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一个回顾,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认知。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结构来阐述观点。如果你对总结范文感兴趣,不妨来看看以下这些,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一
税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文章从税务管理的意义入手,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来达到规避企业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
强化税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学先进的管理尤为重要,税务管理作为管理活动之一,更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对涉税业务流程规范设计,对管理组织科学搭建,对相关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的运用研究,对经济事项的提前计划和筹划,对涉税事项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对涉税事宜的沟通、协调、处理,对涉税事项的分析及后评价,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监管机关依法治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宏观市场环境在形成和完善,纳税人更应强化自身的自律管理。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纳税意识逐步提高,更加重视通过税务管理,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降低涉税风险的目的,要进行纳税筹划,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各项税收法规,还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在明确了企业相关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实质以及财务政策的基础上,规范、完整地做好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费及违反税收法规缴纳的滞纳金、罚款支出。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正确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成本,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可避免税收处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
(三)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等等,企业在投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有助于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提升企业形象。
良好的公司形象,将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外部环境,对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来说,将更大程度的面临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督,公司形象尤为重要,涉税处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更加有损企业声誉,通过科学的税务管理可避免企业的涉税风险,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
(五)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
在与同行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成本领先是胜出的法宝之一,努力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盈利目标,特别是在复杂的交易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税收政策,精心的规划交易结构,可避免企业因交易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多缴税,控制好了税收成本,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净收益,与企业其他内部、外部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有着同样的作用,而企业的目标正是经济增加值最大化,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长,所以,通过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实现目标。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对税务信息的管理,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和纳税实务的管理等等,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务管理活动大致如下:
(一)税务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就是企业从外部和内部收集到的税务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传递和保管,教育和培训等。外部信息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收集和研究好外部信息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企业内部信息包括税务证照、各期纳税申报资料、各项税款计算台账、定期税收自查报告、税务工作总结等税务资料的归集、分析与保管也同样重要,税务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需要企业各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二)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生产活动几乎都与“税”有关。所以,对涉税业务进行税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要到纳税过程中去消除涉税活动中形成的税务隐患或税务风险,几乎是不可能或相当困难的。所以,强化对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是控制税负成本和降低涉税风险的最好的管理措施之一。
就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情况而言,涉税业务的管理大致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的税务管理、投资融资决策的税务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的税务管理、营销和商业合同的税务管理以及薪酬福利的税务管理等。涉税业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因此,税务管理强调对涉税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
(三)纳税实务管理。
企业纳税实务包括税务登记办理,发票的请购、使用及缴销,纳税申报、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收减免申请及申报,出口税收抵免退税,非常损失报告及备案,税务检查应对等等。各项业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要求,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经办及管理人员更应该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积极与税务管理部门沟通,加强税企联系,做好日常税务实务管理工作,避免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
总之,企业税务管理不仅内容庞杂,且专业性、技术性也很强,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和高素质的人才是难以奏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子系统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树立专业管理人员“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观念,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努力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和税务管理流程,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
(二)税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税务管理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即公司的税务管理应符合税法、税收管理条例用其细则以及税收相关法规的规定。系统化原则,即税收风险管理应有全局观,应从全局把握,力求公司利益和最大化以及税务风险最小化。制度化原则,即公司建立税收风险管控机制,应有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三)日常业务的税务风险及审核要点,发票管理、收款、付款、费用报销、工资支付环节的税务管理。
1、发票管理中的税务审核应关注各公司的税务专员按月检查发票的使用情况是否遵照公司《发票管理办法》,重点检查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税法(开具的票种、发票要素的填写等)的规定,对于公司开具的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产生税收隐患的发票),应及时要求开票人员对所开发票做作废处理,并重新开具发票。税务专员应按月检查发票使用簿,对发票的购、用、存情况进行检查。
2、收与经营无关的关联公司款项或其他款项时,收款人员应当及时通知税务主管,税务主管应当对此事项的税务影响提出建议;所收款项业务不明的或涉及敏感税务问题的,收款人员在开具发票前应与税务专员进行沟通,税务专员无法解决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开明确批示后方能一开具发票,以避免公司因开票不当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3、付款及报销环节应审核对方的票据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发票的种类及开具的内容是否与经济业务及相关合同一致,成本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工资支付环节应审核公司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由人力资源部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并进行相关审核,由财务部按审核结果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四)税务筹划。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意义在于不是因为筹划而少缴税,而是因为没有筹划而多缴税。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税收法规日益健全和完善,企业在钻政策法规的空子上是占不到便宜的,搞不好还会冒偷税漏税的风险,有的企业在经济业务实际发生完结时,发现税赋很高,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合理避税”,这些方法大多与国家财税政策法规背离,从长远看不仅没有为企业合理避税,还为企业蒙受的损失雪上加霜。科学有效的税收筹划必须开展于纳税业务发生之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筹划经济事项的交易结构和模式,实现税负最低。
例如,在一项投资交易中,甲公司资金充裕,技术力量雄厚,准备储备一块土地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乙公司作为a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名下资产中有一块符合甲公司要求的土地,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准备按转让资产的模式进行交易,如此甲公司获得土地将缴纳契税,乙公司将涉及转让资产应交营业税及相关附加,转让土地使用权应交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而对乙公司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不得加计扣除。有的省份,为了抑制和打压倒买倒卖土地的投机炒作行为,还出台了空地不允许转让,开发程度达到25%的土地才可以转让等地方性政策来调控市场。如果我们改变一下交易模式,由a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乙公司股权转让给甲公司,甲公司控制了乙公司的同时获得了土地,因该土地权属没有发生转移和变化,虽为甲公司拥有但仍在乙公司名下,甲公司不交纳契税,乙公司也不交纳土地增值税,乙公司作为标的完成的是股权交易而不是资产交易,因此也不交纳营业税及相关附加。可见,筹划对税赋的影响非同一般。
在筹资决策中,是选择负债资金还是权益资金,或是二者的组合,这不仅要结合企业不同生命时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资金成本费效比及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利用好负债资金这把财务杠杆,可达到抵税作用,降低资金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坏账如何计提,费用如何分摊,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企业所得税都会产生影响,对递延所得税的合理运用,把实际缴税义务规划在不同的纳税年度里,可达到延缓纳税目的,从而提高资金使效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产品,税收负担都存在差异,税收优惠政策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投资决策中,充分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使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健康长足发展。
(五)税务审计机制。
建立税务审计制度,结合公司内部审计或聘请税务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税务审计工作,目前,如财税咨询公司、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日趋成熟,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机构的专业服务,提高税务管理业务水平。定期审计应于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出前审计结果,不定期应于集团税务管理部根据管理需求或者结合内部审、聘请中介机构等不定期进行税务审计。税务审计人员(含税务中介机构)在完成定期或不定期税务审计后,出具书面税务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六)税务资料档案管理。
税务资料包括:税务登记证、纳税申报表、税务管理台账、票据存根联、发票台账、完税凭证、内部税务报告及报表、涉税审计报告、税务检查结论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文书、税务通知文件、税务优惠文件及其他涉税资料等。档案的保存期限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致,达到保存年限后的税务资料,经申请审批后可销毁,销毁的相关规定同会计档案。(作者单位: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1]王家贵编著,《企业税务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2]高金平编著,《税收筹划操作实务》,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
[3]林秀香编著,《中国企业纳税行为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是指公共部门引导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公共资源分配给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过程。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期望日益增高,为适应外部环境剧烈的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激励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要求实行人本管理。
2.激励制度化。
公共部门为了克服制度化过度的弊端,走向了有选择性的灵活化。
3.激励方式与私营机构接近化。
一方面政府部门形成了类似私营机构的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另一方面以公正、效益为本的政府管理新文化进一步影响着私营机构的经营理念与管理哲学。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激励问题。
我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调查报告”中看到这样的结论:不同行业的员工敬业指数中,在政府部门工作或从事公共事业的员工敬业度最低。
这说明公共部门的激励存在着急需改进的问题。
(一)公共部门目标导向的迷失。
激励的价值导向模糊不清,缺乏激励动机。
组织本身目标的错位和混乱。
我国的公共部门的使命定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公共部门的使命要求严重脱节且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严重脱节,对于公共组织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不足,这就使组织目标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二)薪酬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
制定一个有效的、合适的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对而言,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则较为固化,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薪酬缺乏弹性,激励机制名存实亡。
我国公共部门的分配问题受制于既定的法律、政策,通常同一系统、同一部门要遵循相同的规范,由此导致了公职人员薪酬结构的不合理。
第二,职工薪酬调整缺乏公平性。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关注薪酬差别的程度往往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然而,在我国公共部门薪酬管理中不同职位的薪酬上调的幅度差异过大,易造成职工心理的失衡。
(三)绩效评估和晋升机制的不科学。
公共部门属于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系统,是一个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其创造的社会效益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能得以体现,并且许多情况下无法以货币性的指标去衡量。
因此,这在一定种程度上导致了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
基于这原因,我国公共部门往往采取一些间接性的指标来进行考核,而这势必造成了公共部门职员的业绩难以得到准确和客观的评价,进而影响了考核对员工激励应有的作用。
(四)人才流动机制缺乏灵活性和竞争性。
我国公共部门在观念上往往对人力资源的流动持保守态度,表现为人才流动机制的僵化,缺乏灵活性和竞争性。
首先,体现在部门横向之间职员流动的僵化。
由于官僚行政组织所强调的权威等级和部门界限,各部门之间人才的交流很难得到有效实现;其次,职员进退机制的僵化也比较明显。
我国公共部门虽然采用职位常任制,但绝大多数公共部门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聘制度,结果演变成了事实上的雇佣终身制。
第三,职员升迁缺乏竞争性。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职务晋升制度尚不稳定、不健全,职员的晋升没有明确严格的条件、方法和程序。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三
行为观察实验室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涉及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资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培训等模块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战能力及面试技能,缩短参加工作后的磨合期。
行为观察实验室一般配备单向玻璃、行为观察台、小组讨论会议台、多功能教师台、麦克风、六角电脑桌、球形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专业监听设备、调音台、吸顶音箱等。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通过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实现财税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及税务风险与税收成本的降低。我国依法纳税的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分析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健全的税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企业;税务管理;体系。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和预测报告自身的涉税业务与纳税事务的管理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充分运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地安排相关交易行为、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二是科学防范、控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纳税风险。企业应当在遵循合法、事先筹划、诚实守信和成本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不断促进自身税务结构的优化、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从而实现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1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和税务风险。
税收成本是一项具有高弹性与高风险的企业外部成本支出,我国企业中税收费用往往占其利润的比重很高。税务风险主要包括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等内容,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通过谋划、分析、评估、处理单位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能有效降低涉税风险。
1.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明确单位的业务流程、开展多层次的员工教育与培训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增强业务处理能力,从而有效规避被税务机关查到偷税、漏税问题,提高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
1.3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及时、准确掌握国家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有效保障单位筹资、投资和技术改造工作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4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盈利,企业制定各项财务目标都是围绕如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税务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即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2.1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
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研究,而较少从企业税收管理视角出发,导致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论指导。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为税务工作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即可,无须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注重被动的执行税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对管理层及员工进行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税务信息滞后;没有进行全过程的税务管理,认为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后管理,而忽视了事前与事后税务管理;将税务管理等同于税务筹划,认为只要做好合理的纳税筹划就是做好了税务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税务筹划仅是税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层面。
2.2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
一些企业虽然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在纳税筹划环节过多的关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技巧性的减少税款,如果纳税筹划方法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主要采用税务筹划进行税务管理,手段单一,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税务管理的预测和协调作用。
2.3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与资料的有效保障。我国多数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仅仅按照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定,而没有建立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充分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代理等税务实务管理,从而阻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从而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促进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1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管理岗位配备的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资质;对相关人员开展关于职业道德、国家相关税收法规以及税务理论知识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与培训,从而让税务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
3.2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
随着我国企业涉税业务的日趋复杂化,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工作已不能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做好单位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各项涉税行为的规范、合法,避免不必要的罚款或滞纳金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建立及时、准确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以动态的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动向和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从而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指导企业进行税收的统一筹划和管理;税务管理机构还要定期分析单位的税收实现情况,设置税负率杠杆,并依据税负的异常变动情况及时分析、编制和提交税务分析报告,促进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4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
企业的涉税风险一般来自于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采取积极措施对可能产生涉税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防范与控制,努力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无法实现完全回避与消除。企业要建立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以强化自身的内部稽核管理工作;及时、全面的收集行业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以会计报表为主的财务资料隐含的税务风险,强化内部税务评估水平,努力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实行授权审批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分配专人负责办理纳税事项,相关复核人员要认真分析并复核向税务机关递交的申报纳税资料,对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的涉税事项要交由综合素养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在掌握国家各项税收法规、政策,以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与税收分配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不断规范自身的纳税行为,增强税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投资方向与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与税收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王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决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2]张小红.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3,(02).
[3]张凤霞.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04).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五
许多经济学家和卫生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中健康被看作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
而实证研究也发现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卫生部门的绩效非常差,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也将逐渐消失。
因此,对公共卫生投入是一种投资,而不仅是消费。
【题名】: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综合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卫生机构总目标的完成,就要求各子系统都需完成其分(子)目标,而衡量子目标达到情况的尺度常需借助于相应的统计指标,利用多项统计指标来反映整个卫生机构工作完成的情况。
在用多指标评价时,被评价单位间往往出现指标此好彼差的矛盾现象。
因此,对整个卫生机构工作完成的好坏难以得出清晰的认识,这样就必须采用综合评价法。
对不同地区卫生保健状况进行评价时涉及各类各级卫生机构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等,无疑更需要使用综合评价法了。
【题名】: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探讨
文章通过分析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题名】:中美卫生事业管理对比
1、所有制中国将卫生事业归属为“公益性的福利事业”基本上为国家所有,如预防保健、疫情监测、医疗信息。
绝大多数医院、药厂也归国家所有。
但近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现在也出现了不少的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绝大多数是由部门所有或集体所有改造而来)及合资药厂。
国外的许多先进医疗服务及药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促进了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在改革开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法现象。
如假药曾一度流行,曾发生几起因使用假药而致死人命的案件。
中国政府也处决了一名假药经营者,查封了许多假药经营店。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六
1、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最小的支出换取最大的收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机器智能化发展,不断加大税收才能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有必要把税收当作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税务管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尽量降低或节约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税收成本和费用,减少任何可能的损失,来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利润。
2、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其渗透到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中,逐渐提高税政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促使企业不断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减轻税收负担,减少现金支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纳税意识的提高和税收筹划就变得极为重要。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税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税收、财务制度,及时掌握动态税收信息,提高企业的税政管理水平。
3、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对不同行业、地区规定了不同税收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在做出经营决策之前一定要全方位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负上的差异,结合本地区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如,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按所发生费用的150%加计扣除所得税;规定技术转让所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税收政策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通过税收筹划可以降低纳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
1、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有的行为,离开了资金都是一句空话。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二种: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权益资金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经营期间不要求偿还本金,没有财务费用的支出,但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之后,产生的全部税负由企业自己负担。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从而能够减轻税负、合理避开部分税款。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应对不同的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筛选,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企业运营模式的筹资组合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节省开支的目的。
(1)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选择。
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通过增加资本金的方式进行融资所支付的股息或者红利,不能享受税前列支的待遇,要在企业自己的税后利润中分配,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在对这两种筹资渠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不同的筹资渠道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大小,经济效益的多少,还要考虑最终企业所获利润的.高低。
(2)融资租赁的利用。
融资租赁是企业融资工具的创新,为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不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就可使用资产,并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又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用来抵扣当期利润,同时可以通过租金的平稳支付减少企业利润,减轻企业税负。因此,融资租赁越来越成为企业在税收筹划战略中备受青睐的方式。
2、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税收优惠,来进行投资决策。地区不同,如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区投资,可获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组织形式不同,如个人投资,只对其投资经营采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停征企业所得税;行业不同,如投资兴建产品出口企业、兴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也会给予税收优惠。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会计准则中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增加前期扣除费用或推迟收入确认以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等。如在税法和现代会计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对存货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就能加大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减轻税负、增加税后利润的目的;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增加税前扣除费用,节约所得税费用,不仅可以减轻税负,还可以增加现金流量。
1、做好税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国家的税务政策不仅多,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做好税收知识的培训工作,让大家及时了解税收动态,掌握最新税务知识,筹划一个适合自己的纳税方案,同时对高层和员工的培训也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税收观念,企业税收管理不但是财务的一个问题,而是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问题。
2、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税收筹划需要企业管理层多方协调与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税收涉税风险与控制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管理的关系,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管理目标。
3、建立良好的税务信息沟通平台。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与主管税务的沟通,了解税法的最新动态,以保证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是合理的。
4、聘请专业机构的人员进行税务代理,防控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尺度的大小、理解范围上的偏差等原因,影响企业税收:或是多缴税,减少企业税后净利,加大税收负担;或是少缴税,产生偷税现象,从而引发纳税风险。所以企业可以聘请专业机构的人员进行税务代理,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管理工作,从而带动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税务风险。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七
1.1有助于降低涉税风险。
高校涉税风险主要有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等。高校不断加强内部税收管理,对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和后果进行谋划、分析、评估、处理、组织及协调,能够有效降低高校涉税风险。
1.2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的税务管理逐渐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高校税务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强对高校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而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高校的税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想降低涉税风险,就要先进行纳税筹划,对有关的会计法规和税法有所认识,明确高校中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财务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和完整地做好会计核算,以防出现税务机关的异议时,得不偿失。这同时也相应提高了高校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
2.1内部管理理念更新不到位。
目前,高校忽略税收的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因为很多高校对简单的税务事项不重视,只由高校的财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二是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自己无所作为;三是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四是对税法置之度外,出现逃税现象;五是虽然少数高校已经有了税务管理意识,但一直处于较低的管理水平之中。另外很多高校模糊了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的界限,把税务筹划等同于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事实上,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重要方面和一个重要环节,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并没有包括高校内部税务管理的全部。所以这些高校在税务问题上,很容易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高校会因不懂纳税筹划以及计算所缴税款等原因,造成税收利益受损;其次,正当的纳税权力得不到税法的保障。
2.2没有纳入统一管理。
目前,高校的内部税务管理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税务管理比较分散,例如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后勤部门负责小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这样不仅给在计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者由于管理疏漏,个别教职工的个税无法正常缴纳。二是财务部门的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工作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后台核算在职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在前台核算科计算退休及外聘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税务发票的管理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财务部门开具科研协作费房租、场地费等收入发票,在后勤部门开具餐饮住宿等的发票。
2.3缺少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高校税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和环节,合理必要的纳税筹划不仅能够给教职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提高学校在教职工心中的形象。但由于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认为只要及时准确地计算缴纳了所有税款工作就算完成了,几乎没有考虑到纳税筹划事宜。
2.4无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现在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内部涉及人员范围越来越大,准确及时地把学校各方面所需要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给他们做好税务指导工作,例如税务办理流程指导、税务筹划指导等,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相关教职工人员的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其利益严重受损。
2.5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的税法法规种类多、变化快,高校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种渠道,帮助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收新知识,使他们既知高校内部的涉税活动情况,又精通高校涉税收入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中坚。但是目前高校的税务管理人员和办税人员都停留在准确及时缴纳税款的水平上,使得其对税务其它相关工作重视不够。
3.1更新管理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以最新的税法法规为指导,以税务正确及时缴纳为基础,以税务筹划为关键点的税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高校的各项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2设立专门的部门,纳入系统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和税收体系的完善,高校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单凭高校会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税务管理的需要。高校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配备具备现代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工作,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高校税务管理部门要做好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向,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变化,对高校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同时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学校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训制度等。
3.3夯实基础工作。
税务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高校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高校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因税务管理失误而造成的罚金和滞纳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3.4做好纳税筹划。
做好纳税筹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用好税收政策;二是健全内控体系,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从一些高校税收筹划的情况看,所谓的合理避税有时是逃税,有必要加强在税收风险方面的控制。主要措施有宣传税法,加强与领导人的沟通交流等等。
3.5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资讯服务。
在高校内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程序,提高税务信息的科学解读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税务信息平台,向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其它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提供需要引起关注的信息,并就税务方面的信息释疑解难,提供资讯服务。
3.6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建立内部税务管理机制所需要配置的税务专业人才,并不是传统的所谓只要熟悉税收法规程序办理申报纳税就可以的办税人员,而是指能够胜任税务管理职责,发挥税务管理机制功能的现代型综合管理型人才。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依照税收法规程序申报纳税问题,而且要具备从事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信息收集解读、税收风险防范的能力或潜质。因此,最初建立税务管理机制之处,就要考虑到在税务管理岗位上配备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合格人才,对敬业精神不足,职业道德不佳,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不适应、在税务管理岗位难以有所作为的人员予以调整。同时要认真制定在岗税务管理人才的“充电”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而有序的继续教育,帮助其确立新理念,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吸取新经验,在开创税务管理新局面方面多做贡献。
由于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在高校进行税务管理时,税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各地具体的征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在整个高校税务管理中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税务机关内部的运作和职能分工以及当地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透彻地领悟税收政策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常的税务活动,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程序,找到正确的人。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通过透明自己的涉税活动,使税务机关了解高校的税收状况,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与税务部门的双赢。
3.8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高校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高校在加强税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维护税法的严肃性。要设定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使高校在依法纳税的同时,更为充分地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八
在国外的公共管理学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公共管理事业发展得怎么样?下面一起看看研究这些的学者发的论文吧!
论文1:国外公共管理中的部门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
基于对公共管理领域中大量的实践考察和总结分析,国外学者对部门协同进行了可谓海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部门协同的概念、动因、类型、运行机制、开展流程、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
其中,有关运行机制的研究为重中之重。
对于该内容,学者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有见地的观点。
这些成果对于人们认识和研究部门协同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有关部门协同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
关键词:
在国外,作为一种公共管理的新模式或类型,部门协同兴起于新公共管理运动(newpublicmanagementmovement)的中后期。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政府运行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但也带来了公共管理的空心化和碎片化、部门之间协调和合作的忽视等问题。
部门协同不但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而成为了许多国家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在实践中,开展部门协同的公共管理领域非常多,例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交通安全治理、社区安全治理、犯罪预防和治理乃至城市发展建设、经济发展等。
国外学者在深入考察这些领域中的实践的基础上对部门协同进行了可谓海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主要包括部门协同的概念、动因、类型、运行机制、开展流程、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为重中之重。
一、部门协同机制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般认为,部门协同是指多个不同的公共管理部门为实现共同确定的目标而通过信息、资源和权力的共享、共同决策、联合行动等开展的较为正式的深度合作[1]。
从实践情况来看,部门协同的成功开展绝非易事,不成功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为实现成功的部门协同,就必须建立顺畅的、完善的部门协同机制。
相对于单个部门的运行机制而言,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要复杂得多。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部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以及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共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或处理跨部门边界的公共事务。
对此,国外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思路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
一些学者主要研究不同的部门共同开展部门协同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并以这些原则作为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
例如,部门协同的开展需要遵循六个原则:(1)真正认识到开展部门协同的必要性;(2)深刻理解开展部门协同的意图及实现该意图的现实可行性;(3)积极主动地参与部门协同的工作;(4)建立并保持相互信任的关系;(5)进行内容明确且要求严格的工作安排;(6)推行过程管理和开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2]。
一些学者对部门协同运行涉及的要素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部门协同的开展对这些要素提出的要求,把这些要求作为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
例如,部门协同涉及的要素分为权力、资金、工作习惯、技术或技能、思想或价值观五类,对于权力要素,要求参与部门及其人员对于部门协同要开展的具体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职责,部门协同不是临时组织一批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去完成一件事情等等[3]。
一些学者以部门协同运行的过程分析为主线,把此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或部分,然后分别设计了各阶段或部分中的基本工作框架,以此作为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
例如,部门协同的运行被分为信息交流、行动策划、项目和方案实施、实施中的协调和合作与协同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五个阶段,在信息交流阶段,基本工作包括部门间的相互学习、对各部门的现有工作和能开展的工作的了解、决策过程的公开、信息共享方法的确定等等[4]。
一些学者主要参照单个部门的运行机制的构成情况,从组织结构、保障条件和行动开展三个方面建立了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
采取措施鼓励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部门协同等,行动开展方面包括理解共同使命、明确工作目标、推行绩效管理、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行动方案、实现团队成员的全过程参与等[5]。
一些学者把部门协同视为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开放系统,基于“输入—处理—输出”的模式建立了其运行机制。
沟通交流方式的选择、人员和资源的调配等,后者又包括行动方案的实施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开展,输出部分为协同的绩效及其评价等[6]。
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先前学者们对部门协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初始条件、过程要素、组织管理、偶然因素和限制因素、绩效和问责五个部分的运行机制。
部门协同绩效的定期评价、基于绩效评价的调整、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等[7]。
二、对部门协同机制研究的简评。
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对于跨部门的公共事务,在传统模式下其涉及的多个部门分别根据自己的职权范围按照自己的程序处理属于自己负责的部分,而在部门协同的模式下这些部门被联合起来按照“特事特办”的方式和方法对其共同处理。
如何把这些部门联合起来,并确定这种“特事特办”的方式和方法是建立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的关键。
上述介绍的研究成果,多是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处理的观点。
但是,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处理都尚无定例,仍处于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九
一、人力资源。
滤去。
录取同等水平的所有岗位人员,建立和建设的团队,对于,同等文化水平的相互沟通,是先见之明的沟通等式。
会避免太多,不必要的沟通问题发生。
二、公共关系。
最优秀的专业经理人。
建立和规范。
所有的文字和文档格式。
对于,以统一的口径发布新闻;。
对于,以同一的规矩来实现零误差的交流。
势在必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短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两年多来,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此刻,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所有在我研究生生涯中帮助我、鼓励我、支持我的人,谢谢你们陪我一起走过这美好的岁月。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蒋义伟副教授。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蒋老师就做了我的班主任,那时就很羡慕他深厚的.学术能力,后来,很荣幸在研究生阶段他成为我的导师,指导我论文的写作。很荣幸能和蒋老师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老师敏捷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很好地解决了我在写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我顺利地完成论文的写作。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时刻影响着我,提醒我做事不能心急毛躁。在此,我也要感谢胡觉亮老师,胡老师平易近人的性格以及虚怀若谷的精神,使得他深受学生的爱戴。感谢韩曙光老师在蒋老师出国的那段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提醒。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室友大琳子同学。感谢你对我的关爱以及无私的帮助。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感动,因为有你的陪伴,我的研究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你乐观豁达的性格也使得我变得开朗起来。我也要感谢陈喜乐同学默默地付出和对我的鼓励支持。感谢我的同门喻凤以及各位师妹师弟,你们的帮助,让我的学习更加地顺畅。
此外,我也要感谢在这里遇到的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人生之路上,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安慰,让我的生活充满感动和幸福,也使我可以常常反思自己,不至于迷失。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们,谢谢你们为我创造了美好温馨的家庭环境,谢谢你们一直以来无私地付出和对我的关爱,你们就是我坚强的后盾,鼓励我不停努力向前。
虽然我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但我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继续努力奋斗!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一
实验室的数据分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与行为观察、电话访谈、社会调查以及政府效率研究等项目,均可以面向社会服务,服务收入可以补充实验室的发展经费,部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结束语
公共管理实验室分为多个层级,多个专业方向。
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方向。
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公共管理学科方向的多样性,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许多问题仍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并予以解决。
作者:印德中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二
许多经济学家和卫生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中健康被看作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
而实证研究也发现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卫生部门的绩效非常差,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也将逐渐消失。
因此,对公共卫生投入是一种投资,而不仅是消费。
【题名】: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综合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卫生机构总目标的完成,就要求各子系统都需完成其分(子)目标,而衡量子目标达到情况的尺度常需借助于相应的统计指标,利用多项统计指标来反映整个卫生机构工作完成的情况。
在用多指标评价时,被评价单位间往往出现指标此好彼差的矛盾现象。
因此,对整个卫生机构工作完成的好坏难以得出清晰的认识,这样就必须采用综合评价法。
对不同地区卫生保健状况进行评价时涉及各类各级卫生机构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等,无疑更需要使用综合评价法了。
【题名】: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探讨
文章通过分析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题名】:中美卫生事业管理对比
1、所有制中国将卫生事业归属为“公益性的福利事业”基本上为国家所有,如预防保健、疫情监测、医疗信息。
绝大多数医院、药厂也归国家所有。
但近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现在也出现了不少的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绝大多数是由部门所有或集体所有改造而来)及合资药厂。
国外的许多先进医疗服务及药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促进了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在改革开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法现象。
如假药曾一度流行,曾发生几起因使用假药而致死人命的案件。
中国政府也处决了一名假药经营者,查封了许多假药经营店。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三
1、政府信息上的垄断。
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维持组织的内在激励即自利性无疑是政府的以惯性作风。
但是就行政权力一方面而言,这种自立倾向极其因为制衡条件的失去而之间膨胀扩大。
避免监督,强化部门利益等等一系列自利行为都将在会在保密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得以遮掩堙埋。
尤其是那些对社会发挥着较大价值影响的档案信息,在其掌握中,可而被垄断的信息价值也就越小。
不论是文化上存在的惰性因素还是历史的原本传统,以心理学的思路去解读,自打得到行政部门的默许认可后,服务政府型的公共管理范式的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档案管理主体现状便时有发生。
本能的抗拒规避也好,倾向现状的维持也罢,总之长此以往下去,这些日积月累的诟病都将对我国档案管理实践范式转变造成巨大的阻力影响。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四
摘要:
本文对首先对绩效管理中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从提高意识、精心准备、灵活操作和跟进落实四个循序渐进的方面来改进绩效沟通。
关键词:
绩效管理绩效沟通绩效改进。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一、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和分析显示,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70%都出在了沟通不到位上。绩效沟通中存在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因此,存在问题的机会很多。总体说来,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不外乎是意识层存在的问题及实践层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沟通意识层存在的问题。
1、主管缺乏绩效沟通的意识。许多主管习惯了传统的报表和“纸上”考核,不清楚还要与员工面对面地进行绩效探讨,而且很多企业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要求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所以不沟通也就很自然了。主管辅导者角色的缺乏和制度缺失导致了绩效沟通在绩效循环各环节中都可能有缺失或不到位。
2、员工存在沟通恐惧。对于员工来说,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是跟他们作对,考核沟通使得员工工作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就被暴露出来,员工很容易存在不安和恐惧,或者认为绩效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下达任务、为了监督工作而已。
(二)绩效沟通实践层存在的问题。
1、沟通前无针对性草率行动。主管告诉下属“你的报告内容不够完整”“这个报表做得太糟糕”这样无针对性的沟通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员工仍然不知道应该做出怎样的改进。而且沟通草率,要么是一种形式,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要么不切正题应付了事。
2、沟通时轻过程且无技巧。主管在平时不注重沟通,缺乏对员工工作的辅导和帮助,只是在绩效反馈时把所有问题都搬到一起与员工秋后算总账。在沟通时,通常不注意沟通的技巧把握,这样很容易形成对峙和僵局,且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绩效的改进。
3、沟通后无跟进和落实。绩效沟通的目的是实现整体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员工素质的发展和提升,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局面。通过绩效反馈,能够发现和提出员工工作和企业环境方面的各种问题,但是这样问题若没有具体到切实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并且真正去跟进和落实的话,绩效考核都不能产生实际价值。
二、绩效沟通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意识是前提。
1、思想先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开了绩效沟通,主管人员的任何单方面的决定都将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绩效管理。没有绩效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
2、制度保障。为了使绩效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必须把主管与员工的绩效沟通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研究和发展,通过制度的规范,让绩效管理成为主管的习惯,员工的习惯,用对话和交流解决员工工作中的绩效问题,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二)精心准备是保证。
1、明确绩效沟通目标。沟通双方如果想要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一致的沟通目标。
2、做好沟通对象的分类。在沟通时,要区分不同级别的员工,不同的岗位甚至针对不同员工的性格特征,做好沟通对象分类的准备。
3、准备好面谈提纲。沟通的主导人员,在了解了沟通目的和内容及沟通的对象后,做好沟通的计划与提纲。
4、精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将有助于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灵活操控是关键。
1、站稳立场。主管人员在沟通中站稳立场有两点要求:保证沟通立场的正确性及坚持沟通的立场。在绩效沟通中,有些员工可能对绩效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表示怀疑,主管人员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坚定立场。
2、围绕目标沟通。在准备阶段我们就已经确立了明确的沟通目标,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沟通双方紧密围绕着目标进行沟通,不可随意更改或者漫天瞎谈,使得沟通毫无结果。
3、灵活应对突发事件。活动的进行中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绩效沟通当然也不例外。如有时候遇到了特别内向或者情绪特别激动的员工,整个沟通根本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此时,作为主管首先就是要摆正心态,冷静思考,找出应对之策,千万不能对着干、冷漠处之或者干脆吵起来,应该从对方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或者先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开来,当僵局打破后再回到本次沟通的主题。
4、注重双向沟通。绩效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为此,主管需要在肯定员工的价值和作用上,引导下属说出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表达心声。
(四)跟进落实最重要。
1、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如果说改善员工及企业的绩效是沟通的出发点,那么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则是沟通的落脚点。在开展绩效沟通时探讨解决方案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它可以借助企业一方的经验帮助员工谋求应对之策;其二,它也集合了员工的智慧,使探讨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2、跟进落实。一个完善的绩效沟通机制当然也离不开沟通后的跟踪与落实。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探讨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方案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资源,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得到实施。
总之,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本文抛砖引玉地阐述了比较普遍的问题,并介绍了解决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遇到以上种种问题或者他们的问题更加复杂,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考,用符合企业文化的动态调整的方法来解决绩效沟通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2]邱茜、刘鹏著.论绩效管理循环中的持续绩效沟通.商场现代化.20xx年4月(上旬刊)。
[3]丁琳,殷萍.论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现代商业.20xx年第17期.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准确对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不准确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了两点误区。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具有同质性。
课程的讲授和考核使得学生盲目地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和普通英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第二,由于大多数高校将专业英语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选修课,学生对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态度完全不同。
由于普通英语与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直接挂钩,而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对于专业英语的应用相对较少,进而忽略专业英语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事实上,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著作,分析学科的国内外前沿发展趋势,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4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