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4:56:09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大全(13篇)
时间:2023-11-05 04:56:09     小编:曼珠

总结稿是一种对已经完成的事情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在写作文时,如何组织好文章结构?掌握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写出精彩的总结。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按下“暂停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到再次按下“快进键”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事实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多难兴邦!经过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再一次用优异的“战绩”令世界刮目相看。同时,中国也有信心、有能力为打赢全球战疫贡献“中国力量”。

宣示“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包容的大国形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灾难,任何国家和人民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唯有世界人民的“大团结”,才能阻断疫情传播的“大流行”,一切以邻为壑的短视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中国率先实践这一理念,携手全球抗疫、共克时艰,这既是对世界多国在中国抗疫艰难时刻鼎力相助的真情回报,更是坚持和合理念和义利之辨的古老东方大国的自觉担当。所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才会发自肺腑地表示:欧洲团结是不存在的,困难来临之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

传递“中国信心”,展示中国自信的大国形象。面对肆虐的疫情带来的未知和恐慌,信心贵如黄金。在g20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闻令而动、万众一心。白衣天使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勇担重任、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科研工作者日夜攻关、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鏖战,中国终于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自身“赫赫战功”向世界证明人定胜“疫”,为世界人民服下了一颗“定心丸”。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战疫形势,中国在资金、人员、物资、信息、经验等方面硬核支援世界各国,用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行为,为世界人民战胜疫情注入“强心剂”,极大地传递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情谊。

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负责的大国形象。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方案”的有效性。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依靠人民抗疫的理念、封城隔离的围堵策略、严密有效的防控措施、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集中攻关的科研效率、中医药介入的独特优势,正在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在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先后向多个疫情吃紧的国家和地区捐赠医疗物资、检测设备和生活物资;派驻多个专家组赴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参与防控;主动分享7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等技术文件,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视频等方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在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方面同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合作。世卫组织专家认为,中国的举措,泼灭了“引发更大火灾的火花”,让其他国家“拥有机会之窗来防止更大的火灾”。

国土有界,大爱无疆。经此一役,世界将会看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会是驱散疫霾的核心力量,会继续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心连心、手挽手,共同夺取全球战疫的最终胜利,尽情拥抱姹紫嫣红的多彩春天!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二

制度优势中的大国之“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章第一篇《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提到,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一个政党的领导力强不强、一个国家的制度有没有优势,在今年这场疫情大考之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无数事实证明,我党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浪潮里激流勇进、越变越强,这与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密不可分。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应该以制度选人、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带人,自觉做到不仅会想还要善“干”、不仅善干还要服“管”、不仅服管还要能“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千磨万击中更加坚劲,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

以制度选人,不仅会想还要善“干”。要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制度为导向,选出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靠敲锣打鼓、坐着想想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脚踏实真刀真枪拼出来、干出来。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的不是梦想家,而是实干家,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按照国家绘制的宏伟蓝图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要学会立足岗位守初心,躬身力行担使命;学会放下架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去到群众身边,当好政策的“解说员”、法律的“宣传员”、群众的“服务员”;学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国的扬帆远航,离不开掌舵者;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领路人”,要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我国的制度优势,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实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以制度管人,不仅善干还要服“管”。要以有效的制度管人,力求管出实效、管出成绩,让大家在制度的管理之下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党的“枪头”指向哪里,就要瞄准目标对准“靶心”打向哪里,不怀疑、不迟疑,毫不犹豫地朝着“枪头”所指明的方向前进;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圆满出色地完成上级所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不带情绪化、不搞特殊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目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虽然已经向大好趋势发展,但形势却依然严峻。因此,只要“全面告捷”的号角没有吹响,我们就应该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又如目前的脱贫攻坚战一样,现在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确保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群众跟上党中央的步伐,从而大步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无论是哪一项工作,我们都必须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唱反调、不扯后腿、不搞小动作,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共产党人。

以制度带人,不仅服管还要能“战”。要以完善的制度带动人的进取心和战斗心,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共产党人的铁血担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共产党人的传承之力。我们的体内流淌着红色的血液,我们的身上传承着红色的情怀,正是这种红色的血液激励着我们在危难面前不弯腰、越是艰难越向前,正是这种红色的情怀引领着我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没有斗争就没有今天,没有斗争就没有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在各种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各种大考中书写奉献担当。要敢于到一线战场上去接受烈火的淬炼;要敢于到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去锤炼自己的党性,要敢于到祖国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自己的意志。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战狼”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自我革命、勇于战胜自己,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我们应该在我党卓越制度优势的凝聚之下打造一支不怕“战”、不厌“战”、敢于“战”、逢“战”必胜的铁军。

祖国的明天,“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这就是制度优势之下的大国之“治”。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三

用“中国主张”道出经济领跑“窍门”

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形式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5次峰会,就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如何稳定和恢复经济提出鲜明的中国主张。中国主张不仅道出了中国经济“领跑”的“窍门”,也为g20如何在严峻的世界格局中发挥经济推动作用提出积极倡议。

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为人类建立安全家园。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在地球家园里同呼吸、共命运。为应对疫情,中国多措并举,带领人民打赢疫情防控战。疫情初期,中国果断封城,阻断疫情扩散传播;疫情紧要关头,党和中央发起号召,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疫情胜利之际,中国将宝贵的战疫经验编写成白皮书,向世界发行;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积极研发出的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产能”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实战经验弥足珍贵,将为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提供有力支持,为全人类构建安全家园做出巨大贡献。

畅通经济运行大脉络,使全球经济“恢复健康”。为快速控制疫情,各国纷纷做出隔离措施,产业链的断裂和供应链的青黄不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全球经济被迫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中国已逐渐摆脱疫情的负面影响,蓄势待发,等待开启经济新加速的时机。在做好常规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建立全球通行的健康码互认机制,加大核酸检测力度,保障生产人员安全;规范产品流通的检疫程序,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追踪溯源;制定全球通用的进出口检疫标准,完善安全的产品出入境流程,提升流通效率,推动产业链有序重启、供应链持续赋能,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为重振全球经济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

打造数字经济“助力器”,让科技引领未来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既是危机,也是经济加速的新机。中国拥有世界先进的电商销售平台、丰富的支付平台,凭着大数据共享下的绿色快捷物流运转,中国紧紧抓住危机中的新机遇,用科技迎接新挑战,让“非接触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中国数字经济新活力。在数字经济的接力赛中,科技是接力棒,指挥着前进的方向。要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能;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持高校开设与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为数字经济发展输送精专业、高素质能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产业动能,把科技当成数字经济的“助力器”,完成未来生活向数字化、科技化转变。

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携发展中国家稳步前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期间,中国获得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得以度过难关。中国政府不会忘记“患难见真情”的兄弟国家,中国人民永远感谢伸出援手的友邻之邦。从向他国提供防疫物资支援,到派出有丰富战疫经验专家和一线医生提供技术增援,中国始终怀着包容的心态,携手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中国做出支持延长缓债期限的决定,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体现了大国之情怀,展现了大国之担当。在疫情全球化的汹涌波涛中,中国的主张掷地有声,将在后疫情时代以新的姿态扬起新帆,用数字经济为燃料,以包容的心态为风向,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成为合格的“掌舵手”,带动全球经济稳步前行。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四

两个多月以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国内疫情逐渐走出“至暗时刻”,然而在国内即将迎接曙光之际,全球疫情却不断拉响警报,现海外确诊病例已远超国内,形势不容乐观。病毒是没有国界的,疫情之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疫情面前,携手抗疫是最有力的抗体,守望相助是有效的疫苗。一道道来自中国的“大国之光”,开始在世界范围点亮了全球战疫的胜利之势。

山川异域、与子同袍,“大国之光”以携手抗疫彰显大国担当。心怀感恩跨越9600公里,携带31吨的医疗物资毅然驰援意大利;江苏牵起“捐空家底”巴铁兄弟的手;秉承“你投我以木桃,我报之以琼瑶”的感恩之念,派救援队前往伊朗进行防控指导;化身“铁杆兄弟”义无反顾奔赴塞尔维亚,见证亲吻五星红旗的铁汉柔情。除了这些国家,中国也慷慨对日本、韩国等国家捐赠核酸检测试剂盒、防护服、医用口罩等救援物资。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世界伸出的每一双手,中国都不会忘记,惟愿意大利雏菊、巴基斯坦素馨、伊朗蔷薇、塞尔维亚桃花、日本樱花、韩国木槿能像武汉樱花一样如期绽放。

青山一道、共担风雨,“大国之光”以守望相助诠释大国责任。中国自疫情发展之初,就本着公开、透明及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出发,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发布了7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翻译成多语种同世界各国分享交流。在确定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会议等多种方式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这种种举措无不诠释出守望相助的大国责任,凝聚起全世界团结合作的抗疫合力,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正能量。

异地别情、相系同心,“大国之光”以逆流温情突显大国情怀。病毒无情,人间大爱,如今中国成为全世界疫情的“诺亚方舟”,在病毒一夜之间席卷全球的危难之际,中国这个逆行的国家,在某些国家对华“断航”的情况下,紧急协调争取通过恢复航班或派出包机等方式协助滞留人员回国,尽一切努力把海外“游子”接回家。所以无论中华儿女身在何方,都请珍藏这本中国护照,这本护照始终闪着红色的“希望之光”,虽不能带你去任何地方,但却能把你从任何地方接回家。同时,对在中国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地区旅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公民,也能及时掌握其动态,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其应对疫情或积极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体现出浓浓的大国情怀。

风月同天、明月共乡,“大国之光”以豁达容若传递大国气度。中华民族历来有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传承着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中国气度”。自疫情蔓延以来中国用近乎完美的答案写出“疫考”满分答卷,可仍有国家一直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攻击中国防疫举措,妄称“居家隔离丧失快乐”“封城是限制自由”……以至于中国为世界争取到的宝贵时间,竟成了一些人泼脏水、看热闹、搞事情的花式表演时段。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始终保持理性的“情商”和大国气度,用传承千年的豁达美德,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实力,造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疫格局。无论何时,中华民族都用包容天下的广度、拥抱世界的宽度、携手奋战的力度笑对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雨挑战,继续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温暖和中国臂膀。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我们深信阴霾终将散去,依旧春暖花开。让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应对,让这束“大国之光”照亮全球抵御疫情的防线,凝聚世界战胜疫情的希望。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五

感悟“抗疫精神”里的大国“锋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此次同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为抗疫决胜提供了“硬核”支撑。从抗疫精神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锋范”。

生命至上——倾国之力捍卫生命,此为大国担当。“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人民”二字就深深根植于党的血脉之中。此次疫情中,我们党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果敢作出关闭离汉通道的关键之策,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举国之力捍卫人民生命健康,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诠释了何为“大国担当”。

举国同心——众志成城力挽狂澜,此为大国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新冠疫情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战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顽强战斗……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共同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舍生忘死——以身许国逆行战斗,此为大国脊梁。人民英雄来自人民,人民英雄为了人民。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英雄,他们有的耄耋之年、皓首白发,仍星夜逆行武汉;有的身患绝症、行动困难,仍坚守一线救治;有的初为人母、阖家幸福,却牺牲在岗位之上……他们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裳便做战士;他们是一群天使,用身体阻挡病毒的侵袭,用双手传递生命的火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用顽强不屈的奋斗,换冬去春来、山河无恙,用舍生忘死的精神,挺起中华民族大国脊梁。

尊重科学——分秒必争攻坚克难,此为大国底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面对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时,党和国家始终秉持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把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分秒必争攻坚克难,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总结出“三药三方”、推出八版全国新冠疫情诊疗方案……这些成果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以及在面临大灾大难时敢于担当、能于担当的大国底蕴。

命运与共——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此为大国气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在疫情席卷全球之时,我们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国与世界一道和衷共济、同心战疫,为全球抗疫注入了“正能量”,为战胜疫情带来“新曙光”,展示了天下为公的大国气度,书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心篇章。

实践是磨砺精神的砥石,实干是传承精神的火炬。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值此关键之时,我们惟有坚持党的领导,以精神为指引、以实干为导向,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矢志前行,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破困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六

一周以来,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参加多场外交活动,几场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与船相关的比喻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患难、同进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后疫情时代所面临挑战的愿望。

“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当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使得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共同面临着譬如卫生、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2020年,世界人民遭受了百年以来最严重的疫情,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民生经济得到重创,在后疫情时代,各国更需要拧成一股绳,齐心划桨、乘风破浪,使世界经济这艘大船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迅速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

“各国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国政府、企业、援津医疗专家组等在关键时刻提供人员、技术、物资支持,有效增强了我们的疫情防控能力”,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曾说道。在疫情期间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己所能先后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提供了紧急物资援助,并通过多种形式分享防控经验,助力各国疫情防控。在中国援助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通过不同方式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正如日本捐赠口罩上所写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所描述的,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呼吸着同一片天空的气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守望相助,共同面对一当下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风高浪急时,只有合作才能使“船只”安全到达胜利的彼岸。“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只有求同存异、守望相助,才能使各国经济更上一层楼,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同处一条船上,只要我们都奋力划桨、搏击风浪,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经受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之苦,但都凭借自身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以及群体之间的团结互助,战胜艰难险阻,推动人类社会继续前进。“困局之难,也是破局之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带来的伤痛只是暂时的,只要准确把握机遇与挑战,在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相互成就、互利共赢,才能迎接新起点、规划新征程、揭开人类为幸福明天奋斗的新篇章。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七

以中国力量挑大国担当“亮”起“世界之光”

一个多月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蔓延,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国内疫情正在走出“阴霾”,然而在国内疫情逐渐好转的同时,全球疫情却不断拉响警报,形势不容乐观。

3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名专家从成都出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集合,一行7人赶赴意大利。继伊朗、伊拉克后,中国又派专家团队支援意大利抗疫!此外,中方专家团队随行携带了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和设备、中成药等救援物资。这仿佛一道来自中国的光芒,开始在世界范围点亮了全球抗疫的“星星之火”。

在“至暗时刻”闪耀“中国之光”,点燃希望。近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为防止新冠疫情进一步扩散,意大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城禁令,意大利将禁止所有公共集会,包括足球比赛在内的所有体育赛事都将被暂停。孔特用“至暗时刻”形容了当前的困境。而意大利驻欧盟大使马萨里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危机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事,它是一场“欧洲危机”。马萨里还强调,意大利已经要求启动欧盟的民事保护机制,以确保个人保护所需的医疗装备供应。但不幸的是,没有一个欧盟国家响应欧盟委员会的呼吁,只有中国作出了双边回应。在其他国家面对困难时,中国挺身而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以大国的担当,亮起了照亮世界的“希望之光”。

以“中国经验”燃起“胜利之焰”,驱散迷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抗击疫情,成功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举措,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已经整体可控趋于稳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国内的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复工复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国也开始力所能及地提供国际援助。中国急人之所急,开始积极行动,各路抗“疫”人员和物资快速上路,有驰援日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有驰援韩国的医用口罩,更有驰援伊朗和意大利的中国专家组……一桩桩一件件,国际社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经验更如同宝贵的财富,会在世界范围内燃起“胜利之焰”,不断增强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全球战“疫”新模式。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面对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战“疫”,才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的努力中,中国不应缺席、也不会缺席,这是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在中国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力量融合下,全人类必然将携手开启全球战“疫”新模式,从而迈出走向胜利的坚定步伐。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八

五星红旗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骄傲的“中国红”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本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那抹红是中国红,那如血的颜色,总能激起华夏儿女对生命的畅想。71年来,这面代表人民并由人民设计的旗帜,始终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见证一个浴火重生的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见证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亿万人民的奋斗中朝着复兴梦想阔步前行。“中国红”是中国人的底色,是信仰之色,是担当之色,是精神之色。

“中国红”彰显的是红色信仰。“中国红”也是共和国的“永恒色彩”。就像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时所讲:“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多少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为国家富强浴血奋战,为人民幸福舍生忘死,这红色的国旗,饱蘸无数烈士的鲜血。那抹红色,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以身许国,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于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传承“红色信仰”,让最美的“红色”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中国红”体现的是大国担当。2020年4月19日,在巨大光束投射之下,位于瑞士采尔马特小镇的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闪耀的五星红旗。中国在做好本国抗疫的同时,筹集大量物资驰援欧洲各国,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尽己所能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帮助。作为抗击疫情的“优等生”,中国在为全世界抗疫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的同时,也将鲜艳的“中国红”根植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红”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时的大国形象、大国担当!

“中国红”诠释的是民族精神。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证明。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动力。正因如此,历史长河里无数次的灾难打击并未折服中华民族,而使得中华民族愈加自强不息,数千年绵延不绝。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同人民一起奋斗,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奋力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油鼓劲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飘扬着的那抹红,是天底下最美的颜色,让人心生温暖、热泪盈眶。五星红旗,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骄傲的“中国红”!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九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应当说,这次抗疫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组织力、领导力,检视了党员干部的向心力、战斗力,证明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力、凝聚力,抗疫斗争让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熠熠生辉、炫彩夺目。

中国精神,彰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充分蕴含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包含了攻坚克难、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应当说,中国精神是在这次突发重大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显示了重要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是胜利之源、活力之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体现的是党领导的力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上下同欲、团结一心的力量,是白衣执甲、各业驰援的力量,集体中展示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拥有上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几天就建成,三个星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大量医务人员、医疗设备、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武汉和湖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行动能力,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如此,形成全社会的团结一致、协同高效,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应当说,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党员干部的英勇奋战、中国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共同汇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取得胜利、战胜困难的胜利之源、活力之泉。

中国担当,折射大国风范、大国情怀,是应有之义、无疆之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大国担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最大能力将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有力支持援助了全球疫情防控。人类是相互依存、普遍联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以大国风范、大国情怀,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精神,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十

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增进对话和沟通才能妥善化解矛盾和分歧,持续冲突和对抗则会破坏国际社会凝聚力。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强调“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人民日报,10月15日)。

民族凝聚力震撼全世界。当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扩散全国的时候,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号令如山,什么是奉命唯谨,什么是中国速度!在国家号令之下,全国各地医疗队紧急集合,整装待发,火速驰援;全国各地,上到省市,下到乡村,两天之内全部封闭,在此之际彰显了中国人民令行禁止的团结;仅仅十天!拥有两千多床位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深深地震惊了全世界。这一幕幕无不显示了如今中国强大的力量。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位卑未敢忘忧国,回收废品的老人,捐款一万元,请求不要报道自己,一句“国家有难,我要出份力”感动了多少人;不知疲倦,昼夜抢建火神山、雷神山的一个个建筑工人,他们用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就是这样一个个承载着抗疫信心与动力的中国人,以信念、行动展现了令世界叹为观止民族凝聚力,演绎了一场在抗疫战争中反败为胜并迅速满血复活的传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者自己的理念。面对疫情,面对凉山火灾,面对世界各国的求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中国并护卫着世界。这段时间中国经历的一切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名很普通的平凡人,我真的没想到在如此危难时刻,祖国母亲的怀抱会如此的安全、温暖,在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后的那种心潮澎湃,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我想此时此刻,有不计其数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怀揣着幸福,面对五星红旗双眼溢满了泪水。

祖国母亲的担当让我明白了我们时刻都要有自己扮演角色的担当,不管是作为中国人,还是身为人子,亦或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们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变的更美好。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十一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各国携起手来。“佑护”一词有“保护、庇护”的意思。“佑护”背后表明了中国立场、诠释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更彰显了大国担当。

“佑护”表明中国立场,不躲不闪献经验。面对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与挑战,中国在做好自己、救治好本国患者的基础上,还积极参与到全球抗疫中,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佑护”表明中国立场,是中国愿意成为全球抗疫参与者、推进者的积极信号,也是中国对全球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于是,有了从第一时间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到及时分享治疗方案,从派驻医疗队到提供物资帮助的主动作为,还有了中国“一边努力救治病人,一边毫无保留地对外分享经验”的佳话。中国实践是对中国立场的最好践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分享是毫不保留的分享、中国的帮助是尽己所能的帮助。就这样,中国用真诚表明了中国立场,彰显了大国担当,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佑护”诠释中国精神,不畏艰险勇向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正在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无数医疗工作者、各条工作战线的人们,不惧疫情、奋战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险勇向前”的中国精神。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更是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派出无数专家组、医疗队,驰援需要帮助的国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佑护”诠释中国精神,在全球抗疫中,我国既与世界各国想在一起,更与世界各国干在一起。始终坚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冒着感染的风险、迎着未知的困难与挑战,与世界各国肩并肩、手牵手,携手抗疫、勇往直前。

“佑护”凝聚中国力量,不图回报甘奉献。全球抗疫,离不开科研攻关、临床救治、联防联控,更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团结协作、守望相助、风雨同舟。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这些举措的提出,是对中国“佑护”最好的诠释。中国用自己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主动肩负起大国责任,从资金上、资源上、机制上、科研上等方面贡献中国力量。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共谋务实之举,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凝聚起全球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继续用积极参与、主动行动,与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与共,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担当。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十二

敞开“合作大门”喜迎“大国伙伴”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依然如期举办。这场特殊时期的全球贸易盛会,精彩而富有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合作诚意、大国担当和硬核底气,为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国际交流活动注入一剂“强心针”,为世界经济复苏安上了“起搏器”。

一次“路演”,宣示中国信心信念。今年以来,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犹如一只黑天鹅从天而降,突如其来,来势汹汹,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始料未及的重创。然而,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率先从疫情中“挣脱”,迅速恢复本国生产生活秩序,并向15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援助。一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制度优势刮目相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博会不仅是商品的博览,更是中国人民“四个自信”的博览,是中国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理念的博览。

一场“直播”,推出硬核开放举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是否继续敞开?开到多大?毫不夸张地说,在进博会这个“大型直播间”里,中国释放的每一个信号,都将牵动国际社会的神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不仅如此,还一揽子端出建设开放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七大盘“硬菜”,真正做到不单有态度,也有实在的“干货”。

一项“应援”,展望未来发展蓝图。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方向,其中的“浓重”一笔,就是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进博会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内外双循环。中国过去取得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未来远景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与各国携手合作、交流互鉴、共进共赢,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得更加牢固、更具效益。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主流。中国的包容开放,诚心诚意,责任担当,必定能引领带动各国加强合作沟通,共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疫情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论文篇十三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政课是党在高校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系统宣传、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增强思政课“三性一力”,可以从思政课建设的四个维度发力。

一、提升谋课的“高度”

思政课是需要“谋”的,谋课的过程就是提升课程思想性的过程,谋划思政课如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作用,坚决克服仅仅是一门大学普通基础必修课的错误思想。思政课缺乏了思想性,就丢失了灵魂。一是要通过提高课程思想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为服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增加思政课中思想性的供给力度和容量,尤其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增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加强思政课建设中,校党委书记亲自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制定了本研一体的学校思政“金课”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全面进、系统进、动态进、深入进的工作原则,通过以“知识观点”进、“思想理念”进、“说理方法”进和“精神气质”进为主要内容,谋划了思政课建设方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挖掘备课的“深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思政课关键要在课程的理论性上下功夫。思政课讲授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理论性体现了课程的深度。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坚定远大理想,站稳人民立场,认识青年使命,学会辩证分析等,理论深度就是讲清道理,解惑释疑,直击心扉,点亮灵魂的关键。学生把握了理论精髓,就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理论观点去战胜各种“杂音”“噪音”。北航在实施大类培养改革的北航学院思政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成立了思政大类核心课程群,通过教学团队组织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使老师们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同时,与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联动,由书院搭平台、出题目、做组织;思政课教师专题研究、集体备课、名师授课,实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三、体现授课的“温度”

要使思想和理论的声音直抵学生心灵,课堂的亲和力至关重要。提升亲和力,就要让理论鲜活起来,课堂热闹起来,学生互动起来。围绕思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的转变,从封闭教室向开放课程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并重转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的转变。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航学院士谔书院党建工作坊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领导领军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两个维护”为主题,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党章党规以及领袖人物的成长奋斗历程,经过多轮次迭代优化,打造了一门系统化、案例式、互动性专题思政课——《大国领袖》,用历史讲理论、用道路讲制度、用誓词讲党章、用人物讲精神,点燃了课堂温度,许多学生直呼“不够听”“多加几次课”“完全没有听尽兴、学过瘾”。

四、增强育课的“效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政课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精准发力。培育思政课程,首先要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按照要求统一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专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活动,精选案例,精制讲义,减少“大水漫灌”,强化“精准滴灌”。今年1月,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敏锐地发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情况,欧美主流媒体在疫情初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隔岸观火、冷嘲热讽的态度。老师们认为,必须要在舆论场中主动发声,因势利导,并开始搜集整理相关新闻和论文,积累第一手素材。2月下旬,在学校党委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疫”系列专题备课组成立,与北航学院、高等理工学院联合推出专题思政课。当第一课《疫情初期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击疫情的三种面孔》通过线上讲授后,活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立刻抓住了居家学习的00后学生们,课堂讨论区里热火朝天,在国际间的横向对比中,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学懂了中国自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963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