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向上级领导或者团队成员汇报工作进展、问题解决情况等。在撰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例和经验,学习其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方式。报告是一种向他人汇报和说明某一特定事物或情况的正式书面材料,它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使读者快速了解并理解所述内容。当我们需要向领导、上级或同事阐述某项工作或项目时,报告是必需的,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吧。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在撰写报告之前,先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报告撰写有所帮助。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一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中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正常的教学秩序会促进校风的建设,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次的调查只要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调查主要以显性逃课为主题,共发了100份问卷,收回50份,经整理确认有效问卷为50份。
调查表明大学期间从不逃课的大学生占32%,甚少的占22%,有时逃课的占16%。经常逃课的占30%。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逃课是为了上网占26%,上自习的占22%,18%的学生是为了运动。18%的大学生是为了去逛街。16%的学生是和男(女)在一起。
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知道逃课是不良的行为然而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这样的学生占66%。不属于的占10%,说不清的占24%。
1、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因素。老师授课的内容单一,陈旧,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加上老师上课没有动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注意与学生的交流,而是只管自己满堂灌,激发不出学生的兴趣。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老师授课的目标,范围和程度,提高老师授课水平。教师要增加课堂的灵活性,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课方法,激发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增加老师的责任心。一些老师上课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有真正把心发在上课上,少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课堂出现冷场。要建立一个教师“评优”的方式,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和生动性,同时要对老师的授课进行监督,促使老师做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讲课吸引力。同时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教学观念,可以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
2、合理安排课程,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在安排课程时要考虑到相应的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哪些专业需要补修哪些科目。不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这个课程只是为了考试和学分,别无用处。考试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考核,但是毕竟不是学生的前途,没有必要的考试会削弱学生的进取心。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的问题相对专业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个性得以发展。
3、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生经历了高考来到大学面临的是一个不同的环境,感情骤然放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同学已经习惯于高中时的题海战术,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刚入学时仍按高中时的路子套,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自理能力、自制力不强。58%的大学生认为逃课不会影响到学习和考试,38%的学生认为逃课后不会自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身心健康教育,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选课或是上课不是为了学分或是考试。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4、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选课和应修得相应的学分要给学生一个选课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不要应选课而选课而减少了学生选课的兴趣,使学生的发展空间缩小,这样会使他们提不起学习的精神和兴致,也使选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毕竟大学生现在学的东西不是一个很完全的系统理论,只是吸收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或是方式,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必会学更多的使用性的知识,同时他们可以变工作边补充知识营养。当然,学校也要有自己的选课方针和管理,既要做到符合学生的需要又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在第二课堂上要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性的东西,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在课堂时间段参加社会实践,形成学有所用的教学体系。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以至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二
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有意不到课堂上课的逃课现象。“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潮流”。然而,学生逃课的现象,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使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进高校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分层抽样法。
2、个体访谈。
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3、二手资料调查。
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四、调查结果。
(一)基本资料。
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男生所占比例为53%,女生为47%。
2、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例为27%,来自农村的占46%,来自乡镇的占27%。
3、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是学生干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7%,不是学生干部的占63%。
(二)针对所有参与同学的调查。
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对于逃课是否属于正常现象,持是与否相反意见的同学各占50%。
2、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常逃课同学的看法,27%的同学表示完全理解,23%的同学则感到佩服,认为他们做了自己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另外,有17%的同学表示无所谓,也有33%的同学认为影响了班级荣誉。
3、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关于出勤情况的调查发现:0.43%的同学从不逃课,50%的同学偶尔逃课,7%的同学经常逃课。
(三)针对有逃课经历的同学的调查。
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关于如果逃课,您最可能选择哪类课程的问题,5%选择公共数理课,75%选择公共选修课,10%选择英语,10%选择马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公共政治课,没有人选择专业必修课。
2、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关于逃课后的感受的问题,60%没感觉,15%表示内疚,以后不逃了,25%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五、调查分析。
(一)逃课现象的特点。
1、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女生的逃课率基本一致,可以看出是否逃课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2、调查结果显示,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说明同学们随着年级的升高,心态有所放松,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3、调查结果显示,选修课逃课率最高,高达75%。英语、公共政治课次之,专业课程没人逃。说明同学们对于非专业课程不够重视,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也有选择地逃课。
(二)逃课原因。
促使同学们逃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
1、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有差距。
逃课的同学中,所逃的课程是认为不重要或者不感兴趣的,说明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要求有差距。
2、教师教学育人水平不够。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逃课的同学中,很大的因素是因为老师上课很无聊、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同学们是否喜欢这个课程有很大的影响。
3、学校考勤监督制度有欠缺。
调查发现,有少部分同学逃课是因为学校不经常考勤。学校防止学生逃课的措施主要是点名和不定期查课,措施单一,惩罚力度不够,使同学们抱有侥幸心理,有机可趁。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三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开卷语。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四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五
高校乃是高材生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大学生,也被一致认为是高素质者。然而如今,大学生作弊现象越来越常见,更有部分学生对作弊见怪不怪、不以为耻。日前,一项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作过弊。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对20xx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有2/3的受访者感到如今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坚决杜绝大学生作弊。在受访者中,有51.2%是在校生或毕业大学生。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汉语言学院的徐雯大一上学期英语课程挂科了,补考时还是不及格,需要重修。在跟同学交流时发现,有同学作弊通过了考试,于是她也有了这种想法。大一下时她在英语考试中作弊了:“当时我的室友坐在我前面我能看见她放在桌上的答题卡,于是就抄了,最后顺利的通过了考试。”
这次的经历尝到了甜头,大二时她开始在其他科目考试中作弊。她试了不少方法——考前探查考场、将答案写在纸巾上、把重点答案先写在桌子上等。她发现考试结束老师收卷时最混乱,可趁机走动看看别人的考卷,把没确定答案的题目迅速做好。这些都是在期末考试时才用,而且每次都能成功。平时的测验监考太松,她会直接拿书出来看或使用手机。徐雯的情况并非个案,有60.4%的受访者确认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大学时有过作弊行为,66.6%的受访者感觉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21.9%表示非常普遍。
山西一高校毕业生王檬在大二时选修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经济学涉及到很多数理、统计学的课程,而文科生的她数学不太好。为了通过考试,她开始作弊。“我和几个同学在考试时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找以前的考试题,有人整理答案,有人将答案缩印。”王檬说,在双学位考试中作弊现象很常见,作弊的同学彼此间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她看来,不公正的考试现象也很多,她曾在参加秘书证考试时听到老师直接向学生保证交钱保过,该老师在给分时也会照顾与自己亲近的学生。
此次的调查表发现,有54.0%的受访者认为作弊可耻。然而竟有12.6%的受访者觉得不可耻,33.5%表示不好说。对于作弊行为,54.3%的受访者认为是不诚信的表现,53.4%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公平,34.7%表示应严惩作弊的学生。然而,有三成受访者认为作弊是可以理解的,5.7%的受访者表示这不算什么。上海社科联和上海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的20xx年“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将作弊行为排在失信行为的最前面,说明多数学生对作弊还保持正确的认识。
半数受访者表示要严格考场纪律。
徐雯表示,高中翘一节课老师可能就会打电话叫家长,但大学翘一个月的课可能都没人发现。文科专业大一课程比较枯燥,她完全没有学习兴趣,不作弊就过不了考试。“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考试应付。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湖南大学法学院20xx级辅导员王耿翔认为,大学生作弊主要是害怕挂科。当挂科的担忧超过了考试作弊被抓的担忧时,学生就极可能作弊。但大学生作弊也有一些客观上的原因:“现在的考试形式、评价体系过于僵硬单一,对课程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平时的表现。当然,学校防作弊的措施也有待完善。”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38.3%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学生只想混文凭,38.0%认为部分学生觉得不作弊吃亏,37.2%表示有些学生对考试持应付态度,36.6%指出作弊代价太低。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同学间互相包庇、考试难度大等原因。而且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部分学生作弊会影响到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公平评价,也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角度来说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破坏了校风。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将来工作遇到困难就会想找捷径。
怎样才能杜绝作弊现象?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47.7%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46.7%表示加大惩罚力度,41.3%觉得应创新考试方式,40.9%建议加强诚信教育,38.5%表示要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王耿翔认为,学校应改善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仅要看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平时的表现。当然,学校也要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洪玫认为,杜绝作弊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入手。自律是要提升个人素质,他律一方面要靠学校建立并执行相关制度,一方面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及其数据库。完善奖惩机制,让守信者获益,让失信者付出成本。高校应加强信用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懂的维护自己的信用。“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了,进入社会后也能带动身边的人,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就提高了”。
你在大学时有作过弊吗?作弊行为时不守信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是自己不够努力学习,那就应该调整状态。即便是看到别人在作弊,既然知道这是不守信的行为,那又为何要学习?总而言之,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作弊行为总是应被禁止的。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六
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十分普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开卷语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一)基本资料
1 请问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 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 大一 b大二 c 大三
3 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从不
b基本不
c.有时
d. 经常
5 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
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
7 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 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 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
9 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 1节-3节
b 4节-6节
c 7节-10节
d 11节以上
10 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
11 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
11 你逃课后的心理?
a 很内疚
b 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 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
14 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本次调查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们多多提出意见,我们将非常感谢!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七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中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正常的教学秩序会促进校风的建设,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经过黑色的六月,在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背负着父母殷切希望的大学生本应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然而,他们为什么要逃课呢。逃课后有在做些什么呢?逃课是否影响到学习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以问卷的形式于五一期间采访了160名大学生。
一、调查结果。
本次的调查只要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调查主要以显性逃课为主题,共发了160份问卷,收回156份,经整理确认有效问卷为150份。这次调查按年级、性别为主。其中有理工类和文史类的学生。
表一: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
大一。
大二。
大三。
份数。
57。
53。
50。
表二:逃课数据。
大一。
大二。
大三。
逃过课的人数。
40。
42。
45。
逃过课的学生占人数的百分比。
72。
80。
81。
占整人数的百分比。
27。
28。
30。
表三:男女生逃课的数据。
男生。
女生。
调查人数。
85。
75。
逃课人数。
64。
53。
百分比。
76。
70。
调查结果表明:
1、从整体上来说,逃过课的学生比率高达84%,其中经常逃课的学生比率为9%,偶尔逃课的学生为81%。
2、从年级上来说,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的人数增加。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大一的逃课率为75%,占整人数的27%;大二的逃课比率为81%,占整比率为28%;大三的逃课比率为86%,占整人数的比率是28.7%。
3、从性别上来说,男生的比女生的逃课率高。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男生的逃课比率为76%,女生逃课比率是70%,男生比女生高出了6%。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八
a男b女。
2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从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
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
7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老师讲课很无聊。
b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确实有事只是不想上课。
d不喜欢某个老师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老师不经常考勤。
f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
9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1节-3节。
b4节-6节。
c7节-10节。
d11节以上。
10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
11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
11你逃课后的心理?
a很内疚。
b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
14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本次调查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们多多提出意见,我们将非常感谢!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九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1请问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 大一 b大二 c 大三。
3 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b基本不。
d.经常。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
7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b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确实有事只是不想上课。
d不喜欢某个老师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f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
9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b4节-6节。
d11节以上。
10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b.否。
11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b.否。
11你逃课后的心理?
b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b、完全理解他。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
14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c.不好说。
本次调查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们多多提出意见,我们将非常感谢!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1请问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b基本不。
d.经常。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
7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b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确实有事只是不想上课。
d不喜欢某个老师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f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
9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b4节-6节。
d11节以上。
10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b.否。
11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b.否。
11你逃课后的心理?
b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b、完全理解他。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
14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c.不好说。
本次调查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们多多提出意见,我们将非常感谢!
相关的精彩文章阅读分享: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广东年度薪酬福利调查报告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一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二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数量增加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起开始上升。20xx年比20xx年增加了54.5%,20xx年较之20xx年又增加了97.1%。
(二)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犯罪多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例如在20xx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抽样调查28件34人中,就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
法官在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犯罪也在增加,在20xx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其中盗窃10人。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冲击、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而许多检察官在办理“校园犯罪”案件时也发现,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
大学生犯罪,主要原因有自控力较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出身贫寒,或有某些缺陷,一方面对家庭和社会不满、仇视,另一方面敏感自卑,自我调控能力差,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对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极端。
2、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量“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
据前两年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可以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是青年学生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代大学生失足的又一大诱因。
3、对法律藐视的心态。
法官在调查中发现,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学生大多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大致的了解,有的甚至攻读法律专业。在犯罪大学生中,有的学生明明晓得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超,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心态。
4、性心理不健康。
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开始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从青春期开始的逐渐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增强必然使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关注异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引导他们形成良好、正常的性道德观念,再加上受到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响,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
(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产生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五)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所以社会在研究“问题大学生”时,也不应忽略了其背后的“问题制造者”,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途径
(一)处罚大学生犯罪后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减少犯罪的最直接的途径。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方面通过罚款或者监禁等处罚大大减少和控制了犯罪大学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其他的大学生也起到了一定警示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但对于这一办法的实施和效果,理论界却持有不同的态度,主要有三种观点。
有的人认为:年轻人犯罪,特别是罪行不太严重的初次犯罪,采用定罪判刑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如果施之以教,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并具有悔改之意后,采用暂缓起诉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效果可能更好。实际上,鉴于犯罪的大学生在学校大多表现良好,在他们触犯法律后,校方也大多希望司法机关从轻处理。被害人向司法机关写函,有的坚决要求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有的要求从轻处理犯罪嫌疑人。
本着上述意见的观点,前不久,南京市浦口检察院刚成立的`全国首家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推出一项新举措,对一些具有可塑性的学生的犯罪行为做出暂缓不起诉决定,而是通过帮教,公平、公正地处置犯罪的在校大学生。同时制定了在校大学生犯罪后处理实施意见,使对在校大学生犯罪后的处置有章可循,并加强与高校的协调、联系,共同做好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处置工作,从而降低在校大学生犯罪率。
此消息一出,立刻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认为这一举措与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抵触,有悖于司法公正。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实际是法律纵容大学生犯罪,在为社会培养“犯罪精英”,如果全国都实行这种法律,那么高科技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反对者指出:对大学生犯罪应该一视同仁,对他们宽容就意味着践踏法律的公平和公证。作为大学生,他们学知识的能力更应该懂得是非好坏,更应该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在法律对他们的犯罪行为法外开恩,认为大学生犯罪是一种失足行为,人才难得,所以法律要对他们采取宽容政策,这只能起到纵容作用。犯罪事后痛悔的人比比皆是,法律从来不会因为犯罪者的痛悔而改变它的原则。
而有的法律界人士则认为,法律规定是无情的,一些硬性的条文是不允许人们人为操作的,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一定情节就构成犯罪。但如果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突破法律界限,又能做到有所创新、突破,同时兼顾公平、公正、公开,这自然是最佳的解决途径,而这个问题亟待社会各界研究。
在实践中,法院采取的态度是:依法尽量适用缓刑。为了挽救失足,使他们完成学业,有的法院除了将大学生犯罪放在少年法庭审理外,在量刑时对大学生也尽量适用非监禁刑。比如从海淀法院审结的犯罪大学生被判处缓刑的占41.8%。
但是,从目前审理的案件情况看,这一比例并不高。法院在实践中也体会到,缓刑适用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基于其校规管理的考虑,对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不分情况,一律开除。这对家在外地的大学生来说,即使在主观上具备了适用缓刑的条件,但因为其所在高校的排斥而丧失了适用缓刑的客观条件,法院只能对其适用监禁刑。
笔者认为,南京市浦口检察院的新举措大有可借鉴之处,而反对者则有把问题简单化地“贴标签”倾向。因为,首先暂缓起诉制度符合刑罚个别化的刑事理论,有助于刑罚功能的实现。在以前,刑罚往往是对犯罪的机械的反对,不大注意刑罚的实际效果。而在现代社会,刑罚的重心已由犯罪转移到犯罪人,适用刑罚时注重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以防止犯罪人再犯罪为宗旨。刑罚由注重过去到注重将来成为刑罚演变的共同趋势之一;其次,对社会来说,任何犯罪都是一种损失,而法律的责任不光是惩罚犯罪,更要预防犯罪,减轻损失。从处罚上看,犯罪大学生多数是被单处以罚金,少数被处刑罚。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学生有的的确无逮捕的必要,他们改过的几率很大,但学校往往对学生一开了之,实际上有不负责任的嫌疑。而检察机关采取这种让学生先完成学业再说的措施,应该说是一种理智的选择。毕竟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社会培养一个大学生也不容易。而在不起诉不大影响甚至有利于对一个人的改造时,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不起诉呢?况且,暂缓起诉制度还具有诉讼经济效益价值,降低了司法资源的投入和消耗。当然,对犯罪案件适用暂缓起诉应有所选择,仅适用于主观恶性不深、可改造性大、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能真诚悔罪的初犯,而对那些主观恶性深、劣迹斑斑、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则不予适用,要采取相应的刑事处罚。
(二)预防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少一些不必发生的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a)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b)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c)
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以友情为重,不应过早确立恋爱关系。学校应该加强他们的性教育和性道德的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并利用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3、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4、加强校园内的内部管理。
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5、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
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应采取微罪不诉或建议法院单处罚金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
6、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
学校对大学生的引导是整体上的、普遍性的引导,而对大学生有针对性、个别性的引导则要靠家长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三
逃”,迟到和逃课现象,在大学可谓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大学生的迟
到和逃课现象出发,立足调查问卷,以大学生迟到逃课现象为主题,
用真实的数据分析大学生迟到逃课现象,探究影响大学生迟到逃课的
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迟到逃
课现象的心理,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迟到逃课问题,树立正确的
学习观。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四
作者:张文革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经过多年“严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令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而且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党中央就多次提醒全党要重视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从生理上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因此,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努力探究其超轨足迹,寻求矫治谋略就愈来愈显的重要。为此,我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1、情形性大,可塑性强,使之产生是非不分、盲目自信的心理。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反映在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感新鲜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但由于其知识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从他们的犯罪经历看,都有一个形成错误认识的开始,到养成不良习惯和出现劣迹直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发展演变过程。自认为是结交了一些"讲义气、敢冒险、跟着他们不吃亏"的朋友,他们一般三五成群吃吃喝喝,出入游戏厅"“迪厅”手头不宽余时,便合伙实施盗窃。元月我区一库房后被人挖一大洞,库内丢失大量物品,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勘查、调查,根据大量走访调查,认定为未成年人所为,并在某修理铺中发现了赃物,并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据查:这些人均为中学生,年令最大的为16岁,最小的为13岁,共计八人,平时他们在一闲置的地下室聚居,一般白天逃学,夜间上网,午夜时便出来进行盗窃。
2、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动机上盲目性、行为上突发性。
未成年人性情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由于这些心理特点,形成了其犯罪动机简单、单纯,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考虑的比较简单,甚至为一件小事就以残忍野蛮的手段将人杀死。
11月21日晚,我区一11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上课时看租来的书被老师没收,需向店主赔书钱,便于当晚怀揣匕首,来到一个体粮油店,买完泡泡糖后,将店主捅了22刀(死亡),并将店主4岁的女儿连捅2刀(重伤),拿上柜台内的134.4元后逃跑。
3、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早熟,引发心理变化快,如引导矫治不好,就会走上犯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性发育早熟已不鲜见,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对性内容的好奇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对性行为正确与否的认识基本处于无知状态,生理变化带来一系列心理变化,由于当前我国对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工作落后,同时社会上文化娱乐场所没有彻底清除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使其受到外来淫秽、色情、恐怖等影响和其它不健康东西的刺激,特别是黄色声像品、书刊的腐蚀,可能使他们为所欲为地追求的刺激,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学校、家庭教育管理监护力度不到位,使其失去约束力而引发犯罪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及法制教育有待加强,在教学中采用的也只是启发式讲授的单向信息传递,学生也只是耳听、手记,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没有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自学讨论,双向回答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另外,就是家长忽视子女8小时以外活动情况的掌握,约束力不强,甚至个别家庭家长及成员整体素质低下,不仅完全放弃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反而以个人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子女。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简单,多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分配不公的现象,使未成年人心理上形成严重不平衡,当他们生活、学习或社会交往中受到某种刺激时,使其心理状态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心理矛盾恶性膨胀,因而其犯罪也带有一定的突发性。不少未成年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寻找精神刺激,变换手法向侵财方面转化,这是当前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207月至9月间,我区连续发生二轮摩托车、后三轮摩托车被盗案13起,影响较大,此案引起公安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抓获了4名犯罪嫌疑人,据查:这么4名嫌疑人均为维吾尔族,年令最大17岁,最小的15岁,他们结成团伙流窜多地地进行盗窃。
2、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由过去的盗窃型,逐步向抢劫杀人等极端化发展,由简单的冲动冒险向预谋性的团伙犯罪、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更为严重的是由非暴力犯罪向暴力犯罪甚至严重暴力犯罪方向发展;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变。在作案方式上由本地作案向流窜作案方向发展,并在作案上注意伪装、破坏现场,转移赃物,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联络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从上述来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非常必要,未成年人的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其思想是最活跃,好奇心最强,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尝试,加之社会阅历不多,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很容易染上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气,也容易被人利用走上邪路。因此全社会都就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要形成一个家庭、社会、学校、共青团组织一条龙的管理教育体系,全社会会形成一股合力,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研究工作。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城市,除少数民族可以生两个孩子以外,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是父母和心肝宝贝,做为家长疼孩子、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心理上的关心,对孩子生活技能、专长的培养远远大于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作为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对学生智育的重视程度往往大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这无疑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心理,自暴自弃,加入到被社会遗弃的人的行列中,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也是犯罪的高发阶段,对他们的管理教育非常重要,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法制观,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五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六
“公共文明”一词,并不是伦理学的专有概念。“公共文明”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是精神文明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进步与开化的状态,是人类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总和。而“公共文明”指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在社会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生活进步与开化的状态。精神文明通常包括思想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公共文明既包括人们公共生活的价值观、道德风貌、觉悟、信念等思想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公共生活制度、法规、设施等文化方面的内容。
的尊重。因此,它不仅具有到的意义,而且具有法的意义。社会性越成熟的公民,其主体意识越强,而主体意识越强,则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要求与期待就越高,其公共文明的意识也就越强,而将这种文明意识转化成文明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展,并呈现出开放式的兼收并蓄的状态。
总之,本次问卷调查选择的领域是与市民公共行为素养直接相关的公众领域;在其现实性上,这个领域的问题已堆积成“疾”、成为“顽症”,凸现在公共生活当中。
本问卷共收回154份有效问卷,以大学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秩序礼仪、窗口行业等。
公共交通:机动车违章停车;机动车不按交通灯通行;行人和自行车不按交通灯通行或走机动车道;向车外抛掷废弃物;交警执勤站(岗)在交通高峰期没有交警站岗执勤、警容不严整,用语不文明、没有及时处理办结事故等。
环境卫生:乱扔垃圾杂物、随地吐痰、吐香口胶;乱贴乱涂乱画小广告;集贸市场、商业大街、公园(广场)违规违章占道经营,门前卫生状况差等。
秩序礼仪:上落公交车争先恐后、不守秩序;发生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在需要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禁烟区吸烟;损坏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垃圾箱等公共设施等。
窗口行业:医院挂号、收费、发药等服务窗口排队等候超过15分钟;在服务窗口不自觉排队;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不理不睬、用语不文明;重点复杂区域没有警察定点站点等。
可以说:中华民族性变迁在实际地发生着;这个变迁经常是从“身边”开始;“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同时存在着;“身边不文明”更值得重视;公共文明将随着公民社会之完善与成熟而占据重要位置。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大国里,要求人人事事都没有“身边不文明”表现,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国度生活规则的“尊严线”是必须恪守的,不因“身边不文明”而丧失人格尊严和民族尊严;公共参与是公共文明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要素,是应当着力倡导的人性呼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七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逃课情况抽样设计方案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八
20xx年10至xx月,xx文学院编辑出版系10级媒介市场调查课程的师生们,用专业的市场调查的方法,在广州学城10所学进行了“关于广州学生熬夜状况的调查”,获得了一系列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为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熬夜状况,进而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多数学生看来,24:00之后睡觉才是熬夜调查表明,当被问及什么时间睡觉属于熬夜时,36.96%的学生认为超过24:00属于熬夜,22.73%的学生认为超过凌晨1:00属于熬夜。由此看出,多数学生赞同超过24:00属于熬夜。
绝多数学生认为,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是在23:00~24:00对于“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问题,超过70%学生认为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在23:00~24:00,30%则认为在23:00之前或者24:00之后才是理想入睡时间。
超过一半学生24:00以后才开始睡觉当被问及“概什么时候开始睡觉”时,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都选择在23:00凌晨1:00开始睡觉,其中23:00开始睡觉的占了9.29%,23:30占了20.16%,24:00的选项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38.34%,而凌晨1:00也占了15.02%。
学生上床睡觉与进入睡眠的时间致相当当被问及“概在什么时候可以入睡”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上床睡觉与进入睡眠的时间并没有多差异。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超过50%学生在24:00以后入睡和进入睡眠状态的。
一方面,学生社会实践增多,学习负担较重,熬夜更为普遍;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每天纷繁复杂的信息的涌入和各种娱乐的盛行,对学生而言,诱惑增多,熬夜不可避免。多数人在明确熬夜的利弊之后还是会主动熬夜或对抑制熬夜现象持着不坚定的态度。
近20%学生认为熬夜纯属于个人行为,外人不应干预调查当中,当请学生对他们的熬夜这行为进行评价时,高达78.26%学生表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但熬夜偶尔为之属于正常行为,适当控制就可以了”;67.39%认为“熬夜虽属于个人行为,但会影响到舍友的睡眠,舍友之间应协商好睡眠时间,家遵照执行”;25.89%表示“因个别同学熬夜而影响到舍友睡眠很不应该,学校应出面干预”;25.3%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应该杜绝熬夜”;也有19.57%认为“熬夜纯属于个人行为,外人不应干预”。
近70%的学生认为解决熬夜问题,主要靠个人意识的觉醒当被问及“解决熬夜状况的途径有哪些”时,68.58%学生选择了“主要靠个人意识的觉醒,自觉拒绝熬夜的现象”;54.74%选择了“学校向学生力宣传熬夜对健康和学习的危害”;39.53%选择了“学校在晚上规定的时间采取断网的干预措施”;25.49%的人选择了“学校在晚上规定的时间采取断电的干预措施”(如下图)。这表明,抑制熬夜的途径,主要在个人和学校方面。当前学生熬夜并非无知行为,对其自身,他们明确熬夜的危害,也认识到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抑制熬夜现象,除了学校方面的措施制止外,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熬夜者本身对熬夜的抵制和拒绝。
从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会和深度谈的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认为熬夜主要是个人行为,属于自己的选择,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出学生熬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熬夜的内部原因
(1)缺乏自控力,主动选择熬夜
自控力不像欲望是源源不绝的,它需要个人自觉的维持。此次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代并没有熬夜的习惯,到了学之后,一方面,摆脱父母、学校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舒适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夜生活内容也容易削弱学生的自制力,使他们倾向于放纵自己的欲望,许多学生因为第二天早上没课或者不是重要的课程,他们头一天晚上就会熬夜进行各种消遣性活动,其中63.9%学生选择上网打游戏、聊天、刷微博、看电影,然后第二天晚起或者逃课。此外,学生聚会部分在九点以后开始,这些放纵实际上是许多学生自控力不成熟的表现。
(2)生物钟难以恢复正常
人体生物钟控制人体的作息信号,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熬夜已经养成了熬夜的生活习惯,生物钟的睡眠时间延迟,提前上床而感到不习惯。调查表明,30.8%学生认为除周六周日外,23:00是最理想的睡觉时间,但他们38.34%通常是在24:00才开始睡觉。从深度谈和小组座谈会的个别案例中我们也了解到,一部分同学一旦已经习惯了在某个时间段上床睡觉,提前上床会出现辗转侧,难以入眠的情形。调整生物钟需要花一段时期,一些习惯熬夜的学生不能坚持调整生物钟,就主动选择了熬夜生活。
(3)自认为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
部分学生表示,需要进行文字创作的时候,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深夜里安静的环境,会让头脑变得清晰,所以当需要进行文字写作或者完成实验报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熬夜,以提高创作的质量。
(4)自认为学阶段的熬夜行为利于弊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5.3%的学生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应该杜绝熬夜,78.26%的学生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但熬夜偶尔为之属于正常行为,适当控制就可以了。这表明,绝部分学生都了解熬夜的危害,但另一方面,从深度谈和小组座谈会中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是,虽然绝部分学生都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但他们依然会选择在学四年的时间里熬夜,利用熬夜的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工作、娱乐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学阶段的自己正处于活力充沛的时期,身体机能允许自己透支活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内容,熬夜后稍作休息即可恢复原本的活力与健康。
在快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下的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客观现实的导向,加之学生渴望有所作为的内在要求,在个人价值观的支配之下,他们选择利用熬夜增加自己的可利用时间,也就变成了一件合乎逻辑的事情了。
2、学生熬夜的外部原因
(1)功课繁重,学业成负担
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约36%学生熬夜的原因是需要完成量的作业,这个现象在xx理工学等理工科学校尤其明显,部分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比较,量的功课迫使学生不得不熬夜。另有8.7%学生由于考研需要熬夜,还有部分同学表示因为投简历熬夜,外界给予学生的压力增亦造成熬夜现象的增多。
(2)舍友原因,集体熬夜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17.8%学生熬夜并非自愿,而是受舍友影响造成的“被熬夜”,进而引发的集体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且有扩的趋向。
(3)社团压力,熬夜成为必经阶段
部分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熬夜的经历,并有着参加社团必经熬夜阶段的说法,学生因为参加社团活动,包括集体宵夜、集体娱乐、社团工作等在内的各种形式,1/3的学生都经历熬夜。
(4)学校管理放松
学生普遍在中小学阶段受到严格规律性的管理,繁重的学业和紧凑的课程设置都不会提供学生熬夜的机会。而到了学,忽然间放松的管理让适应规律管理但实质自身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像脱缰的野马般沉浸在各种消遣活动中。
1、改善熬夜的措施(客观条件):
(1)学校建立熄灯制度,到固定时间断网、断电,提醒同学们上床休息;
(2)校方多开设一些养生课程,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4)宿舍形成早睡的氛围,此次调查表明,若舍友均早睡,会对熬夜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触动,进而也会早一些上床睡觉,舍友间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是比较实际可行的改善熬夜习惯的.方法。
2、改善熬夜的措施(主观条件):
(1)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自我修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减少熬夜次数;
理性分析和看待熬夜。今晚为了完成社团工作或者学习任务熬夜,明天自然会因为熬夜而精力不足,这样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便降低,这是一个循环。因此,熬夜是非常不明智的,也不应该熬夜。
(2)被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向身边的人求助。虽然知道熬夜的危害,但是自己一时间无法改变这一习惯,可以主动向亲人、恋人、朋友和同学诉苦,并让他们助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借助他们的力量使自己更容易地减少熬夜的次数,以逐渐达到不熬夜的目的。
3、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终于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却很匆忙,很辛苦。这次调查我们是由5个人组成的团队进行调查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物,在此次的调查中充分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家相互助,相互扶持,共同的一点一点完成了此次的调查,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快乐。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进行走调查,把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分别调查,每个人都会拿一些团队制作的调查表发给调查的人群,等调查表都收齐之后每个人都会进行分工,负责统计数据的就统计数据,写总结的写总结,家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了此次的调查活动。
刚开始调查的时候,面对陌生的人群还有点害羞,不敢开口问同学问题,但是同学们都很友善,很乐意助我们完成此次的调查,也让我们看到了安科同学的素质乐于助人,虽然在调查的过程中基本上比较顺利,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炎热的天气,我们顶着高温,在太阳底下暴晒,为的是能完成此次调查任务,还有就是我们在做调查中由于事先考虑的不够周全,在调查中问卷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候调查人群有些重复,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改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此次调查活动,我也来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1、经过此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们一起去合作,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我貌同努力互相助相互扶持,遇到困难家一起解决,在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合作的喜悦。
2、经过此次活动锻炼了我与人之间的交流,由于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就必须有自信,能够在陌生人面前交谈,能够不怯场,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锻炼了我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刚开始发问卷调查时,面对陌生的同学不好意思上前搭讪去问问题,但是经过几次的锻炼,慢慢的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与陌生人交流不再那么胆怯。
3、通过这次调查也让我发现了我们学生对于消费态度的不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同学对于消费还是不理智的,也发现自己原来对于消费也没有一定的计划性,有时候对于消费也存在攀比的心理,所以此次调查给自己也打了一个预防针,让我意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以上都是我此次活动所做的心得,经过活动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一辈子受用。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十九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二十
20xx/3/5。
xx涉外经济学院。
涉外学生。
问卷调查。
后期操作:制作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吐槽的地方多的是,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也有的是,为何非要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呢?做这种行为的人是粗俗的,是受人鄙视的。更令人愤慨的是有人做这种事是为了打广告,这更是难以原谅的。最后是“在自习教室、图书馆内手机不设为振动或频繁接听手机、发消息,扰乱他人”,这种人确实很多,几乎每个教室都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他们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己不认真学习还要影响别人学习,对这种人我只能说他们少了一根筋,一根为他人着想的筋。他们完全没有集体意识,以为学校是他家,想怎么就怎么。
2、在分析原因的选择中,选“既是部分学生个人素质较差,学校的文明教育也不足够”的人最多。
分析:这个答案的涵盖面比较大,所以有许多人选这一项。
前后两个答案也是有联系的,在上大学前个人素质受家长和学校两方面影响,毕竟那时我们基本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很少接触社会,所以学校的教育不足够会导致个人素质低下。到大学后个人素质也受到社会影响,家庭和学校的约束力也下降,一些原本的好学生因此堕落。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最可教的的时候是小学和初中,因为这时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还没有反叛心理,所以这段期间对孩子教育很重要,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在大学里,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再想教导改变我们是非常困难的,就像矫正牙齿一样,小时候带上牙套做几年治疗就好了,而成年后牙齿基本已长成型了,很难改变牙齿结构,只能进行拔牙了。当然大学也不能放弃教育,有总比没有好。
3、至于解决方法,选“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的人最多,选“播放校园文明宣传短片”的人最少。
分析:个人认为“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确实最好。首先这是公平和公开的,容易被认可;其次,惩罚是一种约束,具有强制力,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不文明的事之后接受教训,使其不敢再犯这种错误,可以有效控制不文明现象的蔓延。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是监督问题,谁来执行监督?学校内还没有这种部门和团体,这也不属学生会的管辖范围内,助理和主任也不可能一直盯着。总之,监督的人少而接受监督的人多,我也暂时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这种解决办法看上去很美好,但它的可行性要打个问号。
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学校主人公的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校方可以尝试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现在班内有班组织、团组织、党组织;校内也有各类社团。如果社团能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地渗透到自己的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会起到示范作用。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减少不文明现象,中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中学生们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这次的问卷调查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学校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开始构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要身体力行,不做不文明的事,并带动周围的人抵制不文明行为。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篇二十一
xx工商职业学院
自己是一名大学生,经常熬夜。对大学生熬夜这种现象很熟悉并很感兴趣。想探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压力太大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我的观点:可能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大部分的学校开设了晚自习,导致很多学生的正常生活习惯被打乱。
通过调查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熬夜情况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进而得出结论。结论:通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熬夜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部分是因为在高中阶段熬夜形成习惯,部分是因为压力过大等,但最终都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来影响其生理作息情况。
在大学,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熬夜早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每天的深夜和凌晨,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宿舍的灯熄灭了,但电脑屏幕还是亮着的;校园的街道是安静的,宿舍的楼道却是吵闹的。这样的情景使大部分同学生活变得很不规律或者是习惯于每天晚睡晚起。熬夜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熬夜反倒很少见。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自己处于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熬夜现象很感兴趣。研究大学生熬夜现象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关注自己的健康。熬夜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事务繁多。许多同学为了准备考研和各种考试而熬夜,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处理社团事务熬夜,还有的同学因为做兼职或实习而熬夜。二、心灵空虚、无聊、寂寞。许多同学觉得无事可做就选择了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方式排解寂寞。这样的同学占了大多数。三、为和群而熬夜。受舍友熬夜习惯的影响,许多同学不想因为早睡而退出舍友的圈子。
(1)中国的学风
(2)如此熬夜只为学习
很多同学从很小开始,便接受“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焚膏继晷”等故事及传统观念的熏陶,而社会亦将是否“勤奋苦读”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片面地将熬夜学习视为学习努力的标志,亦是未来成功的标志。从而制定出超过自身实际能力范围的计划。而当每一阶段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时,很多大学生便不自觉会向熬夜“求助.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熬夜是为了学习,保持着中学时代的刻苦努力精神,有调查分析图中可知有39.76%的同学选择了其他,所占比例较大,又访问了身边的一些同学,我们知道这个“其他”中熬夜学习的占90%以上!
是不容忽视的。熬夜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睡眠不足,有一部分同学无法按时上课而出现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等现象。即便是坐在教室上课也常常是一脸的疲惫,课上走神、犯困,这直接影响了学习。由于熬夜,许多同学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还有的同学因为熬夜玩网络游戏或聊天而染上了“网瘾”,更有甚者,强迫自己很晚才睡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正如某大学生所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正是弄潮儿。这敏锐的一代,自信的一代,成长的一代,正是新生事物的支持者,正参与其中,喜乐其中,忧伤其中,沉溺其中,徘徊其中,回味其中,并将成为明天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弄潮者、推进者。然而,从大学生如今在校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是沉溺陶醉其中,精彩的网络世界让他们在深夜依然生龙活虎。我们经调查的数据分析知道,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认为科技产品和娱乐方式多的样化加重了大学生熬夜状况的占了94.94%,仅仅1.17%的同学认为没有加重。而科技产品和娱乐方式当然主要是电脑和手机了,在熬夜原因调查中,可知有48.03%的大学生是因为上网而熬夜,有54.78%的学生玩手机而熬夜,他们或沉浸于刺激的网络游戏,或恋上虚拟的qq聊天世界,或痴迷于精彩的电子小说,或神游在眼花缭乱的电影天堂。夜里,有了书桌上电脑的陪伴他们不再空虚无聊,有了床头手机的形影不离他们不再感叹所谓青春时的孤独寂寞。网络里的世界太精彩,熬夜,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大多数的人每天熬夜是为了什么?在回收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后,对结果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结合结果对大学生熬夜的现状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
我们会结合结果对大学生熬夜的现状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对大学生熬夜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初步可行性解决方案。
1、改善熬夜的措施(客观条件):
(1)学校建立熄灯制度,到固定时间断网、断电,提醒同学们上床休息;
(2)校方多开设一些养生课程,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4)宿舍形成早睡的氛围,此次调查表明,若舍友均早睡,会对熬夜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触动,进而也会早一些上床睡觉,舍友间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是比较实际可行的改善熬夜习惯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6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