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代表了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生活的表现和成果。在写总结时应该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持,避免空泛和主观性太强。看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一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赵国有块“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担心秦王会反悔,就派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去秦国。到了秦国,秦王故意欺诈,果真出尔反尔。于是,蔺相如让手下化装成老百姓,偷偷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回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既保全了赵国的玉璧,又没给秦国落下把柄,还为赵国赢得了一个好名声。
蔺相如机智果敢,英勇无畏,重信守义的品质让我为之敬佩。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一批批面对生死,毫不退缩的抗疫英雄让我为之动容。自疫情以来,我们都尽量在家不出门,少聚集。而这些抗疫英雄,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一张张请战书就是一张张生死状。在电视上,我看到了他们坚毅的面孔和坚定的决心。疫情的突然到来,就像冲锋号吹响,他们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瞒着父母,依依不舍地和家人分开,毫不犹豫冲向疫情第一线。他们持续抢救病人,汗水浸湿了他们的防护服,但他们依然坚持作战,没日没夜地挽救着病人的生命,保护着城市的安全。在这场战斗中,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我。
不管是《完璧归赵》故事中的蔺相如,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抗疫英雄,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们面对困境,不畏艰难,努力做一个有胆量,有担当,用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的人。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二
读完《数学家的故事》,感触颇深。这本书并非仅是一部数学专著,更是一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表达数学思维和数学家精神的书籍。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数学家们对于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勇气,让我深刻了解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第二段:深入分析书中数学家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书中的数学家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中,都具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例如高瞻远瞩、创新和勇气等。其中,高瞻远瞩体现在数学家们不仅注重眼前的问题,更关注问题的本质、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对未来问题的影响。而创新则体现在数学家们具有敢于突破传统思想,勇于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勇气则体现在鼓励自己一遍遍的重来、坚持不懈的尝试,不畏困难和失败,对待挫折保持认真的态度。
第三段:数学家的解题思维对我们的启示
书中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数学家对于数学难题的想法、解题思维和进程。他们不断考虑问题的本质及问题的核心,依据问题的特性和数据,搜索多种解答方法,并通过不断尝试和学习,不断完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家解题的方法和思维,深深地启示了我们,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须想明白问题的本质,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多种解决方法去寻求最好的答案。
第四段:数学家精神的具体实践
在书中,数学家们的精神并不是停留于抽象的理论或思维方式上,他们的精神是具体实践的,在数学应用、教育、普及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的成果贡献了很多学科,如统计学、金融学等,也为我们的生产力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教育方面,数学家们课上的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课程,培养了一批批的数学人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同时,数学家们也通过普及活动推动社会全民公共科学素质提高,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掌握数学。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数学家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和感受,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数学家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在学术、教育、与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和贡献。不仅如此,书中还给我们呈现了数学家们强大的心理素质、敢于突破的冒险精神和对社会人文价值的关注;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数学家的精神,将一直伴随我们探索未知,不断超越,更好地生活。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三
我觉得很多数学家在小时就已经崭露了他们对数学异于常人的天分,而且他们往往拥有的不只是天分而已,他们自己对数学也是充满了热忱,或许正因为了天分加热忱在加上后天的努力,使得他们在数学这块领域上面的成就之高往往使一般人只能望其项背的,不过他们也不会因此而自满,他们往往都是虚怀若谷的,像欧几里得曾经说过:「几何学中没有地王之路!」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很多人在得到成功得到名声后就会开始迷失自己,或是自以为是能够一样谦虚内敛的人真的很不容易,像牛顿也曾谦虚的说出:「若是我比别人更有远见,只因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且很多的数学家将他们的所学活用于生活中,不像我们很多现代人学习只是死记、死背,也因为如此他们利用精确的计算解开了很多宇宙的奥秘,像是计算行星的轨道面积之类的,而且很多的数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像牛顿、阿基米德,因此在学其他科目时数学的演算也会派上用场的!而且科学和数学往往是相辅相臣的,很多时候数学的新计算法则、运算符号的出现就是为了要能够应用在科学上。
在这些数学家中我最佩服的是阿基米德,并不是因为他用水量黄冠的黄金,而是因为他对数学的认真执着,使他在面对罗马士兵时依然无动于衷,虽然在最后他也因此丧命了,但他的精神仍是令人敬佩啊!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四
“香蕉”最喜欢看的书是科普类的书,因为“香蕉”觉得科普书很值得探究。今天“香蕉[]”又读了一本《地球的故事》一书。
这本书非常有趣,“年糕”告诉了“香蕉”很多地球的故事。有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位置,气候的形成和各种自然景观,生物的起源等等。很多故事在生活中看的到感受的到。
这本书让“香蕉”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其实除了书上面说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发现的神奇之处,“桔子”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发现。
这本书里讲到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用先进的仪器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的。如果“桔子”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没有足够的知识,将来既使发现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桔子”要刻苦学习,善于思考,长大了才能为“香蕉”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五
赫农王让金匠替阿基米德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阿基米德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阿基米德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我知道了)原来阿基米德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六
数学家丘成桐是一位生活简朴、专注于数学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界的成就不仅带给了人们对科学的重新认知,更教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智慧与启示。通过学习丘成桐的故事,我深感他的坚持、奉献和对知识的追求给我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丘成桐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丘成桐研究数学时,经历了无数个失败和困境,但他始终坚定地相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总会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后来那些重要的发现和创新。这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其次,丘成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关于奉献精神的深刻印象。丘成桐虽然有机会选择去国外发展,但他却选择了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和学术界贡献力量。他不仅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种奉献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和他人做出一份贡献,无论是大是小,都可以对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再者,丘成桐对知识的追求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丘成桐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非常广泛。他在学术界以外的领域,如文学、哲学等都寻求理解和认知。这种对知识的追求让我明白,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只有不停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丘成桐教给我最重要的心得是要保持谦虚和谨慎。尽管他在数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从未放松或自满。他常常强调自己的不足,并且与他人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成果。他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骄不躁,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他也告诉我要谨慎思考、严格要求自己,以免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犯错。
总而言之,数学家丘成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重要的教益。他的坚持、奉献、对知识追求和谦虚谨慎的态度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他的故事,我明白了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奉献、追求和谦虚。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将会继续指引着我前进。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七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八
小宝贝们刚入园时,面对新的环境,会感觉很不适应,总是有些哭闹,没有安全感。比如,我们班的萱萱宝贝刚来园时,总是哭着要奶奶,要老师哄着她,抱着她。经过一段时间,萱萱感觉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和在幼儿园的快乐,现在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一进教室就会甜甜地说老师早上好,和奶奶说再见,特别有礼貌。刚开始别的小朋友拉一下她的手,摸一下她的脸蛋,她就会哭,说小朋友打了她,当告诉她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想和她玩,如果你总是这样,小朋友们都不敢和你玩了,慢慢地萱萱不再这样了,而是手牵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现在她的好朋友可多了。在进行室外活动时,难免有点磕磕碰碰,萱萱也变的勇敢了,一次在玩过小桥时,萱萱没有站稳,不小心摔在地上,她马上就爬起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没事,真像是一名运动小健将。我们班的心怡宝贝,刚开始不怎么敢和老师同学们说话,要尿尿了也不敢说,有几次尿到身上好在及时发现,这时千万不要去责怪她,因为宝贝胆子本来就小,一味地责怪她,她会更加不敢和老师亲近,不敢说话。告诉她憋尿不好,尿尿可以把身体里面的脏东西排出来,尿裤子不仅自己不舒服而且容易感冒,经过几次悉心的教导后,胆小的心怡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不再尿裤子了。当她衣服裤子穿不上的时候,不再哭了,因为老师和她说了哭解决不了问题,要用嘴巴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和同学才能帮助你,渐渐地不仅和我有了更多地沟通,而且现在学会自己动手穿衣服裤子。看到孩子们入园来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特别的高兴。
对于孩子们在园里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要注重表扬,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反对和制止的。在表扬小宝贝们的时候应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而应该说:“今天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您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需要老师无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九
丘成桐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了解他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对数学的执着和对教育的热爱,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坚持不懈的力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下面我将从丘成桐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教育理念、为人品质和对青少年的影响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丘成桐的成长经历。丘成桐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体会到了父母亲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父亲是一位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因此家里的书籍非常丰富,这为他培养了扎实的数学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期间,他就通过自学高考试卷,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为以后的数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丘成桐的学术成就。丘成桐在大学期间研究了几何学的各个领域,在几何学的三个重要分支中都有杰出的贡献,成为研究几何学的世界级学者。他提出了一种完全新颖的解决几何学中一些困难问题的方法,使他在学术界备受赞誉。丘成桐以其杰出的成就和领导力,被誉为“继伽罗瓦之后,对几何学研究有全球性开创性作用的大师”。
第三段,丘成桐的教育理念。丘成桐在教学事业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启发和才能的培养。他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不仅仅是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困难,通过学术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四段,丘成桐的为人品质。丘成桐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种长期坚持和不断钻研的过程。他对待同事和学生始终保持着礼貌和尊重,他鼓励同事之间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此外,丘成桐还十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五段,丘成桐对青少年的影响。丘成桐不仅鼓励学生将成就与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起来,还积极参与各种促进青少年数学教育的活动。他在自己的故事中融入了青少年的教育理念,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他的榜样力量,许多青少年在学习数学中找到乐趣,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通过了解数学家丘成桐的故事,我们可以深感他对数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他以自己的才智和勤奋努力,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学生的启发和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他良好的为人品质成为更多人的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数学家丘成桐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
数学家丘成桐是我国的一位杰出数学家,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使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通过研究丘成桐的故事,我对他的成就和他身上展现出来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丘成桐故事给了我许多启示。丘成桐凭借他的才华和努力,攀上了数学研究的高峰。他的故事告诉我,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是我从丘成桐的故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将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其次,我也深深地被丘成桐身上展现出来的品质所感动。他没有被自己的成就冲昏头脑,也没有骄傲自满。相反,他保持了谦虚的态度,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善于和他人合作。他深知数学这个领域需要合作和交流,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谦虚和合作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意识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需要和他人合作,互相帮助。
第三,丘成桐故事中也反映出了他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他致力于培养年轻学者和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丘成桐相信,培养新一代的数学家是实现数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教育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同时,他的故事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第四,丘成桐的故事还告诉我,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数学研究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丘成桐有时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和挫折,他坚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了突破的方法。这种勇气和坚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会更加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
最后,丘成桐故事中渗透出的热爱和才华也让我深感敬佩。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是他对数学热爱与追求的结果,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数学研究。丘成桐的才华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他在国际数学领域树立了崇高的地位,使我也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和思考丘成桐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那才华横溢,踏实务实的品格所感动和启示。丘成桐的故事告诉我,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他的坦诚和谦虚态度、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以及他面对挑战的勇气,都让我深受鼓舞。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一
作为一位学习数学的学生,《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为我展示了世界上一些最杰出的数学家和他们的思考方式。这本书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数学家们的生平和成就,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数学并非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家们的工作和成就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费马最后定理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很多人打破自己封闭思维的例证。当我意识到数学真正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它的威力和其极致的精髓就变得更为引人入胜。
其次,数学家们的故事向我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学家。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冒险,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家庭背景、财富状况还是文化背景,都不是成功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数学家,我们需要遵循他们的方法,聚焦单一思想领域,刻苦研究和寻求内心的动机。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达到数学家们达到的成就,因为坚持和努力始终是成功的关键。
另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学学科在全球各地的影响力。这些数学家中有些人甚至来自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家,他们的成就不会受到任何身份或地域限制。事实上,很多数学家都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这个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数学思想,可以带来极大的收益。我们的认知不应该局限于国内的课堂,也不应被世界各地的文化固化。
最后,在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时,我发现数学并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和求解问题的技能,而是一种面向世界的哲学。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语言。作为一个学习数学的人,我认为数学不仅帮助我理解科学概念,还支持我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数学所教授的逻辑和严谨的分析方法也可以被用于其他学科,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家的故事》是一本有益于我们了解数学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发挥的宏大作用。此外,书中的几个故事也激励我坚持继续学习,致力于不断探索和创新。我相信,这些思想将在我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带来重要的收获。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二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三
老师说:这孩子太牛,我教不了。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多的故事是关于等差数列求和的。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要知道那个年代,等差数列的求和是大学才学习的知识,而小高斯看上去有能力掌握这个数学技能。
于是,下课后老手向校长汇报:“对于高斯,我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
后来,老师为了不埋没高斯的数学天赋,经常托人去大城市汉堡买更先进的数学书给高斯看,还让自己的助理对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加照顾。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四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五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六
徐瑞云,19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数学谜语:
1、五毛钱一次(打一数学用语)一元二次。
2、大夫提笔(打一数学名词)开方。
3、丝毫不曲(打一数学名词〕绝对值。
4、:加减乘除,本领真大,做道算题,眼睛一眨。(打一物)计算器。
5、一对好兄弟,说像又不像,一个站着,一个倒挂就一样。(猜两数字)6、9。
6、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数到末了不是一。(打一数字)三。
7、横看像把尺,竖看像根棒。年龄他最小,大哥他来当。(打一数字)1。
8、一圆整(打一数学用语)百分数。
9、五十分(打一数学用语)半圆。
10、鱼儿多少(打一数学用语)尾数。
数字脑筋急转弯:
1、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1不做2不休。
2、读完北京大学要多少时间?——不超过10秒。
3、有一个数字,去点前面的数是13,去掉后面的数是40,这个数字是多少?43。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篇十八
从前,山东省有个大军阀,在一次会议开始时想点点名,了解一下那些人来,那些人没来。可是,到会的人数比较多,点名很费事,于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军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大声地叫道:
“没有来的人举手!”
他认为没有来的人总是少数,只要知道哪些人没来,来的人无需一一点名就明白了。到会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莫明其妙。
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今天会议应到的人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实到的人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我们就把应到的人叫做“全集”,实到的人叫做它的“子集”。未到的人也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一个子集。实到的人这个子集与未到的人这个子集正好是应到的人这个全集,我们把这两个子集叫做互补的集合。这个军阀为了了解“实到的人”这个子集,转而去了解这个子集的补集——未到的人的集合。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不过由于他脱离了实际,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补集”的思想在我们生活中是常用的。现在是什么时间了?3点差2分。这里不说2点58分,因为3点差2分比较简单明了。我们在电视和小说中也常看到,公安人员侦破案子时,总是逐一地把确证为不可能做案的嫌疑者排除掉,从而缩小嫌疑对象的范围,这里也用到补集的思想。
在小学,学习心算和速算时,补数的用途很多。进位的加法的口诀是“进一减补”,退位减法的口诀是“退一加补”。乘法速算用到补数的地方也不少。9加1得10,9和1可以看成是互补的。仿此,97和3,999和1也是互补的。倒数关系以及初中学的相反数关系,也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互补的关系。下面举几个例子:
这里,98与2是互补的数,减去98,转化为加它的互补数2来做。
例21500÷25=1500÷(100÷4)。
=1500÷100×4。
=15×4。
=60。
这里,25与4是互补的关系。除以25,转化为乘以25的互补数4。
例34.88×1.25=(4.88÷8)×(1.25×8)。
=0.61×10。
=6.1。
这里,1.25与8是互补数。乘以1.25,转化为除以它的互补数8。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1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