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3:38:25
优质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2 03:38:25     小编:梦幻泡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策略。总结是对过往的回顾和总结,对未来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下是一些专家们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实用技巧,供大家参考。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一

摘要: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家庭中,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燃料等都离不开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化学占据着牢不可催的地位,例如:各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化学的身影。总之,化学无处不在,人们仅有合理应用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礼貌生活。

关键词:化学;生活;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穿着才会更加舒适,因为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才使食品变得美观、可口。化学药物的研究和不断出新,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掌握它。

1、化学在家庭中的应用

等面食,常用纯碱或酵母发酵,做出的面食产品松软可口。糖果、奶酪、饼干等食品中也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们从肉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来补充自身的需要,这些营养物质包含钾、钙、铁等营养元素。饮用酒是农作物等原料经过粉碎、润料、糊化、发酵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层的饮水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各种水过滤装置也层出不穷,有些装置是用明矾等混凝剂来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很多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气可从天然气中提取,而煤气包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成分,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2、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在很早以前,欧洲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不少医生也参加了化学药物的研究工作,所以化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传染病的死亡率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等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也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锂盐可治疗精神错乱;金化合物可治疗关节炎;口服锌盐可治疗伊朗侏儒症;化学检验方法在临床检验技术中是最先使用也是最常使用的,糖尿病的检验,尿胆素的检验,都离不开化学;麻醉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英国化学家发现一氧化氮有麻醉作用,其后,于1844年被美国医生应用于拔牙,两年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首次利用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3、化学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产增收是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化学是农业高产增收的手段。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农膜,农膜又叫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多用于覆盖农田,可起到提高地温、坚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快速增长的作用,从而促使了农业的高丰收;农业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除草剂、催熟剂等)、钾钠铵等化肥和合成肥以及各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能够说化学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沼气在化学上的名称叫甲烷,是一种天然能源,可由麦秆、树皮、豆壳和畜粪便等原料经过发酵制得,其残渣可用作鱼的饵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业上,经常使用农机设备,农机设备的制造也与化学密不可分;人工降雨就是经过必须的手段在厚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而到达降雨的目的,为了解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

4、合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环境问题

放缓慢,给环境带来影响,还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材料中的各种板有很多是压缩而成,里面甲醛和苯的含量较高,而油漆中包含苯乙烯,这些可能是致小儿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新房装修好后,必须要开窗通风,还能够采用放置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活性炭的办法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农业上的农药、农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水体、大气、土壤带来了污染,过量投入和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限制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应严格把关。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生活废弃的垃圾,应及时回收,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的其他物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中用的含磷洗衣粉,也可造成水污染,除减少致水污染的生活用品外,利用化学原理降低污染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淀粉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环境保护的措施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广泛实施。

5、结束语

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很多,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在不断观察、探索中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化学给人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奇,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礼貌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

参考文献:

[1]周天泽编.现代生活化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吴洪等编.应用化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二

—浅谈纳米材料

摘要: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现在这种长度尺寸的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科学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纳米材料的研究新进展。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概念,特异性能,以及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纳米材料特异性质现状发展趋势,一纳米材料及其特异性质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新材料的创新、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从纳米研究论文来说,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日本、德国、中国和法国位居其后。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现有方法,同时还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纳米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纳米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

三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对于纳米复合材料来说,由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异特性,系统地研究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再者,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的聚合物材料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化学工程、感应、催化等方面具有许多重要用途,表现出高性能、多功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于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在21世纪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为了在这一领域继续迅速进步,我们必须提高在空前微细的尺寸进行视觉化和化学分析的表征能力,要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推广,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纳米结构大小的控制、大小分布、组合与组装,同时,在应用中,必须要搞清与所需的材料或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视由此制得的纳米结构材料和器件的热、化学和结构稳定性,要求这些纳米结构材料的功能不受环境温度与不断变化的化学条件的影响。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三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知识;自然科学;人类生活

从我们学化学以来,就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但我们是否明白化学在我们生活中具体扮演怎样的主角呢?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我们的化学,也正因为如此,化学无处不在,它也给我们生活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危害。

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经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所以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着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

“民以食为天”,粮食能够说是我们的必需品,然而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和为了保存一下比较难储存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再者我们洗衣服用的洗衣粉能够说功能越来越多,有加酶漂白的,有帮忙柔顺的,还有芳香四溢的,其实洗衣粉功效越强越多,证明添加的化学剂越多,这些化学剂对我们的皮肤多多少少有不利的吧。所以,购买洗衣粉要尽量选功能简单、添加成分少、气味淡的。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靠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在我们身边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化学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觉得化学是理所当然时,在我们享受化学带给我们的一切时,在我们看到化学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便利和好处时,是否想到化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其中化学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刻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当大家开始享受完美生活时,一些人开始担心,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很多尾气。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随着空气经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引起缺氧,影响呼吸及心、脑功能。碳氢化合物对机体具有必须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使肺组织受到破坏;氮氧化物还能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全身组织损伤。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它能够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

化学除了造成大气污染外,同时还造成了食品污染。

说到我们的吃食离不开化学,是因为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但人为加入的添加剂,但如果超出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外化学在工业加工时也存在着污染。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燃料、油漆等。这些物质使用和管理不当,可能污染食品。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如pvc(聚氯乙烯)保鲜膜与食物接触一同加热可产生致癌物。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们在索取便利的同时要思量我们的行为是否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尤其在化学工业上我们切不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处事方法,我们不能利用我们的化学来赚取自我的利益而损害人们的健康,这还需待我们的素质的提高,让我们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化学。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四

摘要:我们此刻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没有化学的参与。化学的研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化学让我们能够生产出门需要的产品,化学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从而懂得如何运用它。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的应用已经普及到每一个事物上。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活。

关键词:生活;医疗;化学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关系。先说衣服:有纯棉的化纤的,纯棉的是用棉花纤维制作而成;化纤就更多了,比如氰仑、锦纶、涤纶、涤卡等等。食品当中,有食品制作加工和检验。谷物食品,蛋白质类食品,蔬菜的植物纤维,叶酸等等。住房的建造中,需要使用个中建筑材料,砖、瓦,水泥,白灰,玻璃,铝合金及其各种保温材料和取暖的铝塑材料,钢铁制作的暖气片,行走需要各种机动车,机动车、飞机轮船的制作需要各种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铝合金、铜合金等等。还有医疗中的各种医药、针剂、片剂及其医疗器械等等。高科技领域、公、农业生产、国防、教育、文教卫生各个行业都需要与化学有关。

1.1衣服中的化学

衣服由各种纤维制成,但天然的纤维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且数量不足。于是人们经过化学发明了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具有天然纤维所没有的一系列优良性能,如强度高,耐磨,耐虫蛀,比重轻,保温性好,并且还耐酸碱的腐蚀。合成纤维中主要有锦纶,涤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芳纶,氟纶等。其中锦纶,涤纶,腈纶被称为现代化纤的三大支柱合成纤维是用石油,煤,天然气,石油废气,石灰石,空气,水等非纤维类的化工原料合成的纺织品(通常成丝状,如为片状或块状者则为树脂,合成树脂添加各种助剂后的制成品称为塑料)做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和机械加工制成的,这种纤维才是真正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为重要的高分子聚含物,有优异的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1.2食物中的化学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当然,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方法来提高食品的口感、外观,并且也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提高,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余温仍在,“毒豆芽”又粉墨登场细数近年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添加剂有关。添加剂的滥用已成当下食品安全的“原罪”,演变为食品领域的一场“人造灾难”.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应用化学这强大的“武器”.

1.3居住中的化学

用来建造房屋的水泥、钢铁、玻璃等等无一不是用化学的方法来制成的。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变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由于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我们又能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虽然废弃的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但它的优点是功不可没的,不利的一面我们能够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的防止。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1.4交通中的化学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此刻,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虽然汽油、柴油、煤等燃料的燃烧会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污染,可是我相信将来依然能够经过化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1化学与药品合成

古时候,人们经过用柳树皮、树叶涂抹身体来缓解关节炎和背部疼痛,之后人们研究发现,起到镇痛效果的是柳树皮和树叶中所含的一种化学成分水杨酸。19世纪末,在德国拜耳公司工作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老霍夫曼,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时,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他痛不欲生。为解除父亲服药时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查阅了一系列论文,最终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了稳定且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获经过,拜耳公司开始在德国生产这一药物,随后,可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及防止心血管老化等的阿司匹林成为全球用量最大的药品之一。20世纪,化学家在抗菌药方面的发明包括已经禁用了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宣告了合成药物时代的到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全球化学合成药物种类约达1500种。合成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药物。化学合成包括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生物合成包括全生物合成和部分生物及部分化学合成。药物合成在医药工业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合成药物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有些合成药物与天然药物的结构很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例如优奎宁与奎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有些合成药物则与天然药物毫无关系,例如阿司匹林、呋喃西林等。

2.2化学与医疗技术

说到化学供给的医疗技术,最先想到的就是化疗了。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玉石俱焚”的治疗方法(仔细看一下“化疗的毒副作用”)即可完全明白,化疗依然无法根治肿瘤。

异常是

中晚期肿瘤或身体虚弱的病人,盲目使用化疗,不仅仅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更会加速病人的死亡。那么化疗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芥子气能够杀死一般的白细胞,就认为芥子气也能够杀死导致白血病的变异白细胞。

于是,芥子气就作为杀死变异白细胞及其他癌细胞的“良药”.虽然人们发现这些经过化疗的病人出现像那些在芥子气中幸存的士兵有十分相似的症状,可人们还继续使用化疗。21世纪初,人类开始了生命方舟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抗衡癌症,化疗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得到人类的重视。

总结:我们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多了解化学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的魅力,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在供给给人们丰富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供给给人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而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追求着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与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人类提高的标志。显而易见,在人类提高的过程中,化学将继续运用它的创造力,一如既往地扮演着重要主角,推动人类更好、更快地发展。

不能说化学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但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它渗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它那强大的创造力,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我们的物质基础,也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提高。当然,化学也在提高,提高得与我们的社会、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契合,同时也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五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资料,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以往向刘教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教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构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经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必须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景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这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我们计算550毫升的矿泉水约为550克,在20°c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所以,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经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必须温度下,在必须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必须温度下,在必须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能够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能够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六

题目:课程名称: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考核学期:

至学年第一学期。

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姓名。

﹙系别:,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

正文:

【1】诚如西博格博士(美)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且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火促进人类合群而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诞生,而火的利用不仅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而且使饮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促进大脑发达,这是人类进化的摇篮。火这人类的第一把钥匙,也是人类利用能源的第一步。后来的陶瓷,农耕,房屋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氧化还原反应与青铜时代则标志着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铁的使用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催化剂;化学推动了产业革命,造就了现代文明社会。

1.1衣1.1.1联系。

日前,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最新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显示,一些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服装包含阿迪达斯、thenorthface、jackwolfskin(狼爪)等14个品牌,采用的材料存在对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全氟化合物(pfc)等。

日前,关于白酒中塑化剂超标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的添加剂。而2011年5月,台湾发生添加塑化剂dehp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全岛震动。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毒性为三聚氰胺的20倍,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这需要加强白酒生产宣节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环节在使用塑料制品。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出安全标准。

再看一则报道,绿油油的海带丝看着挺新鲜,没想到买回家一洗就“变身”,表面的绿皮直往下掉,看上去就像一根根粉条。日前,家住浦东的李小姐就遇到了这桩怪事,一秒钟变“粉条”的海带让她不敢再吃,担心这是不法商贩用工业明胶制作的“人造海带”。

3

记者带着这包“蜕皮”海带请教了多名水产专家。他们均表示,海带蜕皮可能和原料不新鲜、浸泡时间过长有关,而在购买前的好卖相,可能是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浸泡出来的。“一些黑心商贩在泡发水发产品时,常常会违规加入三样东西,工业烧碱、双氧水和福尔马林。而根据规定,只有食用碱才能适量使用。”有着防腐作用的福尔马林很可能就出现在了这批海带中,掩盖其材料不新鲜、浸泡时间过长的事实。而一般海带的泡发仅需加入清水即可。

1.3.1联系。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它可以代替煤气,也可以作为待用汽油,不过用的是液化天然气,运输方便车行业中的宠儿。

【2】。

当下天然气加气站的逐步普及,已经使它成为了汽2能源与化学也是息息相关。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各种能源的获得和充分利用,以及能源利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化学。可以说,无论是过去、当前还是为了,化学在解决能源的诸多问题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3】。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电厂【4】,我国已有多座核电站,比如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等。

3.1联系。

当地时间2012年7月28日,印度博帕尔,博帕尔事件幸存者举行抗议,焚烧假人,反对收购美国联合碳化物的陶氏化学赞助伦敦奥运会。同时,抗议者呼吁社会关注博帕尔事件带来的化学污染,以及引发的婴儿出生缺陷。使得20多年前的那场毒气泄漏事件又回到人们的视线。

污染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在享受自然的资源时也应当担起责任来,对企业设备进行有效安全监管,实时监控,避免悲剧发生。3.2.2赤潮,水葫芦的疯长,以及云南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等都是水污染的经典案例。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等等都是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我们应该对水体污染进行防治,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条:

(1)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如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沉淀、冷却后再用于洗涤。第三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第四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或径流的冲刷、溶解而污染水体。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第二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第三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标准。第四同行业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

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结论: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参考文献: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七

关键词:烟花;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烟花安全。

第一小组展示完毕后,我对烟花的相关原理产生了很大兴趣,因此课后我找了相关资料完成了这篇小论文。

烟花中的化学

烟花很漂亮,漂就漂亮在纷繁而又绚丽的颜色上。在黑夜这块幕布上,烟花可以绽放出各种各样奇妙的效果,让人惊叹的美。而这一切,主要还是归功于化学。

1、光:

我们知道,烟花绽开之时,也是它最美的瞬间,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即爆炸反应(thermalexplosion)。不管是一闪一闪还是瞬间光亮的效果,都是由于烟花内部的化学药剂反应而放出的大量光和热。

不过仅仅是爆炸是不够的,艺术性上还差了一点。于是人们希望想出一些方法来使反应的时间延长,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烟花爆炸之后其相对缓慢绽开的效果。这种效果的术语是喷波(又叫拉波)。在烟花的制作中,一般会将硬木炭粉或铝粉、铁粉加入药剂中,在火药爆炸后,它们还来不及被充分反应就向各个方向喷出,遇见空气中的足量的氧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燃烧反应。而这次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没有第一次那么剧烈,再加上空间足够,于是就不会产生二次爆炸。这在地面的人看来就像是被拉长的光束组成的花,再加上反应会得到许多颗粒物被一起喷出,外观上就是烟的表现。"烟花"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除了最主要的火药和产生颜色的金属外,人们一般还会在其中加入易反应生成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的物质。当反应发生后,这些固液不燃物会附着到那些没有充分反应的部分,给予充分的降温和隔绝空气,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熄灭了。而当氧气和温度又到了足以继续进行反应的时候,另一部分反应物反应而产生亮光。紧接着又反应得到固体和液体,以此往复,即产生了一闪一闪的奇妙效果。

2、色:

上文已经提到在烟花中加入某些金属,而这些绚烂的颜色的产生原理就是化学上的“焰色反应”。即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本质上是金属原子电子受热激发后,再回到较低能级时将多余能量以光能释放,就产生了各种光焰效果了。

为了使烟花更加赏心悦目,人们掺入多种不同的金属,再利用颜色的叠加原理,就可以随心所欲产生各种颜色。

另一方面,制作者还可以从配料填充的角度下工夫,将反应物放置在不同的空间内,当反应产生后,可以从物理角度调整生成物的喷发方向,可以产生比如笑脸,脚印的光焰形状。(下表为常见焰色:)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钙ca锶sr铜cu钡ba

紫红黄浅紫紫紫红砖红洋红绿黄绿

3、危险:

要使烟花的艺术效果更好,人们往往希望它越大越好。因此,烟花中必须加入足量火药。显而易见,烟花作为易燃易爆物品是很危险的。

假如说,烟花在燃放过程中不慎倒翻,那团星火会以惊人的速度喷出,不管碰到人还是物,都是巨大损失。

即使燃放角度正确,这些活泼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自燃甚至爆炸。

即使烟花正常燃放了,一个普通的烟花可以上升200米左右,生成物覆盖大概半径80米的范围。不仅会带来的严重的空气污染,生成物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高中时学到的铝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甚至可以将盛放的器皿烧坏,把铁烧熔。即便残渣落到地面上时,内部温度也可以达到300℃,可能点燃地面上的物体,烧伤路人。

结束语

从小小的烟花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都只是化学和物理知识,是比较浅显而又确实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虽然既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但化学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这一项项小的点缀慢慢积累,终究会质变为对社会的大推动,对文明的大促进。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八

摘要: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家庭中,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燃料等都离不开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化学占据着牢不可催的地位,例如:各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化学的身影。总之,化学无处不在,人们仅有合理应用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礼貌生活。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穿着才会更加舒适,因为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才使食品变得美观、可口。化学药物的研究和不断出新,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掌握它。

1)穿戴材料。众所周知,有很多衣物都是纤维制成的,纤维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它是聚合物经必须的机械加工后而构成的细而柔软的细丝。

(1)天然纤维分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两类。植物纤维主要有棉、麻两类,动物纤维主要成分为角蛋白质,没有营养价值,常用有丝、毛两类。

(2)人造纤维。植物纤维主要有木材、芦苇等,因为植物纤维较短,所以不能直接用于纺织,所以人造纤维登上舞台。人造纤维主要是植物纤维经过化学加工使其改性而得到的,包括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丝,其中,人造棉是把含木(质)纤维素(单体为戊糖或木糖,c6h10o5)的木材,除去木质素后和二硫化碳及氢氧化钠的作用,生成纤维素黄原酸盐,经进一步处理而得。

(3)合成纤维主要有涤、锦、腈、维、氯、丙纶。我们从衣服标签看到的涤纶、腈纶、锦纶,包括此刻大名鼎鼎的莱卡、莫代尔等面料,都是合成纤维,你会相信这些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吗化学纤维占纺织纤维的比例很大,而90%以上的化学纤维产品依靠于石油。

2)厨房中的化学。化学在厨房中的应用不胜枚举。人们在主食和副食加工中常常使用食品添加剂,发酵粉就是其中的一种,发酵粉是用于馒头、面包、糕点制作时中和发酵生成的酸及发泡以使制品膨松。例如,我们做馒头、面包等面食,常用纯碱或酵母发酵,做出的面食产品松软可口。糖果、奶酪、饼干等食品中也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们从肉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来补充自身的需要,这些营养物质包含钾、钙、铁等营养元素。饮用酒是农作物等原料经过粉碎、润料、糊化、发酵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层的饮水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各种水过滤装置也层出不穷,有些装置是用明矾等混凝剂来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很多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气可从天然气中提取,而煤气包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成分,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在很早以前,欧洲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不少医生也参加了化学药物的研究工作,所以化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传染病的死亡率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等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也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锂盐可治疗精神错乱;金化合物可治疗关节炎;口服锌盐可治疗伊朗侏儒症;化学检验方法在临床检验技术中是最先使用也是最常使用的,糖尿病的检验,尿胆素的检验,都离不开化学;麻醉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00年,英国化学家发现一氧化氮有麻醉作用,其后,于1844年被美国医生应用于拔牙,两年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首次利用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产增收是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化学是农业高产增收的手段。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农膜,农膜又叫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多用于覆盖农田,可起到提高地温、坚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快速增长的作用,从而促使了农业的高丰收;农业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除草剂、催熟剂等)、钾钠铵等化肥和合成肥以及各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能够说化学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沼气在化学上的名称叫甲烷,是一种天然能源,可由麦秆、树皮、豆壳和畜粪便等原料经过发酵制得,其残渣可用作鱼的饵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业上,经常使用农机设备,农机设备的制造也与化学密不可分;人工降雨就是经过必须的手段在厚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而到达降雨的目的,为了解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

1)应用化学知识合理饮食。饮食中的化学知识不胜枚举,合理饮食才能吃出健康。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获取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的食盐。碘盐中的含碘物质是碘酸钾,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容易分解,炒菜时如果盐加得早,碘化钾会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豆腐和菠菜不能一齐食用,豆腐中包含较多的钙盐,而菠菜中包含丰富的草酸,如果做菜时放在一齐,会生成草酸钙,草酸钙是一种沉淀物,不被人体吸收,所以菠菜、洋葱、竹笋等富含草酸和草酸盐的食物不能和豆腐等含钙类食物混合食用。

2)应用化学知识巧除污渍。生活中常见的渍有墨渍、汤汁、水果渍、血渍、咖啡渍、油渍、汗渍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它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般用草酸除铁锈渍;汗渍和果汁渍可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也可把少量的碳胺和少量的食用碱或nahco3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烧水的壶用时间久了,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被酸溶解,所以简单的去垢方法就是滴入食醋。当然,除污渍的方法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家居装修材料中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不断挥发,这些污染气体释放缓慢,给环境带来影响,还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材料中的各种板有很多是压缩而成,里面甲醛和苯的含量较高,而油漆中包含苯乙烯,这些可能是致小儿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新房装修好后,必须要开窗通风,还能够采用放置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活性炭的办法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农业上的农药、农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水体、大气、土壤带来了污染,过量投入和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限制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应严格把关。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生活废弃的垃圾,应及时回收,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的其他物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中用的含磷洗衣粉,也可造成水污染,除减少致水污染的生活用品外,利用化学原理降低污染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淀粉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环境保护的措施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广泛实施。

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很多,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在不断观察、探索中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化学给人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奇,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礼貌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

参考文献:

[1]周天泽编.现代生活化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5.

[2]吴洪等编.应用化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九

业论文

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王金权2014306200910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402班

物质生活环境人体素质社会文化【正文】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是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生活的贡献。这个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供粮食和控制人口,二是提供现代化的材料和新能源。

提供粮食和控制人口。全世界现在人口近62亿,全球粮食总量近18.78亿吨,其中约30-50%是由化肥得到的收益。每年有60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有8.62亿人营养不良。预计在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面对着迅猛增长的人口,相应的粮食产量必须快速增加,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所以在注重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也得靠发展化肥和农药给予保证。每年被害虫和老鼠吃掉的粮食就很多,化学杀虫剂和灭鼠剂起了很大的作用。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资源。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相互配合,利用现代激光光谱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光合作用的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农业增产,而且可实现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用于水分解和合氨气中。

生长调节剂是在很低剂量下就能调节动植物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具有促进植物生根、成长和提前开花结果以及培养无籽果实等多种调节功能,农业经济意义很大。化学家已经提取了数百种这样的天然化合物,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采用化学手段增产粮食,提供化学营养品,仅是解决人类生活和生存问题的一个方面,控制人口增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因为地球是有限的,而且农田更是有限的。

虽然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仍是惊人的,人口爆炸危机依然存在。农田急剧减少,能源和资源过渡消耗,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能承受得了吗?因此,积极开发医药化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提供有效而副作用小的避孕药和绝育手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甚至待人口达到一定高峰值之后出现负增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长期对策。提供现代化的材料和新能源。代化学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扩展消费生活方式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当今世界棉花产量不十分充足,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衣着的需要。化学纤维工业每年已能提供1000多万吨产品。塑料不仅成为家具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而且在建筑材料、通讯材料、包装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目前世界塑料年产量已达6000多万吨。先进的交通工具为日益频繁的社会交往和运输创造了方便条件。化学既能为其制造提供性能优良的结构材料,又为其运行提供高质量的燃料和润滑油。仅交通工具所需要的合成橡胶,世界年产量已达到800多万吨。现代化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定向合成催化剂的开发、分子剪裁剪技术的采用,有可能制成各种得心应手的材料。

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可是信息技术不只是电子学的任务,而且与化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如大集成电路的超精细加工、光导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都有赖于化学功能材料的发展。

煤的气化和液化离不开化学,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需要化学,核能的开发利用也必须有化学工作者参加。氢能已被人们认为是最理想的能源,可是氢的制取方法尽管已有很多,但在经济性上都不够理想,所以仍有难度很大的化学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化学储存能对氢的储存和太阳能的储存都有重大意义,是保证持续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重要手段。消除能源工业污染、提供燃料利用率和节能系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内容,化学的贡献也很大,因此化学工业本身就是产能和用能的重要部门。

水对于人类的意义,并不亚于信息和能源。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电力运输都需要用水。没有水,就根本不会有人类。可是地球上的淡水只占0.6%。目前解决水的办法,基本上都与化学有关,保护天然的淡水不受污染关系到化学废物的排放问题;人工降雨用的干冰也是化学物质;海水淡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所采用的淡化技林,如离子交换技术、薄膜渗透技术、闪蒸技术等,都与化工技术密切相关;减少农作物和水库的水分蒸发也要采用化学技术,如在水库表面加化学“皮”。

其次是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资源储量是有限的,尤其石油、天然氢和煤。它们既是当世界的主要能源,又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世界年总开采量已高达100亿吨以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能源却在不断地减少,粗略估算,现已查明的石油储量只能再开采40年左右。虽然煤的储量多些,可供开采200年左右,但待石油枯竭之后,煤的开发速度还会加快。能源和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不仅面临着枯竭危机,而且由于世界每年约有数亿吨化工产品倾销于社会,上百亿吨废物倾入地壳、江河、海洋和大气中,造成环境严重恶化,既会直接危害人类,又会扩散破坏生物圈,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污染物的直接危害,可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如职业病、癌症、皮肤病、过敏症、心脏病、血液病等。间接的危害有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土地酸化或碱化、森林毁坏、生态失衡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得到满足的程度愈高,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愈大。人类要想长久存在下去,需抉择是只利用自然界甚至野蛮地征服自然界,还是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和社会协调发展。化学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大气中允许污染物(尤其剧毒物质)存在的限量很低,为ppb(10-9)级,甚至有的为ppb(10-12)级。现代物理化学测试技术已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如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分离测出四氯二口恶英的22种导构体,而且每种测量限度都可达到ppb级。对那些高活性的化学物质形态,因无法采样送入实验室分析,或因跟踪探测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变化而需要就地检测时,物理化学方法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便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分析技术。要解决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得靠化学自身的进步。当前要加强化工生产过程的改造,走发展化学高技术之路,开发“全消化”生产工艺,把原料全部“吃掉”,使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是加强废物处理和监督,或开发废物再利用新的技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化学“化”的能力作用。

然后是化学是调节生命过程和提高人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生命活动是最复杂的现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体已经形成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开放系统。化学物质通过人体吸收和排泄而处于大循环中,影响着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并反映在人体的各种素质上。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起营养作用,还起调节、控制作用。人的生病和治病、衰老和疲劳以及脑活动与神经传导等,无不与化学物质有关。缺少维生素会加速老化,乳酸在肌肉内积累就会感到疲劳,钙离子水平调节视觉变化等。在人体内既有生物大分子,又有金属离子。它们可使一些生命物质激活或抑制,形成连锁式的化学反应和相应的生命过程,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

蛋白质是一类很典型的生命大分子。生命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酶蛋白催化的;肌肉的收缩运动依赖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而协调动作;蛋白质还具有作为氧载体和保护人体不受外界入侵的作用;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依赖于蛋白质对外界刺激的鉴别、传递和扩大的作用;激素蛋白质综合地控制着各种细胞的生长活动。此外,还有肽与受体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而导致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肽又是怎样与细胞表面蛋白质相结合而导致人的情绪和知觉发生变化的?等等。这都是人们为阐明复杂的大脑功能和人体控制机制必须解决的化学问题。

人的生命素质与社会素质是相通的,生命素质转化成社会素质后才能显示出更大的意义。在这种转化中化学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些新的激素类化合物就能治疗起因于心理紊乱的精神病、性病、生殖病等疾病。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情绪往往联系在一起。

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研究人体生命化学机制,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提高了控制病理的能力。药物化学探讨药物疗效与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用药物成功地矫正了疾病状态出现的代谢不平衡现象,达到治病目的。

人工合成抗菌剂、抗病毒剂等抗生素药物,大大地降低了人的死亡率。药物化学也为治疗癌症、精神病、糖尿病等难治之症提供了比较有效的药物。最近发现多巴胺就是一种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物质。多巴胺的发现有利于查明精神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研究效率高而副作用少的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人体的物质素质和精神素质是相互影响的,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相互反馈的化学作用机制,起着控制和调节局部乃至全身的作用。所以,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的化学机制与控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最后是化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化学文化虽然是科学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它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文化的物质方面看,还是从文化的精神方面看,化学文化对人类全面发展的作用及影响,都是广泛而深刻的。化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相互推进的,人类就在它们相互结合和互动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化学在调节生命和提高人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化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四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我们应趋利避害,积极应用化学好的一面,尽可能的避免化学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军《化学与人类文明》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1日

[8]樊茹婷,粟智。课堂教学耗散结构观[a]。高等理科教育,2007[9]臧树良,关伟,李川清洁生产及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2006[10]薛建跃,李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期刊论文]-安徽化工2006(04)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全球问题主要包括: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趋于枯竭,土地荒漠化,大量湖泊、河流、近海海域以及大气被污染,生物种类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等等。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了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既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对环境的零排放也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生产的支柱,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绿色化学的概念也受到各国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从而涌现出开发“原子经济”反应、提高烃类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因为烃类氧化在石油工业中有重要地位,在原料方面追求无毒无害,以及绿色的催化剂、溶剂,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也是近些年研究生物质方面的应用,可以最后生物降解,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尝试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能在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绿色化学。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绿色化学环保问题

一、前言

化学,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化学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随着国家队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我相信化学全面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也必然在21世纪继续发光发热!

二、环境问题突出表现

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不断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污染;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也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学像绿色化学,无公害化学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二(b)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煤烟、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三、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三(a)对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5.家用水的净化:过滤——沉淀(明矾)——用活性炭除异味,去颜色——消毒(氯气,漂白粉)。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而且还要用干净的杯子。

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对于青少年,普遍的家庭并不太注重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拍宣传片、做宣传活动,让中国未来的每一朵花都有节约的好品德、保护水资源。

7.少量创建填埋场:可少量创建填埋场,让废水废气都能够经过处理,再排放至河流。

三(b)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1、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无污染和低污染能源;

4、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和低污染工艺;

四、绿色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展望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做到对环境的零排放也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生产的支柱,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绿色化学的概念也受到各国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从而涌现出开发“原子经济”反应、提高烃类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因为烃类氧化在石油工业中有重要地位,在原料方面追求无毒无害,以及绿色的催化剂、溶剂,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也是近些年研究生物质方面的应用,可以最后生物降解,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绿色化学的思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具体体现,化学家在这些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绿色化学的诞生,体现出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为人类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物质手段,为人类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前提与保证。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参考文献

[2]黄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8(21):136,137.[3]张红婴,刘伟。浅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j]。硅谷,2008(19):18.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一

阅读下文后完成1~3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排斥。

c.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答案:

1.c。

2.c(仇视西方的应该是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已经酝酿”前应有“似乎”二字)。

3.a(“已经成了”有误,应是“容易成为”)。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二

摘要:自化学诞生以来,在提供大量工业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耗着大量的非再生资源在为环境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绿色化学迅速发展起来,它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污染。

关键词:环境危机;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绿色全球化。

如今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成为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遵循的行动指南。本文在分析了大量绿色化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理论基础上,对绿色化学化工的定义、原则以及绿色化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梳理总结了近些年来绿色化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应用情况,同时认为应该把绿色化学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加以完善,并且尝试性展望了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和贴近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

绿色化学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12项:

(1)防止环境污染;

(2)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的有毒原料和有毒产物;

(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5)使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6)提高能源经济性;

(7)原料的再利用;

(8)减少官能团的引人;

(9)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10)产物的易降解性;

(11)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的现场实际分析;(12)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工艺。这些原则主要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和安全、能源的节约、生产的安全性等,符合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原料、工艺和终端产品的绿色化,而且还涉及到成本、能耗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零排放、原料的绿色化、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助剂的绿色化、新的合成路线的选择、绿色化学工艺、绿色过程系统集成等,而且其内涵仍在不断充实发展中。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以运用于整个化学工业,在考虑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同时,还应考虑过程的三废、毒性、能耗以及安全性等,只有综合考虑后才能使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落后工艺必须进行淘汰。

二、绿色化学的发展现状。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传统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及其带来的产业革命,对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常委会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把它作为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在其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明确。2004年9月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改善工业结构与布局,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同年,原化工部召开第八次全国化工环保会议,发出了“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明确提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化工系统的重要任务,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三废”治理与废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到2010年以及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确保科技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切需要而制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亦将绿色化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支持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与开发中心在该校举行了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当前绿色科技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论文集;香山科学会议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召开了第72次学术讨论会„„上述活动已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

同时,我国政府根据科学家的建议已把绿色化学列人重点支持的重大基础领域,并根据我国已有的基础确定如下具体目标:一是对我国的环境至关重要的一些工业,如煤炭、石油、化工、造纸、制革、酿造和制药中的绿色化学开展基础研究;二是在“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的基础问题,即绿色合成和绿色催化等;三是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化工技术的绿色生化工程,如生物煤炭脱硫,微生物造纸,新生物煤炭脱硫和新生物质能源等;四是研究如何用类似于生物分子的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生产一般分子(特别是无机小分子)和特殊功能的纳米粒子。

三、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绿色化学有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展示了新的图景与技术保障。首当其冲是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体地说是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置,在环境条件下易于降解。其次,生产无害化,绿色化。在原料、反应条件、催化刘、溶刘等化工生产过程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再次,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就是要求生产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技术。当然,“废物”利用也是绿色技术重要组合部分。绿色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在渐进的过程中,“废物”利用技术就是重要的过渡性技术,能有效推进绿色化工化学。

(二)绿色化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发展是由资源到产品,中间外加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模式,这促使人们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要资源和能源。这种粗放和一次性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无疑是浪费,而这种浪费带来更严重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然而绿色化学就能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化学应有之义就是环境与人类发展平衡,然具体落实却众多方向。例如,合成过程中充分考虑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设法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合成方法;积极使用可再生原料替代消耗资源;用酶为催化剂;以生物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代替石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经济有一个弊端就是废物多,毒害多,而且这些废物与毒害都是人类用众多资源与能源换来的,因而造成了浪费,导致许多资源的枯竭,使经济发展难于持续。然而,绿色化学提出在企业、区域与社会三者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地说,企业要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区域要实现生态的共生企业链;社会要保障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三)绿色化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与提高。人类要发展的根本前提是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传统化学给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与污染,已然严重危险到人类生理健康。近年来,癌病、白血病等恶性病的发生率逐步攀升。调查显示,这些疾病高发与化工污染关系密切。然而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化学核心理念就是实现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在生产中,绿色化学要求无污染,无毒害,出产绿色产品;生活中,绿色化学要求废物回收处理,毒害及时清除,实现绿色环境。因此,绿色化学为我们良善的生活提供了技术和观念上的保障。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脱离绿色化学,二者相互融摄。

四、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绿色化学和整个化学的发展一样是前景广阔的。绿色化学正处于连续性技术进步和非连续性技术进步的不断开拓中,原有技术的改进、新的发现和创造发明的涌现推动着绿色化学不断完善,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因此某些对化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有潜在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某研究领域中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其发展趋势是不对称催化合成,科学家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消旋药物中错误前对映异构体是一种“药物污染”,它的毒副作用可能比医药上有活性的对映异构体的疗效要大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种叫thalidomide的药物。

第二,是酶催化和生物降解,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为酶催化反应媒供了很多的机遇。目前,遗传工程处理的微生物在合成用于人类治疗的稀少而有效的肽方面的作用已经旋立。同样的分子生物技术还能用来加强工业过程催化剂使用的酶的性能,这同传统催化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第三,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选择性氧化反应,绿色氧化过程应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它应具有很高的氧化选择性,不产生成很少产生副产物,达到尽可能高的原子经济性。同时,对于氧化剂的要求是它们参与反应后不应有氧化剂分解的残留有害物,因此最好的氧化剂是氧。纯氧作氧化剂是重要发展方向,它大大减少了尾气排放量,从而减少随尾气带人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此,新发展的氧化催化剂应在缓和条件下活化分子氧,通过各种活泼的催化氧化物种,使反应物分子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产物。

第四,清洁的能源,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能源和食品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难题。要解决清洁的能源问题,发展燃料电池是一条重要出路。氢气由于燃料热放高,而且产物为水,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高效清洁能源。氢气燃料电池早巳研究成功,而且用它驱动的汽车已问世。但由于氢气生产成术较高,无论烃类制氢或电解质氢作为燃料使用,都缺乏竞争力,因此研究廉价获取氢的方法是解决以氢气为燃料的第一步。

第五,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利用的是谷物淀粉类,而作为植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木质素利用不多。由于木质素极其稳定,降解十分因难。现在已发现一些细菌和真菌含有可使木质素降解的木质索过氧化酶、锰过氧化酶、漆酶等,但其降解效率较低,因此纤维素特别是木质素的酶解脑,将是今后研究开发的热点。第六,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效率革命。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垃圾固然是一种污染源;而从资源角度看,它却是地球上惟一在增长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

五、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可以在有效解决日益恶化环境、紧缺能源和资源匮乏现状同时,还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确保国家和人们的安全生活。站在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上研究,它将朝着新节能环保、新材料道路发展。环境、资源、能源、信息、生命、材料与化学领域相结合会开辟出绿色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工,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光明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显然,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是对传统化学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在正确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所以,坚信不久将来绿色化学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

参考文献:

[3]玉澜。简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4]林念琼。浅议绿色化学与科学的发展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三

—化学与药物。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多种边缘学科,如环境化学、农业化学、医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地球化学、计算化学等。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科学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已经是人类社会的构成部分了。

其中化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是以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的。随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向分子水平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生命物质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越来越多的生命现象归结为最基本的化学过程。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及消除的失衡有关;体内某些大分子的细微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某些致命疾病的诱因。

化学不仅可以研究生命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化学与药物。

化学与药物的发展。

某些“天然”药物,例如从罂粟中提出取出来的鸦片,古埃及人就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类制剂的应用在当时曾受到很大限制,因为当时还无法为这些制剂定出标准的剂量。只是等到有机化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办法把这类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时候,人类才懂得如何认定出标准剂量。同样道理,研制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合成药物,也有赖于合成有机化学这门科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推动了药物化学罂粟。

的发展。特别是微量技术和新式仪器设备的出现,使科学家有可能把微量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并对他们进行提纯和确定其特性。例如,对人体体液平衡有重要影响的醛固酮(aldosterone)便是从0.0211克的试样中被鉴别出来的,这一试样又是从1,000,000克牛肾上腺中离析出来的。

科、新方法不断促进着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典药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已趋成熟,每年都有数以干计的人造化合物被开发利用,但同时又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严峻任务。据统计,每开发一个新的化学药物,需耗需3000人工/每年,3-10亿美元,每12年才有一个新药成熟并被推向市场。目前仍有不少疑难病症尚未找到有效药物。所以继续开发合成药与天然药物资源,为各种疑难病症寻找有效药物仍为药物化学的首要任务,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生产有效药物将成为今后药物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几类有争议的药物。

一麻醉剂。

封闭疗法。但总的来说这些麻醉剂都会给人带来一些副作用,这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麻醉剂在社会上的声誉并不好。

二止痛剂。

是成瘾毒性也很大,连在医学上目前也是禁用的。

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比较安全的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去痛片、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与供应。有些已被国家列为otc药品。这样使得止痛剂在一般生活中成为很普遍使用的药剂。稍有疼痛,人们习惯服用止痛剂止痛。然而,止痛剂并不是万灵丹。最近,美国心脏学会发现止痛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相当大的冲击。

三镇静剂。

时,磺胺分子恰好到达需要部位的机会就大大增加,这样细菌吞噬它而死亡。

磺胺类药物。

认为这样可以巩固药效,但这样做的后果却可能导致药物蓄积性中毒。此外,磺胺类药物还有同气连枝的特点,即兄弟姐妹之间具有交叉过敏性,如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如果患者吃这种磺胺药会过敏,那么换服其他的一样会过敏。而细菌对磺胺类药也有交叉耐药性,即这种磺胺药治不了的病,别的磺胺药对这种细菌也一样没辙。

在这些药物的发现与研究过程中化学的发展推动力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药物的种种副作用还需要我们今后用化学方法对他们的改造,使他们向更有利于我们人类的方向发展。

此外,“drug”一词在英语中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意思:一方面它指的是用以治防疾病的有益物质,即药物;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那些被认为会引起各种严重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毒品。当然,这两种意思的差别仅仅在于这些化合物的用途不同。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这些药物,相信他们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福音!参考文献:

t.l.布朗h.e.小李梅《化学—中心科学》。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题记。

“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智慧。就像梅有梅的高洁,兰有兰的幽香,竹有竹的坚韧,菊有菊的傲然。万物在世界上共生共荣恰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

回望中华五千年历史,“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即使对于当时的社会走向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使却又互相取长补短,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却并没有与传统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而是经过不断的发展与融合形成了懦、道、佛三家互补共存,和而不同的局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多彩的体现之处。

再回首近代,一个个热血青年,一位位仁人志士为国家寻找富强的道路。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的“戊戌变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之的“新文化运动”都是在一次次探求中国的出路,蔡元培先生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各个学派互相争论却又互相包容,处处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从而使得北大在当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巨大的作用。

现代以来,“和而不同”的思想更是在新中国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外交上,“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为中国的外交铺平了光明的前路。在文艺工作上,“双百方针”所体现的包容和谐更是促进了文学、艺术在新中国的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特殊气质与对自己道路的坚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威望才得以生动体现。

正如黄炎培曾说过:“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做人,就是要在对待他人包容的同时,坚持自己内心坚守的准则,正如孔夫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值得所有人坚持和学习让我们摒弃雾和博弈的狭隘与偏见,用容纳、包容的眼光看待一切,让世界的花园里开满各种各样绚丽的花朵,让人类感受和而不同的美好。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五

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主要是英国)主导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对于这种广义的全球化趋势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从19世纪开始的,比如卡尔·马克思就关注过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原始积累的过程。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探索,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这种对于全球化、文明、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纯知识性的探索,它已经成了解决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各种交融和冲突屡见不鲜,全球化造成的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挑战,对此,国际学术界和思想界做出了种种反应。我本人近年来对“天人对立论”、“文明冲突论”等思潮的评论,就是对目前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同样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不是哪个单一的国家、民族或文明遇到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人类都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全球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问题”的全球化。

二、时代的呼唤。

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思想在世界学术界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面对全球问题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基本思路,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在解决某些问题的同时,又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等思潮,成了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也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种种事端,依然摆脱不掉“以我为中心”的影子。

因此,我觉得要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上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全球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超越现有的一些思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构建自身文明和他人的文明的认识,只有当不同族群、民族、国家以及各种不同文明,达到了某些新的共识,世界才可能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局面,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

要认真深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必然会碰到诸如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会涉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在探讨文化交流时,常常会牵扯到对文化的基本定义;对各种文明的基础和特质进行研究时,也要谈到关于“人”、“人性”这些更基本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于社会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都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我提及这方面的话题,并不是说我已经有了某种结论,而是希望我们在探讨、研究问题时,要把眼光放开、放远一些;思路变得灵活、广泛一些,不要总局限在一些常识性的、常规性的和偏狹的框框里。在探索关系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长远的课题时,我们的思想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博大的包容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发挥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来进行研究。

人类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所谓“圣贤”,其实,这些“圣贤”就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博大、深邃、广阔的新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代表人物。我曾经把当今的世界局势比作一个新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又在呼唤具有孔子那样思想境界的人物。我确实已经“听”到了这种时代的呼唤。当然,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他应该,而且必然是各种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全体人类“合力”的体现。

近年来,在讨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和而不同”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们的理想。但是要让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族群的亿万民众,都能认同和贯彻这个理想,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还提出了“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和盲目的举动。

后来,我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几句话表达了我对未来的理想,同时也说出了要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我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三、经验性研究(empiricalstudy)。

研究文化和文明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和取长补短。作为一名从事实地调查研究的社会工作者,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在对全球化和文化、文明关系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体会。

我的学术生涯,大约是70年前从广西大瑶山开始的,那次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一生学术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了我后来学术研究的基本手段。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大家关注和探讨全球化和文明的问题时,如何拓展我们的研究方法。今天,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都是由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碰撞、融合而产生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解决。也就是说,用原有的思维逻辑,原有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已经不行了。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扎扎实实地做实地调查。要超越旧的各种刻板的印象(stereotype)和判断,搞清楚各种文明中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以此为基础(而不是以某种意识形态体系为基础)来构建人类跨文明的共同的理念。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研究者必须摆脱各种成见,敞开胸怀,以开阔的视角,超越自己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来深入观察和领悟其他族群的文化、文明。在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中,构建起新的更广博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呢?因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又是多变的、富于创造性的它决不是只有单一文化背景和有限知识和经验的研究者能够想象和包容得了的。所以研究者必须深入你所要了解的“他人”的生活中去观察、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也反映出研究者的一种心态就是你是不是真正要去理解、接受“他人”的文化、文明这种心态正是今天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一个关键。深入到“异文化”中去做调查努力了解“他人”的语言、传统做到设身处地地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本身就是对“异文化”的尊重和对“异文化”开放的心态。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平等态度都没有还谈什么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在我一生的学术生涯中我一直试图坚持走实地调查这条道路。当我七十岁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时虽然已经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长期地、深入地去观察某一个具体的社区或社会现象但是我仍然每年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到各地做实地考察这种实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浅。

四、心态和价值观。

从学术史上说这种实地考察的实证主义是我在英国留学时的导师马林诺斯基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1919间马老师通过在西太平洋trobriand岛上参与和观察当地土人的生活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这一贡献与其说是学术上的不如说是人文价值上的因为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流行的是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进化论思潮把殖民地上的人民看成是和白人性质上不同的、“未开化”的“野蛮人”。马老师却号召人类学者到那些一直被认为是非我族类、不够为“人”的原始社会里去参与、观察和体验那里人的生活。马老师使这些“化外之民”恢复了做人的地位和尊严。在马老师强调和提倡田野工作之前即使像佛雷泽这样的人类学大师在搞研究工作时也主要是依靠查阅各种游记、笔记、文献资料。这种大量利用间接观察、间接记录、多手转达的方法很容易因为观察者视角不一致、信息不连续和不完整使研究者做出错误的解释和结论。实地调查能够促使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参与观察”使“人类学走出书斋”取得超越前人的成绩。

要进行跨文化的观察体验还必须具有一种跨越文化偏见的心态。由某一种文化教化出来的人因为对“他文化”不习惯出现这样那样的误解、曲解对“他文化”产生偏见prejudice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则必须具备更高的见识、更强的领悟力能够抛弃这种偏见。我特别提到一个“悟”字这个字在跨文化的研究中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当中乃至他们的思想当中能设身处地地像他们一样思考同时又要求研究者能冷静地、超然地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在一种“进得去出得来”的心态下去真正体验我们要了解的“跨文化”的感受。我认为在讨论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技术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还是研究者的心态。

众中也推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其结果必然能够增进不同文明中普通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理解。如果这种沟通、交流和理解能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今天世界上诸多民族和文明之间的矛盾、偏见、冲突以及冤冤相报、以暴制暴等等就有了化解和消除的希望。

五、交融中的文明。

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造成了其社会中某些势力的自我膨胀产生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单线进化论等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潮。但与此同时在西方学术界也出现了像马林诺斯基这样的对西方文化中自我中心主义思潮进行反思和反制的学术流派。这种反思可以说就是“文化自觉”的一个表现。

然而直到今天西方社会中的各种势力和学术界各派别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激烈的较量。从另一方面看非西方的各种文明在经历了几百年来的殖民主义、世界大战、冷战、民族解放运动等等磨练后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和心理都起了十分复杂的变化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其中不乏与“西方至上主义”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思潮。这个状况被一些人称作是“文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局势。目前所谓的“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之一。

几百年来主导世界的西方文化大量地传播到其他文明中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快了。然而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在西方文化快速传播的同时西方社会也大量地汲取了其他文明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上的交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些被吸收的“异文化”经过“消化”、“改造”之后成了各自文明中新的、属于自己的内容并从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反映出来。可以说今天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日之世界文明已非昔日历史文献、经典书籍中所描绘的那种“纯粹”的传统文明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概念化的、抽象的、刻板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多层面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世界上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关系。

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为了民族生存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独立。长期的遭受屈辱不断的奋起抗争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民族面对全球化时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况摆正在世界上的位置。

“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因为世界上不论哪种文明无不由多个族群的不同文化融会而成。尽管我们在这些族群的远古神话里可以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强调自己文化的“纯正性”但是严肃的学术研究表明各种文明几乎无一例外是以“多元一体”这样一个基本形态构建而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总结了多年来研究的心得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试图阐明中华民族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实体形成的过程。

在我们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知道古代中国人的眼里“中国”就是“天下”也就是被看作是一个“世界”。所以中国人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不是现代西方人所指的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分裂”比如南北朝鲜、东西德国而是一种“世界”的分崩离析和重归“大一统”。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分合合纷争不断但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而且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形态等方面仍然允许在某些地区、某一阶层、某种行业中保持它的特殊性。古代中国这种分散的多中心的局面究竟是因为怎样的内在机制、怎样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才得以存在这样“和而不同”的局面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要素在这里边起了什么作用古代的中国人究竟是怀有怎样的一种人文价值和心态才能包容四海之内如此众多的族群和观念迥异的不同文化建立起一个“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努力研究的问题。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成功解决的范例。比如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人们通常认为犹太民族是一个宗教观念非常强烈的群体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在中国的犹太人逐步融合到中国的社会中没有发生像在西方社会犹太人由于受到压制而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甚至发生冲突的现象。还有在辽、金、元、清的时候统治者在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地区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因地制宜顺应当地民众的传统文化、信仰和习俗来进行统治。但是这种“顺应”又都统一在更高一层的“国”的框架之内。

这些例子说明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一代代先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无不缘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也有与“异文化”交流的丰富经验。我相信在今后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跨文化研究的人文属性。

人们常常把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看成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军事、综合国力等方面的比较像是在做一种“力学”关系的分析。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不全面因为文明、文化都是关于“人”的事情所以要搞清楚还得从“人”入手。文明、文化都是抽象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这样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但是人们常常有一种倾向遇到文明、文化之间的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当作社会实体之间的问题来处理。要知道文明和文化是具有浓厚情感、心理、习俗、信仰等非理性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靠着简单的逻辑论证、辩论、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我们大约都有过在处理涉及感情、心理、习俗等等这些问题时讲不清道理的经历。所以在处理跨文明关系、跨文化交流这样更复杂、更微妙的人文活动时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套特殊的方法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注意到“人文关怀”和“主体感受”。这是一项涉及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里的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在对跨文化的研究中理解“人”理解人的生物性、文化性、社会性人的思想、意识、知识、体验以及个人和群体之间微妙、复杂的辩证关系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的上述特性通过交流、传播和传承可以成为群体共有的精神和心理财富并在这一群体里“保存”下来达到“不朽”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交流、传播和传承。

从总体上说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各个文明得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证。一种文明、文化只有融入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世界文明中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不错的反过来说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才能使这个民族的文化长盛不衰也很有道理。所以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不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这是惟一的出路。

探讨文明和文化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价值观和信仰而这些又极容易转变成感情和心理因素然而在科学研究中一旦掺杂了这些因素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这是我们从事族群、民族、宗教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遇到过的问题因此必须构建一种超越常规的理念。我们不提倡用某一种文明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来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问题因为用一种文明的“标准”去评判另一种文明不管这种做法“对不对”实际上会让人感觉到这样做“好不好”。由于不同文明之间人们的认知体系有差别所以不同文明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常常会变得不是“是”与“非”而成了“好”与“坏”了。我觉得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强迫别人接受一种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价值观这种做法本身就含有欺压和侮辱人的性质。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内容”常常会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而“形式”会上升为主要的东西。我说的“形式”不是科学主义说的那种可以忽略的、外在的、表面化的形式而是人类学中所指的“仪式”、“象征”也即是“意义”。它在一种文明、一种文化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作用。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不能简单地按照经济或功利的原则来解释的。中国古代有“不食周粟”、“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文明、文化的交往决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一个族群、一种文化不是物质利益就能收买也不是强力所能压服的。

当前世界上某些人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关系直接与国家或民族利益挂钩这是一种加大甚至是激化不同文明之间误解和矛盾的做法。这些人在大谈“国家利益”的时候手里不断挥舞着文明、文化的大旗把chiluo裸的为“一国谋利益”的做法装扮成捍卫“某某文明”的“义举”把具体的国家利益之争混淆成不同文明之间的争斗。当然从广义上讲文化价值也包含在“利益”之中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连接在一起的这种随意的联系是不成熟、不理智、不准确、不负责任的表现。犹如我们不能把美国的国家利益等同于基督教文明的利益也不能把中国的国家利益说成是儒家文明的利益。

我们认为国家利益可以“一事一议”好像谈生意那样通过理性的协商来解决。如果把这种事情上升到文明、文化的层次里就会变成充满感情和心理因素的、非理性的问题。

一个国家不能自命为某一种文明的代表或化身说成是某文明的卫士各种政治集团也不该盗用文明、文化的名义制造民粹运动来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这种夹杂着经济和政治目的的“国家利益”会大大歪曲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本质造成恶劣的结果。

八、美美与共。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的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了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九、博采众家之长。

当我们探讨和研究不同文明如何相处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和借鉴世界上各种文明做到博采众长、开阔胸怀、拓宽思路、启迪灵感。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探讨、研究中华文明的时候也要认真地理解和研究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文化要“美人之美”。

近年来“欧盟”的统一进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着“领跑者”角色所以欧盟的统一可以看作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社会条件下欧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国家在试图重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共处的一个实例。当然欧洲的“统一”并不就是未来“全球化”的模式全球化并不是世界“统一”。地球上如此众多信仰不同、风俗各异的民族和国家情况远比欧洲复杂得多而且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的严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问题决不是一个“模式”就能解决的。这个尝试和实践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提供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像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宗教关系极其复杂的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处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经验同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强大的国家和各种强势文明诸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阿拉伯文明、南美文明、非洲文明等等这些庞大的多民族的社会实体无不在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方面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人类学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地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应该下功夫研究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全球化”的同时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海高考满分作文。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

有幸受邀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我深感荣幸。作为一名青年代表,站在这里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兄弟姐妹们,我想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个世界越来越小,希望我们青年人能够携起手来,共创地球美好的未来。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从去年年底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场疫情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灾难来临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

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主席的话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让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构建一个“大同”世界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大同世界需要在认可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予以尊重和接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认可自己民族的同时,我们青年人也要接纳和赞赏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相互认可,相互学习,相互赞美,只有摒除偏见和歧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的理想才可能实现。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我们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为了验证上帝是不是真的“掷骰子”,是不是真的创造了一个完全随机的量子世界,全球以青年为主的10万人用计算机向“上帝”发起攻击,完成了量子力学上有名的“大贝尔实验”,这是合作在科学上的创举。“一带一路”的模式,带动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这是合作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的共赢。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很多国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国与国之间相互救助密不可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球合作,联防联控方能共克时艰,人类卫生健康也是一个共同体,这是合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表现。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面对他国危难,看热闹和贴标签者,最终会殃及自身;面对自己国家的问题,不设法解决而只想着甩锅,以推卸责任的态度做事者,只会让事态恶化。“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天我站在这里呼吁:让我们青年一代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努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全世界青年人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地球我们的大家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462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