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1:06:09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5 11:06:09     小编:雁落霞

旅游是一种通过前往不同地方、体验不同文化和风景来放松和享受的活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描述。总结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案例。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一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二

教学目标:

二、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2、讨论: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

三、阅读《七子之歌dd台湾》。

1、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3、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

4、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的强烈愿望,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5、齐读。表演读。

四、歌唱《七子之歌dd澳门》。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三

本文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或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鉴赏。

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

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四

2、庐山的人文自然精神。

3、具体描写庐山的香炉峰和瀑布。

4、表达一下庐山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讴歌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拓展一下内涵,写写城市污浊对人的心灵对精神的戕害,经济观念的入侵造成人心不古,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写成个千把字的小文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诗歌不行,因为给你的舞台很小,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力求把诗歌的张力拉到极至,但不能脱离一首诗歌要表达的主题,当然一首诗歌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但那样将更加的困难。

一是到那里找来好诗,

二是这样做的弊病是什么。

从诗学诗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你必须保证你对你接触的诗歌有充分的理解,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必须从时代背景,生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以及语言表达喜欢等各各方面解读,对欧美诗歌的尤其如此,西方的诗歌传统看,流派众多,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从人家的集子里找几个意象当然不是难事,把下面这组词写出来,随便润色就成诗歌了:桃花、流水、红笺、烟雨江南、画角塞北、孤灯照影、檀口莺歌再加上点远帆征人。

第二组:舞蹈、暧昧、迷乱、霓虹灯、歌舞场、抚摸、岩浆、温度、沙漠、热浪、寒冷、开头写:流莺/在暧昧的夜里/站成/街头/邪恶的风景。结尾写:我要用他寻找光明。这样的文字只能是兔子汤的.汤,营养越来越少,味道越来越淡。

阅读欧美诗歌有两种困难,一是我们掌握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学外语要求向母语一样思考就是这个道理,二是翻译的障碍,结果就是中国式本土话的外国诗歌,学来的只是奇形怪状、支离破碎的东西,汉语从语言学和发生学角度,最适合表达诗歌,现代汉语四声,不包括方言,是最有可能通过声音把诗歌的内在含义的微妙之处传达出来的,古代诗歌要求“吟哦”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从内容上来看,欧美诗歌比我国的现代诗歌要高出一大截,诸如对环境、暴政、人的本性、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关注等等,当然这不是诗人的错误,因为毕竟没有人可以超越他的时代。

1963年一个梦的记忆(波兰)塔丢茨·罗泽维:我梦见了列·托尔斯泰,他躺床上大得如同太阳。他的卷发浓密且长,这头狮子我看见他的头、他金狮起皱的面容,那上面正涌现雄心勃勃的光芒突然他熄灭了、变黑。他手上和脸上的皮肤变得粗糙开裂,像一棵棵树的叫喊,我向他发问:“应该做什么”,“没什么”他回答。透过所有脸上的皱纹和裂缝,那光芒开始趋向我,一个巨大的光辉绚烂的笑容仍在燃烧。我把这首诗放到了,一字不改,只是加上了标点符号,文章就是一小节散文。

上面谈到诗歌强调以有关联的意象入诗,围绕一个主题,对白、工刻、叙述属于非诗因素,除非是叙事诗,叙事诗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歌的主题,这是个例外,例如《孔雀东南飞》,《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否则要小说、戏剧、散文干吗?诗歌是需要余味和韵味的,正因为诗歌的的这种特质,诗歌的创作和阅读是很艰苦的一种事情。戴望舒的《雨巷》读过的对其中丁香的比喻应该是印象深刻,读到了“油纸伞”,眼前出现的是梅雨季节、空洞无人的小巷,一个娟秀的江南女子形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影象油然而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三十年代的中国,戴望舒的忧伤、彷徨、苦闷的情绪一点点清晰起来。

也正是诗歌的这种断裂气质要求读者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我们说诗歌不是施政方略,是说诗歌有自己的灵魂和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奴婢,但不是说诗歌不关心现实生活,诗歌是时代的早产儿,诗人是眼光最敏锐的,诗人的心理是最敏感的,他要求的不是婴儿的眼睛而是婴儿的心灵,不是未受污染的纯洁而是沧桑归后不失童贞。诗人看到路边残疾的老人会流泪,看到无家可归的拆迁户会悲哀和愤怒。

关于诗歌的分行问题一直是个最受人诟病的地方,韩寒评论叫:腰斩句子、脑袋抽筋。倒是形象的很,有些诗人也就是这样做的,自己身上有了毛不去拔,还不叫人家说是妖怪了。诗歌分行我是赞同的,一是因为诗歌的凝练要求每一行诗歌都鲜明的表达主题,这种主题的表达是以一个句子的独立表达而存在的,当然它也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就如散文分段和小说分章节是一个道理,二是诗歌的短裂气质也要求它的结构是分行行文的,即使如古代诗歌,也是分行的,三是吟诵和句逗的需要,四就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了。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五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

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

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

联系母亲临去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

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例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地体会这种感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六

《兰亭集序》其文辞美,其书法妙,其字帖的流传更具有一波三折之奇。在欣赏其书法之精妙、在惊叹其流转之奇特的同时,我们更有必要一探其文章情感之真面目。遗憾的是王羲之对此没有明说,因而千古聚讼纷纭。情感思想是一篇散文的灵魂,不得不探讨,至少应给予言之有理的推论。理解本文情感的关键是正确深入地理解王羲之在文中显露或倾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此,悉言如下:

封建社会,一般儒家思想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儒家价值观是士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可孔子早就曾慨叹时间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自然宇宙的无限性就这样亘古地悲剧性地对比着、对立着。一个人,尤其是封建士人,面对“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谁也会“老之将至”、“终期于尽”,怎样才能在暮年不会悔恨年华的蹉跎呢?肯定要践行传统儒家积极昂扬的人生观、价值观。儒家主张通过“立功立德立言”实现人生的“不朽”。只要有这样的“功德”,那么一个人哪怕并不长寿,也会“不朽”。但我们在《兰亭集序》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高亢激昂之音,看来,本文的情感与儒家价值观没有太大关系。如果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一看,更能明确这一点。

东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攻杀不断,不时有权臣悍将拥兵自重,反叛夺位,皇权始终处在威胁之中。再加上东晋乃一偏安政权,北方有强大的异族政权的觊觎,在此种内外情况之下,统治阶级的成员唯求自保,很少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儒家价值观这时在这里遇到了不太合适的现实生存土壤。因此,王羲之在本文中没有体现出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就不足为怪。再加上当时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玄学,士林名流整天谈玄论佛,儒家思想简直被边缘化了。那么王羲之是否倾心于清谈,主张道家佛家的一些思想做法呢?从“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可以明显看到当时人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但从后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来看,即使这种“志同道合”式的极具时代特点的“清谈”,对王羲之也产生不了长久且强大的吸引力。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来看,他本人至少是不同意道家的生死观的,哪怕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因为“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道家主张泯灭自身与外物的界限、外物与外物的界限,虽然超脱与时代思潮合拍,但这在王羲之身上得不到共鸣。那么,既然儒释道在此没有真正影响王羲之,那么有没有其他人生观影响他呢?我们看到原文有这样的句子:“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不过从上一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王羲之本人是摒弃那种放浪形骸、纵情享乐的生活方式的。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七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八

记忆是思想感情的载体。人的一生中,不同的经历和遭遇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下痕迹,形成思想感情的积累和体会。这些体会既是过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启示。在我的生活中,我也通过不同的经历,有了一些关于思想感情的体会。

首先,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首先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我还记得那个暑假在外地工作的时候,由于任务繁重,工作压力一度无比巨大。当初的我非常沮丧和消极,总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然而,慢慢地,我意识到消极的心态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于是我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积极面对工作的挑战。我不再抱怨,而是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与同事们互相帮助,逐渐地,我发现困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攻克难关就是有可能的。

其次,真诚对待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一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年长者。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于是,我设定了一个目标,即每周至少拜访一个年长者,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也学会了倾听和关心他人。这些真诚的举动,让我与年长者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让我明白了真诚对待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再次,坚守信念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根本所在。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一门对我而言十分困难的专业。大学四年,不断的挑战和压力让我多次想要放弃。但是,每当我想退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我真心热爱这个领域,我想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这个领域做出贡献。这种信念使我坚持了下来,并最终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通过这个经历,我深刻领悟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是实现成功的重要前提。

最后,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曾经,我与一位朋友闹了矛盾,我们几乎断了所有联系。当时的我伤心欲绝,我甚至开始怀疑友情的真挚性。但是,时间的推移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和冷漠,而是要勇敢面对解决。我最后选择与朋友坦诚相待,我们重新沟通,解决了误会,友情得到了修复。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积极的沟通和情感管理对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起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对自己生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关于思想感情的体会。我懂得了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攻克困难,真诚对待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坚守信念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前提,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这些体会将继续影响着我的人生,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我的思想感情的品质。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九

人的思想是人类最复杂、最深奥的内在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变化,并不断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通过思考、体会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和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对人生做出更好的规划。

第二段:我对思想的理解。

我认为,思想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集大成者,而自我意识则是人类最基本、最根本的心理状态。人们的思想不仅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受到自身的优劣势条件所影响。我曾经听说一句名言,“人生苦短,但思想之大却无穷。”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思想和生命都是无限的宝藏,无论在面对何种困境时,我们都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思想,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第三段:我的思想成长。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经历了思想成长的整个过程。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最为关注的是自我意识的建立和自我实现的目标规划。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尝试着去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更具有启迪意义,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方面。因此,我试着去接受、包容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同时努力维护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我们的人生观念。

第四段:思想对人生的影响。

人的思想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当我们遇到困难、经历挫折时,我们的思想便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和反应。这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思想,给自己注入一些积极的能量,帮助自身重新振作起来。无论“大道理”如何,人的思想踏实的发展才是所需要的、有意义的。

第五段:总结。

在现代人的思想体验中,我们的思想被塑造、鼓励和成长,我们正在深刻体会和理解更多人生的意义。通过对内心的感想和体会,我们更能够更好地把控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美好。有好的理念、有积极的思想,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行走得更为深刻、自由和乐观。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的细胞,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力军。企业能否实现与社会、员工、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特殊的作用。针对当前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动向,认真研究和把握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力、影响力,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探索的课题。

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生活的灵魂,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多年来,宝塔石化集团在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收益良好。

立足思想教育,夯实道德根基。这是加强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纪律作风整顿,引导职工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从根本上夯实思想道德教育根基,把职业道德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融入于员工的言行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环境,增强职工的荣辱观和职业道德责任感。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这是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近几年,我们车间对所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编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管理、开停工方案和正常操作的工艺参数等内容的制度汇编,真正做到有规可依,考核量化,便于操作。从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对全员进行目标化管理,建立全员目标责任制、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寓于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之中,不断增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弘扬劳模精神,净化思想灵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是企业职工的杰出代表。我们一直坚持弘扬劳模精神,给劳模以应有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劳模人物增强荣誉感,使广大职工受感染、受教育、受鼓舞,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二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是一个爱花的诗人,对花钟情一生。对于菊花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的`菊花,每到秋天,菊花金灿灿地开放,出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因花得诗,菊花引其诗兴大发。于是,我们有幸在今天都到了他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他有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父亲早死,使他沦为孤儿。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有是特别幸运的,他的母亲极其的贤惠而且是个懂得诗书的妇女,在嫁与元稹的父亲之前是一个富家的千斤小姐。于是,她亲自拿起书本向元稹传授知识。由于自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又得到母亲的教诲,元稹学习也就特别的认真、勤奋,到元和初年,“应制策第一”,可谓成绩斐然。这为他后来的仕途顺畅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他的一生当过许多的官职,到了太和初年,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在五十三岁去世。元稹自年时代就与乐天倡和,当时的诗歌界有称“元白”的。

他写诗的名气跟白居易不相上下,一生中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有些诗是在他们的诗歌圈子里玩耍高兴了写给白的。对于他的诗,后人从总体上评价说“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在文学史上尤显厚重,在人们心目之中流传甚广。

今天,很多人都能够情不自禁地引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美妙的诗句,觉得其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引用者觉得自己很有文气,也好像在外形中把自己的修养在一个新的高度展示给了别人,却不知道这诗是出自谁的原创。其实,这就是元稹的大作《离思五首》之中的第四首。

由此诗,你可以看出元稹这个人用情之专一与心智之高雅。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女人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女人。这一方面说明那个女人特别的美好,另一方面说明元稹与她的爱情生活特别的幸福美满。以至于在她去世后,元稹茶饭不思,“取次花丛懒回顾”,见到任何美女都没有她好了。对于一个已故的女人,他把不尽情思久藏心底,最终酿造成为了千古绝唱。由此,可以让人们对“相濡以沫”这个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爱情是多么的伟大啊。

在这里说出这样的话,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在文章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他的《菊花》,我这样固执地认为,菊花就是元稹心目中的“她”,也许他的好友白乐天或者哪一个粉丝问过他为什么如此的用情。他却进行了一番表白,但也表白得入情入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得真切,所以博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元稹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写诗作文远比他做官有意思有名气得多。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花”,有桃花:“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有梨花:“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有芍药:“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有牡丹:“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有樱桃花:“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有枇杷:“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有石榴花:“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三

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与世界进行沟通与认识的桥梁。思想无孤岛,当我们与他人交流与思考时,便会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和无限的魅力。在我的生活中,思想给予了我很多启示,为我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和力量。思想的力量,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我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进取心的人。

首先,在思想的引领下,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曾经,我在追求名利和物质的过程中感到迷茫和空虚,无法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然而,当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还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思想告诉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价值不应该通过外界的评判来决定,而是应该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因此,我开始了一段探索内心的旅程,不断思考和反省自己,寻找真正使我快乐和有价值的事情。思想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为世界做出一点贡献,我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其次,思想让我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受到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冲击,很容易迷失在别人的思想和意见中。然而,思想让我明白了,我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选择。思想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人的观点,但最终的决策权在于自己。因此,我努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了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方面,不轻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思想让我明白了,独立思考是保持自己独特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再次,思想赋予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动力。思想告诉我,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动,而行动则决定了他的命运。因此,我要积极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想,不断激励和激发自己进取的精神,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思想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我从不怕困难和挑战,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去克服它们。思想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舞台是属于那些敢于行动、追求进步的人,只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高得更高。

最后,思想让我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思想告诉我,自由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应该有自由思考的权利,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思想让我明白了,自由和幸福不仅仅取决于外界的条件和环境,更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态度。因此,我不再拘泥于外界的评判和期望,追求着自己内心那份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思想让我明白了,只有想通了、想透了,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自由与快乐。

思想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在我的生活中,思想给予了我无尽的启示和力量,使我拥有了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因此,我会坚持不懈地思考和探索,让思想继续引领和指引着我的人生,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坚持“人民”主题不变,“为劳苦大众打天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是我们党抓住了革命的目标、斗争的目的、发展的方向,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凝聚起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宝贵民心、前进动力,使我们党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强盛。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为善良、最易满足、最懂感恩的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20__年春节期间,在全国上下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战役中,再次力证了人民群众的可亲可敬、伟岸伟大,佐证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为抗击疫情,山东日照一位环卫工大爷到当地派出所扔下一个纸包就走,纸包中有1.2万元现金,并附纸条:“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河南宝丰一农民通过村党支部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武汉菜农秦师傅骑车40公里,为支援上海来的医疗队送上了24箱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穿越大半个中国,内蒙古三男子20__公里送33.5吨蔬菜驰援武汉……全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从市民到农民,从党员到群众,从老师到学生,没有动员、没有强行,在国家“危难”时刻,人民自觉行动、自发组织,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礼物”支援湖北或当地的抗“疫”阻击战,再次谱写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决战病毒、抗击疫情的壮美诗篇。

人民的精神是伟大的,人民的力量巨大的。20__年的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不屈精神、伟大力量,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键时刻人民抱一团、聚一心,听从组织的指挥和调遣,服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安排,为早日战胜疫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生疫情是不幸的。但不幸中我们有幸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人民的力量。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优秀品质,更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必然结果。通过这次疫情灾难,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心民心进一步贴近。通过这次与疫情的“搏激战”,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更加珍爱人民、珍惜民力,坚定群众立场、树牢宗旨意识,切实把人民放在心里,一心一意为群众真办事、办真事,办好事、解难事;坚持定决策、谋发展首先想到群众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四自”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本领,众志成城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五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

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六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篇十七

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小编带来的《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现存的两首诗之一,张若虚也仅凭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思妇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内涵和形制上显示出了空前的创造性,被誉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全诗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勾勒出充实的意象和开阔的境界,以众多意象交融形成完美的诗境。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即情中有思。

全诗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月光与其他景物交融形成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体认。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文中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中间部分是对思妇的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月亮对思妇的怜悯,体现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

后半部分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斜月来烘托离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遮隐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渲染了诗人的孤寂,表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其对月圆人聚的向往。

作者在诗里营造了一种自然界各种美景融合为一、如梦似幻的境界,但最重要的是他由相思恋人引发出对全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注,即生命是有限的,而自然界是无穷的,我们都是历史中的小小尘埃,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但诗人自己又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人类的生命也像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虽然全诗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忧伤是从优美感悟而来,伤感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春江花月夜作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月圆人聚的向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通过对江南春色、江畔月色的生动描写和“游子思归”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深邃的宇宙意识、深刻的生命意识、深沉的情感意识和深长的人生意识,这四种意识交织、盘旋,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生命态度,与崇高的生命价值。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归游子的离愁别绪。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202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