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设计要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科特点。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教案范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一
1.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编故事。
2.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要鲜明突出,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突出小说的特点。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
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衬托情节的曲折。
1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
1.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故事,有些故事记在我们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有些故事却很快会被忘记,今天我们也学着写一写故事。
2.本单元的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同学们你们人认为本单元的故事为什么很感人吗:(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1.审题指导: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故事。故事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发展。语言富于生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2.思路导航:
我们写记叙文,都是写真实的事件,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
(1)除了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外,故事应写出些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
(2)故事当中一般还有人物,如果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个性,会给故事增添不少光彩。
(3)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要注意融入想象。
(4)写完后,在班上开一个故事会,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
3.技法点拨:
故事的选取和叙述。选取的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但要注意所选事件要有意义,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使情节有些波澜。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环境做必要的叙述或渲染,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2)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和细节进行描写。
(3)情节设计应紧凑、完整。
(4)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
1.出示范文。
铁蛋和爷爷。
银光笼罩下的村庄,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看着满梯田都是碎银子,就觉得村庄是那么富有,富有得把银子到处堆放,随处乱扔了。
梯田下边的农舍,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农舍上青青的瓦片,泛着光,幽蓝幽蓝的。这里就是铁蛋和爷爷生活的地方。
铁蛋胖乎乎的,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调皮地垂下来,盖在他那宽宽的额头上方。
爸爸妈妈出外打工,铁蛋和爷爷一起生活。铁蛋最喜欢倚靠在爷爷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自己光滑的脑袋上抚摸。爷爷种了一辈子地。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也因为如此,爷爷浑身都是病痛,却从不在铁蛋面前呻吟。
每到月光洒满乡村的时候,就是小伙伴们一起疯玩的时间,今天也一样,小伙伴们玩得忘记了时间。
哎呀!我的妈!他是不是坏人?铁蛋心一慌,撒腿就跑。此时,小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再回头一望,那人追得更凶了。尤其是他那怪叫声使铁蛋毛骨悚然,心提到了嗓子眼,没命地跑起来。铁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嘴唇也颤抖起来。突然,脚一软,摔倒在地上,铁蛋拼命地想爬起来,可是人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完了,他要杀我了。”铁蛋想。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铁蛋惊恐地望着他。可是,他却把铁蛋扶起来。这时,铁蛋闻到一股药味,才惊奇地看到他手里拿的竟是爷爷的药包。
原来这个人是村卫生院里的那个十多年来一直帮爷爷送药的聋哑人。昨天爷爷的药就喝完了。
真是虚惊一场!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你认为范文哪些地方写的好,好在哪里?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写月光下的乡村,暗示人物如银子般善良的品质。
(2)概括描写人物的外貌,突出了其单纯、天真的性格特点。
(3)爷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历经沧桑的朴实老农的形象。
(4)心理描写活动的描写突出了铁蛋此时害怕恐惧的心理,为后文揭示悬念埋下伏笔。
(5)动作描写突出了铁蛋内心的恐惧,同时也暗示出了送药人的`着急。
(6)结尾揭示了悬念,将送药人的持之以恒和善良品质诠释的非常完美。
5.总结交流:本文作者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了外貌特点,同时还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并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设置悬念,写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表现出了人物的品质,结尾揭示悬念。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咸()。
耙()。
荞()。
霎()。
成()。
粑()。
桥()。
需()。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美滋滋。
乐呵呵。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1、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
3、全班齐读公约。
板书。
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设计。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三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复述课文。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并选择合适的词语说说故事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感受老虎和狐狸的心理,指导朗读。
(1)思考并交流:狐狸在被抓时,是怎么做的?
(2)“眼珠子骨碌一转”是什么样?他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
(3)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4)老虎为什么会“一愣”?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文章第5~8自然段,思考:老虎真的被骗了吗?狐狸是怎么做的?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虎被骗了?
(2)狐狸的哪些动作表现出他骗人成功后的得意?
(3)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真的怕狐狸吗?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想象狐狸和老虎还会想些什么,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爪”“神”“活”“猪”。
(1)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神”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顶部“礻”低,底部“申”低;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右侧。
指导“活”字的书写。
“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上;“舌”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2.反馈评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根据图画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请家人帮忙,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话在“寓言故事会大赛”上讲给大家听。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四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身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指导同学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揭示故事的寓意。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分别贴图)。
二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它们的故事。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出示)(开火车读)。
三:精读课文。
过渡:大家读的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小朋友看课文的动画片,想看吗?(想)。
师:看完以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放动画片)。
-(是老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同学概括以和说话的能力)。
(板书:威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下面就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指名读第一节)。
2、从这节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逮、抓)。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狐狸看到老虎比较紧张跑的很快,或者说还有一点害怕)。
五.第二、三小节朗读训练。
--。
--。
(师引读第二节)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
--。
--。
-(同学: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来问老虎!(同学读:你敢吃我?)。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指导读)。
师:请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老虎的话,旁白老师来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过渡:假如你是老虎,你想知道狐狸的鬼主意吗?
六:指导朗读四、五小节。
2、那狐狸怎么说的?请读一读!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违抗,多大)。
3、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4、你知道狐狸的主意吗?(让老虎相信他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就不敢吃他)。
5、老虎有没有被他给蒙住呢?(蒙住了)你怎么知道的?(它松开爪子)。
(同学读第五段)。
(设计理念:让同学在读中自悟,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第六段的朗读指导。
--。
--。
-(出示第六段狐狸说的话)
1、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同学读)。
2、请一个小朋友演大老虎!另小朋友来当狐狸,看这只狐狸能不能把老虎给蒙住!
3、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第2―6小节段(拿书读,可以加上动作)。
八.朗读训练第七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老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去森林里看看吧!(出示课文的图)。
1、你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示他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设计理念:让同学在读书中,理解成语的意思,有效防止老师“空讲“和一言堂”现象)。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假如他读的很像老虎和狐狸,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九.读第八段并扮演这七八段。
出示: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1、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和往常不一样,都很(纳闷)什么叫纳闷?(很奇怪)。
2、大家为什么感到奇怪?(因为狐狸和平时很不一样,平时他胆子都是很小的,也不怎么出门,今天却是大摇大摆大走来,所以小动物们很奇怪)。
4、哎呀!你们怎么都那么害怕呀?我要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
(1)老虎大王,你看到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很害怕的样子,你是怎么想的?
十学习并朗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是谁借谁的什么?(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板书:威风)(板书:吓跑百兽)。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是借)。
(让同学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同学在课文中找到“假”的意思是“借”,通过扮演,采访和诵读的多种形式让同学理解成语中“假”的意思,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
--。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4、谁来告诉我,课文的哪一小节说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最后一节)。
十一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扮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能把书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十二拓展说话训练。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点什么吗?
出示说话训练:我觉得狐狸很(),我想对它说:“()!
我觉得老虎很(),我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训练同学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同学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十三读后感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有的人没有真身手,却喜欢借用他人的威风来吓唬他人....)。
师:那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强大的敌人,却一点也不害怕,还想出了方法来对付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坏人不能着急要想方法)。
(生:我不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太愚蠢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随便轻易相信他人的话...)。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由的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充沛允许同学有出人意料的答案,因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可把自身的感受强行加在同学的身上")。
十四作业设计。
1.和爸爸妈妈扮演这个故事。
2.读两个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叶公好龙》。
十五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借老虎(图)的威风吓跑百兽。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六
《影子》是一首与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景,配和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第二幅是玩轮滑的情景。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后,在”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难点:
识记前、后、左、右并在生活情境中辨别四个方位。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一、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9影:后鼻音;子:轻声。)。
3.
(1)简笔画,边说边画:红日当空照着。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
(2)谁能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影”字?(强调“彡”)。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简笔画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影字的理解和对“影子”这一生活现象的理解,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先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再在课本上圈出课的生字本课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影子前后黑狗左右它们好朋友。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说说记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
(4)谁能说说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5)开火车读。
4.听儿歌做动作。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
5.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在、后”。
(2)认读,观察字形。
(3)师范写。(强调撇捺的变化)。
(4)生练写,教师指导巡视。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做动作来感受字义,不仅达到了巩固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调节课堂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上,先复习再交流,让学生说的时候有法可依,为培养他们独立识字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影子”。
1.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2.(出示)就像一条小黑狗。
它是我的好朋友。
(1)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
(2)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交流:对这些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是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再用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4.重点解答.
(1)为什么将影子比作小黑狗?(你这是黑的,小狗经常跟着人,跑前跑后就像人的影子一样。)。
(2)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结合生活经验,因为太阳在人头顶的不同方向。和人站的位子不一样。)。
5.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背。
【设计意图】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经验的语录可以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当然,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9.影子。
小黑狗好朋友。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的朗读指导应该到位,灵活。适当的动作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思维特点。本课的内容很特殊,课下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情况下在后,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还可以做一做“踩影子”的游戏。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七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自由发言。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加上动作朗读。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1)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
(2)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3)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4)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5)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6)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7)指导朗读、尝试读、齐读。
5、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八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1课时。
一、导入。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总结交流:
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译文,老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3、说说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学有所成。)。
四、练习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作业。
背诵全文。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诫子书》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我决定把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到此,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当然,学习古代的精华很有必要,能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更可贵。因此,学生从中所受的启发是这节课不能忽视的,也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获。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九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十上土干工正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十:横平竖直,是悬针竖
上:垂露竖,上面的横稍短,下面的横略长。
工:上面横短,下面横长。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7、比一比,改一改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12《亡羊补牢》1课时。
《揠苗助长》1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总计10课时。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口头组词。
1、复习导入。
2、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读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
板书。
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松鼠图深。
小马图动脑筋亲自做。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二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学会读古文。
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2、理解文中的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注意句中停顿。同桌互读互评后,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三、理解句子。
1、对照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懂。
2、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弄清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完成小卷。
写出今义: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1、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五、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并扩词。
2、指导书写。
畏:左下角不要多写一撇。
逮:右下部不是水。
3、写会字词。
板书设计:
30狐假虎威。
捉住。
老虎狐狸。
凭借威风。
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的寓意。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使学生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要求读出情感来。
二、表演。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三、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如1、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2、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3、通过简短的语句,勾勒出狐狸的奸诈。)。
四、讨论:《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的什么人。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三
重点句子:
1.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3.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5.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主要内容:
《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森林中的小动物都吓跑了,其实狐狸一点本事都没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假借着别人的力量去恐吓别人,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四
学习目标:
3、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4、生活中识字;
5、学习关于学习的名言。
6、阅读《夏夜多美》,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课件、课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得当有礼貌,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2、能通过沟通,礼貌用语,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情境演练,进行口语交际锻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话时,使用恰当的语气,礼貌用语,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难点:用恰当的语气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进学校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慌慌张张的从我身边跑过去,一不下心撞到我,他对我说了一句:“对不起”,就飞快地跑开了。当我正准备进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刚从办公室出来,她没注意我进去,不小心撞到我身上,小女孩立马抬头看了下我,露出很愧疚的表情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没看见您进来,不小心撞到您。”同学们,你说这两位同学老师更喜欢哪一位同学呢?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如何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板书课题:注意说话语气)。
二、读读想想。
1、(出示课本两组对话)同学自由读对话,小组讨论,哪一种说话方式更好?为什么?
2、分别请小组上台表演情景,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我不是故意的。(读出骄傲自大,不讲道理的语气。说这句话时语速快,语调持续上扬,音调高,音量大)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读出愧疚,带着歉意的语气。语气弱,音量较小,配合表情。)。
3、交流:说说哪种语气更合适,听起来更让人感觉舒服。第二句听起来更舒服。因为第二句更有礼貌,态度诚恳,语言带有歉意。第一句粗鲁,没有礼貌,虽然也是道歉,但是给人感觉不诚恳,让人听了不舒服。4、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常常会说这几句话,那么我们自己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自己,这样让别人听起来舒服,也更加愿意和你交流。
三、解决问题。
我们的好朋友丽丽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丽丽的妈妈让丽丽学习钢琴,可是丽丽却想学画画,那么丽丽该怎么样跟妈妈说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丽丽解决这个难题吧。
出示事例: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些什么。
1、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教师指名说说学生的答案,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补充。
(示例:妈妈,比起钢琴我更喜欢画画,我画画画得很好,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想学习我喜欢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妈妈,请您允许我学习画画吧)。
3、同学们自由讨论,解决剩下的两个实际问题,指名同学来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经过了我们共同的讨论,我们初步的学会了如何通过沟通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请注意我们说话的语气,不要生硬,一定不要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说话语气要恰当,懂礼貌。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懂礼貌,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六
教学要求: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十上土干工正。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十:横平竖直,是悬针竖。
上:垂露竖,上面的横稍短,下面的横略长。
工:上面横短,下面横长。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7、比一比,改一改。
三、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部编版二上语文狐假虎威教案篇十七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
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3、完成练习。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5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