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小论文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心得体会(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6:37:05
最新小学科学小论文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心得体会(模板11篇)
时间:2023-11-04 16:37:05     小编:笔尘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一

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小学生们积极参与科学创新活动,不仅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工作,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学习,对科学创新论文撰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成果的整理与总结

撰写科学创新论文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深入研究选题,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和学术文章,为研究选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我也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研究,对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通过不断地整理与总结,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第三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训练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选题时,我注意挑选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实验和调研中,我也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果。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培养了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兴趣和能力。

第四段: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不仅是一个展示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们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和改进。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科学知识,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参与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机会。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乐趣。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参与科学创新活动,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通过创新实践,为科学研究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者。

总结: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学创新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与应用能力,也培养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也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科学创新的道路,我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二

1.关于教材

现在小学科学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材在选择和编排方面的科学性不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科学课主要在于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但是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教师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选择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材,很多教材不仅排版的质量比较差,而且其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区特色,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教学。2.关于教学现在小学在开展科学课的时候都没有系统的规范,很多科学课的教师并不是具体的专业人员,科学课知识作为一门副课在大多数的小学存在,班级里学生的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负担的学生人数较多,而且需要跨年级进行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而且需要学校提供大量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并且配备相应的教具和学具,这对科学课教师而言,他们要承担的任务更是重上加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的教学设施欠缺,这些因素不利于教师将规定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有关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问题的对策探讨

1.通过不断研究编写科学教材

现在很多小学运用的科学教材都是结论性知识偏多的版本,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很大的理解难度,纯粹知识的学习是违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编写更加有针对性的教材,在呈现知识的同时可以配置一些插图,这样形象化的编排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上课之前还可以自制一些科学的教具,将科学的内容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科学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产生困惑,再加上有些小学缺少教学资源来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因此积极地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科学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充分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提出自己在科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3.学校要重视科学课

学校要改变对科学课的态度,在科学课教师的配置方面,不能把其他学科的教师安排在科学课中,因为科学课需要专业的教师来开展,而且学校应该注重科学教师提出的意见,投入资金来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这样的科学课才能够达到新课程规定的要求,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其专业素质的影响,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不断学习的科学态度。仅仅靠有限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还要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及教学要求。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三

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生,参加科学创新活动是我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一次宝贵机会。在参与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第一段:认识科学创新的意义

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科学创新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科学创新中,我们需要进行实验、观察、推理、分析等科学调研活动,这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参与科学创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我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科学创新,我们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体会到科学创新的乐趣

在参与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创新的乐趣。我们小组选择了“环保生活”为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垃圾分类实验、水资源利用实验等。通过实验,我们亲手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和魅力。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极讨论,互相分享,完成了一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通过科学创新,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体会到了科学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三段:探索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在科学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一些科学问题,这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和现象。其次,我们要善于提问。提问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提问,我们才能知道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然后,我们要善于思考和分析。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我们要善于实践和实验。实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我们的观点和思路。通过探索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我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

第四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科学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在我们小组的科学创新活动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了我们的研究。我们每个人都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的协商,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五段:展望科学创新的未来

小学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科学创新的活动,不断发掘和培育自己的创新潜能。未来,我将继续参与科学创新的活动,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我相信通过科学创新,我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学创新活动,我们可以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未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科学创新的活动,不断发掘和培育自己的创新潜能,为科学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四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是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学生具备了数据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数据意识;培养策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常会遇到相关数据的观察与测算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形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数据意识是学生搜集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及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在提出的教学目标中,有多项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数据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观察统计数据信息,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与解读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对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因此,小学科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数据意识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科学探究活动中数据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活动给他们带来了乐趣,但是学生探究活动完成,需要在实验表格中填写相关实验数据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关注数据,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便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了解实验数据的重要性,不会通过数据来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由于一些探究性活动属于验证性实验,数据已经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常朝着“已经明确了的数据”去搜集,在实验结束回报成果时,学生往往表不自己的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与验证的数据相同或相近,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在探究活动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通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在获取实证的过程中,主观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左右他们行为的诱因,这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取舍与分析,导致数据的失实,这些问题制约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分析数据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抵抗弯曲”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带来了学具:支架与纸条,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一座“桥”。我又出不了多个垫圈,并告诉学生,老师想把这些垫圈放在纸桥的中间,并让学生猜测纸桥能够承受几个垫圈而不至于塌下来。学生匕嘴八舌,有的说能承受1个,还有的能承受2个、3个等。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实验看纸桥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我放一个垫圈,学生发现纸桥弯曲了,放两个垫圈纸桥更加弯曲了,当放上第三个垫圈时,纸桥被压塌了。我问学生,这座“桥”能承受多少个垫圈?有的学生说能够承受三个垫圈,我进一步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桥能够承受两个垫圈,因为放三个垫圈,纸桥就塌了。以上教学片段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机会,我首先让学生预测,但是预测往往是不够准确的,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才是科学的。

(二)动手操作,学会采集有效数据

在探究活动中,我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让学生学会采集有效数据,在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中,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摆的研究”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动手做摆,并让摆摆动起来,明确摆动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记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并如实做好数据记录。学生探究活动之后,我让学生汇报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如有的小组三次测得的数据是59,60,59,有的小组是47,47,47,有的小组是51,50,48等等。我然后问学生数据是否准确,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不当的地方,致使数据出现较大误差,并分析一下原因。有的小组说在实验时,摆撞到铁架台了,有的说自己小组的摆好像越来越慢。我提醒学生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再进行实验,收集有效数据,再让学生汇报小组的数据。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进行了多次测量,以期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对于数据不可靠的情况,就要找出原因,反复进行实验,才能取得比较有效的数据信息。我还要求学生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或者实验报告本上,并且进行分析、比较与整合,排除十扰因素,切忌拼凑虚假数据。

(三)实验观察,学会分析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过程,采集数据,严格地做好记录。如课前资料的收集、对物体进行观察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个人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计划等内容,都可以采取文字记录的方式,特别要注重相关数据的详实记录。用文字表述不清和不能用文字描述的观察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表来进行记录与呈现。例如,在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内容时,对于凤仙花的生活习性、种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植株各部分的作用的资料信息,学生都可以用文字做简单的记录或摘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应表格对凤仙花的植株高度、数量、花、果实、叶的形状、种子的形状用图问和文字做持续的记录,用曲线对茎的生长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对凤仙花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的变化,结合气温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凤仙花生长的特点,提高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仟务之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探究内容,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学会采集有效数据,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学会数据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学会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与猜测的正确性,牢固树立数据意识,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提高科学综合素养。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五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是我在科学课上的一次重要体验。通过这次课程,我学会了最基本的科学创新步骤,也学会了如何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在开始写论文之前,我首先要确定一个问题,然后进行背景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这个过程让我看到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也能为社会发展带来贡献。通过科学创新,我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科学实验的操作让我更加注重细节

科学实验是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实验之前,我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条件和变量控制。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开始注重实验细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我发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论有所影响。通过科学实验,我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的探究,还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

第三段:科学创新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在科学创新课程中,我经历了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要为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和整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有的同学负责论文的撰写。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人合作和沟通。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使整个团队取得成功。科学创新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段:科学创新拓宽了我的知识和视野

科学创新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知识和领域。通过科学创新,我学习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比如,在我进行论文研究时,我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理论和前沿科研成果。通过这次科学创新经历,我发现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更加有激情。科学创新的过程不仅让我拓宽了知识,并且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第五段:科学创新让我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写作,我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创新要求我们具备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开展论文研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利用逻辑和推理进行论证。科学创新让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培养了我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逻辑思维。这些都是科学创新对我的影响,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应用科学知识。

总结:通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学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培养了我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细节和观察力,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加强团队合作,拓宽了我的知识和视野,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创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价值,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六

学习到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纸,而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但由于人们盲目的砍伐。此刻树木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人人有责,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用纸”对我们来说,比起节约水电来似乎遥远了一点。很少清楚节约用纸和保护生态环境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用纸,用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类型的纸。那么你统计过吗?你每一天要用多少张纸?你一星期要用多少纸?你一个月至一年要用多少张纸?结果是惊人的。一张纸从何而来?纸是由树“变”来的。一棵树往往需要长几十年才能被人类利用。人类是无情的,电锯声中,几十年长成的大树轰然倒地。那些木材,运往造纸厂,变成了一张张纸。纸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给森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树木不仅仅能够用来造纸,还能够带给木材。大面积的森林能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如果没有树木,就没有氧气,那我们也就无处安身。森林的消失危害巨大:黄土高原上原本覆盖着成片的森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林海,泛着绿色的波涛。但是,由于人们的破坏,此刻黄土高原已真正成为只有黄土的高原,大地脱去了外衣,裸露出了黄色的皮肤,是那样令人痛心。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我们都拎着工具去植树。我国此刻的森林覆盖率已上升。这是人类改过自省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虽然森林覆盖率上升,但仍然很低。所以,植树造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永远的任务。此刻已步入冬季,虽然已经过了植树的最好时节,但我们能够在心中播散“节约用纸”的种子,种植“植树造林”的树木,等到来年春天,这些树木已发了芽,长高了。我们能够拿着工具到户外去,将树木的种子播散到土地上,精心呵护它们,让祖国大地充满绿色!为我们遮风挡雨。节约纸张,从我做起。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七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xx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八

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许多许多,但我觉得变色龙会变色很神奇,所以我对它进行了研究。

变色龙一般身长25―30厘米,舌头比身子还长,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会变色,这样它就能够很好地把自我伪装起来,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样,既能够避免敌人的侵害,又能够迷惑它要捕捉的食物,便于采取突然袭击。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了一下,原先它的皮肤内有许多不一样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金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受神经和激素控制。当环境中的光线。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时,或是受到惊吓时,神经系统立即会做出反应,引起各种色素细胞的收缩或舒张的变化,产生不一样的组合,像我们绘画时用“三原色”能够调出许多种不一样颜色一样,变色龙的身体就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变化。

变色龙能随环境变化改变体色,长期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有不少动物都有这种本领,如海边的招潮蟹;有的外形也能够随环境变化,如枯枝碟,颜色与形状与一片枯叶几乎没有区别。动物的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成为“拟态”。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一点也不足为奇了。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九

论题:

青蛙在雨季为什么叫得欢?

正文: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呆在家闷闷不乐的我,觉得无聊,便出去到湖边散步。经过莲花池时,忽然听到池里传来青蛙欢快的叫声,我就来了兴趣,捉了两只带回了家。

接着,我拿了一个大缸,倒满了水,放了一块塑料泡沫后,又把两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观察它们。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下起了雨。刚才那一对沉默的青蛙,现在倒叫得越来越欢了,仿佛它们是一直期待着下雨似的,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跳跳舞”高兴的不亦乐乎,这时我就奇怪了,难道下雨天对它们有好处。于是我就展开了第二次试验。

第二天又下雨了,这一回,我打着雨伞在雨里看着他们,只见许多害虫都破壳而出在青蛙的周围乱飞一通,一个个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特别开心呢。我连续做了五六次试验,结果还是一样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查了《百科全书》,终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青蛙不仅靠肺呼吸,还靠裸露的皮肤呼吸。雨天,空气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通过皮肤呼吸。而且小昆虫在雨天繁殖的特别快,这也是青蛙捕捉它们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欢。

通过这次试验,我不但发现了青蛙的许多秘密,从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那样的答案是不准确的'。而是应该自己动手,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结论:

青蛙在雨天可以通过皮肤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虫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时候叫得欢。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十

花只能喝水吗?

世界上的所有花都是靠着喝水长大的,那么,花只能喝水吗?花能像我们人类一样吃鸡皮、喝牛奶、喝饮料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那天,我来到我家花园,看见每一朵花都精神抖数的样貌,真是狠不下心去做实验,我绕着花园走了一圈后,发现了一朵花好象无精打采的样貌,也正好能够给我做实验。我想到这些,连忙回家拿材料,材料有:鸡皮,牛奶,和饮料。怎样才能让花把这些材料“消化”掉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方法:先“喂”一些鸡皮给花吃,然后再放半杯牛奶和放半杯饮料下去,过了一天后,我又下来了,我一下来就跑去看那朵被我做过实验的花,我睁大眼睛一看,那朵花还是生着病,我就明白必须是失败了,但是我没有因为一次小小的实验失败而放下,而是更激发了我继续做实验的情绪,所以我有一次地做了实验,可我还是失败了,之后我连着几次都做了这个实验,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我都做得不耐烦了,可在这个时候,我想起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就必须能够成功的。我想到这些后,又做了几次实验,功不负有心人,结果成功了,这一次实验我是了两块鸡皮,然后再在里面放入一半都没有的牛奶和饮料才成功的。

花!一个美丽的神圣的花仙子,无论什么东西种植给你,你都会长得多姿多彩美丽致极,多观察你,我们的科学成果将会更加丰富。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十一

1题名题名又叫题目、文题、标题,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忌讳皮大馅小、盲目拔高、词语重复、语序错乱。

1.1准确恰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1.2简明扼要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2个安减少为13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1.3醒目规范便于检索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题目中使用的词语要尽可能地使用关键词表中的规范词语,以便于论文传播中的摘引和检索。

科技论文除总题目以外,一般还有层次标题。层次标题是指除题名之外的各个级别的标题。通常将其分为章、节、条、款几个层次。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篇内容层次分明;从内容上是对每章、每节中心内容的概括,其实就是所谓的“提纲”。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号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

2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注意:摘要中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460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