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反思过去经历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所总结的内容。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开阔思维,增加见识,使我们对总结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一
—浅谈纳米材料
摘要: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现在这种长度尺寸的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科学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纳米材料的研究新进展。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概念,特异性能,以及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纳米材料特异性质现状发展趋势,一纳米材料及其特异性质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新材料的创新、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从纳米研究论文来说,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日本、德国、中国和法国位居其后。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现有方法,同时还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纳米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纳米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
三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对于纳米复合材料来说,由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异特性,系统地研究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再者,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的聚合物材料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化学工程、感应、催化等方面具有许多重要用途,表现出高性能、多功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于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在21世纪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为了在这一领域继续迅速进步,我们必须提高在空前微细的尺寸进行视觉化和化学分析的表征能力,要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推广,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纳米结构大小的控制、大小分布、组合与组装,同时,在应用中,必须要搞清与所需的材料或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视由此制得的纳米结构材料和器件的热、化学和结构稳定性,要求这些纳米结构材料的功能不受环境温度与不断变化的化学条件的影响。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二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知识;自然科学;人类生活
从我们学化学以来,就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但我们是否明白化学在我们生活中具体扮演怎样的主角呢?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我们的化学,也正因为如此,化学无处不在,它也给我们生活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危害。
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经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所以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着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
“民以食为天”,粮食能够说是我们的必需品,然而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和为了保存一下比较难储存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再者我们洗衣服用的洗衣粉能够说功能越来越多,有加酶漂白的,有帮忙柔顺的,还有芳香四溢的,其实洗衣粉功效越强越多,证明添加的化学剂越多,这些化学剂对我们的皮肤多多少少有不利的吧。所以,购买洗衣粉要尽量选功能简单、添加成分少、气味淡的。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靠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在我们身边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化学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觉得化学是理所当然时,在我们享受化学带给我们的一切时,在我们看到化学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便利和好处时,是否想到化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其中化学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刻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当大家开始享受完美生活时,一些人开始担心,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很多尾气。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随着空气经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引起缺氧,影响呼吸及心、脑功能。碳氢化合物对机体具有必须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使肺组织受到破坏;氮氧化物还能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全身组织损伤。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它能够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
化学除了造成大气污染外,同时还造成了食品污染。
说到我们的吃食离不开化学,是因为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但人为加入的添加剂,但如果超出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外化学在工业加工时也存在着污染。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燃料、油漆等。这些物质使用和管理不当,可能污染食品。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如pvc(聚氯乙烯)保鲜膜与食物接触一同加热可产生致癌物。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们在索取便利的同时要思量我们的行为是否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尤其在化学工业上我们切不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处事方法,我们不能利用我们的化学来赚取自我的利益而损害人们的健康,这还需待我们的素质的提高,让我们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化学。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三
摘要: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家庭中,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燃料等都离不开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化学占据着牢不可催的地位,例如:各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化学的身影。总之,化学无处不在,人们仅有合理应用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礼貌生活。
关键词:化学;生活;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穿着才会更加舒适,因为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才使食品变得美观、可口。化学药物的研究和不断出新,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掌握它。
1、化学在家庭中的应用
等面食,常用纯碱或酵母发酵,做出的面食产品松软可口。糖果、奶酪、饼干等食品中也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们从肉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来补充自身的需要,这些营养物质包含钾、钙、铁等营养元素。饮用酒是农作物等原料经过粉碎、润料、糊化、发酵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层的饮水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各种水过滤装置也层出不穷,有些装置是用明矾等混凝剂来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很多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气可从天然气中提取,而煤气包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成分,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2、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在很早以前,欧洲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不少医生也参加了化学药物的研究工作,所以化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传染病的死亡率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等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也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锂盐可治疗精神错乱;金化合物可治疗关节炎;口服锌盐可治疗伊朗侏儒症;化学检验方法在临床检验技术中是最先使用也是最常使用的,糖尿病的检验,尿胆素的检验,都离不开化学;麻醉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英国化学家发现一氧化氮有麻醉作用,其后,于1844年被美国医生应用于拔牙,两年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首次利用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3、化学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产增收是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化学是农业高产增收的手段。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农膜,农膜又叫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多用于覆盖农田,可起到提高地温、坚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快速增长的作用,从而促使了农业的高丰收;农业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除草剂、催熟剂等)、钾钠铵等化肥和合成肥以及各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能够说化学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沼气在化学上的名称叫甲烷,是一种天然能源,可由麦秆、树皮、豆壳和畜粪便等原料经过发酵制得,其残渣可用作鱼的饵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业上,经常使用农机设备,农机设备的制造也与化学密不可分;人工降雨就是经过必须的手段在厚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而到达降雨的目的,为了解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
4、合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环境问题
放缓慢,给环境带来影响,还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材料中的各种板有很多是压缩而成,里面甲醛和苯的含量较高,而油漆中包含苯乙烯,这些可能是致小儿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新房装修好后,必须要开窗通风,还能够采用放置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活性炭的办法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农业上的农药、农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水体、大气、土壤带来了污染,过量投入和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限制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应严格把关。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生活废弃的垃圾,应及时回收,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的其他物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中用的含磷洗衣粉,也可造成水污染,除减少致水污染的生活用品外,利用化学原理降低污染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淀粉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环境保护的措施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广泛实施。
5、结束语
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很多,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在不断观察、探索中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化学给人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奇,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礼貌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
参考文献:
[1]周天泽编.现代生活化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吴洪等编.应用化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四
摘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与人类的现代礼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化学在改变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衣、食、住、行、材料、科技中处处可见化学的身影。所以学好化学,才能更好的去生活,创造更有价值的事物,丰富人类物质文化。
关键词:化学、生活、密切、重要、物质文化。
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变化的学科。研究资料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应用部分、实验部分。在坚持专业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文社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的基础理论、全面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高水平外语本事,培养并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广博的通识知识、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经过进一步深造发展成为未来科技精英的高级人才,并且满足社会需求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科学管理头脑的复合型人才。
化学作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机、电、土、化的一支,化学工程在国家经济及军事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该学科属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矿物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将其转化为药品、化肥、合成纤维、化妆品等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工产品。
生活离不开化学,食品更是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完美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经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能够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得不到目前各种各样的食品。
近年来为适应某些特殊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扩展了合成材料的应用范围。这样对服装面料的丰富多彩、功能多样化供给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合成纤维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着比天然纤维更优越的性能。它们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怕虫蛀、不缩水等优点。又由于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易得、制造加工工艺简单,所以成本低、经济实惠,被广大消费者所理解并喜爱。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脂纤维),国内商品名是涤纶,又名的确良,1953年开始在世界上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在合成纤维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品种,由于原料易得、性能优异、用途宽广,所以,发展十分迅速,此刻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化学纤维。涤纶以短纤维为主,主要用来与棉、毛、粘胶纤维、麻及其他纤维混纺织造各种服装材料。涤纶纤维织物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得十分多的一种化学纤维服装面料。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好、保型性佳。另外,它的强度高,具有较好的弹性,坚牢耐用,挺括抗皱,耐磨性、耐热性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但吸湿性、透气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
聚酰胺纤维,国内商品名叫锦纶,由于聚酰胺分子的结构不一样,其产品也各不相同,如锦纶6、锦纶66等,因最早在我国的辽宁锦州化工厂制成而得名。国外有称尼龙、耐纶等。由于其性能优良,原料资源丰富,一向是合成纤维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锦纶织物的耐磨性在所有纺织纤维中最好,它强度高,质量较轻,适合做登山服、冬季服装。聚丙烯腈纤维,国内商品名是腈纶,是合成纤维中问世较晚的品种。腈纶外观是白色、卷曲、蓬松,手感柔软,酷似羊毛,多采用与羊毛混纺或作为羊毛的代用品,故又称为“合成羊毛”.腈纶生产以短纤维为主,它能够纯纺,也能够与羊毛或其他纤维混纺,制成服装材料、毛线、毛毯和针织品,异常适用窗帘等。此外,腈纶还是生产碳纤维的主要原料。腈纶纤维织物,挺括抗皱、质量轻,是十分好的轻便衣料。
衣:化学合成纤维用于制造衣服,从此人们的穿着更加鲜活亮丽。食:化学化肥施于植物,使粮食增产,解决人们吃饭问题。住:各种防水材料,油漆的应用,使人们居住环境大大改善。行:合成橡胶制造的轮胎经久耐磨。由此可见,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今日,人类的健康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全部食物、衣着、建筑和培育作物、全部信息手段等各个领域,到处都留下了化学研究的足迹,享受着化学发展的成果。能够说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全部领域都离不开化学。正如二百多年前,英国着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者普利斯特里所说的“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世界上近20%的发明专利是发给化学领域的发明和创造的。在当今世界上的化学实验室里,每一天都能合成近200种新的化合物。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化学决定着现有一切物质生产领域和整个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人类的一切期望都与化学的进一步发展联系在一齐,明天的世界将是化学化的世界!
此外,化学与工业结合,产生了化工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命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波及到世界各国和地区。高新技术不仅仅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提高。一个国家想要增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提高在世界上的低位,必须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863”计划确定的七个高新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型材料技术,都与无机化工有着密切的香花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信息技术,无机化工是微电子技术的基础。制造继承电路块时,为了到达亚伟纳米级精度,要运用各种化学化工技术:制板、晶体生长、晶体取向附生、扩散、蚀刻等很多化学处理工序。同时还要为其供给超纯试剂、高纯气体、光刻胶等无机化学品。
当前,国防、宇航工业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导弹等的表面以及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尾喷管等,都需要用隔热涂层加以保护,才能经受几千度的高温而不致熔化、烧毁。军事设施、国防工程为防止敌人偷袭,备有红外、雷达等设备对飞行器的侦查,需要用伪防涂料对他们加以隐藏。宇宙飞船、中继站、人造卫星、火箭需使用结构胶粘剂才能制造。军用电子产品,如通讯。导航。遥测遥控、电子对抗等许多设备的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需要电子材料、高纯试剂及其他多种化学品。可见,现代国防和宇航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工越来越显示它的主角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合理利用化学学科来为我们人类做贡献。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五
关键词:烟花;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烟花安全。
第一小组展示完毕后,我对烟花的相关原理产生了很大兴趣,因此课后我找了相关资料完成了这篇小论文。
烟花中的化学
烟花很漂亮,漂就漂亮在纷繁而又绚丽的颜色上。在黑夜这块幕布上,烟花可以绽放出各种各样奇妙的效果,让人惊叹的美。而这一切,主要还是归功于化学。
1、光:
我们知道,烟花绽开之时,也是它最美的瞬间,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即爆炸反应(thermalexplosion)。不管是一闪一闪还是瞬间光亮的效果,都是由于烟花内部的化学药剂反应而放出的大量光和热。
不过仅仅是爆炸是不够的,艺术性上还差了一点。于是人们希望想出一些方法来使反应的时间延长,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烟花爆炸之后其相对缓慢绽开的效果。这种效果的术语是喷波(又叫拉波)。在烟花的制作中,一般会将硬木炭粉或铝粉、铁粉加入药剂中,在火药爆炸后,它们还来不及被充分反应就向各个方向喷出,遇见空气中的足量的氧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燃烧反应。而这次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没有第一次那么剧烈,再加上空间足够,于是就不会产生二次爆炸。这在地面的人看来就像是被拉长的光束组成的花,再加上反应会得到许多颗粒物被一起喷出,外观上就是烟的表现。"烟花"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除了最主要的火药和产生颜色的金属外,人们一般还会在其中加入易反应生成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的物质。当反应发生后,这些固液不燃物会附着到那些没有充分反应的部分,给予充分的降温和隔绝空气,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熄灭了。而当氧气和温度又到了足以继续进行反应的时候,另一部分反应物反应而产生亮光。紧接着又反应得到固体和液体,以此往复,即产生了一闪一闪的奇妙效果。
2、色:
上文已经提到在烟花中加入某些金属,而这些绚烂的颜色的产生原理就是化学上的“焰色反应”。即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本质上是金属原子电子受热激发后,再回到较低能级时将多余能量以光能释放,就产生了各种光焰效果了。
为了使烟花更加赏心悦目,人们掺入多种不同的金属,再利用颜色的叠加原理,就可以随心所欲产生各种颜色。
另一方面,制作者还可以从配料填充的角度下工夫,将反应物放置在不同的空间内,当反应产生后,可以从物理角度调整生成物的喷发方向,可以产生比如笑脸,脚印的光焰形状。(下表为常见焰色:)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钙ca锶sr铜cu钡ba
紫红黄浅紫紫紫红砖红洋红绿黄绿
3、危险:
要使烟花的艺术效果更好,人们往往希望它越大越好。因此,烟花中必须加入足量火药。显而易见,烟花作为易燃易爆物品是很危险的。
假如说,烟花在燃放过程中不慎倒翻,那团星火会以惊人的速度喷出,不管碰到人还是物,都是巨大损失。
即使燃放角度正确,这些活泼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自燃甚至爆炸。
即使烟花正常燃放了,一个普通的烟花可以上升200米左右,生成物覆盖大概半径80米的范围。不仅会带来的严重的空气污染,生成物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高中时学到的铝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甚至可以将盛放的器皿烧坏,把铁烧熔。即便残渣落到地面上时,内部温度也可以达到300℃,可能点燃地面上的物体,烧伤路人。
结束语
从小小的烟花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都只是化学和物理知识,是比较浅显而又确实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虽然既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但化学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这一项项小的点缀慢慢积累,终究会质变为对社会的大推动,对文明的大促进。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六
摘要: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家庭中,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燃料等都离不开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化学占据着牢不可催的地位,例如:各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化学的身影。总之,化学无处不在,人们仅有合理应用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礼貌生活。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穿着才会更加舒适,因为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才使食品变得美观、可口。化学药物的研究和不断出新,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掌握它。
1)穿戴材料。众所周知,有很多衣物都是纤维制成的,纤维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它是聚合物经必须的机械加工后而构成的细而柔软的细丝。
(1)天然纤维分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两类。植物纤维主要有棉、麻两类,动物纤维主要成分为角蛋白质,没有营养价值,常用有丝、毛两类。
(2)人造纤维。植物纤维主要有木材、芦苇等,因为植物纤维较短,所以不能直接用于纺织,所以人造纤维登上舞台。人造纤维主要是植物纤维经过化学加工使其改性而得到的,包括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丝,其中,人造棉是把含木(质)纤维素(单体为戊糖或木糖,c6h10o5)的木材,除去木质素后和二硫化碳及氢氧化钠的作用,生成纤维素黄原酸盐,经进一步处理而得。
(3)合成纤维主要有涤、锦、腈、维、氯、丙纶。我们从衣服标签看到的涤纶、腈纶、锦纶,包括此刻大名鼎鼎的莱卡、莫代尔等面料,都是合成纤维,你会相信这些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吗化学纤维占纺织纤维的比例很大,而90%以上的化学纤维产品依靠于石油。
2)厨房中的化学。化学在厨房中的应用不胜枚举。人们在主食和副食加工中常常使用食品添加剂,发酵粉就是其中的一种,发酵粉是用于馒头、面包、糕点制作时中和发酵生成的酸及发泡以使制品膨松。例如,我们做馒头、面包等面食,常用纯碱或酵母发酵,做出的面食产品松软可口。糖果、奶酪、饼干等食品中也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们从肉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来补充自身的需要,这些营养物质包含钾、钙、铁等营养元素。饮用酒是农作物等原料经过粉碎、润料、糊化、发酵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层的饮水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各种水过滤装置也层出不穷,有些装置是用明矾等混凝剂来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很多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气可从天然气中提取,而煤气包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成分,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在很早以前,欧洲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不少医生也参加了化学药物的研究工作,所以化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传染病的死亡率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等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也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锂盐可治疗精神错乱;金化合物可治疗关节炎;口服锌盐可治疗伊朗侏儒症;化学检验方法在临床检验技术中是最先使用也是最常使用的,糖尿病的检验,尿胆素的检验,都离不开化学;麻醉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00年,英国化学家发现一氧化氮有麻醉作用,其后,于1844年被美国医生应用于拔牙,两年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首次利用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产增收是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化学是农业高产增收的手段。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农膜,农膜又叫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多用于覆盖农田,可起到提高地温、坚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快速增长的作用,从而促使了农业的高丰收;农业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除草剂、催熟剂等)、钾钠铵等化肥和合成肥以及各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能够说化学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沼气在化学上的名称叫甲烷,是一种天然能源,可由麦秆、树皮、豆壳和畜粪便等原料经过发酵制得,其残渣可用作鱼的饵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业上,经常使用农机设备,农机设备的制造也与化学密不可分;人工降雨就是经过必须的手段在厚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而到达降雨的目的,为了解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
1)应用化学知识合理饮食。饮食中的化学知识不胜枚举,合理饮食才能吃出健康。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获取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的食盐。碘盐中的含碘物质是碘酸钾,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容易分解,炒菜时如果盐加得早,碘化钾会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豆腐和菠菜不能一齐食用,豆腐中包含较多的钙盐,而菠菜中包含丰富的草酸,如果做菜时放在一齐,会生成草酸钙,草酸钙是一种沉淀物,不被人体吸收,所以菠菜、洋葱、竹笋等富含草酸和草酸盐的食物不能和豆腐等含钙类食物混合食用。
2)应用化学知识巧除污渍。生活中常见的渍有墨渍、汤汁、水果渍、血渍、咖啡渍、油渍、汗渍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它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般用草酸除铁锈渍;汗渍和果汁渍可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也可把少量的碳胺和少量的食用碱或nahco3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烧水的壶用时间久了,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被酸溶解,所以简单的去垢方法就是滴入食醋。当然,除污渍的方法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家居装修材料中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不断挥发,这些污染气体释放缓慢,给环境带来影响,还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材料中的各种板有很多是压缩而成,里面甲醛和苯的含量较高,而油漆中包含苯乙烯,这些可能是致小儿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新房装修好后,必须要开窗通风,还能够采用放置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活性炭的办法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农业上的农药、农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水体、大气、土壤带来了污染,过量投入和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限制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应严格把关。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生活废弃的垃圾,应及时回收,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的其他物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中用的含磷洗衣粉,也可造成水污染,除减少致水污染的生活用品外,利用化学原理降低污染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淀粉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环境保护的措施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广泛实施。
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很多,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在不断观察、探索中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化学给人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奇,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礼貌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
参考文献:
[1]周天泽编.现代生活化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5.
[2]吴洪等编.应用化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七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融合,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更多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积极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统一,只有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明确化学知识学习的价值所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八
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主要是英国)主导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对于这种广义的全球化趋势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从19世纪开始的,比如卡尔·马克思就关注过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原始积累的过程。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探索,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这种对于全球化、文明、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纯知识性的探索,它已经成了解决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各种交融和冲突屡见不鲜,全球化造成的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挑战,对此,国际学术界和思想界做出了种种反应。我本人近年来对“天人对立论”、“文明冲突论”等思潮的评论,就是对目前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同样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不是哪个单一的国家、民族或文明遇到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人类都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全球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问题”的全球化。
二、时代的呼唤。
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思想在世界学术界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面对全球问题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基本思路,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在解决某些问题的同时,又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等思潮,成了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也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种种事端,依然摆脱不掉“以我为中心”的影子。
因此,我觉得要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上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全球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超越现有的一些思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构建自身文明和他人的文明的认识,只有当不同族群、民族、国家以及各种不同文明,达到了某些新的共识,世界才可能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局面,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
要认真深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必然会碰到诸如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会涉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在探讨文化交流时,常常会牵扯到对文化的基本定义;对各种文明的基础和特质进行研究时,也要谈到关于“人”、“人性”这些更基本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于社会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都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我提及这方面的话题,并不是说我已经有了某种结论,而是希望我们在探讨、研究问题时,要把眼光放开、放远一些;思路变得灵活、广泛一些,不要总局限在一些常识性的、常规性的和偏狹的框框里。在探索关系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长远的课题时,我们的思想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博大的包容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发挥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来进行研究。
人类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所谓“圣贤”,其实,这些“圣贤”就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博大、深邃、广阔的新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代表人物。我曾经把当今的世界局势比作一个新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又在呼唤具有孔子那样思想境界的人物。我确实已经“听”到了这种时代的呼唤。当然,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他应该,而且必然是各种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全体人类“合力”的体现。
近年来,在讨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和而不同”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们的理想。但是要让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族群的亿万民众,都能认同和贯彻这个理想,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还提出了“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和盲目的举动。
后来,我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几句话表达了我对未来的理想,同时也说出了要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我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三、经验性研究(empiricalstudy)。
研究文化和文明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和取长补短。作为一名从事实地调查研究的社会工作者,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在对全球化和文化、文明关系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体会。
我的学术生涯,大约是70年前从广西大瑶山开始的,那次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一生学术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了我后来学术研究的基本手段。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大家关注和探讨全球化和文明的问题时,如何拓展我们的研究方法。今天,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都是由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碰撞、融合而产生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解决。也就是说,用原有的思维逻辑,原有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已经不行了。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扎扎实实地做实地调查。要超越旧的各种刻板的印象(stereotype)和判断,搞清楚各种文明中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以此为基础(而不是以某种意识形态体系为基础)来构建人类跨文明的共同的理念。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研究者必须摆脱各种成见,敞开胸怀,以开阔的视角,超越自己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来深入观察和领悟其他族群的文化、文明。在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中,构建起新的更广博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呢?因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又是多变的、富于创造性的它决不是只有单一文化背景和有限知识和经验的研究者能够想象和包容得了的。所以研究者必须深入你所要了解的“他人”的生活中去观察、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也反映出研究者的一种心态就是你是不是真正要去理解、接受“他人”的文化、文明这种心态正是今天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一个关键。深入到“异文化”中去做调查努力了解“他人”的语言、传统做到设身处地地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本身就是对“异文化”的尊重和对“异文化”开放的心态。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平等态度都没有还谈什么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在我一生的学术生涯中我一直试图坚持走实地调查这条道路。当我七十岁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时虽然已经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长期地、深入地去观察某一个具体的社区或社会现象但是我仍然每年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到各地做实地考察这种实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浅。
四、心态和价值观。
从学术史上说这种实地考察的实证主义是我在英国留学时的导师马林诺斯基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1919间马老师通过在西太平洋trobriand岛上参与和观察当地土人的生活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这一贡献与其说是学术上的不如说是人文价值上的因为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流行的是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进化论思潮把殖民地上的人民看成是和白人性质上不同的、“未开化”的“野蛮人”。马老师却号召人类学者到那些一直被认为是非我族类、不够为“人”的原始社会里去参与、观察和体验那里人的生活。马老师使这些“化外之民”恢复了做人的地位和尊严。在马老师强调和提倡田野工作之前即使像佛雷泽这样的人类学大师在搞研究工作时也主要是依靠查阅各种游记、笔记、文献资料。这种大量利用间接观察、间接记录、多手转达的方法很容易因为观察者视角不一致、信息不连续和不完整使研究者做出错误的解释和结论。实地调查能够促使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参与观察”使“人类学走出书斋”取得超越前人的成绩。
要进行跨文化的观察体验还必须具有一种跨越文化偏见的心态。由某一种文化教化出来的人因为对“他文化”不习惯出现这样那样的误解、曲解对“他文化”产生偏见prejudice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则必须具备更高的见识、更强的领悟力能够抛弃这种偏见。我特别提到一个“悟”字这个字在跨文化的研究中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当中乃至他们的思想当中能设身处地地像他们一样思考同时又要求研究者能冷静地、超然地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在一种“进得去出得来”的心态下去真正体验我们要了解的“跨文化”的感受。我认为在讨论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技术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还是研究者的心态。
众中也推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其结果必然能够增进不同文明中普通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理解。如果这种沟通、交流和理解能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今天世界上诸多民族和文明之间的矛盾、偏见、冲突以及冤冤相报、以暴制暴等等就有了化解和消除的希望。
五、交融中的文明。
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造成了其社会中某些势力的自我膨胀产生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单线进化论等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潮。但与此同时在西方学术界也出现了像马林诺斯基这样的对西方文化中自我中心主义思潮进行反思和反制的学术流派。这种反思可以说就是“文化自觉”的一个表现。
然而直到今天西方社会中的各种势力和学术界各派别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激烈的较量。从另一方面看非西方的各种文明在经历了几百年来的殖民主义、世界大战、冷战、民族解放运动等等磨练后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和心理都起了十分复杂的变化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其中不乏与“西方至上主义”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思潮。这个状况被一些人称作是“文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局势。目前所谓的“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之一。
几百年来主导世界的西方文化大量地传播到其他文明中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快了。然而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在西方文化快速传播的同时西方社会也大量地汲取了其他文明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上的交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些被吸收的“异文化”经过“消化”、“改造”之后成了各自文明中新的、属于自己的内容并从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反映出来。可以说今天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日之世界文明已非昔日历史文献、经典书籍中所描绘的那种“纯粹”的传统文明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概念化的、抽象的、刻板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多层面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世界上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关系。
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为了民族生存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独立。长期的遭受屈辱不断的奋起抗争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民族面对全球化时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况摆正在世界上的位置。
“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因为世界上不论哪种文明无不由多个族群的不同文化融会而成。尽管我们在这些族群的远古神话里可以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强调自己文化的“纯正性”但是严肃的学术研究表明各种文明几乎无一例外是以“多元一体”这样一个基本形态构建而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总结了多年来研究的心得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试图阐明中华民族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实体形成的过程。
在我们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知道古代中国人的眼里“中国”就是“天下”也就是被看作是一个“世界”。所以中国人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不是现代西方人所指的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分裂”比如南北朝鲜、东西德国而是一种“世界”的分崩离析和重归“大一统”。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分合合纷争不断但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而且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形态等方面仍然允许在某些地区、某一阶层、某种行业中保持它的特殊性。古代中国这种分散的多中心的局面究竟是因为怎样的内在机制、怎样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才得以存在这样“和而不同”的局面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要素在这里边起了什么作用古代的中国人究竟是怀有怎样的一种人文价值和心态才能包容四海之内如此众多的族群和观念迥异的不同文化建立起一个“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努力研究的问题。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成功解决的范例。比如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人们通常认为犹太民族是一个宗教观念非常强烈的群体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在中国的犹太人逐步融合到中国的社会中没有发生像在西方社会犹太人由于受到压制而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甚至发生冲突的现象。还有在辽、金、元、清的时候统治者在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地区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因地制宜顺应当地民众的传统文化、信仰和习俗来进行统治。但是这种“顺应”又都统一在更高一层的“国”的框架之内。
这些例子说明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一代代先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无不缘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也有与“异文化”交流的丰富经验。我相信在今后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跨文化研究的人文属性。
人们常常把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看成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军事、综合国力等方面的比较像是在做一种“力学”关系的分析。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不全面因为文明、文化都是关于“人”的事情所以要搞清楚还得从“人”入手。文明、文化都是抽象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这样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但是人们常常有一种倾向遇到文明、文化之间的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当作社会实体之间的问题来处理。要知道文明和文化是具有浓厚情感、心理、习俗、信仰等非理性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靠着简单的逻辑论证、辩论、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我们大约都有过在处理涉及感情、心理、习俗等等这些问题时讲不清道理的经历。所以在处理跨文明关系、跨文化交流这样更复杂、更微妙的人文活动时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套特殊的方法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注意到“人文关怀”和“主体感受”。这是一项涉及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里的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在对跨文化的研究中理解“人”理解人的生物性、文化性、社会性人的思想、意识、知识、体验以及个人和群体之间微妙、复杂的辩证关系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的上述特性通过交流、传播和传承可以成为群体共有的精神和心理财富并在这一群体里“保存”下来达到“不朽”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交流、传播和传承。
从总体上说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各个文明得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证。一种文明、文化只有融入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世界文明中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不错的反过来说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才能使这个民族的文化长盛不衰也很有道理。所以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不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这是惟一的出路。
探讨文明和文化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价值观和信仰而这些又极容易转变成感情和心理因素然而在科学研究中一旦掺杂了这些因素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这是我们从事族群、民族、宗教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遇到过的问题因此必须构建一种超越常规的理念。我们不提倡用某一种文明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来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问题因为用一种文明的“标准”去评判另一种文明不管这种做法“对不对”实际上会让人感觉到这样做“好不好”。由于不同文明之间人们的认知体系有差别所以不同文明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常常会变得不是“是”与“非”而成了“好”与“坏”了。我觉得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强迫别人接受一种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价值观这种做法本身就含有欺压和侮辱人的性质。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内容”常常会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而“形式”会上升为主要的东西。我说的“形式”不是科学主义说的那种可以忽略的、外在的、表面化的形式而是人类学中所指的“仪式”、“象征”也即是“意义”。它在一种文明、一种文化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作用。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不能简单地按照经济或功利的原则来解释的。中国古代有“不食周粟”、“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文明、文化的交往决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一个族群、一种文化不是物质利益就能收买也不是强力所能压服的。
当前世界上某些人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关系直接与国家或民族利益挂钩这是一种加大甚至是激化不同文明之间误解和矛盾的做法。这些人在大谈“国家利益”的时候手里不断挥舞着文明、文化的大旗把chiluo裸的为“一国谋利益”的做法装扮成捍卫“某某文明”的“义举”把具体的国家利益之争混淆成不同文明之间的争斗。当然从广义上讲文化价值也包含在“利益”之中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连接在一起的这种随意的联系是不成熟、不理智、不准确、不负责任的表现。犹如我们不能把美国的国家利益等同于基督教文明的利益也不能把中国的国家利益说成是儒家文明的利益。
我们认为国家利益可以“一事一议”好像谈生意那样通过理性的协商来解决。如果把这种事情上升到文明、文化的层次里就会变成充满感情和心理因素的、非理性的问题。
一个国家不能自命为某一种文明的代表或化身说成是某文明的卫士各种政治集团也不该盗用文明、文化的名义制造民粹运动来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这种夹杂着经济和政治目的的“国家利益”会大大歪曲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本质造成恶劣的结果。
八、美美与共。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的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了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九、博采众家之长。
当我们探讨和研究不同文明如何相处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和借鉴世界上各种文明做到博采众长、开阔胸怀、拓宽思路、启迪灵感。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探讨、研究中华文明的时候也要认真地理解和研究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文化要“美人之美”。
近年来“欧盟”的统一进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着“领跑者”角色所以欧盟的统一可以看作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社会条件下欧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国家在试图重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共处的一个实例。当然欧洲的“统一”并不就是未来“全球化”的模式全球化并不是世界“统一”。地球上如此众多信仰不同、风俗各异的民族和国家情况远比欧洲复杂得多而且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的严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问题决不是一个“模式”就能解决的。这个尝试和实践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提供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像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宗教关系极其复杂的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处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经验同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强大的国家和各种强势文明诸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阿拉伯文明、南美文明、非洲文明等等这些庞大的多民族的社会实体无不在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方面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人类学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地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应该下功夫研究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全球化”的同时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九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农业。两千多年前,人类就能够经过腐殖或燃烧植物获得肥料,经过用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争取粮食的丰产丰收。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创造了各种农药、高效饲料、肥料添加剂。异常是20世纪中叶,以土壤为基础,以植物营养为中心,以肥料为手段综合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农业化学的出现,将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农业化学分析、作物营养诊断、同位素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化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开辟了农业生产的新天地。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比如:要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就必须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目前的条件下首选就是使用农药,而研制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必须应用化学知识。为了使农作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品质、风味及抗逆本事贴合人们的要求,就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施人工调控,而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也需要化学。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们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学的功劳。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脂肪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除此之外,食品还包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传染病。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人们往往要经过化学的手段,到达既定的目的。比如:生柿子包含鞣质,不仅仅涩口,还对胃肠有刺激。我们就能够把生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没有涩味,又香又甜。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发酵,使制成的糕点、面包疏松可口。这实质是在食品制做中应用了化学反应。酵母中的酶促进面粉中原包含的微量蔗糖以及新产生的麦芽糖发生水解;发酵粉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能够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海高考满分作文。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
有幸受邀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我深感荣幸。作为一名青年代表,站在这里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兄弟姐妹们,我想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个世界越来越小,希望我们青年人能够携起手来,共创地球美好的未来。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从去年年底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场疫情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灾难来临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
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主席的话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让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构建一个“大同”世界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大同世界需要在认可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予以尊重和接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认可自己民族的同时,我们青年人也要接纳和赞赏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相互认可,相互学习,相互赞美,只有摒除偏见和歧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的理想才可能实现。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我们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为了验证上帝是不是真的“掷骰子”,是不是真的创造了一个完全随机的量子世界,全球以青年为主的10万人用计算机向“上帝”发起攻击,完成了量子力学上有名的“大贝尔实验”,这是合作在科学上的创举。“一带一路”的模式,带动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这是合作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的共赢。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很多国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国与国之间相互救助密不可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球合作,联防联控方能共克时艰,人类卫生健康也是一个共同体,这是合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表现。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面对他国危难,看热闹和贴标签者,最终会殃及自身;面对自己国家的问题,不设法解决而只想着甩锅,以推卸责任的态度做事者,只会让事态恶化。“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天我站在这里呼吁:让我们青年一代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努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全世界青年人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地球我们的大家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一
摘要:自化学诞生以来,在提供大量工业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耗着大量的非再生资源在为环境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绿色化学迅速发展起来,它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污染。
关键词:环境危机;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绿色全球化。
如今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成为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遵循的行动指南。本文在分析了大量绿色化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理论基础上,对绿色化学化工的定义、原则以及绿色化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梳理总结了近些年来绿色化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应用情况,同时认为应该把绿色化学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加以完善,并且尝试性展望了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和贴近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
绿色化学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12项:
(1)防止环境污染;
(2)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的有毒原料和有毒产物;
(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5)使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6)提高能源经济性;
(7)原料的再利用;
(8)减少官能团的引人;
(9)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10)产物的易降解性;
(11)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的现场实际分析;(12)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工艺。这些原则主要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和安全、能源的节约、生产的安全性等,符合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原料、工艺和终端产品的绿色化,而且还涉及到成本、能耗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零排放、原料的绿色化、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助剂的绿色化、新的合成路线的选择、绿色化学工艺、绿色过程系统集成等,而且其内涵仍在不断充实发展中。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以运用于整个化学工业,在考虑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同时,还应考虑过程的三废、毒性、能耗以及安全性等,只有综合考虑后才能使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落后工艺必须进行淘汰。
二、绿色化学的发展现状。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传统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及其带来的产业革命,对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常委会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把它作为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在其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明确。2004年9月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改善工业结构与布局,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同年,原化工部召开第八次全国化工环保会议,发出了“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明确提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化工系统的重要任务,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三废”治理与废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到2010年以及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确保科技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切需要而制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亦将绿色化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支持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与开发中心在该校举行了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当前绿色科技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论文集;香山科学会议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召开了第72次学术讨论会„„上述活动已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
同时,我国政府根据科学家的建议已把绿色化学列人重点支持的重大基础领域,并根据我国已有的基础确定如下具体目标:一是对我国的环境至关重要的一些工业,如煤炭、石油、化工、造纸、制革、酿造和制药中的绿色化学开展基础研究;二是在“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的基础问题,即绿色合成和绿色催化等;三是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化工技术的绿色生化工程,如生物煤炭脱硫,微生物造纸,新生物煤炭脱硫和新生物质能源等;四是研究如何用类似于生物分子的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生产一般分子(特别是无机小分子)和特殊功能的纳米粒子。
三、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绿色化学有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展示了新的图景与技术保障。首当其冲是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体地说是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置,在环境条件下易于降解。其次,生产无害化,绿色化。在原料、反应条件、催化刘、溶刘等化工生产过程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再次,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就是要求生产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技术。当然,“废物”利用也是绿色技术重要组合部分。绿色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在渐进的过程中,“废物”利用技术就是重要的过渡性技术,能有效推进绿色化工化学。
(二)绿色化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发展是由资源到产品,中间外加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模式,这促使人们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要资源和能源。这种粗放和一次性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无疑是浪费,而这种浪费带来更严重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然而绿色化学就能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化学应有之义就是环境与人类发展平衡,然具体落实却众多方向。例如,合成过程中充分考虑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设法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合成方法;积极使用可再生原料替代消耗资源;用酶为催化剂;以生物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代替石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经济有一个弊端就是废物多,毒害多,而且这些废物与毒害都是人类用众多资源与能源换来的,因而造成了浪费,导致许多资源的枯竭,使经济发展难于持续。然而,绿色化学提出在企业、区域与社会三者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地说,企业要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区域要实现生态的共生企业链;社会要保障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三)绿色化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与提高。人类要发展的根本前提是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传统化学给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与污染,已然严重危险到人类生理健康。近年来,癌病、白血病等恶性病的发生率逐步攀升。调查显示,这些疾病高发与化工污染关系密切。然而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化学核心理念就是实现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在生产中,绿色化学要求无污染,无毒害,出产绿色产品;生活中,绿色化学要求废物回收处理,毒害及时清除,实现绿色环境。因此,绿色化学为我们良善的生活提供了技术和观念上的保障。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脱离绿色化学,二者相互融摄。
四、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绿色化学和整个化学的发展一样是前景广阔的。绿色化学正处于连续性技术进步和非连续性技术进步的不断开拓中,原有技术的改进、新的发现和创造发明的涌现推动着绿色化学不断完善,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因此某些对化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有潜在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某研究领域中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其发展趋势是不对称催化合成,科学家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消旋药物中错误前对映异构体是一种“药物污染”,它的毒副作用可能比医药上有活性的对映异构体的疗效要大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种叫thalidomide的药物。
第二,是酶催化和生物降解,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为酶催化反应媒供了很多的机遇。目前,遗传工程处理的微生物在合成用于人类治疗的稀少而有效的肽方面的作用已经旋立。同样的分子生物技术还能用来加强工业过程催化剂使用的酶的性能,这同传统催化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第三,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选择性氧化反应,绿色氧化过程应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它应具有很高的氧化选择性,不产生成很少产生副产物,达到尽可能高的原子经济性。同时,对于氧化剂的要求是它们参与反应后不应有氧化剂分解的残留有害物,因此最好的氧化剂是氧。纯氧作氧化剂是重要发展方向,它大大减少了尾气排放量,从而减少随尾气带人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此,新发展的氧化催化剂应在缓和条件下活化分子氧,通过各种活泼的催化氧化物种,使反应物分子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产物。
第四,清洁的能源,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能源和食品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难题。要解决清洁的能源问题,发展燃料电池是一条重要出路。氢气由于燃料热放高,而且产物为水,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高效清洁能源。氢气燃料电池早巳研究成功,而且用它驱动的汽车已问世。但由于氢气生产成术较高,无论烃类制氢或电解质氢作为燃料使用,都缺乏竞争力,因此研究廉价获取氢的方法是解决以氢气为燃料的第一步。
第五,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利用的是谷物淀粉类,而作为植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木质素利用不多。由于木质素极其稳定,降解十分因难。现在已发现一些细菌和真菌含有可使木质素降解的木质索过氧化酶、锰过氧化酶、漆酶等,但其降解效率较低,因此纤维素特别是木质素的酶解脑,将是今后研究开发的热点。第六,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效率革命。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垃圾固然是一种污染源;而从资源角度看,它却是地球上惟一在增长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
五、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可以在有效解决日益恶化环境、紧缺能源和资源匮乏现状同时,还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确保国家和人们的安全生活。站在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上研究,它将朝着新节能环保、新材料道路发展。环境、资源、能源、信息、生命、材料与化学领域相结合会开辟出绿色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工,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光明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显然,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是对传统化学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在正确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所以,坚信不久将来绿色化学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
参考文献:
[3]玉澜。简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4]林念琼。浅议绿色化学与科学的发展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二
摘要: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家庭中,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燃料等都离不开化学;在医疗卫生方面,化学占据着牢不可催的地位,例如:各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化学的身影。总之,化学无处不在,人们仅有合理应用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礼貌生活。
关键词:化学;生活;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穿着才会更加舒适,因为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才使食品变得美观、可口。化学药物的研究和不断出新,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掌握它。
1)穿戴材料。众所周知,有很多衣物都是纤维制成的,纤维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它是聚合物经必须的机械加工后而构成的细而柔软的细丝。
(1)天然纤维分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两类。植物纤维主要有棉、麻两类,动物纤维主要成分为角蛋白质,没有营养价值,常用有丝、毛两类。
(2)人造纤维。植物纤维主要有木材、芦苇等,因为植物纤维较短,所以不能直接用于纺织,所以人造纤维登上舞台。人造纤维主要是植物纤维经过化学加工使其改性而得到的,包括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丝,其中,人造棉是把含木(质)纤维素(单体为戊糖或木糖,c6h10o5)的木材,除去木质素后和二硫化碳及氢氧化钠的作用,生成纤维素黄原酸盐,经进一步处理而得。
(3)合成纤维主要有涤、锦、腈、维、氯、丙纶。我们从衣服标签看到的涤纶、腈纶、锦纶,包括此刻大名鼎鼎的莱卡、莫代尔等面料,都是合成纤维,你会相信这些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吗化学纤维占纺织纤维的比例很大,而90%以上的化学纤维产品依靠于石油。
2)厨房中的化学。化学在厨房中的应用不胜枚举。人们在主食和副食加工中常常使用食品添加剂,发酵粉就是其中的一种,发酵粉是用于馒头、面包、糕点制作时中和发酵生成的酸及发泡以使制品膨松。例如,我们做馒头、面包等面食,常用纯碱或酵母发酵,做出的面食产品松软可口。糖果、奶酪、饼干等食品中也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们从肉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来补充自身的需要,这些营养物质包含钾、钙、铁等营养元素。饮用酒是农作物等原料经过粉碎、润料、糊化、发酵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层的饮水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各种水过滤装置也层出不穷,有些装置是用明矾等混凝剂来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很多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气可从天然气中提取,而煤气包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成分,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在很早以前,欧洲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不少医生也参加了化学药物的研究工作,所以化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传染病的死亡率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等新型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也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锂盐可治疗精神错乱;金化合物可治疗关节炎;口服锌盐可治疗伊朗侏儒症;化学检验方法在临床检验技术中是最先使用也是最常使用的,糖尿病的检验,尿胆素的检验,都离不开化学;麻醉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00年,英国化学家发现一氧化氮有麻醉作用,其后,于1844年被美国医生应用于拔牙,两年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首次利用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产增收是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化学是农业高产增收的手段。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农膜,农膜又叫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多用于覆盖农田,可起到提高地温、坚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快速增长的作用,从而促使了农业的高丰收;农业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除草剂、催熟剂等)、钾钠铵等化肥和合成肥以及各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能够说化学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沼气在化学上的名称叫甲烷,是一种天然能源,可由麦秆、树皮、豆壳和畜粪便等原料经过发酵制得,其残渣可用作鱼的饵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业上,经常使用农机设备,农机设备的制造也与化学密不可分;人工降雨就是经过必须的手段在厚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而到达降雨的目的,为了解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
1)应用化学知识合理饮食。饮食中的化学知识不胜枚举,合理饮食才能吃出健康。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获取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的食盐。碘盐中的含碘物质是碘酸钾,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容易分解,炒菜时如果盐加得早,碘化钾会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豆腐和菠菜不能一齐食用,豆腐中包含较多的钙盐,而菠菜中包含丰富的草酸,如果做菜时放在一齐,会生成草酸钙,草酸钙是一种沉淀物,不被人体吸收,所以菠菜、洋葱、竹笋等富含草酸和草酸盐的食物不能和豆腐等含钙类食物混合食用。
2)应用化学知识巧除污渍。生活中常见的渍有墨渍、汤汁、水果渍、血渍、咖啡渍、油渍、汗渍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它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般用草酸除铁锈渍;汗渍和果汁渍可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也可把少量的碳胺和少量的食用碱或nahco3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烧水的壶用时间久了,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被酸溶解,所以简单的去垢方法就是滴入食醋。当然,除污渍的方法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家居装修材料中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不断挥发,这些污染气体释放缓慢,给环境带来影响,还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材料中的各种板有很多是压缩而成,里面甲醛和苯的含量较高,而油漆中包含苯乙烯,这些可能是致小儿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新房装修好后,必须要开窗通风,还能够采用放置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活性炭的办法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农业上的农药、农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水体、大气、土壤带来了污染,过量投入和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限制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应严格把关。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生活废弃的垃圾,应及时回收,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的其他物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中用的含磷洗衣粉,也可造成水污染,除减少致水污染的生活用品外,利用化学原理降低污染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淀粉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环境保护的措施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广泛实施。
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很多,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在不断观察、探索中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化学给人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奇,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礼貌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
参考文献:
[1]周天泽编。现代生活化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5.
[2]吴洪等编。应用化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篇十三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83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