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领域中,报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了解和解决问题。在撰写报告之前,可以先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以便有更多的信息支撑。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学习不同范文可以丰富我们的报告技巧。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一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热点话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虚假财务报告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中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人们忧心忡忡。虚假财务报告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再加上现在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应该更加给予高度关注,关注虚假财务报告对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危害,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一个具体指标,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符合整个金融环境。
(二)、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多年来,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性。陈信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他提到:财务报表的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所处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它能帮助银行、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根据此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提供信贷的决策;它能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和调控更具有效率;它还能帮助社会上的和经济研究等专门机构更圆满地履行其特定的职责。《财务报表分析》:王德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其中提到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令人兴奋而又极具技巧的实务操作,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还有造假甄别:剖析会计报表造假的动机和现象,介绍其甄别技巧,操作性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作者:陈少华陈瑜王栋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xx),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企业外部,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报表)把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反映,成为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资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几乎都要使用财务信息,尤其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等。
2、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作者:程隆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xx年1月本书的逻辑主线是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分析主体,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依据,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预测分析为核心,以企业价值分析为综合。池国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于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以世界上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哈佛分析框架”为主线,以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应用为重点,以xx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别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原理、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内容。此外,《财务报表分析》还专门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xx年报作为贯穿全书的案例,采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真实案例。
3、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辨别。xx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一书中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未达到成熟,这表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因此,作者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入司法介入制度。而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防范体系则是万万不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的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最重要的。单喆敏,申银万国证券股份公司证券投资总部高级投资经理,同时担任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信公司财务顾问,以及多家产业基金的独立董事。xx年出版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该书中提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贷款人(如银行),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公司管理层,公司的顾客,公司的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如税务局、工商局和证监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人和机构构成了公司的所谓利害关系集团,由于这些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企业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4、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领域还有中国证监会和报告的使用主体。xx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报告(xx)》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xx)》,从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激励等四个方面设计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正确认识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xx年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止内幕信息泄露。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居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39美国就已经鼓励企业对国外经营分部作单独的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69年对在美国证交会登记的公司提出披露行业信息的要求。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第18号准则(1977年)、第21号准则(1978年)和第24准则(1978年)等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第18号准则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用于分部财务报告;第21号准则要求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国外经营、主要客户和出口销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号准则规定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成立了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委员会完成了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该综合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有关分部财报告准则的发展和走向。英国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之一。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披露分行业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发布了标准会计实务说明书(ssap)第2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地区分部的资产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要求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重要的单位按行业和地区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而后,该项准则经修订后于1997年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其权益或债务证券正处于发行阶段的企业”。其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议。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类似于美国的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欧盟国家有类似于英国公司法中关于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也对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提出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及表现
虚假财务报告的文字性表述,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是相对财务报告而言的。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和内容可以各分为两类:
1、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可以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2、其表现方式从内容可以分为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
(二)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主要危害及原因
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四部分: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虚假财务报告原因也分为四部分:
1、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
4、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对统计数字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及治理
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四点建议: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2、注重外部监督,充分发挥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的职能;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4、及时补充和完善各种会计规范制度、
危害,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成因,相应地提出治理的对策,将其危害降至最小,使会计财务报告成为真实可靠的评价上市公司的指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根据上市公司的现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规定,坚持将危害降至最小的方向与目标,应该采用调查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时什么问题。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
(二)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三)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四)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
(五)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决策的依据,研究这些经济现象如何符合这些标准。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博、浅析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产生及治理,现代商业
[3]高山、论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xx(6)
[4]李红艳、市公司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剖析,中国商界,xx(2)
[5]李德强、虚假财务报告常见的舞弊手法及其防范,企业导报,xx(4)
[6]谭鹏飞、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财经界,xx(2)
[7] [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著,娄而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xx
[8]潘琰、英特网财务会计若干问题研究[m]、论财务会计概念,xx、
[9]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j]、会计研究,xx、(1):56、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二
目的: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使变动成本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应关注变动成本法的实质及其利弊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索出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变动成本法应有的作用。
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及科学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由于20xx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始终不足,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关注成本这条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这种国内外大环境下,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在当前情势下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以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了。因为现行的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对制造费用不管它是固定性的还是变动性的都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克服了全部成本法的许多不足之处,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方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其显著的优势。它既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又是损益的计算方法,因而它更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外研究: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以迅速传播。但由于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未被美国税务当局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企业的管理当局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在美、日、英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已经普及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国内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已被引进我国。当时,国家在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对变动成本法的使用进行试点,从而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道路。1993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做到尽可能与国际惯例协调、接轨,在成本计算方面,把过去那种将销售及管理费用都包括在产品成本内的“特大型”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这样与西方现行的财务会计做法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变动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把一些典型企业如海尔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向各大中型企业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推广和应用变动成本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以理论的形式停留在书本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应用还是很少,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实行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成本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愈来愈不适应,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1、论文主要采用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变动成本法进行了评价。
2、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
[5]聂超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决策应用.《消费导刊》.20xx,12.p141.
[8]翟春凤,赵磊.变动成本法利弊辨析.《中国乡镇企业计》.20xx,8.p44-p45.
[10]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xx,27.p65.
[12]颜廷生.变动成本法在现行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xx,2.p103.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交毕业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三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在强调资本运营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产品经营的重要性。事实上,资本经营并不排斥生产经营。在生产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必须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换。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的途径,资本经营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正是产品运营如此重要,有关生产经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资本运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少,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将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做一展望。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四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在强调资本运营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产品经营的重要性。事实上,资本经营并不排斥生产经营。在生产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必须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换。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的途径,资本经营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正是产品运营如此重要,有关生产经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资本运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少,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将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五
虚假会计信息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问题。在我国一个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而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错误信息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市场泡沫就会过度膨胀,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而民营企业造假也不想博众,从2005年8月公布的会计信息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业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因此而坏帐,血本无归。而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再看国家审计署2003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亏实赢,可想而知,造假已成了企业的常用手段,它们通过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财政报穷帐,对税务报亏帐,对银行报富帐,对主管部门报赢帐,其实只有领导手里的才是真帐”,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它所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献综述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杨克泉、吉星华、王丽伟:《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财会文摘卡2005年第5期。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05年第11期。本文对在实践中,对不对外披露而没有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内部会计信息对外部会计信造成的一定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个重要方面所形成的会计控制盲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控制内部会计信息以达到规范全面会计信息的目的。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制度原因和非制度原因,也有法律原因等,都是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理的对策。
写作思路及提纲
引言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财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造假。是指有意识的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废旧原始凭证,将个人所支出的生活费用伪装成单位的经营开支,伺机在企业单位报销,化工为私。更有甚者干脆制造、购买发票、凭空贪脏等。根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一定是虚假的。
(二)会计过程造假。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一)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固此而坏帐,血本无归。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二)会计造假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六
目的: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使变动成本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应关注变动成本法的实质及其利弊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索出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变动成本法应有的作用。
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及科学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由于20xx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始终不足,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关注成本这条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这种国内外大环境下,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在当前情势下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以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了。因为现行的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对制造费用不管它是固定性的还是变动性的都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克服了全部成本法的许多不足之处,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方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其显著的优势。它既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又是损益的计算方法,因而它更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外研究: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以迅速传播。但由于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未被美国税务当局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企业的管理当局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在美、日、英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已经普及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国内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已被引进我国。当时,国家在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对变动成本法的使用进行试点,从而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道路。1993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做到尽可能与国际惯例协调、接轨,在成本计算方面,把过去那种将销售及管理费用都包括在产品成本内的“特大型”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这样与西方现行的财务会计做法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变动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把一些典型企业如海尔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向各大中型企业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推广和应用变动成本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以理论的形式停留在书本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应用还是很少,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实行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成本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愈来愈不适应,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1、论文主要采用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变动成本法进行了评价。
2、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
[5]聂超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决策应用.《消费导刊》.20xx,12.p141.
[8]翟春凤,赵磊.变动成本法利弊辨析.《中国乡镇企业计》.20xx,8.p44-p45.
[10]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xx,27.p65.
[12]颜廷生.变动成本法在现行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xx,2.p103.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交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七
学院(系)会计学专业20年月日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签名:
20年月日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八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最具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sas)第23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取代,将分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sasno.56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1)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我国于颁布的《独立性审计准则第ii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规定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分析程序的目的为: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新准则规定了可使用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回归分析法。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没考虑到分析程序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建议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时,明确分析程序适用的范围;其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分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分析程序软件使用等相关的后续教育,并鼓励其多利用除企业之外的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建立行业统计数据资料库及开发相关分析程序的设计软件工具,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
(三)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案件及审计人员法律诉讼案的频频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减少风险,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效率。而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分析程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既准确又快捷的完成审计任务。
然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成熟,比如分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会计师对复杂分析程序方法运用能力有限及缺乏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灵活运用分析程序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个人概括整理来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分析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九
会计学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无论在培训模式,课程设置,考试科目,职业认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对于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也同样存在差别。很多学生在参考文献资料时,容易忽略这些差别,以至于论文整体出现严重错误,尤其时在开题报告阶段,极有可能造成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拿捏不准确等情况。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会计学硕士开题报道的具体写作方法。
会计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参考文献的检索、整理分析,通常一篇论文正式写作的第一步都是如此。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会计学论文的始终。
其次是研究背景资料。这项工作是对核心材料进行比较,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资料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参照材料进行分析。这里需要强调下,学术研究通常就是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和分析,因此,这个过程会比较耗时,必须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
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工作后,就可以确定论文的选题。会计硕士论文的选题,除了需要严格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选择符合自身专业范围和能力的题目。
确认选题后可以针对之前收集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提炼,以确认选题的核心议题或研究内容,议题一旦确认,论文即围绕中心站看论述,整个论述过程不得脱离中心。
现在就可以正式拟定开题报告,会计学硕士开题报告的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需要在规定的字数内容完成论文框架的建立,起到疏通论文逻辑,安排研究过程的作用。
开题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选题理由
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依据。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选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比如,会计学硕士课程或者讲座时,对某某一个题目非常感兴趣,或者在会计工作中发现某一个问题很有研究意义等。在收集过的资料中,阅读了一些文章、书籍,开展过这方面的调查,越发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因此,才选择了这个题目。
二、研究意义
是指作者研究这个题目,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以后,将会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带来哪些益处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是指作者在阅读整理了大量参考文献后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情况。一般分为国外研究情况、国内研究情况两个部分说明。主要概括说明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以及他们各自的观点。
四、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作者需要说明论文研究了哪些具体问题,基本上以论文章标题为大纲,适当展开写作的主题内容就可以了。
五、研究的创新点
作者可以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中总结出目前还未解决的研究问题,或者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实有重大发展的内容。
六、研究进程安排
需要真实科学的记录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各时间点的具体工作安排。
七、主要参考文献
把论文写作计划参考的书籍、文章完整具体的'罗列出来。必须要符合学校规定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得捏造谎报不存在或者和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完整的开题报告格式可以参考如下模板
一、开题报告封面:
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论文的背景;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预期的结果
七、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
八、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九、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日益突显的促进作用,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都把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监管的核心,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是“核心的核心”。一个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该能够提供各方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存在的问题,依据现有的披露体系从几方面提出关于具体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公正”。
2.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
第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述(包括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涵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第二方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包括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性;不及时性;不充分性;不规范性;不可比性)
第三方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对策
(1)内部制度的完善包括: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3.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新兴的证券而场之一,其发展也不例外。研究当前我国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论文可以发现这些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类,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动因、行为模式、社会影响、法律责任等进行理论解释和推证。第二类,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效果,即质量、市场反应、用户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检验和描述。第三类,研究特定信息的披露问题,如每股收益、分部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无形资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第四类,研究特殊主体的披露问题,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中小企业等。此外还有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史和进行信息披露比较研究的。这种布局和结构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己具有相当的广度,其关注领域基本涵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所有相关领域,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在深度上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认为此论题具有进一步深刻研究的必要性。
4.论文(设计)的研究计划或撰写方案:
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确定选题;
年1月:通过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后写出开题报告;
年4月:完成初稿,配合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
年5月:反复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5.参考文献:
1.高小珣.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及治理研究[d]..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
3.朱红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4.罗爱群.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研究[d]..
5.谢百三.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m].北京:.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一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的成本信息,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各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可以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奠定基础。注重对成本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小型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本身的竞争能力。
我国对成本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本会计才逐渐被关注。许多学者结合西方管理会计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中国的企业成本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由于环境的变革而应采取的对策。在《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与应用》中,作者王昕、魏宁薇研究了企业成本会计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对策。岳鹏成在他的文章《企业成本会计的科学应用》指出了成本会计数额较大,隐含着较多的坏账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
帅革在《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及改善对策》一文中指出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余绪婴、欧阳清等学者从总结我国成本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索新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适应模式。传统的理念认为,成本会计主要目标是正确进行成本计量。因此,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计量成本、分配费用、报告成本核算信息。早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大都是这种观点,将成本会计看作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成本会计即处于此状态。
日本和欧美从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会计学权威罗伯卡普兰和罗宾,库拍为代表所建立的面向流程管“作业成本法管理”.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企业价值的目的。而在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西方国家对成本会计的研究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不断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及应用进行研究。
戴维德·莱肯在他的《成本会计论》中,从企业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成本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运营,由于企业间的这种经济活动导致了他们相互竞争,并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程序和质量做出定量相关性的分析。在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一、引言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三、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一)对成本效益的内涵理解不正确
(二)对成本会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没有完全形成
1.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2.复合型人才缺乏
3.办公软件的局限
(四)新制造环境无法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
四、成本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成本会计效益的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明确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三)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
(四)推动成本会计向作业成本法迈进
(五)树立长效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思想
五、结束语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小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获取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状况,并采用实地调查企业等方法来了解成本会计的现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分析小型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不断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
[1]垢世 强。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4)。
[2]朱斌。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成本会计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
[3]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4]邓斌,周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j].特区经济,(9)。
[5]李文波。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3)。
[6]王希春。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j].经济研究导-t0,(19)。
[7]赵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j].财会研究,20xx(14)。
[8]裘卫红。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xx(23)。
[9]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0]昊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二
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题目: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 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 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 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 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 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 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 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11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 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 ,t.h., hatfield ,h.r.,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17, (3)
[6]费伦苏。关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3期
[7]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07.
[8]李jun.略谈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谨慎原则[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李娜。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论坛。
[10]马文娟。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j].甘肃科技,12月,第23期。
[11]马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期刊。
[13]汤云为。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
五、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20xx年9月28日 毕业论文动员会。
20xx年10月10日前 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
20xx年10月12日 上交论文选题。
20xx年10月20日之前接受导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0xx年10月25日前 完成文献综述。
20xx年10月29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填写。
20xx年11月2日 开题答辩。开题后正式着手撰写论文。
20xx年3月29日前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2日前 完成论文二稿。
20xx年4月26日前 完成论文三稿。
20xx年5月10日前 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
20xx年5月29日 论文答辩。
知识扩展:科研开题报告
(一)科研开题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科研开题报告是科学研究人员准备对某一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的时候,针对这一项目所作的论证和规划。
样做可以避免研究项目的仓促上马,盲目展开,保证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计划性。
科研开题报告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或导师审批,并为他们以后检查科研成度、经费使用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看,科研开题报告在科研管理中有重要作用。二是与科研计划相结合,作为科研人员掌握研究方法和进度的依据。从这个角度说,科研开题报告是一种计划性文书,对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骤有着规划、设计作用。
(二)科研开题报告的特点
1.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科研开题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是对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效益前景进行论证。这一部分对该项目能否成功立项起着重要作用,要求做到立论科学、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考察细致,预测准确
科研开题报告还要汇报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显示本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预测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都必须以细致考察、准确预测为前提,建立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说,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并不以文本的写作过程为重点,而是以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重点。
3.方法得当,切实可行
科研开题报告要提供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要申报研究经费购置研究设备,要制定研究计划。这些方法和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报告被批准之后能否顺利实施。如果将来出现研究方法不当、经费不足、计划不周的情况,研究工作将陷入被动甚至出现混乱。
(三)科研开题报告的类型
1.研究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的开题报告。它是纯科研型的,在各类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运用广泛。
2.教研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高校的研究生向导师和学位点提供的开题报告,一方面是为了开展专项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的开题报告属于教研型的,在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运用广泛。
(四)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
1.标题
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项目名称加文体名称,如《磁化节能燃烧技术科研开题报告》;二是申报学位名称加文体名称,如《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正文
科研开题报告的内容丰富,如下一些基本项目或是必不可少,或是可能出现的:
其一是科研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这是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表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研究课题,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其二是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那就是开拓性的研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则要说明继续研究的意义何在,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等。
其三是主要研究内容纲要。要列出在本课题之内的具体研究内容,分几大部分,每部分包括哪些单元或章节等。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打算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如调查、比较、实验、技术开发、技术演示、开论证会、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等。
其五是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
其六是所需设备及解决途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一般没有此项。
其七是经费预算。有些学位性研究没有经费来源,可省略此项。
其八是课题组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如果是个人研究,可省略此项。
其九是研究步骤与进程安排。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三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在强调资本运营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产品经营的重要性。事实上,资本经营并不排斥生产经营。在生产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必须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换。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的途径,资本经营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正是产品运营如此重要,有关生产经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资本运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少,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将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做一展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四
设计(论文)题目: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学生姓名:吴瑞愉学号:071018指导教师:刘大进。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视同销售这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在税收的角度却认为它实现了销售实现的功能。如何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直接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对于货物改变用途但并未真正实现销售的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容易混淆,本文结合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针对几种视同销售的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对二者的财税处理差异进行分析,以避免给企业和国家税收造成损失,同时也在理论上分析清楚各种情况下的《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及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工作的进行。
二、意义。
通过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的研究,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理解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在制定理念上的不同,掌握不同规定下的核算方法和步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相关的难题,提高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
一、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一)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所得税实施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三)增值税暂行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在视同销售规定上的理念差异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实施条例。
(二)会计准则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所得税实施条例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将货物移送非同一县(市)其他机构。
(四)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四、结论。
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判断。
……………………。
参考文献:
[1]王惠.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j].中国科技纵横,2009,12。
[2]李忠瑞,郭怡.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商场现代化,,20。
[3]李英.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分析[j].会计师,2009,12。
[8]李峰辉.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分析[j].冶金财会,2010,08。
[9]张弘,闫伟,朱红.试述视同销售货物的账务处理[j].北方经贸,,08。
案例分析:
例1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对s公司进行投资,该批货物市场公允价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abc公司取得s公司5%的股权。该业务应分解成两项业务,一是对外销售,二是进行投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会计上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增值税以市场价(假定有市场价格,下同)作为计税依据;所得税以同期同类价确认应税收入,尽管在法规在表述上不完全一样,但实质上没什么差别,所以该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一致,纳税申报时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职工福利、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2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用作市场推广发放客户,该批货物市场价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会计处理:
借:销售费用194。
贷:库存商品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中,自产货物用于市场推广,在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增值税中视同销售,按市场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购进用于生产该货物的原材料及应税劳务的进项税允许扣除;在所得税中也视同销售,按同期同类市场销售价格计应税收入,即按200万元调整营业收入,相应调整营业成本,从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例3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抵偿欠s公司的购货款200万元,并收到银行存款34万元。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200。
银行存款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中,会计上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购人价格确认销售成本;增值税也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以抵扣;所得税按外购价格确认应税收入,对其税前可抵扣成本未明确规定,但我们可理解为也按购入价计算成本。这样一来,纳税申报时应调减据以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限额的营业收入40万元,从而也调减应纳税所税额40万元。在现实业务中外购价往往就是公允价.此时便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4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交际应酬。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194。
贷:存货16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不符合会计上收入确认条件,所以不确认收入,而是将货物的购人成本、销项税金之和计入对应的管理费用科目;增值税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抵扣;所得税按购人价格计人营业收入,也按购人价格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和所得税处理不一致,在纳税申报时需调整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但一般不对应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与班组同学交流,与詹毅美老师讨论设计。
签名:吴瑞愉。
年4月29日。
注:此表前五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
此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五
成教 学院(系) 会计 专业 04 月29日
设计(论文)题目: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学生姓名:吴瑞愉 学号:071018 指导教师:刘大进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视同销售这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在税收的角度却认为它实现了销售实现的功能。如何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直接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对于货物改变用途但并未真正实现销售的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容易混淆,本文结合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针对几种视同销售的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对二者的财税处理差异进行分析,以避免给企业和国家税收造成损失,同时也在理论上分析清楚各种情况下的《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及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工作的进行。
二、意义
通过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的研究,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理解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在制定理念上的不同,掌握不同规定下的核算方法和步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相关的难题,提高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
一、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一)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所得税实施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三)增值税暂行条例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
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在视同销售规定上的理念差异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实施条例
(二)会计准则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所得税实施条例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三、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将货物移送非同一县(市)其他机构
(四)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四、结论
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判断
……………………
参考文献:
[1]王惠。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j].中国科技纵横, 2009 ,12
[2]李忠瑞,郭怡。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商场现代化,20
[3]李英。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分析[j].会计师,2009,12
[8]李峰辉。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分析[j].冶金财会,2010,08
[9]张弘,闫伟,朱红。试述视同销售货物的账务处理[j].北方经贸,08
案例分析:
例1 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对s公司进行投资,该批货物市场公允价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abc公司取得s公司5%的股权。该业务应分解成两项业务,一是对外销售,二是进行投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会计上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增值税以市场价(假定有市场价格,下同)作为计税依据;所得税以同期同类价确认应税收入,尽管在法规在表述上不完全一样,但实质上没什么差别,所以该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一致,纳税申报时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职工福利、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2 abc公司将一批自产货物用作市场推广发放客户,该批货物市场价格200万元,生产成本160万元。会计处理:
借:销售费用194
贷:库存商品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中,自产货物用于市场推广,在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增值税中视同销售,按市场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购进用于生产该货物的原材料及应税劳务的进项税允许扣除;在所得税中也视同销售,按同期同类市场销售价格计应税收入,即按200万元调整营业收入,相应调整营业成本,从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例3 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抵偿欠s公司的购货款200万元,并收到银行存款34万元。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200
银行存款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160
该业务中,会计上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购人价格确认销售成本;增值税也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以抵扣;所得税按外购价格确认应税收入,对其税前可抵扣成本未明确规定,但我们可理解为也按购入价计算成本。这样一来,纳税申报时应调减据以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限额的营业收入40万元,从而也调减应纳税所税额40万元。在现实业务中外购价往往就是公允价。此时便无需调整。类似的业务有:股息分配、偿债、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等。
例4 abc公司10月购进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万无。12月份公司用该批货物交际应酬。该批货物的市场价格售价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194
贷:存货16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4
该业务不符合会计上收入确认条件,所以不确认收入,而是将货物的购人成本、销项税金之和计入对应的管理费用科目;增值税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进项税可抵扣;所得税按购人价格计人营业收入,也按购人价格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和所得税处理不一致,在纳税申报时需调整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但一般不对应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类似的业务有:捐赠、交际应酬等。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与班组同学交流,与詹毅美老师讨论设计。
签名:吴瑞愉
年 4月 29 日
注:此表前五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
此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六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交论文提纲:月日
交论文初稿:20月日
交论文定稿:年月日
论文装订:2005年月日
日期
签名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七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热点话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虚假财务报告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中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人们忧心忡忡。虚假财务报告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再加上现在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应该更加给予高度关注,关注虚假财务报告对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危害,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一个具体指标,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符合整个金融环境。
(二)、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多年来,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陈信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他提到:财务报表的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所处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它能帮助银行、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根据此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提供信贷的决策;它能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和调控更具有效率;它还能帮助社会上的和经济研究等专门机构更圆满地履行其特定的职责。《财务报表分析》:王德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其中提到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令人兴奋而又极具技巧的实务操作,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还有造假甄别:剖析会计报表造假的动机和现象,介绍其甄别技巧,操作性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作者:陈少华陈瑜王栋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xx),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企业外部,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报表)把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反映,成为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资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几乎都要使用财务信息,尤其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等。
2、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作者:程隆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xx年1月本书的逻辑主线是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分析主体,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依据,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预测分析为核心,以企业价值分析为综合。池国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于xx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以世界上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哈佛分析框架”为主线,以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应用为重点,以xx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别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原理、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内容。此外,《财务报表分析》还专门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xx年报作为贯穿全书的案例,采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真实案例。
3、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辨别。
xx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一书中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未达到成熟,这表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因此,作者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入司法介入制度。而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防范体系则是万万不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的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最重要的。单喆敏,申银万国证券股份公司证券投资总部高级投资经理,同时担任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信公司财务顾问,以及多家产业基金的独立董事。xx年出版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该书中提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贷款人(如银行),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公司管理层,公司的顾客,公司的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如税务局、工商局和证监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人和机构构成了公司的所谓利害关系集团,由于这些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企业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4、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领域还有中国证监会和报告的使用主体。
xx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报告(xx)》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xx)》,从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激励等四个方面设计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正确认识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xx年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止内幕信息泄露。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居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39美国就已经鼓励企业对国外经营分部作单独的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69年对在美国证交会登记的公司提出披露行业信息的要求。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第18号准则(1977年)、第21号准则(1978年)和第24准则(1978年)等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第18号准则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用于分部财务报告;第21号准则要求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国外经营、主要客户和出口销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号准则规定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成立了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委员会完成了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该综合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有关分部财报告准则的发展和走向。英国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之一。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披露分行业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发布了标准会计实务说明书(ssap)第2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地区分部的资产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要求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重要的单位按行业和地区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而后,该项准则经修订后于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其权益或债务证券正处于发行阶段的企业”。其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议。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类似于美国的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欧盟国家有类似于英国公司法中关于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也对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提出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及表现
虚假财务报告的文字性表述,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是相对财务报告而言的。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和内容可以各分为两类:
1、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可以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2、其表现方式从内容可以分为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
(二)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主要危害及原因
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四部分: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虚假财务报告原因也分为四部分:
1、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
4、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对统计数字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及治理
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四点建议: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2、注重外部监督,充分发挥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的职能;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4、及时补充和完善各种会计规范制度、
危害,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成因,相应地提出治理的对策,将其危害降至最小,使会计财务报告成为真实可靠的评价上市公司的指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根据上市公司的现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规定,坚持将危害降至最小的方向与目标,应该采用调查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时什么问题。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
(二)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三)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四)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
(五)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决策的依据,研究这些经济现象如何符合这些标准。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八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xx。20xx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xx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xx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篇十九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文献综述。
摘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xx.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3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