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系论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4:30:03
大学数学系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1-06 14:30:03     小编:笔尘

观察和思考是写作的灵感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身边的事物和思考其中的道理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图表或数据的展示方式,来更直观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一

联系电话:本省×市××××。

这封求职信开头说明招聘信息来源之后,开门见山,表示应聘意愿。主体分三层:一是把自己的姓名、住址等情况作简要介绍;二是针对人才需要的条件,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三是再一次提出请求,并表示决心。全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二

数学系大学毕业生自荐信,在阅读本文之前大学生个人简历为了让求职者了解更多的求职知识以下推荐一篇数学系应届毕业生自荐信作为参考。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应该怎样写求职信呢?请以这份数学系毕业生求职信为模板。

尊敬的贵校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拔冗阅读我的求职信。下面,我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向您作简单的个人自我介绍: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三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

敬礼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三

数学专业中应用数学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如教育工作者在数学建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

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组织形式。

应用数学是高等大专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理论、服务专业课与思维方式方法等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数学的教学活动发表几点简单认识。

应用数学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数学建模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帮助学生体会到所学应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进一步深化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点认识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微分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水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某学生小组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知某纸厂水库中原有的水量为500吨,假设含有5%污染物的废弃水以每分钟2吨的流动速度持续注入该纸厂的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设定为废弃水注入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将不再向外排出)?假设废弃水注入水库后,该造纸厂水库中的水又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反流出该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并依据计算出的最终结果向社会生活中的用水单位等提出有效控制污染水源的有效措施。

这样就将微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置于真实的现实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主观探究能力与创造性学习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思维的方式。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职员工则是学生各项学习活动中的扶持者与指导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尊重所教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在我看来,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这一要求,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是重中之重。对于此,针对教师资源与学生实际人数众多这一突出矛盾问题,我认为高等院校教师在应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帮扶学习小组,即每位教师帮扶一定数量的学生。如此,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扶教师可以将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者窍门介绍给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措施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其数学素质及修养能力;与此同时,教学相长,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优势。例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有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数学教学活动。再如,学生数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将间接地推动教师积极地深入到数学科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总之,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确保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这样才能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促进大专院校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增强。

张丽丽.地方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2014(06).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四

当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引发了全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大幅度提升,这使得人们密切关注着我国师范生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于今年3月分别以白城师范学院数学系loo名实习学生和50名现任中学数学教师的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了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如下:

1、敬业精神不强。

很多人没有把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与个体和谐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主要表现在:

(1)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如对“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教师职业”的人仅占19%。

(2)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明确,如对“教师地位很高”这一问题回答持否定态度和模糊态度的分别占42.9%和42.7%。

(3)专业思想不牢固,如对“有其他机会,是否改行”问题,持肯定的人占30%。

(4)教学思想不端正,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的教师占现任教师的50.3%。这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知识而忽视人格塑造的状况,即重智育轻德育。

2、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量的师范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

(1)学科课程过深、过多、过专。

(2)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过旧,缺乏人文科学基础,也就是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如对“科技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适应中学教学”这个问题39.3%的人表示“模糊”。

(3)重学科课程而轻教育理论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很多人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不理解”或“模糊,”,有45%的人对我国的教育目的表示“模糊”,有38.3%的人不懂教育的历史.这说明了教师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既反映了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训练薄弱,教育课不受重视的程度,也反映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研究不够重视等倾向。

3、教育实践能力差。

从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实践能力普遍比较低下。38%的教师不经常与学生谈话和与学生接触,70%以上的人不大使用信息交流技术。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他们刚参加工作时,教学工作能力和研究操作能力均差,如班主任工作、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和教育科研合格率均低于60%。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国的高师教育在课程上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基础教育实际需要。

4、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

由于我国高师教育长期忽视师范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没有让他们接受特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致使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缺乏。调查表明,师范毕业生由于缺乏创造能力和个性,照本宜科现象普遍存在,在教育教学上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陈旧,害怕变革,用统一的“模型化”目标要求学生,局限于单一模式,排斥多元化教学模式,否定学生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实行满堂灌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等。

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国家在进行教育和课程改革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因为未来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人才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数学教师正处在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历史性转变之中,这必然要求数学教师建构起新的优化的素质结构。

那么,在新课程下,作为未来数学教师的高师数学系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1.应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数学教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师德言行、敬业精神,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数学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倾注到其职业中时,便会在其举手投足、一颦一蹙之间充满深厚真诚的“师爱”。这样的教师就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超乎寻常的向心力和信赖感,就会让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生发一种高度自觉的内驱力和自策力,就会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和由衷敬佩。

2.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素质。

笔者认为,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三方面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换,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都应摆在突出的位置。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同时更要具备数学能力。瑞典心理学家韦尔德林将数学能力定义为符号、方法、证明的本质,并在记忆中保持和再现它们,把它们与其它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联系起来以及运用它们解决数学(和类似的)课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教师需要空间的、计算和数的、归纳演绎和推理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或不确定性,为此教师必须具有驾驭动态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

3.应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现象,已经使得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垄断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得以维持的基础,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了“持续的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数学建模”等新内容,新课程这些改革的内容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是研究者。这是因为在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沟通中研究学生的思考模式;要研究当代数学潮流,研究新的数学课题;要研究如何使由执行课程计划和依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改革中称“课程标准”)讲授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课程研制者。数学教师更应是反思实践者,因为这里的“反思”不仅仅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课程处置、教学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以便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4.应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育创新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课程观强调数学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至少有以下理由:

一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要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数学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原则、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保护和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敏锐性。

二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科内外综合的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方面强调要改革和建立分科课程,另一方面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合力育人,这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是基础教育改革设立实践与综合运用专题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等;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这些数学活动,同时也会使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高师数学系学生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以不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五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是工科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断深化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我们从工科院校的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我校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其中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和数学建模等课程则是应用数学的工具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上应该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与相互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创新相结合,构建融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在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能兼顾学生专业的差别,理论与应用相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2.1我校按照一般工科院校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将大学数学课程分为四大类别、四种课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科竞赛培训、课外科技小组活动)、二个层次(普通班、提高班)的“四四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

2.2实际的教学中,在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同时,要增加一些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高等数学》中,在讲到拉格朗日乘数法的时候,针对经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介绍一个经济学中的最优价格模型。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对所学课程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注重讲授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而不要照本宣科,单纯地为了做题而讲题。比如说《线性代数》这门课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知识点容易混淆。授课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就应该让学生明确《线性代数》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解线性方程组,它贯穿于《线性代数》的始终,另一个是从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问题抽象而来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向量理论的发展为了研究方程求解的理论,在求解的过程中提炼了两个工具,分别是矩阵和行列式,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整体知识框架,在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各章节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再比如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对统计思想的讲解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因为统计部分是这门课的精华所在,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部分内容。

2.4由于数学课程内容上纵横交错、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一题在解法上也灵活多变,因此鼓励学生在一题多解上下工夫,有利于掌握定理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

3.1适度地引进多媒体,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授课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二者的优缺点。受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尽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直观,增大信息量,但却容易加快课堂节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尤其是理论推导时,这时就需要“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数学的课堂上,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兴趣。

3.2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讨论课,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通过讨论,学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4教材体系的建设。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结构、理论应用、特色体现等不同角度,编写了相应的教材。目前《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均采用学校自编教材,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都附有相应的数学实验内容,新教材强化了数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由于数学系列课程具有逻辑性强、抽象难懂等特点,学生对课程的教学、作业和习题课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和掌握的不好,对证明题和应用题显得尤为吃力。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还编写了部分辅助教材,比如说《高等数学习题课教程》,不仅简要地归纳了各章的知识脉络,而且按照章节列举了相应的典型例题,甚至包括一些考研题。这类教材的编写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数学系列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六

尊敬的贵校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拔冗阅读我的求职信。下面,我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向您作简单的个人自我介绍: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20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三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把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巧妙而灵动地转化为数学活动。

应用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把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巧妙而灵动地转化为数学活动。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发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做法与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同样,生活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巧妙创设真实的生活场境,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彰显了数学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学生萌生主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课前调查,萌发应用意识。

教师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素材,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我设计了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是怎样用的?由此,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种酒的度数、工厂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并且由于兴趣盎然,一些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课上,一张张记录着学生收集调查结果信息的纸条,喜滋滋地摆在桌面上,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在收集信息中,学生了解的是社会,深入的是生活实践,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明显提高,求百分率这个知识重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所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他们才会善于“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场景,培养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理解、感受数学,为新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因此,恰当地创设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立足于实际需要中去寻求知识,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进行:

(2)活动开始,把准备好的人民币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超市”去购买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亲历体验,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小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数学生活背景,如买菜、去超市购物、收存零钱、用好压岁钱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节,但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后,启发学生按下表把自己或家里买的东西记录下来,并列出算式。

在操作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互相间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些学生还从自己的表中发现“当花的钱一样多时,买单价贵的物品就买得少,买单价便宜的物品就买得多”的函数思想。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也更便于应用。把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概括活动放到他熟悉的生活中,他会更感兴趣,也易于更快地探究、理解到知识的实质。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将会受用终身。”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以旧悟新,巧妙迁移。

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成为共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历数学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体验与创造中学习。比如,在教学有关概念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如教学“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时,可让学生准备一个小萝卜、一把小刀,师生一起切萝卜: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萝卜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此时对面、棱、顶点等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认识已很丰富。这时教师再出示长方体模型,并从模型中抽出长方体的骨架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其观察,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每个顶点由3条棱相交而成,它们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把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学生便直观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等特征。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结合,既建立了概念,又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以形表数,感悟算理。

数学教学中,每一部分知识都有一定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来化解教学难点,使教学难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其活动流程设计如下: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动手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并把你的发现与同桌相互交流。

这个教学过程把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通过折纸有效地把形和数紧密地联系起来,灵动地将形转化为数学符号(即算式)。使学生在经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中,在理解其意义的同时,真切感悟了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实践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务必引领学生经历有层次的数学活动,获得真切的数学实践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操作等活动场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用相融的过程中,最终获得数学素养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八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 (20xx春15--16周)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九

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培养高校学生所必备的数学素质,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在高等院校中,大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一直深受重视并且不断提出高要求。

我校大学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微积分》等,其核心部分是《高等数学》。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院校,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数学教学也应该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应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割舍一些教学内容,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紧密结合各专业需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我校特点,借鉴国内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校可以进行分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变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模块体系,各专业在制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能力进行分解时,把大学数学课程作为专业能力分解的基础模块。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自主学习为特色”的思路,对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针对我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对于大学数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依据“适度、够用”的原则,确定大学数学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改革的基本原则为:“横向分类,纵向分级”。

横向分类是指:大学数学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要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首先根据我校实际,按照理工科、文科经管类专业的需求,我们将大学数学分为两大类:工程应用数学、和经管应用数学;然后对于不同的专业,在制定数学模块内容时,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素的分解,归纳出该专业课程中所需的数学知识点,并切实地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优化整理,使指定的数学模块涵盖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点。

纵向分级是指:我们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将大学数学课程分为若干次级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是层层递进的,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为专业需求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1、工程应用数学。

适用专业:化工类、机械类、电气类、生物类等。

具体课程设置。

2、经管应用数学。

适用专业:会计类、工商管理类、经济类等。

在具体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比如我们以经管应用数学中《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为例,可以这样做课程设计:

1、理论学习。

能力培养要求:

(1)计算能力:掌握行列式、矩阵代数、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二次型及线性规划等基本知识及相关基本运算。

(2)逻辑推理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推理相关的问题;

(3)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利用矩阵代数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结果。

具体教学内容: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和线性规划。

2、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要求:

(1)能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2)学会查阅资料,阅读文献:

(4)学会使用相关的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

具体实践内容:

(1)案例分析:矩阵在专业上的应用;

(2)操作应用:安排两次数学实验:投入产出模型、交通调流模型;

(3)模块深化:利用mathematica命令求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专题研究报告:根据交通调流模型的思想方法,为所熟悉的城镇建立一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模型,并提供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3、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要求:

(3)口头表达能力:能用数学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汇报学习任务和学习成果;

具体学习任务:

(1)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完成关于线性代数历史发展的综述报告一份。

(2)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相关数学软件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

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跟专业的交叉与渗透,突出“用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了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以授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的“四个转变”。

1、采用讨论法。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法。其优点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经过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讲授法,将重点、难点讲清、讲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数学课程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探索与设计上应具有一定特色,具体做法是在数学建模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一些数学实验启发同学们探索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比如,我们可以利用mathematica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求二次型的标准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直观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数学软件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对培养勇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3、改革考核方式。

考虑到重需求、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可以果断的将过去的“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转变为“n+2”的过程考核方式。具体操作办法是:一是增加模块导论课,明确学习任务。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数学模块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各模块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在第一节课就告知学生;二是针对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设置n次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形式灵活多样,结合每个模块安排的综合性作业和实践作业,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对每一次综合性作业和实践任务,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每次作业要进行汇报、答辩,根据作业提交的质量、汇报答辩的情况,综合给出成绩,作为n中的一项。以经管应用数学模块中《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为例:其考核方案(n=4)是:

(1)线性代数发展史综述报告一份;

(2)案例分析报告一份;

(3)专题研究报告(交通调流模型报告)一份;

(4)实验报告一份(利用mathematica计算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5)平时出勤;

(6)期末考试。

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基本数学模型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基本数学实验能力等数学基本能力方面获得提升;另一方面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专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应用数学软件解决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创新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诚然,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课程目标,与各专业老师通力合作,发挥大家的集体协作精神,各模块具体的内容更还需要细化和精雕细琢,拿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方案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五、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20xx春15--16周)。

六、参考文献。

[1]钟玉泉.复变函数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严子谦,等.数学分析(第一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孙清华,赵德修.新编复变函数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金云娟.解析函数唯一性定理在复积分上的应用[n].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

[10]崔冬玲.复积分的计算方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3:6-9。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

本人是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生,经慎重考虑欲加盟贵学校。

在大学三年里,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

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的学习者在充分的认识到书的价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书的无价值。因而我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如“计算机协会”、“数学建模”等。数学系毕业生求职信求职信。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我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20xx年下半学期在江西省xx县第二中学教育实习一个多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掌握了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当地教师、领导的认可,被学校评为“优秀实习生”。在班主任管理方面及和学生沟通方面获益匪浅,管理好一个班不仅仅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有激情,只要拥有朝气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

我坚信命运之神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目睹过去深感母校的培养恩深,注目将来惟有以热血、真诚、眼泪和汗水回报社会的赠与,让生命之烛高举奋斗之光!

我将贵校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贵校拥有(应届生个人求职信)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我相信在贵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我一定会学得更多,做得更好。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二

性别。

政治面貌。

中共预备党员。

联系地址。

学校:中山大学99级数学本科班(邮编:51)家庭:韶关南郊3.5公里金沙区(邮编:512005)。

联系电话。

专业学历。

求职意愿。

计算机、it行业、中学数学教师或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

工作经历。

时间。

职务及主要工作。

19-2000年。

创立“数学系计算机俱乐部”;担任“数学系计算机俱乐部”程序组组长;组织“数学系第一届程序设计大赛”

2000年-2001年。

2001年-2002年。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三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把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巧妙而灵动地转化为数学活动。

关键词:应用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把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巧妙而灵动地转化为数学活动。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发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做法与思考。

一、走进生活,应用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同样,生活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巧妙创设真实的生活场境,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彰显了数学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学生萌生主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课前调查,萌发应用意识。

教师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素材,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我设计了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是怎样用的?由此,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种酒的度数、工厂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并且由于兴趣盎然,一些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课上,一张张记录着学生收集调查结果信息的纸条,喜滋滋地摆在桌面上,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在收集信息中,学生了解的是社会,深入的是生活实践,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明显提高,求百分率这个知识重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所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他们才会善于“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场景,培养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理解、感受数学,为新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因此,恰当地创设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立足于实际需要中去寻求知识,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进行:(1)活动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零币(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等);(2)活动开始,把准备好的人民币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超市”去购买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亲历体验,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小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数学生活背景,如买菜、去超市购物、收存零钱、用好压岁钱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节,但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后,启发学生按下表把自己或家里买的东西记录下来,并列出算式。

在操作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互相间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些学生还从自己的表中发现“当花的钱一样多时,买单价贵的物品就买得少,买单价便宜的物品就买得多”的函数思想。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也更便于应用。把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概括活动放到他熟悉的生活中,他会更感兴趣,也易于更快地探究、理解到知识的实质。

二、走近学生,倡导有效的学习方式。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将会受用终身。”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以旧悟新,巧妙迁移。

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成为共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历数学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体验与创造中学习。比如,在教学有关概念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如教学“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时,可让学生准备一个小萝卜、一把小刀,师生一起切萝卜: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萝卜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此时对面、棱、顶点等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认识已很丰富。这时教师再出示长方体模型,并从模型中抽出长方体的骨架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其观察,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每个顶点由3条棱相交而成,它们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把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学生便直观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等特征。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结合,既建立了概念,又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以形表数,感悟算理。

数学教学中,每一部分知识都有一定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来化解教学难点,使教学难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其活动流程设计如下: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动手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并把你的发现与同桌相互交流。

……。

这个教学过程把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通过折纸有效地把形和数紧密地联系起来,灵动地将形转化为数学符号(即算式)。使学生在经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中,在理解其意义的同时,真切感悟了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实践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务必引领学生经历有层次的数学活动,获得真切的数学实践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操作等活动场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用相融的过程中,最终获得数学素养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门数学科学的高等数学,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在传统的理工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史类方面也起着开拓思维空间,打破常规,催生创新的作用。虽然高等数学拥有着巨大作用,但其在应用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改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应用数学的价值入手,指出目前高等数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

正所谓,数学是一门语言,它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高等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长久以来就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科技、国防、生产管理等众多领域。把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是高等数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本身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需要对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做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推动数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概述。

应用数学是由两个词组成,即应用和数学,一般说来,应用数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应用有关的数学,是传统数学的一支,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可应用的数学;一部分是数学的应用,是指以数学为工具,探讨解决工程学、科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实践是个人打开求职大门的敲门砖,有利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形成。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正所谓认识来源于实践,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高等学科,数学更是不例外。高等数学的应用极其广泛,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更是拓宽了数学运用的应用领域,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现状。

高等数学应用数学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是在8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期,多个院校相继开设了应用数学的课程,且应用数学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力量也逐渐增强,大量的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专著和教材也相继出版,但从整体上来看,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还是未受到足够重视。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大大加速了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强烈地意识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等数学的支持。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在高等数学应用数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更多的只是对数学理论的教授,而不能够把高等数学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继而把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其次是在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最后在教学的理念方面,部分数学教师仍没有意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不利于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发展。

三、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措施。

(一)学校完善课程设置,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在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应用数学的良好氛围,才有可能推进高等数学的应用普及,不断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首先在高等数学的教材选编方面,教材编写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而影响应用数学的教学效果。学校在进行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与专业贴近,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具有灵活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其次在进行数学课程设置方面,要始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为宗旨,根据现实情况对课程进行设置,如可以适当多设置一些实践性强的数学课程,适当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应用数学的活跃氛围,如在校园中定期举行数学建模活动或竞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加强自身的应用数学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学生和应用数学的学习之间起着桥梁的连接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对高等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增强教师自身的应用数学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从内心充分认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应用数学的学习。此外,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把应用数学和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方面做出努力,这样可以为数学学习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三)学生要自觉培养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内因决定外因,要想真正实现高等数学应用教学的改革,最根本的还是培养学生自身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可多参加数学建模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此外,在日常的应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多培养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运用数学思维对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不断加强自身运用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目前,国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是多方面、长期的一个艰巨任务。总之,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需要每个研究者认真探讨。

参考文献:

[1]杜秀焕.高校高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改革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

[2]迟子孟,王颖,赵欣,刘春艳.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3)。

[3]苏德毕力格.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

[4]陈晓,赵晓花.对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相关问题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五

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i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姓名:学号:专业:1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3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4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5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6发题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余下全文。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六

为家为国,这个信念自小就深扎在苏步青的内心。初中时代,一堂数学课改变了他的一生。课堂上,一位名叫杨霁朝的数学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课本,讲国家。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能坚炮利,想要蚕食中国。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数学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必须学好数学。”

杨老师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如同利箭一般,射中了苏步青的心。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这节课将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此他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志向,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在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学习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等方向上的研究卓有成效,被称为“东方国度上空升起的灿烂数学明星”。

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曲面,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人称“苏锥面”。1931年苏步青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日本的亲朋都希望他留在日本,日本东北帝国大学也力邀他留校任教,但苏步青不忘报国之志,1931年毅然回国。

回国后的苏步青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这段时间,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毫不在意。他说:“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一代数学巨匠的爱国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在苏步青的感染下,他的妻子松本米子在1953年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第一批入中国籍的外国人之一。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七

摘要:目前中职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要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现象必须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困生;改革模式;辩证施教;学法指导。

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发展。

…………余下全文。

大学数学系论文篇十八

前一阶段总结:

本阶段,我通过查阅有关“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的相关资料,确定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与本论文的相关的参考文献,从中总结求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其主要类型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大类,其类解法包括:关于直线对称、关于点对称、特殊代换法等等,然后对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解法进行逐步了解,在刘玉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论文的写作提纲以及本论文的研究计划,最终按时完成本论文的开题报告。

后一阶段计划:

仔细阅读本论文的参考文献,对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进行深入研究,掌握两大主要类型和各种解法的相关应用,并就解析几何在空间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做一些基础性的探究,然后初步完成论文的初稿。

问题与建议: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3792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