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课心得(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22:08:04
课程结课心得(实用18篇)
时间:2023-11-06 22:08:04     小编:纸韵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的共性与规律,为今后的知识积累提供指导和启示。总结是对过去所学所做进行提炼和归纳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程结课心得篇一

课程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知识储备,塑造价值观和培养能力。在学习中,我们一直尝试理解并掌握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课程结束之际,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分享我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课程学习中,时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时间有限,我必须掌握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来平衡学习与生活。我发现,制定计划并遵循计划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娱乐。在加强时间管理方面,我也学到了一些技能,如集中注意力、避免人际干扰和减少浪费时间。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在课程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团队中,我们能够学习协作、领导和沟通技巧,同时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倾听和支持。但同时,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并在团队中发现合作的挑战。因此,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引导我们吸收彼此的不同经验,这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第四段:学习新技能。

课程学习使我有机会学习全新的技能。其中一些技能,如数据分析、表达和演示,是在课程中学习到的技能,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企业改进建议,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课程学习还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职场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段:总结。

课程是一个充实而难忘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并发现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体会,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许多强项和需要提升的方面。我相信这些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帮助我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好地发展自己,也能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课程结课心得篇二

法学实践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深入了解法律职业的本质和要求。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法学实践课程,并且在此课程中收获了很多。在结课之际,我想借此机会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明白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法律理论知识,如法条、案例等,这些理论知识构成了法学学科的基础。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无法真正理解法律的应用和灵活性的。通过实践课程,我们有机会亲自走进法院,亲身体验法律实践的过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件中,并与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因此,通过实践,我才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次,这门课程锻炼了我的法律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案件,涉及到民事、刑事、行政等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进行案件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这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我的法律运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可以更有自信地去解答实际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并且学会了如何以法律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这门课程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课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项目或案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我发现团队合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能够将个人的优势和团队的力量完美结合,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职业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和职业操守。实践课程提供了机会去了解律师、法官等法律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求,让我更加懂得法律职业的不易和高尚。在接触到实际案件时,我时刻想着如何以合法的方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公正地判决案件。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伴随着我走上法律职业道路的每一步。

通过这门法学实践课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学专业学生,我将以这门课程为起点,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法律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正义的实现而努力。

课程结课心得篇三

团结是一个人和一个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是我们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团结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独特意义的课程,更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感团结课程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有着帮助我成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别从团结课程的背景与意义、课程设计与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学习体会与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来探讨团结课程给予我的启示和帮助。

首先,团结课程的背景与意义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团结的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广泛传颂和追求,而团结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倡导合作共赢的精神而设立的。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通过团结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理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其次,团结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内容是我对团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团结课程的课程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通过项目制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课程内容则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冲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力量和快乐,同时也学会了与他人充分沟通和合作,解决冲突并追求共同目标。

第三,团结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是我在课程中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团结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一个团队项目,通过整个过程的努力和合作,我们不仅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收获了团结与友谊。

第四,团结课程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学习体会和丰硕的成果。在学习团结课程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团结所带来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社交中,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通过团结课程的学习,我建立了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拓宽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也收获了更多的智慧和成长。

最后,团结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努力融入集体,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我相信,在团结的力量下,我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

总之,团结课程是一门具有独特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团结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启蒙。我将永远铭记团结课程带给我的启示和帮助,致力于追求团结、合作与进步的理念,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课程结课心得篇四

在法学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法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法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等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如合同、诉讼状等。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锻炼了辩论和法律分析能力。通过这些学习内容,我们对法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收获与体会

通过参与法学实践课程,在法学研究方面我收获了很多。首先,通过对法学概念与发展历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法学具有明确的学科内涵,涵盖了法律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其次,通过学习法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我意识到法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引导。此外,在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辩论和法律分析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我在法学实践课程中的重要收获。

三、课程的启发与感悟

在法学实践课程中,我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发与感悟。首先,法学是一门严谨性科学,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例、每一个细节,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实践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些复杂的案例,要求我深入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通过这些实践的经历,我深刻地理解到法学研究需要我们具备细心、耐心和深入思考的品质。

其次,法学实践课程也增强了我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以保证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个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努力,获得了很好的合作经验。

最后,法学实践课程也教会了我如何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涉及到了不同的法律规定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运用法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进行辩证分析,并给出合理的结论。这个过程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参与法学实践课程的学习,我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考。首先,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法学研究中,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化自己的法学知识,多参与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其次,我希望将来能够更多地关注法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支持和服务。最后,我也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化自己的研究领域,为法学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总结

通过法学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法学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分析和实践能力。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我锻炼了辩论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体会到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对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在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着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法学研究做出贡献。

课程结课心得篇五

在经历了一学期的学习后,我们来到了总结课程心得体会这一环节,回想起来,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总结课程学习的体会和经验。

第二段:知识技能方面的体会。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中逐渐走向综合性能力发展,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能力的综合性提升。例如,我们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帮助我们完成课程学习,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段:团队合作方面的体会。

在多数课程学习中,合作和讨论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主流。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够加深不同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的不足。于是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和学习,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在课程中应用,也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第五段:自我管理方面的体会。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我们在课程中的每一次作业和考试都需要我们严格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在自律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不足,但是也逐步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善。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程学习虽然困难,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意义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继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课程结课心得篇六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学课程一直是我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对法律体系、法律原理以及法律实践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深感法学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法学的乐趣和成果。以下是我对法学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法学课程让我对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学课程是以国家法律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各种法律学科的学习,我对法律体系的来源、组成和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法学课程将我繁杂的法律知识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帮助我理清了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不仅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我对法律体系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学习法学课程让我理解了法律原理的重要性。法律原理是法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法律规范制定和解释的基础。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明白了法律原理对于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法学课程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法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原理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法学知识不仅仅是获得法治常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法学课程提高了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法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法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懂得了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也意识到了法学知识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法学课程培养了我的法律素养,使我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学习法学课程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法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对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和实践演练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法学课程中,我通过对各种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同时,法学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我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习法学课程让我体会到学习法学的乐趣和成果。法学课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的过程,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和思考,不断适应和超越自己。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法律知识,也享受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乐趣。对我而言,学习法学课程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一种对法治与公正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总之,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无疑是重要的知识阶段和思维训练。通过学习法学课程,我对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了法律原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体验到了学习法学的乐趣和成果。法学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学术成就,更是为了拓宽视野,培养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法学课程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课程结课心得篇七

导言:

法学实践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与素养。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我在法学实践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进行总结与分享。

一、法学实践课程的意义

法学实践课程是将学生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意识。通过在法学实践中的亲身实践,我深刻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法律素养,提升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

二、法学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法学实践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在课程中,我们通过分析各种法律案例,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模拟法庭则是让我们充分锻炼自己的辩论与表达能力。这些形式的设计使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法律实践的现实性和复杂性。

三、法学实践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在法学实践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与素养。首先,通过分析案例,我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条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自己的法律思维方式。其次,经过实地考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增强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模拟法庭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辩论与表达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四、法学实践课程的不足与建议

虽然法学实践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程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课程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缺乏深入探讨。对此,我建议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环节的选择性,并引入更多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五、对法学实践课程的期望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对法学实践课程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养。同时,我也希望法学实践课程能够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法律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结语:

通过法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法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法律素养,为将来的法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期待着法学实践课程能够进一步完善与创新,为学生的法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课程结课心得篇八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 信息技术培训。

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

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

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

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

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

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

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

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

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

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

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

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

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

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

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从五月二十七日开始我参加培训,到现在近一个月,给我的体会很深。

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参加培训学习,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进步很快。

通过张军婷老师的及时指导,学到了很多: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现代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

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

特别是30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

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30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

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

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

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课程结课心得篇九

近年来,团结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这一课程的教学,并且亲身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价值。以下是我对团结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团结课程对学生们的心理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往往需要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学会与他人共事、互相支持和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团结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在这个课程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团队领导,负责组织和安排团队的工作。学生们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有效地分配任务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这种团队协作的经验,有助于学生培养领导才能,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合作。

第三,团结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团结课程中,学生们经常接触到一些有趣的任务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发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将来的科研和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素质。

此外,团结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考察、调研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这些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经验,学生们能够学会如何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最后,团结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经常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并阐述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意识和责任感,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团结课程作为一门特色的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领导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深信,团结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

团结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团结,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团结课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这次团结课程的心得:

首先,团结课程教会了我重要的合作技巧。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例如,在小组项目中,我们需要共同协作,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让我意识到,在集体中,团结就是力量,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其次,团结课程培养了我重要的沟通技巧。在一个团队中,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在团结课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以友好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与他人更好合作,还能帮助我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

此外,团结课程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的价值。在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奇迹。团结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比如,在角色扮演项目中,每个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只有各个角色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还有,团结课程让我感受到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当我们团结在一起时,可以相互倾听,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在团结课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有同学会主动提供帮助和建议。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不仅让我感到温暖,还激发了我努力学习和取得进步的动力。

最后,团结课程给我带来了积极的思考。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何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我明白了,团结不仅是在班级和团队中重要,也是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乐于助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更大的成就。

总之,团结课程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我成长了很多。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体会到团队的价值,感受到了相互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团结课程,我不仅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团队成员,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人。我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并继续努力发扬团结的精神,为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一

读了大学的人,学了很多课程,精品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以下的精品课程心得体会范文,仅供阅读浏览。

“精品课程”的研究是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好帮手。

它集教学、教研等为一体,在研究教学过程中,集中科组里每一位老师的智慧,把教学做到更好,并记录下来,最终大家一起来共享研究成果。

在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

一、 注重整体篇章教学,让学生感知语言整体性。

无论是课文教学,词句教学还是语音教学,我们都会注重语言的整体性,让学生在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语境中去学习新内容。

例如:unit 11 of book 3 whose bag is this?虽然第一课时内容都是一些对话问答的形式,但是授课的教师设置tony,jenny等人从toy shop出来,去参加一个party,到最后让学生也加入到这个party的一个主题。

这样一个简单的语篇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语言思维的培养。

二、 教学目标更细化、具体化,教学方法更到位。

根据《新课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个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每个单元我们必须清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学策略,培养学生哪些情感和文化意识;再将每个教学目标具体分到每个课时,在每个课时里,学生要达到怎么样的语言技能。

如在教学unit 11 of book 3 whose bag is this?一课中,八个四会单词要解决,而且难度也大些,那么在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先作个辅垫,将课文中出现的our boat, their car, my bag 与ours, theirs, mine联系起来,先让学生去感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也不会觉得这类词出现得太突然。

三、 关注学生,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接受能力较弱的群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允许他们的差异性的存在。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应该是备受关注,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

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如我所教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梁活华,平时说话都不大声,更别说回答问题,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就是那种不说话,学习也不会的学生。

但是,我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回答问题时要求他多说几遍,一次要比一次更大声些。

虽然成绩上不见有提高,但是他的性格更开朗一些,终于见到他那难得的一笑。

四、 新旧知识同现,发展巩固教学效果。

英语的课堂教学有限,每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吃力,更别说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以旧带新,加大信息量的输入,复习旧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达到良好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学习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多讲多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强调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交流表达能力。

学无止境,处在一线的教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找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

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

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

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

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二

本课程设计是在《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利用结构化方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课程作业要求如下:

(一)内容要求

1.文字在4000 字以上,需在封面注明题目、班级、组员(姓名、学号);

2.能够阐明现行系统的业务情况,能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

3.能够利用数据流图进行信息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建立e-r 图和相应的数据字典;

4.能够建立系统的结构图,能够运用u/c 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和数据正确性检验。

(二)组织要求

1.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及时提交成果;

4.各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督促,交流充分;

5.组长能够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自己所在组的进度。

(三)文档要求

1.图表美观,文理通顺;

2.能够参考软件开发的国家标准文档,指导自己编写设计报告的相关部分;(详细资料参见附件)

3.尝试应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进程的规划管理(绘制甘特图,不作硬性要求)。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三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吗?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吗?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

二、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指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是发展的人、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发展的人又意味着是不成熟的人,他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教师就必须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关注他,牵挂他。学生与教师只有年龄、对知识掌握多与少的差别,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所以教师不能随意责骂、谴责、讽刺学生,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你同意吗?你还有什么补充等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而对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不那么端正的学生只有批评与责怪。因此上课只提问好生,给好生很多机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天生苯蛋,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潜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教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是可以转化好的。

三、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新课程是体验课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编写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无视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教材,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其知识点有没有应用价值,学生愿不愿意学,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果不适合本班的学生,就可以把此教材进行整合与取舍。可从学生生活中提取教学实例,使学生愿学、乐学。

四、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要求,符合国际评价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生硬、粗暴、结论性的语言。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首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革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以学业成绩给学生下结论,应该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好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客观、激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评价应该是多元双向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评价的单方面性,也就是只有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而没有学生给老师的评价,现在应该强调,教师可以给学生评价,学生也有权评价老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汇报小组意见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样便于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还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找出不足之处来鞭策自己、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要有机地利用现有的评价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与完善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考试还是评价的一种常用的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惟一考试的手段,过分注重等级、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考试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考试进行评价。这样对考卷进行具有人文精神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四

也许09年对我们这群孩子很不平凡,因为从此我们摆脱了高考的压力,飞出了父母的羽翼,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在大学里我们自由,轻松,我们活的很自得。但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也会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而惆怅,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大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但在几个月的专业课程学习后,我的心境豁然开朗了,也许大一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过渡的过程,我们现在的专业课不在是高考的那种应试了,大学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质的提升,我们需要从江湖派华丽蜕变为学院风格。

谈到我大学的第一次专业课,应该是让我印象很是深刻。老师让我们默写自己擅长的素描,内容不限。我却在写生,老师就教育我们应该诚实,让我深深认识到学艺先做人呀。在接下来的素描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到:素描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素描可以使我更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素描的学习对象就是自然中的物体。

在与自然面对面的观照中,我会发现这些平凡的物体充满了有机的运动和神奇的秩序。还有使它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素描训练了我们的大脑和眼睛,使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价值,你可以将身边普普通通的物品,通过你的手,变成一幅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作品。而且通过绘画这些普普通通的作品,我们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有了更好了解。

在学习素描这门课程时,我了解了这个概念,以前我是根本不知道,原来在画中一条路它会慢慢的变小变窄,我觉得这个真的很神奇,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的电脑桌面就是一张画,画中有一条路是主体,它向着远方慢慢的延伸,最后消失成一点。在生活中路明明是一平行的线,在画中怎么会这样呢,学习这个概念,我才知道为何会这样,同时我觉得绘画真是一门神奇的艺术。让我还了解到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热情。

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活动。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同时,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一个半月的素描学习结束,通过这次素描的学习,我对素描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而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五

我和其他组员一起进行系统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图的绘制,数据字典的编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与他们一同设计新系统功能,设计e-r图,输入输出设计。在次过程中计划了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在设计和画e-r图过程中对于应当注意的事项,提醒注意。当遇到问题时候,向同学老师请教,及时解决。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设计模块,并编写程序。调试时,改正相应的错误。

2、主要收获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在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有了头绪,然后又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参考书,又在这写书的帮助下了解了系统设计的各种方法,在编译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接下来就是编程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买瓶水放些吃的在宿舍里,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都他们是三三两两,一同讨论学习。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一个多星期后我们的程序终于完成了,而且放到一起也能用。在机房调试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解决了。最后,我发现自己对编程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寒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

篇四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六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较短,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缺乏本土的创业案例,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思路、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思考

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新技术、新文化、新知识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指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重要标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的要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努力寻找促进就业的良方,而创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

5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的四个模块:

1.创新创业理论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应结合入学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快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把创新创业教与专业教育融起来,让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前景,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未来创新创业的大体方向,本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创业形势,掌握创新创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第一课堂教学讲授、第二课堂活动、参观考察创业基地、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开展。

2.创新创业素质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期。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辨别机遇、风险预见、耐挫的能力,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本模块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座为载体,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为阵地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应具备的创业心理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知识,培养其以后从事职业必需的敬业进取精神与基本专业技能,牢固树立创业意识,按职业目标去塑造自己。同时,通过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校友报告会、走访、参观企业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创业靠能力、发展凭素质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创业的客观要求。

3.创新创业技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巩固期。创新创业教育是受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活动,创业者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更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实用技能,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是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学生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如,创业市场分析,创业信息收集,政策把握,团队组建与管理,人脉拓展,创业融资与成本控制,公关与市场营销等必备知识,二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强化这些技能,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无论将来学生是否创业,都能受益终身。

4.创新创业实践模块[2]:主要是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成熟期。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实现真正创业的准备。通过以上三个模块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能力,这一阶段就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我所学和提升自我所得,为走出校门做要准备。本阶段可以通过创业软件模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等,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创业知识、懂得创业程序,实现成功创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理论还不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但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来看,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以指导和服务为主,加强创业观念、创业模式、创业理财、赢利模式、创业融资与风险投资教育,强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心理素质、创业实践、创业技巧等方面指导,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多举办成功企业家讲座、开展模拟招聘会、创新创业设计比赛、参观成功企业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创业模拟软件,建立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以新颖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我们的学生都去下海,去开办公司,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各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就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专业、学业、职业、事业等关系,促进他们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就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本质上来看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在我国的就业刚刚兴起,而创新创业教育才起步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去指导就业教育,用就业教育的基础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可以把创新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融合起来,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务虚是前提,务实是宗旨和目的,务虚主要指包括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形势、方针政策宣传等一些理论性、政策性的东西,这些是必须做的,且还要宣传到位,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社会实际需求和创业者自我发展相互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政策和理论讲解上,最终目标还要落在务实上来,解决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关心的就业上,务实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落实情况,如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率等,即产品的质量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是否相一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要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培养合格人才,达到按需生产。

(五)集体备课与单独备课相结合[3]

一门课程建设需要用时间、实践来检验,更需要集体智慧来完成,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前提和保障。队伍的稳定性、长期性、连续性非常重要,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外出学习和校本研讨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鼓励老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个研究的课题项目,组成课题组,根据学校实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分阶段进行研究,用较深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学和实践任务,力争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备课和授课,遇到问题集体研究,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5).

[2]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3]才忠喜.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1).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七

1、通过新课程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教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程结课心得篇十八

整个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

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

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

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

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

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

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

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

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

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后来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可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

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可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

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可是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

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动脑筋。

然后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

应该说这是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内容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

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设计意义很深,和其他4位同学的共同学习﹑配合﹑努力的过程也很愉快,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

从19世纪末含苞欲放的科学管理理念到20世纪50年代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现代管理思潮;从形形色色的管理流派,到扎扎实实的管理实践都有效地配置了当时的社会资源,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理念创新。

21世纪是管理理念创新化的时代,在时代竞争中,创新无疑是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企业的活力之源。

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新、网络化营销的市场创新、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技术创新等管理创新无不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无不增强着人类自身创造社会文明的意识和才能。

管理创新者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而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我们的一切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都必须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创新和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创新。

只有这样,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有光明前景。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世纪。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并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人类工作及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管理作为资源整合的系统方式也会相应发生重大革命。

企业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电子商务等,创造着企业新价值。

虚拟企业、虚拟经营方式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

21世纪是绿色管理的世纪。

在绿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并积极研究环保对策,将环保投入当作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

一股绿色浪潮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滚滚向前。

消费者盛行绿色消费,企业当推行绿色生产。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21世纪也是“现代人”的世纪。

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人力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即“没有管理的管理”。

通过对《管理学》一书的学习,我对管理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工业化的发展到信息化的崭露头角,从计划经济的昨天到市场经济的今天,无不道出了社会进步的艰辛,经济变革的必然。

穿梭管理理论的茂密丛林,遨游信息网络的浩渺沧海,21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与新的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接受着时代的挑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351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