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0:56:39
最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2 00:56:39     小编:紫衣梦

观察是通过目睹、感知和记录来获取信息和了解事物的行为或过程。如何在旅途中合理安排时间和预算?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一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管理资料。

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建议之三: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议之四: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作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井有效地运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二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发布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小结:

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三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全新质量管理理念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

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

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著 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于献忠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四

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及五粮越发展之路。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质量管理课程论文

前言

全面质量管理,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1]。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综合管理)和“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追求企业利益和成功、使顾客完全满意、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2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3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

4.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iso9001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五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质量宣传用语或者质量管理理念,社会上也有许多有关这句话的阐述与讨论。许多人都能说出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但是明白不代证明白、不代表能做到。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到知行合一难度还是很大的,然而我们已经到了务必诚心诚意直面质量的时候。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到达顶峰之后,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压力,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商品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质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还是一个企业及其全体员工的尊严。

得到了提高。还有我们的干磨产品透过配方、工艺、结构等综合改善,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接下来,按照尹总的部署,公司还将开展质量管理、质量文化建设大讨论、大变革,使公司构成一个人人“重视质量,敬畏质量”的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血液里流淌着质量的“基因”。

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个性是如今价格不断下滑,我们该如何做到质量与成本的平衡?

质量与成本,质量当然务必是优先思考的。成本控制不能影响质量,不管如何降低成本,都是务必要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降低成本主要应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司透过这两年的实践也证明了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能够做到不断降低成本,保障并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效率,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今后,我们也只能依靠技术、管理、服务潜力的创新与进步不断做好质量、成本、服务这篇经营的主题文章。

在产品质量这方面,您对研发工程师以及工艺员的推荐是什么?

陶总:推荐他们多到两个“现场”:一是我们的生产现场,只有深入生产一线,养成勤动手的习惯与潜力,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找到真相、看透问题。譬如,热压工序如果装模时模具间的配合不好,导致容易漏料,烧结出来的产品重量不够,质检那里通但是,在没有找出真正原因的状况下很可能就认为温度偏高而盲目调整温度了,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二是我们要多到客户现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倾听客户的声音,灵感往往就是产生在来往客户的路上。研发人员还需要“广结善缘”,和客户、业务、生产“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学习,放下自己,才能收获全面的“营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提升,才能真正做好产品。

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常生产状态下出现涉及工艺过程的任何问题时,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要建立“这是我的问题”的思维模式,毕竟我们这方面的问题会更凸显一些;其次是材料、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工艺执行管理的严谨与刚性;再者是,研发人员要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理念,主动了解、跟进生产过程,主动承担起工艺“辅导员”的职责,研发生产构成“共识”、汇成合力,共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六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本文以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管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企业管理计划得以实施的保证,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管理的要求,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不合格建筑产品,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完成建筑工程的生产与交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步入世界先进技术国家行列。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一些工程管理人员思维模式相对僵化等原因,导致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性,致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1.1过分依赖个人经验,缺少对工程管理的重视。有不少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常常忽视对工程的管理,特别是一些基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基层工程管理人员,他们受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他们认为工程管理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完成;二是一些建筑工程现场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无法保障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建筑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有限,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就更加缺乏;三是建筑行业及社会还没有对工程管理形成足够的重视氛围,造成工程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化。

1.2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落后。目前在一些地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仍采取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技术出现严重的脱节,这样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发展,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在多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大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

1.3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建筑业管理技术与水平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仍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一些建筑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管理机构,但其人员在人事关系等方面与其它机构还是存在复杂的关联,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二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思维创新的必要性。

2.1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管理思维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变化,任何理论体系的完善,前提都要进行主观意识的创新。因为只有思维模式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实践的发展,才能将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形成创新性的理论体系。

2.2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工程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思维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施工过程管理。

(1)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施工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是否遵守操作规程,要求符合图纸规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对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均须由供应单位提出合格证明文件,隐蔽工程要符合质量检查的规定,并做必要的.记录。

(2)保证现场交通道路和排水系统畅通以及文明施工。

2.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措施。

(1)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2)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由于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3)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4)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每个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养成不断学习提高的好习惯。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技术标准,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还应积极参加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的有关建筑工程的科研活动。

3.制定和修改施工进度。

(1)制定进度计划。承包商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

(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3)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必须根据预算和施工进度,月初做出用工、用料以及机械数量,结合市场价格计算出本月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依据分部分项对每天用量连续记录,完成一个分项后,应同控制指标进行对比、评价,找出存在问题,以便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

5组织管理要加强,人际关系要建立。

在管理某一项建筑工地时,要确保这工程能够安全、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之长,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上,何为科学管理,就是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集体的凝聚力,这一个集体有没有动力,有没有良好的集体观念。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好比一个施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一个集体的风气好坏,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个管理员都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工规则和执行安全的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结语。

施工项目管理方法要应用成功,必须明确其专业要求和管理方法应用目的调查进行该项目管理所处的环境,以便对选择管理方法提供决策依据选择适用、可行的管理方法对所选方法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制定保证措施在实施该选用方法的过程中可加强动态管理,使之产生实际意义过程结束之后,进行总结,以提高管理方法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创兴.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今日科苑,2010,(08).

[2]熊利华,王启根.谈如何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0,(06).

[3]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4]张锋.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七

各位领导、同仁们:

有这样一句话: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用损害公司信誉的代价去验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绝不能用产品质量的问题去验证质量纪律的严肃性,质量标砖的科学性和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我相信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们每一个海螺人的内心。

质量到底是什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样一个抽象的定义非专业人士是很难弄懂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工具,同样的作业方法,同样的生产环境,但做出来的产品经检测质量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质量是一种态度。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一员,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的发展才能带动我们的发展。在工作中,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如果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清洁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一缕飞花,一个疵点,一次粗心,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一个企业对待“质量”的态度是这个企业领导者带头引导,管理层专注不二的执行。

长期下来在作业层形成的一种品质,是拿不走,跑不掉,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的一种潜在的不用明示的规则;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稳定被广泛认可的强有力保障;是一个企业的质量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说:知必言,言必行,行必果,是我的工作理念,更是我们全体员工的工作理念!质量意识在我的心中,更在我们全体人员的心中!我们渴望着、并努力着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海螺水泥优质产品。

同样还有一段这样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现在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并努力加以改进。就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来说,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了生产的全过程,而且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而每一位人员的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质量结果。因此我个人认为质量管理核心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身边的小事改起。其实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才算是称职的员工,才能在质量管理环节中是称职的部分,如果全公司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我们所在的这片天空将朝气蓬勃,充满生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八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1.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企业提出的质量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达到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人员的作用。

(2)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一致;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3)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必须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一致;同时,企业的质量职责,还意味着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合作为基础。

(4)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所做的正式评价。

2.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即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所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员工合作共事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作业的基础;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员工特别是与产品消费者直接交往的员工,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一些基本物质资源,包括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

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一般说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也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确立目标、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时,还必须确定:所明确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转变为现实。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比较小,但是也需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并承担全面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应通过文字形式明确予以表达,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通过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以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九

物联网是企业生产发展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举措,它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它对企业的自身管理也具有非常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责任的划分将更加明确。

rfid电子标签是物联网技术在技术层面为企业提供的第一道管理方向,通过物联网技术每一件产品都被“贴上”了专属于其的标签,所有关于其生产质量的信息皆囊括与内,更加方便企业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跟踪监控与管理。这是物联网技术的一大特色,它使得产品的加工生产更加透明,在对产品进行责任追究时也能够一眼锁定,简单明了,更加明确责任认定。

曾经的产品独立性与个体性由于社会化大生产而被抹杀,但如今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些东西又慢慢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帮助[1].尽管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制造者的行为依然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限制,但作为一个个体其在工作中由于个体性而产生的自豪感也得以提升,因此在工作中也会更加投入,从而提高了制造产品的水平质量,使得企业在生产质量方面取得傲人成绩。

(3)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管理,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更加严谨科学,借助物联网的管理理念,企业可增加更多宣传广告方面的内容,增大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伴随这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实施管理后,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产品的水平质量都得到了保证,从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品牌信任度。

1.1缺乏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是一条有序的加工线,这其中公司的每一个部门都会参与其中。而在生产型企业中其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才是吸引投资商的主要方面,因此企业的供应链由产品来决定,供应链不可能是单一的出入,由于复杂的产品设计以及产品销售,企业需要大量的供应商,而伴随着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形成,企业势必要多出一笔供应成本[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跨国企业都会成立专门的部门去应对供应方面的需求,包括采购经理、工程师以及设计师。这些人组成一个“跨职能团队”,专门帮助企业进行供应谈判,通过协商谈判帮助企业拿到最低成本产品,降低企业成本。尽管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但国内大部分的企业依旧有心无力无法组件较为高效的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系统。

1.2质量管理未能实现全员参与。

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件繁琐且严谨的工作,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既需要组织、领导、决策的基本工作职能,又需要预测、调研与计划等经营功能。因此,组织中的某几个人或者某几个部门是无法完全管理企业的,只有所有组织中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使企业的组织管理更加科学。然而在真正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往往由领导者直接管理,忽视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可能,同时由于管理技术不成熟,一些企业也很难让所有部门都参与企业管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业还是直接由高层人员管理,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变成了纸上谈兵,很难再实际管理中实行。

1.3基础数据缺乏管理及维护基础。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管理机制成熟,企业才能在制度中稳步前景。但目前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做得尚不够完善,一些企业根本没有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采集手段与也没有基础的企业数据库,而另一些企业虽然在平常工作中会有意识的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但却没有妥善保存,没有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企业在进行决策时,既没有严谨科学的数据依据也没有市场调研的基本信息,仅靠几个人凭以往经验加之想象力就直接决策,这样在决策之初就会为后期的实施埋下个各种困难。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2.1基于物联网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从供应链入手,在企业发展之初就将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产品信息系统,在日常管理经营中所有供应环节的所有产品都能够有确切的产品资料,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公开透明。

(1)原材料的采购。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在采购之初就充分的掌握所有合格供应商的具体资料,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以及货源组织情况。从而避免产品在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责任人的情况,使产品责任更加公开透明[3].

(2)生产环节。

在rfid技术的应用下,使企业所有的流水线产品加工过程变得透明,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

(3)企业库存控制。

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物联网技术管理系统,通过epc标签识别技术帮助管理所有原料与配件的入库、出库与盘点。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所表现的消息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适时补货,减少缺货和压货的可能,帮助企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

(4)产品的销售环节。

企业的分销商、代理商以及销售争端的所有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传回到销售人员手中,以便他们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货源补充,提高了销售的便利性与售后服务的质量。

智能化管理是物联网技术最大的特点,通过物联网技术使企业的'人与人、人与物都能够快速了解管理,提高彼此的相互方式,使交互的准确度与灵活度得到提高,加快响应速度。

(1)建立智慧企业。

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条件:一是敏锐的感知网络,企业客户、流程以及设备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快速的通过感知网络传回企业管理层中,使企业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二是宽广的网络联系,互联网无线网以及物联网三大网络相互联系相互贯穿使得企业内所有部门都能得到充分的资源配置,从而使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减低了企业爹内耗;三是将智能化贯彻到底,将企业所有信息进行价值转化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创新,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生产与创新的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控制更加精确,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基础。

(2)建立行动追溯机制。

企业的各个环节与流程都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中变得智能高科。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内的所有事物进行管理,确认每个环节的每个人员都在管理范围内,使员工的全面管理企业意识得以提高。

2.3基于物联网的企业数据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1)建立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采集数据的传统方式使建立相应的组织部门,在对文件进行登记分类后实现编码统计,然后再整理成册存入档案室方便以后查询。而现在的物联网管理技术使得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快捷,在企业内部将直接建立供应链数据采集、管理流程数据采集以及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等多种系统,然后汇总成为企业的基础数据库。

(2)建立数据挖掘系统。

互联网使得信息成为共享资源,而物联网通过云储存云计算等云服务经现实世界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物联网在运用时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各种素具资料进行整合管理与储存实现数据挖掘分析服务,通过反向控制的方式又将这些数据传回现实世界并影响现实世界,实现了对物联网事物运动与发展的控制。不得不承认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将数据挖掘这一项目变成了物联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早已凌驾于当初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潜在模式发现与挖掘之上。

3、结束语。

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强大的意义,不论是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是后期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物联网技术都展现了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因此,未来企业在发展之路上,必须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十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第一文库网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全新质量管理理念。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

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

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于献忠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十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使得诸多中小型企业逐步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但是市场机制以及中小型企业的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在质量、服务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始终没有很好地措施。所以大多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目前的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关领导人员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部门不能很好的各司其职;企业地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设备不能及时维护与更新;企业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并结合企业的特质以及不足之处,从改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合理性,科学性等角度入手解决相关问题。在当代的经济竞争中,企业一般都把iso9001这一参考作为标杆,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然而最终效果却各有不同,一些企业在实行该举措后成果显著,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讲效果却适得其反,其质量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缺陷,经济效果也没有提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质量是指具有自身性质、符合一定的条件,产品、生产环节以及系统都囊括在内。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既在于它不仅能够符合产品使用者以及其他多方的要求,并且达到绝大数人的需求标准,这就需要使得评判准则科学合理,并且起到基础性作用,理解各方面的需求大小,例如顾客或者其他因素对其要求的标准高,程度也相应较强,效果更佳。从这一角度看,需求者的满足程度以及被服务的要求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探讨过程,就是探索在何种状态下能够给顾客带来效益最大的改观和需求,并且使得中小型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内部竞争中增加生存几率,为企业地生存带来可观的推力。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存在因而企业才能生存,又伴随着相关需求的.而提高,中小型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所以在以后的经济生活中国,中小企业需要以需求者的价值需求为核心来开展生产活动,并将以此为动力实现企业价值,凝聚企业竞争力。

在整个体系中,领导、员工、生产环节、科技实力等都作为管理体系的要素对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我们从以上几点出发展开讨论:

首先领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领导把握方向的能力可以指引企业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所以领导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才可以做好掌舵人对企业施行更有效的掌控。例如西欧,北美等诸多发达国家对于这种理念有着更加成熟的认识,他们把领导者视为当今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质量管理的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认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通过了大量的事实也极大限度地佐证了这一观点。领导者的开明理智,势必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以顾客为整个系统的主体,把握其所需,充分满足其要求,从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总结的同时不断思考,在动态环境中使得公司企业发展具有计划性。其次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水平与理念,这是质量管理的十分重要一点,也是相对容易忽略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竞争的氛围内,员工已经不单单要符合过去对其简单的要求的要求,更要面对当今企业对员工提出的新挑战:由简单地完成工作转变为提升效率,保证质量;充分领会企业文化内涵,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因此中小型企业不要苛刻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成本,而应把人力资源战略的重塑作为首要目标之一来进行,使得员工积极性提高,并不断成为企业人。企业员工的职业操守也影响着对工作的满足程度。

三是需求供应量的可靠保证也是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经济不断交流合作以及全球化,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相对次要的核心能力之外的内容,企业适当将权力下放,不在其创新上花费过多精力。在不断竞争中,企业逐步认识到与其关联性大的同类企业发展互利共赢的关系成为一种必然,能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企业合作可以使得产业链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合理。

四是不断创新探索,研发新产品。企业要满足广泛顾客的要求,必须充分了解顾客需要什么,达到何种程度的期望。依靠科技领域地创新来增加顾客的数量并满足众多需求者的不同口味。通过不断开拓新领域,增加需求者的满足感,才能为企业的收益带来长足的发展,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才有可能取得优势。

科学合理的考核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趋于成熟。例如当下比较常见的目标管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其理念是把目标管理与考核系统融合在一起,互为补充,其要求是质量目标符合促进企业效益这一本质。企业都是要提高效益的,这就使得质量管理成效在考核系统中成为一种标准,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是建立激励制度,这可以使得单位与职位的不同性质得以展现,完全挖掘员工的潜能,及时高效地得到员工在工作状态下得到的成绩。

执行力度所包含的内容涉及比较多,例如不同的科学知识、方式、理念。其重要性在于使得企业员工能够经过文化内涵的熏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执行力度对企业发展作用明显,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这些细微的因素。通过对执行能力以及力度不足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目标制定不确定,制度制定保守化,生产环节老式化并且监督措施虚形同虚设。企业应充分看清现状,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解决:

首先要提高员工意识,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且能完成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事无巨细,工作无论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地完成,具有责任感。从日常的一系列工作中不断总结,并且认真细致,从而得到领导以及其他员工认可,这便使得执行力度上升。

二是做好本职工作,落实到位,分工确定之后,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健全反馈机制。

三是切实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建立并健全一定的奖惩制度,使得各个环节以及每个任务都得到一定的控制,并且使得员工最大限度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消耗甚至矛盾。针对中小型企业组成结构平坦这一现状,各个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促进结构改革,团队成为了关键的组成结构,各职能部门彼此的作用区别逐渐缩小以至于逐步演化消失。横向的结构关系越来越重要,并且使得纵深的条形分割作用减弱,互利共赢逐步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据了地位。

从文章对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所展现的问题研究来讲,可以看出质量体系、考核体制以及执行能力、力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在统一的体系中相互作用,彼此作为依托相互融合。企业在推不断地激烈竞争中应当逐步深化总结,对于其弊端予以充分重视,尤其是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核心内容,健全相应的市场经济反馈制度以及质量管理安全保证机制,合理解决好企业效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足稳健地进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十二

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同步的是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企业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往往只重视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经营方式,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重视不够。但实际上,企业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往往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是企业财会管理工具,既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统计学具有信息、监督、咨询、参考的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统计无论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和经营,还是对于企业的决定和决策都是有帮助的。企业管理由企业的各个活动项目所组成,包括很多层面。每一个活动项目既独立成为一个体系,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而言,统计工作对企业中各个活动项目以及各个体系的量化指标作了分析,认识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本质及其规律,正是基于这个分析和认识,企业统计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好统计工作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其长远目标。现代企业统计技术不同于传统企业统计的“统计岗位或者机构”,是一种系统性方法工具,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为服务内容,建立在统计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现代统计信息技术,运用统计设计、分析、调查及方法,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市场经济需要。

为了保持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严格的统计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固然有很多要素,但归根结底,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值和销量。然而,笔者在实际调查和研究中发现,企业的统计工作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首先,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在计划中,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都会有良好的结果,而统计就属于计划的产物,这种认识无疑就从主观上限制了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也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种数据上报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或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对于企业生产规模的反应,而企业的主要经营目的'是盈利,要想实现企业的盈利,只要控制好财务与会计工作就够了,不必重视统计工作。其次,企业的统计制度不够健全,统计方法不够客观和科学。另外,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轻视,造成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上述原因也引发了企业统计工作中另一个不足,即统计数据以及结果失真。由于,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统计数据不信任,统计结果因这种不信任形成了更大的偏差......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逐步形成了,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现代统计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忽视了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善,往往只重视健全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但实际上,所谓企业管理,是用来为企业管理层和运营管理工作服务的。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以及数字化发展,作为企业决策和运营中的基础环节,经济统计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正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统计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一)收集和整理企业统计数据。统计信息是制定企业发展决策的基础依据。统计信息能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通过利用统计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合作,搜集提供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企业外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和企业供决策层,供他们决策使用。这些信息的获得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此外,统计信息还能从数量方面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比统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后,有利于企业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地判断。

(二)建立了现代统计信息流程。企业应用现代企业统计技术,可以形成统计信息的传递网络。这个网络能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效传递统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信息的流畅。要想更好地保障统计工作更好地开展,需要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建立起企业统计信息网络,有助于更快地收集、传递和反馈统计信息,使得统计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及时、高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统计信息的记录、保存及交流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统计调查正是一个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这种高科技也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收集数据时信息技术开始使用,另外,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网络来取得资料外,还建立了统计调查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的建立,大大有利于实现系统内统计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网络实现有效对接。

(三)发布并管理企业信息统计数据。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开展企业统计向社会和政府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应用现代统计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统计数据。应用现代统计技术,有利于企业建立系统完整的统计信息数据库,也方便了企业业务部门以及各级管理者查询使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研究。

(四)有利于企业统计分析。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统计工作的高级阶段。通过统计信息功能,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统计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这就是统计分析。企业的中、高层领导需要统计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果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分析企业现有的和过去的状况,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生产供应状况。这种科学的分析保障了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计划实施,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论文篇十三

从供应链入手,在企业发展之初就将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产品信息系统,在日常管理经营中所有供应环节的所有产品都能够有确切的产品资料,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公开透明。

(1)原材料的采购。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在采购之初就充分的掌握所有合格供应商的具体资料,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以及货源组织情况。从而避免产品在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责任人的情况,使产品责任更加公开透明[3].

(2)生产环节。

在rfid技术的应用下,使企业所有的流水线产品加工过程变得透明,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

(3)企业库存控制。

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物联网技术管理系统,通过epc标签识别技术帮助管理所有原料与配件的入库、出库与盘点。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所表现的消息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适时补货,减少缺货和压货的可能,帮助企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

(4)产品的销售环节。

企业的分销商、代理商以及销售争端的所有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传回到销售人员手中,以便他们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货源补充,提高了销售的便利性与售后服务的质量。

智能化管理是物联网技术最大的特点,通过物联网技术使企业的人与人、人与物都能够快速了解管理,提高彼此的相互方式,使交互的准确度与灵活度得到提高,加快响应速度。

(1)建立智慧企业。

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条件:一是敏锐的感知网络,企业客户、流程以及设备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快速的通过感知网络传回企业管理层中,使企业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二是宽广的网络联系,互联网无线网以及物联网三大网络相互联系相互贯穿使得企业内所有部门都能得到充分的资源配置,从而使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减低了企业爹内耗;三是将智能化贯彻到底,将企业所有信息进行价值转化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创新,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生产与创新的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控制更加精确,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基础。

(2)建立行动追溯机制。

企业的各个环节与流程都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中变得智能高科。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内的所有事物进行管理,确认每个环节的每个人员都在管理范围内,使员工的全面管理企业意识得以提高。

2.3基于物联网的企业数据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1)建立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采集数据的传统方式使建立相应的组织部门,在对文件进行登记分类后实现编码统计,然后再整理成册存入档案室方便以后查询。而现在的物联网管理技术使得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快捷,在企业内部将直接建立供应链数据采集、管理流程数据采集以及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等多种系统,然后汇总成为企业的基础数据库。

(2)建立数据挖掘系统。

互联网使得信息成为共享资源,而物联网通过云储存云计算等云服务经现实世界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物联网在运用时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各种素具资料进行整合管理与储存实现数据挖掘分析服务,通过反向控制的方式又将这些数据传回现实世界并影响现实世界,实现了对物联网事物运动与发展的控制。不得不承认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将数据挖掘这一项目变成了物联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早已凌驾于当初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潜在模式发现与挖掘之上。

3结语。

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强大的意义,不论是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是后期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物联网技术都展现了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因此,未来企业在发展之路上,必须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899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