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2:06:46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2篇)
时间:2023-11-02 02:06:46     小编:FS文字使者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总结应该重点突出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进展。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写好自己的总结。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一

关于阅读从试卷上看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的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把握不了,学生能答啥样算啥样吧,课内阅读我讲细点课后题给出标准答案背呗,这样做也是有效果的,但如果考一个单元还行,现在是从几本书中选一篇课内阅读,都背吗,答案能背全吗,而且你总领着学生背答案,他们就不会分析了,也就是丧失了感悟能力,这就是学生连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都不会,连文章中有现成答案只要他画一画都找不到的原因,你马上就会发现课内阅读你也把握不了了。其实关于阅读我真给不出一个具体一用就灵全班都能成的方法,我只知道阅读考核的是能力,我的价值就要给学生培养出另外一种能力来对付阅读,这种能力要长远,要学生自己能单打独斗,也就是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我们知道无论哪个年级大约在期末考试前3周基本课程就结束了,我个人认为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这个角度看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们早早脱离了课文,也就缺少了感悟情境,考试时就没有了感悟惯性,撞击不出灵感,也许连感悟方法都忘了。我很庆幸自己即使在6年级下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这一阶段也没有忽视对学生感悟能力、批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告诫自己:复习时间再紧,有许多背诵积累亟待落实,也切不可挤占课堂学生的阅读时间,虽然感悟能力是难以一时显见成效的,但它恰恰是学生语文终身发展的根基,它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持之以恒。训练感悟能力是个慢活细活,在这方面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要经得住沉默,要给足学生想的'时间,还要鼓励他们敢于在书上批注上自己观点,当这两点都保证后,学生自然敢表达了。我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每节课每节课都这样引导着训练着,等到了六年级,班上每个孩子读文都会有所悟,都能谈上两三句。当学生能有感有悟时,我们发现他们的感悟总是不全面,也就是阅读题答案不全面总得扣去1分2分的现象,其实感悟全面深刻也是可以训出来的,可以培养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这方面的训练和前面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不脱节的是两手一起抓的。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知道科学不科学,我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孩子们尽情地感悟交流,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分析阅读答案,看看答案分为几个层次,我们哪个层次没分析出来,为什么没分析出来,学生自然会顿悟以后分析句子段落时得想得全面一些,从不同角度多想一想。同时写阅读题答案时还要引领学生们模仿答案中的语言表达,这样的答案,语言表达完整、严谨、有层次,不易丢分。久而久之,学生中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诸多个全面而深刻的标准答案了。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勤练。

经历数次考试,学生小学语文成绩的差距最后集中在一点上―――习作。当前学生习作存在没素材,不真实,没文采三大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主攻两点:一是针对选材角度大众化的,我让他们以细取胜。着重训练细节描写,更重点训练在描写中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观点。二是针对描写细腻朴实的,我让他们以美取胜。就是要大量积累,有积累才有底蕴,有底蕴的文章才厚重、才耐读。从低年级起我就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校内有固定时间统一读书,课外让家长帮着督促。还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抄写并背诵一两个佳句好段。学校统一晨读时间,我从不个人占用,而是老老实实地落实成语的积累,古诗的背诵,美文的赏析。厚积一定会薄发,持之以恒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班上些许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过的,无一不成功!训练习作的的确确是个艰辛的过程。按教材要求每人每学期平均要写11篇作文,每篇作文我都从选材角度,布局谋篇,词句运用,错别字的订正,详批详改,全批全改,我和孩子们说过:“你的作品老师批改得越多,说明我越重视你的作品,老师添加删改处不一定是你不好的地方,更多时候是你的思路启发了老师,我即兴写上的,目的是扩展你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和老师对比一下哪个更好些,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性格使然,更主要的是懂得及时讲评的价值。每一次习作后我都要从不同角度选出多篇优秀作品,第二天必须面对全体及时讲评。我经常表扬立意鲜明的,事件的角度选取与众不同的,词句运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我也常常会因为孩子一个独特的立意,一段真实细腻的刻画,一句精确的点睛之语,一个极恰当的用词给他们“优等文”,要让学生们明确“优”才有价值。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二

阅读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培养学生产生阅读意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可以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

1.阅读时间没有保障。由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紧,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经常将45分钟用于完全教学,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有的老师甚至认为阅读是课后的工作,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但事实是,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阅读时间严重缺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薄弱。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重视阅读并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2.缺乏阅读量。小学生的阅读文章非常有限,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而教材的内容非常有限,有些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吸引学生,导致学生不爱读书。现在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采用公式化的教学方法,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接着按要求回答问题。这种公式化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一直在被动状态中进行阅读,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教师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适合小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

3.缺乏阅读经验。教师由于花大量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小学生教学经验的传授,导致小学生往往在阅读上只是单纯地看文章,而不懂得如何去体会和感悟文章,因此,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1.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探究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给小学生留更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让小学生发现原来阅读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来理解问题,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閱读教学应当充分贯彻教改的理念,利用阅读教学的独特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发现创新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重点。首先,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桥梁,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言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小学生,引起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加强普通话训练,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此外,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地创设一些情境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小组合作阅读教学,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教师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分角色朗读,并邀请老师担任评委。这样让阅读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情感因素融入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清除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障碍,并帮助小学生重点分析段落、段落总结、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对文章的背景或是创作意图分析非常少。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不过是停留在所谓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更别说是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这种阅读教学往往扼杀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培养。首先要改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从“情感体验”开始。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牵着小学生的鼻子向前走,帮助小学生总结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那么当情感体验引入阅读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要学会用开放式提问帮助小学生进入文章,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感受文章的内在魅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思考、讨论、听读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看录像,在大脑中呈现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象,然后再要求小学生带着感情阅读这篇文章,将情感融入到阅读中,则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实现“阅读”到“悦读”的升华。

[1]陈霞.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成才之路,20xx,(07).

[2]王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考试(教研版),20xx,(01).

[3]陈瑜妹.品赏细节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xx,(13).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三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雅称,20xx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声中,人类最终将要进入“讲信修睦,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是人类文明的表征,礼是人类生活的文明风范,礼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典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礼学文明,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爱家爱国、诚实守信。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中,引导学生感受深挚的母爱。此时正是教育学生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礼学的重要,使学生能在古诗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比如在《秋思》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文意思的同时感受作者朴实而真挚的游子心态,从而体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能感受到家乡对于每个人的意思,引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上升到对国家的热爱。

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在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诗中,“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诗十分催人自强,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教育学生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从而让学生形成不在逆境中放弃的人生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我国的礼学文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而语文的学习正是需要这些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插入民间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对同一个故事的解读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对于故事类的课文尤为感兴趣,当遇到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够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渗透正确的世界观。

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学生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狐狸的民间故事,比如《狐狸报恩》。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狐狸都是狡诈的,《狐狸报恩》中的狐狸就是知恩图报、善良的。从而教育学生不要一概而论,要从具体的事件中评价别人。

把民间故事带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间故事要适度,不可以过分利用课堂时间,也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作用。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喜欢过节的天性使他们对于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格外感兴趣。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具体介绍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挖掘传统节日元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可以把重阳节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查询收集和重阳节有挂的信息,如:重阳节还有哪些别的名字?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重阳节还有哪些古诗或者著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比如《五月端阳》、《北京的春节》,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和历史渊源等,教师在结合教材教到这些文化时可以把这些美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内涵。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节日中为学生讲解涉及节日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把历史知识带进语文课堂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是这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把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学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能得到不少道理和启发。但是由于历史故事发生的年代和现在小学生所处时代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渗透一些历史知识就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一些历史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导入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通过这些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再展开教学。比如在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孔子有关的历史知识,比如他的成就从而让学生明白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再比如,当课文学到“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时有些学生对于“学生孔丘”会感到奇怪:他为什么又叫孔丘呢?这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孔子本名孔丘、字号仲尼,后世称之为孔子、孔夫子、孔圣人,等等。而写作文章的并非孔子本人,是后人对孔子事迹的编写,因此文中都是用孔子代指,而在实际的对话中,则使用孔丘。这样一解释,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奋斗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渠道。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借助课本中已有的传统文化载体,将传统文化带进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播。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适时从发掘教材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就能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四

在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抒发一己之见。

小学教育;语文;平等对话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出疑问,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说话练习。那么两种训练必不可少:

1.课堂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

2.拓展训练。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课提问。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1.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联系社会大课堂。学生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通过互相提问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比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2.提问时,老师要作精心备课,学生提问时必须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问,上课做恰当提示,控制好一个度,否则学生提问热情高涨时,一窝蜂似的提问,会使课堂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形。提问方式也可形式多样,比如师生互问,课内知识拓展问,课外知识拓展问等。老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真正当了课堂的主人。

不管怎样改革,我们必须守住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对传统经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才能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而不致误入歧途。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五

摘要: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首要的就是抓好写字教学,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将从加强常规性的指导、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常规指导;写字基本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写字教学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践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写字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为传统的写字教学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重复抄写,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练习写字时都敷衍了事,笔画很随性,时多时少,字体不够端正,笔画结构掌握能力差,还有个别学生竟然用简笔字代替。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内涵,没有深入探索汉字的特征,对汉字的书写规律自然就一窍不通,汉字的书写技巧没有正确把握好。为此,教师应该多加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成效。

坐姿方法、拿笔姿势、运笔技巧、字的笔画结构等都属于常规性的指导。拿笔姿势以及字的笔画结构这两方面的指导在汉字书写的教学中最需要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及身心健康。因而,对学生从小进行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可以这样指引一年级学生进行拿笔姿势的写字练习:首先,将《写字姿势》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并讨论,而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图中要说明的问题,就是要准确掌握拿笔的姿势。其次,再以课件演示《儿歌》:“手掌手臂成直线,手里笔尖应一寸。眼离桌面要一尺,身离桌边要一拳。”还让学生观察讨论,说出写字时拿笔姿势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观察并予以协助,有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让学生的写字姿势标准正规。汉字笔画结构方面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汉字就是方块字。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时,要求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如:材、科。学生了解了这一点,也就掌握了大部分汉字。而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姿。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要把每一部分都写的又窄又长,如:湖。上中下结构的字则每部分都要写的又扁又宽。总之,无论书写什么结构的汉字,都不能离开方块字的根本。

认真对待写字,笔画按顺序、字体要端正,养成拿笔就是练字的习惯,是对学生练习写字的基本要求。第一,练习基本笔画不能敷衍,必须将基本笔画练好才是写好字的基础。可见,低年级学生起初练习写字时,要特别注意基本笔画的练习。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了解笔画的名称着手,让学生观察每种笔画的结构,指引学生练习并掌握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巧。第二,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第三,汉字具有富于多样的结构。低年级的学生练字都使用田字格,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田字格来规范练字。方块形是汉字的形体特征,独体字在汉字里比较少见,数量最多的还属左右结构的汉字。左右结构的汉字也有区别,根据不同的左右偏旁的高低和宽窄,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不同类型。

让学生们练字,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们写作业,最终目的是提高写字的水平。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规范学生的练字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练字伊始就要形成循序渐进的好习惯。

第一步,分析字形。在开始练字之前,学生首先要观察所要写的汉字,分析好字的形体,能够主动看范字、读范字,进而进行效仿。

第二步,记位置。分析好字形以后,教师要指引学生去留心范字。记好字的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笔画的起、运、收笔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第三步,写端正。经过了以上两个步骤,便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书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把字写正确,把字写的端正、大方。

第四步,比好坏。引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和范字做比较,比对出写的好与不好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自我比较,把现在写的字和以前写的相比,看看自身有哪些进步与不足。

第五步,改完美。学生在进行比对之后,对自身写字不完美的地方可以进行改写。初学者可以使用橡皮来完成这一步骤,有一定写字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前一个字的不足直接书写下一个字,在下一个字当中找到不断完善写字的方法。

在布置练字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写很多遍,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对练字本身产生厌倦。每个汉字的书写最多四遍,一遍记字音,二遍记字形,三遍查准确,四遍讲美观。

当然,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仅仅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未免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总之,语文课程的新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因此学生在起初练字时就要打好基础。写字可以让学生领悟汉字的博大精深,可以有效传承汉字的书法艺术,对学生日后的社会实践也有很大帮助,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学生都是受益匪浅的,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王芳.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5).

[2]孙喜凤.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阚淑云.浅谈如何落实小学写字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4]朱振超.运用多媒体提高写字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5]管鹏.当前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21).

[6]樊自文.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6(27).

[7]张香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8]朱振超.运用多媒体提高写字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六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和发展,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究。通过多年的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下足功夫,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轻松的民主的气氛下学习,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生,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优点和发展潜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自觉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从兴趣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古人说:思不疑。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那些能发现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能力和愿望。提问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训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灵活的思维。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段落,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思维创新火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学习信息,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产生疑问,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知事物进行质疑和思考,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鼓励和表扬,积极培养,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表扬和加以肯定。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收获知识,碰撞新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空间。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点滴,如课文阅读、词汇学习、生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遇到不能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来解释和指导他们。在学生的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朝着“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七

吴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德国的司法考试严格上讲应称为“州法律考试”。换句话说,德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这是因为德国实行联邦制,而联邦德国的法律规定,教育(包括法学教育在内)属于各州的事务,因此各州也有权制定自己的司法考试制度。每个州的司法考试举行时间、考试内容的范围以及报考要求可能彼此不同。当然联邦法律对司法考试也有原则性的要求,以防止各州的司法考试差距太大。例如德国的法官法对德国法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实际上对司法考试规定了框架性的条件。各州则根据联邦法律的原则要求实施条例。因此,只能就各州的司法考试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作简单介绍。

一、报考条件与两次司法考试的内容

在德国,只有经过正规的大学法学教育的人才有资格报考司法考试。在大学的法学系经过大约五年半的学习之后,大学的各门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均合格者,可以取得大学的法学本科毕业证书。不过,法学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至少7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就可以参加第一次司法考试。而没有经过正规法律教育的人,例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参加司法考试。第一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知识考察为主,考试范围以必修课为主,即民事法律、公法(主要是宪法与行政法)以及刑法。当然,有关的诉讼法,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刑事诉讼法也在考试范围之列。

原则上,学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司法考试,即如果首次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通过,则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法学专业学生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后必须进行实习。实习生必须分别在法院、检察院、行政机构以及律师事条所实习,实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实习合格者,才可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第二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主要以考察学生的法律适用技能为主,在考试范围上与第一次司法考试基本相同。同样,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的人,只有一次补考机会。

二、法学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改革

在德国,大学教育实行学术与科研、教育自由原则,因此大学的法学教育是以教授为中心的。法学院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至目前为止,法学教授并没有义务在大学教育中就为学生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老师教的与州司法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内容可能不一致。这就导致大学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此外,由于参加司法考试的次数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学生在准备充分之前,不能冒然参加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司法考试辅导班也就应运而生。司法考试辅导班一般都是私人组织的。因此学生要参加司法考试辅导班就必须交纳辅导费。授课的老师主要也不是大学的法学教授,而是具有考试与实践经验的人,例如律师。经过司法考试辅导班培训,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机会大大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还是不高。据说,大约70%到75%的考生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有的州的.比例更低一些。

由于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尤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脱节,德国联邦议会在2002年4月通过一项法案。按照该法案,从2003年起,大学法学教育应当面向实践,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换句话说,德国希望将来的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律师,以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司法考试的组织相应作了调整。从2003年起,大学的法学院也将承担一定的司法考试任务。具体来说,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成绩中30%将成为司法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相应地,州的司法考试成绩的70%计入总成绩。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大学法学教育要从以灌输法律思想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三、司法考试的作用

德国司法考试的作用在于,州的司法考试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淘汰机制。因此,它基本上保证了只有合格的法律学生才有资格从事法律职业。事实上,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低年级就得考虑如何为将来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司法考试也为司法部门录用合格人才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在人事方面不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考试制度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载2003年10月23日法制日报及该报网络版)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八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生活的小游戏好吗?老师这里有些枣谁想尝一尝?(我)老师有个好办法,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一个,大家都尝一尝。现在拿起我们手中的大枣我们一起吃,先(咬一口),然后在嘴里(嚼一嚼),接着把枣核(吐出来),最后把果肉(咽下去)。教师随机出示动词。味道如何?(甜、酸)

(1)谁来读一读

生:咬嚼咽吐

(2)再细瞧瞧,这些字和什么有关系?

生:这些字和嘴有关系。

师:我们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做动词。

(3)如果我们手中的这个枣不咬也不嚼,你还有什么方法把它吃下去?

生:吞下去。出示吞

师:吞下去会有什么滋味?

生:什么滋味都没有。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一口气把天都给吞啦。

师:一个大大的枣不咬也不嚼,吃不出什么滋味,这就是《囫囵吞枣》。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二、讲授新课

1、(1)自由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的、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你不认识的词语画下来。

师: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老师筛选了一些字词,我们和他们见见面吧!

(出示)梨、枣儿、枣核

牙齿、、脾胃、肚子

囫囵吞枣、若有所悟、两全其美、前仰后合

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内容,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并画下来。

(2)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

(3)指名朗读。

过渡:老师从你们读得句子中选出了一部分主人说的话和年轻人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

2、(1)男生朗读主人说的话。

(2)女生朗读年轻人说的话。

我们先来看看主人说的话。出示

(3)同桌互相读一读,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主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商量讨论后指名说。

(5)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理解出主人的意思?

生:适量。

教师小结:主人的意思是适量吃,而不是不吃,劝告朋友吃梨和枣对身体的利与弊。

(6)议一议:年轻人想的办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师:指名说。

生: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儿只咽不嚼.

(7)教师范读: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句子转换

(8)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9)造句:我既想游泳,又想看书,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教师小结:吃梨只嚼不咽,就会造成很大浪费,也没有礼貌;吃枣儿只咽不嚼,囫囵吞枣,既尝不出滋味,肚子也受不了,对脾胃也不会有好处,还可能卡住,后果很严重。

3、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教师小结:年轻人的办法不仅谈不上两全其美,而且是荒谬、可笑的,不可取。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三、拓展延伸

四、复述“囫囵吞枣”成语故事。(填空)

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请他吃()和(),并告诉年轻人适量吃些梨对(),吃枣儿对()。于是年轻人决定吃梨时(),吃枣时()。他自以为这个办法(),可在场的人却笑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囫囵吞枣》这则成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定的道理。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像我们知道的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等。我们邯郸被称为“成语之乡”,在成语中就有一千多条出自邯郸,你们知道有些成语出自邯郸?老师为我们推荐几则成语故事,课下我们看书读一读和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六、作业:读成语故事

七、板书设计:

梨只嚼不咽

16囫囵吞枣

枣只咽不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九

1.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语

小学阶段是各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针对其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的正确引导,对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开始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环节当中开始结合实际情况,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纳入到正常教学任务当中。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此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属于幼年孩子的思想启蒙时期,也是学生的黄金时期,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当中获得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实际情况,并详细阐述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具体对策。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加入口语交际十分必要,是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角度出发,一方面分析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则需要从问题角度出发,重点探究教学中的主要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对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1.1生活化原则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交际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口语能力。实际上这就是生活化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使用口语交流方式传递思想,并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到兴趣爱好与他人之间进行分享。在生活当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口语练习中的一部分。

1.2尊重原则

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原则,口语交流本身属于一种交流与交换的过程,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学中,教师以及家庭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并相信科学的教学方式。

1.3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充分认知到个性化原则的重要性。教师以及家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实际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彼此存在差异性,教学策略与方式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2.1学习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实际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缺少具有统一性标准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主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当中,但是因为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中学习内容比较繁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生缺少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则口语交流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此外,网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造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来。家长对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不利于开展这项工作。

2.2训练与生活脱节

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造成了课堂当中对词组造句等形式的教学重视度不够,语言表达以及训练的时间一再受到压缩,这就让学生不能够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练习。然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就是想与说,需要学生进行快速思维反映,一旦失去了这种环境,让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孔洞则学生就不能够更好的揣摩自己的真实情感。

2.3弱化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水平较高,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也更少。口语交际当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否则学生就只能够进行低级水平的聊天。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差,这就会让学生说话随便,不能够遵循语法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师进行思维指引,加强训练必不可少。

3.1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应当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审美的养成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游戏等等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意义,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需要。让学生领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围绕着不同的谈话目的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态度。最后,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一定的人生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从而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在于注重学生多方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应当只是用一种评价机制来进行,在新课标中有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不应该轻易否定,评价中应当出现描述性以及表现性的语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交际。

3.3训练学生的说话“语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法即学生的说话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意思相同但是语气不同的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想象。在训练中,要学习将一句话说好,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语言的组织才能将话说得有条理,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语言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说服力。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使用有时能够让一个人心情愉悦,心悦诚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联系情况,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更近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1]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3]郭东霞.乌海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4]钦林红.技工院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6.

[5]高毛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作者:王连平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十一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3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小学语文论文论题篇十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尽情施展才能的课堂。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尤为重要。怎样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舞台,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与文本对话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课文的意境、出处,多角度地体悟课本,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描绘,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到乐趣。如,《黄山奇松》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描绘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形态各具特色。文本中有许多语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带领学生很好地走入文本的意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课件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画面中进入文本,感受奇松的魅力,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学到“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他们会热情地说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外朋友们,你们好……”学生涨红了小脸,纷纷充当起好客的主人。接着学生又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情感,在这种情感中,教师不再只是引导者,而是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学习的乐趣融入其中,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得以体现。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评价来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看到父亲的来信,你会在回信中说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语言越来越完善,想法越来越充实,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学习的劲头日益高涨,在探索中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现。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教材理解交流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以前的一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会让学生受益无穷。如,在讲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讲到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他们漫步时、家庭聚会时、会前会后都会演奏乐曲,我放了一组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伴奏,企图让乐曲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尽情地领略维也纳人的风情,可五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好像放不开,我拿起书本,先入为主,欢快地读着,并邀请我班的小绅士小淑女加入其中,就这样,学生很快置身其中,有感情地读着、享受着……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150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