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12:40:05
最优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大全(13篇)
时间:2023-11-03 12:40:05     小编:雁落霞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和生活表现的一种评估和总结。结构要清晰,可以采用分段或标题的方式,使得整篇总结更具层次感。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一

七月,铭刻着一个执着的信念:

七月,牵动着我们永恒的眷恋;

100年,光阴流转,

100年,风雨如磐!

党啊,亲爱的妈妈!

今年是您100华诞,

您的儿女,

要献上一份特殊的心意,

献上深深的感激,

献上真诚的祝愿!

忘不了,

嘉兴南湖的红船,

革命的火种悄悄点燃;

忘不了,

井冈山上的红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忘不了,

艰苦卓绝,十四年抗战,

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华;

忘不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

埋葬反动派,

让华夏故园地覆天翻!

镰刀铁锤彻底砸烂了旧世界,

胜利的旗帜在神州大地迎风招展!

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您励精图治,披肝沥胆!

您有青松一样的脊梁,

刚直不屈,

您有红梅一样的品格,

傲立数九寒天!

您是社会主义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

您是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

把灿烂的光辉洒满人间!

多少次惊涛拍岸,

您张开臂膀,力挽狂澜;

多少次潮起潮落,

您闲庭信步,直挂云帆。

几经曲折,

几经磨难,

您披荆斩棘,

跨过道道雄关!

拨乱反正,扭转乾坤,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揭开了划时代的新纪元;

一国两制,惊世之举,

历史问题和平解决,

令世界刮目相看!

您用聪明和智慧,

擘画美好蓝图,

您用坚毅和果敢,

引领中国人民,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改革开放富起来了,

华夏大地,

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崭新的画卷就在我们面前;

“三个代表”,

是新一代人的实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让您的形象更加伟岸;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的使命就是亿万人民的夙愿;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再谱“与时俱进”新诗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阔步奔向和谐乐园!

历史的声音鼓荡起民族豪情,

红色的旗帜将中华儿女的热血点燃!

100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100年风雨历程,

您的脚步依然那样雄健!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啊,

我们对您的爱世世代代永不变!

鲜红的党旗下,

写下儿女们美好的祝愿:

祝愿您的生命之树常绿人间!

祝愿您的生命之火常明九天!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二

通过对双减政策的深度学习,我深深领悟到“双减”大大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在此背景下,也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对孩子将来升学的心里焦虑。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优化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优化作业设计等,尽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实。

1、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课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体悟,理清教学内容思路,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后做好教学后记与教学反思,善于观察与总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提升课堂教与学的质量

在“双减”要求下,我们要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教学技能,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灵活运用教育机智解决课堂问题,从而逐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终身学习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阅读书籍,丰富知识结构,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理论底蕴。多听课、勤听课、听好课,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时刻保持保持教育初心,勿忘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每一种问题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成长,只有时刻保持自己的那份初心,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耕耘不问收获,自有一路花香,只要初心不忘,脚下就是远方。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三

近现代史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历程的历史时期,这段历程充满着勇气和智慧,并经历着无数的挫折和抉择。近日,我看了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视频,深受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观看这部视频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

看完这部视频,我更加认识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从磕磕绊绊地开启国门到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这个历史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近现代史涉及到了种种面向,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关涉到各方面的人物和事件。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及时的学习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有助于从过去的经历中取得启示和教益,有利于走好今后发展的路,并温故而知新,永远激励着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第二段: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议题

从这部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重要的个人和事件,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这些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议题。革命和现代化是中国近代进程中两个关键的议题,这两个议题不仅在历史上有着导致事件和进程更迭的力量,而且在现今发展中也有着长远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过去的抗争和努力中汲取奋发向前的力量。

第三段: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虽然我们处于不同的时间背景,但是我们自己不能够完全脱离社会。它还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应该考虑着如何面对和解决相关的问题。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中华民族其他许多伟大的志愿者所唤起的勇气、智慧和信念。我们从中学到的不止是历史本身,更是在未来面对困难挑战时,怎样才能毫不在乎、意志坚定并充分发扬个人的智慧和勇气。

第四段:中国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在发展进程上取得了巨大成效。通过看这部历史纪录片,我了解到了许多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进展。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先辈们的纵深思考和战略规划,同时也必须通过世界的经验吸取更多的经验和启示。实际上,我们不仅应该在这方面借鉴底子,而且还应充分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我们的未来发展中。 通过中华民族自身的经验、教训和积累,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快速发展,通过现实的自我进化达成自我提高的目标。

第五段:自我的获益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受益颇丰。在这部视频中,我不仅获得了许多具体的知识,也对我自己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习历史,我深刻了解到对生命负责和塑造自身的艰巨性。虽然这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或能够体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体会到这种负责和有责任心的人生态度,我们会因此而获益良多。

总结:在观看这部历史纪录片之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智地运用自身的力量,汲取经验和教训,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更广泛地考虑和思索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观点,以便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四

透过近段时刻阅读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党史记录著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蕴涵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一个个辉煌和奇迹的经验与智慧。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62载的执政实践,充分说明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更加热爱党,更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下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与时俱进的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成长历程说明,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党的发展壮大。【党员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党员党史学习心得体会出自gkstk/article/6619565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二、优秀的共产党员队伍是党完成各项使命的重要保证。

党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的历史。在战争年代,当时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率先垂范,用心进取,开拓创新。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为名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均发挥了先锋队作用,鼓舞了全中华民族的信心和斗志,为党圆满完成各时期的历史使命带给了坚强的保证。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

党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枪,但是南昌起义、武汉起义相继失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却取得胜利,建立了红色根据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个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四、正确认识党所经历的挫折。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能够经受挫折、战胜各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务必”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经验。2001年,江泽民同志总结党80年的基本经验,就是务必始终坚持“三个代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坚持”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也给人以启示。1927年大革命失败,30年代革命根据地丢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但遵义会议后及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实现了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党员党史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gkstk/article/xindetihui。html。“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五、从党史中感受的启迪。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就务必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持续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发现和吸收优秀青年,永葆党的活力。在本单位、本部门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管人、管事、管思想”有机结合,自觉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在职责面前敢于担当,大力弘扬信任、契合、忠诚、向上的人文精神,打造优秀团队。

我们还应发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在复杂环境中的工作经验,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在工作思路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原则性与灵和性相结合,在工作方式上,注重政策和策略。在日常金融业务操作中,以科学发展为准绳,以依法合规为底线,以创新工作为措施,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好为“三农”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五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相信每位学生都曾学过这门课程。但是,仅仅通过课本学习,我们难以真正深入了解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近日,我在观看了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视频后,对这一时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事件

通过这些视频,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历史事件,比如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等等。也许前几次学习这些历史时,我已经知道了课本上所介绍的大致情况,然而视频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这些事件,使我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很多具有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比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等。通过视频,我能够看到这些人物的面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从而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在难以抵御的政治荣誉和不可磨灭的个人英名之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在不断地斗争中,以自己的热血和智慧刷新着历史。

三、认识到中国的疮痍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慢慢地,我从视频中看到了中国的疮痍历史。那个时期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遭受着一系列的压迫和剥削,人民生活水平极低,社会纷乱不安。这些惨重的历史故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民经历的苦难,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四、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视频,我更加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格局,懂得了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影响的巨大性。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国家历史的血脉和精神根基,对于我们的人民、文化和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清前行的方向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五、感悟历史中的真善美

通过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看到了历史中的真善美,看到了那些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去创造历史的人们,看到了那些为未来付出一切的英雄。在这段历史中,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力量,有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国家的历史遗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通过观看视频,我对这个时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素质,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六

xxx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不断完善自我,要加强政治建设力,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四史”提升“政治三力”中铸就“第一”,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做埋头苦干的奋斗者,做敢于负责的担当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学习“四史”提升“政治三力”中,铸就对党忠诚“第一品格”。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把个人梦想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自觉提升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改造“三观”,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坚定不移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宣传者、贯彻者、推动者。

在学习“四史”提升“政治三力”中,铸就为民奉献“第一追求”。党员干部的使命就是不忘初心为民服务,要时刻保持很高的思想觉悟,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要时刻不忘初心跟党走,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做到真正的一心“为公”。坚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和官本位思想,树立公仆意识,认认真真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要多下去走动了解实情,多深入基层收集群众的声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认真严肃对待,认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习“四史”提升“政治三力”中,铸就担当作为“第一要求”。xxx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追梦路上“当惊世界殊”的奇迹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勤思考、勤动腿,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锻造“工匠+猛将”忠诚为民务实的品质,主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摔打锤炼自我,掌握政策谋大事,深入调研干实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事业。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守正出新、行稳致远,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的状态,啃“硬骨头”,趟“地雷阵”,携手同心加油干,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明天!

四史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选调生们要永葆“三原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迈好步。

红色,代表着革命的基色。红色,承载着先辈们的优秀品格,是历史厚重的真正体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上海的石库门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一艘红色小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立志扶大厦之将倾”的革命时代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时代再到“改革只有进行时”的新时代,一代代优秀的青年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传续红色基因,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选调生们,要深入学习“四史”,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了解我们共产党人光辉的革命历史,画好自己的红色。

黄色,代表着青春的底色。黄色,在所有的色相中是最能发光的颜色。无论是春日里生长的油菜花,还是冬日里傲立的腊梅花,带给人的都是一种充满朝气的印象。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民族的风向标。从毛主席的“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xxx总书记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都展示了青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朝气与希望的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建党青年,他们承载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创立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政党。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万多民“90后”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学着前辈们的模样,在防疫一线绽放了青春的色彩。“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只有勇于奋斗,努力拼搏,才能传承鲁迅先生笔下中国脊梁的希望,续写新时代选调生的朝气篇章。

蓝色,代表着干净的本色。深邃的湖蓝,跳脱着亮光,印衬着湖底干净的本色。初心不改,方能始终。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忘了为什么要出发。红军长征时期,三名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送给一位借宿的老人家,彰显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爱民本色。把扶贫路当做长征路的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把自己的青春带到了基层一线,绽放了“白坭大山的青春色彩”。主动放弃县直单位工作机会,甘于扎根基层的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原纪委书记李夏,在最远、最偏僻的基层奋斗青春,践行了“有事情、找李夏”的党员承诺。选调生们要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坚持用脚下的“泥土路”,丈量自己的“脚步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数”。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选调生们一定要用“三原色”擦亮自己的忧患意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化危为机,绘好青春画卷。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七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更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民族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1]因此,民族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和发展水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

第二,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当西方用宗教信仰作为民族的凝聚力量,并质疑我们没有信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民族精神的大旗。民族精神往往内化于民众的心理意识之中,由于共同生活和劳动,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并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当面对危机和灾难的时候,民族精神往往能迸发出精神支柱的力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意识,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遭受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时候,能够奋起抗争,万众一心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赢得民族的独立,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能够不依赖照搬别人,摆脱别人的支配和控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因此,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之源。

二、发挥好近现代史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自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主要讲授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铸就而成,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因中国近现代史而丰富饱满,永葆生机与活力。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上升到理论认知层面,从而使民族精神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为之自豪,当汶川大地震吞噬着同胞生命的时候,我们同悲伤共坚强,这是一种天然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对民族精神仅仅存有感性的表达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认知,才能使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最终化为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这种感性到理性的转化,离不开纲要课的培育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又是怎样摆脱苏联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民族精神内化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同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紧结合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八

近现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曲折、激荡和传奇的历史时期。经过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的重要力量。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作用。下面我将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思想变革、社会变迁、民族苦难以及在浩荡历史长河中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展开谈论。

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是一个充满了战争、侵略和割让的时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一系列外来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社会动荡。同时,旧式封建制度的矛盾和不公平也使中国社会极度不稳定。这一切都促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必须要振兴国家,改革现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思想变革的巨大飞跃。近现代的思想变革包括了中国的先驱维新者们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百家争鸣等。这些思想变革为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而宝贵的财富。例如,维新者们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性态度也推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和壮大。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都是社会变迁的表现。工商业的兴起和西方文明的大规模引进,奠定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基础。尽管社会的变迁中伴随着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但中国人民始终以改革为目标,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形态。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需求,才能持续发展,保持繁荣与稳定。

民族苦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令人心痛和难以忘怀的部分。抗日战争、内战、农村改革等一系列的事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然而,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奋斗精神终究让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走上了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民族苦难的历史永远教育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我们今时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历史令人痛心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社会进步必须依靠民主、科学和法治等现代制度的建立。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力量。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教育,才能激发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奋斗的动力。此外,对待历史,我们也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毕竟,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体现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我们学习、思考和反思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为未来提供更好的愿景和方向。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历史的教训,才能够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石。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九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煎熬、挣扎与奋斗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导言》,我深刻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坚韧、智慧与奉献精神深感钦佩。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中国近现代史导言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磨难和血泪的历史。自康梁时期开始,中国便屡遭外国侵略和内外交困之苦。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屈辱。同时,内外交困的局面更是导致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战乱和动荡。这些浩劫让中国的历史进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使得中国人民对于和平与独立的渴求更加强烈。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一个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的历史。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的思潮和改革,让中国人民如同迷雾散去,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尊严。这些思潮带来的启蒙思想和民主主义的种子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中国近现代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思想的解放让中国人民明白,只有先进思想的指引,才能够走出困境。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从百年屈辱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和牺牲。逐渐崛起的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正轨,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中国的独立、自由与尊严。中国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新纪元。中国逐渐摆脱了较为封闭和贫困的状态,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上的福祉,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人民也正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着探索和努力。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导言》,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和影响。这是一个充满磨难和血泪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和中国的改革发展,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坚韧、智慧和奉献精神深感钦佩。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梦想定能腾飞,在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辉煌的光芒。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十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历史不会改变,作为后人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知古鉴今,革新自我、和谐社会,复兴中华、大同世界,我们的今天也终会成为历史,只是我们再不会让屈辱重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但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当西方诸列强已经迈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时代,古老的中国仍旧是一个以天朝自居的封建帝国,愚昧腐朽正吞噬着当时的中国。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用尖船利炮撞开了国门,近代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史,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谋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是历史赋予每个中国人的责任。顽强的中国人民注定不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在黑暗中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力图振兴。

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然而由于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看到中国之所以挨打是因为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的落后,妄图在不触动中国封建统治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独立自主地走上現代化的道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土的继续沦丧,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联合数千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开始了以政治改良为主的“戊戌变法”运动。但却遭到了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等守旧派的坚决抵制,最终以光绪帝被囚,康、梁出逃海外,“六君子”被杀归于失败。

在学习西方的改革都归于失败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彻底打破旧的封建统治机器,中国才能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奴役,实现民族的独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自己的军队,不得不依靠旧军阀,导致胜利的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窃取。

就在中国人民为屡次的探索失败而迷茫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此,中国无产阶级便以巨人一般的姿态走上了政治舞台,在中国各地也开始有了共产主义信仰者。五四运动的爆发真正地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由此不断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动,并且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也彻底被打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被粉碎,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共产党人用崭新的理论和务实的精神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十一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关键之一。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课程,我对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梳理出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导言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历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无数的起伏和变革。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起落,经历了外来民族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经历了内外交困的挣扎。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使我对中华文明的辉煌感到更加自豪。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人民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最坚强的力量。在近代史的洪流中,中国遭受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但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意识和精神。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起伏,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追求。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让我深感他们是我国历史的推动力。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让我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大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学习近现代史导言,我了解到中国曾遭遇过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也深感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自强不息付出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不同国家的交流互动,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让我更加明白复兴中国之路是必须坚定不移的。近年来,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提高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伟大斗争,目的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再次崛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看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和挣扎,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让我更加明白,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振兴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中国梦。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这门课程,我对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是历史长河中最坚强的力量,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复兴中国之路是必须坚定不移的。中国近现代史导言课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愿意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将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十二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历史不会改变,作为后人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知古鉴今,革新自我、和谐社会,复兴中华、大同世界,我们的今天也终会成为历史,只是我们再不会让屈辱重现。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段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史。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鸦片战争前与鸦片战争后的一种巨大落差,深刻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真谛,看到了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而中国人民却“敢怒不敢言”的屈辱历史,也因为一些爱国志士的顽强反抗而鼓掌,为他们的英勇捐躯而感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反省自身,可以避免重犯,可以取得进步,可以获得成功。这,便是历史的魅力。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国力日益衰退,闭目塞听更是阻碍了国家的进步,而在对外开放的21世纪的今天,关起国门搞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方式在不断更新,知识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这就更需要我们与人合作,学习他人的长处,开拓我们的视野。

另外,为了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太平天国的斗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努力着并且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顽强斗争,英勇抵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这部斗争史,其中充满了困难与艰辛,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探索、寻找出路,不断创新。作为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更加要努力,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要学习敢于尝试,敢于改正,敢于创新的精神。未来的路将会出现更多更难的考验,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她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们还看了历史短片和电影,加深了我们的印象,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革命的路途是十分艰辛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学习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与国之间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霸权主义,强权政策还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膨胀着。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好,培养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中国近现代史的体会篇十三

因为要推荐的是暑期书目,所以总的原则是“轻松阅读”,或者叫“快乐阅读”。首先,推荐相对通俗易懂、读起来不累的;其次,推荐篇幅不太大的。这样就把许多名家巨著割爱了,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人读书,有所谓“三上”之说,就是“枕上、马上、厕上”。现在交通工具变了,所以“马上”应当改为“车上”,另外还可以新添一个“会上”(无聊的会议也可以用来读书),合称“四上”。以下这些书,如果暑期读不完,平时“四上”阅读也都比较合适。分几类来列举:

通史类型的书,推荐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三联,1955)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又名《中国近代史大纲》,岳麓书社,1987)。两部书都是上世纪30年代写的。作者虽然是史学名家,但张荫麟(1905-1942)英年早逝,蒋廷黻(1896-1965)去了中国台湾,所以现在的读者对他们未必了解。两书的最大优点,是篇幅短小,文笔浅显,而又不乏深邃的思考和精辟的见解,可谓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之作。八十年前的白话文作品,和今天的白话文几乎看不出区别,也是很难得的。同样是白话文,鲁迅的作品今天看起来就多少有点吃力。对于学生来说,读通史教材(包括中学课本)通常是一种折磨,但这两本书保证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

政治方面,推荐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1994),主要讲中国古代版图扩张和国土分合的大致线索。葛教授是一位口才极好的学者。看这本书,许多地方就像听他谈话一样,娓娓道来,鞭辟入里,表达清晰。

经济方面,推荐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朱诗鳌译,中国社科,1981)。这是一部经典名著,学术性稍强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内容略微有一点难。但在相同题材的著作当中,已经是最简明易懂的了。其简明易懂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原本是用英文写的,很少大段堆砌材料,而比较注重解释和分析。

社会生活方面,首先推荐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1988)。作者曾经官居高位,但这并不妨碍此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衣食住行一类生活细节,教材里和课堂上一般讲得很少,实则是了解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本书的相关介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对我们学习历史、阅读古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过,它的内容偏重于上古和中古。至于近古时代的社会生活细节,可以参看民俗、掌故专家邓云乡所写的《红楼识小录》(山西人民,1984)和《红楼风俗谈》(中华,1987)。即使你并不爱好“红学”,这两部书也可以帮助你了解明清社会生活的许多有趣内容。

一般来说,以古代某个特定时期具体问题为对象的史学著作,都是专业性较强、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但也有学术性和可读性结合得较好的作品。这里推荐两部,李开元《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中华,20xx),以及饶胜文《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新世界,20xx)。两部书涉及的历史时期,一为秦末汉初,一为汉末三国,读者大都比较熟悉,但读后一定会对这两段历史增添不少新的认识。两书文笔优美,读之使人忘倦,同时又出自职业历史学者之手,没有坊间通俗历史读物常犯的虚构、夸张、过度演绎之类毛病。顺便说一下,第二位作者饶胜文君是我的朋友,推荐他的书遵循了“内举不避亲”原则。

这方面只推荐一部,就是姚大力《读史的智慧》(复旦,20xx)。具体说来,这是一部论文、随笔和书评合集。姚大力教授是元史和北方民族史专家,他的学术水平远非其知名度所能体现。这部书的大半内容,都不在作者的专业研究方向之内,更反映出其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视觉。例如书中第一篇长文《谈古论今第一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司马迁传记。第二篇《漫谈读书》,总结了作者沉积多年的读书心得,非常值得年轻人参考。其余文章,或有专题性较强者,也大都深入浅出,清新可读。正如书名所展现的那样,这是一部闪烁着史学家智慧的著作。

人物传记是学习历史最好的入门读物,但质量上乘者不多。古人传记方面,推荐梁容若《文学二十家传》(中华,1991)。该书虽以“文学”命名,实际上完全可以作为历史读物。传主上起老子,下至梁启超,有一些并非狭义的文学家概念所能包容。书的优点,是人物生平、作品分析与时代背景结合得很好,缺点则是繁体竖排。如果你不大认识。

繁体字。

或看竖排书经常串行则此书可以暂时放弃。关于今人传记我想推荐的是学者传记而且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首先是赵俪生的自传《篱槿堂自叙》(上古1999)。以作者个性之鲜明率直写作之畅所欲言、口无遮拦来说我看过的学者自传未有出其右者。正因如此这本书极具可读性。其次是王学典、孙延杰合著《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山东画报20xx)传主基本都是大师级人物内容也十分有趣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史知识而且展现了大师们各具特色的性格和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

最后要说明,上述书目版本来源于我的个人藏书。有些书可能有新版本,但新版本质量如何,例如是否有错字等等,我就不清楚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178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