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环保产业发展论文(模板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5:48:53
实用环保产业发展论文(模板22篇)
时间:2023-11-02 05:48:53     小编:MJ笔神

分析性质是在研究事物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所总结的内容,做到客观公正。欢迎大家参考以下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一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

一、背景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二、内容

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2)2017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三、特点

1、乡村性。乡村旅游活动发生于乡村及附近地区,以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乡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为依托。

2、参与性。乡村旅游重在体验。

3、差异性。表现为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

5、费用低。乡村旅游的成本低,消费价格低。由于大众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政策与制度法规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四、类型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产业化和规模化趋势。综合国内外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休闲旅游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乡村自然风光游 这种类型主要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内容,旅游形式有爬山、滑雪、划船等,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从而得到身心的舒畅和愉悦。

(2)乡村民俗和民族风情旅游 乡村民俗旅游以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民俗文

化、民间工艺和节庆活动等为主要内容,从而吸引游客了解乡土民情、民族文化以及乡土文化,感受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修养。

(3)参与型乡村休闲旅游 这一类型的乡村休闲旅游形式主要是游客通过亲自参与比如渔场捕捞、游览特色产品果园,采摘特色产品,品尝特色美食和赏析花圃中的盆景等活动,在领略了田园乐趣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劳动丰收的喜悦。(4)农庄旅游或农场旅游 农庄旅游主要依托休闲农庄,为游客们提供各类的休闲场所,比如说“以名茶或者品尝特色农家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庄旅游。农场旅游主要是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使游客徜徉在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里”。另外,游客还可以体验农牧场生活,领略不一样的地域乡村风情。

五、意义

(1)有利于农村产业机构的优化,是生产多样化的体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产是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休闲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耕养农的单一产业模式,在保证农村生产的前提下,介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乡村旅游,是二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拉动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出现,适应了农业产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因此,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地涌入城市。这一方面给城市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城市拥堵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可以就地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为他们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乡村休闲旅游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乡村休闲旅游需要有“一条龙”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的管理人员,而且还需大量的服务人员。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现象,而且能够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稳定、和谐发展。

(3)有利于增加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乡村休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态。从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出发,加强环境立法的管理,同时让每个人都知道自然生态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加强思想教育。把真正的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当成是一种崇尚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教育活动,把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对环境意识保护宣传的学习,科学教育的普及,以及精神文明的内容,作为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的核心来抓。真正使人们做到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4)有利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品牌,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有利于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国家级旅游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借助草原婚礼节效应,深度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加大对农村牧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品牌。在查格达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历史古迹,展现蒙元文化,打造冰川小镇;在巴润嘎查,以现代农业园为中心,将田园乐园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着力发展民宿旅游,使其逐步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乡村度假风景区。

有利于发展创意农牧业。依托额仑草原,着力发展草原牧家乐、蒙古大营等实力品牌。同时,将原生态额仑大草原与创意种植业相结合,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牧业,巧妙利用油菜、油葵点缀绿色草原,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牧业。

有利于发展农家乐森林生态旅游。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优越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开拓家庭旅游项目。同时,加大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推进静湖湿地公园、望火楼生态公园及矿山公园建设,努力构筑苇溪连片、湿地相间、水系环绕、绿荫棋布的生态系统。

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将农业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掀起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契机。世界各国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经验已经相当成熟,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缺乏对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离不开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整洁的乡村环境。由于一些地区的政府或者经营者没有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导致盲目开发;另外乡村教育的落后,人们文化水平、环保意识较弱,使得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在旅游区周围滥采乱伐,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到处排放,严重影响了乡村休闲旅游区的质量,不能满足游客欣赏美景、放松心情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不完善

(四)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不健全

(1)缺少政策支持和法规约束(2)卫生管理等制度不健全

七、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统筹各方利益,改善基础设施;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定位;

4、注重引进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5、挖掘地域旅游特色,打造旅游新亮点;

6、结合本地实际,打造自己的乡村休闲旅游新亮点,走品牌化战略;

7、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宣传力度,强化品牌营销;

八、解读与建议

(一)解读与认识文件内容

(1)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解读:可以看出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历次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2016年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而2017年却在次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这标志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另外,我们在利用乡村各类资源时,要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2)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解读:我们可以根据乡村的不同特点,延长产业链。制作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产出该乡村独有的特产产品,挖掘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地打造出品牌。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老基地,这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近年来面对城镇居民对休闲旅游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吸引游客。政府之所以下大力气支持乡村民宿的发展,除了乡村民宿可以提高乡村旅游食宿接待能力外,对带火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3)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解读:因为当前,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模式存在的经营小、散、乱等问题,可以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本村集体成员之间的流转,包括出租、转让、兼并、合伙、股份等形式加以改善,这种流转现行法律和政策都是允许的。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其实,这已经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进“旅游+乡村休闲”产业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

例如,在重庆大足县,当地依托大足石刻等知名旅游区,开展土地经营权改革试点,试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其做法是,把分散于几十个村子的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中起来,形成大约3000亩的集中用地,在大足石刻旅游区周边形成了3000亩集体建设用地,开展集体经营与开发,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农民再按股权进行分成,真正发挥了旅游业在地区经济中的综合带动作用。

(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

解读:乡村的服务设施一直是一个短板问题,如何快速提高乡村进入性与居住便利性,政府一方面很重视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另一方面不断转化思维,从原来的纯补贴性单方投入,到利用社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建设,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

解读: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2016年,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但火热的背后市场问题逐渐出现,单纯的鼓励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完善行业标准,建立监管规范,促进良性发展。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6)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环境外,还在于穿越时空传递的文化气息,文化保护不仅在于普查、保护,还更应该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利用乡村的各种资源的同时,我们要保护好乡村净土,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邦凡.论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c].东亚公共行政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2]赵真,王帅.国内外拖拉机发展现状及趋势[d].河北:燕山大学,2011.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二

摘要:在很多人的看来,河南的经济发展得比较缓慢,人们的生活不够宽裕。的确,河南相比于靠海城市,缺乏地理优势;相比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也缺少了使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但是河南的人文文化却发展得比较好,这都是由于历史的积累。河南的民间艺术是河南人民的劳动结晶,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喜欢的中华文化瑰宝。如今,世界的发展速度加快,人文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发展。随着文化交流的影响,使得河南很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衰退的状况。

关键词:市场化;民间艺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璀璨文化著称的民族。过去,在我们祖先的聪慧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发展,但是因为科技手段的不发达,很多文化都没有被保存下来,作为民间艺术文化较为灿烂的河南更是如此。河南并不是一个新的省份,而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虽然河南的经济不够发达,但是河南的一些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有极高的传承研究价值,然而在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阻滞问题。在充满新鲜感的社会,大家都喜欢简单、刺激的外来文化,对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如何促进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深入传承,如何促进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需要深切思考的问题。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三

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定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制定动漫产业行业标准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动漫企业认定标准;制定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布局和规划,订立基地相关标准,负责基地的认定,建立有关评估机制;协调解决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指导、督促、检查各地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四

天津滨海新区现辖街镇27个,其中涉农街镇12个,行政村151个,农业人口21万余人,农村劳动力11.2万人,耕地面积30.6万亩(204平方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1.41万元。在当前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应何去何从,关乎区内几十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乎和谐新区与科学发展排头兵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滨海新区应坚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

受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态势以及自身固有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滨海新区传统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都市型农业成为新时期滨海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偏低。

滨海新区农业用地以质量不高的盐碱荒地和滩涂湿地为主,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扩大,将导致农业用地进一步减少。此外,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近海水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也给滨海新区农业、渔业带来较大影响。劳动力素质不高,年轻人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而很少从事农业,导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严重。

(二)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

滨海新区靠工业兴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更加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20,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6206.8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0.14∶68.86∶31,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征,总体上看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中后期阶段。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农业产值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农业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由1994年的30%多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由的1.3%下降为现今的不足2‰。

(三)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滨海新区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基本上仍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化亟待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础薄弱,龙头作用不显著,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拉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较低,科技投入不够,缺乏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综合利用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关联产业不发达,对农业的带动作用较弱。

(四)现代都市型农业成为发展方向。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类型,它既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科技、市场化等现代产业特征的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契合滨海新区区情和产业特点的农业,是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滨海新区、适应滨海新区建设发展战略的农业,是与滨海新区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城乡融为一体的农业,代表着今后滨海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滨海新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经验。

近年来,滨海新区以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企业化管理和品牌战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主要是:

(一)构建园区支撑的设施农业布局。

滨海新区以农业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主要组织方式,着力打造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现代都市型农业领航区。滨海新区初步建成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分别为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和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诺恩、海发、金豚、龙达、华大等企业为代表的精品农业和以节能温室、联动温室、畜牧小区等为特色的.设施农业。年,滨海新区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7.33平方公里)、工厂化养殖6万平方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58个。

(二)以科技带动农业成为重要抓手。

科技的融入使天津滨海新区的农业发生着改变,引领着滨海新区都市型农业走向高端化。“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加速研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应用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示范能力,以蔬菜、葡萄、花卉、冬枣、食用菌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家级农业研发教学机构直接参与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1年,滨海新区首次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多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滨海新区农、林、牧、渔各领域向纵深渗透。

(三)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效益。

延伸产业链条,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设施化的同时融入二、三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渠道。以茶淀葡萄为例,以特色葡萄种植业为基础,把葡萄深加工、葡萄园休闲观光结合进来,以葡萄先进科技与葡萄酒文化底蕴将茶淀玫瑰香葡萄产业打造为“接二连三”有机融合体,建成集科技、休闲、文化、观光于一体的葡萄科技园区,实现小葡萄大产业。葡萄产业链的延伸为农民新增5000多个加工业、服务业工作岗位,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并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四)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产业组织、土地流转、投融资、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以龙头企业为运作主体,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组织化模式,从生产、栽培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推进依标种植、统一管理。转变传统的自种自销产销模式,按照公司统一标准,以“订单式”契约作保障。农民按照岗位进行生产作业,成为葡萄种植员工,通过效益增值缴纳社会保险费。

(五)着力打造都市型农业品牌。

滨海新区以高效种植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渔业为重点,打造水产良种、设施蔬菜、特色水果和新品植物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基本完成30万平方米温室框架搭建,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参观现场;耐盐碱植物科技园与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合作建设的“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已获批复成立,并得到国家财政部3000万元支持;冬枣产业科技园、茶淀葡萄科技园等种植园区已开始集中发力,茶淀葡萄、大港冬枣声名远扬;杨家泊水产养殖科技园初见成效,东方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渤海梭子蟹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

三、滨海新区进一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滨海新区应立足于已有农业产业基础,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外延型方向转型升级,加速形成符合滨海新区特点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滨海新区要以科技含量高的设施农业和生产无公害产品的绿色农业为主要生产形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和观光农业,构建循环型都市农业生产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重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约循环型农业5个农业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动宁车沽、杨家泊和小王庄等农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建成滨海生态农业、茶淀葡萄、国际花卉和观赏鱼等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水产科技和冬枣产业园区,规模化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循环水养殖车间。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培育和孵化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提升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的层次和水平。

(二)发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优势,实行技术对接战略。

整合滨海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把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与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施技术对接战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土地密集型农业生产转变成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滨海新区要积极搭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为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提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提高农业技术研发能力、应用能力、示范能力。促进滨海新区农业科技人才下乡进村入户,形成科技人员和农户的对接。

(三)总结推广产业化发展经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进一步总结茶淀镇构建种植业产业体系的模式和经验,引导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以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以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纽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向深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立足于农村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选准资源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地域,根据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加快建设旅游景点和农业生态观光景点,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农业,集农作、观赏、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建成更多的特色旅游村、观光蔬菜园和观光渔场等。

(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的城乡对接。

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为农民生产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把管理模式、品牌优势植入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推动滨海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资源向传统农业领域渗透和扩散,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或农产品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要改善现有农业经营模式,在农民中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大户和运输大户,重点扶持集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增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组织形式对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进行品牌深度开发,不断丰富品牌内涵,使农村地区成为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农业生产要素。

配置和市场贸易联动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建立滨海新区内城乡紧密联系、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要素和市场体系,促进资金、资源、信息的深度融合。以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引导滨海新区资金进入科技、设施化农业,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在种子种苗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村旅游业等领域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鼓励滨海新区现代商贸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使农民在当地就能买到农资、药品、图书、音像制品等生产、生活用品。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在农村建立农产品基地,或实行合同订单生产,使滨海新区居民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引导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农村,依托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优势,建立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以完善信息服务设施为重点,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并与滨海新区信息化建设相互衔接。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五

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空间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gis;资源共享;专业人才;自主创新。

1当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空间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认识。空间信息系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和应用等,其中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分析应用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及系统人员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资源、环境的一个缩影,可以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反映,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结合,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保存、管理、应用等,在空间信息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关系着地球表面信息的采集、管理、应用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发布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在空间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当前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以后,全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地理信息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投身于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研究和生产中,进而推动了我国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

我国近些年对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企业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空间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将其发展的主导方向进行明确,是将其经济增长空间进行扩展的必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将其产业的发展主导方向确定,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需要将主导产业、龙头产业、商业产业等进行结合,不让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孤立的状态。

其次,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中,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体系,大多企业都是以个体为主进行业务行为,企业间的联系性不强,没有空间信息空间的平台和渠道。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很多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无法真正地完成空间信息资源的转换和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等,进而没有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化,影响着地理信息资源、空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非常的少,而且缺少“中国特色”。从当前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生产中涉及到的空间信息产品大多为二次集成开发,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低,这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进而使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建设成本增加,严重地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

2北京地拓公司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在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这一产业的前进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强大的技术团队。从成立之初,公司就坚持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首要之务。定期组织员工去国外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京授课的方针为其培养了大批相关技术人才。并且其聘请的由两名院士领衔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水利、林业、农业、生态及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权威专家保障了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桌面版gis软件―regionmanagergis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国空间信息产业想要突破当前遇到的瓶颈,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高:

首先,应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企业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作为重点,将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力量进行调整,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一个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搭配平台,将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提升。

其次,应当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将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体现,为空间信息产业的生存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国家、政府需要将市场结构完善,正确地引导我国空间信息产业进行良性竞争。另外,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以及能够为相关企业提高服务的企业行会同样重要。

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果令人欣喜,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应重视。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我国空间信息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清泉。关于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04,(2).

[2]宋金玲,肖寒,盛业华。关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几点建议[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2,(8).

[3]刘彦红,曹宝香。基于产学研联盟下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六

对于博物馆文化产业来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资源的宝库。在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上,我们要在确立博物馆公益文化性质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多样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博物馆的藏品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文化宝库和艺术源泉,创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博物馆拥有对文化藏品开发的权利,也有着文化产品加工和开发的先天性条件。由于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博物馆,其主打特色是不同的。这个时候,博物馆应当结合其特色藏品进行特色开发,激发消费者们的兴趣和购买欲。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其灵魂就是创新和创意,当消费者看到前篇一律,简单粗糙的纪念品时,其购买欲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博物馆在发展其文化产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对特色藏品进行深入发掘,提炼其中的艺术气息,选择合适的载体表现在观赏者面前,促进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提升。

首先明确博物馆是以公益文化性质为主体,从事科研、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场所,牢固树立博物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核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上,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来老旧的经营管理理念。把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视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体现高雅文化内涵、张扬博物馆人文情怀的`特色文化活动。在经营管理方面既要抓经济效益,又要抓长效管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激活博物馆的各种发展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高端人才,增强博物馆的活力,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创新。

(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要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和宣传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平台,通过文化产业开发的模式和文化产业产品开发的种类来丰富了文化产业产品的发展空问,应用计算机网络这一新兴技术的平台上,通过网络技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博物馆,更多的走进博物馆,从而有效的带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当前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不断拓宽思路,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发现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将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基地,同时还要将其变成教育和科研基地,使博物馆的社会效应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七

摘要: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动漫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随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动漫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了动漫产业发展环境,也极大推动中国动漫原创等发展势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动漫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文章探讨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

所谓的动漫产业,就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但与国际动漫大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一些专业的动漫人才脱颖而出,一些动漫作品走出国门。

(一)动画产品数量增长出现飞跃截止到月17日统计,年已经各省广电部门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片达到275部,总产量已经超过的总量,达到138749分钟。

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与资金上的注入。

国家财政设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文化部于209月启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对优秀原创漫画作品、漫画创作者、动漫演出作品、演出创作者(团队)、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优秀网络动漫创作者(团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动画片创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化部还以奖励和补贴的形式,鼓励动漫企业走向世界,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如:对能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的动漫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对国产动漫产品设出口奖励和补贴专项资金等;影视动画上升到与文学、戏剧、电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政府不仅积极扶持原创动漫作品和作者,而且还积极推广原创动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漫企业和有国际知名度的动漫形象和作品。

截至年5月中旬,《小鲤鱼历险记》已发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等51个国家和地区。

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动漫产业今后发展模式已日渐清晰。

(一)以衍生产业支持原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动画衍生产品开发是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动漫形象,为后期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市场潜力积聚人气,以达到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运行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衍生产品开发保驾护航。

(二)以3g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动漫产业将使动漫及衍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将借助it技术,吸收电影、动画以及网络游戏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动漫产业,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发展潜力。

(三)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动漫人才教育论文“target=”_blank"职业教育。

培养动漫人才的职业教育学院,实现与企业进行的“联合与结合”的方式,将动漫教学中的模拟实训,转变为效益性的生产实习。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接触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变了学生由以往的模拟实训到生产实习、产品生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同时受到了两种文化的熏陶。

经济全球化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动漫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规划、引导下,中国原创动漫大规模的进军海外市场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朱春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4)。

[2]孟祥辉,姜丽。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下)[j].出版与印刷,2008,(3)。

[3]黄蕾。论中国动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0,(4)。

[4]钟建华。中国动画的产业化之路[j].电影评价,2008,(7)。

[5]余斌。动漫突围:创意和技术的腾飞[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6]曲江滨,刘伟。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及突破对策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7]贾秀清,孟宁。解析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12)。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八

摘要:动漫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提供了与文化的、艺术的或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它提供的充分商业化的“快乐文化”,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展示出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如何发展好动漫产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政府、企业所关心的话题。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的思想认志还远不到位,尚未真正把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远不完善,一些优惠政策要么过于原则、难以操作,要么条块对接不够、难以落实;动漫产业发育还远不成熟,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原创性和产品深度开发不够;体制机制性障碍还远未消除,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企业改制不彻底;专业人才匮乏日趋严重,动漫产业人才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为了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动漫消费需求,应加快动漫产业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志,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动漫产业振兴规划。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动漫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20世纪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就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动漫产业却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的迪斯尼应运而生。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以上,动漫产业占据其出口首位,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电子和汽车产业之和,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钢铁总值。为此,要充分认志动漫产业具有反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志,转换观念,高度重视,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把动漫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志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需要突出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动漫产业项目,并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动漫事业、发展动漫产业。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动漫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动漫产业。二是建立动漫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动漫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动漫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动漫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动漫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动漫创作提供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延伸到文艺演出、影视剧制作等领域。

三、加大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发展动漫产业,人才是关键。要加快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可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动漫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动漫产业创意、经营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动漫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动漫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同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志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一是健全动漫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动漫产业的内涵界定和分类标准,建立健全动漫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以解决当前各地动漫产业统计内涵不一样、统计指标不可比、统计数据不可信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跟踪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和问题。二是加强动漫产品和服务的知志产权保护。要研究制定动漫产业知志产权保护办法,形成贯穿于动漫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志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动漫企业申请、注册相关权利,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志产权的行为,为动漫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九

联席会议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0个部门组成,文化部为牵头单位。文化部部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附后)。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有关事项。办公室设在文化部,主任由文化部一位负责同志兼任。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

在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发挥出旅游产业收益快的优势,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带动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有较为坚实的产业互动基础。

虽然动漫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但是近年来江西省动漫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江西省不仅动漫产业人才聚集,而且拥有一批高新技术实力雄厚的动漫企业和动漫作品制作团队。动漫产业对促进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较为有利条件:首先,动漫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较为成熟的动漫产业园区,而且基于动漫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动漫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承办了大量动漫展、动漫节、动漫表演秀活动,这些动漫活动日渐成为品牌,极大的促进了江西旅游热的到来。第二,江西省动漫产业规模连年扩大,大量动漫企业成为带动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牌。

(二)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江西省实施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江西省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动漫资源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发挥出动漫的技术优势。其次,江西省动漫资源管理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严禁低质动漫产品对江西旅游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打造有特色有品味的个性化动漫旅游项目,切实转变动漫旅游产品低附加值现状。第四,建立完善的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结合的市场运营体制,拓宽两者广泛的合作互助区域。

二、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战略构想。

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应当深入挖掘动漫产业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旅游消费市场,创新动漫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为加快构建江西省更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发挥动漫产业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运用动漫技术优势宣传江西旅游资源,从而吸引大批动漫爱好者来江西旅游,例如,打造井冈山红军主题动画影视剧作品等。其次,开发建设动漫文化博物馆项目,不断提升江西省动漫文化的实力水平。第三,运用动漫作品在景区打造关怀顾客人文小贴士,全面提高动漫旅游的收益水平,使文化旅游成为江西省的新业态。

(二)促进动漫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把动漫作品转化成为游客可以充分有效感知江西旅游文化产品的渠道。首先,逐步推进动漫作品景观化,从而实现动漫与文化旅游的共赢。其次,强化动漫作品的创新,使流行的cosplay、动漫影视剧、动漫文化主题公园、动漫展馆与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对接,第三,还可以基于江西动漫产品打造动漫作品演艺活动,动漫旅游商品开发、动漫文化主题酒店、菜肴等项目,力求让动漫旅游更有魅力。

三、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主要策略。

(一)建设一批动漫旅游大项目。

动漫大项目是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应当通过动漫产业的大项目建设来扩充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首先,借助动漫产业的自身优势,发挥出与之相关的杂志、电视、网络共同宣传江西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拓宽江西旅游的.知名度。例如,可以借助《安源小子》动画片,打造安源动画城项目。第二,在江西省现有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游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红色动漫影视剧作品开展出红色动漫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在8条专题线的基础上,再推1至2条红色动漫游主动旅游路线。第三,进一步加强江西旅游企业与动漫科技企业对接,在江西10条高速公路旅游旅游基础上,实现关注江西动漫旅游自助服务微信账号,享受自驾自助导游服务、旅游区门票优惠减免等特色动漫服务项目,方便游客的同时,能引导游客更充分全面的感受江西省旅游资源的魅力。

鲜明的特征与深厚的内涵才是江西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动漫产业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首先,牢牢抓住最能代表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等推出特色动漫作品。其次,可以基于动漫作品,在每年或每季推出一两个有地域特色或江西气派的主题精品动漫旅游项目,从而发挥出动漫对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例如,江西旅游企业可以与全国知名旅游网相结合,开辟出特色动漫游江西板块,根据游客的喜好和需求,由动漫卡通人物为游客开发了主个性化的旅游地图,并实时由网站或江西旅游公司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第四,借助江西特色动漫展会形式,不断拓展发展江西动漫的知名度与传播作用。

四、结语。

动漫产业对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这种促进作用,不仅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动漫产业,而且要加强对动漫企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让企业认识到开发动漫旅游产品的实际价值,从而让更多的动漫企业参与到动漫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去,形成做大做强动漫产业的新动力。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一

随着动漫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意识到了积极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性。从产业发展要素来看,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市场等几个方面,下面就这些要素状况进行一些分析。

(一)政治、法律要素。

从政治环境角度来看,近年来一系列的法律政策陆续出台,已经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4月,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联合发表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宏观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出台了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动漫产业的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已经初步具备。

(二)经济、技术要素。

由于动漫产业的产品具有强烈的文化性特征,所以从我国的产业格局来看,动漫产业的发展首先在文化发达的地域得到重视。产业发展格局以京、沪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为主导开始形成。各地采取的主要政策是:制定具体的产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企业、人才进入。强调产业链的完整性,努力实现开发、制作、销售一条龙,边制作、边研发。

目前初具规模的几个基地的状况是:北京以打造国际一流动漫产业中心为主题,206月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北京)发展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游戏动漫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重点企业与首都高等院校共同培养人才。文化部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迄今为止基地内的注册企业已有870家,软件从业人员9000多人。广州的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广州)基地投入运行后,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技术的桥头堡,利用天河软件园这一华南地区软件产业聚集度最高、发展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与美国硅谷的美华电脑协会合作建立了广州硅谷软件研发中心,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力量。除此之外,成都、苏州等地的动漫产业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动画产业的基本格局以经济、文化发达地域为中心初步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产品经济、和与产品经济相关的制造行业的发展,即使在上述这些经济与文化的发达地域,对于类似动漫产业这样的文化产品与项目,许多习惯于向制造业投资的企业家、金融机构、资本持有者,对动漫的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对事业前景估计不足,因此在动漫事业的投资方面力度不够。而我国想要建立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的动漫产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竞争,才能首先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考虑进军海外市场。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的投资行为很少,动漫事业主要是靠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投入来扩大运营的,因此加强面向投资者的动漫产业的前景宣传十分重要。

(三)市场发展要素。

1.动漫原作的营销活动。在我国,市场上的动漫产品主要分为国内动漫原作和国外动漫原作。这两大类产品主要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即广播电视、影像、图书出版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其中广播电视相关节目的播放受国家文化政策的影响,国产动漫原作具有一定的被保护性优势,同时广播电视环节的产品营销活动主要表现在针对所在行业的经营者,由于播放权的购买和交易与视听群体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营销的作用相对于影像、图书的发行等和消费者的'购买活动密切的产品来说不够明显,即原作的播放营销活动主要面向中间环节,而不是最终消费者;影像、图书的营销活动往往要在播放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并且是面向终端市场的。

2.动漫衍生作品的营销活动。国外的动漫原作除去通过广播电视的发行途径之外,其收益还通过国外动漫原作衍生制品来获得。在这一领域,市场营销活动表现得非常明显。产品、定价、产品导入的时机,经由的途径等都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在国外动漫原作进入市场形成一定的效应之后,大量的衍生制品就会通过非文化的纯商品渠道进入市场。这一市场与国外的动漫原作互相影响,一方面使先接触到衍生制品,尚未受文化传播方式影响的消费者开始探求制品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使已受文化影响的群体进入衍生制品的探求和消费阶段,促成该品牌动漫原作的文化和制品的双重扩张。

相对而言,国产动漫原作由于开发时间短,品牌能力和市场尚未形成,目前在市场上还较缺乏衍生品的形成条件。随之而来的是单纯依靠文化产品获利来支持动漫创作主体的运营,因此就缺乏竞争优势。

认为漫画作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作品有一些与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悖的内容,所以国有书店的经营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效果与收益不如私营书店。

加上劳动者群体收入偏低,消费能力弱,外国产品成本相对较高,进入时间会相应滞后。农村市场主要依靠电视媒介作为主要传播途径,而国产动画电视占据主要的电视播放份额,随着电视千乡万户工程的落实,国产动漫制品应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渗透与开发。

(一)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应积极地引导政府向这一领域做出政策性的倾斜,吸引投资者向这一新兴的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由于动漫产业涉及到新颖的创意、精尖的技术、完美的制作、高端的发行,因此不是一个较低的投入就能够打开市场和获得市场的,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廉价的制作产生不了精品,在这个文化产品市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技术人才短缺。

尽管截至底,全国有230家高等院校都开办了动漫专业,但是真正具备动漫制作方面人才培养能力的院校不多,这样一窝蜂地上急缺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缺乏保证。动漫产业的竞争从一开始就由它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竞争不是单纯依据劳动力的低成本就能够获得优势的,而是要靠技术优势。所以它的知名品牌主要来自那些发达国家。我们也要从开始就确立一个较高的定位,否则产品粗制滥造,就不能够形成市场,就没有竞争力,还会像许多国产制品一样落下个低档次的评价。

(三)自主品牌缺乏。

因为我国企业的创造性很弱,所以国内动画市场利益的大部分被日美企业所侵吞。史努比和米老鼠、hellokitty等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规模已达到6亿元。市场调查显示,国内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国产原创动漫只占11%,国内动漫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

国内动漫原创能力有待形成。迪斯尼的《恐龙》成本高达两亿美元,《花木兰》从创意到制作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资本加精力才形成了精品的原著。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和急于求成,使得国产作品制作不精,成为制约国产动漫衍生产品出现和发展的瓶颈。低成本、粗制滥造的国内动漫作品不能形成形象特征,播出后迅速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投资者会研发作品的衍生产品。这样国产品的动漫市场始终在原作—发行—播出—结束的模式下循环。所以自主品牌的问题实际还是选题不够严谨、制作不够精细这样一个技术问题。

(四)营销体系及手段落后。

发达国家有着十分完备的销售网络,支持着经营者和消费者。只有在现有的销售渠道上建立更有效快捷的动漫产品销售渠道,逐渐从现有的渠道上分离、形成动漫制品的专有通路,保证在第一时间内使动漫制品从制作者手中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使得这一产品的消费能够顺利持久地进行,才能巩固动漫制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培育出市场,才能实现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否则渠道不畅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滞后,往往会使消费者失去对产品期待的新鲜感,失去购买欲望,就不利于产品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品牌动漫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的形成,我们需要拓展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制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消费群体的形成,逐步提升动漫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化进程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内文化产品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颗新星。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江蓝生等.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内容摘要:我国的动漫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前景日趋看好。但是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产品与市场的研究与开发,还有许多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要素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各方面要素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良性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二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毗邻泰国、印度,是我国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与周边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科技、贸易交往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为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地缘优势。

云南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景观类型丰富而奇特,如既有适应气温高达40度左右的植物、珍稀动物,又有海拔4000米以上,北半球纬度最低却终年积雪的雪山群、冰川,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居住在省内的26个少数民族占云南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艺术、风俗、节祭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人文景观,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依托和动力。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浅析正宁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区,土地面积大,光、热、水、气资源丰富,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1发展条件。

1.1光资源较好正宁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东高西低,原川相间,沟壑纵横,海拔880~1756m。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县内日光充足,光能富裕,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60~180d,可以满足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蔬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合成积累。

1.2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良好。

全县总面积1319.50km2,可耕地面积43.63万亩,约占总面积的22%,其中塬地25.22万亩,川地2万亩,山地16.47万亩。土壤多为黄绵土、黑垆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发展蔬菜生产提供难得的土壤基础。

1.3水质良好,雨量充沛。

正宁属典型的雨养旱作物农业区。县内年降雨量63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有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县内有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四条较大河流,属泾河水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均可灌溉。

2发展现状。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了一批市场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发展到6.78万亩,产量9.38万吨,产值7293.30万元,其中大葱种植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布局合理,市场前景看好;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速度加快,为大田生产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已建成的宏源种业是蔬菜加工、保鲜、冷冻生产龙头企业,企业势力不断增强,加工转化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解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就地就业。

3发展对策。

3.1科学规划,建好基地。

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建立稳定的“东菜南运”基地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提高效益,促进产业外向发展。重点发展“四大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建成宫河彭姚川、长口子、代店绿色优质大葱万亩生产基地;二是建成以山河秦家店、解家川、西坡石湾子、永正佛堂、永和肖水为重点的四郎河川区千亩水泥骨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三是建成以山河李家川、嘉峪川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建成永正王沟圈优质胡萝卜百亩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温室菜,重点发展大棚菜,积极发展露地菜。

3.2依靠科技,加强推广。

一是栽培上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技术,创新种植模式。推广投资小,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益高的塑料大棚;二是品种引进推广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推广抗病、适应性强、高产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珍稀蔬菜新品种;三是病虫害防治上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大力推广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严禁使用高毒残留农药;四是施肥上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积极推广生物肥料、co2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施配方施肥;五是育苗上推广大葱春季育苗、嫁接育苗、温室育苗、大棚育苗、生根扦插育苗等蔬菜育苗适用新技术。要在科技推广上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现代高新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积极推广工厂化蔬菜育苗新技术,解决品种单一,种苗缺乏,质量不高的问题。

3.3搞好培训,提高水平。

我县经济欠发达,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把科技培训作为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一是从设施建设开始,实地进行指导培训,让菜农掌握设施种菜的全过程,配套设施及注意的有关事宜。二是从育苗开始到生产环节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育苗、嫁接、土壤处理、定植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三是业务部门要派出有较高职称,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分片、包村进行实地指导培训,确保种1亩,生产1亩,见效1亩。可采用长训与短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派出与请进相结合,印发资料和新闻媒介相结合,使每个菜农都能真正掌握蔬菜各项实用新技术,为我县蔬菜产业开发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实用技术人才,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的管理水平。

3.4制定规划,重点扶持。

建议县上组织有关专家对正宁县蔬菜适宜区进行科学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正宁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蓝图,逐步发展,争取相关部门立项扶持,发改、财政、科技、农牧、水务、农综、扶贫等部门分别具体规划,各自立项,重点扶持,做大作强蔬菜产业。

3.5培育市场,搞活流通。

一要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积极扶持蔬菜运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蔬菜产业,鼓励扶持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二要充分利用建成的宫河优质大葱批发市场,建成全县最大的大葱集散中心,信息价格服务中心,争取将宫河大葱进入兰州、西安、咸阳、银川等地市场,扩大销售,搞活流通。三要积极筹建山河秦家店蔬菜批发市场,发挥蔬菜运销大户和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培养一批市场“经纪人”。四要积极实施绿色名牌战略,发展“订单农业”,占领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五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市场信息交流关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以营销促发展,使蔬菜产业开发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化方向发展。

3.6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县富民的产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都应把发展蔬菜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部署,加大力度,加快开发步伐。县政府要有一名县长主管蔬菜,基地乡镇有主管领导亲自挂帅,上下一致,齐抓共管,抓出成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发展蔬菜产业,普及、推广、引进优良蔬菜新品种,搞好试验、示范,推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正宁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生财致富之路。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四

[摘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产业;产业集群;

一、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主要由市场自发驱动形成产业集群的内部力量。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企业对外部经济的追求以及品牌效应的形成。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宝鸡文化资源丰富,是陕西省西线旅游主要市场。近年来,宝鸡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加快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法门寺、石鼓山、周秦文化示范区等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再建设力推宝鸡成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积极搜集扶眉战役、工合运动红色资源、掀起宝鸡红色旅游的新篇章,增加宝鸡的人文吸引力。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1%,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5%。[1]宝鸡市以文化旅游市场为依托,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外部经济的驱动。马歇尔对“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解释,是后来学者们研究产业集群的起点。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企业和其它机构通过产业关联、业务合作形成集群,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以使企业之间通过信任更好的开展协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在知识外溢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创造一种产业集群达到协同所需要的创新环境。宝鸡市的文化企业在行业内可以互相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创新以获得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在集群内部所需承担的经营成本,并吸引同类产品的集中和劳动力的聚集,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市场,可以降低企业间招聘员工的成本。在宝鸡市古玩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民间工艺美术品加工等企业之间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促进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品牌效应的拉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若某产业产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生产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区域内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这样该产品便建立了品牌形象并可以发挥品牌效应。文化品牌形象的形成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维护和价值的提升,从而形成更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台湾的“新竹”、浙江的“横店影视文化基地”等都以形成了品牌效应。宝鸡市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周秦文化、法门市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在关中平原西部聚集,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宝鸡文化。[2]同时,千阳西秦刺绣基地、太白山自然山水、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成,有利于优势文化品牌的形成。“宝鸡社火”、“凤翔泥塑”、“西府饮食”的开发,也加快了品牌效应的形成,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宝鸡市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培育下,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然而,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宝鸡市在文化旅游业、文化演出业和艺术品加工制作方面发展的较为集中,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文化信息业、文化教育业也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传统书籍、报刊的出版、制作与发行,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领域进步有限。在影视领域,随着歌舞《周颂》的上演、电视剧《炎黄大帝》的开拍,但无论其票房还是口碑及影响力却较弱;此外在动漫、网络、传媒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上发展缓慢,相对落后。文化产品供给方面,生产企业群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意不够,未能积极的市场化,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未实现集群化发展。从宝鸡市整体来看,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市县之间独立发展,未形成联动,文化产业的整合度较低。文化产业链关联度低。宝鸡市文化产业从整体来说,各行业的发展较为分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没有真正做强、做大的龙头企业,缺少产业链形成的基础因素。宝鸡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不突出,缺乏完备的支撑产业,带动产业不够发达,衍生产业没有得到真正的拓展,产业集聚效应低,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地方政府没有对宝鸡文化产业进行集中投资,且宝鸡市的文化资产主要分散在广电、报社、图书等部分,难以形成合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观念陈,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面专业化不够,因此产业之间难以产生联动效应,文化产业链未能真正形成。宝鸡市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但大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运营方式,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管理,欠缺形成产业链的充分条件。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在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还未形成多类型的、影响力大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因宝鸡市文化产业园区建立较晚,后期投资力度不够,发展积极性不足,因此许多产业的发展好处与初级的开发和销售阶段。例如宝鸡市的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依托宝鸡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宝鸡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但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仍旧缺乏动力,文化产品类型单一。并且园区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小,同质型园区重复建设,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吸引力不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资本的支持力度不强,以及较低的文化消费水平,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宝鸡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原因。此外,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的成长初期主要在于市场的投入,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后期的衍生效益,而这种衍生效益极其不稳定。文化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文化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向银行进行固定资产的抵押贷款方面与其它产业对比来说评估风险较大。诸如文化民俗园区等项目也不具有长久效益。这样来说,文化产业缺少金融渠道的信贷支持,对于外来融资的吸引也不够,因此基本只能靠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支持,融资渠道单一。且宝鸡市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不健全,居民文化产品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有限,而消费定位的不足对于市内带来的外来消费刺激不大。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应力争构建出符合宝鸡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集群。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针对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县区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特点,宝鸡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宝鸡市应在继续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同时,更应大力抓好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改造,注意加快调整产业的发展步伐,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构。宝鸡市应注重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和文化演出等“核心层”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应加大对动漫创意、广告宣传、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的培育。在文化旅游业方面,应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宝鸡的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做好旅游的品牌;以旅游业为重要的载体,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在广播影视方面,要继续扩大它的覆盖率,加强对电影电视的制作和开发其衍生品;在动漫业、广告业等新型产业方面,应促进设计创意的相互渗透;在民俗艺术品方面,应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通过抓重点、促新点,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宝鸡应注意各县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完善。从2005年开始,宝鸡市就以第二批改革试点的进行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引领下,文化产业再一次进了深化改革,这对于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建设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宝鸡市文化产业链建设方面,首先,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其次,文化产业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不高,并且县域文化企业协作能力较弱。宝鸡市应从自身特色和实力出发,继续加大文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依靠地区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资源研究的资金、技术投入,使得同一个主题下的文化产品可以更加丰富、相互协作,各个层次、相关领域的产品可以共同推进。西安市利用自己的城市优势和经济实力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得意良性循环,实现了其经济效益。而宝鸡作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在周秦历史文化渊源方面和西安是互补关联的,宝鸡市可以借鉴西安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经验,并借助它所形成的市场,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主动积极的走出去,加快自我建设步伐。只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文化产品之间相互依存、产生联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力,宝鸡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就目前而言,宝鸡市的文化产业园区类型单一,多为主题园区。如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石鼓文化园区等,自身集聚效应低,产业链不健全。宝鸡市可以通过园区之间的集聚效应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得原有的老园区和新规划的茵香河谷文化旅游区等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以市场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为纽带,以求培育出一些是实力雄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产业的特殊形态造成的,由于文化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造成了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因而建立第三方担保机构势在必行。文化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第三方担保机构可以对文化企业的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并通过担保来提高文化企业的信用度,以便让银行降低风险,从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同时,通过担保,还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降低风险。文化产业的第三方担保为文化企业的融资咨询、项目投资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当然,文化产业中介担保机构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政府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和保证。同时,还应建立项目管理债务担保方式,以提高文化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为多民族省份的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也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云南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市场主体为了满足大众文化消费供应商品或服务的营利性组织及其行为,以营利为目的,如图书、艺术演出、旅游等。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等门类,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在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六

影视剧置身于文化产业的洪流中,为了提升票房、提高收视率,出现了一些与民族文化精神不符、也无益于观众身心健康的现象。文章指出,影视文化产业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指标,而要注重社会效益,避免过度产业化,就须提倡“内容为王”。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度内容为王。

尽管至今仍有人对“文化产业”的命名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截然两分表示质疑,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在产业化的洪流中,关键是要正确把握“以文化赚钱”的“度”。纵观当今影视界,并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影视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优秀的民族文化却没有得到等比例的发扬光大,反而陷入了生存的怪圈。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七

针对以上提出的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根据产业转变、升级的新常态,从产业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区域(行政区划)层面提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

从产业层面分析,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高关联度和高协调性的产业链,例如:通过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洁净煤技术的利用,达到能源化工的联产效应,不断形成煤炭产业链,最终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本文建议采用如下3种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是以煤电和建材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模式。即通过煤矸石、煤炭和煤泥等发电,供建材厂使用,这样可以二次使用由于煤炭开采和洗煤产生的煤矸石和煤泥,另外,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建材生产,既减少资源浪费,又延伸了产业链,这种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益好的特点,是值得积极发展的一种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煤气化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这种模式一改传统煤炭使用模式,即通过将煤炭气化或液化,使之转化为可燃气体或液体,不断拓宽煤炭产品和种类以及煤炭的适用范围,但是此模式仅适用于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成熟,产品管道运输完善的煤炭企业。三是煤电焦化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煤电焦化模式适宜在矿区发展炼焦和焦油化工产业,此模式是建立在煤电综合开发模式基础上的产业链延伸,对于炼焦煤品种齐全和水资源丰富的大型矿区较为适合。

(二)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4]。从社会层面来看,煤炭经济的循环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消费过程和消费后物质的再次利用,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对煤炭的消费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摒弃传统的以消费原煤为主的煤炭消费方式,因为传统消费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煤炭消费过程中还会带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因此,抓好煤炭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就目前而言,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无烟煤的使用和洁净煤的综合利用。一方面,需积极推广无烟煤燃烧的煤炭运用模式,即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用煤量大的大城市和工业园区进行无烟煤推广应用;另一方面,需积极推广洁净煤运用模式,尤其应在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推广洁净煤利用系统,目前这种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总结,循序渐进地推广应用。

(三)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不同于产业和社会发展模式,它以工业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要求,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能量集成、物质集成以及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相互补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以地域的工业园为依托[3]。在我国,煤炭仍占资源消耗的主导地位,要形成上述区域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关联企业发展的模式,即工业园发展以煤炭产业为主,伴随关联产业,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二是联合发展模式,即以煤炭企业为核心,联合下游企业、区域农业生产部门、居民生活区等服务对象,形成一个生产、消费和服务的复合体,在此系统内通过各个行业的联合发展,促进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某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当然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最为重要,煤炭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倾斜。需要建立与煤炭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给予相关煤炭企业一定的技术创新激励。另外,通过激励力度的不断加大正面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对于指标完成极差的企业进行重组或破产处置,从而倒逼企业主动创新。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不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构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零污染为准则的煤炭资源循环发展技术创新体系。

(二)不断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改革

在当下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应该顺应市场机制,在不站错位和使错力的前提下,积极出台明晰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价格体系,使资源和环境价格得到真实反映。进一步探索和实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进行煤炭资源使用权配置的公开招标,从而从制度上杜绝煤炭资源的浪费,达到煤炭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不断减少的最终目标。

(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促进煤炭产业的结构升级

从历史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现有产业基础为前提,在相应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发掘,开拓创新。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相应的技术支撑由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首先,煤炭产业本身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社会、政府、企业联合起来,加大投入、重点攻关,有些技术国外已经有的,就要积极引进。其次,就是一些支撑技术。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这些支撑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再次,延伸煤炭产业链,开发煤炭产业新产品的技术。发展煤化工和煤电等延伸产业,通过再循环,运用生态设计,改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把废弃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最后,还可以建设一些大的煤矿坑口电厂,政府部门负责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负责具体运作,社会根据效益进行投资,一改传统产业模式,改传统煤运为清洁能源,把燃煤改为发电,变卖煤为输电。

(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加大宣传

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如政府、企业、社会。一个简单的问题,北方冬季取暖,如何使各界力量努力发展城市的煤炭循环经济,使天空更蓝。这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如网络、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等。还得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进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使煤炭企业上上下下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提高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总的来说,发展煤炭产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煤炭产业转变、升级的新常态,根据产业新模式来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通过政策、制度、宣传等来促使煤炭产业升级,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其高效、低耗,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八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产业之一,如何做强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最近我们对以李七里峰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进行了调查,就薯制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我县薯业加工时间较长,以淀粉生产为主。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队集体生产经营,改革开放后,群众仍保留着淀粉和粉条生产的传统习惯。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薯业加工,以李七里峰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薯业加工区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适时将薯业列为全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有力刺激了该产业的迅猛扩张,基地面积、加工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1、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淀粉加工户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园头、刘七里峰、高七里峰、马凹、柴家庄、仝市同、龙洞等3乡、14个村。其中常年加工户270家,户均日加工薯干达到1.5——2吨(折红薯5——7.5吨),加工大户可达4吨,秋季平均每户加工鲜薯150吨,生产规模较前扩大3——4倍。全县年加工薯干约5万吨,加工鲜薯6万吨,生产粉面5万吨。

2、生产周期缩短。近年从事薯干和淀粉购销的经纪人非常活跃,原料来源已扩展到周边灵寿、阜平、曲阳、新乐等县市的红薯资源和山东等地的薯干资源,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年长期生产。加工旺季分别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红薯加工期。周期的缩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淀粉生产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淀粉技术日趋成熟,淀粉的质量在同行业已负盛名。注册了龙源、金庄等粉条品牌,生产冷冻拉直的粉丝、粉条,产品的档次、包装都有了较大提高。

4、效益显著。受市场因素影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效益仍然不菲,一个规模适中的淀粉加工户在薯干加工期仍可日获利90元左右。资料显示,淀粉加工为农民年增加收入900余万元,淀粉加工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共上缴税金58万元。淀粉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红薯种植、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县直接从事淀粉加工业的人数达到xx多人,仅花园头村从事捞粉浆人数就占该村人口的1/3。

5、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xx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发展红薯淀粉加工业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红薯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污染严重。这已成为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加工区日排废水达到3000余吨,全部充斥在李七里峰、赵七里峰、花园头、马凹、高七里峰等村周围所有大小沟、塘、渠,污水排放区域内树木枯死、庄稼烧死,井水混浊变黄,臭味扑鼻,不能饮用。部分排入郜河的废水,已流到六一小学附近,对县城西侧郜河两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每到夏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城区及加工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受害最深的赵七里峰村群众为此多次信访反映,成为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县薯业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属于初级产品,且生产工艺为传统扬浆工艺,污染严重。虽有少量粉条生产,但大多为传统生产,产品质量差,且无包装、无品牌,附加值低。事实上,近年我县已成为卢龙、迁安、昌黎等地的原料加工基地,污染留在当地,效益却供手送给了别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户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片面认为,加工淀粉不愁销路,满足于“收入不大,年年有”,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因此,不想、不敢也不愿钻研、谋划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3、行业不规范。淀粉产品没有统一加工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品质量监测,不能进入大市尝大流通。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个别加工户掺杂使假,用低价购买的木薯粉、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并以相对低廉价格销售产品,结果出现货真赔本、造假挣钱,形成无序竞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产业就会步固体饮料、胶合板业之后尘,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薯业虽然被列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一些部门收费多,服务少。缺乏统一的中介服务组织。薯农与政府间、薯农与加工企业间、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利益的机制。缺乏统一品牌。我县淀粉虽在外享有盛名,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产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不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声誉。

三、做大做强我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及建议。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以来,无论在基地规模、加工规模,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出现了较大飞跃,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亮点。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实关键环节,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品种单一、质量标准不统一、深加工能力差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产品有销路,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从长远看,不求发展,就势必逐渐萎缩。山东招远市金岭镇依托开发的药用保健红薯粉丝,而走俏国际市常湖南娄底采用先进的薯制品加工工艺,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并利用粉渣建设酒厂、饲料厂,形成了集团化专业生产。因此,做大做强红薯加工业要首先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知识培训、宣传发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搞好定位,坚定以质取胜的信心,确保产品质量。要帮助加工户跨过“小富即安”的思想坎,不能甘做“原料基地”,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再忽视卢龙、迁安的深加工业和四川光友等其它省市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崛起,树立创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挤占能力多做文章。

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我县的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有所作为,要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县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当前,要重点对薯业发展定位、专业市场建设、定标创牌、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做出具体规划,分步运作实施,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尝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既可借鉴乳业协会的经验,由农口部门先牵头协调组建,然后转成民间组织,也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依靠品牌兴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纵观成功企业无一不得益于靠叫得响的品牌作支撑,而我县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淀粉产品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品牌。最近两年粉条注册了两个品牌,但产量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还没有在市场叫响,绝大多数产品销售还属“黑户”,外地客户只知道行唐所产淀粉品质高却叫不上名字,一旦个别掺杂使假者坏了牌子,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商标,唯此才能抵御伪劣产品对淀粉加工业的冲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常要走无公害生产之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愈来愈强烈。光友集团的崛起,关键是得益于无明矾粉丝产品的问世。我县淀粉加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必须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化”,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运输包装标准化等环节。就我县薯制品加工而言,多数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生产标准和检测体系,以此规范加工户的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主动权。

五要规范生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资料显示,四川光友集团的红薯深加工,价值能增加23倍;红薯还可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可见,开发红薯新产品前景极为广阔,是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应正确对待发展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目前,淀粉加工形成的污水处理,外地已有了成功技术和工艺可资借鉴,并且从废水中还可提取到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可实行小区化管理。由政府出台占地及水、电、路、税费的优惠政策,乡镇统一规划,村具体组织实施,建设淀粉加工小区。有关部门要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一律关停,实行统一进区生产,统一供水供电,统一排污治污,统一交纳税费,规范淀粉加工业发展,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

六是建立专业市场,解决有市无场和无序竞争问题。年产5万吨淀粉的生产加工能力,年消化11万吨薯干和鲜薯原料的市场需求,在李七里峰村一带自发形成了红薯交易市场,但目前的市场没有固定场所,每到旺季,大多沿公路交易,障碍交通,影响行唐县的外部形象。并且交易过程中加工户间、经纪人间为了销售或收购产品,常常竞相压价或抬价,竞争无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现有马路市场进行规范,可划定场地,开辟红薯专业市场,把路边交易纳入市场正当交易。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内部管理,为本地群众和外来客商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以市场兴旺拉动产品销售,提高行唐红薯交易市场的知名度,带动红薯加工业的做大做强,加速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步伐。

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以全县大局为重,充分履行职责,严把各个关口,为加工户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创造优质宽松环境,确保该产业始终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十九

为了解张家界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摸清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基础、掌握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成就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统计局张家界调查队近期走访了张家界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业园等相关单位,对节能环保产业进入深度了解,张家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一)区位和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永定区作为张家界市城区所在地,以全面启动文化旅游特色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山(天门山)、一园(张家界天门山文化产业园)、一水(茅岩河)、一线(张家界西线旅游)、两带(澧水风貌带、旅游产业带)两区(沙堤片区和且住岗片区)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打造山水城于一体的文化精品旅游,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工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与永定区生态资源的优势结合,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等特色节能环保产业。扎实推进工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久瑞生物、智能电力电气设备等项目建设,促进卓达新型建材产业园、旅游商品产业园、康而佳新上药品生产线等项目落地,新建南方水泥公司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项目,扩大福安家木业和恒林生态木产能,建成三川建材等新型建材项目。

(二)以省级生态区创建为契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委区政府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武陵源区节能环保重点项目8个,累计总投资达1.86亿元,投资项目涵盖环境综合治理、道路改造、饮水工程、节能改造等方面,除武陵源区环保分局外,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3家,分别为索溪污水处理厂、锣鼓污水处理厂、野猫峪垃圾填埋厂。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有50余人。全区节能环保效果突出,实现万元gdp能耗0.377吨标准煤/万元,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745.5吨、87.8吨,净削减cod4.9吨、氨氮1.3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58吨。武陵源区重点环保项目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项目、索溪峪污水处理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工程、张家界核心景区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武陵源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服务并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桑植县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是由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组成的,分别由张家界三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张家界锦隆环保建材公司、桑植鑫源水处理有限公司3家企业构成。张家界锦隆环保建材公司充分利用桑梓火电厂所排放的粉煤灰和电厂的余热发电,据测算年消耗粉煤灰10万吨、节约标煤1.5万吨、利用电厂废水7万吨,可节约用土3万米方米;张家界三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以生物质复合化技术使农林废弃物成型燃料转化气使用,提高效率100%,节能50%。桑植鑫源水处理有限公司年处理污水量720万吨,污水处理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服务范围15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六万多人,有效提升了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改善了环境质量。

(四)积极探索新型节能环保方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慈利县积极探索节能环保方式,逐步淘汰高耗高污染的行业,关停淘汰了污染较重的小型造纸行业,组织旧塑料再加工生产企业并进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tot专业化运行,目前发展了太阳能产品制品、环保节能门窗制造、尾矿治理、节能评估和室内环境检测2家、节能改造服务企业1家,并建成慈利县廖家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行tot专业化运营。积极发展储备节能环保项目,储备了节能环保建材生产线、生物质降材料生产线、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生产线项目等节能环保项目20多个。

(五)以扶贫项目为依托,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张家界市以发展扶贫项目为依托,促进光伏发电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市光伏发电共有20家,其中光伏发电扶贫试点8家。2017年,张家界对94个扶贫村进行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开发,省级财政投入940万元,每个光伏发电试点给予10万元补贴,从调查的情况了解到,一个光伏发电户总投入在42万至48万元之间,每年收益在7万元左右,成本回收期达7年左右,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期为25年,受益期为18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为每度0.98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价为每度0.472元,全省已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家补贴基础上每度电再补贴0.2元,对于光照条件较好而又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光伏发电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以扶贫项目开发为依托,各级财政给予补贴完成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真正做到了既为扶贫对象增收,同时达到发展环保节能产业的目的。

从张家界市两区两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武陵源项目资金绝大部分为政府投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节能环保产业孵化的资金不足,且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从慈利县、永定区、桑植县的发展现状来看,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政策限制。按照《湖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的要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项目,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上述区域中其余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州政府核准。张家界永定区、武陵区面临着比其他区县更为严格的审批、核准政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入驻和项目的快速落地,目前永定区还没有总投资达5千万以上的制造类、工程类重点及总投资1千万以上的服务类重点项目,全区48家规以上企业中还没有节能环保产值上千万的企业。

(三)缺乏人才。从了解的情况看,张家界市的节能环保企业存在研发能力弱,具有自主研发的企业少,技术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一是实施重点工程,孵化产业项目。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重点节能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和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建设,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价格机制。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费用征收和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已出台的节能环保税优惠政策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环保设备政策,严格审批中节能环保登记工作。

三是突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以湖南省的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和核心,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保护知识产权。设立一批节能环保方面重大科技基础项目,集中高校科研所和企业的力量,在提高能效、煤碳清洁利用、污染综合治理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鼓励bot、ppp等多种建设营运模式,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前置审批、核准环节,为节能环保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二十

摘要: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丝路文化带宁夏文化资源的分类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和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的挑战,并提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和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丝路文化;宁夏;文化产业;策略。

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7-1905)1877年在他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中,第一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虽然最初仅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但它已经成为一条连通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主干道。关于丝绸之路的走向,目前已有约定俗成的说法。学者们通常把它分为三段,即东段(起自长安,止于玉门关)、中段(今新疆地区)、西段(新疆以西皮中亚至欧洲或印度)。在东段又分为陇山道(南道)、六盘山道(中道)、经固原道(北道)。宁夏,正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这条“经贸玉带”上的一大驿站。南部固原,北部灵武,丝绸之路纵贯宁夏全境。“丝绸之路”不同于其他商路,它是一条带有“中转性”的大文化背景、长距离贸易与集散的沙漠与绿海相伴的文化之路。因此,充分挖掘“丝绸之路”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一、宁夏发展丝路产业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目前宁夏境内已有四处遗址(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文化优势。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有着丰富的回族文化旅游资源,这种独有的民族魅力和风情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回族在民族大融合中,始终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其风俗习惯深受伊斯兰思想影响。同时,其他民族的某些风俗也不断融入回族的社会文化中,从而使回族在宗教建筑、饮食礼仪、服饰、文娱以及婚丧习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宁夏回族人民的独特风俗、多彩生活、肃穆的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传统节日为“塞上回乡”增添了特色独具的塞上风情,也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旅游,开拓国际、国内穆斯林旅游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与中亚的区域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我们向西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增强国际影响力。3.资源优势。比如历史传统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民俗地方文化、体育竞技文化等资源分布广泛,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丝路文化资源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从传统意义上看,丝绸之路不仅是运输货物,还赋予了精神认同。文化交流最具有亲和力,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认同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潜力,必须以挖掘丝路文化为抓手。挖掘丝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并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把文化资源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遗存、特色建筑和民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服饰、民族民间工艺品等;无形文化资源,如古代语文和人物、壁画、乐舞、神话传说、民情风俗、民族节庆等。因此,对丝路文化的科学划分,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2.丝路文化资源的划分。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划分为:(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其中,实物遗存以古代和近现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为代表。如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固原古城、开城遗址等。(2)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是指西部地区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习俗、观念等文化内涵和形式。如穆斯林婚丧习俗、回族服饰文化等。(3)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指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各宗教遗址、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等。如须弥山石窟、石空寺石窟等。(4)生态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是体现生态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区域特有资源,是处在自然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如火石寨雅丹地貌、黄河文化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广泛,其中的`精华主要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处文化遗存(固原古城、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虽因多种原因,宁夏这四处文化遗存与申遗失之交臂,但进入预选名单的丝路文化遗产,已经充分体现了丝路文化宁夏段的地域文化价值。

三、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挑战。

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虽说也有较强的地域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了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谁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穆斯林省,是文化资源的富矿,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优势。但文化资源优势不会天然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创意的支撑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支撑。目前,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制约。1.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主要反映为文化产品品牌力度不足,文化产业集聚度不高,文化产业产值不高。宁夏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文化产业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但是现有的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遗址文化遗产,缺乏知名品牌,文化产品号召力度不高。同时,宁夏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衔接松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整体超过全国文化产业整体增速,四川、云南、陕西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宁夏文化产业增速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相比,增速排名较靠后。虽然宁夏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同文化产业强省相比,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79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3.1%。20,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60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7.47%。不断提高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基石。2.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深度发展,加速中国与中亚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已经开始构筑,包括中阿博览会、银川综合保税区的成立、丝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等,不断开拓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开放型平台。目前,这些平台的构建处于深化时期,尚不能适应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发展的前景进行多层次构建。

四、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路径。

1.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提升遗址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制造业、建筑设计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通现有文化壁垒,推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宁夏而言,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全面提升宁夏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结合宁夏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宁夏遗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深入挖掘包括丝绸之路大遗址在内的遗址文化产业,合理开发打造遗址文化产业链,将遗址文化旅游、遗址演艺娱乐、遗址工艺美术、遗址建筑设计等产业集聚度提升,将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将会结合宁夏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进一步用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和开放型发展。2.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要发展文化旅游重点产业,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必须有丝绸之路开放型发展平台的支撑。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中阿博览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机制。由此,中阿博览会成为宁夏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平台。同时,银川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起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繁荣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促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后,联盟城市将建立政府和民间互访交流机制,构建联盟城市合作交流平台,相互宣传旅游产品,共同推进各城市间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的联盟旅游交通体系;构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平台,研究旅游城市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丝路旅游共同体,全面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宁夏应该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知名品牌。重点发展丝绸之路宁夏遗址文化旅游品牌,把丝绸之路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等大遗址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内知名旅游品牌。综上,以丝路文化为背景下对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有助于宁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会有力地推动丝绸之路跨区域的深度开发。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二十一

当今影视剧的内容生产,已很难像过去的文学艺术作品那样对受众起到引领、提升作用,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出现了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低俗倾向。

(一)思想价值混乱。

在《求求你表扬我》中,女大学生欧阳花主动与记者古国歌玩暧昧,用的是香奈儿香水,穿衣戴帽均是名牌;在《回家的诱惑》中,几对男女为了占有金钱、名誉和地位,明争暗斗,互相玩弄,把爱情当成达到个人私利的工具;在被称为“票房黑马”、打败了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失恋33天》中,对爱情进行解构的台词贯穿始终,诸如“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你不仁我不义”,“买台冰箱,保修期才三年,你嫁个人,还要求这个人一辈子不出问题吗?”等,把作为文学艺术永恒主题之一的'爱情消解得体无完肤,爱情的专一、排他、忠诚、神圣等特质,被胡编乱造的情节及漫天的炒作、绯闻、官司、恶搞等充斥得荡然无存……诸多片子,不仅在故事情节上解构爱情,而且在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无不体现出解构倾向,内容低俗,思想价值混乱。

(二)道德观念滑坡。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篇二十二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在盐文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五辑)(盐文化与开发利用专栏);盐文化部分研究课题成果(吕福玉,曾凡英著《垄断转型:当代盐产业组织优化进路》)等中谈到了盐文化产业的问题。5月在江苏扬州举办的盐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讨会上,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盐文化遗产的开发及保护问题[6]。300余位学者讨论和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盐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盐文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研究、盐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研究。要充分发挥传播媒体在盐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大众媒体激发民众保护盐文化遗产的意识[7]。10月20日,中国盐文化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召开,此次论坛围绕盐文化与区域发展的主题,与会专家学者针对盐业企业与区域发展、盐文化遗产保护、盐文化体系研究、盐文化产业完善与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此次研讨会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盐文化应用研究,拓展和深化盐文化研究的领域具有现实意义[8]。目前在我国有些地方盐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发展,然而盐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其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种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一)政府在盐文化产业建设上的规划和引导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盐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环境培育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其重要价值和作用,这就要求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的,政府的工作中心及职能不仅应该是在盐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上,即是对盐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未来及趋势的规划和宏观调控,为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应该培育盐文化产业市场的公平、透明环境。然而,当前政府的这些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导致在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上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是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浪费现象,这就需要政府认识到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解决。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个方面的政策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从全国甚至世界的角度,整体上去看待和研究这个问题。

(二)我国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盐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现存的一些法规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有的一些法规政策存在着一些计划经济陈旧的痕迹,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改善。盐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构建科学、完善、系统的盐文化产业法规体系为基础,现阶段盐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都是问题所在。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基础上,还需要完善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盐文化产业保护的知识产权体系,为盐文化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同时,也要执法必严,这样才能为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实现盐文化产业创新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可以说盐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种,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盐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与高新技术结合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盐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低,这就造成附加值较低;二是盐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缺失、创意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盐文化创意匮乏;三是盐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发展不足,难以产生多样化的盐文化产品,这就导致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力较差的问题。盐文化产业创新性问题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大障碍,这阻碍着盐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盐文化产业建设很难取得其应有的发展效果。

(四)我国盐文化产业建设存在着投资体制不健全、投资渠道单一以及投资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我国盐文化产业面临着投资的困境:一是盐文化产业建设的投资渠道还没有实现多样化,目前多是国有盐文化产业建设投资,急需民间资本,甚至外国资本的更多介入;二是盐文化产业建设投资没有很好的规划,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市场化投资还是较为缺乏;三是盐文化产业建设投资多样化不足,缺乏股票、债券、基金等筹资方式[9]。资金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加以引进。文化产业大都是创意产业,盐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创新产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有大量的产出,投资渠道和体制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盐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盐文化市场的`主体都是文化事业相关管理单位,现今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理模式,对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管理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在市场机制快速发展时,一些管理制度和行为就会抑制盐文化企业发展的活力,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科学发展。现实状况是我国目前还未建立统一的盐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导致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会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10]。进行相关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成为当前发展之必须。

(六)盐文化产业开发模式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目前盐文化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导致盐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着单一性与同构化的问题:一是盐文化产业功能存在着单一性,这就是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多是采取较为相同的开发模式,以促进地方知名度等目的;二是盐文化产业结构适合地方特色的较少,多出现同质化竞争,造成盲目发展、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在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多是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甚至以盐文化资源的破坏为代价,这样就导致严重的盐文化资源的破坏现象,难以实现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1]。这种盐文化产业相关体制存在的问题,归结为计划时代的事业管理与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运作“二元机构”存在的问题。加之目前盐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盐文化产业还未能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目前盐文化产业的体制落后,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盐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公益性与经营性界定模糊的问题。国有经营性盐文化企业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还没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民营盐文化企业也很难取得一定的发展,民营盐文化企业发展与国有盐文化企业和单位之间还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盐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产业链不完善;盐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的市场化意识不强,营销能力较低,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发展体制,导致盐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很难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统筹的发展,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促进盐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取得快速的发展。

我国盐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种,但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产业的属性,其以深厚的盐文化为底蕴,特别是以民众对盐文化的感受为基础,关键以民众对盐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根本动力。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要重视夯实盐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要使得盐文化产业发展从我国传统与现实的盐文化中获取灵感[12],务求从多方面对我国盐文化产业建设进行完善与发展。

(一)政府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对盐文化产业体制的改革上。盐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对盐文化产业体制进行研究和剖析,以便对其改革,促进其发展。政府要认真观察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国家战略部署,主导国有盐文化企业的改制,塑造新型盐文化市场主体;政府主导下推进盐文化产业进一步升级;坚持和发展市场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要给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方便和实惠;政府主导下对盐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相关规划;政府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应该加强政策研究,让政策制定得更加科学以及政策能得到有力的执行;政府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中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积极为盐文化企业服务。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的,政府要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上做出更多的引导与支持工作,甚至可以以“盐文化产业园”的形式予以建设探索。然而现实中存在盐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以及政策制定的各种问题需完善,这些从现有盐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黄健提出建立“中国盐业科技博物馆”的设想,这样可以从盐文化与盐业科技史方面展现自贡盐文化及历史[13],这就要求政府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积极培育和完善盐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机制,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公平执法的力度。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定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严格的执法更为重要,这是盐文化产业能够得以发展的保障。这就需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盐文化侵权行为,能够为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条件。目前而言,盐文化企业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公平的盐文化市场以及市场机制,其目的之一就是在于维护盐文化企业的利益。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边要发展大型的盐文化企业,也要防止盐文化产业存在着垄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盐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便充分发挥盐文化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种价值[14]。法律是培育和完善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进一步加强盐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才能促进盐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程龙刚从自贡盐文化遗产基本状况提出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具体建议[15],这些建议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具体完善。这也是当前盐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从而能够规范和指导盐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培育能够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文化企业,以此带动盐文化产业的发展。盐文化企业的发展首要就是盐文化品牌的建设,这样有助于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盐文化企业,带动地方盐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产业互动形成产业群,这样推动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其次是盐文化品牌的培育,要发挥其品牌价值和功能,使盐文化品牌建设和集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三,要根据各地实际状况,构建盐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这样的企业不仅要具有国内竞争力,还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而且资源整合还要与其他产业进行互动发展。奚敏等对淮安盐文化旅游的发展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提出了建议[16];张弘认为自贡盐文化旅游开发应该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了自贡盐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贡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对策[17];吴晓东就自贡盐文化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贡盐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盐文化旅游发展策略[18]。盐文化与其他产业的互动也是促进盐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以及盐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盐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势在必行,不仅要使盐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更要加强盐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在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结合,将进一步促进盐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促使盐文化产业的拓展以及新型盐文化产品形态和业态的产生。在此结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充分使得高新技术在盐文化创新中发挥其应有价值;二是采取多种途径,如校企联合等途径培育和引进盐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张宜亮从盐文化继承及其创新的角度,谈到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如盐政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19];李朗等就盐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大众传媒是盐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20]。这些都是盐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本途径,对于完善盐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五)完善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投资和融资渠道,以便为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目前我国盐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政府投资,这就需要开放盐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其他类型的投资,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能够进入到盐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去;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盐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与扶持力度;支持盐文化产业相关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在政府支持强化财政、金融等基础上[21],发展多种渠道和类型的资金投入手段,从而形成我国盐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六)积极鼓励各种盐文化产业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制定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各地统计机构积极支持开展盐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统计,革新盐文化产业各种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指导;在数据统计基础上,建立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积极促进盐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积极发展与盐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各种服务性消费,在盐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上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22]。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谋划具有中国特色的盐文化产业发展。盐文化产业行业标准的建立需要对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企业和行业的科学系统的调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行业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对盐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规范,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

(七)解决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障碍,从而不断创新盐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这是促进盐文化产业发展及提高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这种体制创新要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下进行,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革新:盐文化管理体系、行业市场准入标准、企业经营机制,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要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原则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扫除体制障碍,促进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体制障碍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这种障碍更为明显的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上。要加强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性保护,以促进盐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生产性保护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及实践所证明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及规律相符合的保护方式,但随着探索和实践的推进,生产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加以显现,这就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这也是保护传统盐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就是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培养,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可以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盐文化产业是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创新产业,所以就现状而言,一是进行人才培养。高校作为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加大培养力度;社会培训机构能起到成人教育和补充教育的作用,而更为关键的是盐文化企业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进行人才的培养;二是盐文化人才的引进,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促进盐文化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

结论。

将盐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进行盐文化产业建设,并且促进盐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是当前盐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3]。盐文化产业建设是对我国传统盐文化资源开发的继承和创新,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针对盐文化物质遗产而言,包括盐文化古遗址、古建筑、古矿井等重要的关于盐的历史遗迹,还包括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盐文化的艺术品、实务和资料等以及以盐为生的城镇。而涉及到盐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与盐文化相关的传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24]。盐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来促进盐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也主要涉及上述内容,为盐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实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而盐文化产业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因此,盐文化产业要与这一特性相适应。在当前我国强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势下,盐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投入和品牌培育,在国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我国盐文化产业的软实力。这对于“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着重要价值,这也是盐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所在。(本文作者:谷满意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906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