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指导教学的详细计划。教案的评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我们才能编写出更加优质的教案,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吧!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一
集体备课时间8月18日。
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无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1.《巴东三峡》。
教材分析本文属游记体裁,逆流而上记叙了三峡全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寓学识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学生活动。
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补充、总结。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2疑难字词。
浣妆滟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悠闲袅袅单于古刹恐怖。
唱和。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学生活动。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三.作文训练:写一篇游记(要求见课本第27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二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三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
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
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
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
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蝉之恕”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之敬”
1.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蝉之悟”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五、作业。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五
顾辉。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4]。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描写的景、事、物,体会昆明雨季的特点。
2、品味鉴赏平淡自然的语言。
3、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关键词,逐步提高赏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作者借助景、事、物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品味赏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点点滴滴的雨,淅淅沥沥的雨,飘飘洒洒的雨,充盈着诗人的内心,也撩拨着我们的情愫。请说出写雨的古诗句。学生自由发言。
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杏花春雨,巴山夜雨,连江寒雨,渭城朝雨,当然,还有昆明的绵绵细雨。
出示文后的诗句,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二、读一读。
朗读诗句,说说诗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象。
引导学生抓住“行人”“苔痕”“浊酒”“沉沉”,归纳出“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
三、画一画。
(一)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分小组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1、雨中景: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棉。
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分析作者如何鲜活、立体地描写景物的,赏析景物美,滋味美。
这些特有的景物装点着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清新,自然,美好,和谐,让我们产生一种“我想去昆明”的冲动。想不想去,想去,那就随着汪曾祺文字畅游一番吧。
2、雨中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我和德熙。
分析作者如何进行人物描写的,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征。
3、雨中事:卖杨梅、送缅桂花、酒店小酌。
赏析人情美,氛围美。
四、想一想。
这些景、这些人、这些事,让这个温婉的季节充满温情。跳读课文,锁定最能概括雨季特点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五、议一议。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七
巴东三峡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掌握游记的一般特点(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迹,领略过济南冬天的温情,正是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足不出户,却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却遍览山河。今天,我们又将登上“刘大杰”号,去游历蜚声海外的巴东三峡------二、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在课本的单元说明中寻找1、觅游踪2、赏游景3、悟游情三、默读课文觅游踪1、划出自然段。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3、“三峡”指的是哪三峡?4、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5、在板书上补充完整“三峡略图“四、细读课文赏游景(一)听听我来说西陵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2、议一议这部分中引用谚语、诗歌的作用(二)七嘴八舌议巫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三)屏气凝神看瞿塘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五、浏览课文悟游情1、“赞叹”“恐怖”出现在哪个段落?2、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六、小结: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们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汹涌澎湃,我们的心情也汹涌澎湃。跟随刘大杰先生的游踪,赏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赞叹,在心中不断升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七、通过视频欣赏三峡美景巴东三峡我说课的题目是《巴东三峡》。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文本分析1.分析教材《巴东三峡》是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一种形式------游记,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2.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掌握游记的一般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教学的重难点本文是一篇游记,重点是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而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则是难点。二.说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生,受条件和年龄限制,很少有机会“行万里路”,对外界的好奇使他们对游记的学习充满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把握这一点。三.说教法设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清晰,所以适合进行创造性教学。可采用三个针对性不同的活动突破三段课文重点,以活动带动学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对课文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既有利于文本学习,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四.说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活动展示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中提到已经学过的写景文章,又把本课的学习过程比作“山水之旅“,一方面回顾旧知,一方面又引出新的未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2、提出学习目标学生利用单元说明中的文字理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又了解了游记的一般特点,使课堂学有导向,学有目标。3、默读课文觅游踪在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三峡略图”,既深入了解了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整合与画图识图能力,作者的游览顺序也一目了然4、细读课文览游景三段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1)第一段西陵峡又分四小段,各具特色,可设计“我来当小导游”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介绍,突出景物特点,品析所引用谚语、诗歌的作用,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创造性地活用文本,又结合生活实际,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能力。(2)第二段巫峡描写性强,而且运用了不少写作手法。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讨论,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这个课堂活动侧重巩固七年级所学的写景文的学习方法。(3)第三段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众多,可设计活动三: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从而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一路山水一路情的游览历程。5、浏览课文悟游情通过寻找抒情的句子,体会文章情文并茂的特点,更深切地感受作者一路江水汹涌,一路心潮起伏,一路恐怖,一路赞叹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6、小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一次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7、通过视频欣赏三峡景:直观地欣赏三峡美景,学生情绪达到高潮。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我特设计以下板书:以上是我就《巴东三峡》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4、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
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
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
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记者让受众“走进”新闻现场,在强化了新闻特写现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
写,新闻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新闻特写,一定来自新闻现场,记者通过将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形诸于笔,再现大喜大悲的新闻场景,使受众如临其境,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冲击和心灵感应,从而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三、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特写的内容。
交流,明确:这篇文章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赞美了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
交流,明确:作者将吕伟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镜头,将这三个瞬间逐一回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交流,明确: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短语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四、研读探究。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美文,文章运用了很多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尝”。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明确:动静穿插。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丰富的比喻。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这些比喻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侧面烘托。结尾中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以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从侧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篇目,该单元都在所说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本文就是刻画了一个农民父亲的形象,吃苦耐劳、坚强、倔强而又谦卑。他是我们那一代农民父亲的缩影,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去体会普通父亲身上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更要让学生感悟到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本单元主要学习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就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学习之外,还要体会叙事中细节描写的精彩。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2.品味细节描写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咀嚼语言,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一代农民父亲的特点上正确而全面的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迟志强演唱的《父亲》创设情境,老师作为中年人由衷的演绎歌词内容。
二.词语积累。
易错字和一词多音的词语积累。
三.以“台阶”为切入点,整体感知。
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梳理思路围绕“台阶”来展开)。
明确: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原因),父亲不辞劳苦花了大半辈子造成一栋九级台阶的新屋(经过),父亲却走向了衰老(结果)。
故事情节:想建台阶——准备建台阶——建造台阶——建成台阶。
四.踏上台阶,看农民父亲。
1.要求学生抛开资料书,通过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说说你所读到的父亲。
2.根据学生的解读分类梳理学生所读到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3.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商讨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补充同学们的解读,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会如何扣住文本进行人物鉴赏。
b.部分同学对“父亲”的个性化解读一:“有点虚荣”与“自尊心强”这两点的争鸣。预设:
这个点上引导同学们抓住第22段:“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
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还有第28段:“他却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个生气的父亲,不愿接受老了的事实。他的自尊与倔强的个性。
这个争论的点,是作者同情农民父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位农民父亲的特有的谦卑;赢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c.部分同学对“父亲”的个性化解读三:怀念旧时光?
绝大多数同学所认为的“怀念以前的三块青石板的日子”;三块青石板铺成的台阶上见证着很多“快乐的时光”。
预设:
这个点的商讨也是人物解读的一个难点和有深度的思考,学生年龄尚小,与老牛拉破车的时代距离较远,老师要助力学生。方法可补充一些助读资料,引导学生去发现。设计问题如下:
1.“怀念”?九级台阶造好了,为什么父亲的快乐没有来到?
扣住第28——31段的内容精读,带动学生对前文劳动所产生的“快乐”的理解。
明确:父亲是一代农民的代表,劳动就是生命,在劳动中获得尊严!不能劳动的现实击垮父亲,并不是恋旧。对父亲的杀伤力之大足可以完全击倒父亲,作者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和怜惜。
d.部分同学的个性解读四:为目标而不懈坚持努力。
父亲在台阶上寻找人生的高度,是一种追求和愿景,目标实现后,人也老了。人生往往会为一个并不确定的目标去奋不顾身。当愿望似乎已经实现了的时候,我们却突然觉得无所事事或者说目标达成的一刻就是美好结束的一刻。这篇小说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就是这样丰富和立体。
五.从“台阶”走下来,看“命若琴弦”
拓展到史铁生《命若琴弦》主人公老瞎子的命运,丰富对人生目标、对生命的认识。
主人公老瞎子弹断了120根琴弦,理想实现了,复明的药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过程就是好好活着”。史铁生,失去双腿,患尿毒症,靠透析活下来,生命与他而言就是苦难,但他从不说勇敢和坚强,从叫嚣战胜病魔,顺其自然地活下去,“专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命若琴弦,绷紧了弦,把该弹的静静地弹下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生活。
是鸟儿就要在空中飞翔,是__不能飞翔也照样在空中结网。
这是生命之苦,换一个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台阶三级九级。
父亲谦卑、劳动者需求的尊严。
作者的情感:敬仰与怜惜。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个读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链接: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一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二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2.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教学要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资料上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教学步骤:
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水经注》、《三峡》笔记写在“读书笔记”上。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三
第二天要游黄河三峡,听说过长江三峡,还不知道有黄河三峡,期待!
只是山路容易晕车,一路上不想说话,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又走错了路,嗨,真是好事多磨!先乘索道看玄天洞。只是通往索道的山路又高又陡,爬得我们精疲力竭,又是一个好不容易,到了索道边,却走到了出口,无奈又返回去爬了一趟。排队,上缆车,哈,我们吊在空中了,几个小孩儿兴奋得直尖叫!下面是平缓的河面,还没有新鲜够,就到了对岸,顺着一条小山路走过去,两旁是大大小小的山洞,时间关系,我们只进了玄天洞,那是一个小型的溶洞,里面布满了小小的钟乳石,洞内温度很低,凉嗖嗖的,一会儿觉得冻得受不了!真是洞里洞外两重天!只是洞内光线很暗,看不清路面,洞内到处都是水,路面只能容下一只脚,又很湿滑,几个人拉着手才敢走,不时可以看到待开发的洞口,写着“尚未开发,勿进!”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溶洞呢!只是现在还没发现。从洞里出来,又乘索道原路返回,去码头乘船游三峡。
又是一段艰难的下山路,走的脚趾疼,船上有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还可以到甲板上望风景。有意思的`是头顶上的高空飞人表演,一根细细的钢丝连接在河两岸的山顶上,就在我们船的上方,离水面在几十米。仰头望去,只能看到大概的情形。先是一个骑独轮车的人表演车技,过了一会儿,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飞快地走上钢丝,摩托车下面还吊着一个人,不停在前后翻动,摩托车却仍旧稳稳地疾驰着,我们正担心,摩托车也独轮车相遇时怎么办,那么细的钢丝,如何错开?摩托车已到了独轮车跟前,只见摩托车前轮高高翘起,只用后面的轮子快速地在钢丝上做了个180度的调头,便返回了,途中车手还在车上做着倒立、站立等各种令人提心吊胆的动作。
我们在为他们捏一把汗的同时,都啧啧称赞,要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完全凭胆量和技术啊!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炼就这样高强的本领。
今年假期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湖北宜昌市,欣赏美丽的世界奇迹——三峡大坝。
一路上,我既兴奋又期待,盼望着能早点见到这条“长江巨龙”。沿途的风景,让我的心也豁然明亮,片片绿叶在微风的韵律中,翩翩起舞,鸟儿的歌声在幽幽的绿丛中,阵阵回荡……就在我沉醉于这鸟语花香的时候,目的地三峡大坝终于到了。一下车,我便一马当先的登上了瞭望台。“哇!”看到了这只奇迹般的“巨龙”,我情不自禁的感叹起来。这条“巨龙”真是粗壮啊!看它那强劲的“身体”将滔滔洪水挡在身外,似珍珠、似宝石般的水滴洒落“身旁”,掀起一层又一层白花花的水雾,让这条“巨龙”盘腾在仙境一般。这条“巨龙”真是伟大啊!看他身旁一杆杆听力的电线塔,通往千家万户的电源,似闪电、似雷鸣般的洪水拍打着“巨龙”,让着源源不断的电力,走进家家户户让这条龙“龙”身在神话一般。
这条“巨龙”,真是奇迹啊!看它的设计巧妙,看它的造就精细。花费了的灿烂光阴,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汗水。让这条“巨龙”处在智慧与劳动结晶的光环下。
我爱你!永远不朽的世界奇迹——三峡大坝!
每当读到“长江三峡”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总想亲自去领略一番那的'湖光宝色。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尝,来到了这游览观光胜地——长江三峡。
当我们到达了第一个峡——龙门峡的时候,那里的水是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我们的船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随地都会有翻船的危险。长江三峡可真像课本里所描述的一样水急、船险。当我们过了龙门峡,眼前就出现了一块大石头。它犹如一匹瘦马的身子,在身子的前面有一条石缝,头就好像在这一条石缝里。我想:“这也许就是书上所说的‘山奇’了吧。”就在这时,导游阿姨对我们介绍说:“这叫做‘钻马石’。”接着又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关于这块大石头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吝啬的财主。他买了一匹马用来磨磨,既不给它草料吃,又不给他水喝。那匹马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了,就从财主家里逃了出来。一直逃到了悬崖上,眼看财主就要追上来了。那匹马再也受不了财主的虐待,就毅然的向石缝里钻。可是,钻了一半就死了。当财主赶到的时候,立刻死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的第二个峡——巫峡。那里的水比起第一个峡,可要汹涌多了。不过,我们的小船最后还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穿过了这个险峡。后来,我们还穿过第三个峡,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上未解之谜的悬棺。
夕阳西下。我们的小船静静地靠岸了。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长江三峡。那里风光美丽、景色宜人、历史悠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第一天,我们乘飞机来到宜昌。下午我激动地登上了维多利亚“凯珍”号豪华游轮。这艘游轮很大,共有六层高。我们把行李放进房间后,我就开始好奇地上上下下参观这艘游船。啊!里面真大,二至四层是客房和餐厅,五层、六层分别有宽阔的阳光甲板,还有健身房、照相室、酒吧、娱乐室、图书室等。我在阳光甲板上开心地跑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船就出发了。我一早兴奋地爬起来,来到阳光甲板。甲板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赏景,还有躺在长椅上享受阳光浴。船首先进入了西陵峡的东段,只见河道越来越窄,两边山峰连绵起伏,非常陡峭。西陵峡以“险”著称,过去这里都是激流险滩,许多船只在这里触礁遇难。不过你不用担心,现在政府早已把这里改造好了,这里现在水面非常平静,船只已经非常安全了。
上午,我们下船参观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宏伟的三峡大坝像一座水上长城矗立在长江上。它可以抵挡洪水,还可以水利发电。能在这么宽的江上建造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真是令人赞叹啊!接着我们回到船上,船开始通过三峡大坝。船经过五级船闸,像水上电梯一样,驶入了大坝的另一侧。另一侧的水位升高了几十米,水面一下子宽阔了很多,像一面平平的大镜子,真是高峡出平湖。
第三天,船驶出西陵峡进入巫峡。巫峡以“秀美”著称,这段峡谷中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传说是十二位仙女变的。最著名的就是神女峰,传说是仙女瑶姬变的,是为了看守峡谷,保护船只平安地通过。毛主席的著名的诗词“高峡出平湖,神女当无恙”就是描写这里的.。我陶醉于巫峡的秀美,整个峡谷就像一个山水画廊。
离开巫峡,船接下来驶进瞿塘峡。瞿塘峡是三段峡谷中最短的一个峡,它以“雄”著称。两岸崇山峻岭,十分壮观。最雄伟的就是夔门,两边的山峰像两扇大门在把守。这里的壮观景色印在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十元人民币上。关于这里还有一句名言“夔门天下雄”。
下午,我们去了白帝城。这里是刘备托孤的地方,现在建造了当时刘备托孤的场景。刘备为了为关羽张飞报仇,亲自带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攻而落荒而逃。临死前把儿子们托付给诸葛亮。
第四天,船到达重庆。我们上山去了丰都鬼城。这里建造了鬼的世界,告诫人们生前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否则死后会受到惩罚。
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我们在重庆参观了三峡博物馆,那里介绍了很多三峡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还展出了三峡地区各朝代的古物。下午,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次游览我不但欣赏到三峡的美丽景色,还了解了很多三峡的历史知识,这次旅程非常快乐而有意义。
今年国庆期间,我们一家三口驱车来到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三峡游玩,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部分组成。来到三峡大坝附近,我看见了真正的“天梯”,一层接着一层的电梯通往三峡大坝的最高点――坛子岭,在这里可以远眺大坝,俯瞰长江,――上游呈现了“高峡出平湖”的辽阔水面,下游则是雷霆万钧的泻洪景象。坛子岭下面就是举世无双,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曾经由于五级船闸开放时间少,使得中华鲟无法到上游去繁殖而濒临灭绝。
看完船闸,路经展览馆,我们来到三峡大坝观景台,眼前的坝堤是那么雄伟,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我不禁从心里感叹,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人的力量和智慧更是不可估量的,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防洪效益也是世界之最、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之一,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这是一个宏伟壮丽的跨世纪世界超级工程,是几代中国人的理想。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为祖国飞速的发展欢欣鼓舞。
路经蜿蜒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位于西陵峡的三峡人家。毕竟是深秋,站在船舱,迎面吹来的江风令我感到清凉。船开了,我往两边张望,苍翠的青山,奔腾的河流,这仿佛就是一张美丽而又神奇的画卷,而它正是由大自然的双手塑造出来的,这不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嘛!坐船来到对岸的三峡人家。我们可以看见另一番景色,龙进溪静谧地偎山而依,那里的一林一溪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远道而来的游客。土家人坐在船头唱着早已不知唱了多少遍的山歌,土家妇女在溪边用棒槌洗衣服,两个人一边捣衣,一边聊天,形成了一道别有风情的家乡风景线。
美丽的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杰作,三峡人家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回馈,三峡大坝就是人与自然共创的奇迹!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五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2、了解古今三峡的变化,领略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
4、指导朗读方法。
1、领会抓住特征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2、理解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由《苏州园林》的美引出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再由学生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引出诗中所描写的三峡。
2、展示三峡地理位置略图,一边欣赏一段三峡风光录像。
3、欣赏三峡图片。
二、 简介作者郦道元。
三、 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注意听准字音,遇难记的字在文中圈注;注意朗读的节奏,如停顿、重音、声调等。
2、检查听读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属引凄异( )。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绝巘怪柏 ( )。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要求:
1、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
2、不理解的圈画,小组交流。
3、小组不能解决的,记下,举手问老师。
4、检查对课文理解情况:解释红色的字,并用现代汉语说说整句话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5、再读课文,读出语气。
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如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清新,节奏轻快,写秋景时,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四、 感受三峡。
1、说说每一段都写了三峡哪些景物?
三峡两岸的山。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2、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能体现三峡的美?说说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
六。昔日三峡美与今日三峡美对比,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思维扩展。
八、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把刚才的思维扩展练习修改好,写成一篇小作文。
3、背诵全文,摘抄精彩语句。
九、板书设计:
总写: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山
(雄伟险峻)。
(湍急)。
水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清幽秀丽)。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悲凉凄寂)。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六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2分钟。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2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七
三峡已经完成,但却鲜为人知。下面个大家带来关于三峡的八年级论文。
三峡工程首要的建设目标是防洪,使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充分条件。
三峡水库的形成,改善了峡谷河段的航道,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以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可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而且可降低航运成本30%~37%。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的大西南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机联系的纽带,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必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腾飞。这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及市场机遇。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它由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库移民工程,世界最大规模的拦河大坝、水力发电厂房、通航建筑物以及大规模的远距离输变电工程组成。
三峡工程巨大的建筑规模,给中国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建筑业、材料工业、机械电气制造业以及电力、信息产业提供一个不小的市场机会,也促进这一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需要当今世界的最新技术,也将为国际工程界、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界提供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关于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搬迁约达100万人口,需要重建家园。水库淹没区都是沿江比较贫穷的地区,大量移民资金的投入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开发性移民”的移民方针将促进库区经济繁荣。动迁库区100万人口换得下游尤其是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的安全保障,从政治、社会、经济等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兴建三峡工程能得到库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原因。
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岸稳定。
诱发地震研究对三峡水库分段进行评价的基本结论是:从坝址至庙河长16公里的结晶岩低山丘陵库段,岩体完整性好,历史和现今有感地震活动稀少,蓄水后不排除发生浅源小震,最大震级预计不大于里氏4级;自庙河至白帝城长142公里的碳酸盐岩峡谷库段,可能发生岩溶性的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也不超过里氏4级;白帝城以上以砂岩、泥岩为主的库段,无大断裂通过,岩体透水性弱,不具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
根据长期的地质勘测研究和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成果,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均不孕育发生严重地震的地质背景。三峡水库蓄水后,虽不排除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从高估计,影响到坝区的最高地震烈度不会超过vi度,不会影响按vll度设防的主要建筑物的安全。
三峡水库库岸主要由坚硬岩石和半坚硬岩石构成,大的断层不多,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也不强烈,因而库岸总体稳定性是好的。但三峡河段岸坡在长江河床下切的过程中,在岸坡上发生一些崩塌和滑坡,属于河流发育过程重点正常自然现象。历史上曾有发生,水库蓄水后也有可能继续发生。经查明,库区岸坡分布有大于100万立方米的大型崩滑、危岩体共284个,总体积约30亿立方米。其中稳定性差和较差、蓄水后可能失稳的大型崩滑体共64个,总体积3.4亿立方米,即使全部失稳滑塌入水库,对水库库容和寿命也无实质性的影响。距大坝26公里以内的库段,不存在可能失稳的大型崩滑体,故可能发生的库岸崩滑不会影响枢纽建筑物的安全。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水深加大,可能发生库岸局部的滑坡和崩塌,不会影响航道通航。水库蓄水后,可能受库岸局部滑塌影响较大的是库岸的新老城镇和居民。因此,要充分重视移民新城镇和集中居民点选址的地质条件,同时要建立对可能失稳的崩滑体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百年梦想,十年奋战,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今夏首次蓄水完毕,实现船闸通航和发电的目标。这是三峡工程历史性的转折,也是她正式为人民服务生涯的开始,标志着这个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不屈精神的跨世纪工程进入了收获期。为了让一些没领略过绝版前的'三峡,特将本人六年前的小游记提供发表以作再一次的见证。
为了即将告别的纪念,我等怀着“别后难再”的念头,今夏在结束中编办业务培训后拐到重庆,来到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长江三峡,终于圆了我二十多年的梦!
滚滚东逝的长江,全长6300米,东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流经10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碧波浩瀚的东海,整个长江以“滔滔长江腾蛟龙,巍巍群山威虎雄”为其显著特点,是泱泱大中华的母亲河,为世界第三大江。它多少年来不知引发多少人的奇想?又不知使多少人进入梦境?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是过往的绝唱。五十年代,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品尝武昌鱼后,以“极目楚天舒”的心境,挥毫留下了浪漫之作《水调歌头.游咏》,为我们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羌,当惊世界殊”的壮美图画。
我们坐船顺下,饱览了重庆至宜昌的长江中游即长江三峡。它是长江风景线上最为壮美奇秀的一段,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东讫宜昌南津关,全长196公里。峡中峭壁险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是万里长江最为壮观的大峡谷,坐在客轮峡中一行,可一览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姿。
第一峡瞿塘峡最大特点:短、险、峻,它激流飞下,气势磅礴,两岸青山耸立,蔚伟壮观,早有“山似拔天来,峰若刺天去,锁全川之水,扼巴蜀之喉”之说。
第二峡为巫峡,以奇、美、秀为其特点。峡中西岸拥簇。
乳峰叠嶂,有12个山峰似乳峰,阿娜多姿。尤为神女峰更神。
奇,恰似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峡中常常云雾缭绕,细雨蒙蒙,
好似薄薄面纱披在神奇的乳峰。
第三峡为西陵峡,以其滩多、水急、幽深为特点,越来。
越开阔,两岸山地由裸多变遮多,由岩多变土多,处处绿装。
解放后,对这里的险滩进行了整治,现在有惊无险了,而且。
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在自由自在、桀骜不驯流淌着千百年后,“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真的很快要现实了。不是吗?1986年开始兴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上拦河坝、泄洪道.水电站、通航道等建筑物,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将近400米3,年发电在840亿度,工程完工要18年,共要移民113万人,是举国上下和国际所特别注目的伟大工程。
近年又在葛洲坝上游兴建三峡工程,这是跨世纪的宏伟。
建设,要在2009年全部完工,使防洪、发电、养殖、通航。
于一体,将成为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万吨巨轮可驶抵重庆。
峡区景色更加绚丽多姿。
长江,您那滔滔江水展示着无尽的丰彩,满目苍桑述说。
着永不古老的故事,您不仅是中华的骄傲,华夏的希望,您。
不愧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而且是母素的乳汁,养育。
着长江流域的子子孙孙,并以新世纪的眼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人类贡献着不尽的甘甜!
别过了,奉节的白帝城;。
别过了,丰都的“鬼城”;。
别过了,秭归的屈原祠;。
别过了,巴东的秋风亭……。
长江,万岁!
八年级三峡教案篇十八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2、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2、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2、品位语言的精妙。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1‘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2、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板书设计。
怎样的山-------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肃杀。
赖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6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