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专业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2:45:10
初中教学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1-07 02:45:10     小编:QJ墨客

修辞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富于感染力的言辞来描绘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技巧。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找到错误或不足,进而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希望以下总结范文对您有所启发。

初中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核心问题;习策略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xx,13(07):299~300.[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xx(23):19.

初中教学论文篇二

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

总结

,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插图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巧用插图,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并巧妙运用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教学论文篇三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萨.基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1.[2]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xx.[4]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教学论文篇四

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记忆。此外,通过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也会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敢于突破自我,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会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用。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大量实验配合,实验与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思维导图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过多占用时间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大多对教师有依赖感,所以许多学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由于思维导图还处在一个新颖的地位,所以还存在一些质疑,而学生群主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这些问题都无形中成为思维导图的发展的障碍物。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善于将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串联

通过思维导图记笔记后,笔记显得不再枯燥,因为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有利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例如,在讲授到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分为血液的组成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和相关概念,再逐个分为血浆、血管血压各个细小概念。理想的思维导图应该呈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而当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总复习时,因为图形和色彩的强烈视觉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有趣。思维导图让知识点相互间存在的联系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和普通的笔记相比,显得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彩色线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大脑活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扎实,学习效果随之提高。学生如果想完成画思维导图,就必须精力集中,并且对知识有个概况上的掌握,并且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将知识归纳,在总复习时自然就能对知识框架进行勾画。例如,在无性生殖这一课题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无性生殖的主题,然后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后再在这4个生殖之后,画出其它分支。

2.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在课前,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自我介绍,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用途和画法有个了解。课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档案夹的封皮上画一个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很快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有教师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完成一节课的笔记。教师在对新课题阐述一遍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出主题,并以主题为中心,分散出各大标题,再用各种彩色的笔勾勒出来,最后在每个曲线上标注上具体解释。经过几节课之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归纳课堂笔记。从而学生的笔记就是由多个思维导图构成。学生在对思维导图的画法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对之后的章节进行拟定,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认知,随着单元教学的进程,独立完成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以往教学中,也许一个单元的知识需要多节课才能讲授完毕,但是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抓住学习的要点,围绕要点,分散知识点,层层学习,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思维导图也随之完成。思维导图式笔记使与某一学习单元相关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

第1

0章讲授到人体能量的供应,可根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将人体能量供应从食物中存储的能量、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过程来释义,再根据各个含义细分,思维导图应该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级分支。

3.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在这个重新整理后的大的思维导图下,对每一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模式,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随之加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初中教学论文篇五

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艺术修养无处寻找,怎能去鉴赏音乐、感受其美?其次是受传统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专业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用超多的强化技术训练,并透过淘汰大多数来选取少数音乐人才。上述两个原因其根源还是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的模糊,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潜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潜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潜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务必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透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仅能够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但是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齐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透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心培养学生的感知潜力。

首先是听觉潜力的培养。透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取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潜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潜力。

在教学中还应个性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潜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潜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个性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潜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潜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用心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潜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透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到达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透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潜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十分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潜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能够提示学生用心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用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潜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潜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潜力。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能够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能够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潜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就应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齐,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教学论文篇六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有一点浅薄的看法,得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中学生怀疑心理重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如:函数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初中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社会的教育教学制度的发展,在现今初中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与教学质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板书教学,而是应时刻确保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复杂的计算逻辑和抽象的概念知识都难以理解,从而感觉这门课程枯燥乏味,很难学,所以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跟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因为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学科,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课时都是用非常死板的套路去授课,导致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去。

一、微视频的开发应用。

微视频是指一种视频短片,这种短片可以短到几十秒甚至几秒钟,最长则则不超过20分钟。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微视频已被广大群众广泛运用了,其视频的多种多样和方便快捷备受大众喜爱,同时也给大众带了很多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

二、导学案教学的弊端。

导学案教学即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自古以来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至科学发达的今天,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授课,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愿意听教师讲,而是在下面开小差、玩手机、聊天、睡觉,原因是太无聊,听不懂,导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教师讲得很累不说,又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初中教学论文篇八

摘要:以初三化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策略为基点,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初三化学;图像。

如何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与学带来新的生机?笔者就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图像直观呈现,突破视觉限制。

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性是教师语言讲解无法比拟的。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像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呈现场景、人物图像。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经常要引用许多生活事例来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90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讲解学生不易接触到的生活素材时,仅用言语表达,既啰嗦又不易说明。而图片则一目了然,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通过呈现自来水厂生产的流程图,将场景再现,以图示的形式讲解多种净化方法,学生理解透彻;教学中有时还会学习一些化学家的相关知识,如证明空气组成的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波义耳、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若此时能呈现出化学家的图片,再配以化学家为科学研究奉献终身的励志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

2。呈现微观结构模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懂。仅靠语言的描述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将微观世界用宏观形象表达,提供可视化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语言描述的困难与偏差。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运用多媒体将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的裂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对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又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若将微观世界放大,配合图示进行讲解,通过微观结构的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两者性质差异较大的'本质原因。再如,在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时,展示活性炭放大百倍后的微观图示,微观结构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学生对吸附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信服了。

二、多媒体实验模拟再现,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但是有些实验因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或是反应时间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又对实验教学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进行视频实验。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实验一般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容易造成中毒或发生爆炸,课堂演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教师涉险完成,由于实验所用仪器种类较多、装置繁杂,整个实验耗时耗力,对教学进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多媒体视频实验省时省力,既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实验现象,又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危险。又如,在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之谜”的视频实验,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照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如,在讲到“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需要用到一种剧毒物质白磷,实验室中是严谨配备白磷这种物质的,因此,多媒体视频实验就成为我们学习新知的重要手段。

2。对错误操作的后果进行视频模拟。

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避免出现意外。但是这些危险的操作仅凭教师的讲授和语言描述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打破空间的限制,将危险操作及后果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不可用水浇而要用湿抹布扑灭;严谨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四分之一后就不可再用,否则酒精灯内部会燃烧发生爆炸;浓硫酸稀释时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浓硫酸液体飞溅造成伤害;氢气在点燃时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发生装置的爆炸;在制取氧气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使试管炸裂。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到后印象深刻。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教育创新,过分依赖,则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需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考虑到它的适用性、适量性、适当性原则,合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王锦华。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山西电教,2006(03)。

张文斌。多媒体教学的现实意义。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

初中教学论文篇九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

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第三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一

自从我省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贯彻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小,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相当多的初中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他们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和选学内存中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等。对中考范围内的教学内存,随意膨胀加码,甚至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已经删去的内容,又拣了回来给学生补充。对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与中考联系密切的也列入教学内容。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

五、关于教科书中b组题的处理。

教科污中b组题是供学肩余力的学生选用的。有的b组题的难度超出大纲要求,教师应慎重处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作,也不应列入中考的命题范围。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前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深沉。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搞好课堂互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阶段性的进步。其实,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被凸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只要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学习兴趣高涨,就不怕学生在课堂生表现不够积极,在学习上取得不了进步。以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入藏”为例,笔者在传授这节知识点时,就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话剧表演。在这次话剧筹备过程中,笔者会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话剧活动当中来。有的学生喜欢话剧表演,笔者就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去台上表演;而有的学生对表演不敢兴趣,笔者就让他做些幕后工作,参与筹备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部话剧圆满地完成了演出,学生在话剧中一方面对历史知识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则意识到了参与的重要性、集体的力量,在互动演出中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学史能够明智,初中历史课程其实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并且让学生做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要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则少不了跟实际联系起来,也少不了将各种社会问题和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师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历史给予我们的启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辐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后在课堂教学上把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点跟当前现实中的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之内涵与本质,让学生养成把历史跟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优秀习惯。教师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历史的真谛、科学合理地分析每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西方凌辱历史,而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铭记在心的,并且要时刻牢记这条“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古训,同时也要明白“发展是硬道理“之具有历史意义的启发。又如,在传授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加强情感教学,采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将其作出精彩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结合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举办多种课内外活动,比如国情知识抢答赛、影视评论,历史小报编辑、开展历史报告会、举办演讲赛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

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迪性、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在初中历史教材之关键处与转折处,甚至引申处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我们要主要问题的提问应该问到“点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问,而是要问的问题要问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了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师生互动、师生共鸣的效果。比如,在传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最可爱的人》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这样向学生提问到:文章中讲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原因和经过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国出兵的原因什么?从上甘岭战役,五次大规模战役等能否归纳出抗美援朝的意义?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经过能否描述下吗?这一连串、有递进关系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到: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人敬爱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种环环相扣的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要了解历史的真谛,就要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是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阶段。夯实基础,是今后学好历史学科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三

1.课堂互动相对缺乏。

2.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健全。

3.忽视化学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减少演示,提倡学生自主动手。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四

篮球运动可以带给学生快乐,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运动技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以随意调节,因此这项运动项目适宜于所有学生。初中教学中开展篮球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增大身高的尺寸,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斗智斗勇,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懂得怎样相互配合,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

达到教学的目的。

1.投球训练。

投球训练有原地投球训练和移动投球训练(大多时候是进行三步篮训练),这项训练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性别及身高应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发力次序,由脚踝、膝关节、腰、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到手指的发力循序,力道越往上传,发力越小。接着,教师要对其主要内容讲解,并进行标准的.示范,演示正确的投篮姿势,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姿势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高个的学生和矮个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面对一个篮球架,高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外圈的线上进行练习投篮,矮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内圈的线上练习投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顺序投篮。在投球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身体中眼睛、手、腿、腕等器官与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2.带球和传球训练。

在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投篮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手中的篮球顺利地传给自己的队友或是顺利地将篮球投入篮筐里,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带球和传球技巧。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篮球,接着,教师针对“持球”“将球放在腰际盘旋”“颈部盘球”“单脚盘球”“跨下前后抛球”“膝部盘球”“跨下8字盘球”“原地低手控球”“双手交互用力传球”“持球环颈”“持球环腰”“持球环绕双脚s型”“贴地运球”“环绕双脚运球”“单手左、右运球”“单手前、后运球”“原地换手运球”“背后换手运球”“原地胯下运球”等动作分别进行讲解和示范,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流程及姿势。教师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学生都能够认真地进行模仿,他们就会按照教师的姿势做着练着。通过对篮球的带球和传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技能及模仿能力,使他们具有正确、优美的姿势学习篮球知识。

3.篮球比赛训练。

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篮球课程的知识内容融入一起,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十名学生和一个篮球场地,再将每个小组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五名成员,教师讲述了比赛的规则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文明的篮球比赛。学生都充满了斗志,在场地上挪动着自己的步伐,时而跑,时而投,都累得汗流浃背。通过篮球比赛的方式,能使学生从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进步,培养学生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协作、文明自律、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注重调动学生。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接触新的同学,所以不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教师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与学生建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每个动作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模仿学习,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全部“动”起来,不能放任任何一个学生,要使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篮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与益处,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注重教学方法。

初中的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生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正处于叛逆心理严重的阶段,也是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比如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平时一直在体育项目中表现出众,非常优秀,突然有一天,她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捂着肚子,那么体育教师就不能严格地要求她过去训练,因为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训练,或者可以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合理地进行处理,可以让这名女同学在一边休息或是降低她的运动量。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就是抵触体育运动,不肯“动”起来的时候,教师若是强行对其进行要求,那么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大,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针对学生进行询问或沟通,或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暗示其他学生去带动这样的学生进行训练,一旦学生接触上篮球运动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篮球运动,从而打消抵触运动的心理。通过教师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人们离不开群体生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例如,在篮球比赛的学习中,学生要与自己的队友配合默契,才能更好地占到上风,学生还要与队友建立良好的友谊,不能因为比赛或是学习,产生嫉妒心理,打架斗殴,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要求学生不要违反篮球比赛的规则,一定要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练习中,能够突破一些动作的学习,例如,交叉步的突破,顺的突破,后转身的突破,前转身的突破,前方假动作的突破,创造更好时机的突破等,这些动作要领的突破,都需要学生配合来练习完成。在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学习或者比赛,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扬长补短,在与别人接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突破学习的难度。

在初中体育篮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并通过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都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有效地使学生在篮球投篮项目的训练中,在篮球带球和传球项目的训练中,在篮球比赛中,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刻苦的训练,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

参考文献:

[1]肖宏亮。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11):127.

[2]谭军。在新课标下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分析和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02):11.

[3]陈锁。对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37.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五

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一味地讲授新知识会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动脑思考问题,然后相互交流,或者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了,才会高效学习,自己去把握问题、掌握知识。

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的教师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是不对的。但是,带有教师不良情绪的课堂,是达不到高效的。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学生热情,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感情,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被带动起来,对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有帮助。

“弱势”学生是指对文化学科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自尊心较强,对于成绩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应该多关心这些学生,尽量避免做伤害他们自尊的事,也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教训他们,应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师可以私下了解学生情况,逐个分析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探讨一个课题,并制定方案,最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问题也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团队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增进友谊,还可以使其发散思维,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更加丰富、更高效。

一节很有趣的课不能只“热闹一下”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真的高效。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快要结束时,进行当堂复习。也就是说,把当堂所讲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提问,让学生作答,以此来判断课堂是否真的高效。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发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然后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肯定会提高。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而要想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因材施教,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课堂效率,并以新的方式教学,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传授知识。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应该教方法。课堂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学生上课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为了自己的发展,高效课堂应该权衡活动和知识的关系。有趣的课堂不一定是好的,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去,并能及时掌握知识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基础,无法谈创新。高效课堂的创建,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六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历史战役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历史中的战役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七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学生的重视越来越高,优越生活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考验和锻炼,相对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心理问题普遍偏高。据有关调查显示:热爱体育游戏的人产生懦弱、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机率大大低于那些不喜欢体育游戏的人。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体验到胜利或者失败的感觉。一方面,经历过多次游戏比赛后,学生对比较的胜负表现出平常的心态,他们的情绪不会受结果的影响而过于激动或产生自负,自信心也不会受很大影响,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调整自我心理素质,养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的习惯,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游戏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它摆脱了枯燥、单一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运球折返跑游戏”中,教师若单纯的针对学生在原地进行篮球拍球训练,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相反,教师如果把学生分成几队,采用竞争的锻炼方法对运球进行折返跑比赛活动,必然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提高学生的活动量,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借鉴高等院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取决于初中体育教学能否对俱乐部授课方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外,可以鼓励男同学自发组织篮球俱乐部、女同学积极组建健美操俱乐部等,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之间交流俱乐部组建成果,沟通俱乐部体育项目训练成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排球、兵乓球、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等体育相关课程。另外,社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活动课平台将学生进行组织,不仅有利于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学生可以接触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的规划和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们公共关注的问题,将创新理念贯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参与,需要学校和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因此,关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活动,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初中教学论文篇十九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视频。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运球”这一项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相关视频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技巧等等。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球”技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流程通常为“课前锻炼—课中指导—自由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篮球“传球”这一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在相隔一段距离内,进行两两传球。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为优胜的小组,可以给予鼓励或者嘉奖。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对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体育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激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并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体育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对于学生未来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而非结果,对于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为初中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289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