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并且采用客观、中立的立场,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可以适度运用图表、表格、插图等辅助材料,以使报告更具可读性和可视化。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且践行自己的写作风格和风貌。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一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二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三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实验人。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四
实验室。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蚯蚓、泥土、水、盒子。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五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六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七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八
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九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
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一
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二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三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四
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科学实验报告册篇十五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0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