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项目或任务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方案来确保顺利完成,否则可能会陷入混乱和无效的行动中。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可以参考前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我们特意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方案作为范本,供大家学习借鉴。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一
(一)现状。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
(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20xx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能力薄弱。商 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 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 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平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平台(系统)。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平台建设。平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网络,由1个自治区级平台、14个市级平台和109个县(市、区)级平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平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后可以 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通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短信平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短信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建议等动态信息;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 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 12315、质监 12365、商务 12312 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 即统一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 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卫生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 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 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
责任单位:南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平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 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 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八)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习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一)20xx-20xx 年。
1.在正在建设的 12331 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 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
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
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二)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三)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 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 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积极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
(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二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提供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通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通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积极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三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20xx年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20xx年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四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五
儿童免疫接种是当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防治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各接种点之间的资料无法共享,儿童异地接种不便,接种门诊儿童接种数据的登记、报表的统计汇总,监督考核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滞后。改革目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免疫接种档案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本地的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免疫接种中心数据库,负责全县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存储,负责对辖区内各接种点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查询、校正儿童免疫接种档案信息资料,上传、下载数据。
2、乡镇防保站(包括各预防接种点):及时录入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负责发放“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卡”,定时上传数据。
3、由专业软件公司提供《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负责软件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级、安装、调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
1、20xx年4月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首先使用预防接种金卡,20xx年6月前全县全面推广使用。
2、各接种门诊将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全部录入电脑。
因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统支持,即免疫接种系统的维护工程投入较大,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以知情自愿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儿童档案信息服务费,按照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六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
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物资出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档案资料信息库
通过研发软件管理系统,将文档、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档案资料信息库。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和档案资料信息库项目:××市水利信息化项目办总体牵头负责,防办、局办、××县等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助。
(二)水文站网建设:××市水文局总体负责。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水管总站总体负责,××县协助。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市水资源管理站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市防办总体负责,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协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由河道管理处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20x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局党组既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务被水利部列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市政府签署的《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之中,在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工作方案》××市列为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试点地区,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工作,局党组将其作为“禹王杯”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高度重视,明确信息化分管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切实做好20xx年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经费
××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按照20xx年制定的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倒排工作计划,按照“谁负责、谁建设,谁筹资、谁维护”的原则,逐一落实项目建设及管护经费(详见附件1、2),未立项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要抓紧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将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急用先建”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市水利信息中心的衔接,××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三统一”原则,切实做到各子项目技术标准、××市级平台相一致,确保资源共享。各项信息化项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备案。
(三)切实加强已成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
我局在20xx年先后建成“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计算机主干网络及通信系统工程”、“软件一期工程”、“水情采集子系统20xx建设项目及土建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重庆旱情分中心”;20xx年先后启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以及“工灾情应急系统”等工程项目,××市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关系着重庆“金水工程”建设的成败。请各管护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每年明确专项的信息化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已成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七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都会面临新老信息系统的交替,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执行部门,信息科必须选择适合本院的新旧信息系统切换方式,做好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安全可靠地上线新信息系统,从而保障医院信息化工作平稳地迈上新的台阶。
: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思考
医疗体制的改革、新政策的出台、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需求,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建设数字医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展快速[1]。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新信息系统与旧信息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旧系统如何成功转换成新系统,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安全可行的系统切换。
1.1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进展时间、参与人员等。医院和软件公司为有效执行项目,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建立每周例会制度,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提交需医院领导决策的问题,会议纪录必须抄送项目组所有人。医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担任负责人,更好地安排协调各个科室人员。
1.2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导入。旧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到新系统是一项基本工作。首先从旧系统数据库导出诊疗项目、药品卡片信息,从中整理出医院需要的,去除重复的信息。然后要找药房人员核对医保和农医保药品的数据,以防止旧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导入。有些数据需要手工添加到新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从旧系统经过调整才能导入新系统。这种调整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有时需要重新建立一张数据表,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
1.3人员培训。为了员工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系统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改善,在系统切换前要对全院各科室人员进行培训[2]。培训工作应是项目实施计划里耗时比较长的一项工作,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科室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最后,医院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现场指导能力。
1.4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是平稳切换系统关键的过程,系统切换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医院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那需要转换到手工方式,保障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手工的单子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后要补录到新系统中。
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2.1直接切换。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称为直接切换。这种方式对新上线系统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必须做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新系统切换失败时可快速地切回老系统,所以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维护老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账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一致性、病人信息的一致性等[3]。
2.2平行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并行使用称之为平行切换。这样做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而且存在重复的数据,不利于统计财务账目,但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2.3逐步切换。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过程称为逐步切换,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样做既能防止直接方式的风险,又能避免平行方式的成本增加,但开发接口程序是这种方式不足之处,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与逐步切换相结合的方式。
3.1切换准备。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与医院的分管领导、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操作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3.2模拟运行。模拟运行必须运用于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周期一般设为一周左右。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每位医生模拟的病例数不得少于5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时间一般应定在医院业务比较少的当天的凌晨零点进行。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告栏、大厅电子屏上和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获得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首先启用新系统的服务器,并清空模拟运行期的所有数据。医院应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切换不成功如何切回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快速排出使之畅通、系统反应迟缓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
3.4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分部实施。在新系统已上线的部分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分步上线其他功能模块。新老系统切换成功后,对于后续的新增模块实施分部切换。每一个新模块上线之前都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总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精心准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选择适合本院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才能使新系统平稳、顺利地切换,从而保障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八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殷涧镇中心小学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九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十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
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物资出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档案资料信息库
通过研发软件管理系统,将文档、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档案资料信息库。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和档案资料信息库项目:××市水利信息化项目办总体牵头负责,防办、局办、××县等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助。
(二)水文站网建设:××市水文局总体负责。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水管总站总体负责,××县协助。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市水资源管理站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市防办总体负责,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协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由河道管理处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20x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局党组既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务被水利部列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市政府签署的《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之中,在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工作方案》××市列为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试点地区,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工作,局党组将其作为“禹王杯”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高度重视,明确信息化分管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切实做好20xx年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经费
××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按照20xx年制定的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倒排工作计划,按照“谁负责、谁建设,谁筹资、谁维护”的原则,逐一落实项目建设及管护经费(详见附件1、2),未立项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要抓紧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将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急用先建”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市水利信息中心的衔接,××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三统一”原则,切实做到各子项目技术标准、××市级平台相一致,确保资源共享。各项信息化项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备案。
(三)切实加强已成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
我局在20xx年先后建成“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计算机主干网络及通信系统工程”、“软件一期工程”、“水情采集子系统20xx建设项目及土建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重庆旱情分中心”;20xx年先后启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以及“工灾情应急系统”等工程项目,××市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关系着重庆“金水工程”建设的成败。请各管护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每年明确专项的.信息化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已成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十一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
(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于会荣
副组长:宋旭秋高继杰
成 员:史耀武王孝君
赵旭红
李春青
王晓萍
李玲
于丹洋
徐宏凤朱丹 董清华 李智刚 刘志萍 谢红艳 王明红 于相丽
柳河镇胜利小学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十二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短信、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同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通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短信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十三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门诊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十四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8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