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精选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7:06:23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精选22篇)
时间:2023-11-06 17:06:23     小编:碧墨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时间和资源,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情感表达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特点和规范,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一

人们常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学期读了《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多了一份感想,多了一份收获。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备课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理论,备生活。我认为,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应该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仅供课前翻阅,以便教师有很好的思路,力求把课上好。

我们是否上好一节课备课很重要。备课也有规律和方法,但无统一的模式或思路。因此,我认为备课前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提倡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

总之,备课要从自己所带的学生实际出发有简单逐步升入,只要坚持长期积累,以思促教,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不断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反思课堂。“梅花香自苦寒来,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在各位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我会长成一棵平凡的参天大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艰辛与汗水的,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之路。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二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六班和七班的数学课,因为数学知识本身都是很抽象、理性的知识,学习新知的时候很有可能产生枯燥无力、无趣的教学情节,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学新知的特色,在数学课堂中施展了“魔法”,使我的数学课堂在灵活多变中高效巧解数学问题。

本学期第一单元有三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讲的内容是相同加数的连加,因为学生首次学习相同加数的连加,没有这方面的学习意识,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知前,我邀请学生自己扮演数字,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站好,让他们2个人手拉手,他们是一组,先后再依次邀请三组(每组2人手拉手)学生到讲台上站好,然后我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讲台上的学生,我问:“台上站了这么多同学,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瑞瑞说:“朱老师,台上的同学都是2个2个人手拉手,他们两个人可以用数字2表示。”我说:“嗯,瑞瑞的`眼睛可真厉害啊,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特点。”随后我让台上四组学生都将手拉起来,形成一个大整体,问:“同学们,你们看,现在台上的同学都拉手了,那么谁知道我想问什么问题?“涛涛说:“朱老师,我知道,您是想求他们一共有多少人?”涛涛你真棒,全班同学送给涛涛最热烈的掌声,请坐涛涛。我问:“我们学习的是数学知识,谁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出一共有多少人呢?小豪说:“2+2+2+2=8(人)”。

这个小环节的设计我有意安排学生扮演数字,两个学生亲身手拉手就表示数字2,然后再请三组,通过学生亲身手拉手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学生原本陌生的知识演绎成直观、形象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相同加数加法算式的意义及算理。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首先要使数学练习有效果,练习的题目都要具有教师提前预设的达成目标;其次是要有效率,要在相对较适当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效果和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看图列式是一个重要题型。如。

1、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渐渐地能利用乘法解答该题。

图形与数学的结合,可以很大成分上降低题目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该图设计两个层面的数学含义:

1)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2)也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串珠子?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做该题之前,先请学生看清单位名称,在动脑积极思考,最后再下笔写出乘法算式。

我设计本练习题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然后才是积极动脑、灵活思考、多变思维、巧解问题的时刻。

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体会,我深刻地体会到将理性的知识演变成学生自身知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灵活多变,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最终美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实现高效地课堂教学。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三

除了鼓励新教师“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之外,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教育要用心,教育者必须要奉献自我的爱心。“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关注每个生命的成长”,这是陈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奉行的准则。关爱学生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根本的表现。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关爱、尊重、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培训为我们新教师的实际发展也给予了指导。教学常规方面,张教师指导了我们如何写教学计划以及课后记;丁教师就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韩教师经过“听课、评课”的指导,让我们更加明确上好一堂专业课的标准,适时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各位教师先后提到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杨教师讲述的自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育名家的成功之路——教学反思。

这次培训点亮了我即将踏上的教师之路,使我更加明确了自我努力地方向,坚定了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丰富自我的专业知识,并且掌握必须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科学等知识。其次,还要经过阅读很多的教育经典、人文书籍等充实自我,丰富我们的智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扎扎实实,并经过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我。

尊重、信任是我们爱学生的基础。我们要用自我的真心去关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也仅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正如程教师所说的那样,爱是能够收获的。我们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与学生真诚地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知己,用爱心对待他们。

教育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相信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而培训教师的精彩讲解无一不向我们展示出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我想我会把自我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以促进自我的成长。

在培训的日子里,感动、渴望、期待一向充斥着我的心灵。站在梦想的起跑线上眺望,自我的不足并没有让我灰心丧气,而是让我心里充满了充实自我的“欲望”。人是需要被激励的,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激励了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脚踏实地、不断学习,用自我的热情和职责心,处处以师德要求自我,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感激您的导航,我会展翅飞翔!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四

4月2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协办的“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感觉获益匪浅。在此,我借苏轼的《定**》聊表惬意。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很多教育同仁和我一样,刚刚从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走出,勇敢地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多少有了一些心得。自以为能在教学中兼顾三维目标,终于“跟上时代步伐”,却猛然间发现——“核心素养”一词,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课改的主题,我们又坐井观天了。

本次培训让我重拾信心,豁然开朗:其实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从根本上推行素质教育。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当同事们还在继续一筹莫展之时,我已经在课改征途上“吟啸且徐行”。

1想、所为身体力行地传给身边的人”、“教师最核心的素养是情感”等独到见解,给我莫大的启迪。

宁波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报告让我耳目一新,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由衷敬佩。我曾经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主持的课题《班级特色文化策略研究》也曾获得过安庆市一等奖,可镇海中学真正让我领略了名校风采,明白了“校园文化是一种物质积累、是一种校园生态、是一种制度规范、是一种历史传承与积淀,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我是农村教师,但也曾在市优质课大赛上崭露头角,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也算得上日新月异,“竹杖芒鞋轻胜马”,只要我们心怀“核心思想”,进一步坚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理想和信念,我们一定也能够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早就听说要进行中、高考改革,可“为什么改、怎样改、如何有效应对”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觉得自己都在梦中。而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钟秉林教授主讲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浙江省教研室张丰主任主讲的《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实践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王小虎处长主讲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招生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方芳副教授主讲的《学生素养和评价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主讲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等一系列报告,科学准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让我茅塞顿开。

2学生的全面发展》专题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授课育人模式、互联网心理辅导模式、互联网生涯规划模式、互联网励志模式等对于我来说,同样也是“微冷之时的山头斜照”。

马云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互联网的未来时,笑着举了一个实例:杭州有个乞丐,身边放着二维码。乞丐尚且知道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做教育的,如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无疑是一种悲哀。

为期四天的培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五一博士的精彩演讲中落下帷幕,我怀着对教育更大的热爱和更美的憧憬踏上了归途。非常遗憾没能和专家们一起实地考察安庆一中和安庆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非常遗憾没能向专家们单独请教或进行更深入地交流??离开安庆时,同行者问我:“可有收获?”我毫不迟疑地说:“有!”可问到有何收获时我竟然打不上来。渐近故乡时,我才想起东坡的那句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权且以此作结吧。

204月26日星期三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五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备课,精心设问,把学生送进预定的圈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

三、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六

(5)班上课时,我看见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根本就没有听讲,眼睛老是看着外面,嘴里小声的吹着口哨。我先是提醒了他一次,可这样并没的效果,我就痛快地训斥了一通,本想这会儿应该有点效果吧,可他一副不学无术,桀骜不驯的样子。当时就把我气急了,“啪”一下就把书拍在桌上,还让全班同学静站了几分钟。下课后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婉言相劝道:“你每天起早贪晚来上学很辛苦,上课的注意听讲才能对得起自己,老师上课提醒你上课听讲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呢,还说了一些伤害老师的话。你要自尊,老师又何尝不需要尊重呢?你说是不是?”我只顾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也没有顾及他是否听进去。

在后来的课堂上他仍然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时常违反纪律。渐渐的他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很想不让他在上我的地理课了,就让他去班主任的办公室去站着吧,但在我准备做出决定的时刻,我突然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它告诫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让曾进能在地理课堂上改头换面。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到他从小父母离异,他妈妈一个人带着他,他妈妈靠打工维持生计,他很心疼妈妈,经常帮着他妈妈做家务事。这时我觉得这个孩子还是很反感善良的`。我不由的想到了:“教育也,长善而救失者也。”我得找机会与地坐下来好好地谈一次。在有一次课间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以为我肯定又有什么事要批评他,他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斜着眼睛看我。我却语重心长的问道:“以前老师在对待你上课的态度上很不好,是吧?”听到我这么问他的表情变得有些轻松起来。我温和而真诚地说:“我没有把你上也理课的表现告诉你的班主任,也没告诉你的妈妈。你们班主任说你在家爱学习,还爱做家务事,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时在他脸上挂着一丝丝笑容。我又连忙说道:“祝贺你!”她很惊讶的看着我:“什么?”“你期中考试地理得了60分,不月考高了20分。”他喜笑颜开。我趁热打铁:“你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领悟力强,记忆力也不错,只是在行为习惯上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并不在乎你的过去,只想关心你的现在和将来。从这里重新开始,好吗?”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老师相信我吧,我一定会改的!”我的心顿时震住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老师的敬佩和信任。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七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八

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那么该如何实施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教学,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行为,开展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由课前预设、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构成的。所以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教师难以预计的。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把握各种生成的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课前深度研读教材,把握文本,了解学情,做好完备的。

1、集体备课,读深文本。我们在学科组中采用个体备课、集体共享、共同完善的备课方式,每位教师平均分担精备若干篇目或单元的教案,然后资源共享,这样人人就都有了整册教案,教师对与他人的精备教案则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采用批注、增删的方式自行调整。这种备课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个性,在有效时间里,实行个性化指导,同时便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将集体的智慧发挥至极致,促进团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题探讨,深研文本。专题探讨指针对一个专题,由各个学段老师共同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为依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加深教师对年级教材的把握,加深教师对专题深入的认识。例如数学学科就“统计知识”这一专题进行了探讨。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均以统计知识为主,渗透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方法,对于寻找教学的共性与联系,做出了新的探索和思考。例如语文学科对“篇幅长的课文怎么教?”“内容简单的课文我们还教什么?”等,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深度探讨。这样的专题探讨,主要解决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的提高问题。

1

3、专业引领,读活文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向书本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名师学习,并加强交流。名师的课堂充满魅力,但是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全部学来的。但听了总有那么几个亮点让你难忘,某个细节充满智慧的处理,这些我们是可以学到的,于是就记下来,放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这个平台叫作“难忘精彩细节”,为教师提供智慧教学的支持和帮助,引领教师创造出更多这样的亮点,让文本生动起来,让课堂灵动起来。

预设的只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范式,提供了行走于课堂的思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应该调整预设,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我们结合课题《小学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观察课堂行为,咀嚼互动,回味生成,开展有效研究,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智慧调控能力。

1、研课——三种组织形式。

同课异构。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教法,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旨在创设一种开放多元的研究环境,追求“和而不同”教研品质;提供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研究思路的平台,激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形成殊途同归的课例资源,使教师在思辨中长善救失、博采众长,共同提高。我校一般开展校内或者校际联合同课异构,对于教师的成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课精构。指对同一内容的接力实践,连环跟进,以追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研方式。例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对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后面一位老师在听了前面一位老师的课后对教案进行反思调整,对可能的生成进行二度预设,精益求精,然后进行实践。这样最后形成的往往是一份完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异课同构。对相同类型、相同题材或相同研究问题的课进行比较式教研,从中摸索出规律。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几乎每个单元课文都有一个主题,这一组课文可以采取异课同构的方式,在比较中寻找教学的共通点,在迁移中探索习得的结合点。

2、议课——三个“关注”。

2注生成,对于哪一些生成性资源应该进一步开掘,哪些应该放弃或者哪一些获得了预约的精彩进行商讨。我们倡导以“议”代“评”,议是围绕着研究主题与课堂教学展开的自由研讨,是观点的陈述,是方法的探讨甚至辩论,总之,我们是通过议来群策群力,共同剖析成败,研究改进策略。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教师研究的最基本方式,我们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过程。既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又开展具有监控型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更提倡开展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我们引导教师关注教学中有效互动,智慧生成的精彩,关注教学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遗憾,还关注自己通过研究课、比赛前后的磨课变化。挖掘成功背后支撑的理念,分析缺失行为背后可能的归因,然后或提炼或寻求新的策略以应对新的生成或后续的教学。同时学校开辟了《旺小教改》、《旺小论坛》、校园网络等宣传平台,为教师创设展示成果的空间,升华对课题内涵的感悟和理解。

这些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教师有效的回应是课堂生成的关键。教师们在这些平台上不断地成长,在各项评比中捷报频传。近年来,教师研究在各项评比中获奖层次与数量逐年提高,十五期间我校被评为市科研先进学校;骨干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这学期我校又新添两位市教学能。新教师在区赛课中也崭露头角。本学期,有五位老师参加了新区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四位老师获得一等奖,一位获得二等奖。成绩的获得更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我们将一如既往聚焦课堂,研究课堂,精心预设,智慧生成,以最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九

20xx年3月17日至18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由北京盛典文华教育科技中心组织的全国第七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培训的两天,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的教师的课堂风采,每一次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第一,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各位名师都在课前组织教学时,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开口,不害怕表达,以致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如倪鸣老师的课前游戏,“火眼金睛”找不同,通过优美的课件出示,还把自己的名字暗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乐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就不由得建立了。

又如支玉恒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提问:“你们课堂上想发言敢发言吗?”学生们齐声答道:“敢”老师又接着问:“你们课堂上想笑敢笑吗?”学生们犹豫答道:“敢”;老师接着说“想睡觉敢睡吗?”学生们纷纷说不敢,支老师说:“你们想笑就笑,想睡就睡,你们睡觉我就知道我上的不好。”接着,老师亲切地跟学生打招呼,说:“同学们好!”学生们齐声答道:“老师好!”“同学们真可爱”,学生们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应答;在场的人都哄堂大笑。支老师微笑着,慢条斯理地说:“我今年73岁了,?可爱?这个词用在我身上不合适,你们可以说换一个词,比如说我——?真健康?,好,再来一遍。”孩子们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一段看似简单的课前对话,却不自觉地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第二,自身、孩子都必须大量阅读。

说到阅读,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蒋军晶老师的讲座,他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无不在提倡老师、孩子、学生要大量的阅读,提高语文素养。他给我们讲了单篇阅读,群组阅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阅读,他更提出,让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拥有读整本书的意志。

第三,名师们轻松幽默的课前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名师们在上课前都没有和学生接触过,有的甚至在上课前五分钟才把授课内容发到学生手上,但是他们的课堂却是那样的灵动活泼,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大胆的想象,自信的展示,这应该要得益于轻松幽默的课前交流,每位名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与学生互动。

第四,王文丽老师扎实的文化底蕴令人羡慕。

王文丽老师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名师。她的课,她的主持,她的语文素养,她的文化底蕴,无不令我崇拜。王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既充当了一个授课者,又兼任了主持人,主持时她所散发的魅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亲切、细腻、清新、醇美”,大家都期盼着一睹她在课堂上的风采,她的课安排在第一天的第一节课,往讲台上一站,显得那么朴实、那么落落大方。接下来,她就《李白的送别诗》这篇课文为我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课堂展示,在她的课堂里,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紧接着,又为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出语文的教学低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点。低年级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中年级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意,要分类学习古诗。高年级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布置相关的作业。走近王文丽老师,听她的课,听她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第五,认真钻研教材,抓好朗读教学。

各位名师都是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书本,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进而把他们的课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能上出如此成功出色的课来,无不花了许多心思去钻研了教材。在他们的课堂中,每位名师都特别注重朗读教学,以读带讲。

如支玉恒老师的上的《草原上的花》是非常的精彩,这篇文章没有出现在教材中,是支老师自己找来的一篇很美的散文。在这堂课上,支玉恒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之风充分体现出来了。用一块黑板、一纸教材给我们还原了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又如蒋军晶老师上的《祖父的园子》,他指导学生抓住一些特别句式,进行朗读教学。

第六,在观摩过程当中,我所看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人只要充满希望,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做一个拥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并不是很难,我愿为此而不断努力。这次学习虽已结束,但我感觉到自己要丰富的东西太多了,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

我是一名已有教龄的教师,刚刚毕业时教学过程中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主要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在这几年里逐步向新教学理念、新课标靠拢,但是心里总是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环节处理得不好,讲的还是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感觉新课标就是在作秀,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豁然开朗,不是《新课标》的问题,而是我的功底没有达到,没有仔细揣摩教参,教学重难点,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1.认真学习钻研教本教参。

认真备课,尤其也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所以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才能思考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的终点。关注学生的起点,是我以后备课一大重点。

2.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还有时学生正在思考,我往往喜好“插嘴”,害怕孩子们想不到;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是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一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灵动课堂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我的收获很大,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但专家老师们的话语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经历了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我对灵动课堂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是课前老师编写,上课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我觉得他们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和学生的活动单合二为一了。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绝对主导。专家在培训时讲到编写的八个原则,规定、考虑这么多原则,是不是为了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方向,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八个部分,我觉得和我们活动单的内容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的学习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的层次性强。

听专家说这一份导学案一般要用两节课,这和我们的课是不同的。第一节是预习课:上课后学生先自己看10分钟的书,教师把导学案发下去学生独做大约20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再用7—8分钟小组站立交流,最后的3—4分钟确定下节展示课各小组要展示的内容。这就是预习课的基本流程。我觉得本节课中学生的站立交流非常好。老师规定,坐着不能说,要说站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二节就是展示课了,继续使用这份导学案。首先教师会让学生重申学习目标,第二步让预习课指定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内容。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好:

1、把导学案中的众多问题分摊到各小组中。

2、小组展示环节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展示到投影上,他们是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时有固定的三句话: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组的黑板上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请问对我们组的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包括展示的语气,站姿,书写,展示的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对组织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而质疑对抗环节学生已经通过独学,对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质疑对抗即群学,就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检验或者是进一步的深化。

4、使用双色笔的习惯。预习课和展示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学生都能清楚看出错题在哪,有助于学生纠错。

5、教师的评价非常细化:教师分别从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对抗、纪律6个方面给予评价加分。

6、学习反思环节。我们平常都是上完课老师写反思,他们要求学生写反思。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看到学生写的反思。不过我很期待。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二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高老师的语言时而亲切和蔼,时而激情四射,引领孩子们走进《巨人的花园》里,陪同他们畅游在美妙的童话故事里。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中,学生知道了用低沉的语调来读荒凉的花园;用轻快高兴的语调来读美丽的花园。我想这就是教师魅力语言感染的效果吧!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高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巨人的花园留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而后从词语入手,让学生找到分别写花园荒凉的词语和花园美丽的词语。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教师通过一遍遍读,想像画面,使学生既理解了词义,又感悟了文本意境。接着通过一个贯穿前后的问题“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巨人对待孩子们的不同态度。在老师巧妙的诱导下,学生感悟到童话所带来的启示。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高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听了课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上了一节汇报课,也是《巨人的花园》,虽然效果距离预期的要差,但我也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彼此课堂里的激情飞扬。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三

x月x日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研究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是向全体教师展示高新区在构建课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观摩了三节渗透了课堂文化理念的教学课。

我听了三节课分别是。

第一节、x老师的《厘米的认识》。田老师先通过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过学生对“拃”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对单位厘米的需要,进而引出课题。本课亮点:

(1)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过程:一根小棒的长度_____数根小棒连起来测长度________将数根小棒下方标上数字(即得到尺子。

(2)认识尺子,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特别是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x老师的《认识平均数》。于老师先通过两名选手以前比赛成绩,让学生决定应该派谁上场。有同学说比总分,但两人场次有不同,进而提出用平均数来衡量。介绍了两种思路:移多补少及先总后分。

第三节、x老师的《方程的意义》。本课亮点:通过天平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类:即是否为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的定义。

另外大会还安排了高新区各学校交流构建课堂文化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上提出了一些我们平时头疼的事情,比如学生老插话怎么办;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举手怎么办;计算老马虎怎么办;学生不能完整表达怎么办等等。另一个体会是高新区在研究上,收获甚微,甚至是将简单事情复杂化。

听了报告会,我感慨万千:一些现象完全是小学阶段孩子应有的行为,老师硬是将他们教育的达到我们认为对的要求。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否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承认学习方面孩子有好有坏,发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分数上。

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后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而在这个过程中,永威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体验,我对永威课堂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永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得到了明显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往往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永威课堂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永威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按照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而在永威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论是在学校、在家还是在公共场所,只要有网络的支持,学生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不受任何限制。

第三,永威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永威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通过分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培养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

第四,永威课堂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很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在永威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发展自己的专长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永威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由于永威课堂教学需要依赖网络,对学生的网络素养要求较高。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网络条件相对较差,这就会制约学生进行永威课堂学习的机会。其次,永威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长,如果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就容易出现学习进度的滞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综上所述,永威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自主、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并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然,永威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永威课堂教学会在教育领域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五

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运用多媒体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一文,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演示故宫的概貌,并可以展示故宫的建筑规模,降低教学的难度,省时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用传统的方式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及其他内容,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第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它也有弊端,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用处,扬长弊短,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2011—12—16。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六

“翻转课堂”!啥叫“翻转课堂”?新鲜,新奇?欲一睹为快!

学完后,痛并着快乐着。

“学而后教,以学定教”,这一“翻转课堂”主导理论让我想起了高三复习诗歌专题时的一次小小尝试:我们高三语文教研组先讨论通过复习重点资料,然后选择相应练习;学生先研讨复习资料,掌握重难点;然后结合练习进行巩固;巩固后自对答案;最后小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并将疑点提交给教师;教师汇总所有疑点,整理归类然后讲解释疑。

起初,学生对这种新的复习模式很茫然,一个问题也提交不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需要费脑思考哪些是他们该掌握的,因为老师会把重难点一点一点,反反复复地灌输到他们的大脑中,只要囫囵咽下去即可!可是这次不同了:学生不提交疑点难点,老师就全部“退居”二线,任学生在一线战场“溃不成军”甚或“全军覆灭”。

最后,问题越来越集中,教师的释疑也越来越集中了。

这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让我们备课组欣喜不已,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得意。可是今天,看完了“微课”“翻转课堂”,才知道我们沾沾自喜的尝试其实早已有人尝试。我们只知道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闭门造车,远离了广阔的世界,让我们成了那井底的一只只青蛙!记得有人说过:“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变小了。”确实如此!

这次培训让我们不得不由孤芳自赏转为反思现实。mooc的群体资源共享、多技术平台共用,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分享最优秀的资源。周飞老师深入浅出的“微课”理论,“可汉学院”最优秀的“微课”教育模式,也为我们传统的课堂敲响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警钟。我们坚信,技术可以改变教育,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一定会跳出井底,看到万里晴空的!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七

教师学习讲授教学的基本程序心得体会三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师学习讲授教学的基本程序心得体会四今天,听了居文进老师主讲的“强化六认真规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专题讲座,使我对教学“六认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居老师说“教学六认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的确,“六认真”既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准,也是反映一个教师工作热忱和态度的风向标。我们只有做好六认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要做到并做好这几个“认真”,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热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才行。下面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可以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信心,也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要控制作业的总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拓展作业的形式,统一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批改作业首先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同时更能及早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批改作业后除了给学生打等第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不同的激励性的评语,以此给学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同时教师工整地批改也能给学生起学习示范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对口头、思考、调查、观察等作业的设计,以及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并及时地反馈。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应该说,看似普通的“教学六认真”其实不普通,这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努力将“六认真”工作做得更好。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八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近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习、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导入,重视口算;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3、巩固应用,分层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平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十九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向课堂教育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学校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需要认真审视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本文再次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并置,是因为它们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关联,并或多或少在改变着现有教学生态。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二、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与本土化构建,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平台构筑的网络课堂,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放性,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学习门槛的开放性和教学师资的开放性;二是即时性,包括内容更新的即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学习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以及交流互动的即时性;三是个性化,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其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也大大超过课堂教育。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从“教”这一端来说,慕课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是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是,从“学”这一端来说,慕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难掩其学习过程的单一性。慕课所有教学都是以单一媒介——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情境刺激,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和注意涣散。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人—电子媒介—人)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课堂教学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教师可以随时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注意涣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达“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5]。另外,网络课堂的开放性在使学习者获得选学自由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学习的随意性。目前对慕课最尖锐的批评,恐怕就是说它“是最易实施的教育形式,因为它缺少„教育原则‟”[6]。

由此看来,慕课的优势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开放性、参与性、渗透性)所赋予的,慕课对课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就目前来看,基于学校课堂的全日制教育仍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7]。多元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慕课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对慕课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非主干课程的慕课引入,降低教育成本;通过慕课学习资源的利用,消化与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或条件接受学校教育的人群,亦或缺乏师资的某些校园课程,可以通过扩大慕课传播,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三、两种课时: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

教学单元的时间设置,其基本依据是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保证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在主观学习动机与意愿相同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注意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是机器(屏幕),多视窗显示以及窗口弹出模式使得学习者随时面临多种选择,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较为陌生与困难的科目;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成为干扰因素,网络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会受到一定减损。因此,网络课程普遍采用了微课视频教学单元。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则在10分钟左右,占用的贮存空间较小(一般几十兆),便于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多手段、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形成多维学习刺激;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一组微课可以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的这些设置兼顾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成为慕课普遍采用的“默认模式”。而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课内容、改变语音语调、或是直接提示提醒等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直接、交流活跃,这些都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要远远高于网络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较长的注意集中时间,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40-60分钟是被经验证明和普遍认可的课堂教学时长。以上分析表明,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是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相应选择。由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功能缺乏正确理解,造成在微课制作与课堂应用上的诸多误区[8]。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微课简单理解为“10分钟课堂”,一是校园课堂“微时化”,将微课这一适合于网络的教学时长照搬到课堂,教师被要求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进行时段切割,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思维断点”;二是将微课制作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分段视频,直接把教师的整堂讲课录像按微课的“规定时间”进行分割。究其原因,就是对不同情境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长的机械理解,导致了“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错位。因此,首先亟需加强对微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制作能力,突出微课“问题聚焦”、“多维呈现”、“同步反馈”等特征。其次,准确把握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恰度,微课应当是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随着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日益普及,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在校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四、两类教学:常规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把网络学习纳入组织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必须较高质量地先行完成学习任务(视频中会设置问题、习题等跟踪学习效果并控制学习过程),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率。实际上,翻转课堂所依托的授课视频承担了“网络家教”的角色,教师是虚拟在场。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先教后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难作硬性要求和严格评估,默认学生对新内容的知识掌握为“零”,在实际讲课时仍然会“从头说起”。因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孰先孰后,而是孰显孰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交互性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学生发言、提问、上黑板做练习、做演示等等,都是穿插于讲授之中的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是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即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互动探讨,加深知识理解,产生“新质”。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9],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技能、问题意识、心理品质,才能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互动教学形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翻转课堂的高效能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方面的高效能,缺一不可。第一是学生自学的高效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交流讨论”互动的前提,只有在较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讨论,也才可能在翻转课堂促发具有生成价值的互动,否则回到课堂,即便有讨论,也只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内容而已。自学的学习效果除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坚持力、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第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生成式的教学互动,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敏锐的信息筛选、更为灵活的现场把控,才能聚焦问题、层层推进,促进认识深化。第三是教学媒体的高效能。不管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还是选用网络资源,教学媒体在内容上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讲解、演示等必须优于现行教材,在技术上保证易操作、有反馈。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单纯的课堂教学,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很容易陷入“翻转课堂”形式化的误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以短时期、单科目实验性教学为主,不能排除“实验性”给师生带来的“社会助长”效应;有的学校用“快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其结果不具备广泛的推论性;有的学校占用了学生在校的自习与晚自习时间进行“在校翻转”,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荷,违背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教学科目多、强度大,学生自学与自控能力普遍欠缺,网络课程资源不尽人意,翻转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使师生应接不暇,嚼多不烂。

我国的翻转课堂是由教育信息化推动、在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成败与否不单单由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更多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10]。

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在充分的适应性评估和效率评估基础上,理性谨慎对待。

五、教育新生态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的“校园秀场”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引擎,必须发挥“校园秀场”和“网络秀场”的各自优势,并在融合共赢上多下功夫。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互联网+”,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警惕“技术至上”和“行政律令至上”,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二十

自4月18日,z市农村小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如期举行。为了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与活动,共享成果,于科长将会议分别设在了z和罗庄,确定了5个课题,分别由农村教师和省市级教学能手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一种很有效的教研形式,像这种骨干引领式的同课异构更是总给人茅塞顿开的感悟,备课和试讲时纠结的问题在课堂上总能悟到突破的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本次研讨会上还承担了一节公开课的任务,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带着一节课来参加会议,但是过程中老师们呈现出的真实灵动的课堂和于科长思维导图形式的教材剖析,深刻触动了我的思想和灵魂,让我突然体会到成长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从容面对,快乐成长。

在z老师和z老师的课堂上更是表现出不一样的成长,但同样的从容。

原来在一些活动中也见过z老师,但没想到孙老师年龄有这么大,如主持人介绍的62年的资深美女。眼前的孙老师怎么也无法与50岁划等号!(按我们农村的习惯,年龄总要比实际的多说出一岁来,名曰:虚岁。)

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从容”。她从容的说着“图”,从容的说着“理”,从容的说着“法”,从容的与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着,一起收获着。感动啊。

我知道,我需要一个方向,一个可以指引着我努力的方向。

在z实验学校的研修班培训上,z老师一番“既生瑜何生亮”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张老师呈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课的开始,张老师分别出示3根小棒、3捆小棒,合在一起怎么列式?加法的意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种形与数与理的有效结合,与我们的设计相比,真不知是高了多少倍!

(一)算理、算法有机结合

几天的计算课教学研究,一直对引导学生将算理探究到什么程度不能释怀,相信通过今天张老师的课和于科长的分析,我们都各有所“悟”。正如张老师借用刘良华教授打的一个比方:如果有人问你会骑自行车吗?很多人会说“会”,如果问“说说是怎么骑的”,相信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就是啊,会骑是目的,会骑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讲是怎么骑的呢?这一观点和z会场上z老师“明算理、扔了它,抽算法”的看法不谋而合。就好比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我会盲打,但你如果问手指底下哪个字母在哪儿,完整说出排列的顺序,可真说不完整,不知盲打高手能不能说好。学生在练习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说算理,没有时间去动手算一算、练一练,恐怕什么算理也就都掌握不了了。不是批评谁,而是共勉,共思考。

(二)练习充分,形式丰富,基础扎实

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学会新知。摆小棒是直观感知,拨计数器是抽象到数位,最后过渡到不用计数器,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同桌合作学习,既有合作又有独立的思考,学习效果真好。

(三)语言经典富有启发性

张老师的语言越品越有味道,现摘录几句——

1、学具不是玩具;

2、看这一次谁能得到最佳合作奖;

3、聪明的人想出了更简便的工具—计数器;

这一标题起源于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能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的确,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同寻常,除05年我参加市讲课比赛后,这是我第一次带着一堂课来到这么大的舞台,心里很紧张,也很不自信,多次跟在讲课的杜老师后面唠唠叨叨,嘱咐这嘱咐那的,不知杜老师烦了没有。我们的设计,我们的课堂,都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我们很欣慰研究的过程,一路走来,我们研究这堂课,走进这堂课,又走出来审视这堂课,今天又再一次走进它,磨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们的辅导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理解,因为我们参与着,理解着,成长着。基于充分的研究,观王永胜老师的课和吕健老师的课时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哦,原来这个环节这样上更好”……这是我们在听他们两位名师课时经常发出的感慨。正如刘湘俊主任所点评的:有差距很正常,没有差距就不正常了。事实的确如此,但我个人感觉杜玉安老师综合素质真的不错,磨课的过程中也都有提升。除了讲公开课的经验缺少以外,其他比如对教材的挖掘和思考程度不深等欠缺之处,与我们辅导团队的水平有限不无关系,尤其是我。

其他各位上课的老师也各有自己的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我们勉励自己像于科长那样深入研究教材,既刻苦又努力,早日达到“站在教材上教教材”的境界,才能从容预设和驾驭课堂,淡定,从容,快乐成长。会议结束了,思考仍在继续,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止。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二十一

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涯中必经的过程,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需要我们参加各种课程的学习。如何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第二段:主体。

首先,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讲解出来,只有认真地听讲,才能够完整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认真听课对于我们的学习至关重要。当然,不同的老师讲课的方式也不同,能够适应老师的讲解方式也是我们积极听课的一个能力。

接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每堂课结束前,老师总会让同学们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做些讨论。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并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讨论中也能够锻炼我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更好地运用知识点。

除此之外,课后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让自己快速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好像一本字典一样随时查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梳理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整合成大的框架,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学习中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或者在自习室中,我们需要主动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更好地运用知识点。

最后,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课堂教学中固然有一些难度和挫折,但我们需要面对挑战,一步一步克服它们,并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三段:结合实际。

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中,这些心得体会也帮助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特别是总结,在考试前就像一本人造的字典,可以辅助我更好地回忆课堂知识。同时,积极参与讨论也能够让我抓住一些易错点,并从同学中汲取经验。这些都是我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四段:反思自我。

当然,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失误和拙劣表现。总体来说,这些主要是没有好好利用一些机会,例如虚心向老师请教和与同学交流互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好地利用这些机会,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五段:总结。

学习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思考。但是当你找到快乐、成就感和满足感时,这也会成为你长久的动力,带领你不断地前进。所以,让我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总结归纳,加强思考和保持积极心态,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学习路上的有效助力。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的心得篇二十二

学生时代,我们都曾经历过从小学至大学的学习课堂教学。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讲,还是自己复习作业,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率都有着不同的体会。而我通过多年的学习生涯,逐渐认识到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对于我们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积极参与互动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参与互动是很重要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讨论等方式,这种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我自己的学习中,发现往往那些善于表达、积极思考的同学成绩也更加优异。因此在课堂互动中,我也学会了开口说话、提问、分享自己的体验等方式来积极参与课程互动。

第三段:课后反复巩固和思考。

听完一堂课后,课堂笔记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仅仅是留下笔记并不能保证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和理解。因此,课后反复巩固和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创造更多新的想法和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反复梳理和巩固,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我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得。

第四段:自主学习常有意外收获。

自主学习是一个人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实现的学习过程,它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弥补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突破自己的知识限制和遇到自己的瓶颈。自主学习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出路是自己的,要不断提升自己,展开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课后反复巩固和思考、和自主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更加高效,还可以在我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总结经验,就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果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326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