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方式,通过写议论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观点清晰和论证能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反映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表现和收获。以下是一些写作高手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和指引。
论文研究现状篇一
摘要我国法学专业最早开始于“五院”、“四系”时代,自此,法学教育走上借鉴和探索的道路,理论上通过主动学习和尝试借鉴的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实践中也在摸索着各种培养方式,但依然难以避免的出现了法学人才走入社会后的水土不服问题。
究其原因,不仅存在法学教育理念和指引方向的问题,而且存在教学方法上与社会的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适当的改革我国现存教学体系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实践教学决定因素
一、当前民族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的脱节
首先,我们需要慎重的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更多的法学家,还是合法合格的公民?或者能够拥有法律技能而服务人群的职业者?众所周知,市场的选择人才的最终炼金炉,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法律人才,最终都将走向市场,由市场来做最后的选择。
一般来讲,法学专业毕业生走上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第一种,是司法资格考试已经成为走入特殊法律职业门槛的准入证明,比如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群体;第二种,可选择的职业较多(除公检法司等公务员类别,还包括企业、银行、风险评估机构等),但对职业技能和经验的要求颇高。
针对第一点,可以说,国家于将法官任职资格考试、检察官任职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这三大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融合为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删选人才的一种标准,它不仅提高了进入特定职业的门槛,实现了真正职业化的要求,而且印证了国家对法律职业的重视和迫切心情,以及对法治建设的一种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反观大学“圈地式”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重视传统理论法学的讲解和深化,将法学知识的传授圈禁在校园内,而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应用;其次,大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同时,多传授由学者所编写的各种法学教材,而很少介绍法条的理解和应用。
当然,课堂中虽融入一些案例教学和毕业实习项目,但是这样的过程同样缺乏适当的引导和拔高,也并未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衔接起来,容易造成学生面对具体工作时手足无措,正如王晨光教授所言:尽管在中国法学教育的科学化和学院化已成为主流,但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其主要目的将不复存在。
反观世界两大法系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如高起点、高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向,无疑不是对我国法律从业人员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新要求,而这些都是目前的大学教育所不具备的环节。
(二)学究式治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的大学教师在职称评选的压力之下,多趋向于追求学术上的造诣,所以法学论文与专著在理论上越来越深化和玄化,这样的结果导致法学教育走上自我办学、自我完善和自成一体的发展道路,使中国法学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学院化现象成为主流,但却使法学无法发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和矫正作用;其次,大学讲堂的授课内容则多倾向于对国家学者著名观点介绍,却难以说明这样的观点与实际案例的关系。
再次,虽然已经有15所院校建立了法律诊所式课堂,并成为正式的资助性项目长期设立下来,但这相比全国近200所的法学院校而言仍然属于“稀有物种”,并且由于诊所教师多为学究式专家,而难以真正实现诊所教学的案例真实化和经验化。
反观美国的法学教育,则更倾向于对现实案例的关照和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上课之前,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或案例资料,上课的环节则主要由学生来讨论,各自发表意见,之后才由教师做总结,而这种总结不是给出一个绝对的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各种结论作出分析,这就是引导式教学法。
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教学的次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教授会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适宜判例法国家,未必适合我国法学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方法中看到,这种教学更倾向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质疑学术的权威,而且可以寻求案例最真实的解决方案,从而检验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大体是从单纯的法律制度的培养,过渡到法律理念的培养,但是缺乏对法律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这正是亟待弥补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法学教育走向的决定因素
(一)法律的性格决定法学教育的走向
什么是法律的性格?法律的性格就是服从法律,不能任意变通它,变通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
在这种性格的指引下,教师们教授学生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而且多以记忆的方式为之,辅之以个别案例的理解,而这样的案例也多以对理论的思索演变而来,当然就权变不足了。
而当下,法律的学习不仅应当记忆法律制度和规则,还应当学会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仅应当知道法律制度的理念,而且应当融会贯通法律的基本精神。
(二)时代特征决定法学教育的走向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管理国家的时代,法学教育承担起适应司法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农业、财税、金融、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需要、适应社会服务需要三大时代任务,这就需要大批经受过职业化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人才。
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法治精英,是不仅能够制定规则,而且可以建构秩序和按规则办事的满足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精英。
大量优秀法律人才逐步进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势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人才需要决定法学教育的走向
法学教育关注人才的三个方面。
第一,做人。
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其次是现代理性精神的教育,即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塑造;再次是独立法律人格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培养工具型的人才。
第二,思维方法。
即就是思想的解放、求索的自由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种多维度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学习方法和学术研究方法。
第三,做事。
也就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法律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不仅熟知法律的规则,而且精深特殊领域的技艺;不仅包括基本的职业道德,还包括对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慎重反思和批判精深;不仅包括法律文书的起草能力,还包括沟通协商的技能、谈判妥协的技能、起草合同的能力、证据审核和有效运用的能力等。
综上所言,法学教育就是实现做人、做事与方法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培养仅依传统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创新思维,改变传统教学的被动模式,扩大实践教学的方式和途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法学教育的三大目标。
三、结语
法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针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把法律教育同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多了解和真切感受我们面对的这个具体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法律人,扩大对法律人职业技能的培养,学习法律语言的表述及法律文书的写作等技能,从而达到对法律人坚定信念的培养和塑造,培养那些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于献身的优秀法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法律教育的宗旨[j].法制与社会发展,(6).
[2]朱苏力.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j].法制资讯,(5).
[3]江平.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与际遇[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
[4]霍宪丹.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j].法学研究,(4).
[5]霍宪丹.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学术文库:不解之缘———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论文研究现状篇二
[摘要]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其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了廊坊农村体育的现实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发展廊坊农村体育的对策,以其为廊坊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廊坊农村体育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农村70个体育锻炼点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共发放居民问卷700份,体育锻炼点问卷7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为97.4%,体育锻炼点有效问卷为70份,有效率为100%。
2现状及其分析
2.1廊坊农村农民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通过廊坊农村农民对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识程度的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仅有3.1%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很了解;有28.7%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略知情,而有68.2%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毫无所知。以上问题说明,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法律法规了解缺乏,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宣传体育法规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及宣传教育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2.2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农民认为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改掉不良习惯和体育锻炼。
2.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情况
2.3.1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项目状况
项目秧歌武术气功交谊舞羽毛球篮球混合项目数量201697666百分比28.5%22.9%12.8%10%8.6%8.6%8.6%从表1中可以看出,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内容选择比较单一,其中民族传统项目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由于传统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而羽毛球、篮球项目主要的人群是青壮年。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中气功练习点较多,因为廊坊是我国推广保健气功的试点,所以气功活动点不仅发展规范,而且发展的速度也较快。
2.3.2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场所现状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有70%的体育锻炼点在晚上活动;有58.6%的体育活动点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有75.7%的锻炼点受季节的影响。这非常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一般在早晨农民都会去田间劳作,而且在春播秋收的季节由于农活劳累,多数锻炼点由于没有人员参与而暂时停止。
2.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情况
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村委会支持,占48.3%,有86.7%的锻炼点经费缺乏。由此可以看出,廊坊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锻炼点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少,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由村委会自由组织与发展的状态。经济条件是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
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社会指导员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70个体育锻炼点中,共有通过正式培训和考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且均为3级。
这与廊坊市城市社区体育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水平差距很大,说明廊坊市的体育管理部门没在技术上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必将会影响到廊坊农村体育科学、快速的发展。
3建议
3.1政府部门应发挥其政策导向的作用,尽快完善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农村体育法规、制度建设与宣传,全面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的组织化、社会化。
32适当增加农村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积极引导和加强农村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逐步引进体育产业化运作方式,摸索建立体育创收自给的渠道。
3.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农村体育活动质量。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不同单位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论文研究现状篇三
摘要:主要介绍了塑料管应用现状和生产现状。本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石油深加工技术日趋完善,塑料制品种类多样化,产量迅速增长,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塑料管和传统管材相比,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水流阻力小,节约能源,安装简便迅速,造价较低等显著优势,受到了管道工程界的青睐。为此,许多发达国家塑料管制造商与管道工程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全面的开发研究,使原料合成生产、管材管件制造技术、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塑料管在管道工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并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论文研究现状篇四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作为文化领域重要分支的艺术设计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受到西方设计素描的影响下,我国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极具我国特色的设计素描风格。而当前出于提升设计素描人才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针对当今的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展开研究和讨论,以从源头上来对人才的质量进行把关,为我国设计素描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保障。
目前,我国的设计素描教学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样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推动设计素描的发展。但是,经过本文对很多学校设计素描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可知,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不平衡
在过去,开展设计素描教学主要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在这一阶段行政过于干涉艺术的发展,随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设计素描教学获得了重大的改革。但是,在教学时依然体现出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国内各大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发展不平衡,对于一些优秀的高校来讲,例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在设计素描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能够推动教学更好地发展;但是,一些普通的院校,其教学水平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从而影响了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进行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设计素描的教材选取的不够合理,很多教材仅仅对设计素描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讲解,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抽象能力等都没有进行论述,从而无法对设计素描教学课程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
(三)过分注重设计素描教学的结果
设计素描教学不仅仅为了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鉴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设计素描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第二,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素描时需要安静的环境。但是,安排的环境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内在动力,才能够让学生承受孤独,然后获得设计素描方面技能的提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因此,需要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深入地改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帮助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设计素描人才。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设计素描教学的系统化建设
设计素描教学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因此需要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考虑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建设,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三,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考虑多种元素的组合教学,例如将人物与自然结合起来,色彩与虚实关系结合起来,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元素,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设计素描的作品中。
(二)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主要起源于国外,因此国外素描设计的发展要优于国内。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设计素描教学,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设计素描人才。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三,在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设计素描的教学不仅仅是需要锻炼学生素描的基本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在充分认识到设计素描教学重要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二,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从而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提高。
论文研究现状篇五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选择适应论》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翻译学概念。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思想,与东方哲学思想、生态智慧而来,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提出后,引起学界的热议与研究,同时也有质疑之声。
在中国知网中高级搜索核心期刊,检索条件为输入主题“生态”“翻译”,时间从至共检索出127篇期刊论文。近几年是生态翻译学相关的学术研究与研讨等学术研究成果最集中的时期。研究学科主要集中在外国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字等学科。研究层次分布在基础研究(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部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的支持。
二、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翻译界理论发展滞后,在逐渐借鉴西方翻译思想的过程中,出现了亦步亦趋或西方思想的“追随者”现象,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势在必行。生态翻译学作为本土翻译理论,国内学界逐渐掀起理论研究热潮。
胡庚申教授作为生态翻译学的创始人,孜孜不倦地对理论进行探索。胡认为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翻译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相比,生态翻译学在立论视角、哲学理据、关注焦点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与创新。胡(2014)对宏观层面上的“译者中心”和微观层面上的“译者责任”进行理论分析。国外学者恩创·哈格斯(2013)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生态翻译学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西方翻译理论一统翻译界的局面,促进东西方翻译理论的交流平台的构建。
三、生态翻译学的具体应用
生态翻译学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翻译理论,学者运用“三维转换”“适应选择”理论分析译文的质量。如翟晓丽(2014)、聂韶峰(2014)从三维转化角度对电影中的译文进行评析。石春让&李健()以《快乐王子》的多个汉译本为范本,从时空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
学者们更加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如,舒小杨(2014)将生态翻译学置于翻译教学环境的背景之中,以帮助翻译学习者增强翻译能力。唐祥金(2013)将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与公示语的翻译相结合,吴育红&刘雅峰(2014)注重生態翻译学与外宣翻译相结合。田娜(2015)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支撑,注重研究中国川酒文化的生态翻译。
四、生态翻译学的质疑与释疑
任何一种理论或批评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尤其在关注面上,都有其重点和盲点,生态翻译学作为新生理论也不例外。
陈水平(2014)认为胡提出的“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和译本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的论述,将翻译放在翻译环境的最底端,忽略了翻译的“跨地域”特点;“译者中心”,违背了生态伦理;选择适应论置于中坚,忽视了更为广阔的翻译环境。胡庚申教授驳斥陈的论点。胡(2014)认为陈“关联序列”存在误读并对相关的最新进展不了解;译者以生态翻译学为研究基础是以文本为支柱,并没有脱离文本而存在;陈没有区分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翻译学的不同,陈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初期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批评中。
五、结论
现今翻译市场蓬勃发展而译者鱼龙混杂,译文良莠不齐,低层次译者产能过剩、高层次译者数量不足,对译文的衡量标准尺度不一。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的译文它既提升了译文的可读性,同时又满足了大众对高水平、深层次文化的需求。
论文研究现状篇六
首先,生产企业要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利用人才优势建立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研发基地,在技术上、产品特色上、生产手段上进行积极创新;其次,在对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产品功能上要积极进行创新和丰富,以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档次。最后,在制作工艺上,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要耐心打磨,也要与市场要求相符合。如此,才能提升该产业的发展活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开拓市场,适应消费需求
在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前提下,要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一方面招聘优秀的销售人才进行积极的产品推广,不仅可以在国内进行推销,也可以尝试拓展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发展需求,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开展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和开办民间工艺美术品专营店等项目,并以此推进建立专业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市场,既能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也能是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三)吸引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应当采取鼓励措施,鼓励老艺人进行技艺传授,充分发挥老艺人的积极作用。第二,应该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中采取措施,如,传统技艺进课堂、技艺制作大比拼等方式,促使更多学生了解和热爱相关工作。第三,采取诸如提高待遇、奖励住房等措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使这些优秀人才投入到该产业的发展和保护中。
(四)完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无论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还是在社会经济效益的创造上都有着积极的贡献,因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应当从政策层面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护。一,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对于该产业的支持,在企业发展中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在贷款上实施财政贴息政策。二,规范产权保护制度,将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纳入产权保护制度之中,利用法律制度保护传统艺术。三,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支持产业发展。
论文研究现状篇七
军校文化软实力是军校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军校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本文以空军雷达学院发展的转型期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例,分析了军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作用,并探讨了提升军校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作者:王薇王玲作者单位:武汉市赵家条空军雷达学院,湖北武汉,430019刊名: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英文刊名:moderneconomics年,卷(期):7(4)分类号:关键词:任职教育文化软实力雪莲文化途径论文研究现状篇八
但从宁夏当今的法学教育整体来,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使宁夏法学教育对宁夏及周边地区发展的贡献度和参与度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著名法学家张晋藩教授在“法制建设与法学教育”座谈会上讲道:“法治和法学教育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相互促进的。从历史到现实综合来看,法治兴,则法学兴,则国兴;法治废,则法学教育废,则国废,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由此可见,成功的法学教育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使法制趋于完善和发达。
进入21世纪,宁夏法学教育如何适应时代潮流,如何培养适合宁夏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的法律人才,以推动宁夏法学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是当今宁夏法学界、教育界应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宁夏法学教育的现状
截至,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法学教育的大中专院校共有五所,分别是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大学、银川能源学院(按照开设法学类专业的时间顺序排列)。
从最早设置法学类专业的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算起,宁夏法学教育已超过30年的历史了。
毋庸置疑,宁夏法学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已为宁夏及周边地区输送了数以万计合格的法律人才。
法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有的成为国内知名学者,有一大批成为各级公务员,绝大多数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近年来一些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法科毕业生也开始崭露头角,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从宁夏当今的法学教育整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使宁夏法学教育对宁夏及周边地区发展的贡献度和参与度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二宁夏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宁夏法学教育定位不清,导致法科生就业前景不明朗
近年来,关于法学教育的性质问题,法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归纳起来,主要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一是法学教育究竟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二是法学教育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学科教育,或是职业教育,或是兼而有之?三是法学教育究竟培养的是通才,还是专才?宁夏法学界也参与其中,但热烈的讨论未能清晰地定位法学教育,由于定位不清,造成包括宁夏在内的法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明朗。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就业蓝皮书)于年6月11日起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显示,法学等高考“热门”专业就业连年爆冷,其中法学专业更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从就业蓝皮书提供的届至届主要专业门类本科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来看,法学专业分别为82.3%、86.7%、86.8%,连续3年垫底,而且法科毕业生原来拥有的光鲜耀眼的就业单位及部门已寥寥无几。
2.宁夏法学教育结构不合理,法科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
就业蓝皮书主编王伯庆认为:“在国外,学生通常是在结束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才开始进入法学院。
而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法科毕业生一本高校在培养,二本高校在培养,三本高校也在培养,甚至高职院校也在培养。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事法律工作,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就是对于很多不合格的法科毕业生来讲,通过司法考试比高考还难”。
宁夏法学教育同样面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开设法律事务、律师事务等8个法学类中专、高职专业,在校生3800人。
北方民族大学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刑事法、民商法、国际经济法、金融法4个方向,在校生830人。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开设法学本专科成人(开放教育)专业,学员人数数以千计。
宁夏大学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人,法学理论硕士点在校研究生79人。
银川能源学院开设书记官、法律事务两个专业,在校生70人。
宁夏法学教育从中专到研究生有四个层次,有统招、自考、成人三个渠道,涉及全日制、函授、业余三种形式,呈现层次多、渠道广、形式杂、法科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
3.宁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凸显就业竞争力不足
法学作为应用学科,研究对象很宽泛,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技等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
从理论上讲,法科毕业生就业市场非常广阔。
但由于宁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使得法科毕业生刚迈出学校就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面对社会与法律职业。
如此,凸显就业竞争力不足。
而宁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的实质,恰恰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讲过:法学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法学教育的前途在于服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法学教育的生命在于为法治建设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
一个合格的法律职业者,必须通晓司法理念,熟知国家法律,必须自觉遵循法律的基本价值——正义和良知;必须善于将固定的法律条文与千变万化的法律事实结合。
宁夏法学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实务)能力的培养。
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案例研讨、法律职业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给予相当的课时保障和严格的、硬性的考核要求,用以培养法科生法律职业实践(实务)能力,使其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与法律职业。
三宁夏法学教育问题的成因
1.法学教育理念不清是宁夏法学教育定位不清的主因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教育要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整个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
近十几年来,法学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时代,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毋庸置疑。
但是,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能否适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求呢?大众化教育时代不应排斥精英教育的存在,而且还应广泛地呼唤精英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并存。
宁夏法学教育应在坚持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在高等法学教育中,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秉承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高端法律人才,为宁夏法学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的结合找到一个平衡点。
2.法学教育有利可图是宁夏法学教育结构不合理的主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热潮,加上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学生和家长对律师、法官、检察官这一类“21世纪黄金职业”的向往,法学专业就成为全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一些院校把法学类专业视为有利可图的“唐僧肉”,不管自己是否具备创办法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再加之兴办法学专业的成本较之理工类专业要低得多,不需要价格不菲的实验设备和耗材,所以一哄而上。
目前宁夏一些负责在职人员学历提升的自考、成人、函授、开放式法学教育办学单位鱼龙混杂,虽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明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培养考核要求,但实际上办学单位根本无法实现学员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的落实。
这种忽视法律人才培养规律的“法学教育”,无法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高端法律人才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宁夏法科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
3.未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教育观念是宁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主因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正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规定今后法官、检察官必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获取从业资格。
也就是说,单独的律考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开始构建。
在我国实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大背景下,宁夏法学教育未能充分认识与司法考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未能将法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司法考试进行有效对接。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法律实务技能训练等诸多方面,没有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教育观念,造成宁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
四结束语
法学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学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涵养法律道德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分析宁夏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意义不仅是为宁夏及周边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更是在全社会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文化。
参考文献
[1]龚廷泰.论大众化教育走向中的法学精英人才的培养[j].法学家,(6)
[3]季境.法科生就业为何沦为垫底[n].检察日报,2012.9.10
[4]肖扬.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律作用无可替代[eb/ol]04/04/
[5]霍宪丹、王红.建立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律教育的改革[j].法学,(10)
[6]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论文研究现状篇九
如前文所述,工艺美术的发展最终都要围绕着传承与创新、现代性、创意产业等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展开,从而形成从“工艺文化”研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当下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手工业时代自发式的传承与创新不同,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时代文化消费的力量,即受市场的制约,要求创新以适应生活的需求,又要有新的创造。因此工艺美术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着创新与传承的问题,也是工艺美术自身的发展性要求,亦是对时展的回应、一种适应。因此,工艺美术的发展,要在继续传承传统的技艺、手法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新的技术成果及经验,探索新的媒材,拓展传统手工艺的空间。同时遵循手工艺规律是创新的前提,尊重材料本身的特点,讲究材料质地的呈现是工艺美术创作一贯坚持的品质追求,使审美品格整体地处于一种高雅的状态。总之,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实用性的系统,在其发展进程中要将传统与当代进行连接,将工艺、语言、思想内涵等全面的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创立品牌性的工艺美术产业,与国家战略联通在国际上打造民族性的工艺美术形象,从而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如吕品田先生所说:“让传统手工艺活在当下,就需要让它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参与创造当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实践,才能真正保护和延续这些传统技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其生产性和实践性,而非将之表演化,才能不违背其内在规律和自身发展方式,才能不扭曲其自然演变的趋势,从而让它们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1]吕品田.《手工劳动与艺术化生活》.中国旅游报,2016(11).
[2]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东方杂志,1929(26).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阅读次数:人次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
一、研究意义的厘清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教学反思,是幼儿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质疑、探索,并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幼儿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特点是以解决幼儿园教学问题为基点、以改进教学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教学反思实施的过程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而且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解决幼儿教育实际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xx市a幼儿园为研究对象,了解该园教学反思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该园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水平等现状,探讨xx市a园教学反思开展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提高幼儿园教学反思的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学反思的实施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包括xx市a园教师三年所写的教学反思726篇(12个主题活动的反思及区域活动反思l08篇、领域教案的反思540篇、创造性游戏的反思48篇、幼儿园优秀园本案例的反思30篇)、教育日志70篇。
三、问题的分析
通过访谈和研究资料,我们发现xx市a园教学反思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意义,但对内涵把握不全面
在访谈的过程中,教师均认为对幼儿园各类活动的反思能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访谈中提及“您认为幼儿园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有无必要”,l00%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提到“教学反思对您的教育教学有无帮助”,80%认为是有帮助的。可见在反思的作用上,教师认为对自身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他们认为反思能获得有益的信息、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加以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大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语言等的分析、思考和总结,考虑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足,哪里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促进工作开展。也有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对幼儿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是对自己教育行为和技能的认识与思考。这种理解忽略了教学反思中包含的“解决问题”“改进”“提升”等几项比较重要的含义。
(二)教学反思形式比较单一,缺少行动研究
通过对xx市a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文本的分析,发现该园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为教学后记、教育日志、教学案例。在一些教学后记的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写反思的时候,很少借助专业理论知识,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无法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无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持,无法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的文本写出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教学后的困惑,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没有进一步反思困惑。而教学案例形式的反思,偏重于成功经验的描述,缺少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开展的行动研究。
(三)教学反思类型主要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对课程理解不够全面
幼儿园一日活动可以划分为学习、游戏、生活、运动等几个部分。在对xx市a园教师的教学反思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园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围绕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关于领域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的反思占了文本总量的70%,游戏活动反思占30%,其他方面的反思则没有。在分析70份教育日志后,发现该园教师对生活活动的反思占了教育日志的27%。
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a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类型较单一,主要围绕学习活动进行。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也都是幼儿园课程讨论的范围。
(四)教学反思呈现多种水平,反思质量有待提高
应该说a园对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还是相当重视的,翻阅该园教学案例发现,每个活动均有反思,但只写两三行的居多,一般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活动事实的描述,多从教师对问题的发现、提出的策略两个方面来反思教学。对该园30篇优秀园本教学反思进行分析,呈现四种水平:一是对教学中存在问题不明确,没有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这一水平的反思占44%,主要采用的是“记流水账”的形式对活动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二是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没有提出改进策略。这一水平的反思占20%,主要是找不出问题的原因或是对问题的原因分析错误,如对幼儿园在活动中争抢表演玩具的现象,教师提出今后多引导幼儿园学习礼让,不抢玩具,却没有发现是因为玩具的数量本身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三是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所提出的改进策略针对性不强。这一水平的反思占26%。四是对于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寻找理论支持,提出有具体、有针对性解决策略。这一水平的教学反思非常的缺乏,仅占l0%。
从以上分析来看,该园的教学反思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教学反思是为完成任务而写,缺少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或分析有误,只有极少数的反思是有批判性的分析。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访谈和分析文本,笔者认为a园大多数教师缺乏自我反思的内在动力、本身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宽厚以及促进教师反思的外部支持不够。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1.激发自身的反思动力。教师自身要对反思性教学涵义有充分的理解,认识到反思是自省的过程,是探究解决问题、提升实践合理性的过程。端正教师对教学反思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的认识,是教师产生主动反思意识、具备反思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养成反思的习惯,随机记录、反思,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能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首先,问题意识与问题发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如教师自己可以思考:“对一个教育活动可以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次活动,有什么反思思路?”有的教师抓不住教学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则可以思考:“影响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步步思考的方式引发自己思考问题,如“感觉活动效果不好,不好原因是什么?”“目标定位过高,高在哪里?依据是什么?”等。层层剖析,由表及里,逐渐发现问题。其次,问题意识与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感地觉察到一日生活事件中隐含的问题,特别是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教师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反思的起点。
3.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贮备。教育理论素养高的教师,往往能够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教育理论,站在较高的角度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减少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才能发现本质、探索根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定位,指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一个教师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看到自己的不足,是引发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主要动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创造有利于反思性教学的外部条件
1.发挥专业引领,提供支持性的反思环境。教师需要有专业引领,才能使教学反思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而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及专家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幼儿园应建立由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园内外导师团,广泛挖掘社会名师资源,请他们定期来园指导,分析反思,高位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反思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完善分层培训、合作教学、听评课、科研制度等,为幼儿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营造氛围,提供时间和空间。
2.发挥团队精神,构建合作反思的环境。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多元合作反思,为教师搭建反思交流平台。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之间的合作反思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两位教师之间的反思,或是以年段教师之间就同一问题展开的思考,或是以全园教师共同的反思。个人的反思难免存在“盲点”,可能经过多次的思考也难以发现问题,而合作反思是一种多观点进行互动交流的反思,能使教师在思考问题上更加全面、深刻。发挥集体反思的作用,采用团队研究,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相互质疑,碰撞思维,形成案例分析、专家答疑、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合作反思的形式。
3.通过分级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不同教师的心理动机、学习需求、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是不同的。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可以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反思的重点来确定培养的方向,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新手型教师的教学反思重点应是对自己的一日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是否有效做出判断。熟手型教师的教学反思重点是能对活动中的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等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能手型教师的教学反思重点是要在通过判断活动的核心价值,分析幼儿的表现,针对问题,制订有效的指导策略。
4.建立幼儿园科学的管理制度。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在一定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数量和质量。
内心的思考较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撰写反思笔记的目的,细化反思笔记的撰写。
第二,形成有效反思的步骤。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才能提高反思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变成一种混乱的无效反思。笔者建议可以尝试以下步骤:首先,发现问题。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选择突出、有特点的问题予以关注,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其次,提出假设。教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通过自我反思、集体研讨、专家引领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进行效果的预测。再次,验证假设。教师对假设进行深入思考后,可以实施行动计划,验证假设,并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第三,明确反思主线。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学反思固然要注重全面性,但要做到重点突出,有主有次,这样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反思。反思主线,可以给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进而养成一种严谨、缜密、有序、科学的反思习惯,而非刻板、面面俱到的反思。
5.将反思纳入评价机制。教师只有将自评和专业发展植根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和丰富的发展资源。幼儿园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要求,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避免用同一尺度来评价教师,要让每一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心,创造一切条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可以收集教师平时的反思、教学案例等,进行记录、分析,了解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动态发展水平,指导教师制订发展计划,并通过不同形式鼓励教师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
参考文献:
[5]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一
xxxx年xx月xx日
上网搜索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二
国家科委在《迎接21世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技术,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因此,步入21世纪的我们,更应担负起这一技术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学”之称的生物得到重视。
尤其在贫穷落后的山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振兴山区经济,就需要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生物产业,在此过程中,生物科学的利用不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认识我国的基本国策,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也是生物学为之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为此在教学中,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所居住的山区是西部的贫困区之一。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较为恶化,而生物教学则可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贫困的原因及脱贫致富的办法。所以,它将为本地区的脱贫致富、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生物教学改进措施初探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三
论文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可持续发展;庐城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2]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四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对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客观上讲,对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从主观上来讲,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
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这便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新改革教学的目的,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更大进步。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五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老年问题倍受关注。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
目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是心理量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我国在研究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所使用的量表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量表(cm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经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适合国情,题目适中,适用于老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李娟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为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测量工具。另外,有些研究会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胜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场所等人口学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问卷,如:自编老年人孙辈依赖问卷、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访谈法一般与问卷调查结合使用,为编制问卷提供资料。
1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可概括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有: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社会因素有:社会支持、个体参与和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岳春艳等在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时发现男性好于女性,低年龄组老年人好于高年龄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好于农村老年人,高学历者好于低学历者和不识宇者。梅锦荣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状,并且对生活有更大的不满。从以往研究来看,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1社会支持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岳春艳等的研究发现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主观支持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主观情感方面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而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尤为重要冈。
1.2体育锻炼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如:广场集体舞蹈、太极拳锻炼、健走运动等。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网,参加集体型体育锻炼项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老化,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活力,延缓老化,并且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可以很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老年人只要坚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都会有积极的心理效益。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六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且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新形势下,由于学生政治知识积累有限及抽象性思维能力较弱,致使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普遍存在较大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合作学习视角,对高中政治合作学习课堂展开相关探讨。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并且主动参与到学科教学改革中去,但实效性较差,存在相当部分“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未能落实到实处。就以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来说,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引入该模式的现象不可谓不多也,然而真正能有效发挥该模式的优点,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一目标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教师都表示听说过并正尝试应用该模式来教学,却仅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真正知晓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做到运用该模式以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正由于对合作学习模式认识不足、实践偏差等,致使当前高中政治合作学习课堂产生一些新的教学弊病。
二、高中政治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角度上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合作学习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众所周知,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由于受教师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等因素的限制,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某一认知领域,教学活动也主要围绕教师为主体进行。在此过程中,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相当于承载教师所灌输的知识的“器皿”,教学成效极低,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甚至“逆反”等心理。而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的正是“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该模式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生成知识的人;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模式与高中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将政治知识转化为自身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背离了政治课程设置的初衷。落实合作学习模式,则正好相反,其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既十分重要,又极其必要。那么,在合作学习视角下,高中政治教学该如何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以尽可能地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者认为具体实施策略有如下三点: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与其说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倒不如说是引入了一条有助于实现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为此,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先明确合作学习的具体目标,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根本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以这一目标作为实际教学的“行动纲领”,来指导进行学生分组、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等。
(二)合理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较为普遍的做法如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开展系列合作探究活动,并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注重挖掘新的教学资源,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任务的布置是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设置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任务,引导学生对此任务展开相关讨论和探索。通常情况下,所设置的任务适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故而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势必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从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符合课堂教学主题两方面出发,合理地进行任务的布置和分配,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合作学习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适时的引导与评价
当然,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指导,做好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工作,以保证学生能够围绕目标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确保教师评价客观公允、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团体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主要内容,并在评价中做到“重过程而轻结果”,而非“重结果而轻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强化学习行为。总之,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是促进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正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做到目标明确,划分合理,引导适时,评价正确,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
作者:简政文单位:苏州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2]林金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七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对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客观上讲,对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从主观上来讲,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
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这便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新改革教学的目的,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更大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研究现状篇十八
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欣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因为当前中国的很多中学美术课除了初中开设了一点素描、色彩的临摹课程以外,类似书法、中外美术史论、美术欣赏等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很多学生对美术常识和美术史论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所以进入高校后开设美术欣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欣赏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普通高校加强和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素质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技能,还包括很多直面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养,如道德素质、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等。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这些将构成心理素质的总体,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视觉认识是从自然主义开始的,尽管一个立体的自然场景不像是一幅图画,而一幅平面的图画都被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公众要求艺术家在一块想象的舞台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看懂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懂这幅画”,他们也许是仅限于理解了画的表面画了些什么内容,而不会欣赏画面内在的表现手法和含义。在这种认识方法中,丝毫没有审美气息。艺术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都离不开感觉,这种感觉决不是依靠某些逻辑推理或者数字计算,比如对画面物体和人物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来是数字形态的东西,我们可以依据数理逻辑变换出多种方案,但是,只有使数字形态视觉化以后,才能靠感觉来比较、推敲、判断出美与不美。而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加强,就会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从色彩上来分析,色彩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色彩的生理效应更为微妙,色彩美感的个性特征更强,尽管有着十分详尽的色彩理论,有着各种色表,色立体和各种配色宝典的工具手册,也只能对色彩的学习与使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后如不能落实到视觉感觉上来,总是不行的。正如音乐家对乐感的感受、舞蹈家对肢体语言的感受、书法家对笔墨挥毫的感受一样,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着一种强烈的艺术感觉来实现着艺术的升华。
具体到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课,教师要通过审美教育来丰富与开阔学生的审美天地,让学生感受到全面与完善的艺术教育,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了解太多的绘画技能,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使其学会一些美术常识及学会如何欣赏。如通过中国美术史论的欣赏,懂得各门类画种的美感特征与技法特点,懂得其透视上的高远、平远、深远和散点的运用,用墨上的浓、淡、干、湿、焦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创境达意的艺术手法。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的种类繁多,比如从种类上分:油画、中国画、水彩水粉画、版画、雕塑、建筑、民间美术、现代美术等;从时间上分,外国美术有:原始与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18、19世纪欧洲美术直至现代抽象艺术等,中国美术有:新旧石器时代的美术、商代青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壁画以及唐以后的绘画;从作品的内容上分:人物、风景、静物、风俗画、宗教画、装饰画等;从艺术流派上分: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后面的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超越现实主义等;中国画中顾恺之的《传神阿睹》,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范宽、郭熙的《高山仰止》……这些美术欣赏的内容,可自成体系,但也有局限,教师要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寻找切入口,达到最佳效果。
英国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曾十分形象地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称为“审美层”,也就是讲,看一幅画,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画面表现的内容:人物、场景或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其次,再看一看画家是用何种方法来表现,如构图、线条、色彩、笔触以及总体的表现符号等等。最后,综合以上两点,想一想作品给你一种何样的意境,强烈程度如何,是否领悟到了一种以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体验,如果有了,那应该是基本上看懂了。
现在我们拿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来作为欣赏对象,第一眼的印象是一个安详、温和、完美的女性形象,然后知道艺术家在应用了科学的方法在绘画观念、技能上采用的独特方法。然后,将其和以“神”为主导的中世纪作品相比较,《蒙娜丽莎》那传神的眼睛和会心的微笑,是对人生的充分肯定,是对人性的赞扬,从而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类似的表现技法,在今天屡见不鲜,但在那个年代,那个历史环境下有如此成果,确实是相当有艺术价值的。
我们再以毕加索的现代作品《格尔尼卡》来欣赏,画面中的各种奇怪造型令初见者费解,然而那种具有张力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的。接下来,如果我们了解了牛头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马是民众的象征,孩子的哭号挣扎的形象以及立体主义的基本造型方法与法则,那我们就会知道毕加索在画中表现了人民受到各种苦难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气氛,画家用犀利的笔触表达了他对法西斯的仇恨与宣泄,而立体主义就是他观察、表达事物的一种表现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美是具有多样性的,但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艺术的价值并非在于精确地摹写事物的表象,而在于表现出事物的本质以及传达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艺术史告诉我们,艺术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外部世界向内心精神状态发展的过程。从每个时代所留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前人的成就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和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仅看懂一幅作品或是几幅作品并无太大的意义,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并且使这些作品在脑子里串起来,形成一定的概念和框架,逐步建立起学生自己的审美价值系统,这才算真正地学会了欣赏。
美术是一门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艺术,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欣赏教学又是人生感知美术审美教育和美术技能教育的重要阶段。让美术从美术家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学的美育教学工作立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广泛地参与审美活动,从被动地接受美育变为主动地需要美育。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实现自身精神意识的升华,对造就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社会风气也是大有益处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1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