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总结。写心得体会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确定要总结和概括的内容。其次,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主题分类等方式进行组织。此外,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重点突出,同时要注重自我思考和感悟,避免简单罗列事实。最后,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心得体会的质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写作能力,也能促使我们思考更多的问题。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一
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二
“时间,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在小朋友嘹亮的《毕业歌》声中,我意识到一个学期的帷幕又即将落下,也意味着他们就要毕业了,看着他们一个一步脚印的向前奋进,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历程,我也记忆犹新。
教学工作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也非常的重视,因为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小学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每天我都认真仔细的备好每一堂课,并与其他老师及廖院长交流,以此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仔细地为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针对他们不懂的及掌握不好的加以辅导与练习。本学期,在拼音方面,让幼儿学习了14个复韵母和4个后鼻韵母,以及声母与韵母相结合的音节拼读及有关介音的拼读。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我班的拼音掌握的还是较好的,有些家长也对我说他们的孩子拼音还是掌握的很不错的,有时在家做作业时,孩子还会教他们什么是前鼻音,什么是后鼻音,什么又叫整体认读音节,并对我说:“老师,真的谢谢你,你辛苦了!”虽说是短短的数语,但却是对老师付出的努力是给予肯定的,我听了很欣慰,证明我三年来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都说一分耕耘换取一份收获,家长的几句话,让我对这份神圣的职业更热爱,也希望幼儿能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小学里有个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在方案数学里,《保姆丽娜》中,幼儿在通过点数小虫和鸟蛋,让幼儿学习较多数量的念唱和计数,并学习上下、左右,以及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品空间的方位关系;在《外婆家的快乐生活》中,让幼儿学习了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及一个星期有7天并能正确的说出昨天、今天和明天各是星期几,还认识了时钟,学会看整点和半点,并初步的建立时间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在《长工羽儿发达记》中,让幼儿在知道称重农作物的过程中,了解了物品的轻重的等量换算,并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还学习通过物品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知道“交集”等的逻辑推理知识;在《阿里巴智斗黑衣强盗》中,让幼儿通过点数具体的物品方式,学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再通过点数物品的方式,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还学习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让幼儿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并学习运用加减法进行钱币的找付,还能熟练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并了解数的关系。在阅读方面,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幼儿能够认真、安静地听儿歌,及理解儿歌大意,并能复述儿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听散文的兴趣,并体会散文的美;也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并能找出故事中发展的线索来复述故事内容;一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幼儿还是能掌握这些知识的,但也有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还欠缺,在教学方面,我知道自己的业务水平还是有限的,“不耻下问”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因此,在教学上我还得边学边问,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因此,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保障每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三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他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善于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生活且令人敬佩的人。
绝大多数老师都曾说过或者听过这样的话,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善良的,以前我半信半疑,但看完该电影,完全消除改变了我此前的怀疑态度。一个好老师是不会害怕现实的考验的,期间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他从不抱怨,并对自己工作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我想我们与克拉克最大的不同:不是我们缺乏爱心与耐心,而是我们太缺乏坚持,在现实面前,我们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低头,太容易放弃既定的目标。有人说,克拉克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我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他更像是在完成一个使命,似乎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他就无法向自己,向学生交代一样。我们常把一些话挂在嘴边,却没有将它融入我们的生命中,以致无法专注于我们的教育使命。每当自己想放弃或作艰难抉择的时候,脑海里不时会闪现出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这句话。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立志成为一名热血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释放出我所有的工作热情和能量。然而,所有的教育经验其实都仅仅只是参考,唯一的真理只有自己才能够发现。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四
秋风送爽,送来了海峡那边一缕清风.8月底,在高密教体局的组织下,有幸聆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三场精彩报告,她娓娓道来,轻声漫语,仿佛饕餮大餐,令人震撼.当下有几点思考,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1.课堂为谁而进行?
郑立平老师的嘱托又回响在耳旁:“我们在教师职业上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围绕着人展开,也始终是为了人的身心成长这个永恒的目的!你教的学科,无非是工作投射的影子;而你的工作无非是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你的所谓生活,也无非是一个特殊的人---你自己继续要撰写下去的一个故事.当你是天上那颗闪烁着慈爱与敬畏的星,所看到的就都是人生风景.”
今天,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很多思想与郑老师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真切的体会到:无论你教什么课,都是一个载体,无论你教什么,都要通过这个载体把德培植进去,把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可以带得走的能力,有完善的人格和终生受益的品质!
2.孩子出现问题怎么办?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抱怨牢骚当成所谓的教育,我们要留点育人的空间,省下育人的时间,想办法,找方法,用行动研究去解决这些困难,才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专业!而唯有我们专业了,才能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指导,才能得到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二、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1.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
李老师带领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她说: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教师要把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她提到三件事:第一,课堂教学要扎实落地.第二,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第三,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她说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我称之为课堂文化,看得见的就是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我非常认同“课堂文化”这个说法,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文化”从哪里来?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来自我们教师,我们是“文化”的承载着,传承者!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教育的载体变成教育的目的,不要强制逼迫当成所谓的教育,不要把过度重复和过度训练当成教育,我们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我们要深度挖掘每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把自我提升,自我修炼当成一生的必修课,只有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才会得以拓展,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宽广,学生往往会被束缚在教师的思想中.我们有“文化”了,我们课堂才会有设计感,才会为了那个更为高远目标离得更近,也只有我们心里有人,眼里有人,我们才能创造“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2.我们培养的是“群山”还是“高峰”?
李老师追问:“什么叫学习?如果我们只钻研教学方式,就会看到很多小孩在课堂里学得无助,他每天都在印证自己的不行、不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经常误以为一个小孩说了就是全班到位,个人懂了就是全班到位.”“我们老师常常是最没有耐心的人,我们个接个地把问题砸给学生,却连三秒钟的等待时间都不肯给.孩子如果说得慢一点,头上就好像盘旋着十儿只气势汹汹的秃鹰.”我们曾几何时这样想过,这是一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老师.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研究他们的“客户”,学生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用多少时间去研究他们,研究学情?这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而我们常常只关注教材!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老师不愧是研究型的老师,她细腻的指出:“好的课堂是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是都一直会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呢?用学生学的过程来教学.如果我们教学生,以学生学的立场而教学生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在教学中自然流淌,老师要有底气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科本身的基本素养够好.”是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素养,我还认识到,无论是课堂还是日常教育管理,我们要把“每一个”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不能为了“高峰”而忽略了“群山”,什么“绿叶和红花同等重要”,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不同的养料,静待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等待,在等待中,孩子的原力被激发,在等中让他充满信心.
三、有序进行自我规划,让职业成为专业。
特别认同李老师的一句话:把你讨厌的事情做好并做完,你就可以做自己.我想,她这里提到的“讨厌的事”应该是与教育无关的琐事,杂事,毕竟我们的确有很多需要应付的事情,但我们不能被它们碎片化,情绪化,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尤其是她对孩子的研究,对课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问题深度的剖析,我都感受到,教育,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啊?育人不也是在育已吗?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如此.
如何才能“教学相长”如何进行自我规划?怎样才能让职业成为专业?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和大家分享:他说,教育应该是一个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包含研究性、创造性.但真正认识到、并在行动中自觉实践的不是很普遍,现实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教学,轻教研”、“重传承,轻创新”的现象.当教师不仅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和研究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注重和研究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养提高,那么,这些教师的教学就进入了“立德树人”的境界,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研究,重在育人层面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我们称为“良师”.
如果再发展,教师就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学规范,创造出教学智慧,能够著书立说,提出教育思想,我们描述为:从教的智慧到爱的艺术——并称为“大师”(或教育家),这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数量不会太多.在这一境界里,教学和爱的奉献是这些良师和大师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些良师和大师的生命也在教学和爱的奉献中得以升华.
每每品读老师的这段话,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教育充满了爱心,对学生更多了耐心,对工作多了一份恒心.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李老师也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有趣的老师!正如罗崇敏老师所言:“教育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李老师的确是把兴趣发展为情趣,又把情趣发展为志趣的好老师!她不但是我们大众公认的好老师,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因为李老师把自己做成了研究型教师,用她的专业成长重塑了教师的尊严,我想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成长!感谢李老师三天的倾心付出,感谢我们领导的远见卓识,感谢老师们的热情和陪伴,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六
回顾自己至参加工作以来所有的经历,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渐渐明白了教师的初心便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从小的方面说就是今天大家所追求的中国梦。
作为教师,谁都想自己所任教班级里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但事实上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绝大部分均是普通人,他们成年以后,也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所以,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良表现时,我们教师请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必用成人的要求去约束孩子。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再者“龙生九子,性情各异”。当然,并不是说发现学生三观出现偏颇时,我们教师就放任不管。管,肯定要管,要科学、高效地去管,千万不能简单粗暴。我们在引导学生中,还要深挖学生种.种不良表象背后的原因,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真正做到了静待花开。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各种思潮涌入国门。面对形式多样的诱惑,是有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导致在一小撮人中唯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又因蝴蝶效应,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加倍扩大。
我们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本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具有甄别是非的能力,学生心智成熟后,他们自身才会产生抗体,抵御各种病毒,他们自身才会具有自我调节与修复功能。这时我们才能大声的说:我们守住了初心!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七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八
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10月26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给出了共产党员的和答案,给出了优秀党员的答案,出了优秀党员的特质,更释放了出了榜样的磅礴力量。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榜样》中的十名优秀共产党员,有坚持十九年尝试种植的退休老党员,有36年坚持在深山教学的支教点教师,有用双手为高铁提速的国家工匠……他们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却有着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同样的忠诚,他们共同打造了共产党员的榜样,为广大党员奋力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从榜样中汲取坚守的力量。罗官章,原县人大常委员副主任,在退休十九年里,坚守在牛庄脱贫致富第一线……这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守,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希望生活过得更好的愿望,但他们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虽历经失败与挫折,但始终坚持如始,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坚守。
如今,在党和国家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却不甘坚守、不愿坚守、不屑坚守,以获得最大利益为追求,甚至不惜以丢失党性为代价。广大党员要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坚守的力量,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肩负起一个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坚守中书写一个党员的忠诚。
从榜样中汲取奉献的力量。支月英,一位支教点教师,19岁就开始进入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在36年的坚守中,用自己的青春和付出教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撑起了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的奉献。奉献,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属性,善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才会真正成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但当下,个别党员干部却把奉献抛之脑后,但凡为党和人民做出些贡献,就以此作为和组织谈条件、要待遇的“筹码”,稍不顺其意,就满是牢骚,甚至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回报”自己曾经的奉献,以致于一错再错,最后为成党和人民事业的“拌脚石”。其实,奉献是党员本应承担的使命,党员只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才会甘于奉献,才能彰显出党员的本色。
正是有这些实干的优秀共产党员,使我们日益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正是他们的实干精神,让更多的党员为之感动,受之鼓舞,自觉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实干才能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应不断从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汲取实干的力量,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拼博创新,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九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秋风送爽,送来了海峡那边一缕清风.8月底,在高密教体局的组织下,有幸聆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三场精彩报告,她娓娓道来,轻声漫语,仿佛饕餮大餐,令人震撼.当下有几点思考,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1.课堂为谁而进行?
郑立平老师的嘱托又回响在耳旁:“我们在教师职业上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围绕着人展开,也始终是为了人的身心成长这个永恒的目的!你教的学科,无非是工作投射的影子;而你的工作无非是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你的所谓生活,也无非是一个特殊的人---你自己继续要撰写下去的一个故事.当你是天上那颗闪烁着慈爱与敬畏的星,所看到的就都是人生风景.”
今天,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很多思想与郑老师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真切的体会到:无论你教什么课,都是一个载体,无论你教什么,都要通过这个载体把德培植进去,把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可以带得走的能力,有完善的人格和终生受益的品质!
2.孩子出现问题怎么办?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抱怨牢骚当成所谓的教育,我们要留点育人的空间,省下育人的时间,想办法,找方法,用行动研究去解决这些困难,才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专业!而唯有我们专业了,才能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指导,才能得到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二、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1.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
李老师带领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她说: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教师要把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她提到三件事:第一,课堂教学要扎实落地.第二,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第三,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她说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我称之为课堂文化,看得见的就是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我非常认同“课堂文化”这个说法,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文化”从哪里来?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来自我们教师,我们是“文化”的承载着,传承者!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教育的载体变成教育的目的,不要强制逼迫当成所谓的教育,不要把过度重复和过度训练当成教育,我们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我们要深度挖掘每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把自我提升,自我修炼当成一生的必修课,只有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才会得以拓展,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宽广,学生往往会被束缚在教师的思想中.我们有“文化”了,我们课堂才会有设计感,才会为了那个更为高远目标离得更近,也只有我们心里有人,眼里有人,我们才能创造“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2.我们培养的是“群山”还是“高峰”?
李老师追问:“什么叫学习?如果我们只钻研教学方式,就会看到很多小孩在课堂里学得无助,他每天都在印证自己的不行、不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经常误以为一个小孩说了就是全班到位,个人懂了就是全班到位.”“我们老师常常是最没有耐心的人,我们个接个地把问题砸给学生,却连三秒钟的等待时间都不肯给.孩子如果说得慢一点,头上就好像盘旋着十儿只气势汹汹的秃鹰.”我们曾几何时这样想过,这是一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老师.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研究他们的“客户”,学生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用多少时间去研究他们,研究学情?这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而我们常常只关注教材!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老师不愧是研究型的老师,她细腻的指出:“好的课堂是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是都一直会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呢?用学生学的过程来教学.如果我们教学生,以学生学的立场而教学生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在教学中自然流淌,老师要有底气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科本身的基本素养够好.”是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素养,我还认识到,无论是课堂还是日常教育管理,我们要把“每一个”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不能为了“高峰”而忽略了“群山”,什么“绿叶和红花同等重要”,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不同的养料,静待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等待,在等待中,孩子的原力被激发,在等中让他充满信心.
三、有序进行自我规划,让职业成为专业。
特别认同李老师的一句话:把你讨厌的事情做好并做完,你就可以做自己.我想,她这里提到的“讨厌的事”应该是与教育无关的琐事,杂事,毕竟我们的确有很多需要应付的事情,但我们不能被它们碎片化,情绪化,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尤其是她对孩子的研究,对课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问题深度的剖析,我都感受到,教育,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啊?育人不也是在育已吗?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如此.
如何才能“教学相长”如何进行自我规划?怎样才能让职业成为专业?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和大家分享:他说,教育应该是一个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包含研究性、创造性.但真正认识到、并在行动中自觉实践的不是很普遍,现实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教学,轻教研”、“重传承,轻创新”的现象.当教师不仅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和研究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注重和研究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养提高,那么,这些教师的教学就进入了“立德树人”的境界,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研究,重在育人层面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我们称为“良师”.
如果再发展,教师就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学规范,创造出教学智慧,能够著书立说,提出教育思想,我们描述为:从教的智慧到爱的艺术——并称为“大师”(或教育家),这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数量不会太多.在这一境界里,教学和爱的奉献是这些良师和大师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些良师和大师的生命也在教学和爱的奉献中得以升华.
每每品读老师的这段话,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教育充满了爱心,对学生更多了耐心,对工作多了一份恒心.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李老师也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有趣的老师!正如罗崇敏老师所言:“教育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李老师的确是把兴趣发展为情趣,又把情趣发展为志趣的好老师!她不但是我们大众公认的好老师,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因为李老师把自己做成了研究型教师,用她的专业成长重塑了教师的尊严,我想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成长!感谢李老师三天的倾心付出,感谢我们领导的远见卓识,感谢老师们的热情和陪伴,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由原来的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并非易事,这需要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关键词:
abstract:。
eraofknowledgeeconomyrequiresteacherstore-shapetheirimage,whichchangesfromknowledge-basedtoresearchisnoteasytotrainresearchteachers,thisrequiresthesupportofappropriatesocialsupportsystem.
keywords:。
1.教师角色概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年来公认的教师角色。然而,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与增加,学生获得知识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人知识、能力、素质、资源的更高要求,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播者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与社会对教育工作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新的思考。教师角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创立的,它指专门从事培养人才工作的人员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从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关于教师角色的不同观点,客观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即将事实、概念和法则传递给他们的学生。构成主义者的观点则认为教师的角色不是传递给学生固定的真理,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经验和机会去构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作为人类一种古老的职业人员,在人们头脑中都存在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师观念,即教师应当扮演知识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然而,当代的教育发展证明:教师仅仅成为一个“教育者”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对研究型教师的呼声已愈来愈高,表1对知识传播导向型老师与研究导向型老师进行了对比。
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use)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他认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教师应学会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2.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研究性教学中,由于课程是以经验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因此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势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教师而言,所要教的东西不能再是预定书本知识,而是更多地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资料信息、方式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作为顾问或合作伙伴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知识或真理的化身和权威的仲裁者而存在。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2.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有调查表明:对学生帮助最大的第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第二是图书馆,第三才是教师。研究的实施、结题报告的撰写等、有计划地展开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是当代教师要善于开展的“行动研究”教学工作。即“在行动中研究,研究行动,为改善行动而研究”。
2.3有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
当代的教师要能静下心来搞研究,要有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要有独立的研究精神,慎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具有批判精神;能潜心治学,耐得住寂寞;在独立研究的同时,还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研究型教师一般都要能做到勤读书、勤思考、勤实践、勤总结。
2.4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善于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变革。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其次,在信息时代,研究型教师要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博采众长,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加工,并创造性地予以运用。
2.5有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研究型教师应善于把研究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把握一般规律形成研究成果,并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讲演能力,能及时总结、撰写和推广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1教师自我支持系统。
具有教学效能感高的人会倾向于认为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些认为自己是内控的教师,可能在教学上表现得更主动,当教师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对学生有所帮助时,会采取更多方法和策略来激励学生,从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可以成为教师自我支持系统重要因素。
(1)提高教师对研究型角色的认同。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价值以及对自己是否具备教育好学生的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是对新的教师角色一种主观判断和自我把握。完成研究型教师角色转变需要认同五种新的教师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从学生的教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从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师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转变为教育生活的同构者;教师从教授技术的关注者转变向价值的.思考者。
(2)提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
较高效能感使教师相信,他们能协助学生排除各种学习和行为困难,激发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或发生行为改变,教师深信自己有能力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这种信念使教师不顾各种阻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改进学生行为表现。
(3)发挥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通过自己积极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激发自己内在动机,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目标,愿意尝试新的教育策略,充满信心地发挥自己教育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去排除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有效地活动和学习,充分体现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
(4)调节教师教育监控能力。
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和过程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动性。教育监控活动和行为本身体现了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主观条件,在教育的准备阶段努力作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在教育活动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在教育过程完成之后,注意进行检查和评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敏感性。主要包括对教育情境中各种线索变化的敏感,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适宜的敏感,对在不同教育情情境下最恰当的教育策略的激活与提取的敏感性;三是调节性。主要对教育目标的确立一教育方法与问题策略的选择、自身投入努力的调节、教育过程的步骤安排、教育计划的执行、时间的把握和利用、教育结果的检查分析、校正措施的采取等进行积极、、灵活、主动及时的自我调节,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最佳的效果。
3.2教师角色转变的制度支持。
进一步打破教育科研专业部垄断教育研究的局面,创造出适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政策和环境,为优秀教师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展示的机会,为教师优秀成果转化指导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必要的支持。
(1)提供人事制度支持。
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加速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队伍,健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投身子教学改革、创造教学成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和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优评奖,逐步推行基础课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培养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名师、教学新秀。
(2)加强教学管理支持。
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是研究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积极完善学校和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将教学资源与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挂钩,对院进行年度群体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开展教学、教育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加强评估、监督与调控职能。其次,要努力促进教学管理向信息化、专业化发展,尽力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大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教学资源的全校共享,并逐步建立跨校、跨地区、跨国的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严谨科学的选课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资源配置管理,为研究型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后台支持,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管理的保证。
3.3教师创新科研团队支持。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个性化师资队伍,教师角色转变有力的心理支持是形成创新团队。一是以浓郁学术的氛围,打造学术名师。一流的大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流的人才,二是依托重点的学科,创建“创新团队”。一流的团队是建设一流学科、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的依托,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l.教育理论与实践,2∞3,(4).
[2]周耀威.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2,(4).
[3]易进.学校在研究型教师成长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3).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文/黄景梅
摘要: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教师要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多读书,多实践。
关键词:研究意识;更新观念;读书;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通过研究,探索出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要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研究意识
研究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一线教师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理论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也必须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而不能只靠他人的给予。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的提高要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而经验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和向他人学来的经验、使用的方法,从而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成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使自己知识广博,头脑聪慧,思维敏捷,理论功底扎实。
二、更新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比如,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让学生考试取得好分数,于是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严格要求。可是,近几年来,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课,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对半蒙半骗的教育手段强烈反感,说到底就是已经从心底拒绝了学校教育。这时候,我们需要研究的,并不是如何去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更为根本的两个问题:(1)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对全体学生采取一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研究型教师要随着时代的改变,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更新教育观念,研究的问题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读书中吸取精华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研究型教师必须广泛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还要读一些开阔视野的书籍,把对自己研究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记下来,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或宝贵材料,促进研究,促进教改。
四、在实践中探索
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要勇于实践探索,把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带领学生主动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伙伴,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人,同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现成结论的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人。探究教学的内质是以人为本,重视全面发展,重视个性特长,重视潜能开发。遇到问题,主动、诚恳地说出自己的体验感悟,与同行多交流,一起探讨,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引向了全面化,深入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更应该迅速地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徐镇第一初级中学)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第一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型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研究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型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
研究型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采用各种途径来获取信息、经验和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我很快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探索的空间,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拓展。我学会了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最为重要和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这些能力不仅增加了我的学术技能,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三段:
研究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研究中,我们需要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学会倾听和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凝聚共同的力量达成目标。而且,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我在研究型学习中所收获到的,也是我认为研究型学习比传统学习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原因。
第四段:
同时,研究型学习也需要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思考。我在这里学会了如何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这些都是需要反复实践和琢磨的过程,但是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研究型学习的诀窍。
第五段:
总的来说,研究型学习是一种跨学科、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尽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困难本身就是深入学习的一部分,而我也因此得到了不少难得的机会和经验。因此,我非常推崇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能力,从而成为更加独立、自信和高效的学习者和社会人。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国家提倡“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型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分享作者在参加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它的核心方法是项目驱动,以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取关于问题的真实信息、从中总结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研究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调过程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培养。
作者在参加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研究型学习中,则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从问题中不断寻找答案。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意愿极大地影响了研究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研究型学习也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组内成员要密切合作,相互协助,在不断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通过研究型学习,作者体会到了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氛围,尝试到学员们之间的协作,发现了研究型学习对于个人思维能力、领导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启迪。在研究型学习里,课程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容器,更是互动与协同的平台。这种教学可以清晰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资源分配能力,并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第五段:结语。
总之,研究型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参加过研究型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多了一份领会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相信随着研究型教学的推进,它会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如果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知识,那我就会成为教育的工具,活生生的教书匠,没有活力的教书机器。那么,我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呢?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最近要求我们学习《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从该书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学会从事研究,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处处充满挑战,处处充溢着新奇,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乐趣,处处尽显我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如何让自已由一名由传统型教师,转变为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前看到同事在搞课题研究感觉很深奥,自己想进行课题研究又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是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做到了节节课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双向互动反思;与同事合作碰撞中反思;再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学反思。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已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巧,从而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再迈近一步。
有的老师认为做“研究型教师”太难了,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搞研究呢!艾青说为什么你的眼里总含着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数学题材;张爱玲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只要我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会发现原来研究比教学更有趣,它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把“问题”变成“课题”,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与创新。有人夸华应龙老师勤于研究,他说:“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在探索、研究中达到华应龙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读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刚刚拿到这本书时,认为这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籍,对自己能不能坚持读下去,能不能读明白有所顾忌。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住了。“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原来是一本帮助教师想事的'书,启发教师搞研究的书,使教师永远有兴趣与好奇心的书,永葆青春的书。感谢师校培训部的老师为我们学员选择了它。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循序渐进的介绍了“教师需要做研究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我们研究什么”;“我们如何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呈现”。
在第一章中,讲述了作者对于教师一职的理解。从对中学时一位名师的崇拜与模仿,到开始思考对“井井有条的课就是好课吗”的质疑,再到最后对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职业的研究。他提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做教师、怎样做教师和做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联想到我的实际,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人过中年,却仍然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的“研究型”教师;但也有很多“未老先衰”、“吃老本”、“不思进取”的教师。这一类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把“书”教好了,就算尽职了,不琢磨探究“书”以外的事情,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是研究者的事情。可是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如果取其后者,如何能教育得了现在的学生?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才能确认人生的职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中指出我们的研究不是简单地申报课题、写立项书、发表论文或出书,而是表现于“行动”中的对教育中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研究”有两种方向和方法。一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研究其细部,二是指向其来龙去脉,研究其发展。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学习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探讨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所以,及时地系统学习尤为必要。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堂课教育教学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坚持叙事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却是让我们找到了讲述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作为一位财务审计师,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审计工作。其中包括日常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税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等。而作为研究型审计,在审计工作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中,我逐渐发现,研究型审计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发现企业潜在风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对在研究型审计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进行分享。
第二段:方法。
研究型审计的核心是创新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这需要审计师时刻保持更新的技术和行业知识。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提高职业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现。我的经验是,要保持与前沿技术和行业标杆的接轨,了解最新的审计规则和对行业影响的政策法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相关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动态等。
第三段:重点。
在研究型审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审计案例。这些案例中的问题不仅具有行业代表性,而且也具有普适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型审计可以非常有效地运用这些案例,对这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帮助我们扩展了研究型审计的领域,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
第四段:体会。
在研究型审计的实践中,我更感受到了审计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审计师往往扮演着公司的“监管者”,需要在制度监督和技术评估方面提供专业建议,为企业的合规经营提供保障。同时,研究型审计也让我更加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发展的迫切性,而不仅仅是财务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分析。这种理解可以促进审计师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提高工作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研究型审计在今天日益变化的金融、税务、法律等环境中显得越发重要,而我认为提高职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现研究型审计的一个关键。同时,审计师的品德、专业、责任和关注企业发展的态度也很重要。在这方面的加强,可以为企业的商业决策和合规经营提供专业和可靠的支持。最后,我继续希望在研究型审计的实践中成长和发展,成为更加优秀和专业的审计师。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追求高效课堂,做研究型老师――上海研修小结
龙口西小学张蓉晖
五天的上海之行很快结束,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中午连午休时间也在上课,但过得非常充实,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这一期的华东师大广州市天河区名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班内容丰富而精彩,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后,我觉得就像与一位位智者对话,受益匪浅,有一种将学到的理论践行于实践的冲动。这一次的培训,无论是在个人的专业发展上还是对于教研组的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高纪良老师所讲的《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让我明白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老师用极其精炼的四个字“透”“瘦”“漏”“皱”高度概括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透”指的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学科知识、学生,讲课要讲透讲深。“瘦”是指教学内容少而精,紧扣“核心知识”和“核心考点”.“漏”是指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皱”是指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
他还指出了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三高”教学,而这三高对应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仍有很多老师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高老师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告诉我们知识技能只是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这一块上,其实发展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等重要。反观我的课堂教学,我比较注重课堂的高容量,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有效学习,比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应该让孩子独立思考后再讨论的环节却压缩了时间,有时没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减少讨论时间,致使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有效教学有更深的认识,我将努力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老师
我已经有的教龄,按杨玉东老师的分类我应该算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平时的备课、上课、评课,更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对课堂缺乏研究。杨玉东博士和孔企平博士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平时着重于教课本,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学时其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突发事件,但却没有及时反思、整理,记录成文,导致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一些零碎的经验记忆。在今后的上课中,我要努力做到:确定研究的问题,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注意反思、总结,写成案例。
除了上课外,作为教研组长的我还应学会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诊断,组织老师开展研究课堂的活动,杨玉东老师所讲的《课堂观察技术和诊断》提供了多种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科学方法,就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听课光依据经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依据课堂观察,更为客观,能使老师们成为合作者,一起研究问题,还能成为同伴,提供建议。我想如能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教研活动中,会使更多的老师获益,会使教研氛围更为融洽。
五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却在教学观念、教师发展、教研组的建设等方面让我获益良多。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所学,使自己有更大地提升。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做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57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