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与教学资源相适应。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还应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要制定科学评价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在教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引导和启发式问答,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一
探究目标(意图):
1、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4、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1、搜集相关报刊、杂志。
2、搜索网络资源。
3、问卷调查。
4、其他。
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课后小结。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三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4.学法指导。
锻炼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5.习惯训练。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用哲学的思维探究知识背后的问题,留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体现出的智慧。
6.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8.解决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9.教学理念。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避免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意图,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要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四
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多媒体技术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五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
(通过对“两个修养”的对比和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生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归纳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1、情境导入、启发思考
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
镜头一:教师节那天,家长给我送来了茶叶等礼品,我该不该收?
教师:(过渡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校园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两难的事情?
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思想道德冲突的事件。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3、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预设学生的思想冲突事件)
镜头二:校园里散步,捡到一张饭卡,朋友说一起用此卡去超市消费,我内心有点矛盾。
镜头三:中午食堂吃饭,队伍很长,排在前面的同学叫我插队在他前面,我该不该过去?
学生:课堂探究一: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道德冲突?
思考2:怎样解决类似的道德冲突,做出正确选择?
教师:归纳知识点一:这些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的原因: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从而引发道德冲突。
(2)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层次不同。
4、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教师:归纳知识点二: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教师:(过渡)科学文化修养就是平常所讲的“才”,思想道德修养就是我们所说的“德”。
学生:小小辩论赛:当代社会“德”和“才”哪个更重要?
探究活动:唇枪舌剑论“德”“才”(突破本课重点知识)
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当今社会德比才重要
反方观点——当今社会才比德重要
教师:(点拨)大家在各自的立场上讲得都很有道理,德和才都很重要,所以有人就说: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才有德才是“精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精品,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学生:朗读名人名言,懂得德与才的重要性。
东汉哲学家王符:“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六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x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七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些现象是很难分类的,比如旁听一次听证会。因为听证会分为: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等。有的涉及经济也有的涉及政治,甚至还有的与文化有关。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本堂课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然而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思考:为什么百年前只能是梦想?为什么百年后梦想成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会随之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亦步亦趋;。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的的独立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材料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九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知识要求。
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密切联系。这是学习全课可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今后的深入学习(放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一
同学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牢记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的本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二
近年来,高中政治科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材内容不断优化、更新与完善。其中,统编版政治教材的推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质。在我读完高中政治统编版教科书后,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体会,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教材内容丰富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着重涉及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国家整体形势。同时该书围绕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关知识,内容全面,体系严谨。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更深刻地了解了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运作,还领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二、思想性强,观念更新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在于,其所涉及到的观点、理论、思想、道德观念等内容,都与时俱进,贴近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到了我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了解到了国家的宏伟蓝图,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对未来的展望与努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教学方法的注重。本书涉及到贯穿全书的例题、名词解释、案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这些方法不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的政治面貌与变化。
四、注重实践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尤其注重实践内容的呈现,本书充分运用了历史案例、新闻报道、法律法规等信息进行案例分析,此类信息的呈现也很立体,透彻地剖析了现实社会的政治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社会的运行机制,为高中生们开拓了视野和思考的广度,成为学生们拓展实践应用的重要资料。
五、文体优美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文体清新明了,语言通俗易懂,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地阅读学习。同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汇聚各路名家,文笔优美,精妙的描写与生动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深深吸引了我对本科目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总之,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深刻的意义与影响,它在推广现代化教学水平、提高政治素质、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次的学习体验,让我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现在和将来的历程而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三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六(2)班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四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x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五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六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合阳中学高一年级四个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内容为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可以适应高中的生活。处于青春成长期的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极感兴趣,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但是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也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很多不良习惯。如学生背诵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理解力也稍差,而且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及时预习的好习惯,自我学习能力差,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样不利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政治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如果不采取措施,就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四、本学期教学主目标及任务:
1、教学主目标:
与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政治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任务:
本学期主要进行的是《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这本书。教材共分为四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教材首先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然后再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最后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教材主要介绍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讲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监督,介绍了政府的职能、责任、权利等。还介绍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最后引领学生走进国际社会。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五、采取的有效措施: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七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约2分钟)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播放ppt图片欣赏:“陕西八大怪”,配以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读图,听音,感悟,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现象出发,营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导入新课。
第一目:
文化万花筒
(约10分钟)
设问:“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反映“关中”文化的
活动:说到陕西的特色文化,你还能想到什么
为了使您更加了解陕西文化,我想带您走近……
※特色饮食:
※著名遗址:
※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
※民歌、戏曲:
※文学艺术:
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文化现象,你有何感受
教师小结: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
(神创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
活动:你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请你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展示图片,并设问:
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
说说以下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舞台艺术
学生回答。
学生选择教师拟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设定角度介绍陕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并说明其“特色”之处。
学生体味、回答。
师生共同探究回顾。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的陕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感悟得出结论: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时不有。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处不在。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过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第二目:
文化是什么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案篇十八
1.教学目标:
能依照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表述清晰,用语精炼准确。
2.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学情分析:
简明分析本班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学生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教与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并作简要说明,也可阐明教与学的设想和规划,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关键设计和学法指导。教法、学法设计可选一项或两项。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教学活动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符合课改理念,体现高效课堂精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实,有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应用设计,有简要板书设计,有精炼的作业设计,有教学反思。
6.书写规范:
格式整体、美观、布局合理、内容完整。
高中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1.板书设计目的明确、条理清楚,能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2.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内容恰当、有层次感(20)。
3.板书设计无知识性失误、书写规范、美观,无错别字,标点正确,间距适中。
4.板书设计新颖、独特、巧妙、美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能结合教材特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形象性和艺术性(2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0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