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3:02:15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1-05 03:02:15     小编:雨中梧

总结是一个反思自身经验的机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成长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写出一篇出色的总结呢?总结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出要总结的核心要点和重点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培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铁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招进一批退伍专业军人,到铁路就业。为此进行二年的岗前培训。虽说他们是高中毕业,但实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教学也有不少困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铁路当前发展知之甚少,讲诸论时教师要准备充分,让学生了铁路的现代化的发展,如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办公自动化……等。这些现代化技术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将来投身铁路建设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有的`知识概念难以理解,例如:p型半导体中以空穴导电,这个原理同学们难以理解,老师举一例,教室前排有一个空位,同学逐一前移座位,空位就会移到后排,空穴同理。

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章节,放大器是重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这一节是难点。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公式。在难点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判断负反馈电路类型的方法,“串联、并联看输入,电压、电流看输出”。这样学生易懂好记,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逼真的模拟课件,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和困惑。例如: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的分析,在黑板上讲学生不易理解,使用模拟课件学生易懂易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电磁互感知识点,其中电磁感应的认识,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断。是这一节的难点,教师要借助教具和仪表,做实验演示,加强直观教学。

另外为加强学生知识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教师要教学质量,互动教学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充分了解学生、认识课堂目标与内容,准备教学手段与材料;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有理论知识应用的实例,从实例应用引入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对提出和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给与指正和鼓励。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教育学生要自尊、自信;加强非语言交流等等。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二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摘要:通用技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而开设的学科。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抓住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针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究: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立足实践;技术素养;设计;引入。

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通用技术课程,就要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

兴趣,体验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这门课程是有意义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就必须立足于实践,它既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目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纯粹的课堂展示、案例分析。案例过多、缺乏实践操作,使技术课程教学变得空泛而无实质内容。比如,《流程设计》中,学生没有经历相应的实践,流程设计的教学只能浮在表面,不能对具体的流程设计措施方案。如果把通用技术课程当成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但违背了立足实践,培养技术素养的课程理念,时间长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乃至技术学习也会失去新鲜感。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值得学习的。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技术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完成一项特定的实践任务等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获得技术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感觉到自己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收获,能在某些方面得到锻炼并且有所提高,因此,学生会认为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学习的。另外,技术实践活动也是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在每天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当教师把一项技术活动任务交给他时,他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生的心中就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这些心理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科认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在任教科目上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通用技术是新课改后增加的一门必修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

在学生眼里,通用技术老师是精通技术,甚至是工程师,学生的这种期望,往往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技术素养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通用技术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通过高超的技术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三、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主要实施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通用技术是一门以立足实践为基础的科学,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过程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亲历设计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强调方案构思就是开始构想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应该自己动手开始构思方案参与作品的设计,并对构思方案进行不断地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亲历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并且在学生完成作品设计方案之后,让他们自己对方案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了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

四、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的有力手段。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在领略世界各国建筑风情的同时体验着建筑的魅力。

总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提高教师技术素质和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云兵。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01)。

[2]石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三

从初中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习上的困难,这些困难有很多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引起的。初中阶段强调基本理论学习,要求记忆大量基础理论知识,重复练习题目,而且学习进度快,对一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困扰。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在成绩长期不佳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兴趣与信心。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低,不会主动去学习,而这部分学生很多进入到技工或者职业教育院校继续学习。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知识,记忆力、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计算机课上主要表现为对操作要求的理解不到位,对大小写字母的不熟悉。由于初中学习中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克服困难能力弱,不刻苦。这造成了技校学习中,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倦,动手能力差。

面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需从教学开始。除了传统的教育学生要学习、要培养能力的基本德育道德教育以外,还要在上课时注意让学生喜欢学习、认真学习。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开设的时间与其课程的性质特点,使它在改变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上有很明显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是技工学校必修课程之一,它是面对全部技工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办公软件,让学生能在工作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工作中一般的文字问题。计算机课一般都是在学生进入技工学校第一个学期开设,这是学生在技工学校上的第一批课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开始的课程中注意改变与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对学生在技工学校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始开设的课程中,计算机课比起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传统的文化基础课都有优势,相比于传统文化课,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实训的时间多,学习的知识在训练中容易见到效果。学生的计算机实训与以前学习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基础文化课传统上都是上课记忆知识,课后做练习。计算机课不一样,学生必须利用课堂时间去练习。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提高熟练程度,让学生熟能生巧。实训是技工学校的主旋率,让学生在学校开始就了解实训是重要性,这会让学生把技工学校与传统初中学习区别开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作为技术工人,需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动手效果。相比基础专业课来讲,计算机基础课是比较简单的,没有汽车维修、机电专业基础要记忆那么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课更像是在学习使用旋具、钳子这些工具去安装房门,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也印证了一点,动手才能有效果,才能学会。为了让计算机基础课成为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的一个阵地,必须在课程设计上与授课过程中下功夫。

一、做好学习态度改变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动起来。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项艰巨的德育工作。“动”字是计算机德育工作的重点。计算机基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去动手去操作去记忆。在计算机课堂中,学生不动,学习不到知识,学生不动,操作效率提高不了,鼓励学生动起来是计算机课的重点。计算机的德育工作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动起脑来学操作,动起手来练操作。“在课堂中要强调动的作用,技能是靠练出来的,技能比的'就是熟能生巧,谁能更熟谁就能更巧。社会上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就是看谁比较熟,谁比较有效率。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讲授中,除了按大纲讲授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强调计算机现在是一个标准技能,是所有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不会计算机的人就等于一个半文盲。互联网时代,不使用计算机将会在寻找、获得资信方面都落后于人,落后就会被动。不知道电子邮件的人与文字排版软件的人将会错失很多通过电子简历求职的机会。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已经进入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知道不会计算机的使用,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要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在课程教授中,要强调练习,强调效率,让学生能不断的提高操作的效率与熟练程度。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方向。

人对感兴趣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对于计算机课来讲,学生一般都不会缺乏兴趣。因为学生当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接触过计算机的人一般都会对计算机娱乐功能很感兴趣,所以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热情都比较高。但在计算机课中,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并不是在于计算机日常的办公使用方面,而是在于计算机娱乐功能方面。计算机在娱乐功能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功能,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这让学生到计算机室就会去找游戏、找娱乐。个人娱乐方面的要求一般都强于对计算机办公使用学习的要求,这会使学生在学习办公软件使用上不用心,不想学,不想练。所以在计算机课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兴趣转移到办公软件使用上去。这必须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计算机不是一个游戏机,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这个工具能让人快捷地做很多事,能让你成功,能让你成为一个很有效率的人。在课堂设计上要紧贴学生要用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如文件管理,就要通过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的事,来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学生现在最常用的文件工作就是对音乐文件以及图像文件的管理,随身听等数码音乐设备到处都是。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对图像文件以及音乐文件进归类,进行分享。对于这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注意在教学中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兴趣不一定会维持很久的,常常是三分钟热度。要维持兴趣的关键是要在兴趣中不断有收获。成功感一般都是兴趣维持的关键。不断的成功能让人不断地去尝试更多的东西,会像寻宝一样去找到更好的东西一样。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难易结合,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找到乐趣。对于打字这样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到出成绩的练习,可以通过打字比赛来提高大家的兴趣。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官捉小偷游戏,让学生进行比赛。不论是否失败,只要能在坚持上多几秒,学生都会很高兴,这样学生对打字的兴趣会维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文字编辑中也一样要注意从简开始,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不断地感到有兴趣,而投入学习。

四、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成功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去练习,去学习。但学习态度的培养除了让学生感到兴趣之外,还要在学会知识之后,活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遇到知识不够的时候还会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学习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有一项对学习很重要的东西是,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的能力。这可以改变学生怕困难,怕麻烦的心态,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坚持性。在文字排版word中,一开始就展示一下比较完美的排版作品让学生观赏。接着就让学生分析,如果让他们去做这个作品,他们要掌握什么工具、怎么去用这些工具。通过分析了解知道要学什么后,就去找功能,看一下这些功能是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到最后让学生完成作品。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提高效率,不断进步。

掌握技术的能力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学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办公软件使用是比较简单的,但如何把事情做好才是关键。对于办公室软件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用软件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文档,如何把办公软件用好。如在幻灯片软件powerpoint教学中,学过word的人用起来很快就能上手,但如何做好幻灯片就是另一件事了。幻灯片的颜色如何配搭才能让人看得顺眼?一个页面安排多少文字看起来才比较舒服?内容安排是怎么样的?动画效果如何使用?这些都是软件使用以外的知识。在计算机办公软件教学中,要提出如何把事做好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要不断地去尝试才能提高对事情的认识,才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才能少走弯路。不要停留在会做事上,要学会把事做好。通过行为导向法,安排幻灯片的制作,让学生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讲评讨论,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做好幻灯片,发现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做好幻灯片的目标是让他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做文档时,要考虑如何让观众看好,这才是幻灯片制作的关键。使学生能在学习态度上树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制作文档效率的观念。

通过这些办法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在后面的专业学习的开展。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四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在目前大多数的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的方面还是在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上面,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在各方面都涉及到了,但是基本上就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而已。这样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可能会使学生们无论学习什么都只学一点,学不到精髓,什么都只是学的皮毛,对更深的知识点根本就没法理解。这种特点间接的反映出了现代的职业教育都没有面向市场,对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

2.知识的更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

在现代的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十分的迅猛,其它的课程都不能赶上它的更新的速度。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都要注重其基础性,这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特点。中国的经济腾飞也给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所以就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变化而更新。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因为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教师从选定教材到统一的选购教材然后再编写教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就会导致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导致老师们不能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更新就会落后于实际的需求。

3.教学渐渐地与实践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它的课程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实践的应用上,光靠书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并且现在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设置的很少。除此之外,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节数较少,使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就会偏少,这样就不会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掌握,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还是得到了限制,往往会看到问题后手足无措,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要知道在当代的社会,对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可能就很难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4.学生的素质水平不一样

一个班集体里面,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教育机制的改革,导致招生制度也出现了偏差,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还有的原因就是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地区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也就不同,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就会不一样。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就会影响学习的进度,会对学生的主动性造成很大的束缚,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在上机时,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充分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过低,对学生来说,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对下一步的学习造成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要在这种方式对其进行改革。

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1.教学理念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为了计算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趋势,必须要转变教学的理念,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革,所以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活动中,要更好的强化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能力,提高对其的训练。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对计算机的基本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强化学生的潜在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更快的适应并且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这些,老师还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更好。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计算机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做到一些就要对一些事情进行改革。对教材的改革很重要,因为现代计算机的信息量大,并且更新换代的很快,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就要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所以就要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应用软件和技术知识,对教材的编写进行调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把握不好这些就会使课本变得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取的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要做的先后顺序,知道问题的解决脉络,这对计算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保证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就要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检验,这样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和学生掌握教材的能力,使考核能够科学性和综合性,在考核中。考核应该在整个教学课程中都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计算机的发展。

结语

高职计算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我国要想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上立足,就要学习信息的先进化趋势,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们在信息获取到传输的能力,并且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结合到自己所学的领域,所以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就要求教师能够适应计算机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五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

1.1基础英语课应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语音知识的掌握是专业英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语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听力水平、口语水平以及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提高。“人们发出的音,其传递的过程就是接收者听的过程。没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就无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好语音,是提高听力的基础,对最终提高听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郭瑞芝,)而基础英语又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学习与提高,所以语音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重音的掌握。一些单词由于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就会发生变化。语音、语调的准确度也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

(2)语法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身规律的系统化的归纳总结。教师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该门语言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之中,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3)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基础英语则是词汇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英语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词汇意义比较单一。上大学以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扩大词汇量,丰富词汇知识。

1.2基础英语课应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学习。

语言本身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种载体,一种外壳,其内在富含着很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百科知识、社会文化,更有着人们对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这就要求基础英语课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离开了内容,运载工具是没有意义的,是空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基础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1)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所在的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用的基础英语课本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度》。现就第一册的第二课为例,对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分析。

第二课(goinghome)教师在分析完全文后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熟悉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很容易就会总结出“forgiveness”是通篇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能够快乐生活的一项重要法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那四个热心的年轻人进行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存有信任和热情。进而,引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包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

(2)教师用自身的眼神、表情及课堂用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绪是调动语言交际的有利手段。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友好、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就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轻松的气氛能开启人的左脑(主管语言)和嘴唇”。加之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和鼓励性的眼神、表情更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3)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呆板、教条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排斥。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加入“对话表演”、“游戏”、“辩论”、“唱歌”、“自由谈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减少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矜持”和“被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多媒体的应用。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多种形式下的语言信息的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感官,用多种信息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多媒体技术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一种技术。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虽然已经逐渐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模式。(教师以各种形式,从课文中列出语言点、重点、难点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点,弄懂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学生课后则困在记单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任务里。结果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学习最终成了苦差事,学生也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境地,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心理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容量。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输入量大。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可以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大量教学内容实现做在课件上,上课时鼠标轻轻一动,教学内容就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它内容的讲解上,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4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改进、完善。也只有在不懈的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基础英语课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促使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六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经历多年计算机普及教育后存在一的些问题亟待改革。

1.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化。

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计算机教育从小学开始,在中学大规模普及。现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许多知识往往是先前在大学课程讲授的内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总体上说,来自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大。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已是单独用机,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应用任务驱动,熟悉网页制作、flash制作、一般的图片处理、dv短片制作等。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则仅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陈旧。

先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对所有学生定位都是一致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础内容论文格式模板。教学内容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单位、企业对员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需求,部分内容的陈旧容易导致已有一定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感觉在课堂上学不到新知识,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容易实施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心理相对简单,如果开始的内容他懂了,往往自我认为后面的内容他也懂了,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不进去,使用电脑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部分仅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会造成极大伤害,令这些学生一方面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另一方面是事实上只懂得课程知识的少部分,重点内容没有掌握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1.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参照许多高校英语课程的分级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开设前进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测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为测试依据,根据测试的成绩进行分级任务驱动,一般可分为两个级别三个方向较好。对于基础好学生可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信息导论,涵括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讲授多媒体设计知识,涵括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涵括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分级教学法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实施起来较困难。当中要充分应用和借助自动改卷考试软件以及实验室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可以减轻部分工作量和压力。

2.改革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调查毕业生卷”调查和“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相当部分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技能日益依赖所带来的需要,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与他们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日常工作中善于了解计算机最新信息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通用性,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公务以及信息搜索处理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于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条件的.话可有针对性地开设2~4学时医院信息系统的体验课程,如临床等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医生工作站、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护士工作站、影像专业学生了解影像管理系统等。这样,学生可以较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相关性以及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3.建设优质的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现阶段有条件也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我校多年前已投入使用毕博教学平台,目前容量可达到每个学生一个账号,许多课程都已建立在线网络课程,教师可方便地在线管理所有教学摘要得到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机房管理部门的支持任务驱动,给学生提供方便良好的用机环境论文格式模板。

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更能适应日后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变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点。任务设计的要点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真实、可行,贴近学生的能力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设计可分为简单任务和综合任务两类。简单任务难度较小,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综合任务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用于开拓学生思维。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特质、规律以及该内容与其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理解。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任务以及知晓完成任务的困难所在,然后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切分,提示当中涉及到的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层次分类推进问题。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角色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新知识点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任务驱动,从而获得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摸索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任务引导下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

(3)任务完成。

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对于简单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可给予指导。对于综合任务,学生可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思考心得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多些,对较好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引导。

(4)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中肯确切的评价,并对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论文格式模板。任务评价应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对学生多些肯定和包容。

(5)注意问题。

由于学生在素质教育、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应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任务驱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因为教师不但要讲授新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以自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基础,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推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积极意义。

以上通过分析计课程的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潮流中,如何使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跟上时代发展,探索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通用基础课程,其项目化改革成果得到了学院的高度肯定,被评定为优秀,并被誉为学院同类课程改革的标杆,其改革经验也先后几次在学院推介。本门课程的改革起始于学院1月4日召开全院课改培训会议之后,当时,本门课程早已错过了学院第一期的课改申报工作,陷入了改与不改的尴尬境地,老师们从思想上都没有引起重视,更缺乏课改经验与认识,加上系部的撤消、专业的停招,大家士气十分低弥,课改条件非常不理想。但是在现教中心的强力推动下,9位老师还是艰难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牺牲了一个春节、一个暑假,挤占了若十个双休日和夜晚,经过多少回重新再来,经历了多少次面红耳赤的争执之后,终于在一年之后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并在不断继续前行。

2课改过程。

第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传统知识体系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纯理论教学难理解难应用,传统知识体系式教学无法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三,winxp,office已成过去,新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配套项目化改革。教育部考试文件规定:计算机国家一级考试内容确定为win7,office2010。目前,市面上充斥着winxp,office2003教材,但对于新内容的教材却很少,项目式教学的相关教材还没发现。

2.2课改中教师情况分析。

第一,受传统知识体系的影响,团队成员意见不统一,甚至严重分歧。

第二,大部分教师没有课改经验,甚至希望借助于网络资源完成课改。

第三,目标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反反复复讨论、修改让课改成员一时难以接受。

2.3课改的进行过程简述。

面对以上师生状况,现教中心不断鼓励课改小组不要退缩,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着手改革。

在中心的鼓励与指导下,课改小组制定了进度表,签订了责任书,商讨了项目设计标准,并和成员们一一交流思想,在20前便下达了24个项目中的9个项目作为第一轮课改任务。

在qq、电话的反复督促下,课改小组春节都没有放松,正月初为_就开始交初稿,正月初八便集体进行了逐个点评。在这次点评中,成员们就课改工作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甚至发生了尖锐的争执。但不辩不明,不破不立,通过辩论,课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意见也越来越统一。这样又经过四次交流后,第一轮设计才获得通过,成员们都很振奋。

接着,课改小组又逐一展开了第二轮8个项目、第三轮7个项目的课改工作。每一轮的任务都历经了设计论证、精心设计组织、设计制作等环节的反复推敲和揣摩,历经了多次的反复返工和重来,历经了多次的争执和辩论,执着的追求让课改项目设计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善。

经过三轮任务,课改小组终于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知识点全部融入到了精心设计的24个项目之中,融入到了师生们喜闻乐见的真实情景之中,终于顺利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彻底颠覆传统式的重大革新。课改项目不仅成功在学院立项,而且顺利通过了学院第一轮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验收,并于上学期在9个护理大专班进行课改实施,获得了优秀的验收结果。

同时,课改教材也于206月正式出版,课改小组又积极投身于资源库的建设之中,建立了包括课改网站及空间在内的两个并行资源库,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并在一直积极探索和尝试应用空间完善教学,目前,也已取得一些进展。

3课改设计。

3.1课改设计理念。

课改小组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点讲授、轻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征和兴趣导向,将知识点项目化,将枯燥的讲授变为生动的体验,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情景式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点应用的情景,而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景)项目教学改革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四大内容模块为项目体系框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载体,以office2010为设计基础,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机实际应用巧妙地将传统知识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24个项目之中,集体创意,逐个设计,反复研讨,最后形成成果。

32课改设计构架。

课改小组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24例项目,包括:。

第一大模块“我的p海导航”——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网络应用模块,包含:项目一迷入的计算机世界——认识计算机,项目二配置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微机软硬件基础,项目三管理我的个人文件——windowsxp的基本操作,项目四畅游网络世界—网络应用基础,项目为——玩转常用工具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操作,共5个项目。

第二大模块“我的大学生活”——玩转文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包含:2010基本操作,项目七篮球大赛活动海报制作——word文档图文混排,项目八竟聘简历制作——word文档版面设计与简单表格制作,项目九竟聘演讲成绩汇总——word表格处理与复杂表格创建,项目同学聚会邀请函制作——word邮件合并,项目十一毕、iv论文的版面设计——word长文档版面设计,项目十二毕业论文的整体优化—word长文档整体优化,项目十三职教新十线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项目十四职教新十线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共9个项目。

第三大模块“我的大学班级”—玩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模块,包含:项目——建立班级成员基本信息表——exce12010基本操作,项目十六管理班级成员的基本信息——excel基本数据处理,项目十七班级成绩的统计与分析——excel公式与函数的运用,项目十八班级之间比一比——excel图表的应用,项目十九班级理财——excel高级数据处理5个项目。

第四大模块“我的`大学专业”—玩转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模块,包含:项目二十我的专业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2010基本操作,项目二十一我的专业演示文稿美化—powerpoint演示文稿美化操作,项目二十二:专业知识讲座——powerpoint演示文稿切换方式与动画设置,项目二十三毕业论文答辩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放映操作,项目二十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分析与指导—课程考核指导5个项目。

3.3课改设计示例。

以项目十《同学聚会邀请函制作》为例,课改成员这样进行了设计:首先通过叙述同学聚会的情景,勾起学生对高中同学的思念之情,并引发聚会的冲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同学聚会邀请函这一项目的关注。然后巧妙地将word邮件合并的知识点融入到了邀请函制作、信封制作的任务中,并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然后又通过超市的标签制作进行应用拓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最后,以成绩通知书作为创新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吸收。通过该项目教学,从课堂效果反馈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喜欢,既愿意参与,又容易理解,教师也教得更加轻松,思路也更加清晰。

4课改特点。

总的来说,本门课改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立意新。课程团队巧妙地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到了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仅选择了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事件作为场景,还结合实际操作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项目,做到了趣味、通俗、实用的高度统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相当适用。

第二,内容实。这门课程不仅融合了该课程的知识点,还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诸如,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何搜索网络资源,如何运用科技文献,如何建立个人空间,如何面对相关考试等等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起点高。课程以office2010作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全新构建,对office新功能讲授较为适应市场需求,让学生更为受益。而且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函[]29号文件规定:计算机国家一级考试内容确定为win7,office2010。目前,office2010教材并不多见,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教材还没有,我们的研究将弥补这个空缺,开发既采用基于师生互动真实情景的项目教学又符合新考证要求两者相结合的项目体系用书。

第四,形式好。该课程的知识点化作了24个项目,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知识点化为无形,不再枯燥单调,也不再抽象难懂,项目完成,学生在做的课程中就轻松理解了知识点及其适应领域。

5课改效果。

课改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门课程改革得到了学院课改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团的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门课改方向是对的,课改是成功的。

第一,按项目开展教学,规范了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第二,项目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厌学情绪得到了缓解。

第三,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课堂容量更大,“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丰富,为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6后续方向。

课改工作还在继续,道路还很漫长,提升空间还很大,课改小组一定会持之以恒,不断向前,将这门课程建设得更好,使学生终身受益。课改小组今后继续前进的方向:。

第一,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适时对教材予以修订。针对情景设置的合理性、知识点结合的紧密性、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等方面,在教学之中不断发现间题、研讨.间题、解决间题,适时予以修订。

第二,进一步完善课改成果,尽快建设好各类配套资源库。创作、精选出大量配套资源供学生练习和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正确理解和吸收。

第三,进一步创新课改思维,大力开展教学及特色教材建设交流和比赛。鼓励中心所有老师创新思维,针对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不同要求,尝试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从而更好地为全院各专业提供支持与服务。

第四,充分利用空间教学与交流。这也是最重要的后续方向之一。广泛地利用空间教学,更好地实现其作业布置、作业打分、考核评价等内容,能更好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八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着重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安排,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的情况下才能更加牢靠的掌握知识。在进行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上课时长,留给学生更多充分发挥以及展示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小组,进行研究以及讨论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ppt制作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小组留出一些时间制作ppt作业,在下节课时进行公开展示小组成果。在这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对于学生的多样性实行分层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课程教学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要综合性的考虑到学生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于一些熟悉计算机操作、对于计算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要合理的安排更为高级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授excel表格中饼状图的分析数据,或者指导学生进行ps软件的学习等。针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确保学生及时掌握日常学习的基本技能,例如对于office软件的运用,在这过程教师要进行耐心的讲解,循循善诱。

“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不单单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本的优化,还应该对内容进行深入性改革。传统的计算机的教授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各种软件的运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这样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对于专业型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中职卫校的计算机课程中要逐渐涉及到数据库的添加以及网页制作等实际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轻松的完成数据管理以及网站建立等工作任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广泛性使用,如果现代人类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中职卫校致力于培养护士、口腔技工以及医生等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所以,中职卫校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进而使其逐渐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等,以此来满足社会以及职业岗位对于上岗者的需求,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九

近几年,高职院校对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践行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学科结构系统化体系的设置,以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达利女装学院作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与国内丝绸女装行业的领军企业达利公司合作办学,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该学院自开设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以来,与达利针织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对毛衫课程体系的深入建设与改革,现就《横机工艺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作一探讨。

1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对毛衫行业岗位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确定了毛衫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横机工艺师”,从而形成以横机工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横机工艺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始末。而且,基于学生对毛衫专业课程认知掌握的特点以及顺应当下毛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本科和高职院校针织专业开设的传统课程《羊毛衫设计与生产》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细致的梳理与改革。最终形成横机工艺基础(专业平台课程,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毛衫工艺单编制、毛衫组织开发、首样开发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横机工艺师”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而基础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针织手摇横机编织工作原理和横机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进行毛衫织物组织编织;能熟练阅读毛衫编织工艺单,并按照工艺单的工艺要求进行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这些都是毛衫工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实施中所需的最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后继课程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2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引导式教学设置。

2.1课程总体目标定位。

学完基础课程后,学生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进行各种织物组织的编织,能读懂达利典型套衫编织工艺单并独立进行编织、套口缝合、后整理。

2.2项目内容选取。

基础课程以达利企业为代表的毛衫行业专家对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工作领域的任务和技能分析以及学生所面对的“横机工艺师助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四大项目“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作为教学载体,并且按照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领域的难易程度,从小到大,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实施项目设计。

2.3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础课程与达利针织中心达成共建协议,达利公司的专家团队、技能要求、产品标准、操作标准等都可以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这四个大的能力训练项目,从横机机器结构、工作原理认知、横机机器的运用、横机织物小样的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逐步递进,并贯穿基础课程能力目标。基础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支撑,企业真实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整合、优化为19项学习性任务引入教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中。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任务引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工作总结整个过程。教学中做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新型学习模式[1]。每个任务的学习工作过程看似是重复的,但实际上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项目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基本工作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养成遵循标准和规则完成日常的和周期性工作任务的职业习惯,初步树立职业认同感,初步建立质量意识。表1是基础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的具体展开。

3教学设计多元化。

3.1教。

工作任务引入阶段,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工作任务分析,演示操作为主。并且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中,配合先进的录播视频系统,反复循环播放技能操作,规范作业标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任务实施的其他阶段,教师发挥个别辅导、个别示范、监督检查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此外,还将动画flash、样片组织观摩等融入具体工作任务中,从不同角度理解横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培养学生对样片编织的感官认识及操作兴趣。

3.2学与做。

《横机工艺基础》四大项目的完成,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所以在保证以每个学生为单位,人手一台手摇横机的前提下,以分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观摩,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项工作任务都有相对应的小组讨论记录表和任务书,全程记录、跟踪、反馈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任务书包含对工作任务理论知识点、实践操作成果的内容,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的可视化。此外,将达利企业车间的技能比赛穿插在工作任务的实施中,采取竞赛方式,比测横机操作速度,引导学生注重操作方法的效率性、正确性,并调动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改进并实践操作方法的主动性。

3.3评。

基础课程操作性强,平时的学习过程很重要,配合项目教学,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所以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课内外训练为主,具体比例见表2:过程评价方案(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3个项目的平时作业考核)见表3。

4意义。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已在09级、10级、11级实施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横机工艺基础》项目课程,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使该门课程建设日臻完善合理。该项目课程中“教学做”皆围绕着工作任务展开,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质量意识得以培养与构建,为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同时为专业毛衫方向培养目标“横机工艺师”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二学年第一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考证课程,针对“横机工艺师”进行职业考证,学生通过校企双重考核后,将获得学院和达利企业联合颁发的“横机工艺师”证书以及取得相应学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历年职业考证平均通过率在96.7%)。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我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下是我对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心得体会。

在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还进行了许多实际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对许多工程技术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电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实验方法,这一方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们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与此同时,工程技术基础课程还让我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在每个实验之前,我们都会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前的预备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进行严密的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科学态度,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还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对工程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我们学习了各种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也学习了一些成功的工程实例。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对工程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另外,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让我明白了工程技术的学习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出现。因此,作为工程技术的学习者,我们不能止步于书本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

总结起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养实践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我对工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明白了工程技术的学习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将为将来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一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目标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

作者:朱军领作者单位:中牟县职业中专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xx“”(6)分类号:g71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的经济基础课程,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中职院校想要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探讨;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

中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社会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学生和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经济的基础与桥梁,夯实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环节薄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大多数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而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课程,不仅考验学生的洞察力,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经济学基础的学习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经济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富有逻辑的财经知识呢?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学生往往作为被动的角色,负责接收和转化。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单一的,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也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互动,对于学生而言也难以提起兴趣,点滴积累,学生也就逐渐的丧失掉对于经济课程学习的兴趣了。

1.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单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还是以概念和理论知识为主,目前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以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虽然有许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长久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浸入,也让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面,难以有所突破。21世纪是个互联网经济时代,虽然随着互联的普及,学校也开始逐步的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们的使用却还是以简单的操作和展示为主,并不会通过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为学生知识点。即便是采用多媒体设备,由于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大量计算内容时,教师们往往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中,试想本身就枯燥的经济学,再加之学生浅薄的基础、教师单一的讲解,这样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准和质量呢?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学现象是现如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及时的建立沟通和交流,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兴趣,教师想要转变这样的境遇,还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三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办法,提出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无处不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就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本文在分析该门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设想。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特点、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轻松地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要大胆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转变观念,着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育活力课堂。

按照基于学生、调动学生、激励学生、教会学生、发展学生的原则,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力推行以项目特别是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应用计算机能力培养要求也不尽相同。

对汽修、机电、服装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以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本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键盘、鼠标等硬件的操作使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使用,windowsxp的操作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因特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等,教学重点定位在计算机常识的普及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上。

而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与计算机关联程度高的专业的学生,教学要求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获取“双证书”需求外,还要学习计算机常见的软件、硬件应用知识,重点应定位在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调整内容以及教学课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推行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上机实操训练,强化技能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强化上机操作训练,是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高上机实操训练教学的效率,教师针对实训任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真设计实习步骤、程序、方法,按综合实训的要求上机,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在实操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当教师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时,应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可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存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自主下载,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五

中等职业院校的硬件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学生们的水平无法得到更大层次上的提高。随之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素描基础差、造型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无法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抗衡,很难达到更加理想的职业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中等职业学校着力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们毕业之后能尽快的上手操作,毕业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实践活动,有较强的作图能力和较强的造型能力,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之中的可取之处。

1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表达能力,所以速写在素描教学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对于速写的内容和形式还有时间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和研究,以最完美的形态出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对速写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学生的快速造型表达能力才能有所高。强调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理解能力,强化造型基本功,要求学生理解透视规律,同时要重视学生对结构素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对以线造型的能力培养;掌握线条的轻重、粗细、刚柔等的对比与变化;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物体的透视、比例的正确观察与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严谨造型态度,避免浮光掠影,曲解物体造型。

2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原则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重视素描习作教学训练过程。实践训练时最关键的部分,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我们速写或造型的课程开的多好,多生动,请得教师多么有名,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想要成才也是枉然,所以实践的教学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中应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们应按部就班的进行培养,首先要制定长远的训练目标以及阶段性训练目标,同时还要提出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原则,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牢固地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的知识,获得灵活而又熟练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物象的技能。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守“注重基础,抓好实践,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又可以带动同学们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学硬件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才能成为社会大生产中一颗合格又优秀的螺丝钉。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基础教育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法,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目标,都与传统美院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要有很大的差别。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条件参考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相关课程来设置的,缺少权威范本。作为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理念,并不断向高等学校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硬件设施配置,做到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应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更关注其将来的就业发展和未来出路的将来毕业生的现实出路,为国家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培养工程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拓宽学科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等五个方面,抒发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培养了我们工程思维。这门课程注重培养我们在解决工程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锻炼了自己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活动,也提高了我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为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工程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通过听讲座、阅读文献和实践操作,我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项目,并获得多方位的数据和信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拓宽了我们的学科知识。这门课程不仅涉及到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还介绍了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了解到了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这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视野。

第四,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加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进行了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的编写,还进行了行业实践与项目实践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既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对研究问题的严谨态度等。这门课程通过引导我们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让我们养成了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同时,课程中也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培养工程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拓宽学科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工作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产和设计中,为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587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