都是最为基础的东西,必须进行学习。

(三)完善监督与效绩考核

高校行政管理监督的改革创新,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改善监督方法,提供更加便利的监督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日常管理的集中化、动态化、精细化等,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的隐患问题。

目前,较为流行的信息技术就是大数据,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中,一些人员的办事能力,效率就都以数据的形式整理到一份文件中,形成个人档案,学校领导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可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中,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使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网络监督系统,让广大师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出一些建议个意见,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完善监督和绩效考核。

与此同时,管理部门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的素养也应该进一步地提高,解放思想,紧跟社会的潮流,从而将教育事业推动向前发展。

[1]郑晓晓.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经贸实践,2017(21):165.

[2]王玉琳.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220—221.

[3]罗薇.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路径[j]。明日风尚,2018(8):213.

[4]邱思纯,王静美,黄长义.新时代中国社区养老管理制度创新之路[j]。管理世界,2018(7):172—173.

首先,人员是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

军队管理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是军队管理教育居于首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要素。管理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抓住了管理教育的关键和重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1页)

其次,人员是基层管理的难点

军队是一个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复杂且不断更新的武装集团。军队人员构成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军队管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这就从客观上增大了管理教育的难度。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部队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再次,人员管理是军队管理的基础

现代军队基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而且应该为每一位官兵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功立业的机会。这种理念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就是——部队越来越多地注重培养和管理官兵的性格发展。

那么部队该如何培养和对官兵的性格发展进行管理呢?

要使官兵性格充分展现,并能为部队所用,关键是管理者要因材施用,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性格健康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限制它。因为性格从来不是限制出来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性格,尤其是智力性格。因此,对于部队管理者而言,首先要设立一个宽松积极的激励性环境,在岗位安排上注意做到用人所长,其次在制度制定上注意因岗而定,最后通过因人而异的激励措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每个官兵性格的积极层面都能得到适当引导和发挥。下面便是我们对部队进行官兵性格发展培训的具体分析,我们根据各种资料的分析将我们的官兵性格培训总结为以下三点,具体如下:

人的性格不一样,才干、需求和偏好也会不一样,干得的工作和外在的表现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性格的角度来分析才能知其长短,同时在不同性格人的才干和需求上给予支持和定位,让不同性格的人干他们最适合的或最擅长的工作,这样干起来才能快速上手、更加出色。有一句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在我们进行岗位安排培训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下官兵的性格的种类。通过分析比较了各大学者专家对官兵性格的分类,我们依据乐嘉的观点,把人的性格分为红色、蓝色、黄色及绿色四类,它既容易被人掌握,也具有概括性和科学性。运用它,你就很容易描画出自己的性格轮廓。从职业角度来说,红色属于交际型,蓝色属于思想型,黄色属于目标导向型,绿色属于中庸型。以下是对这四种性格的分析:

1、交际型的人喜欢说,喜欢与人交往,害怕孤独,热情助人,不会算计别人一般比较单纯,别人喜欢与之交往感情外露,情绪化,有孩子气。

2、目标导向型的人喜欢做,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充满自信,理智果断,目标明确做事效率高。但缺乏同情心,不大关注人际关系,比较固执,以我为主。

3、思想型的人喜欢想,善于分析,责任感强,做事预先做计划,想好了再干,不像行动型的人干起来再想,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富有创造力,喜欢独处,总把目光放在事物的消极面,因而容易发现问题避免麻烦出现,同时也容易产生疑虑及忧郁。

4、中庸型的人性格低调,容易相处,平静有耐心,容易适应环境,不易生气,避免冲突,善于面对压力。有同情心,但对任何事情都缺少激情,得过且过,躲避责任,喜欢沉默,与人交流少。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格的人其实适合于不同的岗位,若能投其所处,则易使其在相匹配的岗位上做出业绩,有利于发挥出官兵的创新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对部队的忠诚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部队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官兵的性格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官兵的不同性格特征,把其分配到合适的岗位,让其发挥所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交际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的岗位或者是富于变化的工作,可以安排他们从事协调、接待外来人员等岗位。目标导向型的人适合从事管理、具有挑战或竞争性的工作,可以安排他们做连队主官、骨干等职务。思想型的人,可以安排其担任技术骨干、工程师等。中庸型的人则适合从事档案管理员、保密员、服务人员。

在办公室的安排上,可以让性格意志力较强的人去处理一些需要果断处理的事情;让情绪体验较弱,遇事较为冷静的人去解决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矛盾的问题;让擅长运用语言的人尽量发挥写作的特长;让细心、耐心但不善应变的人多作一些规则明确的例行性、常规性的工作;让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多一些内勤工作等。只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这项工作的最合适人选,即产生工作归属感,才能让官兵保持愉快的心情,信心十足地投身于工作中去。

部队一方面要规范部队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尊重并发挥官兵性格,使管理制度规范与官兵性格激发辩证统一。实现按岗位制定管理制度,就是不同岗位可以区别对待,即部队的管理制度不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官兵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调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官兵的主动性和潜能,让每个岗位的官兵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用其所能。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5种不同的层次,他们分别是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同层次人的主导需要不同,人的行为方向受其主导需要决定。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想要激励官兵向着统一的组织目标而努力,则须要求管理者了解不同官兵的性格,针对不同阶层、不同部门、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已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1、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增加报酬,满足官兵对物质的需求。

2、对社交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条件,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关系融洽的部队内部人际关系。

3、对尊重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用荣誉激励和晋升激励方式。

4、对自我实现需求较高的官兵,用晋升、提级、培训等手段对他们进行激励,创造进修深造、到更高档次的岗位进行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能够在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上得到提高,以此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5、部队管理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人管人”、“制度管人”到当今的“科学管理、用文化管人”应当构建允许官兵性格张扬的部队文化,以官兵性格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这才是依据科学发展观,发展人才进而发展部队的明智之举。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借鉴性格色彩学来更好地识人用人,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不同的处事方法,从而使我们不仅使我们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展开,为我们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起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决策科学、职能优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建设便民高效、规范有序的人民政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建议,期望对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智慧政府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文简称“体改”)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1]。在我国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以“简政放权”为逻辑范式,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优化为内源动力的改革思路,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助推着我国政府行政向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在长期持续深化体改的背景下,政府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权力本位”转变为“责任本位”,形成了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行政管理体系[2]。同时,我国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实现了政企、政事、政资分开,使政府将职能重心放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基本完成了“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发展目标。

2.行政方式向民主化发展

在以党中央为引领的体改历程中,全面落实民主管理和公开制度,完成了从经验行政向科学行政、法治行政的转变。各级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水平。同时,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增强了民主意识,在充分考虑到广大民众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实施行政改革,有效推进了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落实,体现了行政管理向民主化迈进。

3.“放管服”格局形成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放管服”一体化改革作为重点,通过在政府机构中实施简政放权,有效结合放管机制,对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了各地区政府治理格局的完善。中央政府将权力进行重新梳理,将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市场、企业等主体中,大幅度减少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促使各地方形成了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一体化新格局。

4.行政权责执行规范化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对权力运行主体、运行流程建立起了权力清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权力监督和问责机制的执行。各地方政府在行政权力目录清单的指示下,明确了行政权力执行主体,并建立起了党内监督机制、司法机构监督机制、审计监察监督机制以及社会公众监督机制,能够促使政府规范行使各项行政权力。

1.优化政府职能配置

政府机构和职能配置要遵循协同高效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合并职责相近的党政机关,精简办事机构数量,创新性地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为体改提供组织保障。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1.1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政府要统筹深化“放管服”一体化改革,对机构编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3]。省级政府可向经济发达地区适度放权,如下放城乡建设、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权限,同时市级政府可将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授权给镇政府,让基层政府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力,发挥出行政管理主体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

1.2机构编制法定化

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编制的法治地位,对机构的职能权限、工作程序和应尽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不断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效能。具体包括:一是建立各类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对机构编制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编制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编制信息公开机制、编制管理监督制度、干预举报制度等制度体系,杜绝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违法乱纪问题。

1.3创新监督方式

在体改中要对行政审批项目的下放与取消进行监管,杜绝出现“放虚不放实”的问题;政府要建立起行政审批事项监督平台,由上级政府监督审查下级政府的放权执行情况,避免出现行政事项“再审批”问题;政府要建立起社会监督机制,由人大和政协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行政审批改革成果进行绩效评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监管作用。

2.深化地方机构改革

地方政府要完全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作用,使省级以下政府被赋予更多的行政自主权,从而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纵深化开展。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2.1明确权力运行主体

为提高各地方的行政管理水平,我国应建立起事权分级管理体系,编制权责清单,要求地方政府各部门根据权责清单履行职责。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专有事权范围,明确地方政府在执行行政事务中的主体地位,构建起完善的基层行政管理体系。在基层行政管理中,应全面推进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和执法建设,重点对民生公共服务、营商环境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步发展[4]。

2.2完善公共服务体制

在体改中政府要建立起综合性、网格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网合一”的治理服务。如,镇政府可对所辖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内分派网格员,由网格员负责采集镇域内的社会治理服务信息,将信息上报到镇政府,由镇政府协调解决事项。如果社会治理服务事项较为复杂,难以解决,那么则由镇政府将该事项上报到市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向镇政府部门派发“工单”,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动起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3.打造“互联网+”智慧政府

在“互联网+”时代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技术等,搭建起智慧政府行政管理平台,提高政府对各类政务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政府的社会事务应对能力,推进政务服务步入数字化、智慧化发展阶段。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3.1构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行政管理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以用户体验为服务导向,将“互联网+政府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各省市建成部门协调、服务联动、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网上办事的智慧化水平。各省市政府要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政务云、门户网站,融合所有政府服务资源,形成政务“一张网”,并推进“一张网”向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延伸,畅通办事服务的多种渠道[5]。

3.2优化网上服务流程

“互联网+政府服务”要对网上业务办理流程进行简化、优化,广泛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电子信息技术,为企业和群众开通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等便捷化的网上办理服务。同时,落实网上预审机制,及时向企业和群众推送预审结果,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构建起“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

3.3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对接

各省政府要加快推进基层政务服务网点建设,包括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等,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服务网点的基础设施配置,确保网上各项政务的办理能够全面落实到乡镇。乡镇政府服务网点要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开展“一站式”政务服务、“网上开证明”“行政审批基层延伸”等工作,重点围绕基层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政务提供便捷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形成了“放管服”一体化格局,推进了政府行政方式向民主化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权责执行效率,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加大地方机构改革力度,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政府,从而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积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参考文献

在部队中,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军人,军人和普通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一般军人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入伍人员的增加,部队中也产生了分化现象。部队里人员开始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促使士兵的思想活跃多变,这就给部队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要想更好地体现部队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一定要对士兵的思想进行管控,改革能够强军,改革也能促进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把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相结合,让士兵们真正理解作为一名军人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思想。这就体现出部队行政管理中思想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让每一个士兵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言辞,自觉遵守部队的相关规定,并且自觉地接受组织管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遵守各个场所的规定。在部队中也是一样,一定要按照规定做事,讲规矩是对每一名军人的基本要求。在部队中有很多的军兵种类,他们训练和日常任务性质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全面地管理众多兵种。通过行政管理条例说明在部队中人人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每一个军人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人都必须按照条例中的规定来开展工作,不能够逾越条例的限制。在一些部队中也用不合理的规定来约束军人的正常活动,因此行政管理在面对这种现象时一定要保证条令的权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使军队强大,彻底清除那些“土政策”以及“土规定”,实现军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部队行政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表现在强制性上,军人不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训练内容,一定要领会到改革强军的含义。邓小平曾经说过:“军队非讲纪律不可,纪律松弛是不行的。”所以军队一定要讲纪律,下级听上级指挥,每一个军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听从部队的指挥和规定,在军队中严禁我行我素的行为出现。如果在军队中没有强制性的原则,那么部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能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在完善军人自觉性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强制性管理,充分体现出军队强制性的原则,捍卫军队的威严。强制性不仅仅是对普通士兵进行约束,还要对部队中的各级军官进行约束,要体现出在行政管理的条件下军人没有任何差别,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行政管理的时效性就是在原本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科学管理,达到科技兴军和强化管理理念的作用。把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数量规模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随着军队的发展,部队管理的时效性也逐渐被管理者重视。当前的军队和以往的軍队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军队作战武器和设备都被现代化代替,军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当前军队中只有注重时效性和科技兴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军队的发展。其次要想更好地发挥部队行政管理的时效性,部队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处理军队中的难题。

经常性也是部队行政管理的特点,军队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部队行政管理的经常性。实施行政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国军队的军事力量,更好地保家卫国。但实现军队的强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提升我国军事建设和战斗力,才是真正的科技兴军。整个训练素质的养成、设备的更新、军人作风优良的培养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而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其经常性。不管以后军队的发展速度如何,其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动态中,也就是说,军队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行政管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经常性,要合理地管理军队,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在以后的发展中,部队行政管理还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采用更多的创新管理方法来提升我国军队的实力。

笔者认为行政管理的存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是保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主要力量。在了解部队行政管理在思想性、规范性、强制性、时效性以及经常性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后,更了解其价值所在。希望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部队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善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三

技术管理是对水利水电企业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 而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有些地方水电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水利水电企业如何实行现代化管理。

水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技术管理

就电能而言,水力发电和其他发电手段相比,其优势在于有很好的调峰能力。调峰能力强,不仅给电网的电力调度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电力工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但因当地缺乏水力发电容量,电网调峰容量短缺,因此建设一批抽水蓄能水电厂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小水电,对水电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优惠政策,如“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但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无法行使有效的行业管理;安全责任不明,水电站在建设或运行过程中,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有关部门就会推委,最后受罪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统计工作进展不畅,统计结果反映不了客观真实,不利于领导科学决策等。

(一)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建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水电厂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本厂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

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水利水电厂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电厂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发电厂生产运行方面的工作是复杂而繁多的,如主设备可用率、弃水停机时间、厂用电率三项指标作为对已投产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考核项目。

(三)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电厂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水利水电企业要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国内外同行在成本控制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建立每日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计算和传输、存储等,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水利水电行业中,大部分信息都可直接从发电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闸门信息系统等系统自动采集,这大大提高各项指标准确性,真正建立水电厂对每次洪水的跟踪利用、每项设备发电潜力的挖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形成有效、可操作和简明的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使水电企业获得良好收益、使国家能源安全合理利用、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四

当前,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核心阶段,若要更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还应积极吸取国外企业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中的有益经验,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可持续发展,或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还必须有高效的行政管理。因此,借鉴国外企业行政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正在日益发生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行政管理意识不强。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企业管理层认为行政部门的工作就是单一的后勤及文件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作用不大。从这可以看出,企业对于行政管理这一领域是重视不够的。因此,企业在招聘行政人员时,设置准入门栏低,更甚者直接将关系比较好的人员安排在企业管理行政部门,以至于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2.行政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对企业行政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设置了独立的部门。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力还没有消失,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在现代企业中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形成健全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者如果不能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制定、下发规章制度,就会使企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章可循,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营。另外,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一些企业管理者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工程中跟不上新形势下的企业行政管理的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行政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对于企业来讲,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就目前来讲,机关习气在企业行政管理中任然盛行,以至于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降低了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在有些企业中,企业行政管理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插手执行层次人员的工作,做出了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

从国家层面讲,企业的出现,为社会人员提供了众多的岗位,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形势,维护社会稳定;从企业自身来讲,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企业行政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国也都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的不同,各国在行政管理方面也不尽相同。

1.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同。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情况看,企业行政管理可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政府机构设置看,企业行政管理可分为中央直管型与中央和地方分设型。首先,就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来说,市场主导型主要推崇的是市场自由竞争的作用,对于政府的扶持政策也有必然要求,也就是说,政府的扶持政策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最终是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自由,美国的行政管理就是其典型代表。而政府主导型则十分强调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促进企业和国家经济增长,企业更需要运用政府的行政权利来对市场进行相当程度的干预和指导,如实行“混合经济”的德国。其次,由于政府机构设置的不同,联邦制国家大多采用中央直管型。因为,在联邦制国家,明确划分了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成员政府之间权利,为了有效监督地方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执行力度,所以,在行政上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治,进行垂直管理。就单一制国家来说,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或代理机构,所有国家大权是由中央政府掌握着,因此,单一制国家多采取中央与地方分设型行政管理方式,如法国。

2.服务体系的设立。总的来说,行政服务体系包括营利性组织服务和非营利性组织服务两大类。首先是营利性组织服务。我们知道,营利性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组织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但是,营利性组织在其工作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服务性功能。如银行提供资金服务,非银行组织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参与了社会服务业。其次是非营利性机构服务。非营利性组织是由民间成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主要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在国家企业服务体系中,非营利机构主要包括半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一是半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是由政府和民间联合开办的,具有可靠性和灵活性优势。根据国家具体的政治制度,半官方机构又可分为联邦制国家的半官方机构和单一制国家的半官方机构。联邦制国家大多通过采用其他手段,而不是直接干预地方性事务,来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办服务机构,比如美国设置的出口援助中心。而单一制国家是根据官方机构形式来设置为企业服务的机构,其政策性较强,如日本的商工会议所。二是民间机构。从其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民间机构是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或是由政府支持和推动而成立的具有专门性的服务组织和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需求服务,如美国的技术推广中心。

通过对国外企业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的了解,我认为,其对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及服务具有以下启示意义。

1.明确企业行政管理的重大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强有力的服务后盾,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在统一的框架内,建立一个科学的行政管理机构。其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状况,明确企业行政机构的重大价值。最后,企业管理者要采取相应措施,依法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原则和策略,以更好的推进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水准。

2.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应包括权力体系、技术体系和事务体系三个方面。就目前来讲,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期,市场还不稳定,企业行政管理单纯的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政治性,中央管理机构指导并监督各级地方政府,而各级地方政府又管理着地方管理机构。因此,在该层面上,中央政府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力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行政构架,细化并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政令上下通达。

3.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管理部门作用发挥有利于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在我国大多数涉及企业政府机构的部门都有制定各类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在此,企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可以说是榜样作用、牵头作用,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支持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现行的企业行政管理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确保完成企业的发展要求。

4.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构体系和长效机制。首先,据国外经验可知,半官方机构有利于政府部门职能的完善,换句话说,它是延伸了政府的职能。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一些事业机构可以转变为半官方的企业服务机构,或者可以在民间组织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次,从国外经验来看,政府的支持对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企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不能脱离整个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因此,在我国要想建立企业服务机构的长效机制,既要中央政府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王恒立.关于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103.

[2]刘晶晶.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j].才智,2015,31:274+276.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五

本文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当前制约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管理手段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切实与国际现代化企业管理并轨,学习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当前的企业管理就因时而动,切实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旧的管理方式,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只有在管理中企业行政部门坚持在管理、协调和服务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才能算地上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企业。所以要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需要,这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将具有重要意义。

1.权力依赖性

企业行政管理要充分行使权力,是否能真实的起到作用,主要由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以上的上级权力与权威所机构决定,没有上级主管权力机构的支持,企业行政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依据坚实的权力基础,企业行政管理才能正常的运用职能作用,确保职权实施达到如期效果。同时企业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再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企业行政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所以企业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还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2.效能实用性

企业行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应更加注重管理内容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图表、文件等要求更加贴近实用需要性,往往要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后,结合实际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更加贴近企业管理实际需要。

3.管理效益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孤立的,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必须与其他的经济主体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且在生产、管理、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循企业运营成本效益原则,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4.效力纵向性

企业行政管理也如同行政单位一样,管理过程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进行指挥和协调工作,而且更多的是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决策层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方式表现的更多的是纵向性,产生的效力也是纵向性的。

1.管理职能

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在处理好企业日常事务,确保企业各项日常性事务正常顺利运行的同时,还要各极主动围绕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向企业决策层献计献策。同时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以充分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保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果。

2.服务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显确保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转提供后勤服务,还要服务于企业内各相关机构,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企业的运转最大化,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最大化。

3.协调职能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内在关系错综复杂,方方面面也需要协调流通,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民,保障企业整体工作一致性,做为主导作用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企业现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协调好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关系,完善相互间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处理好员工间的冲突,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4.控制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对保障企业运转的各相关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及时完善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措施,并确保切实执行,从而通过运用控制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1.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受长期以来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行政工作者还无法摆脱类似于政府机关管理模式,这是与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这只能会使企业行政管理更加保守僵化,降低企业行政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

2.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没有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管理仍然没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在管理中更多的是凭借工作经验和想当然的工作方法去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甚至在管理中企业管理层无视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凌驾于制度以上态度去管理企业,致使企业处于混乱状态.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3.企业行政管理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企业制度制定和管理,不是立足于实际应用,而是决策层拍脑袋定的,在管理中缺乏实用性,而且当前企业管理导更多的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对行政效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与实际需要严格脱离。受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不去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固守成规,虽然吸取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经过多次调整,但在管理顺仍存在企业行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诸多不规范之处如,致使政令不通,制度不达。

1.当前要使企业行政管理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改变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改革中要本着为企业经济利益服务的原则,彻底摈弃形式主义,顽固不化、因循守旧的思想,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理念,并切实在工作中切实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坚持以公司利益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管理机制,强化服务理念,真正围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开展工作。

2.建立以企业管理者为首的指挥系统,完善管理机构,强化行政指挥权力

通过牢固企业决策层行政管理理念,确保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科学规范的行使行政管理手段,依据可靠的行政实施渠道、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严格的管理措施,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实施,大大减少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3.在管理中要坚持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点,积极营造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员工的感情和需要,真正为员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不断激励与鼓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实现效益增长。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岗位责任、工作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实施科学规范的分工、协作、服务职能,大力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坚持以科学的任务目标来引导正确的管理行为,以严格准确的绩效评价制度为企业奖励基础,极力完成激励机制良性循环,有效实现引导、评价、奖励科学结合,以确保激励机制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需要企业管理层关注解决,大力解决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虚设、职能作用不强、与实际脱钩等现状,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企业现代化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当前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要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邓集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以及改革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1年9月.

[2]蔡步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变革的影响探讨.《商场现代化》2011年7月.

[3]贾俊玲,李建.《合同法与企业合同实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4]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六

在我国,依靠法律法规强制规定内部控制的建设,大多数企业都被迫消极认为这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只有从企业自身出发,通过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又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激励企业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中来。

内部控制,期望理论,激励

2009年7月以来,以上市公司为首,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们处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普遍使用美国coso提出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们知道内部控制制定的出发点更多的是为外部监管者提供合理保证;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审计,然而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最后,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阻碍了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发挥,使得内控给企业带来的利害关系更加地不明显,在完成法律法规对内控的规定的基础上,管理者们便缺乏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

除此之外,我国内控制度建立的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外部原因,即内控制度的建立还停留在框架阶段,可操作性较差。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指人们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该理论是站在企业激励员工角度,然而我们可以将其放大,即国家如何激励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管理的启示表现为:第一,选择激励手段,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第二,确定目标的标准不宜过高;第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从管理者的意志或兴趣出发,推行对员工来说是不可能收到激励作用的。将其运用到激励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因素中,我们要注意:首先,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其次,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激励因素

众所周知,企业是追求效益的组织,根据期望理论,我们要站在企业角度,让企业认识到内控能够为其带来较大的效益且具有可实现性,进而才能激励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逐步优化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组织规划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通过不同组织机构和岗位相互控制,责任明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控制措施,使得会计人员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企业决策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确保决策的正确性,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执行组织规划控制具有可操作性,且能够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因而能够激励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通过实物资产等控制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授权审批和实物资产等控制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以及存货等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道德的职业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企业对实物资产实行限制接近和定期清查控制,按照使用程序执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这些控制程序具有可实现性且能够企业对财产的安全完整的需要。

(三)通过审计控制提高企业效率,保证董事会决策的贯彻执行

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严密审核批准、监督、评价等程序,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以确定政策是否贯彻、资源是否有效利用、目标是否达到,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按规定执行各项政策,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通过风险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企业要想实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工作,帮助企业不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尽可能避免不利结果的出现,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五)通过预算和成本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费

通过预算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加上粗放和集约型的成本控制,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另一方面改善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同样的,企业的财务部门和研发部门能够实行预算和成本控制,且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学成.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国家电网报,2007.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七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人性要素,以人性为原则,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怎样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展开的。突出在管理中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对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使员工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宾客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酒店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提供这一服务的就是一线员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宾客,酒店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

人性化管理秉承“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从员工文化程度、能力特长、技能技巧乃至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科学整合人力资源,把他们配置在相应并能胜任的岗位上,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人性化管理坚持“以员工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人格平等,让员工感觉到与上层管理者的关系已不再是冷漠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和合作者。从而使员工增强对酒店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自觉维护酒店利益。

酒店具有员工流动性大,特别是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流失率高的特点。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有集体观念的员工队伍尤为重要。人性化管理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优势,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使员工队伍稳定,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经常掌握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对工作有不满或个人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情。而这些心理状态会从情绪中流露出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因此要经常分析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以便及时了解情况,把消极因素化成积极因素。可通过察言观色、谈心家访、听取员工反映、民意测验、座谈讨论等方法来了解。

(二)关心员工生活、福利。员工的生活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应从恋爱、婚姻、住房等生活方面多关心员工,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应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办好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等员工福利事业,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居乐业。为员工提供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精神生活,真正为员工营造一个“家外之家”。例如,广州某酒店每月举行“员工日”,由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亲自到员工餐厅为员工服务,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可以让员工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才能够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员工有机会参与企业重大事情的决策和管理,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发动和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对酒店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正确对待意见分歧,善于集思广益。

(四)建立健全酒店的各项制度。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制度的作用不可替代。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范的制度。规章制度是酒店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保证。人性化管理也必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制度化,就会出现无原则而只讲人情的情况,就难以在管理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就会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制度宣示什么行为是酒店提倡的`,什么行为是酒店反对的,让员工既感受到制度给予的压力,更品尝到制度带来的好处。这样就可变我被管理为我要管理。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融合。这些制度包括员工的奖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等。

(五)重视培训,为员工发展提供空间。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是酒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训员工,不仅能为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酒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酒店员工一般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激活自己的潜能,提高技能技巧,获得酒店认同,并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曾在1999年7月对23个城市33家2至5星级酒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人员流动的五个根本原因排列顺序为:“个人发展”、“学习知识”、“工资福利”、“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共占84.32%。个人发展居于员工需求之首。这一调查反映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酒店员工需求的方向,即逐渐向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转移。一些有志于有酒店业发展的优秀员工,他们会选择能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酒店。有眼光的管理者把教育培训工作看作是酒店的软实力投资,把教育培训作为招揽和吸引人才,提高酒店整体实力的策略和方法。

结语

在现代酒店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已逐步上升为主流的管理理念。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有真正实现了人性化管理的酒店才能取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部队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八

:一个机构的运行是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高校的教育,在高校的日常运行中,行政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冲击。行政管理推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使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高校的行政部门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以及为其提出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为现阶段高校改革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效率

现阶段,一所高校的综合素质主要是通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来体现的,行政管理可以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对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后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行政管理团队需要较强专业的素质,可以做到为学校师生着想,这样才可以有序的开展工作。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响应社会改革的号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在一步步推进,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抓住时机,找出行政管理的问题,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找出创新的新路径。

(一)思想观念落后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行政管理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由高校校长一个人直接决定,其他参与工作人员只能去执行校长的决策,有意见无法向上级反应,有苦说不出,这种行政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往往不得民心。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过于频繁的话,引起其他工作人员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执行,容易产生"官本位"的思想。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遵从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准则。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要总是按照旧的思维去工作,这样的墨守成规恰恰不如灵活变通收到的效果好。

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太老,不愿意改变,这样一来,对于管理工作的改革是一大阻力,难以接受新的事物,许多好的行政管理方法根本就无法引入到高校的管理中,这样会与社会脱轨,最终被社会淘汰。同时,一些高校领导不重视行政管理的工作,并且认为这项工作十分简单,这一点也会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进步,网络从当初的3g到现在的4g,甚至将要问世的5g,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刚刚发布的新闻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人们就可以查收到,国家的大事也是分分钟就可以遍布全球,如此大的信息量,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也在改变,阅读的速度也在提升,大多数人开始习惯于浅阅读,只获取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闻和信息。但如果高校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不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随意地发布消息,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网络舆情危机。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上转发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假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病毒危机。由于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经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困难,因为消息传播得太快,一些对于学校的不利影响就会传播出来,影响学校的广大师生,如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不及时地阻止这一消息的传播,有可能会对高校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专业素质,加强对舆情处理的能力。

(三)缺乏专业化管理

在行政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效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因素的,同时效能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相关。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势头之上,我国高校也应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努力的发展,高校的行政部门更是如此。

但是目前管理政策却有着很大的难题,很多高校的招人目标不明确,没有一定的考察方式,所以招进来的人总是良莠不齐,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专业性。除此之外,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也都缺乏经验,对于一个刚刚入职的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就直接让其上岗,这样会大大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且不说能让管理更加的得当,就是让管理不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些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后期的管理也会出现困难。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以校企的模式就行学徒制推广,运用于师生之间,让老师带学生,培养其专业素质,迅速提升能力,并适应新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行政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权利不明确,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也不明确,有的权利出现重叠的现象,一个人员常常被多个领导使用,而且领导的职责也出现一职多人的现象,不同部门的人员还可以一起工作,出现各种横向和纵向的合作。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高校对于科技必须重视起来,引进一些先进的概念,思想,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引入新时代的潮流,新兴的概念例如"智能校园""透明校园",以及一些"无纸校园"等。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学校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协调、数据化的管理系统,比如说建一个网站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可以查找题库,可以查找空闲教室进行一些活动,可以通过网上进去学校图书馆获得知识。此外还可以使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吃饭、洗澡、购物等实现信息技术一体化,这些方面都是信息技术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会使行政管理部门的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水平也会越来越好。"无纸校园"就是办公的整个流程不用纸张,这一方法为办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行政管理部门将办公都在网络上进行,通过引入oa系统,大大地减少了纸张的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教室的办公,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在财政方面,方便了查询,标志的工资条消失,审签流程系统上线,方便了领导的批阅授权。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人员是部门的主体,在日常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该部门执行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在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水平上,还需要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人才的素质跟上了,思想观念顺应社会时代了,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工作能力,故而,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应该注意的。

但是,有些行政人员在岗位上工作了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不愿意按照新事物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接受不了自己不习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办事的效率。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管理人员故步自封,认为互联网办事效果不好,缺乏主动的积极性,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除了思想观念需要改变以外,在理论和时间方面的培训学习也不能缺少,各个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方案,参加培训班。让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这些都是最为基础的东西,必须进行学习。

(三)完善监督与效绩考核

高校行政管理监督的改革创新,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改善监督方法,提供更加便利的监督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日常管理的集中化、动态化、精细化等,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的隐患问题。

目前,较为流行的信息技术就是大数据,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中,一些人员的办事能力,效率就都以数据的形式整理到一份文件中,形成个人档案,学校领导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可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中,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使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网络监督系统,让广大师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出一些建议个意见,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完善监督和绩效考核。

与此同时,管理部门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的素养也应该进一步地提高,解放思想,紧跟社会的潮流,从而将教育事业推动向前发展。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九

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高校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将直接取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作为行政管理的执行主体,唯有正视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致力于多措并举,强化行政管理队伍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走上标准化之路。

高校行政管理定位于辅助高校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高校教学实践的大力改革之外,高校管理实践的改革也成为教育界所广泛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始终保持着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这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行政管理相关诸多创新理论进入高校管理视野当中,理念与文化要素的整体融合,将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举措列为重点。

然而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效能直接受行政管理队伍的主导,一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低下,导致整个行政管理队伍的力量弱化,高校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力度也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疲软,执行力难以到位,抑制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因此,要想进一步助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强化行政管理工作基础,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质量。

一、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基本素养。

高校行政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即在于基于高校不同专业学科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作用于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个专业的纵深发展均为高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唯有强化高校行政管理,才能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基。

随着高校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致使高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现代化理念的缺失以及定位不明确等方面[1]。

而深究当前主要问题存在的根源,即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认识及理念上的误区,直接干扰着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

在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者过多地凭借着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统一安排,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学习活动中处于难以逆转的被动地位,对各类活动的接受更局限于课堂当中和教材之内,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难起到有效作用。

另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理念过多停留在“管理”层面,而完全忽视了管理的“育人”核心,所有管理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弱化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价值[2]。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明确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才能保证管理队伍质量建设的有效性。

首先,行政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

思想政治修养作为人的核心因素,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意识与行为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唯有强化党性政治觉悟,才能有力担起“管理育人”的重要使命;其次,无论在何岗位,都需要以良好的业务素质作为前提。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各类政策,更需要将业务素质范围延伸至系统教育理论、行政管理规律、现代化办公模式等领域,并以此构建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化行政管理研究,以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第三,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正派作风[3]。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以与人交往为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行政管理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贯彻全心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行政管理的实效性。

可见,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改革意义重大,但前提是要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质量。

(一)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普及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伴随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而生成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最初形态源于现代企业管理。

时至今日,高校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不断上升,由此呈现出了一定的混乱态势,为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融入提供了特定的必要性。

纵观当前各机构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均需要以强化内部员工的精细化意识作为前提。

高校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亦有必要顺势而为,切实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全面普及精细化理念[4]。

对此,本文认为可采用多种方式对教职工的精细化观念意识进行培养,包括专家指导、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等形式。

唯有保证对教职工精细化观念培养的实效性,才能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高校发展的稳步推进以及学生的自我成长和高质量教育的开展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动力。

(二)强化行政管理者细节意识,划清职责权限。

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明确行政管理目标,实现岗位职责分配制度,强化个人责任,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个人教学任务。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研究需要遵循高校管理的实际规律,针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应该在稳定和谐的行政管理环境中,为有秩序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还应当不断适应社会教育人才需要,进行教育管理改革。

通过多种教师培训管理方法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组织结构,将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在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加以重视,设置职能明确的教学管理岗位。

(三)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转型。

高校行政管理应该遵循规范管理准则,规范管理也是系统化管理的基础。

通过规范和规则化控制和管理,才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自身教学管理行为,严格要求自己。

管理活动的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两个重要主体。

针对教师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自觉引导学生行为,通过规范化的考评规范则,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师生发展环境[5]。

让高校教职工能够在平等和公开的管理氛围中学习进步。

因此,提升规则管理意识,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不断增加考核监督力度实为必要举措,有利于对高校行政管理者提供严格的约束。

(四)借科技的融入助力高校行政管理实践。

一直以来,科学技术始终被放在“第一生产力”的位置,我国社会经济至于当下的发展态势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全速发展和显著提升。

在当前的新时期,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将信息化技术逐渐覆盖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互联网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其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和数据化应用的实际价值,而信息化和数据化又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此技术应用于管理中的重要优势便体现在高校管理的各项决策与工作协调,这一优势也推动了高校管理效率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能够借信息化应用减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从而促进高校行政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因此高校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扩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切实发挥出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

(五)创设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氛围。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实践,单方面的管理势必会抑制实际的管理效果,也会影响到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

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

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

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

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

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

第二,广大家长;

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

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

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

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

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一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少数幼儿园园长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未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本文从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管理对策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动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新形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围绕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幼儿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它要求教育也要立足国情,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效用,是幼儿园管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频率,更好地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管理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扩大和拓宽幼儿园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发挥团小组、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实行园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园内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园内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精神,增强“园荣我荣,园劣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二、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发展既是令人鼓舞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仍对幼儿园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少数幼儿园园长的素质偏低,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滞后一是一些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办园意识不强,没有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不注重幼儿园与社区、家长的沟通。片面强调专业教师的作用,忽视社区和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现行幼儿园管理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幼儿园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检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落后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园长无权决定教职工的聘任和任免;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不能把工作成绩与报酬相结合,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出现以上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没有把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手段引入办园机制。二是不少幼儿园由于长期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办园,缺乏自主办园的思想,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能力,限制了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管理体制无法理顺,管理模式僵化。目前,尽管实行了园长负责制,但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并未真正下放,园长的工作受到制约和限制,使园长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三、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人、财、物、时间与空间的活动来完成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不断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目的。(一)加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另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更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在管理中,对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除了让她们担当全园示范班的工作任务外,还让她们承担一些示范观摩活动,并提出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其挑重担。对于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让她们参加园级公开活动,并进行某方面的教学研究的.任务,给以次重的担子。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要求她们带好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给以较轻的担子。虽然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知人善用,发挥得当,每个人都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能量与工作相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应。(二)建立完善的科学绩效评价制度针对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建立物质型的激励机制。物质条件是人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今,人们更把物质的获得看作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之一。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必不可少,要制订教师考核工作细则,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显著,贡献大的教师更应加大奖励力度。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确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同时,还必须设立了各项成果奖,如,设立级骨干教师奖,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注意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健身房、教工活动室、图书室,改善办公条件,组织教师旅游,安排家属联欢活动等等,使教师们以园为荣,工作更上一层楼。二是必须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可以使人们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有了精神支柱,才能增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精神动力支配着人的意志,使人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精神动力最关键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此,必须注重抓好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她们学习师德风范,聆听名师事迹报告,举办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当前国际及国内政治教育形势的报告,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爱国热情作为精神支柱。(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最大潜能幼儿园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给予其多大的空间、余地。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幼儿园的所有教师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一种状态。科学用人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坚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包括注意人的优势互补性等。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人的不足。实行优化组合,实现“1+1>2”,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的目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采用性格互补的组合,避免了因个人性格问题而引发的某些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对本班幼儿情感的培养;采年龄互补的组合,使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的不足,又以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的热情和冲劲影响老教师;采用了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组合等等;采用优势互补的组合,避免各班级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育孩子的不均衡性。只有安排合理得当,教师间工作才会配合默契,反之则会相互设防,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阻碍了每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在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完成的,组合恰当与否,将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安排配班时,必须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配班中既考虑到互补,又考虑到兴趣志趣的相投,将性格内向与外向,慢性子与急性子、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善于交谈与不善于交谈的教师配在一起;将志趣相同的,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班级特色,对于能力过强的教师与能力过弱的、相互计较或志趣不同的教师则不能安排一起,否则,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平衡。每个年级组总要考虑一、二个班起示范榜样作用。对于进取心不够强的教师,则分散到各组,让她与进取心强、工作努力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变原状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达到结构的优化,才能发挥出1+12的能量。其次,必须推行动态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商议教学进展,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适时为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引、支持和服务。教师们有了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完全激发起来,在实践中使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成长。一是要允许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自主调整班级课程安排,这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且使课程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如教学活动的确定,对本园课程的随机调整等等。二是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园长讲,教师听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师所需确定教研主题,由教师自愿报名、主持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百花齐放,从而扩展了教师们的教研内容,提高了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领域发展情况的能力。改变了家长被动的听,家长会质量降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转变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将这一权力下放给每个班级,让教师们尝试自己不同的方法。当然,“放权”、“放手”、“放心”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管理者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少一些管理约束,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多一些发自内心情感与鼓励,使教师们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三是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投入是建立领导与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论整体性观点表明,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人们情感统一,合力向前就会发挥部分功能之和难以达到的效果。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师年轻活泼,早晚在园时间长,顶岗任务重,又由于年龄与心理因素影响,她们往往容易感情用事,更易于细微处察真情。因此,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细心体察教师们的心理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如经常性的谈话,适时组织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过问和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有时管理者的一句简单的问候或一次诚挚的拜访,都会换得教师员工的真诚信赖,消除其间的“代沟”和隔阂。如,有的幼儿园每逢教职员工生日,都送上一个生日寿糕或礼品,以示祝贺。礼物虽轻,却包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孕育了不负所望,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个单位人际关系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环境。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个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第二,广大家长;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殷竹茹,是xx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阳光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是在汪雷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信息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发展态势越来越猛,传统的工业文明将逐步被信息文明所取代。在我国,绝大部分信息都由政府部门所掌握,据统计,政府掌握着约80%的社会信息。由此可见,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势在必行。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自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保障公民政党的自由和权利开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由此,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信息的产生者和掌握者,就有必要通过主动及依申请的方式,将政府信息与公民共享,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这样才能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公民才能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做的效果如何,如此一来,公民才能真正地参政议政,才能对政府监督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这不仅使各级政府越来越注重打造阳光政府,学界也加强了对阳光政府的建设研究。联系政府信息公开与建设阳光政府,不难感觉得出,这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大体说来,阳光政府建设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幵,政府信息公幵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让公民将其监督职能发挥到实处,权力才会有所约束,政府才会变得阳光。

近些年,学术界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的研究十分活跃,不仅引起了不同学科,如行政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这对政府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的学术著作及研究论文等也如雨后春第一般不断涌现。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的阳光政府建设却屡屡碰壁,公民的知情权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参政议政无法落到实处,权力滥用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官员腐败也依旧娼厥。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不断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这刚好契合了阳光政府的内在理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设阳光政府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阳光政府建设路径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应该以也只能以政府信息公幵为切入点,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阳光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路径。当前,在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提供切实保障,从而实现政民互动和协作,这对阳光政府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建设阳光政府的突破口和重要路径,巳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关注,其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为视角,探究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可行之处。

本文的框架是这样架构的: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章分别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框架、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以及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与阳光政府的理论框架。先分别介绍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政府的相关概念,然后论述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政府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民政府理论、知情权理论及治理理论,最后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幵和阳光政府的内在契合之处,如政府信息公开不仅契合了透明行政、服务行政、民主行政还与保障公民权利以及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等相契合。

第三章主要分析国外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选取两个国家,即美国和马来西亚,以它们为例进行说明。美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是最具代表性、信息公开机制是最为完善的国家,它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而马来西亚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则让其本国民众及其他国家不敢苟同,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对马航事件的处理更是暴露了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诸多不足,这也给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幵工作敲响警钟,提醒中国政府引以为戒。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幵,打造阳光政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当前我国的透明行政、防腐治腐、公民参与等都还不够成熟与完善,须通过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来加以改善。可能性包括:我国政府信息公幵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得以扩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我国提供了经验教训。以上这些都为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幵的扩大、阳光政府的建设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

第五章以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幵为例,探析了我国阳光政府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客观来说,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幵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公开的信息范围有限且信息的实用性低;公众参与申请公开的热情不高;《条例》与当下的相关法律条文存在冲突。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而公民的权利意识又十分淡薄;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相关法律由于制定年份较早,部分条文已经过时,须加以修改。

第六章是关于强化政府信息公开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的一些对策建议。首先,应从加强法律建设、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完善监督评议机制等方面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其次,须从加快信息公开立法、完善保密审查制度、修正相关法律等方面强化依法行政;最后,要从培养及提升公民权利意识、保障公民知情权、提倡公民会话及鼓励公民参与方面入手,使我国的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结语部分先是介绍了文章的行文思路,然后简要介绍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三

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序号论文范围

1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3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4范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

5范围:区域经济管理问题

6范围:中国人口问题

7范围:政府规模讨论

8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9城市形象与经营

10城市化问题

11城市综合执法体制问题

12大部制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3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

14大学城的城中村问题

15环境政策与环境伦理

16社会福利服务: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

17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18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

19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20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

21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社会承受力分析

22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

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4政府的教育供给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25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与政府责任研究

27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28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9城市治理专题研究

30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31非营利组织研究

32行政学理论前沿与方法

33中国古代行政实践与行政思想研究

36政治优先、经济优先、社会优先——中国60年发展路径分析:认识中国从政治挂帅到改革开放再到和谐社会转变的原因、历程和影响。

37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部门领导的影响研究

38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中的文化问题

39当代中国的(省级、县级)干部升迁模式:当前关于干部升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公共行政领域对此视而不见或者缺乏方法基础,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下经济学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拓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

40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4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

4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43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主体提供、生产模式

44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45非盈利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

46组织中人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及其处理方式

47公共组织中的上下级等领导关系分析

48公共组织中的群众决策模式

49公共组织文化分析

50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51领导决策的理性问题

52公共组织的目标选择

53政策制定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4政策执行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5政策评估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6中国公共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7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58技术创新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9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60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等等)

61城中村、失地农民有关问题的研究;

63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64打算对某一层级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解释的研究(要求要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65地方政府会计管理-案例研究

66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案例研究

67公共预算

6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69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70中国85后群体的激励需求研究

71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7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73公共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7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75中国电子化政府推进的障碍分析

76政府在非充分竞争市场中的角色研究

77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模式的比较研究

7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79新闻监督与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80地方政府管理

81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

82政府监管

83财政管理体制

84政府在地区发展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

85政府间竞争

86产权界定与政府效率

87共用品的私人供给

88中国的知识产权保障

89中国质量管理体制

90中国扶贫问题研究

91政府政策与吸引外商投资

92中国经济发展与农民工问题

93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94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95地方政府专业管理的绩效评估

96社会福利服务的制度创新研究

97慈善组织与制度研究

98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99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100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101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四

21世纪时代是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黄金时代,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的地位迅速提高,人力资源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变成人类实现所有预期目的的前提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知识资本”开始推动单位创造效益;在一些领域中,知识成分已然变成量度企业业绩的重要准则。很多研究表明:企业是否能维持经济效益稳定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增长,主要凭借的是员工的知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员工发挥知识能力的基础。所以,提高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尤其重要。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激励机制在各个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贡献。

摘要: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尚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内容:

一、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

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我曾听一个年长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还有的公司,招聘话务员,要什么:“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能用关于交流。”本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做过对外贸易,资源浪费啊!也许他们是为了长久之计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终将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或emba对薪酬的要求更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 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二、人才招聘

1、招聘前进行规划:现在许多企业尚无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但起码在招聘前应有一个针对本次招聘的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招聘的目的:为什么要招这个人?。 应聘者的工作任务:招进来的人将完成哪些工作。 对应聘者要求:为完成上述工作,应聘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2、追求“门当户对”

农夫娶到公主当然是美事一桩,但如果日后因农夫养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抛弃,那还不如开始就娶个村姑,白头偕老,和和美美过一生。招聘人才也是这样,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经济适用…… 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招聘条件。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过高的要求将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透明度,充分确认合作意向。人力资源部应该尽力为企业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应*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而不要仅*招聘技巧。“骗”进门,留不住,不如当初就不让进门,因此,在招聘时应与招聘者充分沟通,首先,应让应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后将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使应聘者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并胜任这份工作,其次,应该向应聘者客观地介绍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样,虽然损失一些人才,但愿意进入公司的人会相对稳定地为公司工作,从而减少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招聘和培养等费用的损失。

三、人才使用

1、人才开发:

(1)人才开发的目的: 使社会人才成为企业人才。虽然我们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做了基本的规定和审核,但要想使应聘者的能力能充分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例如:当我们招聘一名销售代表时可能会要求他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有关公司和产品知识的培训,他还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公司和产品,只有提供相应的支持,员工的才能才会被开发利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使人才适应企业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而企业不可能*频繁地换人来适应这种变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增长,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人才成本,为公司节约资金,变相的为公司企业增加利润。

(2)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 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是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可以是参加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和训练,还可以用鼓励员工自学的方式使员工自己通过读书、上学、进修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培训,因为是以为企业开发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从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去不断提高自己。

2、人才使用:恰当地使用人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并能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比有其独特性,即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一个工人可以每天生产20件产品,也可以每天生产50件产品,一个销售员可以每年带来10万元利润,也可以每年带来40万元利润,这关键看企业如何去使用员工。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讲,员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想使人才创造最大价值,就要为员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支持,包括相关的培训、相应的办公设备、其他部门的配合等等,这样,员工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2)激励:

激励的作用:激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 激励的方法:激励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方法去实现,满足物质需求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福利等多种方式实现,满足精神需求可以通过提供晋升或发展机会、感情关怀、工作成绩认可等方式来实现。 谈了这么多,目的还是想把公司的人力资源观提升为人力资本观,但还有待于试行。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实行中会有迅速改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五

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决定了案例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环节,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法学、医学以至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其方法和理论日趋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行政管理学教学中,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显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学学科性质的要求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优化、行政组织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治、行政监察、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领导、政府职能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方法是经验学习的首要工具和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按时间顺序客观记载下来,经过专业编排,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实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战略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

2、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行政工作面临多重矛盾,不同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矛盾的调解,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不同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理解行政管理真谛的目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在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国内外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广泛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大量的案例分析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如美国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耐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为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丰富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行政案例教学方法的引入,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培训方法的重大变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成败,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的。

1、案例的精选与储备

精心组织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库。行政案例的精选与储备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典型性。行政案例必须是反映行政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案例资料能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方法、观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2)客观性。案例教学力图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行政案例应直接来源于行政实践活动,是现实行政情境的缩影。案例资料要真实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实、引用数据要科学准确。

(3)启发性。案例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行政案例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设计和选择,既要使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设计表现为具有体验性的解读,又要使行政管理实践创新与理论有机契合,引发不同观点、思考和争论。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案例分析是严谨的考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通案例材料,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预测并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组织若干案例学习小组,小组案例分析后,再以学习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应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分析讨论过程脱离主题,随意发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等对案例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分析和联系社会的广度分析。

(4)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技巧,对综合性案例和复杂性的案例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创造平等和谐的案例讨论氛围。

3、案例的讲析与点评

案例的讲析与点评是案例精选和案例讨论环节的必然延伸。案例讲析不是为了寻找“案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案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案例结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提高。

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若干问题

1、案例选编的本土化问题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多案例源于国外,由于行政环境的差异,国外的行政案例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困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选择国内行政案例则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案例所蕴含的原理,深入了解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但是,很多国内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未经过专业编写,启发性和可读性较差,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行政案例的本土化问题,需要行政学家、授课教师和行政实践活动者共同参与解决。从教师的角度看,案例选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授课教师的再创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编写,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群”,才能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案例讨论的技巧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平和,不提倡公开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式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用亲切、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宽容、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3、案例教学的教师定位问题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行政案例教学活动的非结构化,教师教学风格和学识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成功的行政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如“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学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潜在、模糊的角色”。作为设计者,教师要预先规划和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作为主持人,教师要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和学习进度,引导讨论主题,创造热烈有序的讨论氛围;作为仲裁者,教师在案例讨论出现批评与争论时,将主题引导至问题的不同看法的解释和辩论上,而非人身攻击;作为魔鬼支持者,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创之见;作为同学,教师要在讨论冷场时,提出焦点问题,参与讨论;作为法官,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全过程进行,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圆满结束。

4、案例教学的考核问题

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核、案例讨论的发言考核、案例书面报告考核、案例考试考核。在“行政案例学习综合考核链”上,采用“分项记分、累计加总”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评定为主,这样有利于成绩的公平性和相对权威性。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较好的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2]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3).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六

论文关键词:民生行政司法救济

论文摘要:我国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民生、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国家政策的调整为我国行政法学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

尤其是,改善民生的国家政策将推动行政诉讼研究,有序参与的民主政策促进行政司法救济的研究,而利益统筹政策将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对这一领域的热切关注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行政法学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已成为一门充满无限生机的学科。

每一种行政法理论背后,皆蕴藏着一种国家理论。

党的会议报告不但确立党的纲领而且确立了国家的未来发展纲领,随着我国的国家政策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对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课题。

一关注民生促进行政法学研究

党的“会议”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表明了执政党及其政府力图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彰显了对现代国家社会功能的崭新认识。

在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民生问题已非简单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收入分配等都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

在民生问题成为政府基本的施政目标之后,行政法学无疑应当更加关注社会性规制研究。

从“会议”报告的论述上看,发展民主政治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行政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将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然而,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密切合作的背景下,行政法学的使命就远非拘泥于对公共权力的驯服,它不仅要防范公权力作恶更要激发公权力行善。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因公权力的`行使侵犯私权利而引发的行政争议也日趋复杂,如何确定及依法保护行政诉讼中诉之利益已成为行政司法领域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关注民生定位行政诉讼中诉之利益

“诉之利益”的定位是行政诉讼中的基础性概念,它与当事人行政诉权的行使、法院审理范围的界定密不可分。

虽然行政诉讼能够为公民利益提供有利的保障,但审判权不是万能的,法院只对能够审查的行为,由合格的当事人在适当的时候提起的诉讼才能受理。

行政诉讼中对诉的利益的审查,旨在明确何种私权利可以对公权力的行使提出质疑,进而避免无意义的诉讼阻碍行政效率的实现。

由于诉讼途径是保障公民利益免遭公权力侵害的最后屏障,而诉权是公民利益得到司法救济所必需的程序权。

随着国家政策对民生的高度关注,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需依法维护的“诉的利益”也产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从“自然权利”到“社会权利”的扩大。

公共事业的提供和社会福利的保障成为了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民享受这些服务的权利,就业权、环境权等新型权利被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围,法律对于权利的保障已经不限于人的自然属性,转而强调为个人充分发展物质、智力和精神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二,从“法定权利”到“法律保护的利益”扩大。

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对传统行政诉讼模式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方面,在行政行为已经“无孔不入”的情形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接触范围扩大,对公民利益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在给付行政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政府行为不再是针对具体相对人做出,而是提供给社会大众;第三,依法维护的诉讼主体资格扩大化。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篇十七

[摘要]技术管理是对水利水电企业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有些地方水电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水利水电企业如何实行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水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技术管理

一、我国水电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电能而言,水力发电和其他发电手段相比,其优势在于有很好的调峰能力。调峰能力强,不仅给电网的电力调度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电力工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但因当地缺乏水力发电容量,电网调峰容量短缺,因此建设一批抽水蓄能水电厂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小水电,对水电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优惠政策,如“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但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无法行使有效的行业管理;安全责任不明,水电站在建设或运行过程中,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有关部门就会推委,最后受罪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统计工作进展不畅,统计结果反映不了客观真实,不利于领导科学决策等。

二、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管理模式

(一)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建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水电厂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本厂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

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水利水电厂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电厂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发电厂生产运行方面的工作是复杂而繁多的,如主设备可用率、弃水停机时间、厂用电率三项指标作为对已投产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考核项目。

(三)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电厂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水利水电企业要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国内外同行在成本控制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建立每日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计算和传输、存储等,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水利水电行业中,大部分信息都可直接从发电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闸门信息系统等系统自动采集,这大大提高各项指标准确性,真正建立水电厂对每次洪水的跟踪利用、每项设备发电潜力的挖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形成有效、可操作和简明的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使水电企业获得良好收益、使国家能源安全合理利用、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杨培岭。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792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