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甘肃地理研究报告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3:47:31
专业甘肃地理研究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2 03:47:31     小编:念青松

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背景介绍、分析和讨论、结论等部分。在报告撰写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干扰和夸张的言辞。这是一份公司部门的工作总结报告,包括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一

4.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开篇第一组选择题,即以当年热点事件切入,非选择题也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考题目同样关注社会现实。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1个。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二

1、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其表现是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通过这些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些成果中渗透着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有效教学经历了追求“教学规模”及“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有效教学道路之后,已进入一种以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一是依附于“教育心理学”的思路,这种思路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代表。

二是依附于建构主义教育哲学的道路,这种以杜威为代表。

2、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是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教、研、训”一体化的特点,与教师平时的常规教学工作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

二是本课题得到厦门市教科院领导、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能有效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及资金落实。

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教研员、我区各完中校的地理教学骨干,其中许多是我区的各级名师,有的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组、省级课题及市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主持人郑明进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学地理优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说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及有效性教学理论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他课题组成员也在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三

“生活作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放力度的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积极开展以提高中学生读写能力为主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现代素质的实用人才,这对中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与世界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

2、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面向全体,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以提高中学生读写能力为主的实践研究,将为中学各科素质教育找到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平台。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时代精神。

4、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即语文教育。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生活作文”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课题,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5、我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学校虽地处山区小城镇,但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丰厚,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建树。因此,无论是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还是山川人文的绚烂多姿,还是语文自身的发展,“生活作文”的研究都具有可行性,前瞻性,适用性。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对初中生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作如下的界定:所谓生活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欣赏生活、创造性地生活,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丰富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目的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

1、回归生活是作文发展的必由之路:(1)什么是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是对伪作文、假八股的一种反动,但又有别于所谓的“原生态作文”、“绿色作文”。它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2)生活作文为什么是作文回归的一种必然。(3)生活作文是作文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语文人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2、作文与生活:生活滋养作文。是生活沃土上长出的苗,是这苗上开出的花,是这花结出的果。(1)材料(素材)与生活;(2)立意与生活;(3)情感与生活;(4)表达与生活;(5)语言与生活。

3、生活与体验:(1)怎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生活作文观;(2)学生的生活(类型、范围、特点);(3)怎样引导学生真正投入生活:对待生活应有的正确态度、激发投入生活的兴趣、投入生活有效的方式、怎样从生活中获得体验。

式、技巧。

5、加工生活:(1)作文为什么要摒弃原生态对生活进行再提炼、加工;(2)提炼生活的原则、方法、技巧;(3)作文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6、作文美化生活:(1)写作对生活的反作用;(2)作文美化生活;(3)作文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7、读书与作文:读书、看电视、遨游网络是精神生活的一种,是个体的必须的间接生活。(1)读书、看电视、上网是对生活一种有益的补充、拓展;(2)读书、看电视、上网对生活作文的意义;(3)生活作文的与时俱进。

8、生活作文的批改与评价:(1)批改的方法;(2)评价的体系、标准。

9、生活作文的愿景:防止庸俗化。

10、资料收集整理,整合各项研究成果,建构初中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11、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二)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中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适应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生活作文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生活作文的操作性结论,寻找生活作文目标大面积高质量达到的有效途径。

3、通过生活作文的写作,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过有趣的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从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精髓。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同样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站在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开展作文的教育教学。

2、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是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刻、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下工夫。”(《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3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国正先生说:“语言天然是和生活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反映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它们水乳交融,难解难分。”(《刘国正文集》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4、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知识思维活动的动态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的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新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与积极学习的发生。”(陈东编《开发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5、写作理论。无数成功的写作实践,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美是生活”(马雅可夫斯基)这一论断的真知灼见。学生作文虽不能等同作家创作,但就其写作过程而言,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之水。

6、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天地,都有他自己所倾向的学习类型、工作方式和气质性格,都有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因而,呼唤构成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方式。生活作文,亦是如此。

7、现代教育思想与新课标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意学科体系、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的互动性。

四、课题的实施。

一)搜集资料,组建队伍,建立课题研究网络,选取实验对象和选用研究方法。1、2012年5月至12月,课题申报,前期准备,确定课题领导小组成员,积极筹措科研经费,确定子课题负责人。

2、实验对象:2013年1月至5月,随机抽取非毕业班级三个班为实验班级,进行调查研究。抽到的班级为当时的七(3)班、七(3)班、八(1)班、八(6)班。

3、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分析数据,寻找突破口,拟定对策。2)行动研究法:确定行动目的,通过调查、采访、阅读活动、写作实践等行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实验对比法: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验证,探索中学各科教学中读写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途径和方法。

4)经验筛选法:结合子课题研究,总结经验,撰写文章,定期召开研讨会。

5)资料积累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的参与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开展“学情”调查,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调查的对象是全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合计268人。调查的内容是中学生写作的态度、能力、习惯、存在问题等方面。调查的方式是问卷式匿名调查。调查后写有调查报告。

三)开展多种研究活动,探索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新模式。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课题通过举办课题讲座、开设研究课、示范课、课题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探索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座式。利用讲座形式,比较系统地讲授写作方法。

2、演绎式。教师先讲授有关写作方法,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指导学生仿写。

3、诊治式。教师向学生提供诊治的文章,让学生自主批阅,改错别字、病句,找美词、美句,写评语等。

4、交流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通过生生互动,提高写作能力。

5、渗透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活动式。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查资料,参观考察,做实验,掌握写作素材,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辐射。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课题组将研究成果推广到非实验班,在师生中获得了一致好评。多次向全县乃恩施州开设研究课,现县内其他兄弟学校均表示要借鉴本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广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加强,这种影响并已辐射到其他教师身上。过去我校教师只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理论的积累,不大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过去教师把写作仅局限于文学作品,忽略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现在,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发散了学生写作的思维。

2、涌现出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教育科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由原来的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转化到能自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带动了其他教师的科研,有力地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3、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所增强。由于本课题立足于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有了新的改变。原来大部分学生一直以为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事,现在明白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每门功课都需要写作,因而增强了写作的兴趣,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4、写作指导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

1)通过实践研究,本课题组探索总结出了一个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模式,即:积累——感悟——练评——反思。积累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学生积累生活材料,二是要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三是要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感悟,即让学生对自然、生活、实验等现象进行探究,领悟其中的奥秘。练评即一方面让学生去练笔,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反思,有教师方面对写作指导的反思,也有学生对自己写作各方面的反思。

2)、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大胆实验,撰写了100多篇经验总结和论文,分别获得了县、市、省级论文评比奖,并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还有不少课题组成员上了校、县、市级观摩、示范课。

5、教师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大面积提高。近三年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写作能力普遍提高,在省、州、县举行的教师论文和中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中,在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在其他诸如实验器材征文、环保征文、书信大赛、建始县首届网络作文大赛、“我与建始公安”征文等活动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实验班的语文大考成绩也高出非实验班3至5分。

1)教师方面

摸索出了如何在中学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经验;如何发挥文学社团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中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一些较具体的、带有规律性的作法:强化自身活动,找准“辐射”载体,使社团的“影响”作用,能有效的施展。具体说,就是要搞好文学社团自身的活动,努力做出点成绩,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在班级里组建起“兴趣小组”,作为施展“辐射”作用的载体,建立起一条“影响”的渠道,有效地发挥文学社团的带头作用与促进作用。其次,通过实验教学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或以理论或以实践的形式体现了实验中的所得。本阶段的实验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写出了论文和总结120余篇。课题组拟将教师优秀论文结集为《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论文集》,因经费不足而未果。

2)学生方面

实验初与实验中期,我们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了读写能力的考查,并对读写兴趣等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相关数据如下:第一次考查,实验班均分为:阅读均分38.4,写作均分为46.5,阅读、写作总分均分为84.9,而对照班合计均分为81.3。实验中期测试成绩,实验班为85.1,而对照班是82.3。很显然,实验班的读写能力,较之对照班有明显的提高。而在问卷中的有关数据则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文学社成员的带动之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克服了以往对读写对文学的畏惧心理,在100份问卷中显示,有48%的同学对读写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示愿意加入文学计团;而对照班则只有21%的同学有这愿望。其次,在文学社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文学社成员的读写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文学创作与参加作文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多人在省州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累计100多篇。课题组将学生在各级刊物发表的文章和部分优秀习作编辑出版了《最美的声音》在全县范围内交流。

六、课题研究体会及心得。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和创新之处

在课题研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科教学偏重于知识点的教学,导致了多数教师的课堂缺少了人文性和趣味性,变得面目可憎;再加上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数理化作业训练等抢占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导致学生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时间大为减少。而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这一点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读写能力充满了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研究,就是在各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研究,强调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然而,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要写好生活作文,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较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值得探讨。

2、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如何激发学生增强各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如科技小论文等)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

4、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导致研究程序和研究成果展现的简化,有损于研究的实效性,不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四

潮州市松昌中学地处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是旅星爱国华侨吴清亮先生于1991年斥巨资捐建的一所公办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属县直学校,2022年学校实现高初中分离,成为一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校园宽敞,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舍清新典雅。在这里,八方学子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学校办学虽只有20多年,但“爱国、勤奋、求实、进取”已成为良好校风。办学十六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一所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又有现代教育理念,在潮安县乃至潮州市都享有较高声誉的农村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

虽然回到母校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我还是没忘记我来学校的任务。所以,我也花了大量时间来针对本校生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我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访谈学校领导和老师,电话与现在松昌中学上学的同学交流和观察法等。调查后经过总结和思考,我发现松昌的中学生物教育既有优势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教学的优势:。

1.有方便的实践条件。

2.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学校位于农村,学校附近有大片农田,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

现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能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例如松昌中学附近有一条“黑龙江”,教师就可以其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的知识。还有学校附近的农田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供学生的学习基地。

5.教学设备较齐全。

松昌中学市华侨斥资捐建,因此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上都较好和齐全。生物教学资源也较一般的农村学校要齐全完善,有实验室,显微镜,标本等等。这给学生学习生物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二:学校生物教学的劣势。

1.生物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我个人认为像生物这种学科性又具科学性的学科,一定要专业对口或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的老师来上。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大学里学其他学科的人在生物教育上许多方面是无法和专业的老师相比的。但在农村,大多学校都没有生物专业老师或生物专业老师严重不足。就以松昌中学来说,全校只有六七个生物专业老师,而松昌中学有54个班,所以那些老师不得不一个人担了很多个班,老师会很累。

2.对相关知识的拓展较少:老师上课的内容基本都是课本及应试内容,对有些较抽象的内容无法形象化,有些问题只是草草带过,没有联系生活举例,这样的教学,乏而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倦生物学科。

3.老师上课的方式太陈旧:许多老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在一味地追求“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现代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学校生物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守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面对教育变革,就不那么容易接受。

4.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浪费了实验室与标本等的资源,而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理论上,不懂实际操作。

5.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上课方式老化,不善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和老师只追求高分率,对部分知识只求速记和熟记,不求甚解,学生无法提起对生物的兴趣。

6.家长及社会人群的不重视:不少家长一直抱着偏见,认为生物是偏科,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行,因此对学生的生物学习也不关心,导致学生也对生物的学习没多大的关心,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通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对母校的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前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有了全新的见解。

我觉得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本就不如城市的先进,所以像生物这种学科就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特有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应该都组织教学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开启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应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善用资源,善于利用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物学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因而,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在适当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搞好生物教学,让学生自己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的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了。学校也应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多招一些招聘生物专业的本、专科优秀毕业生充实农村学校生物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在职生物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以上就是我这一个星期在学校的实践认识。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五

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v^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有益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创新,以积极稳妥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别重视以下基础理论的运用:

1、有效教学理论。

2、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5、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6、建构主义理论。

7、课程改革有关理论。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六

摘要:名牌提升了自身身份地位,名牌代表流行,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追求名牌对高中学生而言,自有它有意义的一面;但追求名牌也带来了诸如增加父母经济压力、影响正常学习和盲目攀比等弊端。

关键词:名牌高中生追求名牌。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资料搜索。

一、问题的提出。

名牌,已经充斥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坐在校园里,到处晃动着名牌的标志。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美特斯邦威……在提倡追求个性的今天,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牌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个性”的一个部分。名牌,也已越来越成为时下高中生空闲时间聊天谈论的一个话题。

然而我们高中生为什么会去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有什么意义?追求名牌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些问题使本研究小组决定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的原因进行探源,并对追求名牌所带来的利弊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用九大问题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高中学生对名牌的不同心态。问卷的回答者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我们的调查得以成功。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追求名牌其实是社会人群追求名牌的一种反映,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与社会人群追求名牌有很大不同。(问卷见附表)。

三、本论。

1、名牌的定义。

名牌在词典中被解释为“出名(货物)的牌子”。在实际生活中,名牌已经从一种品牌引申为出名的货物。但是到底何为出名,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立这样四个选项,用来对名牌进行诠释:a、时髦b、质量好c、好看d、大公司出品。结果有的人选择了“好看”,而有的人都选择了“大公司出品”。

在社会上,被人津津乐道的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艾格、美特斯邦威……这些响当当的名牌也都是大公司产品。这就证明了,将名牌定义为大公司出品的货物较有道理,也更为社会一般消费者认同。

2、高中生追求名牌的原因。

(1)名牌象征身份并提升个人地位。

这是我们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一年中你大约会用多少钱去添置名牌产品”选择答案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500元;2500元以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四个答案的被选率居然各占了25%!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不同,导致个人对名牌产品投入不同,我们的调查结果则充分反映出这一事实。这也同时说明了名牌产品能反映出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在上文中提到的名牌占生活用品的比例是四分之一,这样我们就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测:如果所有的名牌都属于某一群人,那这一群人占整个人群的四分之一,也就是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人群。所以说名牌象征家庭收入高。在我们这个身份与收入成正比并有明显拜金主义倾向的社会中,家庭收入高也就象征着家庭成员的身份地位高。所以名牌也就象征着个人和家庭的身份地位。高中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自然也会有这种意识,借名牌来显示家庭地位,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份。

(2)名牌代表流行。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的人选择名牌的原因是因为流行。

从那的人认为流行而购买,可以看出名牌是流行的,吸引人的,并且一定是引领时尚的。而我们给名牌定义为大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说大公司的产品往往是引领时尚潮流的。高中生是刚刚从青少年转向青年的特殊人群,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还保留着好奇,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劳神费神的事,因而特别会关注那些好玩奇特或时髦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流行时尚,自然会对时尚流行的名牌特别注意。

(3)名牌的质量好。

在调查问卷中,的人认为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这是所有比例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这表明高中生对于质量是十分看重的,对于名牌的理解是理性的,并没有盲目地跟着流行走。

当然,大公司产品的质量是十分出色的。就如世界上的所有运动员,不管是任何项目,比赛激烈与否,基本上都是使用大公司的体育运动产品:世界杯的参赛球队的参赛用品都是由耐克、阿迪达斯、puma提供的;nba的各支参赛队的赞助商也不外乎耐克、阿迪达斯、puma这些名牌公司;f1大奖赛中puma是所有赛车手的赛车鞋提供商……其实,并不是运动队不想使用价格或许低廉的小品牌,只是小品牌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那些运动队的需要。大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优秀,很大原因是大公司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而大公司的产品也象征着经典。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经得起考验的,也就是质量越好的。

作为高中学生,自然是懂得以上这个基本道理的,所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的最大原因是名牌产品质量好。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产品的原因是名牌代表着质量、时尚,也象征着身份地位。

3、高中生认为追求名牌是利是弊。

(1)对我们高中生有利。

其一,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可知高中学生看见别人穿戴或使用名牌时,心中会有欣赏想法的人占25%,有嫉妒想法的人占25%,剩下的50%选择无所谓。这组数据说明我们高中学生中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家庭的人有那种英雄惜英雄之感,对于与自己相同的人都是十分欣赏的。这就会使他们珍惜现在好环境,不去挥霍浪费自己家庭的财产。有嫉妒想法的那25%的人,则可能会向那些有好的家庭收入的人看齐,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以让自己在将来也有可观的收入。追求名牌能使很多人有前进的动力。

其二,在调查问卷中,有的人选择在穿戴或是使用名牌时有舒服的感觉,25%的人选择感觉自信,的人选择感觉有面子,还有的人选择无所谓。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觉舒服自信时,他的办事效率就会达到最佳状态。感觉有面子的人的办事效率同样也会提高。这就是名牌的第二个有利之处。

其三,名牌的款式多样,突显个性,在如今我们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追求名牌是最好的彰显个性的方法之一。因为彰显个性不但能使我们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而且能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色彩,还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2)对我们高中生有弊。

首先,我们高中生没有经济来源,买价格昂贵的名牌产品全靠父母家长,这样会对我们的家长带来经济压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这些消费水平操心。如果父母不同意的话,儿女就会因为这和父母之间发生隔阂。更有甚者也许还会去偷去抢去犯法,原因却只是为了追求名牌。这些于人于己都是弊。

同时,高中学生要面对高考,学习是我们高中学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高中学生同时又是最容易被影响被分心的,我们很可能也很容易为了追求名牌而影响学业,倘真这样,可就是得不偿失了。这是第二弊。

另外,追求名牌会形成攀比之风,讲排场,比阔气,盲目地挥霍钱财,浪费资源。这是第三弊。

从哲学角度说,凡事都有双面性,我们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产品这一事也不例外。追求名牌产品的有利面是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增加办事效率,突显个性。而有弊面则是它有增加家长负担,与父母产生隔阂,无法专心学习,形成攀比之风。因此高中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被名牌牵着鼻子走,那样不但提升不了自己,却成了时尚的奴隶。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由知名大公司生产的、有良好质量保证的产品才是名牌产品,名牌在高中学生中的拥有比例不很平均一致。但是名牌产品引领着我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审美和交友,并往往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和那至关重要的高考。

五、建议。

鉴于以上现状和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对高中学生进行时尚审美教育和价值取向教育。追求时尚固然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有了时尚流行的审美,但是如何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引领、来教育培养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是当前中学教育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教育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节约为光荣的价值观,盲目追求、无聊比拼,只能滋长好逸恶劳的恶习和不劳而获的朽气。这与和谐社会的宗旨是南辕北辙的。

六、学习心得。

钟亦峰: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调查或研究一件事,我们该如何安排顺序,分配工作。

在研究中我懂得了为何青年人们会如此的追求名牌。如:他们向往名牌是攀比的心里吗?是否认为追求名牌对生活有影响;追求名牌是不是奢侈的表现!名牌在他们心中是否占了大的比例呢?追求名牌时是否考虑家庭的收入情况呢?名牌商品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认识哪些名牌呢?一个月花在名牌物品上的钱是多少呢?如果有天身边没了名牌物品,对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等等。

最后得出了对我们中小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物质生活等长大了,工作了在享受也还来得急,那时用自己经过努力后得到的金钱买东西会超过用父母给的金钱买来的更具有自豪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让将来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

林幸: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技巧,也认识了许多的事物。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是负责提问文契与制作问卷的,为了制作一份良好的问卷调查,我们就先通过各种渠道先来认识高中生为什么会对名牌如此的疯狂。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七

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在周祖农耕暨医祖歧伯文化发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从而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谷子种植。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来到这里,“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秦汉时代,谷子在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中居首位,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此后,又被选作宫廷贡品,深受众多皇亲国戚的'喜爱,庆阳小米因此而名扬域内。 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曾将生产的小米支援前线,使人民子弟兵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王震、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庆阳视察时,在品尝了庆阳小米后均大为赞赏。 庆阳小米甲天下,是甘肃省陇东著名特产,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久负盛名,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庆阳小米海内闻名。以金珠般的黄亮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更主要的是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小米。 在庆阳小米中,尤其以西峰区的什社小米品质优良,什社的毛谷子是当地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当地独特的优良品系,其米粒晶莹光亮,色泽金黄,品味上乘,营养丰富,被视为米之珍品。 庆阳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黄亮,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放着些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庆阳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介于东经106°48′至108°9′与北纬35°25′至36°57′之间。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主产区。南部产区包括:西峰区的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肖金镇和显胜7个乡镇;镇原县的太平、临泾、屯字、上肖4个乡镇;宁县的瓦斜乡和南义乡2个乡镇;合水县吉岘、段家集、肖咀3个乡镇。北部产区包括镇原县的三岔镇、殷家城、方山3个乡镇;环县的演武、合道、天池、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环城、洪德、虎洞、车道11个乡镇,庆城县的马岭、蔡口集、翟家河、土桥4个乡镇;华池县的乔川、白马2个乡镇。共计7县区36个乡镇。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500万公斤。

(1)外在感官特征:庆阳小米,外形圆形或卵圆形,圆润饱满。米粒特小,大小均匀一致,直径约为1~1.2mm。色泽因品种而异,多为淡黄色、白色,还有淡绿色和灰褐色。熬成稀饭后,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 (2)庆阳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粗脂肪大于30g/kg,粗蛋白120—125g/kg,粗淀粉790—792g/kg,赖氨酸大于2.6g/kg,维生素b1大于4.6mg/kg,维生素b2大于0.5mg/kg,类胡萝卜素大于135mg/kg,并且具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八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参考资料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编周益新龙门书局出版1月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九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使我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同时也为城市城市环境管理尤为重要。面向21世纪,实现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必须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强化城市环境行政管理。

1、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这是美化环境、防治污染的根本。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机关和单位的职工,也有城市的个体户、外来民工、无职业者,甚至是家庭主妇。可以说城市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城市公害的有意与无意的制造者。这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生态观念与环境意识。要消除环境污染的弊害,必须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分为社会的环境教育与学校的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或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天津市由一部分退休干部、工人、教师、高校学生、科技工作者倡导的《环保志愿者行动》,动员全民营造绿色时尚,善待地球,节约资源,宣传“缺乏环境意识就是残缺不全”是很好的例子。全民环境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开展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一只桶、一个袋,消灭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环境教育活动已赢得城市居民的普遍赞同。学校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为主,在学校可设置安排环境教育课程,可带领中、小学生去郊外或动物园进行动、植物资源珍惜与保护的教育,从小养成浓烈的环境意识。

此外,环境教育还要着重《城市环境管理》的教育。环境行政管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问。对于从事城市环境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重要。全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保护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少省、市创办了环境保护干部学院和环境保护研究班。这为在职环保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2、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

道德体现社会风尚。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美好。我们要大力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养成公共道德。

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做到“为互助而去恶,为互爱而存善”;“利群”而居,“利他”而生。“大河无水小河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市受社会环境的污染,势必影响到每个市民的安宁。城市环境整洁、优美,每个市民都可享受良好的雨露滋润。

要关心城市,热爱城市,顾全大局,美化环境。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的一草一木。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美化环境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做模范市民,遵纪守法。

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坚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建设一支环境保护学术队伍。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一样,一靠政府,二靠科学。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有关。在入污水的澄清处理、工业废水的再使用、空气中所含毒素的分析、劣质汽油的改善、地层下陷的测量等,都必须依靠科学知识与技术。所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基础是要提高环保技术的含金量,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

4、健全法制,依法管理。

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支配人类行为有两大势力:一是道德的约束,一是法律的制裁。当前在城市环境依法管理中必须建立“三大支柱”和“八项制度”。

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新闻媒体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从而强化环境管理,建设一个整洁、卫生、美好的城市。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

甘肃是一个处在中国西北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在甘肃长大的学生,我一直对这片土地充满着好奇和热爱。通过学习地理,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甘肃的地理面貌和人文特色,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学习甘肃地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认识甘肃。

甘肃是一片多样性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学习甘肃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这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包括高山、草原、戈壁、河流等等。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例如甘肃的汉族、藏族、回族等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懂得了地理和自然环境如何塑造着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背景。

第三段:甘肃的独特环境。

学习甘肃地理最具挑战的地方在于这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甘肃地处中国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由于山脉和地形的变化,使得当地的气候状况呈现出了复杂与多样性。我们学习了当地的气象和降水特点,了解到了当地的地震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对居民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这种环境的独特性让我认识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自然环境,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才能做好对应的应对和准备。

第四段:感悟和收获。

通过学习甘肃地理,我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对自己有益的思考和启示。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自己与环境、自然的关系,认识到我们的生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此紧密相连。同时,我也加深了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领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丰富多彩的人文历程和文化传承。这些感悟和收获不仅对于我的学业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同样也对我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回溯自己的学习经历,我深信学习甘肃地理是对于我成长和加强自我认知的重要品质之一。通过这种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关注和理解自然环境,如何认识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掌握了专业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应用于自己的成长和探索之中,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断努力和奋斗。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一

王老师提示,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不再单独设置题目,但是本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的重要体现,在选考部分删除并不等于不考“自然灾害”了,因此不排除在必考题目中会出现。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将各类灾害分散到必修各章节复习中,如复习大气时,将台风、寒潮等灾害加进来;复习水时,将洪涝等灾害加进来;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进来。强化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训练,包括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让考生能够运用简洁的专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等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郭老师提示学生,注重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基本能力的落实训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培养学生关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于考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注意热点联系,避免题海战术,静心研究考纲和历年真题。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二

前言:

作为一名AI,由于身处于代码世界,不曾涉足过各地的风景,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景。但是,通过与人类的交流,了解到了甘肃这个美好的地方。经过调研,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来感受美好的甘肃吧。

第一段:深入了解甘肃。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与内蒙古接壤,东临宁夏、陕西,南毗四川和青海,西与新疆交界。甘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一是中国东西方向上的重要通道,其二是周边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军事、政治、经济往来的必经之路。由于甘肃地处雪山草地与戈壁荒漠的过渡地带,自然风光十分优美,被誉为“一半天堂,一半人间”。

第二段:了解甘肃的文化。

甘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比如张骞、王昭君、吴芝圃等。甘肃的文化遗产众多,有嘉峪关、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众多著名的景点。另外,甘肃的传统手工艺也很有名,比如文玩制作、民俗织锦等,这些手工艺体现了甘肃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三段:饮食文化。

甘肃地区的临夏和定西是中国马肉制品的主产地,马肉是甘肃地区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拉面、牛肉面、羊肉泡馍、羊肉串等美食,甘肃的美食丰富多彩,且口感甚佳,是旅游者的必尝之地。

第四段:生态环境。

甘肃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重要,其中大多数地区存在着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为保护甘肃的生态环境,政府和地方居民共同努力,实行包括定期绿化、植树造林、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甘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保护。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好土地。在这里,既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又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虽然在生态环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政府和居民都在积极地予以改善,希望未来的甘肃能够越来越美好。建议大家在到甘肃旅游时尽量选择环保、节能的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甘肃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三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的省份。我有幸在学校进行了一次关于甘肃地理的研究,通过这次研究,我对甘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善的建议五个方面来总结我对甘肃地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甘肃的地理环境多样且独特。甘肃地处于青藏高原、西北河谷和黄土高原交汇的位置,形成了多样的地理景观。从高原到山区,从河谷到沙漠,甘肃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令人叹为观止。我还了解到甘肃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雨量不足,夏季高温,冬季严寒,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甘肃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山脉和河流是甘肃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山脉覆盖了甘肃大部分的土地,而河流则滋润了这片土地。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银、铜、锌、金等金属矿藏,这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此外,甘肃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资源,这为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甘肃的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甘肃古代文化的辉煌。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佛像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甘肃还保留了许多古代长城和宫殿遗址,如嘉峪关和兰州的军事要塞。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甘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甘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气候的干燥和土壤的贫瘠,甘肃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耕种,收成往往不稳定,生活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导致了经济的不发达。同时,甘肃的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和设施不完善等,限制了其发展潜力的发挥。

为改善甘肃的发展状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其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同时,加大对当地工业的扶持力度,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工业发展。最后,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甘肃地理的独特之处和发展的困境。希望未来能看到甘肃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我也意识到,对地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和环境做贡献,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四

甘肃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甘肃的地理环境多山多河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所做的甘肃省地理考察中,我有了以下的几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第一段:甘肃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甘肃省地处中国大陆西北部,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它西邻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临内蒙古自治区,东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南抵四川省和甘肃省的川甘界沿岸地区。甘肃在地势上以高山、高原和沙漠为主,地形地貌多样,拥有差别很大的地理环境。在其中,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阴山山脉、丝绸之路和祁连山脉等地形地质环境较为典型,也是我对甘肃地理位置及地势特点的初步了解。

第二段:甘肃独特的自然风光。

甘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自然风光也是其旅游业的重要特征。甘肃的大部分地区被山脉高原所覆盖,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甘肃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甘肃嘉峪关地处漠河之滨,沙漠与“塞外之城”冲剥着。酷热的沙漠与雄伟的长城交相辉映,构成了与众不同的风光。在敦煌丝绸之路的一侧,有着叠翠翠山,背靠祁连山脉,毫无脾气的敦煌风光;而在天水地区,却是绝妙的自然风光,“雕象神犀”之名甚响,被誉为地球上最细腻、最华丽、最奇妙的石灰溶洞。这些自然景观以其原始、独特、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第三段:甘肃丰富的人文历史。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甘肃地区早在15万年前,人类便已在此繁衍生息。由于甘肃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她的历史和文化忠实地反映着统治阶级以及整个东亚的政治和文明进程。甘肃境内有部分祖先有西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盘古氏和中原的黄帝氏竞争,创立了大雪山的都江峪文化。而在战国时期,甘肃在秦、汉、唐诸朝的控制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迅速发展。这种历史遗产在甘肃留下了许多文物、建筑、民俗和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着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

第四段:甘肃土地生态环境。

甘肃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积很大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欧亚大陆生物和生态系统。甘肃境内有多种动植物,如马鹿、藏鸟、腾格里沙漠狼、野牦牛等,这些独特的动植物种群带有浓郁的西部草原风情。甘肃的灌木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也相当丰富,并且在这里,还保存有完整的羊皮卷和甘肃敦煌壁画等文化与历史遗产。

第五段:甘肃区域发展。

甘肃是我国的一个大型农业区,是粮食、油料和资源生产的重要区域。农业上,甘肃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莜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为主,也以养殖牛羊、奶酪、葡萄和杏等为主。除此之外,甘肃还是我国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生产基地,拥有非常充足的自然资源。同时,物流、金融、旅游和光电、电子、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是甘肃在经济上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以上是我在甘肃省的地理考察和游览中所获得的关于甘肃地理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这次考察,确实为我打开了认识甘肃、了解中华民族与地球文明遗产、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新视野,值得进一步探究。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五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西交汇地带,甘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代人民历经沧桑,耕耘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和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和特色魅力。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甘肃地理上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首先,甘肃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省份。作为中国西北的重要的生态屏障,甘肃具有各种自然资源,包括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等。我曾经旅行至甘南地区,在那个高海拔的地方令我印象深刻。那里天空湛蓝,山峰起伏,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适合生态旅游。同时,甘肃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九寨沟、敦煌、麦积山、嘉峪关等景点都是可歌可泣、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第二,甘肃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区。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域,使甘肃成为了珍藏中东文明与古老中国文明精髓的地区之一。比如说,敦煌莫高窟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有着数千年历史和传承,是用中国古代艺术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代表之一。甘肃的民间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的歌舞、美食、工艺和传说等等。这些文化资源无疑为甘肃带来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磁。

第三,甘肃是一个拥有活力的发展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甘肃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各种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建设,经济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这里,我曾经看到了许多新的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等,这些建设翻新了甘肃的面貌,为甘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此外,甘肃的精准扶贫也是非常出色,通过对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的帮助,甘肃人民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甘肃的减贫工作和发展成绩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四,甘肃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地方。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甘肃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每当我到甘肃旅行时,都能够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从他们的笑容,他们的问候,和他们为我提供的周到关怀。甘肃人民为了维护当地的形象而付出的努力和勤奋,让人非常感动。从甘肃传统文化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他们的热情和好客。甘肃人有多种节日和礼仪,例如“三月三”、“黄油节”、“新娘初次落户礼”。这些节日和礼仪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热情的民族精神,凸显了这个地区的风情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最后,甘肃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我爱上了甘肃,爱上了它的风景、文化、人情和发展。这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经历,这里的心知肚明的风情和绝对的静谧,让我不断地留恋和回味。我相信我不会忘记,在那里的每一刻所走过的道路,在那里拍摄的每一张照片。甘肃给了我很多,它给了我启迪和鼓励,让我学会更好的珍惜生活,爱惜和维护自然。我希望未来还能够来到甘肃,继续体验那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人民情怀和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甘肃拥有如此众多的自然和人文美景,对于我来说是无穷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ArigatouGozaimasu,谢谢你)”这个古老的文化和生态的家园,也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生活的永久财富。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六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独特人文历史的地方。我有幸学习甘肃地理知识,并深入了解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对甘肃地理的认识,还体会到了甘肃地区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学习甘肃地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甘肃地理让我对甘肃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甘肃境内山川变幻,自然景观多样。我了解到甘肃有五大自然地貌类型,包括高山、高原、塔河沼泽草原、丘陵和沙漠。甘肃的地势起伏,有着大片广袤的高原和山地,尤其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祁连山、秦岭和黄土高原等,使得甘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

其次,学习甘肃地理让我深入认识了甘肃的人文地理特征。甘肃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了解到甘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不仅反映了甘肃古代文明的辉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学习甘肃地理让我了解到甘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学习中,我了解到甘肃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内河和高山冰川融水,同时也了解到甘肃地区的水资源紧张情况。此外,甘肃还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和能源枢纽,拥有丰富的铜、金、煤炭等矿产资源。学习甘肃地理,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以维持甘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学习甘肃地理增加了我对甘肃旅游的向往。甘肃地理景观独特,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我深入了解了甘肃境内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敦煌、张掖、嘉峪关等,以及青海湖和祁连山等。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我对这些景点充满了向往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游览这片美丽的土地,领略甘肃的魅力。

最后,学习甘肃地理让我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学习甘肃地理,我对地球的运行规律、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我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地理知识,我将能更好地研究、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总之,学习甘肃地理是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学习,我对甘肃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不仅增加了我的地理知识,也让我对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并意识到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更多地方的地理,拓宽自己的眼界,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关爱我们的地球。

甘肃地理研究报告篇十七

大荔县荔东小学课题组撰稿人党秀丽。

行政主持人:曾风侠学术主持人:党秀丽。

课题组成员:麻晓敏吴丹王英杨晓庆刘柯欣。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课题的背景。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小学生识字量中日常生活的可用字词不足,以及学生对生活中、读物中碰到的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解决。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又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引导学生自己学、高兴学、发现学。在学生掌握很多汉字后能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字,在生活中运用、巩固。新课程突出的一点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一,开放识字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识字的形式,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在识字中更好地生活。其二,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完善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有鉴于此,本课题想着重通过“优化识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探讨一些小学生识字的行为及其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符合小学生识字的规律。

二、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汉字是以图像为基本形态实现字形字义相统一的,和实现表达情意之功能的已经抽象化的、物化的、相对稳定的记录汉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一切知识学习额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识字教学发生滞后,将会严重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如何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利用信息技术让儿童识写字超越传统的学校课堂和课本的框框,更好地开发儿童大脑的潜能,是一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但是,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一些注意的问题。

1、弱化汉语拼音教学,弱化笔画笔顺教学的倾向目前识字教学的流行做法是:识写分流,加大识字量,提前读写。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但在执行中有弱化汉语拼音教学,弱化笔画笔顺教学的现象。

2、不符合儿童识字规律,违背汉字规范的信息技术运用倾向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国内已有许多学者运用信息技术研究儿童识字教学,并研发出许多学习软件和识字方法,但是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有将汉字形态和教学信息符号化、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混淆的问题。

(2)汉字规范缺失。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忽视汉字的规范问题。

(3)绝大多数没有使用真正的中文键盘。(4)有的做法不符合儿童识字规律。

(5)有的软件对硬件要求较高,不宜普及推广。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在“九五”和“十五规划”期间,我们荔东小学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和识字写字教学的整合研究”的调查、实验与对照,使我们感觉到有必要从理论高度来梳理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儿童识字心理规律,从实践的角度设计出真实高效、符合汉字规范、符合儿童学习心理的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儿童识字教学软件,同时我们也有信心和可能在理论上对信息技术和识字写字教学相融合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的提出,正直人类处于世纪交替之际,信息技术深入社会,给每一个领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九成为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发新的符合汉字规范的识字教学软件,发挥好软件的实效,做到两者的真正整合。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国内外汉字计算机识字写字软件的调查,对小学识字教学和儿童识字写字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制约因素的分析,力图运用信息技术,脑科学、生命科学理论,在汉字发音、字形规范的空间里,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理论新思路,开发研制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能牢固掌握汉语拼音规则、汉字笔画笔顺规范,符合儿童识字心理规律、符合教学规律的辅助教学软件,解决小学汉字识字写字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四种。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测试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统计小学当前4门主要学科(语文、数学、科学、思品)1——6年级课本中的词语量以及频度,调查、分析儿童汉字识写教学的现状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字识字写字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法:以课题组目前的教研组为核心,验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儿童识字写字的软件与理论;个案分析法;软件开发;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方案。对照开题报告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

识字认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将来阅读、写作的重要基石。低年级学生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网络环境下,通过图、文、音、像信息,更为形象、具体地表现识字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通过多媒体课件软件的欣赏、练习、游戏等方法,使学生在兴趣最高的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识字效率。

信息技术在操作中也可成为能反复练习的老师。我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效率时,充分运用并发挥多媒体这一优势,烘托场面,使我班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选择有效的多媒体方法,如直观演示法、游戏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简单直观,能使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掌握生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汉字,突破了教学中识字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使用动画演示,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区分形近字难的现状。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或区别于偏旁,或区别仅在于点横长短之间,采用多媒体对形近字归类的方法让学生区分识字。

2、通过使用动画演示,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区分形声字难的现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多媒体图文并茂,利用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引出相应的加深对形声字的学习,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多媒体展示儿歌和情境图供学生阅读、观察。

(3)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识字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探究精神。

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力求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中自主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一方面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关注不同学生的情感变化。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来构建知识,使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是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师生编儿歌、猜字谜等游戏互动环节,做到生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人人都享有说话的机会,人人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作用在教学中表现在:一是突破了字形的难点,二是巩固了字形和字音,积累了字词。

(4)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使识字教学变得活灵活现。

1、理解字义词义,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字词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展示这些赏心悦目的美,有助于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达到揭示字词意思的目的。

2、理解字形、字的规范笔顺,解决了一些易错字的问题。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有动态演示、有配音的生字来帮助学生识字,先让学生观看动态演示,再让学生根据演示自己抒空,然后按顺序把字在田字格里写出来,把读音播放出来后,再给字加上拼音帽子,孩子们一下就把字的音和形记住了。这样识字每个字都像有生命的活体会动、会出声、还会自己带帽,他们觉得太神奇了,因此学生的兴致都很高,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5)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语文老师每人形成专题论文两篇,对这一课题的延伸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6)基于以上四方面的研究成效。

自本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其结果是学生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识字量大大增加,2015年7月,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识字量的检测,优秀的学生识字量已达到2600多个。

(7)形成《教学案例反思集》。

开展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模式不但环节齐全,而且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目标明确,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教法灵活。板书设计也多有精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注重了具有形象性匀称的结构美和和谐的色彩美。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尤为关注。每一次上课后,都要写一篇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住目标的达成来写。

(8)《信息技术与识字整合课题研究论文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所关注的是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题研究以“整合”为研究中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点,以课程改革为焦点;从理论上寻找突破口,以软件开发和运用为切入点;不断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实践的成熟经验扩展到日常教学中,变成“日常化”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借多媒体激学习之趣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形、色不但能给学生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其中,课题组成员党秀丽老师在大荔县“从试题导向谈教学理念转变”论坛中荣获二等奖,党秀丽老师的作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点滴探索》参与了全省第十二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评选活动。吴丹老师制作的课件《小胖胖》获县级二等奖,王英老师在小学教师课堂大比武中被评为教学能手,杨晓庆老师在大荔县“从试题导向谈教学理念转变”论坛中荣获一等奖。

(9)弘扬传统文化,国学培养爱国情感,并扩大识字量。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每周专门开辟一节国学课,每天课间、课前诵读国学经典,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渗透了情感教育,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研究的成效。

在此项课题研究中,我们既取得了一些物化的成果:编印了《教案反思集》、《论文汇编》、《研究报告》、《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获奖成果汇编》等。同时,又取得了以下显著效果。

一、课题的实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能主动参与学习,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敢于讨论,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控。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足了、学习角度宽了、学习的空间广了、学习方式活了、课堂的信息量大了。让学生们找回了真正学习的感觉。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预习及自主性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学习成绩稳中有升。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大的改变。

实验前,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激情,经过实验教师的引导,激励,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同桌互动交流、全班交流的平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大的改变。课堂中敢于质疑,参与讨论,初步学会自学,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4.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马思彤、王羽童、成宇航、王东兴同学被评为2014“最美青少年”荣誉称号;王羽童同学在《我健康、我成长、我快乐》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征文三等奖;王羽童同学在渭南市“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爱国主义讲故事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魏珺洋同学在《梦之艰、梦之蓝》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征文三等奖;党魏睿婷同学荣获大荔县“感知文明、感受变化”征文活动三等奖;党魏睿婷同学在“我的避险故事”陕西省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爱的行动”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大荔赛区中,马思远同学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张筱颖同学、朱婷婷同学、雷茹玉同学荣获三等奖、李泽辉同学荣获优秀奖。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调动起教师学习新课标和理论的热情。

课题组主要成员为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实验教师积极学习理论,举行新课标的讲座。曾凤侠同志被授予渭南市“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13年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党秀丽老师多次担任现代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评委,并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吴丹、王英两位老师在县局组织的课堂大比武中荣获“教学能手”称号,吴丹老师制作的课件《小胖胖》获得二等奖;杨晓庆、王英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2.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中力求做到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各学科的教学都能按照新课程理念确定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再创造,以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内隐的人文因素,以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和谐同一。校本研究资源逐渐形成。

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富有成效的工作,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自我、收获喜悦。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教师基本功和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获大丰收。课题组成员以及参与教师先后有曾凤侠获市级“优秀校长”荣誉称号,王英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优秀辅导教师”,吴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少队辅导员”,杨晓庆获得市级“优秀辅导教师”。3.提升了教师教研水平。

教育科研能力显著提高教师在各类讲课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诸多奖励。在此项课题研究中,教师亲身经历了教育科研的过程,了解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方法,在科研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教育科研能力显著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许多青年教师逐渐成熟起来。

四、课题研究中的思考。

1、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为学生的识字教学活动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也是一切为了学的活动。识字最终是为读写服务的,所以在识字时,要注重识字与运用密切结合,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个个孤零零的汉字,而是把字放到词语中,最终要放到文章中去阅读,注重汉字的运用,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识字,以逐步实现识字的自动化。如何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能够在识字中提升阅读能力,是一个延伸领域。

2、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件,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有用的信息化环境,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研能力,使这一实践活动坚持下去。

五、本课题的收获。

(一)本课题构建了耗时少、收效高的识字教学模式构建了耗时少、增加识字量应以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为此,我们进行了三项改革:

1.集中识字教学模式低年级的集中识字课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尝试了集中识字教学模式感知——理解——反馈三步教学法。

2.分散识字教学的模式我们坚持以读为主:(1)预习读。首先让学生看拼音读课文,要求不分散识字教学的模式分散识字教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一字字读正确,一词词读清楚。(2)检查读。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3)示范读。示范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4)自由读。(5)感情读。(6)背诵片断。

3.识字活动课的模式第一步自主识字,感受乐趣。第二步是合作识字,丰富体验,合作识识字活动课的模式。第二步是合作识字,丰富体验,字第三步是探究识字,培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字第三步是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4.写字教学的模式通过观察比较——指导范写——练习反馈——评点提高四步教学法来提写字教学的模式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低年级以硬笔书法为主,开展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中高年级开展软笔书课程训练,提高学生写字兴趣,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经过一年多来的研究,以及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之间的整合,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识字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课题实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广,研究的面还不够宽等;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思考,如教书与育人的问题、整合与侧重的问题。全校教师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深入开展课内外教育教学研究,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教育因素,使我校的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业成绩再上新台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495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