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7:59:11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1-06 17:59:11     小编:GZ才子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编写教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一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

省略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记住文中警句,谚语,格言,明白做人的道理。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符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

3、流利、通顺、正确的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

三、分析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举例说明。

文中哪些语句对你的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吗?

3、讨论、交流。

4、把课文熟读背诵。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三

a)学会这些古今贤文,会读,会背。

b)理解古今贤文的意思,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c)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条名人名言。

出示:

真理的旅行,是无需入境证的。——法国约里奥。居里。

一切都会过去,只要真理永存。——俄罗斯谚语。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德国歌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_____陶行知。

二、学生自学课文,感悟文章中的贤文。

1、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的成语。

三、学生讨论理解,指导背诵。

(1)指导朗读课文。

(2)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这些成语。

(3)学生背诵课文。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学其他成语2条。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四

1、了解贤文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

2、对课文中的'成语、名言能熟读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背诵课文。

[课外]:收集一些名言、成语及谚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介绍名人名言导入。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

2、交流了解词语。

三、进行朗读比赛。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到读流利。

2、朗读比赛。

四、讨论。

第一自然段: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材料讨论,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讨论议题,再从学生所知道的名人中举例说明“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五、再读课文,联系实践。

1.再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给你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吗?

2.交流。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我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熟读。

六、课后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语或谚语。

教后感: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名言,感悟课文语言,要把读、思、议、悟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感悟训练,以全面吸收语言材料。

教学时可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从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读,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五

一、课时目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明白人要有志向的重要性,能领会通过譬喻所要表达。

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明白“人要有志向”这一道理,并能联系自己谈谈体会。

三、教学难点:

领悟譬喻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导入。

志向即理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疏通文字。

2、哪些文字你已读懂?讲给别人听。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文中用了哪些譬喻?把它们找出来。

2、这些譬喻想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具体说明。

3、两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1)人为什么要有志向。

(2)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4、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志在年少,理想要远大明确,勤于实践,学习知识。)。

四、小小演讲会《我的理想》。

1、选择一两句,侧重谈谈自己的体会。

2、畅谈理想。

五、板书设计。

11、古今贤文(志向)。

要有理想。

实现理想。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贤文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

2、对课文中的成语、名言能熟读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听取意见。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背诵课文。

[课外]:收集一些名言、成语及谚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介绍名人名言导入。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

2、交流了解词语。

三、进行朗读比赛。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到读流利。

2、朗读比赛。

四、讨论。

第一自然段: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材料讨论,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讨论议题,再从学生所知道的名人中举例说明“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五、再读课文,联系实践。

1.再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给你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吗?

2.交流。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我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熟读。

六、课后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语或谚语。

教后感: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名言,感悟课文语言,要把读、思、议、悟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感悟训练,以全面吸收语言材料。

教学时可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从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读,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七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八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九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1课时。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十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4、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宏大的舞蹈场面。

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一、师生律动学生随歌曲《青春舞曲》拍手进教室,随后跟随老师做几个新疆舞蹈动作。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 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舞蹈者的脚步声。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就让学生再听第一段主题a,主题a 反复两三遍就可以了。主要启发学生听乐队音响以外的声响。)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乐曲的两个主题。两个主题音乐的节奏、情绪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再播放两个主题开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的'不同。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娈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脚步节奏越来越快。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欢快的。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后十六节奏、八分音符。

师:对,那后十六、八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钢琴伴奏哼唱,并随钢琴加入拍击。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

生:《大河之舞》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生:想。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生:想!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教师出示踢踏舞鞋:分为前掌和后跟。表演者穿着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察拍击,发出清脆的“踢踏”声。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1)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

2)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还有哪些国家有踢踏舞?

(老师介绍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俄国、美国也都各自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

学生回答。

师:是藏族。现在老师再给大家表演一段藏族的踢踏舞怎么样?

教师表演藏族踢踏舞的几个动作。

师:今天我们欣赏、学习了爱尔兰的踢踏舞。今后,老师有机会还会教大家学跳藏族的踢踏舞。

五、课堂总结

师:《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它印证了这一点:一个被遗忘的舞蹈因为一群热爱它的爱尔兰人,走向了广阔的世界。《大河之舞》不仅是世界舞蹈的瑰宝,也是整个爱尔兰民族的骄傲。请同学们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下课

学生随老师弹奏的《大河之舞》按节奏拍手出教室。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十一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2课

第二课时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

4、设计展示

(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

(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

5、活动延伸:

(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十二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教师巡回辅导。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十三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

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学五年级古今贤文教案篇十四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513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