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10:23:08
最热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模板12篇)
时间:2023-11-03 10:23:08     小编:雅蕊

教案是指用于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书面计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我们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课时的安排和时间的控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一

(1)知道什么是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

(五)教学用具。

两端扎上橡皮膜的透明圆筒、弹簧秤、石块、细线、木块、水槽、水、酒精、煤油、盐、乒乓球、鸡蛋、石蜡块、玻璃块、氢气球。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当物体受力f1》f2时,这个物体还能保持平衡吗?学生们很快答出:“不能”。教师接着提问:“物体将要向哪个方向运动?”(学生答):“向f1方向运动”。接着,教师小结:“当f1》f2或f1》f2时,物体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物体将要向力大的方向运动。”

二、新课引入:

演示:木块浮在水面;用手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能浮上来,这是为什么?(学生答):“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在水里下沉的石块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节浮力。

三、讲授新课。

演示:用细线拴住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读数表示石块的重力。此时我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并向学生发问:弹簧秤的读数如何变化?学生答:“减少”。教师追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石块受到手向上托的力。

演示:课本12-2实验,学生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有何变化?学生观察后回答:“减少”,减少的原因是:石块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的力也就是水对石块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重g减去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f。

f浮=g-f(板书)。

演示:将烧杯中的水换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实验。实验表明了石块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体内的物体,都受到了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

当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板书)。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板书)。

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板书)。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板书)。

由此可知: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取决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学生练习一第141页图12-3(写在小黑板上)。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板书)。

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圆筒,两端扎上橡皮膜,先将圆筒水平浸没入水中(如图2),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力向里凹,可以看到两边橡皮膜凹进程度比上端明显(如图3),这说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相等,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们根据压强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想有一个立方体的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压力(图4)。它的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是一对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压力是否也相等?(学生答):“不相等”。哪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为什么?(学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因为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大,受到的压强大,压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f浮=f'-f(板书)。

因为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板书)。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蜡块紧贴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及蜡块放入水槽,让蜡块与水槽底部紧密结合,蜡块并不上浮(如图5),轻轻拨动蜡块,让水进入蜡块底部。蜡块就会上浮(分析解释这个现象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所以,要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浮力,关键是看清这个物体是否受到来自液体向上的压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方向是否竖直向上。

学生练习二。

如图6示,两个正方体物体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密接触,往容器中倒水,两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学生回答:“侧壁上的物体受浮力、底部物体不受浮力。”

物体不仅在液体中受浮力,在气体中也受浮力。

演示:氢气球脱手后上升,就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让学生思考:吹了空气的气球是否受浮力?(学生答):“受浮力”,为什么气球不上升呢?学生答:“因为受到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四、课堂小结:

(1)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3)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第142页1、3、4题。

想想议议从水中浮上来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终不变,皮球上浮的过程中,浮力大于重力;当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动时,皮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见浮力是逐渐减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有何关系呢?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知识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六、布置作业:第142页5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本节课我设计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1.物质存在的状态。

2.物态变化。

3.用微观模型解释物态特征及物态变化的原因。

最后,练习巩固。

§1-1物态。

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情景1:观看影片。

对冰加热,熔化成水,再汽化成水蒸气。

问题:冰去哪了?水又去哪了?气从哪来?

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

过渡: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情景2:物体分类(学生活动)。

出示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分别回答其状态。

观察分好类的三堆物体,思考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

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形状体积一定体积一定形状没有固定形状一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

二、物态变化。

情景3:再次观看影片《水的变化》。

问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总保持不变吗?

问题2:在什么条件下,水发生了状态的改变?

引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条件。

三、用微观模型解释物态特征及物态变化的原因。

设问: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呢?

情景4:观看图片“物质的微观模型”。

四、练习。

布置作业:

p41~2。

练习册本节练习。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三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知识回顾:

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

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探究作业。

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

2、预习下节内容。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四

问题:

1.字路口的红绿灯哪个颜色的灯在左面,哪个颜色的灯在右面?

2.行车从平路驶向坡路时想要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为什么?

3.天,从冰箱拿出冰棒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冒白气。

[师]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为什么?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是大家没有“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认真的思索总结得出的,因此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

[学生实验]。

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蛋的沉浮。

[生]逐渐加盐,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

2.球吸杯子。

气球吹起来,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杯子吸住,为什么?

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因此要学好物理还要: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物理课的学习中还不能忘记: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如果没有物理学和其他现代科技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今天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是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

(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建议)。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

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五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

第二组:(女生做)。

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

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3、分子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

a、冰b、铁钉c、树木d、啤酒。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六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动画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仪器,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车辆后会被车辆反射回来再被测速仪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已经改变了,根据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了。测速仪除利用超声波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如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电磁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

3.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七

一、声音的产生: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勤于动手,多做物理实验。

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拓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通过演示和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实验的意识。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拉近学生们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们觉得物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实验并不一定要都在课堂上做,那样时间可能也不会允许。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们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实验有:测量盐水和糖水的凝固点,往热水瓶里倒水音调的变化,敲击含有不同体积水的同一瓶子音调的变化,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

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模式。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很难学好的一门课,特别容易听不懂,所以初中物理老师讲课过程中要适当暂停,及时检查听课质量特别重要。比如,随机提问几个课堂小问题,学生答对了给予几句口头表扬,学生也乐于继续听,有了互动,也方便教学继续进行。

同时要反复叮嘱学生们注意概念的理解和辨析,理解其物理意义,只有基础概念理解好了才有物理根基。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决不能模棱两可,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拿出自习时间来背诵和记忆,课堂进行提问检查。

老师教授新课时,要多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进行类比教学和举一反三。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考试中的重点例题,对于一些比较难和偏的问题,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请教,照顾整体同学的学习进度,不可因小失大。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八

1、安全特低电压是36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安全电压介绍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3关于安全电压的相关规定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就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安全电压值规定为:

在无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24v。

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九

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回声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

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

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

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2)弦的粗细;(3)弦的松紧.

6.辨别声音。

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

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8.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十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7、测平均速度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十一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以_________的形式。声音在_________传播得最快,_________其次,_________最慢;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公式:声速=_________。声速不仅跟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骨传导。

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声音的音调是由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我们听到的较刺耳的声音音调较________。一般小孩声音的音调比大人的音调________;女人声音的音调比男人的音调_________。

3、声音的响度是由________决定的。发声体的__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4、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及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声音的品质,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决定。

5、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为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_。

6、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_。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_____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保证休息和睡眠);______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保证工作和学习);长期生活在______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保护听力);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3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防止噪声_______(消声)---_________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

五、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__________。人耳能够分辨出原声和__________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以上,所以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__________m,人耳才能分辨出。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十二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1711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