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采购成本毕业论文(通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22:02:13
专业采购成本毕业论文(通用22篇)
时间:2023-11-02 22:02:13     小编:纸韵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总结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一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一)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三个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2)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么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3)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二)毕业论文提纲编写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三)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注意事项: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三、论文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纲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管理毕业论文通用大纲: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基础理论

三、存在的问题

四、问题成因

五、解决对策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三

(1)器材数目统计不全面,设备闲置现象严重。学校进行统一设备采购前都会对于需要采购的设备种类、数目进行统计,并理应在充分核对与论证之后确定具体需要采购的器材数目,制定最合理采购计划,以此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浪费。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已有可用设备的数目统计缺少明确规定,在采购计划上又常会出现“宁多勿缺”的工作作风。加之校方会从精简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缩减设备监管人员,导致在实验室存放的设备使用率低等,都导致购买设备过多、器材闲置甚至是浪费现象的出现,造成了采购环节中的资金浪费。

(2)领导关注较少,校商合作少,可选择机会少。领导上对于采购工作的要求与关注都比较少,认为采购人员只要能够在尽可能小花费的情况下多购置所需设备,完成采购所需任务即可。平时在学校的品牌宣传上缺少关注,导致学校在设备供应商中的名气较低,在进行采购招标时能够与之合作的商家较少,学校可选择机会少。

(3)采购人员多为兼职,缺少专业水平。因为校方实验器材的管理工作一向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后勤保障处负责,在需要进行设备采购时才会临时组建采购小组负责统一的设备采购。临时采购小组的成员多为学校后勤部工作人员,也或有实验室管理人员,他们在招标程序、设备用途、市场分析、谈判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会出现买方权益得不到保障、所购设备与采购需求不符、设备质量与售后服务欠缺以及花费过高等多种问题。

(4)采购人员职业操守欠缺,采购款项流失。采购人员的个人操守是采购环节中一个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少数素质欠缺的采购人员会与设备供货商暗中合作,通过收取贿赂暗中串标,或是通过私自提高供货价格、以次充好等手段,从学校的采购资金中谋取个人利益,违反公平采购秩序,甚至是出现犯罪行为。在采购活动中,学校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束缚采购人员的工作行为,也常常会导致采购人员钻空子,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

2.如何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采购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给出以下应对策略:。

(1)采购前做好充分的统计工作,确定所需设备具体数目。首先需要通过采购申请人组建评价团对现有设备作出可用性能评价,确定所需购置设备数目,避免购置过多造成财物浪费;其次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必须设备,排除不必要设备的采购计划;再次可以定期组建专家团到其他同类同水平高校中参观学习,总结他人采购成效,结合自身需求制定最佳采购计划;最后,对于购置设备量过多导致学校缺少库房存放问题,应该在解决存放场所问题之后再进行设备的论证与采购工作,以免设备闲置。

(2)加大招标宣传力度,搜集掌握供应商信息。广告宣传是吸引更多供应商前来投标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要沿用以往传统的网站发布、报纸招标等方式来向广大供应商发出招标需求,还可以向以往有合作基础的供应商主动发出邀请,前来竞标。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供应商信息库,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合作,将各高校搜集到的以及有过合作往来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整理,对其物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商家信誉等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价与排名,方便各高校采购工作的进行。

(3)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虽然采购小组多为临时组建,然而在工作中,采购小组成员也大多是来自实验室管理部分以及后勤保障部门。平时不会进行人员的重新调整,因此可认为采购人员身份为固定的,采购工作为固定指派工作。那么对采购小组人员进行采购专业技能培训,将能够为高校节省出不必要的资金花费,也能够为学校购置到质量高、服务好、实用性强的教学设备。培训可以采取授课与市场观摩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对采购人员关于采购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教习,让其能够在以后的采购工作中按政策办事,不违法,还能够利用政策保护己方权益。其次是邀请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其进行课程目标进行教习,让其明确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以便明确所购置的设备需要具备何种功能,完成教师教学任务。再其次是对于采购人员进行信息获取能力培训,主要是对于学校建立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整理与搜集,挑选出最佳合作对象。最后要对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进行培训,谈判能力强的采购人员能够在价格上寻找漏洞,为学校直接节省下大量的花销。

(4)树立法律意识,严肃监督体系。首先是要对采购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加强,让其了解到违反规定操作的严重后果,做到防微杜渐。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监督管理体系,将采购工作制度化,奖惩分明,规范采购人员行为。一经发现有人违规操作,违反法律,轻者进行教育并限制其职称评定与岗位提升权利,重者直接解雇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在开展采购活动时,学校在组建采购小组之外还要组建监督小组,考虑到人力资源问题,可由后勤部门、财务处以及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监督。并且还可以将监督工作交由社会大众,采取采购透明化方式,信息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

3.结束语。

新时期高校普遍加速扩招,生源的扩大对学校设备资源的需求也扩大,学校以及政府对于学校采购的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同时随着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科研课题的不断申报,对于经费使用,设备采购等都有所扩大,因此高校采购将成为一个愈加频繁的事项,其中的问题也将愈多。从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高校采购管理中问题层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失以及工作人员观念的错误。因此在制度上还要不断完善,在采购人员的素质上还需培养提升,在其职业能力上也需要加强。另外校领导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不断关注物资采购的环节,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作出处理。要不断调整制度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四

摘要: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大部分为电厂等国家投资项目,因而比一般工程项目投资更大,建设周期更长,更难管理。文章分析了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其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解。

关键词:电力施工;成本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内容

(1)合同成本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主要有施工承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以及物资采购合同等。企业往往只重视中标后的合同会签,但工程开始前及过程中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造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被动及效果不佳。应当充分重视合同的重要性,合同成本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工程量核定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及索赔规定因此企业及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开工前的合同分析,全面理解合同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在整个工程过程中使项目管理人员始终清楚地了解合同实施情况,对合同实施现状、趋向和结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设置专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自身违约情况发生,同时及时发现合同对方违约情况,收集资料为施工索赔及时提供相关证据,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2)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进度控制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计划执行、进度统计、进度跟踪、计划调整几个环节,进度计划是龙头,必须先行和及时调整,它是其他计划编制的依据。应高度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因此,编制时要考虑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能力、机械能力、天气等因素,在充分理解合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会同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确保编制的进度计划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3)技术管理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尽可能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技术人员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方案、材料消耗计划、机械使用计划等技术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消耗。

(4)质量成本和安全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建设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必须加强质量成本核算、分析及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工程技术规范办事,加强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案、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控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各种返工、返修及停工损失等减少到最低限度。电力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高空立塔、基础人工挖孔桩以及带电调试等危险性很高的作业,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使施工过程避免人身伤害、设备损失。

(5)机械管理

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规格型号,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采用购买或租借机械设备方案。机械管理内容包括机械和消耗材料2个方面,建立各自管理流程并实施规范化管理。要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合理安排施工段落,以期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搞好市场调查摸底,着重考虑使用计量方式和费用结算方式对成本的影响。

(6)材料管理

(1)确定好项目的建设规模

近几年来,电网项目呈现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多回路的建设趋势,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但盲目建设和超规模建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电网建设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用电负荷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多”和“大”,要因地制宜的建设一批适应性强的中小项目,大力推进项目改造,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而且要考虑运行成本,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2)确定好项目的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建设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适用、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因此,现阶段大多数建设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适当超前、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标准,既要考虑现时投入,又要考虑长远效益。

(3)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

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和细度,不仅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多方案进行优化论证,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必须控制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范围内。因此,决策阶段应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三.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1)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我们应该注重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采取全过程、全专业的优化措施。

(2)实行限额设计,加强投资控制力度。为了控制工程投资,我们要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初步设计是以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建设投资估算为限额。施工图设计是以初步设计审定的主要工程内容为依据,以批准的概算投资额为限额。在限额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对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将投资和主要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单项工程,然后再分到专业,实行限额设计。

(3)严格设计审查,合理确定工程投资。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必须对初步设计实施审查。设计审查应实行分级审查、归口管理,初步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施工图设计、不得擅自开工、不得签定设备购置合同。

四.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讲到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在使用时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工程特点、不同的电力建设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否,它与质量、工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同等地位,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随着中国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进一步凸显其管控效能。

参考文献

1刘新月.论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电力建设,-1.

2殷召新,朱涉世.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的途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王晓建;切块包干概算强化工程造价管理[j];电力建设;1994年s1期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五

[关健词]成本管理创新分析制度责任成本环境成本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不断升温,为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融入wto体系以及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全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进入了微利时期。对电力企业而言,如何在建设改造中降低成本,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从效益角度实现成本管理创新

强化成本效益观念,就是要从效益角度来看待投入,使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并使产出在大于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产出不仅表现为财务报告中的收益,而且必须是与现金流入密切相关的效益。为充分体现成本效益观念,有的企业分别对各个施工项目点采用了流量与成本结合的管理方法,即流量成本管理法。从纵向延伸于投标期、施工期以及竣工服务期,从横向扩展到企业各个部门(包括外生产部门)的成本以及外购物资成本。每个施工项目不但成本独立计算,现金流量也独立计算,项目成本参照施工预算,注重成本结构管理,项目现金流量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得每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及每个月现金流量情况一目了然。流量成本管理法的正确实施,能够及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避免企业及下属单位的盲目投入,以回避经营风险。因此,从效益角度实现成本管理创新十分必要。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

成本控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定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一项合理的成本分析制度。电力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另一关键所在就是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一)事前计划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主管部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企业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企业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同时,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中的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材料费、劳务费、管理费的控制。

1.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成本一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所在。对施工材料要进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料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方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方自行承担。同时,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防止材料进场早而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和二次搬运或防止材料进场晚而影响工程进度。

2.节约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建筑工程工期一般较长,其临时设施费用支出占相当比例。临时设施应尽量采取易于安装和拆卸的设施,并可反复利用。现场经费主要应抓好如下两点:一是设置合理的人员配置;二是建立qc小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三)事后分析总结

工程控制的事后分析是为下一个施工周期开展科学预测的重要环节,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要在坚持每月每季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进度、材料用量、劳务费用及机械使用费用等进行统计总结,并对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及时检查、分析、修正和补充,以达到控制总体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强化责任成本管理

所谓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将生产成本责任和管理人员绩效挂钩,确定责任成本目标,并加以严格管理的一种方法体系。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有着众多可控制的环节,通过责任成本管理可以促进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环节具体包括:

(一)建立工程收入环节的责任成本,严格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并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依据。

(二)建立物资采购、进场验收入库、领用环节的责任成本。在物资采购上参照工程预算提供的材料型号、规格、标准实行采购招标及分档(按金额)控制。在材料进场验收入库、领用上实行量控,以此作为降低消耗的考核标准。

(三)建立劳动力、机械消耗环节的责任成本,严格定额消耗,杜绝浪费。

(四)在生产作业层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目标,以工程质量、工期为主要目标。俗话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在成本管理领域,应该由财务总监和各成本控制部门及负责点来共同完成。

(五)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成本管理质量。要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企业要培养一批专职的成本管理人员,如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师、成本经济师;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提高企业全部职工的成本管理素质。要让职工了解企业实情,懂得成本管理的意义。

四、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环境成本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升,因此控制环境成本支出,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控制环境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施工环境制定项目工程环境目标,尽量避免因扩大环境影响而增加成本支出。

(二)对施工环节影响环境的因子进行预控和跟踪监测,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环境事故损失或环境罚款成本。

(三)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等。

(四)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将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作为施工成本的组成部分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增加针对环境因素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等。

参考文献:?

梅艳冰.浅谈电力建设企业成本预算管理[j].广西电业,.

金玲.新经济形势下对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电力学报,2006,(02).

童清琳.浅谈电力建设企业成本及其控制[j].中国电力教育,,(04).?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六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各领域各行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但无论是行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经济的增长都与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只有所采取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科学而准确的,才会对社会经济起到正面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选择何种经济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只有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创新,才能对当前经济体系中经济管理发挥的作用和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经济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出正确的引导作用。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当前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希望可以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状况,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作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形态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可以在经济管理的有力推动下,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使经济结构的设计与国情相匹配,使经济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方能使其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概念

经济管理在本质上可以认为是管理行为的一种,其通过对不断完善和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综合性概括和总结,并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所做出的预判,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措施,即称之为经济管理。从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为了确保经济管理模式满足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突破。

毫无疑问,经济管理与社会繁荣紧密相关,不够科学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其内在的弊端和问题迟早会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及时果断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目标,充分展现出自身的实力和价值,则必须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济体系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和修正,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不断向现代化靠拢,从而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管理创新

若想使经济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前进,则首先必须切实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创新管理方式是改善经济管理模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当代中国,创新是一切领域和行业都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其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同时,创新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参与到经济管理的各方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合作,从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要求各负其责,责任必须明确,从而确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管理民主化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民主和集中,其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同,科学模式和合理方法的确定不能单纯听取某一方面的意见和说法,是要通过广泛的听取意见,而后科学集中而产生的,因为经济管理涉及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而且,民主集中的过程也能够使员工充分享受到工作的过程,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但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强行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使得员工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也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此类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而且从长期来看,也会限制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管理的民主化,将是未来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管理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才可以充分汇聚全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工作。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与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不仅可以使对经济的管控更加有效,也有利于经济管理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向繁荣方向迈进。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相对成熟,那么在此背景下,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如何参考和借鉴传统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则成为当下经济研究领域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而且,实践已经充分表明,经济管理现代化中的管理模式和策略是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的各种要素的,足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文化与经济管理的有效结合,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文化体系建设中,经济管理可以直接作用于文化范畴,而文化的提高和普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有力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二是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如今的市场交易环节中,企业之间更关注交易过程中的双方利益共识和交易所带来的风险性。为了更加深人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管理者必须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主导。

三、结语

综合上述,在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早日促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则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迎合时代需求,推动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向着民主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赵丽.试论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j].消费导刊,,(5):151.

[4]梁晨,吴倩雯.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41.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七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成本的管理。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降本增效,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其持之以恒的目标。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内部会计手段,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提出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以及优势,并指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成本;作用分析。

一、管理会计与企业成本的概述。

1.管理会计的概述。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在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中,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可以对其整个生产流程环节进行监控,对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分为五大类,如下表所示:

表常用管理会计工具。

2.企业成本的概述。

企业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针对使用成本各方面信息的不同,可以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如上表所示。

3.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在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伴凭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管理会计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企业成本进行监控,通过对其方法的运用,可以对存货的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材料成本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及产品特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它通过全面预算发挥着作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着事前控制。通过全面预算,可以让企业内部成员,更深刻的了解自身在计划期间内工作职责,能够促进企业合理的开展工作。管理会计充分应用着现代数据模型的定量计算分析,为企业的经营预算提供行之有效的实际依据,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管理会计运用方法具有多样性。它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例如,,华润集团6s体系的建立,成为了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管理公司的经典。该体系以全面预算为入口点,建立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结全面预算与多元化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随后20xx年华润引入的平衡积分卡补充6s体系,更有效的促进了华润集团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如,北汽福田,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体制,使用多样性的会计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企业成本,由当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快速成长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三大品牌。

最后,管理会计促进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管理会计既重视局部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又兼顾整个经济环境的全局。能更好的为企业经济生产服务。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运用,在企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并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而解决这些问题,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及数据,发现如下问题:

1.对管理会计缺乏全面的认知。

大多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都是来自非会计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所谓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对管理会计认识的表面,对管理会计具体所包含的内容,仍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层的不重视,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管理会计接触不深,无法以身作则带动公司的员工参与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二是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认知,仍然没有从传统的“账房先生”的思想局限中跳出来,使会计人员受到牵制,缺乏独立性;三是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认知差异。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更多的应该是辅助经营管理,而非仅仅是会计核算。管理会计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企业成本的监控。对管理会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无法使其对成本的监控作用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

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关键是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大部分企业中相关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导致企业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成本控制的需求,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缺乏对专业人才的任用。第二,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在职职工的后期培训。第三,在职职工不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第四,在职职工因自身原因,对管理会计认知低下。许多企业即使启用了浪潮、航天a6、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也很难利用财务软件,对汇总的信息,利用管理会计做合理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利用财务信息的效率,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3.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协作性差。

我国当前仍有一部分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协作性较差。如今我国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繁杂,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及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规模庞大,有不少子公司或分公司,有些下属公司与总部使用不同的会计软件,这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很难衔接,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所需。例如,在大企业一般运用用友等财务软件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因为这样的软件可以给他们带来便利。然而,在小商贸企业或者分公司使用金蝶更能给他们工作带来便捷。下属企业启用财务软件主要是侧重对往来业务账务的记录整理,而大公司对软件的需求则更多的侧重对资源的整合,对预算和决算的模块要求性更强。软件使用上的多样化为企业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障碍。

4.对成本控制的认识狭隘。

管理会计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对企业成本管控是非常有效的。而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成本监控的认识非常局限,没有把对企业发展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部分企业员工认为,对企业成本的监管,只是财务和生产部门的事。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控制也存在思想认知上的误区,认为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就能降低企业投入的成本。正是由于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意识,促使许多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下,最终影响了企业声誉。企业从设计到产出产品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成本的投入,各有关部门只有相互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降本增效作为工作的核心,做到全员参与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5.不能运用管理会计量化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实践运用,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部分企业对该方法的使用认识不足,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不利于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指标来看,各企业间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导致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不能有效的通过数据量化。不能让企业了解到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到底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多大的成本控制贡献。例如,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的资产债务重组时,当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好,然而我们却不能通过年度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增值。

三、改善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

1.改善企业领导者自身的认知度。

只有管理者正确的引导,企业才能长足发展。当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就会有意识的引导,全员参与到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管理者自身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有关管理会计的相关培训。第二,注重理论与本身实际情况的结合,形成本公司的特色管理会计实践体系。第三,注重合理分配本公司的资源,合理的组织本公司的成员,参与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给企业会计人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专业性的作用。

2.重视人才引入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优秀会计人才的引进。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最后,各企业本身应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入优秀才,在其上岗后,注重后期教育。在职人员的后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后期的培训,定期更新专业知识,才就满足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所需。为此,企业应积极的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引进专业的教授、学者来单位授课,创造机会让会计人员进行知识的学习;第二,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鼓励会计人员走出去学习;第三,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方式,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参与企业间的管理会计实践论坛,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理念。

3.加速管理会计电算化协作进程。

采用会计电算化处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企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整合所需会计信息的效率。因此,一方面,各有关企业应积极加快财务软件的研究开发,尽快的研究出符合时宜的财务软件,促进总公司与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提升其协作性。另一方面,各企业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最大程度的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熟练的掌握各个模块的功能操作,更好的让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为企业发展所服务。

4.优化企业内部建设形成本企业特色管理会计运用体系。

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拟定本公司战略计划时,应积极引入成本控制的概念,积极加强各部门成员对成本监控的认识,督促各职能部门,严格的按照成本监控计划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其次,企业的领导者在拟定本公司的成本控制计划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特色的管理会计使用体系。最后,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有意识的去优化自身的内部建设,在制定成本战略计划时,充分全面的考虑生场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5.用数据量化应用成果。

针对不能用数据量化应用成果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拟定一套统一的管理会计方法使用标准,制定相关条例,监督其在成本监控中的行为。有效的确保管理会计方法的使用成果达到合理的量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学习,系统深入的去了解管理会计方法的使用精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对企业成本的控制。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对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行一个系统的监控和预测,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企业各个成员在成本监控中的职责,可以使成本控制分工更为细化。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考察各成员的完成进度,根据各成员不同的表现,对其进行褒奖,有助于调动各企业内部成员对成本监控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管理会计运用的重视,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研究,终将会取得巨大的成效,同时也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俊丽.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

[6]吴爱萍.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才智,20xx(25):9-10.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运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解决私营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

一、现阶段私营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私营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的约束,难以建立规范、科学的激励机制。很多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着误区: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于形式没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激励相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把员工同企业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企业主不愿用股权补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奖惩以好恶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妨碍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以经济手段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重视经济手段与物质利益,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与奖金的刺激,这种激励手段使下属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造成一些员工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短期行为去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以重金诱惑,但却长时间不能兑现,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还停留在片面以物质刺激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三)忽视了团队激励,缺乏凝聚力。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不同,一个组织中通常划分成若干个比较小的部门。团体事实上并不等于团队。合理的团队激励,能从根本上增强团队合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很多私营企业因企业主的短视,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行为。使其员工的“打短工”意识较重,只在乎薪酬和锻炼机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使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缺乏凝聚感情。

(四)紧张的劳资关系

现今,大部分私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主往往把员工看成赚钱的机器,采用泰勒制管理。企业主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员工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违规延长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资;不能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主忽视与员工的感情交流。

(五)评价滞后,目标僵固

一些企业在年初提出的目标,到年终才评;各项竞争中的优秀者,要等到年终再去表彰,容易造成员工的热情减退或淡忘。只重视大目标,忽视“小目标”的评价,对成就水平较高的员工来说,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热情逐减,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内驱的作用。私营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受高薪引诱不辞而别,技术骨干被挖走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了私营企业缺乏凝聚力,也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实行有效激励的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三分之一,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潜能也发挥出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良好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按需激励,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激励方式要更有针对性,因时而变且因人而异,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二)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激励机制要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激励隐含着成就激励与地位激励等。

员工通过加薪能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与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发动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把集体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使其对企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良性心理状态与“爱企如家”的工作效果;还有领导者的榜样激励,企业要积极倡导员工向优秀人物学习。最后是危机感激励。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竞争,让员工形成“唇亡齿寒”的意识,产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一种激励。

(三)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不同,实行差别激励。面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可采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表彰与赞赏、带薪休假、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等;对一般管理人员的激励,可以使其经济报酬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挂钩,对管理人员来说,晋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对他们要善于授权,同时要努力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面对经营者的激励,很多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年薪制,年薪制是私营企业向经营者提供报酬的较佳形式,它能较好地把经营者的业绩与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其关键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如何克服短期效应,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增值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私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激励

现代私营企业要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种为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个人的价值观里,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其次,由冒险投机转向稳健长远。企业要在自身的文化形态中强化稳健和长期经营的特征。除了短期目标之外,更要注意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确立一系列战略步骤,使员工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每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最后,由企业主专制管理转向集体民主。私营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有过人的胆识与能力,这对企业的初期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面临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企业主已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应付各种问题,往往陶醉在过去的成绩之中,而对忠诚和有能力的人缺乏信任,以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现在的员工独立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已不满足只是被动地听命于人,而希望能更多地参与企业决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因此,私营企业应该具有更多的民主化氛围,文化中应有更多集体主义的、倡导民主参与的特征。

三、结束语

对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激励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跑道的立体开放系统。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到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其重要内容不再是板着面孔式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一门融进了管理者和员工对事业献身的独特的艺术。企业在实际管理中会遇到不可预测种种难题,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交叉使用多种激励方法,以达到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目的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王国保.中国私营企业管理激励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2]杨斌,杨清涛.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员工激励机制[j].安徽农学通报,,(11).

[3]郭太祥.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构建[j].商业现代化,,(15).

[4]李红梅.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购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日趋重要,采购是企业价值链的源泉,常规的采购观念已不适应企业战略的发展,基于战略高度的战略采购从全局性可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对提高企业竟争力的构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建立起战略采购系统以降低成本。

一、战略采购是先进的采购。

“战略采购”是由著名咨询企业利尔尼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科尔尼致力于战略采购研究和推广工作,己为全球500强企业中的三分之二提供过战略采购咨询服务。战略采购“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能力展开,以实现企业远景计划”。它有别于常规的采购管理,注重的是“最低总成本”,而常规采购注重的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它用于系统地评估一个企业的购买需求及确认内部和外部机会,从而减少采购的总成本,其好处在于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战略采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一)总购置成本最低。

总购置成本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还承担着将采购的作用上升为全面成本管理的责任,它是企业购置原料和服务所支付的实际总价,包括安装费用、税、存货成本、运输成本、检验费、修复或调整费用等。低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购置成本,却更容易被忽视,总成本最优被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误解为以价格最低,只要购买价格低就好,很少考虑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无形成本。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运输、调配、维护、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评估。

(二)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采购方法,企业的采购手段和企业管理层的思路与文化风格是密切相关的,有的企业倾向于良好合作关系的承诺,有的倾向于竞争性定价的承诺。战略采购过程不是零和博弈,一方获利一方失利,战略采购的谈判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而不是利用采购杠杆,压制供应商进行价格妥协,而应当是基于对原材料市场的充分了解和企业自身长远规划的双赢沟通。

(三)建立战略采购的核心能力。

双赢采购的关键不完全是一套采购的.技能,而是范围更广泛的一套组织能力:总成本建模、创建采购战略、建立并维持供应商关系、整合供应商、利用供应商创新、发展全球供应基地。很少有企业同时具备了以上六种能力,但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三种能力:总成本建模能力,它为整个采购流程提供了基础;创建采购战略能力,它推动了从战术的采购观点向战略观点的重要转换;建立并维持供应商关系能力,它注重的是双赢采购模式的合作部分。

二、现行企业对采购供应商的选择误区。

在企业的采购中,采购经理们往往通过下列方式找到低价格的供应商:大量购进,从供货商处获得数量折扣;从边缘供应商处购货,但他们的质量、可靠性和交货表现都不是太好;从要价稍低的远距离供应商那里购货,尤其当运费不计入货物的成本时;从那些低工资率国家的供应商处购货;从那些由于技术和系统投资不足而享有较低的间接费用的供应商处购货;从只拥有有限工程和技术资源的供应商处购货等等。这些做法可能会降低购价(购价是用于衡量采购业绩的量度),但却会致使企业在执行表1中所列的作业时,发生高额的成本。执行这些作业的资源成本被隐藏在大量的间接费用成本库中,并且按照单位水平的动因(如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和机器工时)分配给产品,从而不能正确管理产品成本。

以上表明,选择供应商不能仅仅基于价格,对采购经理的评估也不能仅仅通过他们避免不利进价差异的能力来衡量,最好的供应商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交货,而不是价格最低。购买价格不是材料取得总成本的唯一要素,企业与每个供应商合作的总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接收成本、检验成本、储藏成本和其他与购买相关的战略成本。从一个“理想的供应商”处购货,可能购价会稍高一点,但不会再发生其他的购买成本,相反地,一个低价格供应商,所有的与“理想供应商”相关的要求他都无法满足,在其购买项目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其他的成本。供应商相关的战略成本信息能够使企业基于现实基础来讨论:他希望怎样和供应商进行合作,由有效供应而节约出的成本如何在供应商和客户间进行分配。企业应做出更好的决策,选择总成本最低的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价格最低。

采购管理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商业行为,要实施战略采购,实现双赢采购的宗旨,就应该彻底抛弃传统采购模式。传统的采购模式有六大问题:一是供需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互相封锁,采购成了一种盲目行为;二是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经济纠纷不断;三是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四是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五是利益驱动,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六是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增加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模式,用双赢采购的原则指导企业采购实践,实现战略采购。

三、企业选择战略采购的策略。

(一)构筑采购战略。

在企业的采购政策中要确定采购目标:以统一的采购标准和程序,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以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为参照目标,以集中采购、同步采购、双赢为战略手段,在产品开发、质量、价格、物流四个方面实现最佳采购供应链,用产品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用合理的价格、最低的储备和运输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同步采购主要针对新产品研发方面,要求供应商能和本企业保持同步开发,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这样,由于供应商的先期介入,避免了一些不必要设计等方面的变更,更能保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在工艺上实现。集中采购主要是提高同类产品资源集中度,其任务是对现有零部件及原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将同类产品向一家或少数的供应商整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费用。

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其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任何一个正确采购决策不只是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所包含的因素除了价格外,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在战略总成本建模中,采购管理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采购品种的分类,即找出占80%采购成本的20%核心a品类,考虑这类材料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定价、供应商等采购管理类别,重点选择该类品种开展工作,建立供应商名单,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通过深入分析原材料的供应市场,全面收集供应商的数据信息,初步拟定原材料的供应商名单,并通过数据分析,检验、调整和比较行业采购成本数据和绩效表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采购策略。总成本建模是战略采购中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对采购过程的一切活动,从制定战略到简化设计、改善供应商的成本和降低采购成本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和维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战略采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采购和供应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这将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都更为有效。通过总成本建模,双方通过识别成本要素和驱动要素可以使共同的努力集中在某些关键的环节。创建采购战略,就是与供应商一道来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在双方的关系发展创造长期价值而努力。

建立并维持供应商关系需要做到:相互依赖和目标一致,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渠道,签订战略合作文件和协议。

战略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企业创业之初由于采购数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企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轫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

参考文献。

[1]方贤水,薛丽莉.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商场现代化,.8。

[2]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中国工业经济,2006.3。

[3]黄大春.刘秋生.价值链管理环境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8。

[4]冯晖.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现代管理科学,.4。

[5]徐广成.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财会研究,2006.9。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那么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看吧!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资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但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此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如去年我公司从荷兰进口生产线,由于考虑了欧元的弱势走势,于是选择了欧元为付款币种(我公司外币存款为美元),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我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碳酸酯(pc塑胶),去年年初的价格为2.8美元/公斤,而到了八九月份,价格上升到3.6美元/公斤。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对於大宗物料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底线的价格。此外,对同一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造商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会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更多优惠的矛盾。

5、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6、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资讯收集。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资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於有利地位。如有条件,企业可设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定期形成调研报告。

1、估算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我们以前的采购管理只是过多强调公司内部的努力,而要真正做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仅靠自己内部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对供应商的成本状况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谈判中占主动地位。可以通过参观供应商的设施,观察并适当提问以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料;甚至为了合作,明确要求供应商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以估算供应商的成本。在估计供应商成本并了解哪些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之,可安排一些使自己在价格上有利的谈判,并尽可能加强沟通和联系,即与供应商一起要求降低大宗材料成本的途径,从而降低自己企业的材料成本。进行这种谈判,要始终争取双蠃的局面。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就不能在谈判中把供应商遇到赔钱的地步。

2、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要明确我方与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态势如何。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对手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和劣势的根源是什麽,是源自於我们与竞争对手战略上的差异,还是源自於各自所处的不同环境,或是企业内部结构、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原因。然後从消除劣势,保持优势入手,制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策略。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找到努力的方向,在竞争中保持先机。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运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解决私营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

一、现阶段私营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私营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的约束,难以建立规范、科学的激励机制。很多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着误区: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于形式没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激励相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把员工同企业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企业主不愿用股权补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奖惩以好恶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妨碍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以经济手段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重视经济手段与物质利益,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与奖金的刺激,这种激励手段使下属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造成一些员工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短期行为去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以重金诱惑,但却长时间不能兑现,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还停留在片面以物质刺激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三)忽视了团队激励,缺乏凝聚力。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不同,一个组织中通常划分成若干个比较小的部门。团体事实上并不等于团队。合理的团队激励,能从根本上增强团队合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很多私营企业因企业主的短视,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行为。使其员工的“打短工”意识较重,只在乎薪酬和锻炼机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使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缺乏凝聚感情。

(四)紧张的劳资关系

现今,大部分私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主往往把员工看成赚钱的机器,采用泰勒制管理。企业主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员工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违规延长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资;不能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主忽视与员工的感情交流。

(五)评价滞后,目标僵固

一些企业在年初提出的目标,到年终才评;各项竞争中的优秀者,要等到年终再去表彰,容易造成员工的热情减退或淡忘。只重视大目标,忽视“小目标”的评价,对成就水平较高的员工来说,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热情逐减,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内驱的作用。私营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受高薪引诱不辞而别,技术骨干被挖走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了私营企业缺乏凝聚力,也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实行有效激励的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三分之一,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潜能也发挥出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良好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按需激励,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激励方式要更有针对性,因时而变且因人而异,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二)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激励机制要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激励隐含着成就激励与地位激励等。员工通过加薪能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与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发动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把集体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使其对企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良性心理状态与“爱企如家”的工作效果;还有领导者的榜样激励,企业要积极倡导员工向优秀人物学习。最后是危机感激励。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竞争,让员工形成“唇亡齿寒”的意识,产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一种激励。

(三)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不同,实行差别激励。面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可采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表彰与赞赏、带薪休假、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等;对一般管理人员的激励,可以使其经济报酬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挂钩,对管理人员来说,晋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对他们要善于授权,同时要努力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面对经营者的激励,很多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年薪制,年薪制是私营企业向经营者提供报酬的较佳形式,它能较好地把经营者的业绩与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其关键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如何克服短期效应,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增值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私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激励

现代私营企业要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种为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个人的价值观里,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二

【摘要】当前的建筑领域要抓住对建筑经济和企业管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规范、优化作为建筑企业经营高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建筑工程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高速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高速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机制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机制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机制。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机制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机制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高速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高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第10期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三

采购成本的财税处理与管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环节,环节里有着各种各样会计处理、纳税认定方面的风险,如果疏于关注,可能会给您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采购成本可以说是一个时间段:从采购到验收入库这个段时间的合理必要支出。采购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价款、相关税费、进货费用等。购进环节,一个至关重要点,就是一般纳税人取得进项税金如何抵扣问题。

一般纳税人取得的所有进项税金都能抵扣吗?答案是否定的`。增值税是流转税,只有进入生产经营环节,且非流转税的终端,才可以抵扣。但是实务中,企业采购业务多种多样,还是很容易混淆我们的判断。这里用一个实例给大家展示一下。

例如:一个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空调,遇到这个业务可能一些人会产生困惑,会问:“空调进项税能抵扣吗”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以用在生产厂车间,和用在职工福利两方面为例,我们来了解一下空调增值税进项的抵扣情况:

固定资产—中央空调属于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按照相关规定是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而分体空调不属于固定资产组成部分,我们就要分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了。

再比如,企业取得生产经营用不动产的抵扣问题,购入农产品的抵扣问题、购入用于与客户交际的礼品进项是否可抵问题等等,实务中类似的案例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流转税的特质和总原则,以会计思维做准确判断,防范纳税违规行为。

我们知道计入采购成本的项目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进货费用等。企业的采购物资也可能在采购中发生损耗。这种损耗要分为损耗分为合理损耗,非常损耗。有的企业关于采购物资损耗的实务不常见,但是拿经营果蔬的企业为例,果蔬在运输途中水分,质量无时不刻都在变化,这就是明显的正常损耗。

例如:如果一般纳税人企业取得一张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这种正常损耗发生时怎样入账呢?我们看上面一个采购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我们要按照发票的总金额计入原材料,按照购进总数量扣除正常损耗的数量后入库,也就是说我们要保证库存数量的真实性,而在这些因素中变化的就是增加了购进存货的单位成本。

还有其他账务处理中注意的方面,比如非常损耗,估价入库时入账金额是按未税金额入账吗?我们同样需要进一步探讨。

采购成本的管控是我们企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或者会计人员关注的大事,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控制呢?要以我们的企业为主体,那我们选择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小规模、还是自然人企业?您的标准就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还有您选择怎样的付款方式,以及选择怎样的运输单位为您承担运输等等,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我们作为财务会计的成本管控以及纳税筹划能力。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四

成本”是采购人员心里“永远的痛”,那是因为采购人员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成本的压力。

相对于成本降低,另一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成本规避(costavoidance)。有些时候,价格的上涨并不是采购人员所能控制的,为了避免公司在物料或供应商于未来价格上涨中遭受冲击,采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签订价格保障合约;涨价前多备库存等。至于这种做法是否列入成本降低的范围,各家公司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

成本降低可从许多方面来实施,但是,在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必须要了解,成本降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找出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部分,并且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做最有效的分配利用。任何与此原则相违背的决定,都值得深思熟虑。

集中采购(centralizedpurchasing)便是很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将各部门的需求集中起来,采购单位便可用较大的.采购量作为砝码得到较好的数量折扣价格。规格标准化后,可取得供应商标准品的优惠价格,库存量可以相对降低。如此,行政费用的支出也会因采购统一作业而减少,采购部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将资源用在开发新的供应商。

可是,集中采购或许会给人一种僵化,没有弹性的感觉。因此,另一中较为折中的方法是由使用量最多的单位来整合所有采购数量,并负责主导采购议价。这除了可以拥有与集中采购相同的数量优势之外,更能促进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的紧密合作,充分掌握使用部门的需求状况。其他如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产品委员会;联合采购;长期合约以及采购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总需求量合约等,都是可以交互使用的。

作业导向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另一控制成本的方法。这在美国施乐公司和惠普公司早已盛行多年。可以将间接成本依照在某一产品上所支援花费的时间很正确地作一配置,有别于传统会计作业将间接成本平均分摊的做法。它可以让管理层清楚地了解间接成本分配状况,并易于分析成本分配是否合理。可是,分析的过度细致也可能导致多头马车,越想全面控制越抓不到重点。因此,适当地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关键成本所在是绝对必要的。

此外,还可利用具有高风险的采购策略,如商品期货操作,采购材料超出目前或将来的需求以次争取价格优势的投机采购。基本上,任何可以节省费用的手段都应该是采购值得考虑的对象,但必须是合情,合理,更要合法,有利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至于上述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要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五

早在几年之前,美容服务行业就被视为将成为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近几年国内的美容及相关市场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美容业带来了彻骨的寒冷,导致大多数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化妆品公司销售业绩下滑。不过中国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以23.8%的速度高歌猛进,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行业利润以37.9%的速度增长。

中国美容市场的巨大潜力,不仅吸引了诸如自然美、现代美容、莎莎国际、修身堂等国际品牌的不断强势加入,也使得本土品牌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南京美的世界也是其中的逐力者之一。“我们打算在2014年和2015年完成上市。”南京美的世界纤体spa国际连锁机构董事长谢璞若这样说。美的世界成立于1994年,总部注册于香港。这家历时近20年的公司,依然走在优化管理的路上。

作为中国spa行业的十佳企业之一,从1994年创立至今,美的世界已经被打造成江苏省唯一一家集美容、纤体、spa和专业咨询、管理、教育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目前拥有10余家连锁直营店,2012年计划新增连锁店总数能达到60家。对于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美容spa行业,谢普若认为美容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赢利点必须发生转变。

在诸如餐饮连锁等不断遭遇挑战之际,美容、美发、美甲、spa等本土服务业连锁以非常迅速的生长速度崛起。但是雷同的盈利模式,客户的不稳定性和员工的频繁流动,使得很多带有浓重的小本生意色彩的连锁服务业在连锁店上升到一定数量时遭遇了经营瓶颈。

谢璞若告诉我们,“其实连锁服务行业跟其他连锁行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以美容院连锁为例,当店铺和连锁规模都很小时,我们的盈利模式可能是‘营业额主要依靠护肤美容产品的销售’;但当行业演进到开大店、大型连锁的时候,盈利模式就需要‘依靠护理、按摩、纤体等服务收费,以及提供一种休闲放松和社交的空间’,服务型连锁企业的眼光,需要从物质层面挪开,转向消费者所注重的精神层面。”

伴随盈利模式的转变,总部的功能也被放大,从原来单一的产品配送、人才培训,到现在的企业文化输出,品牌塑造,在高附加值上争取差异化经营空间。

连锁服务业的总部需要具备梳理整个组织框架的能力,做到各有所长各有所施,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利益的最大化,对整个机构有一个详实、真切的掌控。通过对制度流程的梳理及对管理体系的完善,总部要将管理工具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这样更有助于总部管控直营机构,同时减少烦乱管理工作的弊端,全部实现考核制和数字化管理。此外还要通过对岗位的调整以及为员工提供常年的辅导培训,推动一些有能力的员工发挥其专长,实现自己和企业的共同价值,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突出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资金管理上,尤其需要完善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

谢璞若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连锁经营总部管理职责实现发展理念明确化、运作模式明了化、后勤保障系统顺畅化、研发能力持续化,资金管理精细化。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六

摘要:煤矿企业区队材料员应是“家庭红管家”,不但要懂材料管理,还要会算账,算好账,更要给本单位直接管理者当好参谋。只有全员抓成本管理、全面抓成本优化,落实责任,才能让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账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账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基层干部领导是班组管理的直接委派者,他们和班组相处最多,还要负班组的消耗事情,因此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队干部的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展一些材料消耗等,做事的态度是送还是紧,效果在工作中都是很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奖励的时候都是根据责任的大小来定的。在区队干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同步进行、同等重要。要给职工做深刻的思想工作,要让职工精神态度端正,减少各种材料的乱丢乱放,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程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成本管理需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必须以增强认知、优化观念为前提,加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执行责任、坚持考核为关键,依附员工进行现场管理为保障。只要能成本优化和成本管理全面的抓好,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的成本管理模式,立足点定在依附员工的成本管理参加,重点定在成本的降低率,前提是执行责任、结果是考核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2]刘淑霞。浅议煤炭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j]。魅力中国,2009,(06)

[3]张雅俊。试论煤炭企业的成本特点和成本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09,(08)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七

[31]叶茂允。基于bim的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1):54-55.[32]肖靖。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51-52.[33]杨洁,张宗旭。挣值分析法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54.[34]杨维国。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8,37(12):68-69.[35]刘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控制思路[j].经贸实践,2018(06):121.[36]涂组卫。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17):146-147.[37]刘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步骤及标准分析[j].经贸实践,2018(07):102.[38]凌惠兰。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8(07):105.[39]王曌。城市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4):183-184.[40]姜平。bim技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建材与装饰,2018(17):157-158.[41]王晶。海外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207.[42]杨阳。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的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0):183-184.[43]周亚美,王挺。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16):191.[44]李红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3):155-156.[45]孔凡娟。探讨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j].财会学习,2018(10):112.[46]张洋。试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成本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8):296-297.[47]刘佳莉。价值工程在地铁施工成本控制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8(05):118+120.[48]王军。燃气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294.[49]林文忠,余阳。国际工程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4):26-27.[50]周思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55-156.[51]程文娟。高速公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151-152.[52]解智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途径分析[j].纳税,2018(15):161-162+165.[53]张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j].居舍,2018(03):117.[54]黄俊。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16):42-44.[55]余亚斌,杨改改。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居舍,2018(01):129.[56]吴军。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147-148.[57]王建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路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5):141-142.[58]吴光宝。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公路,2018(08):92-93.[59]王学鹏。路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8,37(16):72-73.[60]邹晓红。合同管理在公路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08):301+303.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八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采购成本控制与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1997年,联合信号(后为霍尼韦尔)荣获美国《采购》杂志的"采购金牌"。其最佳实践中包括7%的年度降本目标。刚开始时,通过供应商整合、长期合同和积极谈判,采购大都能达到7%的目标。但是,几年过去了,能谈的都谈下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就成了个大问题。

其实这问题不只是霍尼韦尔独有。十年前,我在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 research)做助理研究,其中一个项目是caps在全球几个城市展开圆桌会议,召集全球500强的一些首席采购官,讨论采购的战略目标,主要议题就是降本目标怎么定。降本的重要性,用一个首席采购官的话来说,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因为"采购70%的绩效就在采购降本上"。

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离不开年度降本。对采购来说,等降本多年、能谈判下来的都谈下来后,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年度降价定多少的问题,深层次其实是由哪个职能来做的问题。采购力量强大、地位高的"大采购"公司里,降本的相当一部分任务是由跨职能团队一起来完成;采购没有话语权、地位低的公司,这事八成由采购一个扛,内外受压,应了"小采购"的一大特点:有很多责任,却没有多少权利和资源。

说是采购降本,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是采购的任务。采购怎么降本?无非就那几招:谈判、整合、纵横开合。这里的理论基础是:

(1)基于未来考量,供应商愿意牺牲部分利益,少赚点;

(2)降本压力下,供应商变得更精益,减少浪费,把收益转给采购方;

(3)生意量增加,规模效益。这些都是有止境的。在能谈的都谈下来后,降本就从"谈"的阶段上升到"做"的阶段,只有把成本从供应链里拿掉,才能实现进一步降本。这就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了。而降本的主角已经不再是采购,而是包括设计、质量和采购的跨职能团队。

跨职能团队的降本措施主要有三类:

在生产流程上推行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在供应链管理上推行信息化、电子商务,把交易成本降下来。在"小采购"公司,设计部门往往以内部客户的身份出现,目标成本达不到,就动辄怪罪采购,认为采购与供应商的谈判不力,给采购种种压力,让他们去跟供应商死磕,做利润转移的游戏,而不愿意承担风险或投入资源,从设计变更角度把成本降下来。质量部门也是,同样不愿在质量上承担风险,不愿供应商简化生产流程,除去不增加价值的环节。因为采购地位低,it部门也不买账,不愿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上投入资源,结果是采购和供应商的相当资源在手动管理订单操作,没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没有别的部门支持,采购的就只有强力推行利润转移的游戏,做涸泽而渔的买卖,到一定程度,供应商的利润薄如剃刀,质量、交期、服务都下滑,就成了恶性循环。

在联合信号(霍尼韦尔),跨职能团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每年降本7%的关键。跨职能团队也是飞机、设备制造等小批量行业的"采购金牌"公司的一个共性。重要的供应商是由跨职能团队管理,而采购的身份就是跨职能团队的领袖。这是"大采购"的一个标志。好处很多。

其一,设计、质量成为管理团队的一部分,也就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小采购"下,产品设计往往以内部客户、"麻烦制造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经常说,设计做好了,现在是采购的任务去跟供应商谈判,达到目标成本。这东西设计得太贵,采购谈不下来,就成了采购不力的表现。设计以内部客户的身份给采购压力。在跨职能团队下,设计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也得为没法达到目标成本、年度降价负责。

其二,采购与设计形成合力,一致应对供应商。"小采购"下,采购在与供应商的较量中单枪匹马。采购在这边威胁不配合就没新生意,设计在那边又把新产品给这供应商了;或者是采购找到了愿意配合的供应商,设计却把新生意给了别的供应商。公司内部形不成合力,结果给供应商各个击破。而跨职能团队下,大家形成合力,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自然就强。

除了争取设计部门的支持外,采购还得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即采购工程师/供应商工程师的力量。这样采购有足够的能力,一方面理解、改进供应商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为降本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与设计部门配合、制衡。这在技术驱动、设计与生产联系紧密的公司尤为重要。例如在硅谷的一个设备制造公司,10年前采购部门的技术力量基本为零,采购的质量部门有两个经理,都是做生产、质量出身,设计背景基本没有,手下的一帮工程师也大都是些质检员。一旦涉及到设计、技术问题,采购就只能退避三舍,完全依靠设计部门,根本没法与设计平等对话,自然就驱动不了设计来协助年度降本。年度降本就只有靠一帮采购经理的嘴巴功夫了。几年前,公司首席采购官从设计部调来些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其中一个后来成为供应商工程师的总监。过了两年,又设一个执行总监,由原来设计部的一位副总裁担任。原来的两个质量经理变为7个,手下的工程师数量翻了差不多两倍,采购部终于有了足够的技术力量跟供应商、设计部门叫板,从技术的角度支持采购的众多计划,使采购在年度降本、质量、交期等各方面都达到行业领先。供应商工程师中,好多就是原来设计部门的,熟悉设计,知道怎样跟设计人员打交道,在做好设计与供应商的桥梁同时,也能驱动设计人员做他们应做的。该公司的采购管理做到业界顶尖,供应商工程师功不可没。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工: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价值工程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现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概念使用。

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议过程。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谈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购价格降低的幅度约为3%-5%。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则需运用价格、成本分析,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va、ve)等手法。

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极早调整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却价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

主要发生于非营利事业的采购,如医院、学校等,通过统计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以获得较好的折扣价格。这也被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之中,如第三方采购,专门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单位服务。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利用协办厂的标准与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为公平合理的价格,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或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了制造成本的目的。但这只是标准化的其中一环,应扩大标准化的范围,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企业选择采购成本策略所需考虑的因素以上所说的几种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论上的方法,就现实实践中,企业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应同时考虑下列几项因素。

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是属于一次性的采购,或者是持续性的采购。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如果采购的型态有所转变,策略也必须跟着作调整,持续性采购对成本分析的要求远高于一次性采购,但一次性采购的金额如果相当庞大,也不可忽视其成本节省的效能。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额各为多少,这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

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到与供应商维持伙伴关系,进而结为策略联盟,对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则肯定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机构资料,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彼此合作时,才有办法做到。

采购量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有直接的关系,产品由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采购量会逐渐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现,采购量才会逐渐缩小。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九

人们对成本的认识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成本观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大家分享了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我国当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很不完善。文章简要分析了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企业在面临多重竞争的同时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鉴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经验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本文将以西方较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积极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指会计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企业管理层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上实施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2.1国外发展状况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所以每个时代会计的最高水平或者前沿思想总是出现在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英美到日本,无一例外。

成本管理思想最先便是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美国的很多后辈学者踩在波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会计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中。

2.2国内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随着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内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实行传统成本管理,不能给国内学者提供合适的环境以便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和分析而未能与实际相结合的瓶颈,所以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的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三.对我国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制造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好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在确定了这一战略以后企业就要确定采取不同的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产品差异战略和成本领导战略,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就要弄清其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明白了产品成本的联结。随后企业要进行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战略。同时应该明白的是成本管理不再只是管理层的责任,从企业战略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四个环节上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3.1控制设计环节的成本

最终产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设计团队的自行研发开发和设计,这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由于设计人员经常不能很好地掌控市场所需,使得产品的效用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能很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反映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即与市场脱节的产品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

3.2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并不意味着要求采购人员一味地与供应商协调以降低采购价格,这样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出现回扣或者导致购买材料质量下降,增加产品废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重视采购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长期优惠的进料价格也可以使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达到双赢的局面。

3.3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

虽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使用的方法或许已不再适用。制造企业将生产成本粗略地分为料工费,重点放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上,但是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将关注重点放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使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多余的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4控制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

控制成本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销售服务环节了。企业往往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辅以较高质量的销售服务,但是事实证明有时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只带来了的高成本而对产品销售本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应明白决定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浪费资源。

四.结论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角度注意培养员工的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大框架内能够通过员工的意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使成本控制成为行之有效的现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二十

当前,无论从宏观经济环境还是从市场微观层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已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在此背景下,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价值工程的分析工具,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则成了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法宝。

一、供应链管理与房地产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把上下游企业(组织)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管理方法。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中不难发现,出于对成本的考量,无疑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实质。

(二)房地产供应链成本。广大房地产企业实务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项目开发成本包括六大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用。房地产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在供应链思想下,房地产企业上述所有成本费用在由上下游所组成的业务链条中则以供应链成本的形态存在,并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加以管理和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和形态取决于具体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的具体结构。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用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做征地方案可行性论证时,仅仅从静态上基于对各项成本及预计商品房售价来测算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缺乏对项目后续各环节实际运作的全面考量。比如该公司早在一年前就缴纳了m市一块土地的转让金,但由于土地手续迟迟办理不到位,导致项目计划严重拖延,仅占用的土地转让金资金利息一年就400多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该项目的整体成本。

(二)设计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设计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及经济意识的欠缺,产品设计缺陷及后续设计变更较多,造成后期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等。

2、设计手段较落后,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三)政府报建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项政府报建手续进展缓慢,从而严重延误后续各环节,尤其是导致项目预售时间推迟,这样一方面大额土地款占用资金,另一方面预售款回笼时间推后又变相地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四)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

1、在进行设计招标时过分依赖绝对低价选择中标单位,结果日后经常导致索赔、变更及质量问题。

2、没有确定一批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导致在施工及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控制力不强。

3、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较盲目,比如变更程序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五)销售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的销售由本公司成立的营销团队来进行,该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1、销售与工程施工节奏不一致,导致存货过大,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成本。

2、各项销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较随意,销售礼品等管理较混乱。

(六)物业管理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物业管理由其下属物业公司来管理,该环节常常由于前期物业质量存在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业主索赔、拖欠物业费,物业与开发商扯皮现象以及其他后续成本的追加,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损坏。

三、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一)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上游成本、房地产公司内部成本和下游成本。具体结构见图1: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模型。(图1)结合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组织结构,其供应链中的上游成本包括土地征用费和拆迁补偿费,政府综合报建费用、规划设计费等;开发商内部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下游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前期物业管理费、保修期内维修费用等。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针对上述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从前期土地取得,到物业销售及物业管理各环节的供应链成本体系,从而达到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为业主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1、土地征用环节成本控制。经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成本占项目开发成本比例约为15%左右,可见土地征用环节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土地通常走的是“招拍挂”形式,地价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环节的土地控制重点应放在控制土地闲置资金占用成本上面,具体要考虑:

(1)在做土地征用可行性方案论证时,系统论证从土地取得到最终物业实现销售整个供应链的时间,减少土地款占用的资金利息成本。

(2)运用价值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

(3)规避土地闲置费的缴纳。

2、设计环节成本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6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25%~35%。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一般仅为5%~12%,这表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安工程费控制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成本控制要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经济意识。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方案竞赛,可以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应用价值工程最优方案。

(3)引入目标成本理论,推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保证工程实体功能的前提下按分解的目标成本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变更,保证项目成本及分解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被突破。

(4)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推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在保证项目市场定位和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5)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或避免施工时的变更造成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6)推行产品标准化,以此减少开发新产品的研发等投入成本。

3、政府报建环节成本控制。该环节的成本控制要点是加紧办理项目“五证”,及早进入项目预售回笼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4、融资活动成本控制。不同的融资渠道,其利率水平差异较大,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现有的几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利率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银行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第三方公司拆借、集团公司内部拆借款、股权合作等。这样,公司在安排融资方案时,就可以优先考虑利率水平较低的融资模式。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权衡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水平高低,对成本和风险加以平衡,设计公司最佳融资结构。

5、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成本控制。

(1)招标阶段坚持“合理低价”原则。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做好资格预审,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参与投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方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意竞争。同设计阶段一样,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工程变更的相关流程和制度,工程设计和合同签订阶段要尽可能考虑周全,防止人为疏漏造成的后期变更,做到事前预防。在发生工程变更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从对总投资的影响、使用功能和经济美观等多角度确定变更的必要性。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查,减少现场签证的盲目性。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是甲、乙双方认可的工程实际变更记录,是办理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保证洽商签证的严肃性,必须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制度。

(4)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减少浪费损失。

(5)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

(1)引入资金成本概念,合理设计各项销售方案,在销售价格及销售回款上做一平衡,寻求综合成本最低方案。

(2)严控各项销售费用,做好各种促销礼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合理选取广告宣传媒介,提高广告宣传的投放效果,使各项销售费用产生实效。

(1)物业管理前置到设计阶段及招标环节,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及关键物资的招标等活动。由于物业管理是直接面向业主的末端环节,对业主在物业实际使用中反馈的各类产品缺陷最具发言权,此项安排可以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绝对低价”招标等而导致的后期质量成本的发生。

(2)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保管、领用管理,提高实物使用率,减少物料浪费。

(3)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增加业主满意度,从而提高收费率,降低物业运营成本。

本文从理论方法上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其优势表现在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能将整个供应链条的策划、设计、顾问服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销售及物业管理活动联系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以赢得竞争优势。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二十一

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来看看!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资金最多,最容易出现失控的环节。采购价格、数量、运输方式等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所以,控制采购成本对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据悉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提高5%~10%。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赢利的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企业采购管理,是直面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本企业所需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物资。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企业持续经营的全过程看,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采购价格: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第二,采购数量: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等。第三,物流信息: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流信息,如物资性能、质量、价格等。第四,采用运送方式: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物品在空间的转移。第五,物品储备方式:控制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第六,采购策略: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第七,员工的素质:良好的采购工作,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关键,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

(1)制订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是计划的一个方面,也是组织政策的延伸,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但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及利润构成。另一方面,采取与各投标单位开展竞争性谈判方式。

(3)利用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要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购工作,即卖家(制造厂)和买家(企业用户)共用一个信息平台,要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实现采购信息共享,发挥采购信息的计划、协调、控制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使各个采购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择优商管理。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渠道增加了采购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渠道,寻求多家供应,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在物资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物资,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5)管理供应商。强化供应商的管理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物资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6)储备管理。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储备一定的物资是有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笔者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7)强化采购人员素质。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一般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出身,对技术不是很了解,这样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就会很吃亏,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采购人员了解了采购物品的特性之后,才能在众多的供应商及谈判中做出最优的选择。所以每个公司都应该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技术知识的培训,如定期对采购员进行相关的技术知识培训,闲时可以让采购人员上生产线上去工作几天,加强采购部门与技术、生产部门的联系。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烦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

采购成本毕业论文篇二十二

人们对成本的认识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成本观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大家分享了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我国当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很不完善。文章简要分析了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企业在面临多重竞争的同时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鉴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经验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本文将以西方较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积极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战略成本管理指会计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企业管理层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上实施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2.1国外发展状况。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所以每个时代会计的最高水平或者前沿思想总是出现在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英美到日本,无一例外。

成本管理思想最先便是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美国的很多后辈学者踩在波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会计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中。

2.2国内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随着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内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实行传统成本管理,不能给国内学者提供合适的环境以便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和分析而未能与实际相结合的瓶颈,所以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的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制造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好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在确定了这一战略以后企业就要确定采取不同的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产品差异战略和成本领导战略,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就要弄清其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明白了产品成本的联结。随后企业要进行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战略。同时应该明白的是成本管理不再只是管理层的责任,从企业战略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四个环节上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3.1控制设计环节的成本。

最终产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设计团队的自行研发开发和设计,这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由于设计人员经常不能很好地掌控市场所需,使得产品的效用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能很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反映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即与市场脱节的产品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

3.2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并不意味着要求采购人员一味地与供应商协调以降低采购价格,这样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出现回扣或者导致购买材料质量下降,增加产品废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重视采购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长期优惠的进料价格也可以使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达到双赢的局面。

3.3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

虽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使用的方法或许已不再适用。制造企业将生产成本粗略地分为料工费,重点放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上,但是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将关注重点放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使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多余的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4控制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

控制成本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销售服务环节了。企业往往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辅以较高质量的销售服务,但是事实证明有时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只带来了的高成本而对产品销售本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应明白决定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浪费资源。

四.结论。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角度注意培养员工的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大框架内能够通过员工的意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使成本控制成为行之有效的现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199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