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教案前,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案范例,取长补短。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1课时。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提问、引导和交流的学习,感悟高尚品格,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4.1第一学时。
一、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利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出示课件)。
2、观察课件图片,思考:“如何才能让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让世世代代都能欣赏到它?”引出课题——《路旁的橡树》(出示课件),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4、解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拼读。
拼读本课生字词(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理解“楔子”的意思,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2、再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三、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全班交流。
1、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出示课件)。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范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观看动画视频。(出示动画视频)。
(因为这里要修路了)。
3、原来打算修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出示课件)。
(这条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二)朗读交流。
1、请四个同学分段来朗读4、5、6、7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内心感受。
(工人们和工程师一样,内心很矛盾、很无奈、更是着急。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令人不舍。)。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内心态度。
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师示范叹气,学生叹气)。
4、他们为什么都叹气呀?最后路修成了什么样?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一条笔直的公路就这样变了个弯儿,和笔直的路比起来,谁更好?
6、齐读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出示课件)。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珍爱橡树。这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崇高品质,所以称他们是“高尚”的人)。
交流讨论。
四、课外延伸。
1、观看滥砍滥伐、开山毁林的图片(课件出示),思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小村庄的故事》小结,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出示课件)。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1、“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课件出示)。
2、同学们,“高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要付诸于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学了《路旁的橡树》,老师希望你们把这颗“高尚”的心带回家去,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六、作业安排(任选一题)。
1、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1、,理解高尚、楔子、沥青等生词的意思。
2、查资料了解橡树特点,积累描写树木的好词佳句。
3.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1课时
1.(出示挂图)这是一棵橡树,你了解橡树吗?
(学生反馈课前搜集资料)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
(这一环节,教师可出示或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树木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这些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我决定把它砍了!
生:(都很着急)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你这是破坏绿化!
师:哦!(做惊恐状)
生:这棵树已经年纪很大了,你忍心砍吗?
师:不忍心。我有点被你说动心了。
生:如果每次修路都要砍树的话,那树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总有一天会砍完啊!
师:对啊,看来我的做法有问题啊。
生:树是人类的朋友,它能净化空气。
师: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向你们学习。好,我不砍了!
师:可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画出这样的句子。
4.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能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出理由。(相同的观点不重复,只说与别人不同之处)
5.全班交流(采用甲乙双方擂台赛的形式)。
分;反驳不成功,两方都不加分。还可互相补充理由,理由正确,各加5分
[注]汇报过程中有机穿插词语理解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放在47自然段)。还要注意:学生每汇报完一处就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一遍。随着理解的加深,最后一段的感情朗读也要不断加强,打动人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说筑路人高尚决不是夸大其辞,而是名副其实的评价。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拨,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见《教师用书》)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6.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7.拓展:橡树就这样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树,会对筑路人说些什么?
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及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避免学生说大话说空话,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能做到的话。)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3、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好词:
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玲珑、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边读边悟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有许多珍禽异兽,其中鸟家族的成员就有成千上万,他们形态各异,在大自然中有各自的生存的本领。今天,就让我们到鸟的家族里去认识一种与众不同的鸟---翠鸟。
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讲“翠”字。
齐读课题。
那么翠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展示。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能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响亮而又准确地读出来吗?
第一组:翠鸟苇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疾飞小巧玲珑。
第二组: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陡峭石壁荡漾。
(2)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大家分享?
a小巧玲珑:你是怎么理解的?(又小又灵巧)。
你能找到课文中“小巧玲珑”的句子吗?
你能读出它的小巧玲珑呢?
你能用小巧玲珑说句话吗?(找两生回答)。
b疾飞:你是怎么理解的?(速度非常快)。
你能找到课文中“疾飞”的句子吗?
你能读出速度非常快吗?
你能用疾飞说句话吗?
(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
《翠鸟》。
同学们生字词预习的很好,那么书读明白了吗?通过预习,你读出了作者对翠鸟什么样的感情?(喜爱)。
作者为什么喜爱翠鸟呢?
交流。
根据交流板书:外形1本领2、3。
同学们,作为翠鸟的朋友来说,仅仅认识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走进它、了解它,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先来了解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品读赏析。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下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一下它外形的美丽。请同学们轻轻地端起课本,开始!
2.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读写训练单,仔细思考来完成关键句的第一题。(出示白板问题)请做完的同学用坐姿来告诉老师。
3.老师惊奇的发现,大部分同学做的又快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出示白板答案)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翠鸟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板书:鲜艳)。
4.那么作者是如何突出颜色非常鲜艳的呢?(出示白板)。
(1)这句话有一个特殊的句式,谁来说?(比喻句)。
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
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
(2)好,那么鲜艳是什么意思呢?(鲜明而美丽)。
5.谁能美美的读一读它鲜艳的颜色呢?(找两生读。a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翠鸟,但是颜色不是很清楚,谁再来?b这回颜色就鲜艳多了!)。
6.看,这段话还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呢!自己读读,试着读出诗的韵味。
谁来试试?(找两生读。a多么生动啊!谁再来?b读得多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7.下面我们师生承接读,我读红色的部分,大家读黑色的部分。(同学们真棒啊!)。
8.(课件出示问题)那这段语言这么美,让我们快速记忆,看谁在一分钟之内背的最多。
谁来展示一下?(真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啊!)。
9.(课件出示答案)来,让我们一起为她穿上这神奇的外衣!(齐读)。
师:同学们,作者这么喜爱翠鸟,除了因为翠鸟外形非常的漂亮,还因为翠它捕鱼的本领非常的高超。(板书:高超)。
(二)生交流,学习第2,3自然段。
下面大家自由读一下2、3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本领的高超。
(1)、谁起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边听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哦,一动不动,a翠鸟为什么要一动不动?b是的,任何动物在狩猎的时候都要一动不动,非常的小心,来,翠鸟们,一条小鱼就要出现,不要惊动它。再来朗读,真是一群小心的翠鸟啊!
(2)、好,第二自然段,谁来?
哦,悄悄地,a小鱼为什么要悄悄地?(不要被翠鸟发现)b能读出来吗?再来朗读,真是一群机灵的小鱼!
师:老师发现啊,(出示白板)这位同学刚才读这一句的时候啊,没有体现出翠鸟的本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动作快)。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动作非常的快呢?请同学们看一下读写训练单关键句的第二题,仔细思考,把相关的词语在句子上画出来。
(3)同学们写得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好不好?(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
(4)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一下翠鸟的动作吧!
老渔翁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老渔翁的话。
读了老渔翁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切入点: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讨论交流: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c语言训练: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3)补充空白。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体验“高尚”二字。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理解这句话吗?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四、课外拓展。
课文中的橡树,有好多心里话想对修路的叔叔说,请你替它写出来好吗?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并背诵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
2、假如要在这棵橡树旁竖立一块宣传牌,上面要写一句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句子,你准备怎么写。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特点活动特点。
羽毛体形等鱼捉鱼。
头背腹身体眼睛嘴机警敏捷。
鲜艳美丽。
路旁的橡树。
打算修公路:宽阔平坦漂亮。
开始建路:满排水管。
发现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人们表现:叹气不可以砍。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路旁的橡树》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活中学习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近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通过两张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导入
1、板书“0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停止。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指名读,结合理解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3、默读课文,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中有两份帐单,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1、学习彼得账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指读。
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读“妈妈的账单”。
(1)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呢?这是一份()的账单,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3)、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妈妈每天做的饭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想起了(),妈妈()……
(妈妈为你的付出是应该的,妈妈不要你的钱;母爱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
4、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师:妈妈的爱,记不清,也数不尽。当小彼得感受到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时,面对这份自己开给妈妈的账单,你一定能猜到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
出示:羞愧万分。什么叫“羞愧万分”?
5、你们从那些词句中知道小彼得羞愧万分的?
四、联系生活总结。
1、我们的妈妈,也是用这样的爱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2、师小结:一句真诚的祝福,一杯浓浓的热茶,都是回报妈妈的一种好方式。老师希望,大家对妈妈的回报不仅是表现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习。
1、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可渗透在以下的几次先学后教过程中)。
三、比读书。
1、先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想办法理解生词。(3分钟)。
2、后教(6分钟)。
1)同桌认读生字,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先后进生,后优生,每人一段,有错即停,有错就纠。
3)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回答。教师可提问检测:楔子等,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四、比概括主要内容(二读课文)。
(先学)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主要内容,3分钟后比谁的正确。
(后教)讨论。理清文章顺序,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什么。(3分钟)。
五、比说话。
1、自学指导: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3、齐读第九自然段,小组讨论。
4、联系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六、拓展阅读:乐园90页《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做乐园89页的我会做。
作业:你还看到或听到哪些保护树木和环境的事例?
板书设计:
28路旁的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公路——笔直、马蹄形。
工程师——有一棵高尚的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9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