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技巧。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一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二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在家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吗?在散步的途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莫怀戚一起作一次心灵上的漫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词语(课本下注解)。
2.快速抢答,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明确: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三、合作探究,理解亲情。
教师: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得出)。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而这份情感作者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真情告白:
说说家中的亲情故事。
五、质疑问难,美点追踪:
讨论并明确: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分析举例说明)。
文章开篇写一家人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但在我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无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如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的美德。
如就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给,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如对南方初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如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3)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2言浅意深。“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是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小结: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我是这样做子女的。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三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四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连接提问水果种类后转入数的教学活动)。
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苹果?五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有几只小兔?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五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1)以小见大的写法。(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六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教师准备。
1.查找一些尊老爱幼的故事。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1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从尊老爱幼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1.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进入新课。
2.自主合作探究。2.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3.比较阅读,加深理解。3.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理解。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约分钟)。
二、自主合作探究(约分钟)。
三、比较阅读,小结全文(约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成。
散步分歧——。
母亲走大路(承上)。
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是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体现了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指导学生做比较阅读,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从而理解文章主旨。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研讨,加深对课文理解。课后摘抄精美句子,积累语言。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案与提示:
1.(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
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个性练习设计。
2.当“我”决定走大路时自然委屈了儿子,但文中没有写儿子的反应。你认为当时儿子会有什么反应?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答案与提示:
1.顺从母亲“走大路”。因为儿子还小,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
而母亲风烛残年,孝敬时间不可多得。应该将有限的孝敬时。
间留给母亲,这样也是对儿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2.合理即可。
教学探讨与反思。
对于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反复朗读,不仅可以增加语感,同时也便于领悟文章感情;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从而理解文章主旨。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方式下,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补充资料。
这篇文章的写作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的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而对孝却大加赞扬,说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我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的召集,全国像一家人来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分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七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八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关于散步优秀教案设计的内容,欢迎借鉴!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12个生字。3、会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散文《春风带我去散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再齐读两遍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这节课咱们通过4场比赛一个一个达到目标,首先,进行第一场比赛,比一比课文字音谁读得最准确,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之后咱们比赛。
(一)先学。
1、教师范读,不认识的字及时标上拼音。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问问同桌或者举手问老师。
(二)后教。
1、指名读(后进生)要求: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区分平翘舌,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
2、指名纠错。
3、齐读出错的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课文大家已经读会了,咱们接着来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最快地认识本课12个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词语,重点注意红色的字,一会儿,咱们比谁认的字最多。
(一)先学。
自由读词语(带拼音)2分钟。
带着格外呼唤脱掉厚重拉着一丛丛淡紫色二月兰。
树梢筑巢散步风铃。
(二)后教。
1、去掉拼音检测,指后进生读。
2、单个字检测(要求组词)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3、检测读字卡。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课文)。
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正确又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生字大家记得真快呀!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场比赛,看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请认真观察“带、步、丛、兰”这四个字,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先练写一个,2分钟后提写。
1、生观察并练写。
2、师生共同评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强调:步的第七笔是撇;丛的第二笔捺变点。
3、生改错并练写2个。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十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关于散步优秀教案设计的内容,欢迎借鉴!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听文入境。
问: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3、读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听着大家刚才投入的朗读,我也仿佛沉醉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一定读出了很多)请大家回答问题。
a:归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b: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段……,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现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帮老师解决疑问:莫怀戚的《散步》语言非常精炼,但文章第一句写到……,我觉得很啰嗦,直接写“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谁帮帮我。)。
c:写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生读。
※生评析(情感角度、重音、节奏)。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生回答并进一步谈感受。
d:景物描写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呢?
——情节安排上、结构上、铺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后文描写做好铺垫……。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使文句有音韵感,文句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点。
还有吗?找找看。
※找读。
※一起朗读这些句子,一人与大家对读。
4、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明确:“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小结: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5、品文入理(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
——一家人每个人都做得好,权利一样的大。问题的提出是在进一步引导我们不断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个人的观点一样。
a:讨论,师巡视。
b:交流。
c:小结(这种互相听从,构成了一条亲情链,始终链在了一起,确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其实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们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5、我手写我心(习作)(是谁在日落昏黄中倚在窗口焦急的等我们归来,是谁……)。
课堂总结:
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十二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可以运用网站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十三
23散步
莫怀戚
教学内容: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及中年人的使命感鲜明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文中的亲情及使命感。
3、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查找一些尊老爱幼故事,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勾划出不理解句子,提出疑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有没有不2、识的字词。
3、默读课文后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步步引导:散步--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吧--背起母亲和儿子。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尊老爱幼的亲情和责任感。)
(母亲:顺从、谦让;我:尊老爱幼、有责任感;妻子:贤良温顺;儿子:顽皮、有灵性;家庭:温馨、和睦)
11、把本文换一个题目如何?换什么题目好,12、说说你的理由。
(从比较中明白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从家中的哪些小事中感受到了家庭的'亲情的,请几位同学讲述一二。)
3、语言赏析
(拟答案:
1、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写出不2、可遏制的生机,3、表达对生命力的礼赞,4、暗示母亲易地获得新的活力。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6、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子关系,7、母亲明理,8、儿子孝顺。
9、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10、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小家伙天真聪明,11、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1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13、两行整齐的桑树,14、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15、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16、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17、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18、稳稳地,19、走得很仔细,20、好像我背上的同21、她背上的加起来,22、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上看,23、这是非功过形容他们走得小心,24、走得是小路,25、唯恐哪一步有闪失,26、特别是母亲,27、是经不28、起摔跌的,29、非稳当不30、可。这个形象也很有象征意义,31、中年人的责任,32、既要赡养老一代,33、又要抚养下一代,34、一个家庭是这样一来,35、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也是作为初中课文读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申:与《三代》作比较,揣摩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的异同
拟答案:
同:在写法上都以小见大,内容上都表达尊老爱幼和责任感的主题
异:《散步》重在渲染,写景语句较多,使全文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可读性强,犹如西洋油画;《三代》则是平实的记述,没有华丽的句子,是一种白描手法,像中国水墨画。
总之是各有千秋。
4、作业: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亲情就在你我身边,只要你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领会。
请你以“,你还记得吗”为题把你感受到的亲情记录下来让大家分享,你可以以白描手法来记述也可以以渲染笔法来描绘,字数不限。
板书:23散步
莫怀戚
走大路--母亲
分歧我和妻子(尊老爱幼、责任感)
走小路--儿子
散步教案设计海淀区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位揣摩精美语句。
2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自主合作与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课内学习:
(一)、导入: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体现着人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亲情?(学生举例回答)。对,一家人,其实从很小的事里就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散步》一样,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词新义,掌握字音。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四口人中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以用文中一个词“分歧”来概括。
(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思考: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重大?
3分歧的结果怎样?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起母亲和儿子的?为什么说我们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我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处于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庭中的浓浓亲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分歧的结果是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让我们体会到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亲情。
“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四)品味语言
教师导学:本文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意蕴深刻。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语言进行美点追寻,学会圈点、摘录、批注。
学生自主研读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1写景的句子(课文第四、七段中春景的描写)
2精美的.遣词造句(以第二段为例说明)
3两两对称的句子使文章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趣味。
如: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儿子和妻子走在后面
……
(五)拓展延伸
2假如你和爷爷、爸爸一同看电视,在对于看哪个台发生了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给予表扬肯定。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一个镜头--一家人散步,加以渲染,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里语言的美点摘抄在笔记本上。
2抄写生字词。
附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儿童-“我”的儿子) (老年人-母亲)
虬护 善待
-------------------
责蚴
任蛎
感蚋
成熟的生命
(中年人-“我”和妻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2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