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案例和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思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一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1节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习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3、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二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主体画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等。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1.课件或图片出示校园生活情景图(有角的地方可以随机闪动。)
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不必强求学生把所有的角都说出来,只要能说出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演示。
3.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角,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学生观看课件后先在小组内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组内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班内交流。
1.直观感知角。
(1)引导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指一指身边物品中的的角,并用手感觉一下物品中角的样子。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指点角时一般只指角的顶点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才能组成角。)
2.初步认识角。
(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指角时一般只指角的顶点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才能组成角。)
2.初步认识角。
(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
(2)去掉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a.先在抽象出的图形中依次闪动角的顶点和边,然后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b.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汇报交流时,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出角的样子。
学生观察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组交流角的特征,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c.拿出画有角的图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闭眼想像角的样子。
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角。
(1)用纸折角。
a.提问:你能用圆形纸折一个角吗?比一比看谁折的又快又好?
b.展示学生折的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折的。
(选大小不同的角进行展示,出现不规的角,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c.让学生体验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
(2)硬纸条做角。
a.小组合作,制一个活动角。
b.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的大小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4.画角。
a.自己试画一个角。
b.演示画角的方法。
c.按照正确画法画角。
5.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此些新的收获?
学生闭眼想像角的样子,并用手势划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有的同学可能不会折,小组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折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折的方法。
学生把小组内好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边展示边说明折的方法,并用手指一指角。
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自己独立体验。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先想一想怎样做,然后动手做出活动角。
小组的一名同学移动活动角,其他同学观察比较,把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自己感觉满意的角。
学生畅谈收获。
1.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请说明理由?
2.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
订正时老师可以投影出示,学生边指边说。
3.比较角的大小。(练习八的第3题。)
订正是可以用活动的投影片演示一下,用以验证比较的结果。
4.拓展题。
下图中有几个角,数数看?
全班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数的结果。
学生先观察,然后再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认识角。
建立角的概念。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师:国庆节快到了,田老师做了一面国旗,国旗上有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索。
1、阅读课本38页的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日常生活中的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教)。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抽象角,建立角的表象。
(1)如果把这些物体去掉,只剩下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呢?再用手比划比划。
(2)出示抽象的角。
这就是数学上的角,这些角一样吗?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桌说一说)尖尖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直直的线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
5、利用活动角创造角,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拓展探究。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四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五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六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出图)每个图形下面都藏着一幅图,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根据露出来的一角猜出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随意猜,教师随机画角)。
知道老师画的是什么吗?那我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画角呢?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角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吸管,能用它来做一个角吗?观察这个角,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角的每一部分都是有名字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而且愿意到前面来当小教师为大家介绍介绍。(板书)。
下面请大家把你的角变小,变大,再变大。看,把角的两条边张开或合上就会使角的大小发生变化。
折好了的小朋友举起来展示一下,大家折的角大小一样吗?同桌间比一比谁折的角大。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两人比角的方法和结果。
下面我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了,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图上画了几个角,谁还记得老师是怎么画的?咱们一起来画一个。
画好的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下面来看黑板上这几个图形,哪个图形上有角呢?谁愿意到前面来任选一个图形给大家指指哪里是角。
图形上我们能够找到角,再来看看我们这间教室,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七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三)折角。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边
顶点。
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八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过这次校内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九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构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1、结合教材主题图,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直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圆形纸等。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怎么样,猜猜这个信封里面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对,大家真聪明(边说边取出长方形)。这可是个长方形,大家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幻灯片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角)。
2、观察角。
在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39页例1)。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师指着第一个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指着第二个角让学生说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由学生指出来。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练习:
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有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能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里有角。
角真是无处不在,在我们学过的图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张圆形。
师:圆里有角吗?那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动手折一折。
4、感悟角的大小。
这是同学折的角,这是老师折的角,一样大吗?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有准备好的卡纸做一个角。
展示一个学生的角。它的两条边会活动,在数学里叫活动角。老师领着学生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角是怎么就变大的,怎么就变小的。(让学生说说,老师示范再说一说)。
(老师拿出一个边很长的角。)。
师:谁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个角大呢?怎么比?(让学生示范比一比)。
练习: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的大小之争》。
先猜一猜那个角大再看动画。
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5、画角。
(教师演示画角,并说明画角的方法。)。
师:你们想试试吗?一起来画一个角吧。画完后再画一个和刚才的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小结: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5、折角
6、比较角的大小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二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 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 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 米。
介绍:(边板书) 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潜力,观察比较潜力。透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构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此刻,我们就一齐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说的很好)。
2、新授:
师:角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这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吗?(学生回答)。
像大屏幕上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角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看看是怎样来变出角的。(教师演示)。
教师小结:像这些物品,不管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不论它们有什么颜色和用途,如果我们去掉图像和颜色,留下的这些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边。)。
角的顶部有一点,你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顶点。(演示)。
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这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分别请学生指出第二、第三个的顶点和边。
3、练习:(课件显示)。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二)折角。
同学们透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拿出一张纸折角,看谁折角的速度最快。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这能够说明什么?(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动角。
透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明白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师示意大变小)它能(活动)。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先大了。)。
这能够说明什么?(同桌讨论)。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此刻我们再看看下面两个角,他们的大小怎样样呢。
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从那里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画角。
1、透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2、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请几个学生上台画角)。
三、拓展延伸: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此刻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折一折、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群众反馈.
四、全课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1、角的组成:
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3、画角: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有关“角的初步认识”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透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部分时间花的相对多了些,把学生折的角展示在黑板上,没有标出角而给学生造成错觉,以为角的形状是三角形,所以在后面学生画角时出现画出三角形的状况。课后思索后觉得实际上就应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出各种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这样就不会让学生造成错觉了,也避免了后面画角出现画出三角形的状况。由于前面的时间花得比较多,造成最后完成拓展练习的时间不够。可见,今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多进行严密的揣摩,避免失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四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认识比”的起始课,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一)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的意义在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这个意义概括得又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什么叫做比。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些各有侧重点,同时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例题。在学生对比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概括比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分四个层次进行。
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身高,引导学生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认识的比则专门框定于后一种情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理解9比17和17比9的不同意义时,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接着,我请学生利用课前谈话中提到的身高信息,结合卡通人物的身高,再来说说比。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会说谁与谁的比,二是引导学生发现,同类量的比较先要把单位统一以后才能比。
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生活中比的例子,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来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两个不同类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然后再举路程与时间的'比,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最后通过观察板书,让学生概括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一意义。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五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复习导入。
1、生互相说一说你调查的商品价格。(p93页第6题。)。
(1)生相互说一说调查的商品价格。
(2)把你说的价格换成用元作单位说一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4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题目意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我会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1)生用尺量出数学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
(2)把量出的数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3)集体汇报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从复习导入新课。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
【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
【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
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
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huxia指一指,说一说。
2、教学例1。
(1)找角。
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
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
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板书)。
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
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八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九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一、谈话导入。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篇二十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潜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潜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那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明白老师是怎样画的吗?我们一齐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样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那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样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就应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这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构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明白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向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透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0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