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将心比心》教案(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2:54:55
最新《将心比心》教案(七篇)
时间:2022-12-26 12:54:55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心比心》教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 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导语:可是,母亲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她成功了,是哪句话?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导语:(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1、导语:文中的阿姨与母亲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举动的,想想看,谁来说说。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 学生举例。

4、 出示课件“心”图。

导语: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那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平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将心比心》教案篇二

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篇(略读)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才上完。你呢?”“一个课时。略读课文嘛,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讲课,后者则是将略读课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因生活所迫,负担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

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 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将心比心》教案篇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管老师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

因此,管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管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教师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教师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结合实际说话,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设计管老师设计的有新意,以文章的内容为主线,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现在我们是老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

因此,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案篇四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对这节课教学的处理上,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只有学生会质疑,说明他们对课文的预习到位了,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获取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

1、由课题“将心比心”入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接着让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归纳总结,保留有价值的问题,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2、自学课文,弄懂课文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

(2)护士在为母亲输液时,两次扎针都没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亲拦住了,还说了一些鼓励和关爱的话,让“我”和护士都很感动。

两个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爱幼,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从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案篇五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四年级选的是《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后一个讲的,听了前几位老师的课之后,让我越来越迷茫了,这几个老师整节课以分析故事内容为主,让孩子讲故事。课后,我又一次拿起了语文书,细细的读了几遍课文,认真的钻研教材,在脑海中酝酿着教学思路:如何能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为他人考虑呢?怎样才能升华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们如何去处理?我间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诉了其他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能配合我一起演这出戏。

第二天我就要讲课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太合适,这不是明摆在欺骗学生吗?刚好我们班张贺同学生病了,我以这个事实为情景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又推翻了原来的设想,重新设计了这节课。

导入:今天我的心就如这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天我告诉大家,张贺住院了,今天咱班的很多孩子就从自己家里拿来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让我感动。如果此时张贺知道了,会更感动的。大家的这份心意我先替张贺谢谢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我们的心会更加温暖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1、2、3题。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这些句子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出来的,做这些事他们都想到了谁?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动:

1、说说谁在班上帮助过别人,说明具体的事

2、谁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大胆的说声“谢谢“

3、让孩子现场给张贺打电话,说出祝福。

课堂小练笔:给张贺写贺卡

课堂小结:揭示课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总结:(此处配音乐)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整个教学环节在我大脑中放映的好几遍,上好这节课,我信心十足。

上课了,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到互动情节了,我有些紧张,因为事先我没有和张贺的妈妈沟通,不知道打电话会能否顺利。我转身走向讲台,想要去拿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和 电话号码。走的有些快,忘记了录播教室的讲台了,(教室里是没有三尺讲台的),刚要去拿手机,脚一下子踩在了讲台的边缘,另一只脚也悬空了,只听“扑通“一声,我整个身体狠狠的摔在了讲台上,脚踝和右腿膝盖剧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脚踝,尽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疼痛难忍的我涨红了脸,我好恨自己不小心,在学生面前丢大人了。眼看一节成功的课就要完成了,在这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泪流满面。我打算宣布下课,下节课继续讲。就在我放弃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老师,你没事吧?”“老师,摔到那里了,很疼吧?”“老师,我们来扶你。”……一句句稚嫩的,关切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洒进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泪了,百感交集。这股力量使我坚强的站了起来。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谢。我就将机就计,让孩子们以刚才我摔倒后,所发生的事情写一篇小练笔,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现场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写作诞生了。孩子们都能通过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感人的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的肺腑之言:老师的眼泪 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哭了,因为她的腿摔疼了,这是咸咸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其她的老师都很关心她,她很幸福,这是甜甜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同学们都在担心着她,她感动了,这是暖暖的泪。我希望老师以后做什么事小心一点,希望她快点好。

孩子们习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诚的。我的疼痛成就了这次成功的习作,因为疼痛是最真实的。人生也是这样,失败时让我们痛,痛了,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才能让我们奋发向上。只有疼过,才有痛的滋味。

《将心比心》教案篇六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四年级选的是《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资料浅显易懂。课文经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终一个讲的,听了前几位教师的课之后,让我越来越迷茫了,这几个教师整节课以分析故事资料为主,让孩子讲故事。课后,我又一次拿起了语文书,细细的读了几遍课文,认真的钻研教材,在脑海中酝酿着教学思路:如何能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为他人研究呢?怎样才能升华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体验是最好的教师。”有了,我能够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们如何去处理?我间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诉了其他的语文教师,期望他们能配合我一齐演这出戏。

第二天我就要讲课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太适宜,这不是明摆在欺骗学生吗?刚好我们班张贺同学生病了,我以这个事实为情景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又推翻了原先的设想,重新设计了这节课。

导入:今日我的心就如这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日我告诉大家,张贺住院了,今日咱班的很多孩子就从自我家里拿来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让我感动。如果此时张贺明白了,会更感动的。大家的这份心意我先替张贺多谢了。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我们的心会更加温暖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1、2、3题。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这些句子是经过什么描述方法表达出来的,做这些事他们都想到了谁?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动:

1、说说谁在班上帮忙过别人,说明具体的事

2、谁理解过别人的帮忙,大胆的说声“多谢“

3、让孩子现场给张贺打电话,说出祝福。

课堂小练笔:给张贺写贺卡

课堂小结:揭示课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总结:(此处配音乐)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完美,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整个教学环节在我大脑中放映的好几遍,上好这节课,我信心十足。

上课了,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到互动情节了,我有些紧张,因为事先我没有和张贺的妈妈沟通,不明白打电话会能否顺利。我转身走向讲台,想要去拿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和电话号码。走的有些快,忘记了录播教室的讲台了,(教室里是没有三尺讲台的),刚要去拿手机,脚一下子踩在了讲台的边缘,另一只脚也悬空了,只听“扑通“一声,我整个身体狠狠的摔在了讲台上,脚踝和右腿膝盖剧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脚踝,尽力稳定自我的情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疼痛难忍的我涨红了脸,我好恨自我不细心,在学生面前丢大人了。眼看一节成功的课就要完成了,在这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泪流满面。我打算宣布下课,下节课继续讲。就在我放弃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教师,你没事吧?”“教师,摔到那里了,很疼吧?”“教师,我们来扶你。”……一句句稚嫩的,关切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洒进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泪了,百感交集。这股力量使我坚强的站了起来。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激。我就将机就计,让孩子们以刚才我摔倒后,所发生的事情写一篇小练笔,抓住动作和语言描述现场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写作诞生了。孩子们都能经过心理,动

作和语言描述刻画出了感人的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的肺腑之言:教师的眼泪教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时,不细心摔倒了。教师哭了,因为她的腿摔疼了,这是咸咸的泪;教师哭了,因为其她的教师都很关心她,她很幸福,这是甜甜的泪;教师哭了,因为同学们都在担心着她,她感动了,这是暖暖的泪。我期望教师以后做什么事细心一点,期望她快点好。

孩子们习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诚的。我的疼痛成就了这次成功的习作,因为疼痛是最真实的。人生也是这样,失败时让我们痛,痛了,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才能让我们奋发向上。仅有疼过,才有痛的滋味。

《将心比心》教案篇七

阅读和理解就像人与影子,总是相伴相依的。一说到阅读,就必然想到理解;要理解,就必然要通过阅读。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提倡个性化的理解,但是不管阅读理解个性化到什么程度,都不能脱离文本的规定性。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里,也是有它的文本规定性的?

“将心比心”在这篇文章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关键词来理解:

师:阅读提示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看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个护士的?

生个人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不知道其他同学认真思考了没有。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个护士的?

生: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注意,是轻轻地说,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读得好!母亲轻轻说出的这句话里,藏着的是一份——“鼓励”。还有同学找到其他的句子吗?

生: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师:找的好!母亲平静的眼神里,藏着的是一份——“宽容”。还有同学找到其他的句子吗?

生: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师: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母亲平静的话语中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理解”。咱们把这三个描写母亲对待护士的句子跳读一遍,仔细体会,看哪一处描写让你最感动?

生跳读。

师:哪一处让你最感动呢?

生:最后一处。

师:咱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好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生齐读

师:母亲的这段话,实际上表达了一个观点,你看着屏幕说一说这个观点。

生:对待别人的女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

师:这就叫做将心比心。看看第1自然段,还有没有这样让你感到温暖的句子?

生:阿姨轻轻地说……

师:这个阿姨的话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谁来说一说?

生:对待别人的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

师:这就叫做——

生:将心比心。

师:明白什么叫做将心比心了吗?

生:明白了!

师:看着板书给我们说说你对“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理解吧。

生1:“将心比心”就是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别人的女儿。

生2:“将心比心”就是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别人的母亲。

生3:“将心比心”就是宽容别人。

生4:“将心比心”就是鼓励别人。

生5:“将心比心”就是理解别人。

师:“将心比心”还可以理解为尊重别人。学会“将心比心”重要吗?

生:重要!

师:为什么?课文上是怎么说这个重要性的?

生: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师:有这么一段歌词“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样的拥挤;地上的人们,为何,像星星一样的疏远?”你说说,为什么人们之间会像星星一样地疏远呢?

生: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将心比心。

师:不理解别人,不宽容别人,不尊重别人,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会——

生:疏远了。

从上面的片断教学中不难看出,“将心比心”一词的理解是带有文本规定性的。在这篇课文中“宽容、鼓励、理解、尊重”都成为了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同义语,而妈妈和阿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具体行为,则是对将心比心最详尽的诠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122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