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总结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10、写完总结后,要仔细修改和润色,确保语言流畅精准。借鉴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总结能力,发现新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一
论文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报关业务工作流
论文摘要: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以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报关业务需求为基础,分析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以及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如何建立基于工作流的企业信息流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本课题来源于某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企业信息化改造的mis工程。此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管理的结合,并在充分利用好企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之上实现业务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对信息流的全过程审核跟踪。
1系统相关技术
此管理系统是基于工作流技术,在三层c/s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架构,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关的技术。dotnet远程处理(.netremoting),什么是remoting,简而言之,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分布式处理方式。remoting就是dcom的一种升级,它改善了很多功能。microsoft.
netremoting提供了一种允许对象通过应用程序域与另一对象进行交互的框架。
客户端通过remoting,访问通道以获得服务端对象,再通过代理解析为客户端对象。而远程对象代码运行在服务器上,然后客户端再通过remoting连接服务器,获得该服务对象并通过序列化在客户端运行。
2系统分析与设计
该系统客户的主要业务是代理各种进出口加工厂的报关相关业务。该公司目前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应用仍然处于人工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对企业信息流进行实时管理和及时对异常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导致企业信息流难以控制和管理;由于报关业务复杂、繁琐、易出错,以及出错后处理代价大的特点,由此产生做一个系统以起到规范公司员工业务操作,防止出错等目的。
2.1功能需求
1)所有业务过程中生成的电子文档,其文档中的信息不能被修改。2)对于业务中超额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提示,在系统启动时要提示,执行相关业务步骤时需要提示,并且需要用户确认已经浏览到相关信息。3)对于需要审核的业务数据,必须等待审核通过后,才能继续业务操作。4)对于业务中异常的情况,比如超额数据的录入,必须请示上级主管,批准后,才能录入这些超额数据。5)对于加工工厂的纸质资源,通过系统来记录领出和归档的情况。6)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一些数据录入功能点,要有自动计算和判断超额的功能。7)对于那些要到相关部门填写表单的业务步骤,系统生成格式一样的表单数据并打印出来,让公司人员拿着这些表单到相关部门照着填写,减少出错。
2.2系统总体设计
从系统主要功能点出发详细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主要有:基础资料管理模块、业务委托管理模块、费用管理模块、业务统计模块、系统安全模块、web子系统模块。
2.3系统详细设计
通过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划分系统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以下对几个重要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说明。
1)基础资料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目的是在系统的使用中,对经常要用到的信息的进行统一的定义,方便业务的操作和系统的使用,从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和录入时人为的错误。主要有海关报关凭证设定、进出口优惠税率设定、系统基本代码设定、费用项目设置、收发货人代码管理、拆装箱门点设定、港口维护设定、往来单位录入等功能。
2)业务委托与执行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有委托单信息的录入与修改、报关单据的增加与修改,货箱计划的添加与修改,费用的录入与修改。委托单的查询与审核,工作人员可以审核业务的正确性,是否超额和出错等情况,并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3)费用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对业务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和统计,系统对报关行业务费用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对报关费用进行协议维护,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报关系统批量导入协议费用。报关系统针对业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的业务审核、放行控制、费用确认等相关的管理控点,帮助主管人员对报关业务进行必需的管理,系统提供毛利分析、利润统计、业务营收情况等分析报表。
4)业务统计模块。本模块可以统计各种业务单据的汇总表、报关清单、海关未出单、货物数量汇总等各种报表,使公司的业务情况一目了然。主要有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报关登记表,料件、成品执行进度总表、出运明细表、未开票业务清单、业务清单、航次箱量统计表、航线箱量统计表、客户箱量统计表等三十多种表。
3系统实现
依照系统的详细设计进行编码。执行服务模块的实现用到了工作流建模技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流执行服务负责流程的实例化以及流程的调度,流程运转信息的记录,以及在工作流模型库中存储工作流定义数据。
安全模块中相应采用了扩展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对其进行了实现。具体实现使用了微软企业库2.0版本中的安全应用程序块,由于这个应用程序块是有源代码的,所以在具体使用时对其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扩展,增加了一些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客户端通过登陆系统访问服务端,在服务端进行验证,服务端通过判断用户的账号确定用户的角色,并获得相应的用户操作权限集,根据返回的权限集设置用户界面。
4结束语
本文在参考各种工作流系统规范,同时借鉴现有一些报关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题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流模型。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得到以下结论:
1)在具体实施mis开发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做出充分详实的调查,抽象出当中的信息流,并结合企业的工作流,对当前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建成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之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例如,待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客户档案、成品和料件的基础属性信息字典、证件资源信息等一系列基础信息的初始化工作,这是相当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3)从系统开发的技术角度看,开发系统应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是使系统可持续性拓展和易于维护,例如,接口设计,数据库优化设计和后台大量的存储过程设计等。
4)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对软件进行了单元测试、分模块测试以及集成测试等,保证了软件系统能够成功地交付使用。
[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二
小型水电站信息化系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具备综合性特点,是一项综合所有信息的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中,包含的东西较多,分别为工程、生产、设备管理、监控系统,数据整合与信息发布,办公自动化等。在现有的信息数据采集期间,系统会根据已经规划完成的计划来管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这对于用户而言,能够起到很高的帮助,用户在找寻相关信息数据的时候,能够借助浏览的形式加以查询,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按照有关的要求,对其进行操作、管理以及检测等。在应用小型水电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可以看出,该项系统自身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相互联系到一起的综合性系统,具备的功能较多,包含内容广泛,操作起来比较的简单,其中主要涉及到管理决策、用电量以及声像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在实际的运行操作期间,它不仅可以有效的监督、控制以及储存相关的参数,与此同时,还可以明确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在借助上述信息的基础上来全面的监督和控制水电站中的各项设备,完成整项水电站的信息化管理。对于小型水电站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在管理水库的时候,也可以引进信息化,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1)收集水库中有关的信息;小水电信息化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有效的收集水库中的信息。对于用户而言,要想较为详细的掌握和认识到水库的实际运行状态,那么登上浏览器搜索便可以获取。(2)具备稳定监测大坝的性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设置监测点,将数据整理到一起,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大坝监测管理制度。(3)具备动态性监督水库中水量储存情况的功能;收集以及传输水库中的水量,对其实施监测工作,然后将水库汛情更加直接的体现出来。(4)具备详细监测闸门的功能;这一方面涉及到闸门实际运行现状、操作情况以及自主报警等。(5)根据监控视频来监督水电站运行情况;利用网络将视频直接发送到办公室中,加以查阅。
4结语
小型水电站的信息化系统中主要依照的技术便是信息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该项系统运行原理是有效的管理以及运用小型水电站中包含的各种新型数据。并且,信息化系统是小型水电站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信息化程度对于综合管理以及技术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加以重视,合理应用,以此提升整个水电站的发电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小江,董维芬,陶志坚,蒋汉贵.面向小水电站的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
[2]陈梦影,在小型水电站低压压缩空气系统中的应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李家银,周佳.浅谈水电站监控系统信息优化处置策略[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z1).
作者:罗钦宇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三
在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结构的前提下,国内外制药企业迅速扩张,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也随之迅猛增加,药品营销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我们看看下面的医药网络营销论文,一起阅读吧!
摘要: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事件暴露出医药企业现行营销方式的种种弊端,面对医生和患者这两个受众群体,医药企业需要转变思路,寻求一种更有效营销的方式。而互联网具有灵活性强、精准掌握关注人群,另外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3.38亿(cnnic第2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使网络营销成为医药企业共同关注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也势必将会对医药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未来医药行业,谁能够玩转网络营销,谁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模式的引领者。
关键词:医药企业;网络营销;健康类垂直网站
今年医药行业最大的新闻事件莫过于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了,这一事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医药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事件尚未了结,医药企业无不开始思索今后的营销之路,而谁先抓住时机开始改变,谁就会开拓一条新的医药营销之路,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先者。
那么,医药企业的营销对象到底是谁?医药企业的营销目标无非是两个群体:医生和患者。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的关系,医药企业60%左右的产品都是由医生的处方开出去的。一般认为,谁和医生的关系维护得好,医生就会开谁的处方,这也是饱受诟病的回扣产生的根源所在。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为一些医药企业主要是生产处方药的企业的产品经理策划市场推广活动,活动的形式无非是一些学术会议、医生演讲比赛、医生技能培训等,而推广活动的根本需求就是维护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医药企业还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话,第二个葛兰素史克事件也终将再次出现。
另一方面,药品的最终消费者是患者。药品的使用者是患者,患者群体的多与少直接影响药品销售任务。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来讲患者才应该是最重要的群体。近几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和所用药品信息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铺天盖地的otc类药物广告,种类繁多的处方药,患者往往希望借助专业知识辨别各种药品的实际功效,互联网完全能够满足患者查询此类信息的需求,也因此成为患者的首选信息获取渠道。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产品经理和患者都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产品经理开始高度关注网络营销,患者越来越习惯在互联网上浏览健康养生常识。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据cnnic第2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并且仍然在快速增长,如此巨大的受众群体无疑让网络成为理想的营销平台。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网络营销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提供众多的免费服务,网站一般都能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爱好等。这些资料可帮助广告主分析市场与受众,根据广告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并根据用户特点作定点投放和跟踪分析,对广告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另外,网络营销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环境。不同的网站或者是同一网站不同的频道所提供的服务是不同质且具有很强类的分别的,这就为密切迎合广告目标受众的兴趣提供了可能。
其次,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网络营销制作周期短,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而传统广告制作成本高,投放周期固定。另外,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发布后很难更改即使可以改动往往也须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在互联网上做广告能够按照客户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这样,经营决策的变化就能及时实施和推广。
第三,网络营销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网络营销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结合之后供用户主动检索,重复观看。只要顾客愿意,企业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向顾客提供各种信息,网络营销减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与之相比电视广告却是让广告受众被动地接受广告内容。如果错过广告时间,就不能再得到广告信息。另外,显而易见,较之网络营销的检索平面广告的检索要费时、费事的多。
第四,即时效果监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广告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获得数据、报告。这对及时调整广告策略意义非常重大。而这在传统媒体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你同时在几家报刊上做广告,但每家的效果怎么样,不可能及时得到反馈,只能凭事后的感觉或调查来推断。
那么,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医药企业如何加以利用呢?
一、利用网络上面的医生互动圈子,进行医生教育
医生要取得执业资格,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在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想获得晋升的资格,就要通过各种等级考评。因此,为医生考试服务的网站应运而生。每当考试前夕,医药网站流量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平时的几十倍,甚至要预防因流量过大服务器出现“罢工”的情况。像这样有诸多医生、医学生访问的网站,就显然是医药企业进行医生教育、影响医生的首选媒体。
如何去做才能影响医生产、让医生熟悉并且认识这个产品的功能,从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去采用这些药品为患者治疗呢?方法有两种:第一、和国家医疗考试合作,拿到一定的学分,当医生学完一定的课程之后,可以送一些学分给医生。从而增加医生的认知和好感;第二、举办一些互动活动,提高医生的参与兴趣。大家都知道医学是一门标准无恒定的学科,完全是经验主义,所以,医学无止境。每一个医生都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媒体,举办一些对于医生来说有意义的活动。让医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医药企业则可在相关活动中植入产品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引起医生的反感。这种营销的方法比较适合处方药。
二、迎合患者需求
其实患者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患者才是药品的最终消费者。药品分为处方药和otc(非处方药)两种,先说处方药的部分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处方药一般治疗范围属于大病种,慢性病等等,这类药品患者平时接触较少,主要是要让患者明白这种药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科普的患者教育,有很多企业聘用公关公司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单是在一些大众网媒上推一些公关稿件,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以频道或者专题的合作方式,与专业的健康类网络媒体合作,如寻医问药网这样的专业垂直健康网站。例如,一款骨科相关的药品,就可以在寻医问药网的骨科频道或专门开设一个由企业冠名的专题频道,频道的内容架构可以是一些科普的内容,一些和骨科相关的知识介绍,例如,预防、治疗、护理,让患者、网民了解这些疾病相关信息的同时,接收到植入内容中的产品信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效果非常不错。再来说说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即平时可以在药店里面买到的这些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的。其实患者对这部分药品的认知是最少的。因为医学的专业性,所以造成很多的患者对药品不了解。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自行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前都会在互联网上查询一些相关信息。现在几乎人人可以上网,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以至于休闲娱乐中,都可使用电脑或者是移动终端,那么机会来了。医药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让产品的信息在网络上面有更多的体现。
首先,要分析患者的习惯。例如,一个患者感冒了,他可能会去做的几件事情:第一、查询相关的症状,如头痛怎么办?流鼻涕怎么办?发烧怎么办?等等。这时医药企业就可以针对相关问题,找一些客服人员,在各大网站上做解答。据统计,目前患者问得最多的地方是百度知道和闻康集团的寻医问药网(艾瑞网公布的健康类网站访问量持续10个月排名第一)。第二、患者会搜寻单一药品信息及药品对比信息。从而判断这些药品哪个更对症,哪个副作用更小。这些信息也会集中体现在上述两个网站中。第三、相信相关度。拿感冒来说,感冒多因天气变化及身体的抵抗力低引起。所以,患者可能会去查询天气的相关信息,这时候在天气相关,以及有关于营养保健的相关信息里面做一些广告,如通栏图片、文字链接等等,效果也会非常不错。
当然,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该想想,如何和患者互动起来。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获得更多、更详细的患者数据可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例如,患者在网站上注册询问过有关感冒的相关问题和药品,之后网站可以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感冒的建议或药品,并提供提出过类似问题的患者还提问过哪些方面的问题,甚至在年底汇总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提出贴心的保养小知识等。亚马逊、淘宝网在此方面工作已做的相当成熟,值得医药企业借鉴。
三、医药电子商务
医药流通企业的药品除了通过医院卖给患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药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直接卖给患者,称为电子商务,或者医药电子商务。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老百姓将多地利用互联网了解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药品。对此,医药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对患者进行影响呢?由于网上直接卖药需要得到国家审批认证,同时药品的快递配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网上买药的信任度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单纯的网上卖药还是难以实现。但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药品展示供消费者挑选。网站可以和线下药店联手开展一些互动活动有利消费者进行选购。例如,在网站首页进行硬广宣传药店的促销政策、不同药店的价格对比、在线订购凭编码到药店购买享受折扣等等。
如果上述方面做得好,医药企业不仅要当好一个供货商的角色,更要直接参与到网站运营当中,和网上药店融为一体,共同经营好自己的产品,利润共享。同时,和这些网上药店合作,医药企业赢的不仅是销量,也是一个品牌的提升。即便把利润全部给网上药店,单就品牌曝光,拉动线下销售,医药企业也能获得颇多收益,实现共赢。
20,对于医药行业网络营销来说,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各种医药行业的会议,都会有各种新媒体论坛,这种新媒体的论坛让客户对新媒体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年央视的广告招标会上,仅仅两家医药企业现身,创立新低。这些医药企业的广告费用都投放去了哪里呢?答案是新媒体。从艾瑞网得到的数据,2013年10月份,药品品牌广告总投放费用达3883万元。其中,哈药集团投放费用达426万元,位居第一;惠氏投放费用达314万元,位居第二;百洋医药投放费用达258万元,位居第三。这三家企业10月份总计网络投放费用达998万元。此外,其实还有很多网络投放大户未统计到,个别企业网络投放也达千万之巨。这些企业在2013年的网络投放费用也相当可观。
综上所述,医药企业的网络营销有很多可为之事,不同的药品可以选择不同的网络推广形式,已有很多医药企业开始尝试网络推广,总体效果均呈上升趋势。在未来医药行业,谁能够玩转网络营销,谁将成为医药行业新型营销模式的引领者。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四
摘要:现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在各行各业当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啦新机遇。大部分市政企业依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但这很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无论是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进度还是成本均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因此市政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本文从市政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啦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国内信息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迅速,逐渐渗透到啦社会生产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现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进一步发展的,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市政行业。市政部门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管理手段,可以做到节约市政工程成本,合理的安排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分析市政施工管理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市政工程的施工内容多且杂,有着较广的涉及面,同时建设周期长以及经济环境复杂,造成和其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较大。因为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工序,内容相互交错复杂,大量的数据以及信息需进行交流以及处理,若无法进行快捷有效的反馈,就会导致决策滞后,进而损失大量的物力与人力。而传统的市政施工管理一般都是通过纸质文件来传递数据以及信息的,而靠书面通知之类的管理会降低各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效率,从而直接降低管理水平和效率,但在利用信息技术后,不但提升啦数据与信息传递的效率,还提高啦当中内容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及时的问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即使遇到啦意外情况,决策者也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从根本上提升啦市政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信息技术能够将企业具有知识、技能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其在行业当中的竞争优势。
2.1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从现阶段我国市政施工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其实并不是很乐观,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市政施工单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等。存在较多市政施工单位在进行日常工作当中,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仅占一部分,而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单位也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表面,如信息查询、电子档案的存取以及文件的编辑和打印等,没有真正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整合以及分析数据的功能,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对市政施工进行现代化动态管理。通过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可知,施工单位只是在某个环节(往通常是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应用信息技术,而对施工进度管理等关键的部分所采取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如较多的市政企业在工程的造价预算等阶段通常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工程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进而获得出一个大致的施工数据,在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完成工程的预算管理等。但是信息技术却很少用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如施工安全的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再加上市政施工本身的复杂性,若是市政行业无法做到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整个过程的话,这将会严重阻碍到市政行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正因如此,可得出信息技术在国内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还未成熟,管理者的思维还处在较为僵化的一个状态内,无法实现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导致其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限性。
2.2具有较强的孤立性。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我们能够知道,现今多数的企业和单位已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也对其进行啦较好利用,同时也启动啦局域网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但是我必须要承认一点,那就是部分市政施工企业的信息流动都是产生于项目经理和工地现场的内部,其并没有做到和其他相邻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除此之外,因为市政管理信息化缺乏一定的标准,导致不同的软件在企业部门中无法进行共享,市政的施工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数据无法进行及时的、有效的交流,造成信息资源在市政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全面的'整合优化。上述均表明啦信息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孤立性,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3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较高的含金量,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如连操作先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都无法具备,就更别提管理啦。现阶段大部分的市政施工企业为啦能够进一步的节约成本,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忽视啦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导致信息管理缺乏人才,因而无法进一步的提高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3.1信息技术在市政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第一步工作为合理的、科学的编制好工程总体进度规划,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计划。采用总网络支持子网络和项目工程分解结构确定好阶段性任务里程。建立在项目工程分解结构的节点之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且将其自动的导入到总网络。通过总网络发布工作任务,如此工作任务就能够成功的被各项目工程分解结构分解掉,同时承包单位也须将其完成的分包任务进度反馈给总网络,借此总网络可有效地计算以及分析出实际进度,从而将实际完成的任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有效的对比,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进度管理模块可将其他信息模块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最终和预算申请模块、计划调整模块、采购模块以及合同管理模块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管理网络,让企业能够真正的对市政施工管理实施现代化的动态管理。
3.2加强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正确认识。
现阶段在信息化工程的认知方面,仍存在部分的市政行业停留在表面,这很大程度上降低啦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的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所以,进一步加强培训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利用相关的培训来转变管理者在思想上的认识,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离不开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需要进一步加快对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未来发展规划和业务流程,故此,可知信息技术对市政行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市政行业工作过程的影响,所以在招投标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行业、地方乃至国家的配额,而这些管理内容和系统往往过大,因而在数据计算的难度也更大,所以施工企业必须的标准建立灵活的使用,严格遵守,这是企业开展的有力依据项目成本预算。此外,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固定成本、计划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设备、人事管理和财务核算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和信息管理的项目中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管理的物种可能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研究,使这些项目与实际有效联系实际操作,更好的实现不同业务内容合作关系,建设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的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有效的工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以及提高,信息化在市政行业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成熟,建设施工部门以及单位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幅度的提高市政施工技术水平、安全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一些部分专业的施工中,应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先进技术,如自动化的控制和信息处理等,不但可以将成本降低,减少工作强度,还能够解决一些在传统施工中无法进行处理的复杂问题。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国内的市政施工管理中虽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努力的去研究信息技术,我国的市政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一定会不断的上升。
[1]曾庆梅.浅析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
[2]方镇磊.浅谈市政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5(6):85~86.
[3]桂先保.论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15):97~98.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五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离不开理论的导向指引。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理论多是一些模糊的认识或者是一些零散不系统的阐释。要想很好的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弄清楚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有其内涵很重要,如果这种基础性的理论都不搞清楚,那也就无所谓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由于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的偏差,导致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不甚理想。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特定的财务软件为基本工具,对单位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等进行科学管理、核算的信息系统。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特别是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会计信息系统除了能很好的实现会计电算化功能与工作外,最重要的是能优化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务管理。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是采用原始单据流管理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企事业单位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二、制定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从行业上予以管理和规范运作。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上,仅有少数的几个会计电算化规范性文件参考,还没有真正的会计信息系统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可供建设,这对于我国庞大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的滞后和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多是国外设计理念,以及凭经验依据客户的简单需求来开发财务软件;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相对著名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但他们也只是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开发的软件系统组成和功能结构等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更缺乏兼容性,非常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行业标准与技术规程层面分析、解决,有必要制定与规范相应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
三、科学与合理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模块构成
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构成等尚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导致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构成不够科学。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至少要由财务会计、业务管理和信息分析三个无缝链接的计算机联网系统构成,才能称为是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设计。
财务会计系统;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会计电算化”,它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会计报表和往来管理几个子系统,侧重于企事业单位资金流的管理。业务管理系统;就不同会事业单位来说其业务管理系统的具体组成可能不同,但其都包括业务循环、业务核算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循环子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内部原始单据为手段,对各项业务的付款循环、收款循环或得仓储物流循环等进行管理。业务核算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核算业务循环子系统中的原始单据,以及生成相应记账凭证后传递到账务处理系统供财务管理人员使用,实现了单位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主要用于单位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支出预算、以及具体业务分析等子系统,功能在于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布、查询、分析、加工等信息发布与决策支持作用。
四、务必理清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关系
依据调查发现,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信息系统都是采用封闭方式运行,不用说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各部门之间也很少能用到对方的数据,极不适应单位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强大、高校的管理功能,有必要将其各系统进行集成,优化与再造单位的业务流程。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是了解与理清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明确区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边界,科学设计子系统数据接口,保证数据流向与访问权限的科学合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业务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应该是一种双向控制联系,而信息分析系统也可以从以上两个子系统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同样可以供业务管理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使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的存在。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六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
1.1备份与恢复
对于重要的数据及文件,进行及时的备份与恢复,是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重要的系统文件、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在必要的情况之下,重要的系统设备也可进行备份。
这是因为,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恢复;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技术,如磁盘冗余阵列、磁盘镜像等技术,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1.2安全的应急处理
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如发生天灾或系统崩溃等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及设备等的安全。
首先,应有完备的、可行的应急计划,做到快速而有效地恢复;其次,反应要紧急,相关的工作要到位,切实遵循“恢复及时”“备份完备”两大原则。
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也是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的重点内容。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主要在于防止信息被非法识别或控制,进而导致信息被盗、泄漏或破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一是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二是信息的可控性和可用性。
2.1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旨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软件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对程序执行期间所使用的资源进行检查,进而防止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威胁。
具体而言,操作系统的安全构建,主要基于对用户的认证、隔离等方式实现。
其中,用户认证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以防止蓄意破坏威胁的出现。
因此,在登陆时,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方可实现。
隔离技术是实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方法,旨在用过对电子数据建处理成份的周围建立屏障,进而在时间隔离、物理隔离和密码技术隔离下实施存取规则。
2.2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可用性,即授权用户在信息或趋势,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其所需数据信息;
二是完整性,即对于信息的修改,只有授权用户方可实现,不允许非法修改行为;
三是保密性,即信息的存取,只有授权用户方可执行。
因此,在数据库的安全构建中,主要基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鉴别以及访问控制等方式实现。
2.3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其属于通信加密,且密码加密主要有定长置换加密、矩阵移位加密等算法,是密码体系构成图。
从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一般的通信保密技术,其被加密的“明文p”是程序的运行结果;“密文c”是处于静态,一般情况之下非执行程序。
2.4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之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计算机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主动攻击的危害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改变信息的目的地等,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当前,对于网络安全,常用的实用技术,如身份验证、报文验证和防火墙,都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2.5计算机病毒
其对信息系统的危害性较大,轻则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重则数据出现丢失,信息系统出现崩溃,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严格防范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侵入,做到定期病毒查杀,规范信息系统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七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适应了大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了解游客的相关情况以及旅游景点的详情,处于旅游信息的集散地,为旅游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了解信息的载体,便于分析信息价值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的优化景区的安排与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旅游信息不对称性的局面,将信息的最大价值释放出来方便了企业价值的创造。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旅游行业最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的服务性产业,与其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以及组成要素都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协调其相互间的行业运行能够优化经济运行秩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要保证这个局面的生成需要实现各个行业的信息共享,只有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才可以将各个行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旅游行业中的纠纷矛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机构间的关系时。信息的公开化可以解决信息阻塞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经济运行的环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充分有益的信息处于信息流中,加强信息的管理将减少识别有用信息的成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旅游行业也由国内地区的市场开始向国外进行拓展,空间上广延需要缩短信息的时间成本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二)信息的重要性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在原因。旅游产业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以及其产品不可转移也不可以储存,作为固定的消费品,需要消费者亲临,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的频繁流动。吸引消费者旅游的关键在于旅游景点的信息是否流通到位,消费者能否获得充分的信息渠道。信息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自觉的涌向景点,并形成合理的旅游观念,有利于良性的旅游秩序形成。充足的信息帮助游客缓冲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提高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同时旅游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游客偏好信息的收集有利于提供各种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权衡各项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安排。总而言之,信息对于旅游者和旅游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在市场化中,快捷通畅的信息渠道将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以市场的发展动态为依据,以服务顾客为核心全面思考旅游行业相关组成部分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完成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可扩展性原则。旅游行业是一个跨行业的部门,它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经济发展的契机,系统设计旅游管理信息平台要了解其他行业发展的信息才能正确预测旅游行业发展的状况。首先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有未来发展的眼光,考虑旅游行业发展现实性因素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设计系统,为系统的升级改造保留剩余空间。同时在设计系统时要使系统简洁,能够清楚的操作,方便处理旅游业务。
(二)适用性原则。旅游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用,所以在设计系统时要从系统的结构上来考虑系统与实践操作中的结合。系统在各个板块间要保证不重合,尽量的能与现实中的各个因素耦合,系统在应用中能够及时地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功能间实现密切的配合。
(三)集成原则。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融合旅游产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技术的系统化工程,其涉及的学科知识以及生活范围远远超过现实中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服务旅游业发展的中介工具,系统设计要以集成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的综合应用为依托,实现游客信息、导游信息、景点信息、票价信息、住宿信息等诸多信息的高度集成与信息共享,并以数据、文档、图片等多种数据形式进行显示,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实用性较强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三、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现阶段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系统设计较传统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促使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完成投入到旅游行业中,实现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可行性。经济发展给开发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系统软件的成本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趋向较低的态势,所以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开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低成本高产出的活动。系统在开发时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一旦处于应用状态,系统自动为旅游行业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掌握发展获取途径较多,在对系统设计中要对其软件和硬件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与现实情况的分析比较适当的开发新的功能以满足性能需求。系统可以采用主流的java语言,对webmaster而言,_isp的写作界面应是随着需求而改动。采用的数据库有sqlserver、oracle等,而相对于其他的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丝毫也不影响它在将来所发挥的功用。
(三)操作可行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般网民都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知识,能够操作具体的系统,在科学设计系统完成后,系统的维护只需很小的成本。系统成为一个共享的工具,为旅游产业创造价值。系统只需要一定知识的人员就能够轻松的操作起来。
结语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旅游业动态化发展情况搬移到虚拟的空间,通过信息的供给与消费,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借鉴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对比中吸收借鉴外国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有益经验,加快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八
1.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本系统是人事管理系统,它主要实现管理员如何对普通用户进行授权,如何插入、删除一个员工的信息,用户如何浏览员工的所有信息,以及用户如何查询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即是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显示符合条件的员工记录以及如何显示这个员工的全部信息。如何对查询或统计出来的符合条件的记录用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窗口打开时的排放顺序,也即是平铺还是重叠,最后得提供一下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如何解决用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个系统中的难点和开发技巧等等。
本系统包括8个模块,即系统,包括重新选择用户和退出两个功能。系统管理,包括人员编码维护、用户授权和程序定义。输入,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插入和删除。查看,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浏览,还有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查询用户所要的记录,还可以双击某个员工所在列,就可以显示出这个员工的所有信息。维护,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修改,这个功能只能由管理员来操作,普通用户没这个权力。报表,包括基本信息、考勤信息以及工资信息的查询、统计和打印。窗口,包括平铺和重叠,即窗口的排放形式是平铺还是重叠的。帮助,包括这个系统的介绍和对这个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答。
1.2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当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从c/s结构向b/s结构转移,但是由于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占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
人事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1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3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1.3论文各章内容介绍
第一章绪论里主要介绍了问题定义和内容简介,以及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字典,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确定。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各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包括本模块各子模块功能、接口、界面设计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还介绍了用户使用手册,包括系统功能简介、运行环境简介,系统运行与操作指南,还介绍了系统评价,包括系统主要功能、特点介绍,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以及毕业设计心得与收获。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需要完成如下功能:
2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考勤信息、工资信息。
3对用户进行授权。
4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5对于转出、辞职、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6按照某种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
7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8人事系统的使用帮助。
2.2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后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2数据项。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3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一个数据
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4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5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6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对元数据的描述。数
据字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
针对本系统,通过员工管理内容和过程分析,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
11员工基本情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员工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身份证号、生日、籍贯、国籍、民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岗位代号。
12员工婚姻状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单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13员工学历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14员工考勤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15员工工资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16人员编码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17用户授权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序号,人员编码,程序号。
18系统设计
3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42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43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44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本系统开发设计思想有以下几点。
11尽量采用学校现有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的目的。
12系统应符合学校人事管理的规定,满足学校日常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13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client(客户端)负责提供表达逻辑、显示用户界面信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erver(服务器端)则用于提供数据服务。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应尽量详细完善,以便学校以后体系结构的改变,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方便地采用brower/server的方式进行访问。
14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15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3.1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关系模型:
员工基本信息(员工号,姓名,所在系号,所在系名,性别,生日,籍贯,国籍,民族,身份证号,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电话,岗位代号)
员工婚姻信息(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员工学历信息(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员工考勤信息(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人员编码(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用户授权(序号,人员编码,程序号)
程序定义(程序id,程序标签,程序类别)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九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应用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企业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发展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问题,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研究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企业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网络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分析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方法,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
现代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处理信息为基础的人际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则是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而在建筑施工中,将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安全生产方面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逐渐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1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现场中人员、材料、机械混杂在同一个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也有所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蛮干,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或者使用电气设备后没有按规定处理,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作业,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等,为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逐渐应用的经营与发展中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并及时排除施工隐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逐渐完善,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资源的调配效率,在过去,管理者为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要不停地往返于仓库和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与资源配置,而在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削弱这一部分的人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行为,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信息,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并结合现场反馈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的预防工作,所谓“防患于未然”,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管理者难以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而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每一个工程、每一项技术工艺从实践活动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管理者只需要通过模型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并制定完善的预警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3。有利于完善信息数据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效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根据这些信息为建筑工作做出标准体系,而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建筑施工提供标准、积累经验。
3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3。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到诸多环节,如数据的收集、输入、存储、处理系统,软件更新系统、报表编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而对这些细节的优化设计就是保证系统完善的前提。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类型的标记与分类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步骤,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关机构应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标志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现场进行标注,如红色为高危区、黄色为警示区、绿色为安全区,当然每一个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安全区域的划分情况,以确保安全管理及时有效。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配合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标志进行排查、设置与更换,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做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定置管理
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定置管理是一种衡量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讲,在定置管理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将物与人“捆绑”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保证人能够及时利用物资开展实践。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建筑机器、各种工具充斥在施工现场,而传统的现场管理办法只能通过对不同施工资源的位置划分进行规范,而缺乏从空间要效益的意识,但是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管理者应该增强定置管理理念,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将施工人员与特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投放在某一空间内,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调配环节,进而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在建筑安全施工中,预防是第一位的,只有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屡见报端,极大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效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成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利用安全生产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并利用责任制做好工作安排;其次,相应的责任人对负责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利用拍照、测量、调查等方式实现数据上传,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利用系统的工作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以实现责任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4总结
总之,安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快速进行的根本保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灵敏、运行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健全,其中包含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收集范围不规范,企业无法确定信息收集标准;信息共享性差,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的转化率低,大量信息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实用价值;安全事故信息的渗透性差,存在大量的重复性事故。而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行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并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并通过建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以避免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进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凯,曹朝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建筑安全,20xx,02:59—62。
[2]白凤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建筑技术,20xx,01:86—89。
[3]汝刚,刘伟,杨巧利。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初探[j]。现代矿业,20xx,02:199—201+207。
[4]刘全,苏振民,朱素业。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监控信息协同系统构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xx,05:115—121。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一
1引言
随着中国电信行业最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以及3g牌照的正式发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如何持续地提高电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占据市场是电信企业重点关注的发展主题。传统的电信运营信息系统面向的是网元、网络、客户、产品,如今伴随对电子化理念的不断提升,现在电信企业信息系统更将面向各种管理流程、内部用户等复杂的元素。而且信息化对各业务流程的不断渗入,相关系统日趋专业、复杂,以及众多第三方开发厂商的不断增加,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面临形势综述
目前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涉及到公司的人、财、物、业务、市场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内部门户、邮箱、公文、财务erp、hr、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以及各项业务管理流程(如it需求管理、协同平台中包含的近50个流程)。随着公司业务及管理的需要,公司的下属部门单位已经增加到近50个,目前信息系统的全部有效用户已经近万人,并还在不断增加中。
当前电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从市场形势角度看,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市场压力逐步显现、世博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集团公司角度,随着全国应用管理办法下发,将加大对应用的管理力度、全网业务需求(包括服务、数据产品、集团产品)进一步增加、强调系统能力的提升(如交流、检查);从本公司业务需求角度,需求提出对象人员继续增加、全业务竞争市场不平衡状态下业务产品更新频度高(家庭、集团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随时能够根据市场、业务、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开发、调整,保证相关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需求工单管理
3.1.1如何确保工单的及时性,避免未及时完成引起用户投诉
落实it开发工单管理人员,定期监督各工单的执行进度,及时协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汇总工单完成情况,以内部通报形式抄送部门领导和各工单负责人,起到督促作用。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合并需求设计环节、设计开发人员的对口带教等方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工单完成的时效。充分发挥公司it需求管理系统的作用,工单执行过程中遇到需求变更、数据准备等影响工单完成及时性的情况,在工单管理系统中留下痕迹。及时协调厂商的开发资源,通过更换、补充、引入等方式,保证工单的及时完成。
3.1.2遇特殊、紧急情况工单,如何确保支撑工作的有效完成
每次遇到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或者公司内部招聘结束,信息化需求变更单高速增长,内部充分协调资源,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外部加强工单内容分析,根据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需求,把串行方式转变为并行方式,有序、及时完成it需求变更工作。如遇到奥运、重大节日、会议等要求系统部门封网的时候,事前内部制定特别开发方案,合理安排工单进度,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合理安排封网前后的及时上线。
3.1.3跨部门工单,往往成为工单管理的难点
建立基于工单内容的责任人制度,分拆工单实施的具体内容,合理安排各方面工作进度,建立跨部门的联调、测试、上线工作机制。兼顾各部门工单管理的具体流程,通过内部工单等形式,将需其他部门配合的实施内容及进度予以书面安排,纳入到各部门正常的工单管理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领导重视,通过他们及时协调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及时完成。
3.2应用系统、项目建设
3.2.1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系统建设,如何保证任务的及时完成
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充分调动合作方力量,统一安排各项目的实施过程,安排多个团队并行实施。项目实施的前期,安排专人负责通用专业规则的制定,如:前台风格、展示工具、开发规范,提高联调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修正。关注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加快系统联调、业务部门试用的进程,注重正式运行环境的形成。在业务试用前期,紧密联系业务、技术主管部门,提前梳理准备必要的上线条件,提供uat案例,尽快推动新系统的正式使用。参考网。参考网。
3.2.2如何避免业务部门的需求频繁变动,对应用建设产生的影响
的重点工作,进行数据整合、主题展示、信息化应用开发,集中力量支撑重点主题建设,增强对管理层应用需求的敏感性。主动了解业务部门的运做困难,加强数据提取、协作分析、数据跟踪等的技术支撑,解决生产运做的实际问题。参考网。
3.3.2新系统实施、推进,需改变用户原有的工作习惯,推进难度高
管理信息系统统的特点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管理流程的梳理,通过电子流程的再造,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实地调研,了解业务部门实物管理、流程管理的具体情况,使再造的电子流程能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积极采用原型设计,分阶段推进原型的确认、试用,掌握技巧根据用户部门的承受度,边使用、边评估、边优化、边推广,有效有计划推进工作实施。
4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我们发挥使能者的作用,一方面主动联系业务部门寻找可以推进信息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系统运行数据和用户报障中查找已有信息化系统的不足,并给出具体优化建议。加强管控能力,注重实施进度、狠抓开发测试质量,同时一切提升用户感知度出发,提升用户满意度。系统的建设要从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向提高效率与质量并举、提升it部门使能者能力的方向转变,从而能能够为公司业务发展、管理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管理系统开发部开发管理工作小结11月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二
摘要:实行项目管理,规范其组织模式和管理过程对于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协调工作,这是控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保证开发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1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以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可以是为实现企业某一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对于前者,需成立企业的项目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组、项目评审组和项目开发组;如果是后者,则可以根据职能所涉及的范围,召集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开发项目组,项目组中分设系统开发小组和项目评审小组,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为多人,由职能部门和信息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拟定项目管理的进度安排;组织项目阶段评审;协调整体开发工作;对项目管理采取优化措施。
项目评审小组一般由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评审;对系统选型和开发计划进行评审;对系统开发进行阶段性评审;对项目
总结
报告进行评审。开发项目组有开发技术人员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项目结束后提交开发成果并形成技术文档。
2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从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上来讲,项目管理可分为项目的项目授权、需求分析、项目选型、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项目评估及更新和项目完成验收六个步骤。
2.1项目授权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提出后,需要确定开发项目管理的责任者,由其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评估,并进行项目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即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权限授予某一部门。一般而言,如果是针对企业的某项管理职能而进行的系统开发,应由具备此项管理职能执行能力的部门来负责;若是企业的总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应由成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评估:根据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明确项目开发所需要投入的企业资源,并从企业现行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考虑,确定项目开发成果能否被使用者接受,能否促使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
2)需求评估: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体需求和期望做出分析和评估,详细考虑需求的实现方式,确定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模块间的关系,对系统的信息标准进行统一确定,并据此明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成果的期望和目标。
3)项目总体安排: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时间、进度、人员等做出总体安排,制定项目的总体计划。
2.3项目选型
在明确了项目的期望和需求后,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在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是进行系统选择的风险控制,包括正确全面评估系统功能,合理匹配系统功能和自身需求,综合评价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的功能及价格、技术支持能力,充分考虑系统维护和后续开发等因素。
2.4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
在项目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具体开发人员对开发过程的意见,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应当协同开发人员进行尽量精确的对开发过程情况的估计。开发计划常以文本文档和图形文档结合的形式出现,文本主要记录项目的约束和限制、风险、资源、接口约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进度和资源分解、职责分解、目标分解最好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工具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利于进行同步修改。
2.5项目评估及更新
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控制,就是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衡量和更新项目任务。项目评估及更新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常用的方法有:
1)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性评估,考察开发过程是否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
2)通过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进行定期的工作小结,评估实施进度及成果。
3)通过对开发人员及需求部门人员进行培训,编写完善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保障文档,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资料,以便于开发完成后的进行有效的系统维护,并对将来可能的后续开发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技术资料。
2.6项目完成
项目完成阶段是整个实施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
1)结合项目最初对系统的期望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验收。
2)正式移交系统正式运转及使用,由企业的信息部门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3)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做出回顾,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建立和执行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质量控制贯穿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在项目管理中对质量的动态管理,它不仅仅是对开发成果的质量要求控制,还包含了对开发工作流程、开发方式、财务成本以及开发风险等更方面的控制管理过程。
3.1建立项目的质量衡量标准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依据系统开发的功能需求,通过开发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所建立起来的,对项目开发的若干要求,以此作为项目开发评审和控制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具体的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开发工作流程的合理化;
2)开发时间和成本预算控制;
3)项目风险控制;
4)开发工作安排效率;
5)开发工作的协调管理过程;
6)工程化开发方式的运用;
7)程序的运行效率和信息标准的统一;
8)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方满意度。
3.2观察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
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渠道,收集项目实施的有关信息,了解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有:
1)正式渠道,如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
2)非正式的渠道,如在开发过程中与项目小组成员或需求方的交流等。
3.3进行实际表现和控制标准的比较
比较项目实施的实际表现和预先制定的控制标准,主要是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与项目计划的偏差。
管理控制标准为客观评价项目状况提供了依据,使项目负责人能够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4采取调整措施
在比较项目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后,如果出现偏差,就需要采取调整措施,纠正措施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1)对开发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2)协调项目资源的合理分配;
3)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技术文档资料;
4)调整项目组织形式和项目管理方法。
4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协调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4.1需求方与开发方的关系
需求方与开发方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均希望将开发项目做好。但需求方可能对信息开发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开发方对需求方的需求、细节了解不充分等因素,使得双方对开发过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会导致开发成果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因此,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便于开发方与需求方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
4.2需求方参与项目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现行的工作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一些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使用人员的检验。特别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运行阶段,使用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系统的深入测试,有助于帮助开发方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实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3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
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软件编程人员的积极性。当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问题,并改动要求时,软件开发人员往往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否定,而这正是引起开发方与需求方矛盾的最经常的原因。在管理信息项目开发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协调使用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既要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变化,又要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4.4性能与灵活的关系
性能与灵活是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在项目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性能与灵活的关系。性能是系统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很难想象一个响应速度很慢的系统能得到最终用户的认可,而灵活性是系统适应变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无法适应工作模式变化的系统也是难以推行的。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的科学计划和管理,从开发过程的表现衡量与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等不同方面对项目进行控制,使企业实现项目所预期的成果和目标。项目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开发质量和进度的有效手段。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三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成本和资金为重点,严格预算刚性管理,对各项经营指标的全面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预算管理范围已涵盖所有单位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分解—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得以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报表使用excel设置的预算表格式进行填制上报,使用excel表格进行预算编制,使预算数据游离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之外,无法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接轨,无法实现预算对总账系统、资金系统的数据控制,也无法将总账业务执行数据提取到预算中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本着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更新和维护等功能,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这就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系统建设质量和提高建设速度,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是:
1.统一性原则。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在系统建设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
2.先进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重在控制管理和分析;并且采用整合性的思路,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最佳的业务流程,达到最大程度的数据综合利用,确保系统应用的先进性。
3.可操作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责任目标的分解、考核奖惩与分析总结,实现企业年度经营总目标,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灵活性与适用性原则。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企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因此系统建设过程中既要满足目前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灵活多变的管理需要,同时满足自行设计预算分析报表的需要,具有通用性与适用性,以满足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需要。
5.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要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在网络配置上,确保内部系统数据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取和破坏,强化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多级安全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日志机制,做到所有操作都有据可查。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形成系统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预警以及执行情况的查询分析和监督,建立科学的内部预算及其控制流程。具体包括:
1.建立企业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置集团及各级单位的预算主体,并建立预算主体与核算主体的对应关系。
2.在统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调整;满足相关的预算控制、预算分析等业务处理的需求;依据预算指标和维度,搭建统一的预算查询预警平台。
3.结合行业的改革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现状,确保公司的预算管理信息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推动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实现资源共享。
4.通过系统提供生产经营情况、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信息资源流通速度和共享程度,达到纵向强化职能管理、横向加强综合协调的目标,为决策层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和辅助决策手段。
5.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四、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编制前,明确当年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具体原则、财务政策和报表体系,以规范和统一预算编制口径,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等预算,指导基层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办公室按照各自分工参与到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协调、平衡各级预算,使预算基础更加可靠,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总预算经过预算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告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公司的执行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和基层各单位控制执行。
2.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执行与控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目标是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中实时控制。公司预算控制方案由控制流程、控制类型、控制方式三方面组成。
3.预算调整。公司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如果预算在执行中遇到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外部事项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可对预算进行调整。
4.预算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及时、灵活多样的全面预算分析,提供业务分析平台,可以根据各级管理的要求定义多样化的分析体系,自动从核算、资金、资产等相关系统自动获取预算执行数据,可以采用多期间、多预算主体、上期对比分析、同期对比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满足公司或各预算单位在任意时间开展预算分析工作的需要,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四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无线网络pda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pda技术的超市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为了进一步完善超市信息管理系统,针对超市销售商品存在流动性的特点,本文研究分析了无线网络pda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pda技术的超市信息管理系统。
1.超市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1.1设计思想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避免员工之间的冒名顶替,身份识别应用指纹识别技术,采集员工的指纹信息,当处理出货、入货或盘点业务时,要验证员工的指纹信息。其次是设置和管理不同管理级别员工的权限,建立不同数据表,建立专门员工数据库。最后是无线网络技术采用数据实时传输,以保证管理层在终端实时掌握货物的出库、入库和盘点等业务情况。
1.2功能需求
在人员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每级管理部门的人员情况,以方便超市管理者决策者掌握人员构成情况。在库存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能够如实反映超市商品的流通情况和超市资金的占用情况,保证超市不出现商品缺货问题,保证超市的'资金和场地不会因为库存而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在销售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及时提供超市商品的销售信息,给超市销售部门提供超市的经营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各个商品销售的比例。在安全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对不同人员的权限进行了设置,限定了各员工的职责范围,保证了商业机密,也防止了恶意网站的攻击。在辅助功能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设置了比如商品不足情况预警功能,为决策者商品营销拓展提供了依据。
1.3网络规划
在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中,应该在特定位置将系统核心――服务器安放。在各个管理部门依据业务不同原则安放服务管理主机,且每个部门只能在权限之内操作。路由器要通过局域网与各终端连接。手持终端的作用是超市商品的盘点、商品的入库和出库。收款机主要用于销售收银。
1.4主要功能模块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员工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商品出库与入库管理、商品盘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所谓人员管理模块,是指对超市所有员工指纹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对各个员工的权限设置,以检验员工和业务处理时操作的合法性。所谓商品销售管理模块,是指超市信息系统中负责超市商品销售的模块,通过收款机实现销售数据与服务器的实时交换,通过pda实现商品出库、入库和盘点工作。所谓商品出库与入库管理模块是指负责销售的部门与商品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和超市现有商品和仓库库存商品之间的商品数据信息流通。所谓商品盘点管理模块,是指商品的库存或正在货架销售的商品数量的清点和核查,通过这一模块的盘点工作,可以计算出超市的存货情况,计算出诸如费用率、货损率、毛利率等经营指标,以便管理者和决策者科学管理商品库存。所谓安全管理模块,是指安全保护超市信息系统不被恶意网址破坏或非法访问。另外,此模块还添加了预警功能,商品买卖成功后,pos机能检查商品的库存,判断该商品是否该补充货源。
2.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在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处理业务之前,要指纹检测相关负责人的身份,通过检测后,方可分配相应的业务人员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
2.1负责人指纹检测
如前文所述,只有最高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才能对管理终端进行操作。按照人员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各类管理人员的权限,录入其信息,采集指纹,完善基本信息。要重点关注具有最高的权限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初步的权限设置,来限定各部门经理的权限,以便其处理本部门的超市相关业务。在该系统中,商品管理人员包括商品出库与入库人员、上货架与下货架人员、销售人员和相关的盘点人员。
2.2业务处理流程
相关人员通过指纹检测后,登录系统,进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商品的出库与入库、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盘点和商品的销售等。
3.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3.1绑定ip地址
在首次连接pda终端与网络时,要建立关于ip地址与mac地址信息档案,将信息记录在网络管理员的数据库中,要一直对用户执行严格的监管与登记制度,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和恶意网站的访问。
3.2实现数据库接口
从前文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叙述中可知,要有效地进行人员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身份检测,正确记录各种商品的流动状态。处理业务时,主要是对数据库的各种访问,因此,只要直接应用编辑好的公共类接口,就可以保证所有的模块在对数据库的正常操作。既简化了程序,也便于系统维护。同时,每个操作人员在访问数据库终端时,自身生成一条操作的信息访问记录,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则可以日后查看。
3.3实现pda终端
不同的操作人员,其业务权限和业务内容也不一样,在pda终端采用b/s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每个终端显示所对应的内容。此外,业务人员通过指纹检测后,系统随机自动生成一个密码,只有在pda终端输入这一随机密码才能进行业务处理。
4.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环境
要保证超市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硬件上必须保证的设备是服务器主机、指纹仪、无线路由器、pda和摄像头等设备。软件服务器端采用是windowsxp操作系统,使用oricle9i数据库,客户端主机可以为xp操作系统,对于pda使用windowsmobile6.0。
该系统既不使用纸质介质,同时却实现了预警功能,绑定了无线pda与mac地址,既方便了业务人员处理业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证。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
[1]盛春玲,郝树虹等.超市管理系统设计[j].硅谷,2010(3)
[2]谭家玉.超市信息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4)
[3]张洁.小型超市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五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人、财、物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漏洞普遍存在,管理效率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学校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一、当前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不完善。我们在针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往往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方面,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管理等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如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同时针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学校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很少。
2.综合进度较低。当前,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时,都集中在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虽然大部分系统中都包含这些功能,从某一专业的功能方面来看,似乎这种使用方便、内容简单的系统更加受欢迎,但是从全局方面考虑,这些功能单一的系没有与网络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综合的进步,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缺乏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当前大部分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信息记载和存储的功能的,但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却较差,对于网络的利用也往往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功能,无法按照管理的要求提供深入的咨询信息和统计信息。
4.无法体现学校管理的质的变化。现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最突出的不足是:仅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书写、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的低层次应用上,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质的变化,未能反映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仍现着传统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自动功能,对于大量教学过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而使其管理自动化,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展示出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对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在教学设备中,包括远程控制系统、视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并且依托网络依据,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无论处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只有获得授权之后,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视频系统,除了实现自动化管理之外,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保护。在内部[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通信系统的管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总控制室与各个教室之间建立起网络电话技术,教室可以与控制中心直接取得联系,以此来实现即时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要对整个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分布式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通过总控制器向其他的控制点发出消息,管理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校园资源全面整合
一方面,实现校园网络的设备安全建设,将防盗设备与通信平台有效的结合,这样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便能够及时向相关的部门发出警报,在学校警卫人员的通信设备上也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另一方面,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信息与总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室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且对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进行深入的拓展,方便多媒体教室的集中化管理。另外,在校园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ic卡制度以外,实现校园一卡通服务,通过统一的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短信平台、通信平台等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此来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
3.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理念
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长远的教学管理计划,通过教务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部门的信息化,实现统一的管理。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需要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积极研发与学校自身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支持多媒体教室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多媒体教室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自动生成包括教学实况、屏幕图像等内容,从而有效的弥补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使优秀教师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与完善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必然要随之进行不断改进,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六
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开发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与规划效率,逐渐增强其发展效果。
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城市用地实际规划与建设情况,利用各类业务工作开展管理工作,其中,数据库包括各类表格形式与文档形式的数据,含有大量的图片,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业务审批与管理,保证可以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质量,逐渐提高其管理效率。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数据库功能,提高其管理便利性。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与规划人员必须要建立海量的城市规划信息库,保证可以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效率,为其提供良好的数据共享服务,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效率与质量,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
第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性,进而提高业务流程规范性,使得规划管理业务与规划系统相互联系到一起,进而组合成为一个有机体,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城市规划系统的有效性,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办公效率。同时,还要依照相关用户工作习惯,设计出规范的业务流程与互联网运作模式,这样,才能形成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第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专用桌面红线划拨工具的支持,逐渐改变纸质地图的应用方式,打破传统工作形式的局限性,这样,才能提高其空间图形的处理能力,增强各类图层透明叠加效果。
第四,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必须要涵括各类实时跟踪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完善其项目状态查询与进度查询功能,为其提供审批流转监督与管理服务,进而提高动态跟踪服务质量。
第五,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流程系统必须要具备便利性特点,在审批系统流程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各类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样,才能增强其发展效果。
第六,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密性与可靠性特征,主要因为其需要为用户提供权限管理服务,用户利用身份认证的方式访问相关数据,进而提高数据访问的安全性,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可靠性效果。
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
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其开发思路,保证可以提高各类系统的应用效率,逐渐提升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具体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开发之前,相关人员必须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总体设计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质量。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地形模块、管线管理系统模块、规划设计模块,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审批流程,提高各类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其次,数据库开发思路。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理清其开发思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逐渐提高数据库的开发质量,进而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一方面,技术人员要根据数据库图片、视频与关系型数据等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规划流程。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分层设计数据流,使得数据库有效性得以保证。
再次,技术应用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割裂技术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開发质量与开发效率。这样,才能打破传统城市规划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提高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进而增强其开发效果。第一,插件技术的开发措施。在开发插件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用户体验程度,保证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插件技术的开发效果,形成独立并集成的框架体系,进而提高系统的完善性。第二,可订制技术的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可订制技术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质量与开发效率。第三,xml技术的开发措施,就是利用其信息功能等重新组建各类有效数据,完善数据应用功能,增强其数据灵活性与有效性,进而提高其总体发展效率。
最后,联网办案办公系统的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联网办案办公系统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进而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都要履行自身职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审批流转与进度跟踪管理等方式开展系统开发工作,逐渐提高各类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强度,从而实现三维技术的应用体系,从根本上优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体系,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结语:
在我国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相关规划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果,同时,还要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渐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篇十七
1引言
随着中国电信行业最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以及3g牌照的正式发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如何持续地提高电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占据市场是电信企业重点关注的发展主题。传统的电信运营信息系统面向的是网元、网络、客户、产品,如今伴随对电子化理念的不断提升,现在电信企业信息系统更将面向各种管理流程、内部用户等复杂的元素。而且信息化对各业务流程的不断渗入,相关系统日趋专业、复杂,以及众多第三方开发厂商的不断增加,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面临形势综述
目前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涉及到公司的人、财、物、业务、市场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内部门户、邮箱、公文、财务erp、hr、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以及各项业务管理流程(如it需求管理、协同平台中包含的近50个流程)。随着公司业务及管理的需要,公司的下属部门单位已经增加到近50个,目前信息系统的全部有效用户已经近万人,并还在不断增加中。
当前电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从市场形势角度看,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市场压力逐步显现、世博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集团公司角度,随着全国应用管理办法下发,将加大对应用的管理力度、全网业务需求(包括服务、数据产品、集团产品)进一步增加、强调系统能力的提升(如交流、检查);从本公司业务需求角度,需求提出对象人员继续增加、全业务竞争市场不平衡状态下业务产品更新频度高(家庭、集团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随时能够根据市场、业务、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开发、调整,保证相关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需求工单管理
3.1.1如何确保工单的及时性,避免未及时完成引起用户投诉
落实it开发工单管理人员,定期监督各工单的执行进度,及时协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汇总工单完成情况,以内部通报形式抄送部门领导和各工单负责人,起到督促作用。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合并需求设计环节、设计开发人员的对口带教等方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工单完成的时效。充分发挥公司it需求管理系统的作用,工单执行过程中遇到需求变更、数据准备等影响工单完成及时性的情况,在工单管理系统中留下痕迹。及时协调厂商的开发资源,通过更换、补充、引入等方式,保证工单的及时完成。
3.1.2遇特殊、紧急情况工单,如何确保支撑工作的有效完成
每次遇到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或者公司内部招聘结束,信息化需求变更单高速增长,内部充分协调资源,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外部加强工单内容分析,根据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需求,把串行方式转变为并行方式,有序、及时完成it需求变更工作。如遇到奥运、重大节日、会议等要求系统部门封网的时候,事前内部制定特别开发方案,合理安排工单进度,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合理安排封网前后的及时上线。
3.1.3跨部门工单,往往成为工单管理的难点
建立基于工单内容的责任人制度,分拆工单实施的具体内容,合理安排各方面工作进度,建立跨部门的联调、测试、上线工作机制。兼顾各部门工单管理的具体流程,通过内部工单等形式,将需其他部门配合的实施内容及进度予以书面安排,纳入到各部门正常的工单管理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领导重视,通过他们及时协调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及时完成。
3.2应用系统、项目建设
3.2.1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系统建设,如何保证任务的及时完成
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充分调动合作方力量,统一安排各项目的实施过程,安排多个团队并行实施。项目实施的前期,安排专人负责通用专业规则的制定,如:前台风格、展示工具、开发规范,提高联调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修正。关注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加快系统联调、业务部门试用的进程,注重正式运行环境的形成。在业务试用前期,紧密联系业务、技术主管部门,提前梳理准备必要的上线条件,提供uat案例,尽快推动新系统的正式使用。参考网。参考网。
3.2.2如何避免业务部门的需求频繁变动,对应用建设产生的影响
的重点工作,进行数据整合、主题展示、信息化应用开发,集中力量支撑重点主题建设,增强对管理层应用需求的敏感性。主动了解业务部门的运做困难,加强数据提取、协作分析、数据跟踪等的技术支撑,解决生产运做的实际问题。参考网。
3.3.2新系统实施、推进,需改变用户原有的工作习惯,推进难度高
管理信息系统统的特点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管理流程的梳理,通过电子流程的再造,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实地调研,了解业务部门实物管理、流程管理的具体情况,使再造的电子流程能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积极采用原型设计,分阶段推进原型的确认、试用,掌握技巧根据用户部门的承受度,边使用、边评估、边优化、边推广,有效有计划推进工作实施。
4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我们发挥使能者的作用,一方面主动联系业务部门寻找可以推进信息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系统运行数据和用户报障中查找已有信息化系统的不足,并给出具体优化建议。加强管控能力,注重实施进度、狠抓开发测试质量,同时一切提升用户感知度出发,提升用户满意度。系统的建设要从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向提高效率与质量并举、提升it部门使能者能力的方向转变,从而能能够为公司业务发展、管理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2008年度管理系统开发部开发管理工作小结 2008年11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9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