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1:07:07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实用12篇)
时间:2023-11-05 11:07:07     小编:温柔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这些总结范文对于我们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一

今年5月下旬,我随全区党政考察团到陇南市康县、成县和徽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村容整洁环境美。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

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改外观”的要求,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及时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规民约、道路管护、卫生“三包”、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制度,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真正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

产业富民生活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除此之外,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特色农业产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经营体系,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将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县围绕核桃、樱桃等产业,支持引导乡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经营理念超前。

乡风文明身心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每个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实施了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每个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六争六评”等评比创建活动。当地群众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很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陇南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陇南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编制与严格执行相统一。陇南市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先让所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合格村,然后再提升创建示范村和精品村,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陇南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陇南市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真正树立新农村新风尚。

着眼调动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规划的差异性。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就柳湖乡而言,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赵堡、麻黄、新李三个示范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规划区内的村创建社区型美丽乡村。

着眼美化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一净遮百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村庄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何“美丽”。一要加快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或纳入城市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长效保洁机制,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二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在上报项目或审定项目时,要注意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群众筹资筹劳,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三要坚持就地取材。要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当地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一是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少用水泥、瓷砖、钢制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防止出现“农村像城市”的尴尬。二是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故居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如农村土墙改造可将水泥、砂子、黄泥土三种材料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三是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多采用本地柳树、杨树、核桃、樱桃、桃、杏、李、梨等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广三个“本土化”,符合我们的实际,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二

近年来,我国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乡村美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各地纷纷展开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深入实践和研究,从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治理等五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首先,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乡村的美丽在于其清新自然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保护。在乡村进行开发建设时,要尽量减少开发区域,保留大片的耕地和自然植被,确保生态平衡。同时,要加强对水源和水体的保护,制定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保障乡村的供水安全。此外,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传统文化保护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方面。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应鼓励乡村居民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和传统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利用文化节庆和传统工艺品等形式,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农业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乡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强大支持。要建立健全的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应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和品牌化,使乡村农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注重乡村的交通、通信、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农村电网的建设,解决乡村用电不足的问题,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条件。

最后,社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社区治理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起乡村事务管理的合理机制,鼓励居民参与乡村治理。要加强社会组织和自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发挥各方力量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为乡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总之,要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治理等方面,我们需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希望未来乡村建设有更大突破,成为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三

一、引言(200字)

建设美丽乡村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美丽乡村是指在保持传统乡村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整治、聚焦农村建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和农村居住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我和乡亲们一同探索乡村建设之道,深感建设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资助,更需要每个乡村居民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二、环境整治(200字)

美丽乡村的基础是环境整治。我们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在我们的乡村,我们积极开展农田整治工作,清理废弃农具、传授正确使用农药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开展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提倡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逐渐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让乡亲们生活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

三、农村建设(200字)

农村建设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我们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确保乡亲们都能喝上安全的水源。我们还修建了更加宽敞、干净的道路,方便农民运输农产品。此外,我们也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让乡亲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农村经济(200字)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们的乡村,我们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农户发展乡村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我们通过引进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同时,我们也鼓励乡亲们发展农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共建共享(200字)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每个乡村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但更需要广大乡亲们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参与活动,如座谈会、听证会等,征求乡亲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积极培养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文化志愿者等,引导他们带头参与并服务于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建立了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使所有乡亲们共同分享美丽乡村带来的硕果和成就。

六、总结(100字)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环境整治、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推动乡村发展,改善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资金支持,更需要每个乡村居民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希望未来,每个乡村都能成为一个美丽、幸福的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四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农村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下面结合自己所包村实际,就美丽乡村建设谈几点体会:

***地处**镇北部,东邻*路,西靠*路,*路贯穿全村东西境域,区位优势明显。现有住户*户,居民*口人,村庄占地*亩,现有党员*名,村民代表*名,村两委“一肩挑”配套齐全。该村东西线主路4条,2.1万平方米,南北里巷占道9条,5.7万平方米,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立足本村实际,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建设工程以污水管道、村街硬化、环境美化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

一、明确建设任务、完善工作机制

凡事先抓规划,先做布局,做到统筹统领,村党总支部成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工作组,一肩挑任组长,责成2名专职干部全力推动此项工作,按照村庄范围,首先把村庄内主干道和里巷进行区域划分,坚持挂图作战,制做村庄工程建设示意图,将重点工作标图立项,依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所属点位责任区的工程任务进行标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有效指导,准确跟踪。

二、开展环境大清整活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本村范围大、主干路沿线长、人口多的实际状况,自今年3月起,雇用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对全村坑塘、街道、里巷环境全面进行综合整治。不留死角完成柴草木棒清理和生活垃圾运输,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施工。到目前已完成村街里巷硬化2.2万平米,植树300株,设置污水管道1100户。使村街环境得到改善。

三、组织宣传发动,上下形成共识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居民环境意识、保洁意识、责任意识的宣传,通过广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入户座谈等形式营造生态环境、宜居宜住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让党员,村民代表去带头示范、带头动员,让全村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实惠,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五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群众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浓重新村的浓郁气质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空间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绚丽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以统筹城乡基层项目管理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涡轮,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出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9500元。六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政策、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致富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股份公司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任出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强强联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指导员,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拉动农民增收作用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南口镇农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健康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七大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xx数百只商品鸭苗商品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所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海产品绢;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xx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居民建设新农村的如何有效形式。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即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规划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我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责任感,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努力推进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着力探索和谐社会积极意义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督促本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项目,为老河口农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六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乡村旅游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内容与活力;下面是有参观美丽乡村建设。

心得体会。

欢迎参阅。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xx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一是县市联动。坚持市级为指导主体、区县(市)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村(社区)为创建主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部门推动。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变、管理不变、标准不变、成果共享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与资源,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设施农业等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三是社会互动。鼓励“快递回归”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申通公司先后出资50万元建设桐庐县钟山乡子胥村申通大道,出资500万元帮助建设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出资500万元帮助20户困难农户建公寓房。四是农民主动。像富阳大源镇砚口村支书盛永华,舍弃年收入10万元的水泥厂,并将厂房地块以80万元的低价出让给村集体,建设美丽乡村。建德市李家镇沙墩村支书杨树平,带头拆除二层半、300平方米的大楼,主动后移16米,推动了村里9户人家拆除10多间平房。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紧贴民生实际,形成独特模式。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源于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xx年来得到了不断深化。从村村通路、通邮、通水开始,到现在村村通网、通商;农村生活垃圾由村民个人投放、村里集中收集、乡镇承担运输、县市负责处理;农村普遍建起了集停车、运动健身场、晒场、红白喜事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

近年,杭州市贴近民生工程,突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治理。20xx-20xx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20xx-20xx年,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并强力推进,现在每个村至少建成了一条3.5米宽的村内主干道,每10―15户配置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上了卫生厕所,每个村有1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15%以上。

xx年以来,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行政村村庄整治已全覆盖,启动建设中心村193个,完成125个;新启动创建6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完成13个;正在建设8个风情小镇,启动14条精品线路、7个精品区块建设和2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美丽乡村不仅成为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而且打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品牌,已经成了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模式。

乡村建设美丽了,还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农民创业增收,将农村产业经营起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的强大生命力。

杭州的美丽乡村重点发展了七类新型业态――。

一是快速发展的自驾游、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

二是以避暑、养生、养老等为主的养生经济,正不断升温;。

三是正在兴起的以运动、探险、体训等为主的运动经济;。

四是以寻根、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

五是以标准厂房、店面等租赁为主的物业经济,正日益壮大;。

六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电商经济,已显现生机。电商经济正在改变农产品传统流通和销售形态,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七是以竹笋节、茶叶节、花木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为主的节庆经济,逐年在增加。

如今,杭州形成了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等各具特色的长远发展项目,每个区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力竞相迸发。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为荆门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那里的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有了、人民富裕了,目前杭州人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荆门人可以学习经验、创新发展。

1、抓好基础打好底色。从整体结构上看,荆门市中心城区偏西,带动乡村建设影响力较弱。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业与城镇之间缺乏有机关联。从内部结构看,荆门市不靠大江不靠大湖,仅能依靠汉江、漳河、长湖等水系,无法充分利用滨水的水源、生态、景观要素;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缺乏;从道路交通状况看,整个城乡交通没有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断头路众多,建设水平较低。因此,首先要对全市行政村花大力气抓好改善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农房改造和庭院整治。其次要优化荆门产城融合空间布局,增强城市辐射功。第三要注重舆论宣传,大力增强荆门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市党代表、政协委员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宣传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和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荆门美丽乡村建设,扩大影响。

2、抓住重点彰显特色。围绕人口、产业、要素、功能四大集聚和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四大建设内容,重点抓好具有特色的村落,成为展示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好地方、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将地域特色与文化融合,与民俗融合,彰显美丽乡村魅力。一是对一些地区原有的特色、风貌、文物加大保护力度,保证不遭到破坏。二是在旅游产品方面,要加强荆楚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进一步挖掘,特别是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地名要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不被后人遗忘。三是要举全市之力将三国文化、楚文化等遗址好好保护起来,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3、抓牢连接促进产业。本着从农业资源特色入手,从专业化生产起步,靠现代科技和管理来提升,以适度的规模经营来取胜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经济、运动经济、养老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不仅仅以喝茶、吃饭、垂钓、棋牌等娱乐活动为主,还要开发人文景点,加强文化宣传,尽可能争取游客逗留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重点开展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农业园区建设,挖掘一批产业平台、历史传承、文化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建设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4、抓典型促全面。加快漳河新区建设,促进漳河新区形成城乡多元的结构体系,发展近郊农村单元,挖掘不同动力类型的乡村发展。一是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安排、科学考虑建设项目、内容和时序,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实效性。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部门、镇街、村社的考核奖惩,督促和激励各单位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加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

今年5月下旬,我随全区党政考察团到陇南市康县、成县和徽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村容整洁环境美。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改外观”的要求,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及时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规民约、道路管护、卫生“三包”、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制度,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真正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

(三)产业富民生活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除此之外,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特色农业产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经营体系,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将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县围绕核桃、樱桃等产业,支持引导乡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经营理念超前。

(四)乡风文明身心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每个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实施了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每个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六争六评”等评比创建活动。当地群众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很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二、几点体会。

(一)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陇南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二)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陇南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三)坚持规划编制与严格执行相统一。陇南市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先让所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合格村,然后再提升创建示范村和精品村,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陇南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陇南市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真正树立新农村新风尚。

(一)着眼调动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规划的差异性。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就柳湖乡而言,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赵堡、麻黄、新李三个示范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规划区内的村创建社区型美丽乡村。

(三)着眼美化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一净遮百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村庄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何“美丽”。一要加快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或纳入城市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长效保洁机制,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二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在上报项目或审定项目时,要注意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群众筹资筹劳,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三要坚持就地取材。要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当地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一是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少用水泥、瓷砖、钢制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防止出现“农村像城市”的尴尬。二是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故居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如农村土墙改造可将水泥、砂子、黄泥土三种材料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三是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多采用本地柳树、杨树、核桃、樱桃、桃、杏、李、梨等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广三个“本土化”,符合我们的实际,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就上周二去永春县仙夹镇参观考察谈点自己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仙夹镇距县城16公里,海拔较高,也属于落后山区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永春县政府给仙夹镇的定位就是建设美丽乡镇,即8个行政村全部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来建设发展。这次我们去参观考察的山后村和东里村都是永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类似的区位条件,相同的发展方向,仙夹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确实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向阳借鉴反思的。

首先,从直观印象上来说。走的两个村森林覆盖率都没有向阳高,但是一走进去整个感觉很舒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并且很多东西都挺有创意的。比如山后村把一个旧围塘改造成了水尾湖休闲中心,一来美化了环境,二来也更能让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东里村的路灯、索道、花卉基地中的小路、污水处理等等都看得出来花了心思在里面的,真正地把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了发展旅游业的构想中去。二是村庄都十分干净整洁,看不到牛羊家禽逛街、垃圾乱飞,没有臭气熏天的旱厕猪圈。环境卫生一直是困扰我们乡“美丽乡村”建设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之前王春金市长来我乡考察调研时也指出,要着力清除道路沿线的旱厕、猪圈等,才能真正建成美丽乡村,推动海西慢生活示范基地的建设。我认为说,除了加大投入,建立垃圾清运的常态化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宣传和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的一个烟头、一个塑料袋做起,才能真正破解环境卫生整治的难题。没有了臭味才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位。三是展示工作做得好。在山后村村部,我们观看了一段关于山后村的视频介绍,在村部墙壁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村庄建设的一些做法总结、前后对比照片、党建工作等的一些展示。其实,同是山区乡镇,我们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但是通过这样的展示就让别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他们的思路和做法。

第二,往更深原因上来探究。一是规划。山后村委托设计部门对村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制定了山后村绿化专项规划,邀请相关领导、专家莅临指导,并将《实施方案》分送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东里村,整个村庄的规划十分清晰和科学。花卉欣赏区、生态农业观赏区、民俗文化长廊等25个景点遍布,真的可以说得上是步移景换,在村庄里一路走下来的话我相信游客是不会觉得无聊单调的。二是战斗力。特别是村主干思想上高度重视、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善拼敢闯,真抓实干,公平正派,有一股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山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郭金国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成员,不仅改变了村委会负债度日的窘迫,还保证了村子里年年都有投资至少10万元以上的建设,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改变了落后山区乡村的面貌。三是内涵。东里村不仅注重外在的提升,也注重内涵的挖掘。东里村保留了原有的民居房屋风格,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上了四季花果,并结合仙夹漆画文化建成了农民漆画展示馆,举办漆画比赛能活动,全面挖掘侨乡文化内涵。四是侨乡。仙夹镇旅居海外华侨、华裔、港澳同胞近2万人,为永春主要侨区之一,且侨胞大多实力较为雄厚,热心公益,每年仙夹镇侨胞捐资的金额占了永春县侨胞捐资的五分之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一点就是仙夹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较少注重的两点,一是没有将整个产业发展融入到发展旅游业的大局中来,确实地增加群众的收入;二是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旅游产业配套设施目前还不尽完善;三是宣传策划没有跟上。

对比仙夹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已经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掉队了。基础薄弱、群众思想保守、上级政府工作重点等等,都是我们发展的阻力。向阳现在取得的这一点点进步来之不易,现在仍处於艰难的干事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完整具体的规划、更强有力的上级关心和支持,更积极奋进的乡村两级干部、更开拓进取的向阳群众,继续在设施建设、产业推动、宣传策划上做文章,我相信用心并实实在在做事就能成功,小向阳的大变样指日可待!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七

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荆门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__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__亩。

三、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八

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整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文化贯彻始终。不管是浏阳的墙面宣传,还是江西的祠堂文化、红色文化,都有文化元素贯彻其中。各地充分挖掘当地名人、古建筑、有政治意义的地方,通过寻根、寻史、寻故事,使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丰满,更加有内涵,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归属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学习考察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街道,而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当地的房屋、道路、田地、树木,进行的一些“奇思妙想”。譬如中洲屋场的瘦身栅栏、路旁轮胎上栽种的花草,东龙村的生态渠、石子路,大土楼村的竹制栅栏都很符合村情,都很有当地特色,并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水泥钢筋铸成的统一模式的城镇。

有的地方修建了漂亮的焚烧池,并专门修建了垃圾回收屋,对玻璃瓶、纸板、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并通过奖励生活用品鼓励村民集中进行处理。三是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影响居民生活的不仅有垃圾,更有污水,特别是农村家庭养鸡、养鸭比较多的村落很有必要学习推广。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我觉得可以抓好三项工作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建房管理。受老思想影响,农村建房贪多、贪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修围墙、多占面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普遍问题,影响整个村(居)的外形外貌和出行方便。所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首抓住房管理。一是制定建房规划。每村应预留地块进行房屋建设,同时预留公共地块,在确保建房集中的前提下,不过分拥挤,有一定的公共资源空间。如公路两旁修建房屋要距道路多远,前排和后排房屋应距多远。二是限制新建住房的申报。凡不符合宅基地申请的人员坚决禁止,同时,新申报的宅基地面积应该从严控制,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宅基地面积。三是制定围墙修建标准。对村居比较集中,道路狭窄的村落不推荐修建围墙,如果修建围墙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应距道路多远,围墙应限多高。四是对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对新申报另址修建房屋的应要求村民将老房屋拆除。同时,对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二、抓好村民自治管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集体、离不开维护管护,所以要抓好村民自治管理。一是抓好支村委干部的管理。一个村好不好,与村干部息息相关。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挑选精兵强将,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村集体创收。村集体不富裕、人民生活不富裕,村民意识也很难上去,所以,村集体要积极开展创收,把整个盘子做活、做大。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加强土地流转,如发展水稻、花卉,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扩大规模,产生集约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公共资源,特别是合乡并村后原乡镇、村(居)办公地点、活动场所的利用问题。三是抓好协会、自治委员会管理。协会和自治委员会都有一定的带领作用,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全村重要和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

传承,需要宣传。对农村涌现出的敬老、爱幼、公益达人,应该予以评选表彰。

四是抓好微美庭院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应以农民为主体,庭院建设,就是明确农民主体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房屋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穿衣戴帽”,但我更赞成把穿衣戴帽的资金用在危房改造或者年久失修房屋上。二是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由政府免费或者定额免费提供统一的树苗和花草,由村民自己种植,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三是抓好墙面宣传。将墙面宣传作为庭院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村集体负责,做好墙面的美化。这些宣传要紧扣村风、民风,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图案,在房屋集中、视野开阔的墙面上进行宣传。四是完善公共区域建设。庭院漂亮了,公共设施更要跟上。现在,硬化公路基本通村通组,由村负责,对道路有损坏的进行修补,对没有路肩培土的要培土,两边没有绿化的要绿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路灯、摆放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要在方便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亮点,并与环境和谐统一。五是抓好卫生管理。要切实落实村民卫生责任,自家清洁自己做,由村委会统一进行调度。垃圾回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作为基层,我觉得还是要做。集中进行回收,不便在全县推广。村委会可与当地垃圾回收人员进行协商,由他们定期走街串巷回收垃圾,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六是做好利民工程。对有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清洁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要大力推广。

里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争取,争取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至少有1—2个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九

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参观点解说词

各位领导:

上午好!欢迎来到中国魅力乡村农业部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基地--五山镇堰河村。

堰河村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有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近年来,堰河村立足生态特色,打造美丽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综合小康村、全省旅游名村、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全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全省第一也是唯一挂牌的“绿色幸福村”等殊荣,被有关专家学者总结提升为新农村建设“五山模式”堰河样本。

和谐棋场与中水回用系统

五山镇堰河村在建设生态家园过程中,比如兴建天艺茶庄、堰河培训中心等都广泛采用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顾名思义,就是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可重复利用的再生水,是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回用水质标准的水。虽然与自来水相比,中水的供应范围要小,但在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河流补充水源等方面,中水是最好的自来水替代水源。

村居、茶庄、农家乐等生活废水,通过中水回用设施,集中起来后,经沉淀、生化等技术处理,水质可以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实现用水自我循环。和谐棋场就是一处把中水回用设施建成一处具有休闲游乐、停车中转、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此区域覆盖20户居民、2处农家乐,日处理生活废水10余吨。

天艺茶庄

天艺茶庄,一座开放式的四合院,一座融合在民居、茶园中的普通茶庄,一座集生态、生活、生产为一体的绿色建筑,中水回用,石阶石柱,花圃回廊,倡导的是一种生态环保理念。

天艺茶庄是集茶叶加工、名茶开发、品茶斗茶、茶艺表演、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庄园。茶庄拥有800亩有机茶园;生产车间8间,拥有杀青机,蒸青机、烘干机、揉捻机、龙井锅、保鲜库等茶叶机械及设施20多套;茶叶采制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室一应俱全;其休闲度假中心,可同时接纳100人吃农家饭菜,容纳40人住宿。

茶叶产业是堰河村主导产业之一,全村现有茶园1200亩,茶叶专业从业人员6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季节性采茶工800多人,人均采茶收入8000元以上,村集体茶园发包收入20多万元。天艺茶庄是堰河茶叶产业的一个代表,在茶园有机化改造上独具特色。今年茶园秋管,引进台湾技术,购买2万斤黄豆,打豆浆灌注,堪称一绝;积极推广机采机制技术,使茶叶利用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每亩平均增收500元以上。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艺茶庄所演绎的,正是见惯了城市浮华的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是五山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缩影。

堰河村公共服务中心

五山镇堰河村有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要素包括社保、低保、户籍、就业等行政服务职能向农村社区集中和延伸,堰河村于8月新建成集党群服务中心、村组织办公场所、便民服务、旅游服务、村务公开、综治维稳、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农家超市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整个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总投资200多万元。其服务大厅、卫生室、小超市、展示厅、播映室、村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旅游服务站等各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其中,便民服务主要包括证件代办、商品销售、医疗卫生、订票取款、话费充值等群主日常生产、生活服务;旅游服务主要包括食宿预订安排、旅游观光指南、培训会务联系、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品茗休闲等等。服务中心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

堰河村垃圾分类中心

垃圾分类是引导农民告别千年陋习、走向生态文明的重头戏。在农户门前防止垃圾分类桶,每个村民小组设一个垃圾分类中心,每天由专职保洁员统一收集、分类。湿垃圾,采用堆肥和引进蚯蚓生物分解的方法进行有机处理,归田;可再生用品卖给废品收回中心;有害垃圾集中处理,进行掩埋和焚烧。

与此同时,该村还把沼气池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切入点,改灶、改水、改厕、改圈同步进行。目前,已改厕200户,建沼气池140户。通过沼气建设,现有沼气池可年消化人畜粪便1080吨,牲畜粪便利用率达80%,年供沼气14多万立方米,年产沼肥、沼液300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多吨。

生物一体化污水综合处理池

堰河村的.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生物一体化污水综合处理技术。主要由生物一体化处理池和生态池组成。经过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如示:

生活污水--格栅--厌氧调节池--一体化生态池--达标排放

该项目区第一期工程包括天艺茶庄和堰河接待中心2处,投资额100万元,日处理污水20吨,有效解决203户村民的日常污水处理。目前,全村大部分房屋的下水统一进入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先过滤、再沉淀,沼渣沼液去肥田。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在变,山绿了,水清了,小鱼游回来了,水鸟飞来了,达到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

百日山旅游服务区

五山・堰河乡村旅游区是国家aaa景区,目前,4a景区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堰河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多渠道融资、引导村民参与投资发展生态旅游,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兴办了奇石馆、农博馆、茶叶采摘园、休闲农业观光园,形成了以堰河接待中心、天艺茶庄、银杏山庄、凤凰寨、百日山庄为主,辐射周边30多家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服务群落,已初步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

百日山旅游服务区位于百日山景区入口,由百日山庄、百日山景区门楼、万福源三大建筑群组成,由谷城青龙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多万元兴建。服务区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集观光、会务、休闲、游乐、品茗、食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

门楼内有百日山、夹板洞等系列景点,朝圣宫、真武殿、龙头香等旅游建筑群古朴典雅,与武当山景区成为一体,融入“大武当”,洋溢“道风茶韵”的意境。

堰河培训接待中心

堰河村群山环抱,耕地狭小,河道曲折,地形极不规则。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讲求因山就势,随弯就片,依山傍水,合理布局,宜居则居,宜林则林,宜景则景,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堰河培训、接待中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13栋别墅样式独特,风貌古朴,设施齐全,功能现代,灰瓦、青砖、花窗、古门,典雅优美,徽派建筑,茗香居、听水居、遥望居``````,有浓郁的茶文化特色,是美丽乡村民居建设的样本。

接待中心由堰河生态旅游合作社经营,可满足500人培训、就餐、住宿。在管理上坚持接待、价格、标准“三个统一”。在这里,茶叶、木耳、香菇、山野菜、土鸡蛋、腊蹄膀,山珍野味应有尽有。是开展党群教育、体味农耕文化、领略乡野风情的理想之所。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十

按照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我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为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安排部署,在许道、南徐等17个村集中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现将我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情况作简要如下汇报:

一、迅速动员、周密部署。

全县动员会后,我乡迅速反应,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和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指导、协调和推进。二是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二、重点带动,全面推进。

小庄乡共安排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省级重点村四个,分别是南徐村、陈庄村、李长堤村、许道村。县级重点村十三个分别是:北村、冯洼、东许、黄道刘、西璋、东璋、前吉科、和里高、吴小庄、孙小庄、何堤口、刘庄、后孙。

1、村内建设方面。

今年以来,全乡各村共清理垃圾4400车,建垃圾池85个,购垃圾箱380个,清理残垣断壁89处,粉刷墙面8万平米。许道、李长堤、南徐、陈庄、刘庄、十四户西村、中村、东村、李窑、何堤口、孙小庄、仉小庄、吴小庄、东许、李长堤共硬化村内道路12000米。前吉科、东璋壁、许道、西村修建排水沟3400米。如南刘庄村原先各户为了多占宅基,在自己房基周围都延伸出3米多宽的土台,严重影响交通和美观。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形成一致意见,各户超占部分全部清理。经过20多天的努力工作,全村清理超占土方5000余方,清理垃圾300余车。路宽了,人心顺了,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拍手称赞。何堤口村是小庄乡甚至全县比较贫困的村,村主街道坑洼不平,东西障壁、何堤口三个村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一到雨季孩子们趟着泥水上学,群众怨声载道,借这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机会该村修水泥路1000米,解决了该村多年出行难的难题。

2、造林绿化方面。

20_小庄乡共完成植树造林2305亩,圆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其中完成南徐、东许、冯洼、陈庄、吕宅等8个村通道绿化778亩(包括新霞线、沧乐线补植补种),完成仉小庄、十四户等农田林网工程100亩,完成北良、南徐等8个村水网水系造林工程300亩,完成尚宅、等5个村坑塘绿化301亩,完成李窑等33个村村庄绿化746亩,完成何堤口村片林种植80亩。另外,尚宅、南徐等五个村种植冬青、卫矛、女贞等灌木8600平米。如许道村作为省级重点村内先后栽种香花槐550株,碧桃470株,家槐340株,白蜡285株,山柿子300株,法桐300株,金叶槐160株,共计2405株。另种植卫矛等灌木2万余株。村外坑塘周围种植柳树、杨树6000株,公路两侧种植白蜡3200株。

3、特色种植方面。

为响应我县“三点三线”和乡政府驻地环境整治和美化、绿化的总体要求,小庄乡把沧乐线西侧,新霞线两侧和乡政府驻地规划为油菜种植园区,号召农户今年秋在该区域种植油菜,其中新霞线两侧种植1000亩,乡政府驻地种植1400亩,沧乐线西侧种植600亩,现全部种植完毕,油菜苗长势喜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也是我乡今后整体的工作思路。待到明年冬去春来,油菜花开,走在笔直的乡间水泥路上,站在水渠旁、柳荫下观水赏油菜花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时,还欢迎各级领导再次莅临小庄乡参观指导。

4、基本农田建设方面。

除村内面貌改观外,今年小庄乡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乡新打浅井97眼,新建涵洞46座。修建沟渠护坡2段,位置在南徐及尚宅通往小庄乡政府主干道上的原有沟渠两侧,各沿沟渠修50m,共计400m。新安装50kva变压器45台,100kva变压器3台。新规划架设10kv高压线路7.526km,架设低压线75.246km,电力施工涉及33个村庄。新建田间道路共76条总长57.803km,路面宽在3m—5m之间。其中砌砖路面田间道57条,总长41.092km;新修水泥路面田间道15条,总长10.432km;新修柏油路面田间道4条,总长6.279km。

三、创新驱动,强化保障。

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挖掘典型,通过鼓励学习典型、模仿典型、超越典型,调动起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全民动员打造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三是强化项目督导,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期,不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海南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海南省的一员,我深入参与了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亲身体会到了这一过程中的许多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总结和分享我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步,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强道路建设,打通交通瓶颈。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修建了许多水泥路和乡村公路,便利了群众出行,也为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田水利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田的灌溉面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三段: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是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着力点。作为一个热带海岛,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庄、度假村和农家乐。通过精心的布局和规划,我们使得游客在品味乡村生活、农家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迷人的风景和丰富的海洋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段:促进乡村教育和文化发展

乡村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是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提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文化的扶持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

第五段:加强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我们大力推进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灌溉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做法,实现农村的绿色发展。

结尾段:总结

通过参与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深切体会到实现乡村振兴的艰辛和困难。但我也同时感受到了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希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的乡村变得美丽宜居,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篇十二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荆门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 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 宅、 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 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 获益匪浅, 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 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 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xx 年,村 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63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9500 元。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对新 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 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 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 村民大会选举青 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 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 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 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 殖品牌,建立年产 20xx 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 50 公里内的农民发展 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 10 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 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 6000 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 20xx 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 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 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 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 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 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 更高的要求,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 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 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 大学生村官,本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为老 河口农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205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