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思考和思维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读完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反思和成长,从中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10月31日,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4岁的张贵斌老人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他的功勋才被人知晓。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为大力学习宣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张贵斌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影响深远。学习张贵斌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让我对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调整,从而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行为和思维。以下是我在学习张贵斌心理学体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是张贵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它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沮丧、焦虑、彷徨等等。学习了张贵斌的理论后,我开始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不良的思维模式,并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自我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同时,我也会主动发掘优秀的思维模式和做法,让其成为自己的习惯和行动方式。
第二段:情绪的调节和管理。
情绪是人类非常基本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绪的处理和调节能力,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张贵斌通过对情绪的分类、分析和应对方式等方面,指导我学会识别和理解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应对方式,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调节和处理。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智地对待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第三段: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学习张贵斌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理论和应用,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方式和处理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的理论告诉我,要在与人交往中,既要从对方角度去理解,同时也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处理,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第四段:成长与自我管理。
成长与自我管理是一个人终身不断前进的过程,通过学习张贵斌的理论,我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引导自己在现实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根据张贵斌的理论指导,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培养了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更加自信和坚定,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成长。
第五段:结语。
学习张贵斌的心理学不仅是学习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逐渐成长自己的过程。通过张贵斌的理论指导,我不断地发现更多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逐渐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在张贵斌的心理学引领下,我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张贵斌1925年出生在西柳小码村。他的父亲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赶着马车从他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1948年,鞍山解放后,刚结婚不久的张贵斌毅然参军,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一次非常重要非常惨烈的战斗,作为刚刚参军不久的新兵,张贵斌参加了战斗。回忆起当时的战斗场景,老人眼含泪花,他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不断向我们阵地打来,我的腿被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战友们的鲜血渗透到泥土中,空气中弥漫的硝烟久久不散……在7天6夜的激战中,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作为幸存者,张贵斌觉得非常知足。直至今日,张贵斌仍然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遗物都陈列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儿,老人的声音颤抖了。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在北平解放后不久,张贵斌作为“人民功臣”代表来到北平,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刘少奇、邓小平、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我们,那时的场景是我一辈子最光荣最激动的时刻”。可是这种光荣和骄傲一直被老人深深藏在心底,这一深藏就是70年。老人深藏的报功书是民国37年解放军东北军区第四十一军签发的。70年的岁月流逝,报功书早已泛黄,边角早已破损,寥寥不多的文字清楚的表述出老人因为在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被评定为一等功。在老人家中,还珍藏着尘封已久的大小证书和多枚勋章。
老人说,塔山阻击战后,他随着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荣记两次大功。1954年,张贵斌放弃了转业留在广州海关的机会,回到家乡西柳。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向政府和工作单位提过自己的功绩。
直到不久前,老人才在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西柳镇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当工作人员看到证书时震惊不已,对这样一位深藏功名的张富清式的老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94岁的张贵斌耳聪目明,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非常满足,每天他都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新中国成立70年了,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经历了新中国站起来的不平凡岁月,也经历了中国富起来的伟大历程,我衷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张贵斌说。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一个多月前,记者采访94岁的老英雄张贵斌的时候,老人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特别想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看一看当年生离死别的战场、埋葬战友英魂的地方如今变成什么模样。10月17日,在儿女的陪伴下,老英雄张贵斌终于圆梦。这一天,他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在梦中多少次想来的地方。
当天早晨,张贵斌早早起床,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安排下,与老伴和儿女一起出发。从海城到锦州要3个小时的车程,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张贵斌一路兴奋地看着窗外,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达辽沈战役纪念馆后,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张贵斌刚下车,就立即引来参观群众的关注。许多人不时地向老人的儿女打听老人的情况。当听说老人曾经参加过塔山阻击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时,大家更是敬佩得不得了。
本来老人是坐着轮椅参观的,但当走到辽沈战役纪念碑前时,老人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步行到碑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在浮雕前,张贵斌注目许久,思绪重回到那段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与战友守在壕沟里坚持战斗七天六夜,坚守在被炮弹削平的山头,用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守住了阵地。最后,战斗胜利了,但全连只有3人幸存。“看到了,终于看到了,不用总想了……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太不容易了!想不到我还能来看看战友们,他们前赴后继洒热血,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在纪念碑前,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
在纪念馆一处展柜前,张贵斌一眼就认出了塔山英雄树。这棵大树当年曾为坚守塔山的战士挡下无数的子弹,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孔。此刻,他与讲解员互换了角色,讲起了这棵树当年的故事,周围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全景画馆,张贵斌看到了辽沈战役的还原图,老人又和儿女、讲解员说起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
走出纪念馆,老人在烈士名册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他们的乳名。“战友们,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张贵斌含着眼泪向曾经的战友们说着悄悄话。当大家提醒他注意身体,早点儿回去时,他说:“还有李恩禄(音)没找到,下次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参加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他冲锋在前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随后,张贵斌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在农电局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终于拿出军功章——大功4次、小功4次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张贵斌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9月26日上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郑重地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戴在老英雄张贵斌的胸前。老人高兴地说:“这是国家给的荣誉,感谢党和国家。”
鞍山日报9月23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一文见报后,曾多次获得大功但选择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兵故事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纷纷聚焦鞍山,先后赶到老人家里,了解老人的光辉事迹。
9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行三人来到鞍山,对老人及家人展开了采访。央视记者卜大菲说,张贵斌老人从战场回到地方,甘守平凡、不提任何要求,在平凡岗位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间,让人感动,令人钦佩。通过采访,他们也得到了灵魂洗礼。
张贵斌老人的外孙女之前只知道姥爷是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但对老人战斗中和回到地方的故事一无所知,那些军功章也从来都没有见过。她说:“那些东西姥爷从来不提,要不是看到报道,我都不知道姥爷这些年身上藏了这么多秘密。姥爷心有大义、对党忠诚,是我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为有这样的姥爷而骄傲!”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
退役军人创业典型柏长春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精神,不仅自己学习,还组织全公司员工一起学习老英雄的先进事迹。
柏长春出生在黑龙江,1992年参军来到鞍山。退伍后,他留在鞍山,至今创业二十余年。这些年,他始终不忘部队教诲,树标杆、学榜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现在是鞍山圣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这几年,他发挥企业负责人的优势,每年向社会提供20余个岗位,其中80%的岗位都面向退役军人招收。为尽快让退役军人适应社会,公司专门制定教学方案,让入职的退役军人边工作边学习,培养其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广阔平台。
柏长春说,他将把张贵斌老英雄的可贵精神落实在行动中,拓宽思路,更好地为广大“退役老兵”服务,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一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安排,10月18日,xx市残联开展了学习“张贵斌”先进事迹活动,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xx市残联副理事长xx诵读了先进事迹材料,同时强调,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行动指南。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xx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地以张贵斌为榜样,学习他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不计名利、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素养,以便于残联党员干部更积极的投入到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事业中。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二
张贵斌,1925年出生,男,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人,1948年初参军。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老英雄张贵斌事迹学习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广州海关等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94岁的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张贵斌,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深藏荣誉功勋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10月2日,谈起前一天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时的心情,张贵斌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10月1日,张贵斌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穿上军装、戴好军帽,便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旁。“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谈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泪水在张贵斌眼里打转。
1948年,鞍山解放后,出生在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家破人亡。”张贵斌说,虽然当时自己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也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军。
刚进入部队,张贵斌便赶上了塔山阻击战。虽然是一名新兵,但张贵斌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他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腿,我就包扎一下继续上,有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张贵斌哽咽地说,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49年2月6日,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说到这,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从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成了张贵斌最大的追求。随后,他又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1954年因伤转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但他始终将立功证书藏在柜底,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
“今年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根据老人家带来的证明材料和后来我们进行的档案查阅证实,老人家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王久泽说,老英雄张贵斌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的事迹,让他们深深感动。
坚守初心一心为民
“我爸转业时,组织上给他提供了留在武汉公安或广州海关等部门工作的机会,他执意把机会留给战友,说自己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说,父亲身上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优秀品格,让全家人十分钦佩。
事实也正如张英所言,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担任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然而,无论在哪个岗位,张贵斌都始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成立,没有生产条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120元的复员疗养费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他做信用社主任那会儿,记得有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了,他就自己掏钱给还,作为村书记,他也是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谈起这名老兵,同样满口都是称赞。
不只是为群众,张贵斌也处处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医疗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得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有了好转就出院。他跟子女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家人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失,他始终任劳任怨,对于物质的追求,更是简单又简单。虽然现在和老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可张贵斌却说,够住了,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和老伴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其实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心得
94岁的张贵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张贵斌老人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部队。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部队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从部队转业,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体会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部队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退伍老兵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私心那是罪。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有感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非常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一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这种骄傲被他牢记在心底,整整70年。
他就是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狙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多少年来,他深藏荣誉功勋。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不为人知的军功章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不为人知晓。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做了快1个小时的车,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藏”了70年的报功书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
张贵斌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的父亲以前一直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赶着马车从人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当年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怀着国仇家恨的张贵斌决定参军,“为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
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部队。正赶上塔山阻击战,那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虽然张贵斌当兵不久,但他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是可以留在广州海关的,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31平方米的老房子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他选择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把余生献给了普通岗位。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张贵斌和丁凤珍已经结婚75年。刚结婚他就去参军,一晃7年没有回家。现在老两口挤在狭小的屋里,可以说,丁凤珍基本没享过福。可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的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好点,住不到7天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教育并拿到了高中文凭。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女儿张英说,父亲经常给家里开会,告诉几个儿女,要多做少要,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
众人心中的楷模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有人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他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之后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病逝时,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对这些恩情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感想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三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
94岁的张贵斌老人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他的功勋才被人知晓。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为大力学习宣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张贵斌老人家中,孙慧芳同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向他颁发“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证书。孙慧芳说,老人深藏功名,不给政府和国家添麻烦,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张贵斌表示,他将继续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四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退伍老兵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私心那是罪。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五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六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非常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一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这种骄傲被他牢记在心底,整整70年。
他就是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狙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多少年来,他深藏荣誉功勋。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不为人知的军功章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不为人知晓。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做了快1个小时的车,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藏”了70年的报功书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
张贵斌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的父亲以前一直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赶着马车从人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当年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怀着国仇家恨的张贵斌决定参军,“为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
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部队。正赶上塔山阻击战,那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虽然张贵斌当兵不久,但他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是可以留在广州海关的,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31平方米的老房子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他选择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把余生献给了普通岗位。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张贵斌和丁凤珍已经结婚75年。刚结婚他就去参军,一晃7年没有回家。现在老两口挤在狭小的屋里,可以说,丁凤珍基本没享过福。可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的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好点,住不到7天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教育并拿到了高中文凭。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女儿张英说,父亲经常给家里开会,告诉几个儿女,要多做少要,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
众人心中的楷模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有人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他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之后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病逝时,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对这些恩情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七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广州海关等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94岁的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张贵斌,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深藏荣誉功勋中坚守着人的初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我爸转业时,组织上给他提供了留在武汉公安或广州海关等部门工作的机会,他执意把机会留给战友,说自己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说,父亲身上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优秀品格,让全家人十分钦佩。
事实也正如张英所言,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担任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然而,无论在哪个岗位,张贵斌都始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着一名人的初心和使命。
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成立,没有生产条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120元的复员疗养费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他做信用社主任那会儿,记得有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了,他就自己掏钱给还,作为村书记,他也是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谈起这名老兵,同样满口都是称赞。
不只是为群众,张贵斌也处处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医疗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得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有了好转就出院。他跟子女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家人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失,他始终任劳任怨,对于物质的追求,更是简单又简单。虽然现在和老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可张贵斌却说,够住了,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和老伴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其实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八
近日,鞍山市委作出了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淡泊名利、朴实纯粹、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铁西区中小学师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铁西区实验学校组织学生召开了学习英雄张贵斌的主题队会,集体学习了鞍山日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奉献的英雄》的报道。该校大队辅导员赵云峰说,张贵斌老人战功卓著,而他却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了60余载。作为一名鞍山人,为钢都有这样一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学习张贵斌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学习他时刻不忘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赵云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立足三尺讲台,学习和发扬张贵斌同志的奉献精神,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知识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愿化作护花的一捧春泥,滋养一株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1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