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5:20:07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5 15:20:07     小编:温柔雨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应该注意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要求。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一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观察法、归纳法。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长:15,宽:10,周长:。

(3)长方形长:11,宽:8,周长:。

(4)长方形长:17,宽:5,周长:。

(5)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7)长方形长:10,宽:5,周长:。

(8)长方形长:17,宽:16,周长:。

(9)长方形长:16,宽:3,周长:。

(10)长方形长:16,宽:7,周长:。

(11)长方形长:14,宽:9,周长:。

(12)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13)长方形长:9,宽:1,周长:。

(14)长方形长:14,宽:3,周长:。

(15)长方形长:12,宽:9,周长:。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行周长则体现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周长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名。

头围。

腰围。

胸围。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评价,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刻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4、练一练。

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下列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

三、深化练习。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师: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周长。

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

师: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

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

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五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认识面积的含义。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1)摸一摸。

(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2)比一比。

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观察)。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看出来的。

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

生1:重叠。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我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题。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六、总结全课: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六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九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复习导入: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引导: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引导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一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提供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仍然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方法在例1的基础有了变化,通过比较的两面墙中贴瓷砖的大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树叶的大小等,让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例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一)看一看,描一描。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三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一。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又称正四边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特性。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与特性。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五

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六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七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八

第一,重视听讲。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及时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堆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熟练掌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去回顾,实在搞不懂就去翻下书。

第三,多做题。学好数学就必须多做题,这是为了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主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如果课本里的习题能解答好,就是把基础打扎实。

基础知识牢固了,就可以去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或者试题来练练手,多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寻找新思路,提高对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做的多了,多多少少就能知道一些解题规律,也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063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