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成果报告(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7 13:58:06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五篇)
时间:2022-11-07 13:58:06     小编:admin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篇1

在和谐德育课题引领下,我校精心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开创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和谐的良好氛围。

1、学子当家自主行。成立校长学生助理团,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展校园“十佳星级”学生表彰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2、主题活动成序列。结合重大节日,我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法制安全教育、生态环保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诚信教育、尊师爱生、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

3、社会实践出品牌。连续8年不断优化,已成为我校德育活动的精品之作。通过班集体建设,学习方法指导,专家、优秀军人、科学家报告,与学长互动,远足,各种比赛、拓展活动,军事训练及生活管理等,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交往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4、国际交流大视野。我校开展了“中俄文化交流周”活动、中荷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连续九届中美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结交外国朋友,增进世界团结。派出学生到台湾、美国进行学习交流。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家校携手显合力。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编写家庭教育小报,通过家长接待日、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成人仪式,誓师大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增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开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和谐共育的良好局面。

7、导师伴行有规划。在起始年级实施导师制,每位教师和职员认领一个亲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全程、全方位导航;在高三年级发挥《成长手册》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与失。学校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助力目标定位,实现梦想。

8、艺体特长显优势。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因材施教,特色办学。成立了体育、美术特长班,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每学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进行诗歌朗诵、演讲、舞蹈、书法、绘画等比赛,举办形式多样的球类、拔河、体操等运动比赛,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多元发展让学生收获了成功,三年来,学校艺体特长生175人升入大学本科。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篇2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晨读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晨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我申请了小学语文有效晨读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初见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沿革

(一)课题的立项。20__年12月份,上报《小学语文有效晨读》课题研究申请,20__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项批准,课题编号为125__2567。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__年12月—20__年2月):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3、确定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__年3月-20__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1、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围绕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填写活动记载,具体体现月工作或周工作计划与总结,积累相关材料;

3、课题组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__年5月-20__年6月):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结果,汇集子课题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2、结题鉴定。

二、组建了课题小组

我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谷利明同志,组员有胡柏、贺春艳、杜苗苗同志。本课题由谷利明同志具体负责实施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晨读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晨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养成晨读习惯,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晨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晨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晨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晨读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三)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晨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三)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晨读能力,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读方法

1、明确晨读目标。晨读内容要明确,这使提高晨读课效率的前提。如课文的预习、复习,初中必背古诗文。教师应当在晨读课开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晨读课读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层次。晨读内容要定量,这是提高晨读课效率的保障。教师对于晨读课的任务布置要适中,量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过少,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2、加强阅读训练与指导。以领读求规范,学生的晨读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学生会背诵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经会读。要读好文章,晨读课上教师就要领读,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晨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享受。

3、追求阅读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集体晨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晨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晨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活跃晨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目标反馈。检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晨读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优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检查流于形式,才不会使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二)晨读形式

1、齐读。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大造声势的齐读能快速地让学生亢奋起来,很快地进入到读书的情境中去。

2、散读。散读,或称自由读,最有个性特色,大部分晨读课采取散读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散读绝对不等于放羊。

3、其他读书方式。

(1)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读,使学生在晨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地配乐读。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六、课题的创新和意义

有效晨读对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有以下好处:

(一)一夜好睡,早上头脑清静,思路清晰,记忆效率高,大声读书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大声读书,倾听自己的声音,能给自己带来自信,获得充实和满足感;

(三)大声读书,眼、耳、手、口、脑各种记忆器官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

(四)早上大声读书,调动了口腔、鼻腔、喉咙、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协调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五)长久坚持,形成习惯,量的积累,质的飞跃,知识储备会渐渐丰厚。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篇3

课题名称: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丰富学养,完善品格的研究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研究与实施方案的陈述,重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课题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事实依据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但是语文学科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应试教育,不少语文老师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弃课外阅读,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大多局限于语文课本;由于应试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学生因为看课外书经常受到父母责备。因此,新课改前农村初中的课外阅读天地几乎是一块处女地,函待老师、家长与社会去共同开发建设。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青少年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让语文学习“给孩子以梦”,让语文学习园地成为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天地,成为开拓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乐园。可喜的是,新课改出台,中考语文随之改革,将名著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纳入语文中考,这便给农村初中荒寒的课外阅读天地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2、理论依据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

“课外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这是现代语文课程观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语文学习都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气,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说得多好啊!阅读,是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是丰富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更是脱离低级趣味、完善品格、升华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是每个人终生必修的功课!

二、研究内容

(一)变量研究

1、自变量界定

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数量、种类的多少,学生参与名著阅读的比例,家长对子女阅读名著的支持程度为其自变量。通过对自变量的研究,了解班级与学校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多种方法、途径的研究。

2、因变量界定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阅读能力稳步提高,学养日渐丰富,品格日趋完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此为因变量。通过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在自变量变化的基础上,促使其因变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全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全校语文教师

2、研究内容

①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当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与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重视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②研究名著阅读健康有效的激励手段,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激励体系,通过优秀笔记展览,名著知识竞赛,课前一分钟演讲,名著沙龙,名著阅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示学生名著熏陶的过程,让学生在成就感和荣誉感的激励下,自觉养成终生阅读的优良习惯。

③研究切合农村初中实际的名著推荐书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优秀读物;研究名著阅读指导方法,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名著鉴赏水准,达到“丰富学养,完善品格,升华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三、实验目标

(一)研究假设

1、如果语文教学能真正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加强学生名著阅读实践活动,将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2、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拓宽学习渠道,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名著阅读,初中三年阅读量达到800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达到20万字以上,不仅学生的语文素质将会迅速提高,而且其学养也会日渐丰富,品格也将日趋完善,甚至学生的人生境界也会得到升华。

(二)研究目标

①探索农村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②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特点的课外名著阅读实践活动指导体系。

④通过三年的名著阅读丰富师生的学养,完善师生的品格,升华师生的人生境界。

⑤帮助师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推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⑥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个案研究范例。

四、实验途径及措施

首先开好动员大会,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名著阅读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每学期各班应举行两次以上读书报告会,每学期各班要在两次教学常规前进行读书笔记评比,对能持之以恒坚持天天阅读,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日均阅读量达到一万字以上,笔记优秀的同学要大力张扬,并尽可能给予奖励。每学年教导处要组织一次“名著知识竞赛”或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对获奖者要隆重颁奖,并把竞赛成绩纳入文明班考核与语文教师业绩考核。教导处还应力争每学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阅读交流大会”.语文科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让语文教师交流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把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重要的“评优”标准。语文教师要把“名著阅读指导”列为“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自己要带头阅读,及时给学生以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七八年级每周要开设两节阅读课,九年级要开设一节阅读课从课程上向名著阅读倾斜。要逐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好班组图书角,定期安排图书展销活动,确保学生有好书可读。

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大环境。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学生提供阅读活动的物质基础;要教给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实践活动的方法,鼓励家长参与“与子女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积极开展名著阅读实践活动。

拟在综合楼大厅开辟大型名著阅读宣传栏,在校刊《小天鹅》上开设“名著论坛”栏目,为名著阅读成果交流创设种种平台,推动实验活动的开展。

五、方法指导与考评措施

(一)怎样读书

读书的目的决定读书方法我们开展名著阅读的目的主要有:增养语感,丰富想象,积累语汇,提高素养;增广见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充实人生。有鉴于此,我们读书应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博览与感悟相结合。

有时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好读书,不求甚解”,博览群书,增广见闻,像孙仲谋,像陶渊明;有时应反复品读,细心推敲,圈点批注,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像毛泽东。

最要紧的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要重视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

读书笔记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分析事件,品评人物;记录精华,重在感悟;及时翻阅,活学活用。

为了便于检查评比,也为了永久保存,建议采用下列方式:

1、笔与颜色:用钢笔撰写,以黑色、深蓝、蓝黑为主,辅以蓝色或红色。

2、每本笔记的前两页作目录,记录所读书目、时间与字数。

3、笔记为日记,要逐日撰写。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气;

第二行:书名、章节或页码,当天阅读字数;

第三行起次:A、内容概括,B、锦言妙语,C、阅读感悟。

4、每次评比前自我统计:

A、阅读内容(列出书目与字数);

B、阅读起止时间、总阅读量与日均阅读量;

C、两名核对者核对后签名。

(二)“名著知识竞赛”方案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级主任、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名著阅读的开展与成效应作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级主任、以及语文教师工作业绩的标准之一,纳入教育管理考评、文明班评比及语文教师业务考核。

具体实施方案

“名著知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时间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导处组织语文科组有关成员,完成初赛与复试的命题与阅卷工作。

全校同学都必须参加“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的初赛,少一人将在文明班评比中扣除一分。初赛在各班课室举行,复赛集中在综合楼六楼教师会议室和两间电教室举行。初赛试卷由该班语文科任批阅,将复赛名单报教导处。复赛试卷由教导处组织人员集中阅卷。

复赛名额分配:实验班每班8人,常态班每班4人。

获奖人数视各级参赛人数按比例确定,一等奖1%,二等奖2%,三等奖3%

竞赛成绩纳入文明班考评,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

奖品:一等奖奖名著一部,价值20元以上,二等奖奖时尚作品一部,价值10元以上,三等奖奖精装笔记本一本,价值5元以上。

“名著阅读演讲比赛”活动参照此方案实施。

开展竞赛活动的目的:激励全体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园洲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必将发生质变。

六、实验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__、9--20__、2)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要求,激发阅读兴趣,整理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__、3--20__、3)实验阶段。

深入实践研究,开展各项名著阅读活动,收集优秀读书心得,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__、4--20__、9)总结验收阶段。

总结实验成果,编辑《名著阅读作品选集》,完成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方法与保障措施

(一)具体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使课题实验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

②跟踪调查法:密切关注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情况,定期分析其学养与品格方面的变化。

③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名著阅读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名著阅读有效途径,搭建各种阅读平台,不断交流阅读体会,及时展示名著阅读成果。

④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开展研讨展示活动,推动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

⑤归纳统计法:运用归纳统计方法进行成果分析形成资料。

(二)实验保障措施

①资料保障:学校图书馆与班级图书角有足够的书籍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阅读要求;

②课程倾斜:每周七八年级开设两堂、九年级开设一堂名著阅读课。

③环境保障:建设好阅览室、读书园地、名著沙龙,让校园弥漫书香。

④政策保障:将名著阅读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业绩考评、文明班评比与语文教师业绩考核。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师生名著阅读作品集,阅读篇目推荐与活动方案集。

2、构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3、撰写并努力发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

(二)技术成果

1、探索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构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

3、形成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与指导体系。

九、课题组织机构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教导处颜进棠主任

职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名著阅读和阅读交流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做好阶段性小结和终结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小组负责人:07级钟小泽、08级陈剑新、09级程兴龙

职责:协助主持人搞好本级组名著阅读活动的日常管理,定期汇报本级组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开展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做好本级组阶段性小结。

课题组成员:颜聚棠、乐晓勤、曾国华、陈剑新、黄惠卿、钟小泽、陈茹洁、杨旭冠、梁树基、罗泽高、张友兴、李金梅、刘功赋、程兴龙、黄艳玲、魏媛媛、陈会秋。

职责:积极参加名著阅读活动,以自身学养与境界不断提升的事实来感召学生;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每学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至少评比检查两次,奖掖先进;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及时加以指导;创设种种成果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每个学期收集10-20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每个学年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名著阅读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篇4

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方向有极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概括、和应用是顺理成章的。而化归思想又是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须要受到重视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到处蕴涵着化归思想,教师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转化因素,让学生体验运用化归思想能够使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为以后的学生的中学数学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归思想?及化归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及问题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一大 主梁 体现在整个数学的教学及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化归思想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但是如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正确的化归思想方法则就是一个难点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论文提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及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因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所以在现代进行的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须的。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化归思想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论文会绕着下面的几点来展开对化归思想的探究:

(1) 先介绍化归思想的概念,并进一步的讨论其实质及转化过程.

(2) 讨论运用化归思想的意义及其作用

(3) 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

(4) 通过对化归思想的探讨研究进一步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1]张奠宙 过伯祥 《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峥 杨之 《 化归 刍论》 数学教育学报20__.10(4)

[3]杨世明 《转化与化归》 郑州 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亚 《数学与猜想 》 科学出版社1984

[5]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谢廷桢.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j].山东教育(中学版).1996.(2~4) 49 50.

课题中期成果报告篇5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探究是本学期我所申报的市级课题。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现行中小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同我校学生实际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特别是要解决对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发展过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克服由此产生的弊端,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学生语文学习与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为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教师去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我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遵循的原则:

通过研究探寻在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中如何开展发展性评价策略探究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教学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对策。增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中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在小组评价中,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分析,教师主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情况,关注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适时地指导点拨,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绝不包办代替。例如,在字词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相互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对于不认识的字大家互动帮助,教师只是对出现的共同认为难掌握的字,加以指导点拨。这样有的放矢地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面性原则。评价的内容应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成长记录;既测查知识,又测查能力,同时还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兴趣、潜能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民主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把学生当做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克服传统评价把学生及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产生紧张、对立的现象,充分发挥民主,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力。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个性化原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或进步之处,及时给予评价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成绩,而这一点成绩必定会促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努力,以求获得更大进步。如激励大胆发言时,教师这样评价:“你的观点我同意,可是你发言时声音得响亮些,你大声地再说一遍好吗?”在评价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在自评、互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收集有意义的材料、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人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5.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优缺点),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主要操作方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仅仅依凭一、两次测试就认为完全评价出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的做法往往会出差错。我们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期末我们又进行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和综合内容的笔试,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状况评出星级。这样,既详细地记录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过程,又全方面地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

2.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相结合。《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个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每月定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劳动、卫生、行为习惯等加以评定,评出等级;建立联系本,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矫正性的信息反馈。

一是自我评价。根据本人答卷情况,结合本单元所学情况,学生自行评价,得出等级,从中找出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以后的努力方向。

二是小组评价。由小组长带领组员相互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之长处和自己之短处,在今后学习中自我完善。

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表现,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家长每月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加以评定,如实填写问卷调查,实事求是地汇报孩子在家的表现,提出希望。同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长的参与也是极其重要的。召开家长会,从“培养兴趣”“端正态度”“训练习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几方面与家长交流,有利于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标准》指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又要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质的鉴定。针对学生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和表扬等心理特点,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中,实行“等级制”,并把“等级制”化为形象化的标记,如五颗星、三角等等,从而真正使“等级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种激励和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师寄语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这段时间内的表现,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从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

4.实行“重试”制度。重试,就是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时,可以再考一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复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在评价中,学生自行改正错误视为正确;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时,可以再考一次,只要学生答对了在第一次考试中做错的题,就说明通过改正过程达到了掌握的目的,在统计成绩时,记第二次重考的分数。这样,既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体会与思考

1.进一步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所进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以评价指标套学生,将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之中,采用分项测评、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评价方法灵活多样,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变苦学为乐学,以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学习的成功感。评价的内容是全面的,从三个纬度,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去,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教师多半通过期末测试评判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既不能真实测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也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教师教学的功与过,只是估测教学中的主要成绩与问题。“评价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使评价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从每月评价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从学生出现的问题中,找原因,有利于教师更加科学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便于与家长沟通。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家长积极参与。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语文学习情况及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每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联系本,使教师可从自己的记录和家长的信息反馈中及时了解到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还能了解到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指导家长进行课外辅导。如在学生刚刚学习写字时,杨蕾的字总是写不好,我就在联系本上讲明辅导的方法,家长按老师的方法辅导孩子,杨蕾的字很快写得规范了。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思想,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力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本学期研究思路已基本清晰,轮廓初显。在前面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好多问题:

1、虽然在研究中想了很多办法,但策略方法还显不足,特别是学生成绩不如意或某些行为表现达不到教师要求时,容易产生急躁心理,

2、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有待于提高。开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本人撰写了多篇论文,但发表及获奖率不高。

3、与外来工子女的家庭联系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发挥家长的作用,提高外来工子女家长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的问题。

其实在实际的研究操作中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我会继续努力,勇于实践,真正通过科研促质量!总之,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真正实现其“导教”“导学”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4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