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奠定成功的基础。写总结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一
1、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在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上承《一只梅花鹿》,下承《竹石》。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
2、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看动画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线索比较清晰,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
3、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标: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议、演等去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三袋麦子》引入,学生被这鲜活的画面所吸引,顿时思维活跃、精神振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欣赏后让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课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观看动画,理解感悟
看动画片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乐于做的事情,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整堂课的教学以看动画片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先后播放土地爷爷分别到小猴、小猪、小牛家的情景,在学生欣赏动画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现就以土地爷爷拜访小猴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我先播放土地爷爷到小猴家这一部分内容,并让学生边看边想,让学生看后说说小猴家的麦囤里怎么会堆得满满的呀?同时指导学生读好小猴的话。接着让学生交流:看着小猴家丰收的情景,听着小猴自豪的话,你准备怎么来夸夸小猴呀?最后,老师扮演土地爷爷和学生一起表演这部分内容,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学拜访小猪、小牛的思路与拜访小猴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问题有所不同。通过学生的看、想、说、读、演,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对三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小朋友,看了动画片之后,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做法呀?为什么呢?在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学会相互接纳,倾听、分享、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跃思维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学完本课后此时学生脑中一定会想假如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我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因此,我再次播放这部动画片,让学生边看边跟着一起说说这个故事。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主要采用帖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概括,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展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三个动物的品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词。
2、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第二部分,完成练习)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2)同座位互读。
(3)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读小猪说的话)。
(4)同座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
(3)分角色口述。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小结。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作业。
1、听写词语(麦子礼物保存防止食品神秘收获拜访)。
2、组词。
良()防()秘()般()。
食()访()密()搬()。
3、讲故事。
个人评分:————————。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三
一、你能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并记住它吗?
天下无难事,_________。
勤学又好问,_________。
补网趁天晴,_________。
谦虚使人进步,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辨字歌谣,看看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把它们写在括号里。
树栽衣裁车装载——
竹篮兰花天色蓝——()
琴声悠扬今字底——()
衬衫袖子衣组旁——()
日晴目睛分得明——()
抓爬切莫变成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
一、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在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线索比较清晰,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会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并结合自己的领悟大方的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抒发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议、演等去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条理清晰。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简洁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复习导入,通过对上一节课字词以及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二)、精读课文,分段理解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对于课文小动物的喜好,鼓励学生读出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而引导学生着重阅读重点的自己,从而引导学生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现就以土地爷爷拜访小猴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我展示土地爷爷到小猴家这一部分内容,并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想,让学生看后说说小猴家的麦囤里怎么会堆得满满的呀?同时指导学生读好小猴的话。接着让学生交流:看着小猴家丰收的情景,听着小猴自豪的话,你准备怎么来夸夸小猴呀?最后,老师扮演土地爷爷和学生一起表演这部分内容,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学拜访小猪、小牛的思路与拜访小猴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问题有所不同。通过学生的看、想、说、读、演,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对三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森林里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他们有不同的声音你的做法又是什么呢?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做法呀?为什么呢?在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学会相互接纳,倾听、分享、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跃思维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学完本课后此时学生脑中一定会想假如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我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主要采用帖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概括,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展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袋麦子
图(小猪)——吃光——憨厚
图(小牛)——保存——节俭
图(小猴)——播种——聪明能干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五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
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
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
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
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六
今天,不知怎么,老师总是流露出一种不怀好意的笑容,看起来十分诡异。
课上到一半,老师突然举起一个牛奶箱,笑着对我们说:“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叫‘猜一猜’;这箱子里,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大家猜一猜这东西是什么呢?”老师话音刚落,许多同学就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把心中的答案说给大家听;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把我的手举得高高的.。答案正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有的说里面装着空气,有的说里面装这一个玩具,我看老师领这个箱子十分沉重,我脑袋里来了个369°大弯;‘叮’一个答案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肯定是牛奶!以我准确的猜测准是牛奶!老师便打开箱子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们的目光一起向了老师手上拎的这个箱子上,令我们扫兴的是,我们一个人也没有猜对仿佛我们约定好了似的,一起发出了“哎”的叹声。原来巷子里装着一个――蓝色的卡通包,这包上印着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玩滑板呢!你看他多么的滑稽呀,真佩服他有这样高超的技术。
虽然我们一个也没有猜对,但是我们尝到其中的乐趣,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回荡着……。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2、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3、自读。
4、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5、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八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袋麦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
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
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
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
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组内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实验,为的是将大家的智慧全部地展示出来,同时也是为了使得大家更好地去进行教学的思考。我们这次选取的文本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三袋麦子》。
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后看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处理的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课文呢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没有多少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难。这样一个比较普通但内涵却较为深刻的文章怎样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风格的课堂效果呢?我们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与思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只是我们在设计流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本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把握。我同时还提出另外的一个考虑: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的研究,那么在进行教学思考、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将这点考虑进去呢?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从事的研究相互结合起来,生成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收获也可能会更多。
我们三个人(董霞、吴赟兰)都在本组的语文课题的研究(引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觉得,作为三年级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在阅读文本自我解读能力还较为低下的时候,有必要要让学生学会想象,于是她考虑的是“让学生学会想象”。吴赟兰老师则认为中年段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确定强抓“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在接触中年段学生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家长,来自学生自身,来自课标要求,来自长远的一个考虑。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那么久的时间,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到头来,他们居然仅仅是知道了几篇文章的内容,对于积累(自我的借鉴,直至达成积累),学生往往忽视了。所以我制定校课题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一种积累:“让学生学会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麦子》之前,对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同时也做了自我的点滴思考,对于课时的划分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确定: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学习语文的表达方式,感知三人的选择。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从内容上了解到三人选择之后的结局。
2、从三人的选择来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
师:(板书:麦),同学们,请随我一起来书写这个字。(同时书写好“麦子”)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粮食作物,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词或句子来表达。
生:我想到了五谷丰登。
师:是的!这是一个麦子丰收的季节。
生:我想到了稻谷满仓。
师:是呀!麦子有了收获,有了许许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黄一片。
师:想的真好!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金黄的一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麦子有关的童话故事(补充完整“三袋麦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生自由阅读,在阅读完之后,他们都拿出自己的笔进行着圈划、记录)。
【本单元衔接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来进行的。第二单元学习的都是写景的课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加上“练习2”中的四个成语也是跟秋天的景色有关,于是我在设计时,有意地将“麦子”与秋天丰收的景色联系起来,同时也是为了使文本“接近”学生,达到开篇与积累“双赢”的效果。
师:要想读懂课文,我们必须要读准字音,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二类字和一类字。(我指名朗读,同时注意讲解个别字的读音)。
师:请大家将笔拿出来,我们来认真地书写一下生字。(学生进行描红,同时我在一旁进行着“写字歌”的指点,告诫学生写字姿势的注意点。在学生结束之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食”“仍”的笔划、笔顺的规范)。
师: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并且将所在的句子多读读。注意要读通。(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着朗读)。
师:生字词会读了吗?(生答“会”)我来检查一下。(出示生词)。
麦子 馒头 烙饼 食品 一份。
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访 告诉。
开心 太棒 迫不及待 兴奋。
憨厚 聪明。
师: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学生自我朗读)下面谁来读第一行?(指名读,评价一下读音)大家看这一行的词语:“麦子”可以做成(学生接答“馒头”“烙饼”),对呀!这两样都是(生接“食品”),注意这里只有“一份”。
(再集体朗读一遍)。
生:描写人物动作的。
师:是的!请集体读一读。(生读)。
师:我再同学来读读第三行。(生读)这些词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都是表示开心、高兴方面的。
师:不错!第四行谁来读?(再指名)这两个词是形容哪个方面的呢?
生:表示人物品质的。
师:你能再举两个例吗?
生:活泼、机灵。
师:真不错!大家集体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集体朗读)。
师:对于生词同学们学习得不错,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指名朗读课文)对于他们的朗读同学们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吗?(学生进行一定的评议)。
师:大家说得很好,谁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哪些?
生: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
师:对!你通过朗读之后,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吗?(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
(学生相互之间协商、交流)。
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受;小猴把麦种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许多。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明呢?
生:因为快要过年了,所以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师: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分别”的意思。
生:是“每个”的意思。
师:这里的“一份节日礼物”是指什么?
生:就是指“一口袋麦子”。
师:这样来看,“一份节日礼物”就是指“一口袋麦子”,“一口袋麦子”就是指“一份节日礼物”。
生:对!
师:哦!这里的破折号起的作用就是——。
生:解释、说明。
师:他们三人收到了这份节日礼物,各自有哪些反应呢?请读一读课文的二到四自然段,并且划出重点关键字词。
(学生自我阅读并且圈划、交流)。
生:小猪拿到后,他的表现是这样的: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吧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看喊做)。
师:小猪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开心!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他“看着”“开心地喊着”“太棒啦”。
师:还有吗?
生:他拿到麦子之后是“迫不及待”的。
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急切得不能再等待了。
生:馒头、烙饼……。
(指读学生朗读,同时提示“开心”)。
生:小牛拿到麦子后,“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并且“保存”,而且“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看想搬)。
师:小牛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开心。
(同时学生也找出相应的字词,并且有感情地朗读,相互评议)。
师:小猪、小牛的表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生:相同的是他们对这袋麦子都非常开心。
生:小猪看到的麦子是黄灿灿的,小牛看到的是颗粒饱满的。
生:小猪是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是保存了起来。
师:那么小猴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师:上等的麦子是怎样的麦子呢?
生:是黄灿灿的。
生:是颗粒饱满的。
生:应该是黄灿灿的,并且是颗粒饱满的。
师:作者有没有将小猴的表现描写具体呢?
生:没有。
师:(出示:它看到 的麦子,想 ,说 ,又做 。)。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进行写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一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
【学情分析及目标预设】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串联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营造生动、活泼、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理清脉络。
4、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初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质,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根据课文本身以及第一课时的教学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为:生字词教学和初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质,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我的做法是:
1、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2、细致指导,注重体验。
3、优化整合,合理利用教具。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形状的生字卡片、头饰、角色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
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看、说、读、议、演等去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
特别的礼物――实用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开始,以土地爷爷的“礼物”导入,激起学生对新年礼物的渴望。接着,用课件出示“大礼盒”,让学生在产生接受礼物的期待中,进入生字学习。最后,学生在通过将生字带入文中的朗读与初读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明白老师这一份特别的礼物的意义所在。
无形的礼物――体验学习的快乐。细节上的渲染,如别致的生字卡片、生动形象的头饰;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亲切、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生动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一舞台上尽情地表演,扔掉了学习中的负担和恐惧,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具体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学,直入文本。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过大年》,欢乐、祥和而又喜庆的乐曲,渲染了节日的气氛,引领学生回味过年时的情景,为新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开课时,我以新年礼物为话题引出故事的三个主人公,直入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收到礼物的喜悦。接着设计了“帮土地爷爷算算帐”的环节,引出课题。这样的开课设计新颖别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生字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块,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直观,变换灵活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识字的氛围。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老师给学生“派送礼物”的情境,多媒体展示漂亮的大礼盒,打开后跳出一个个可爱的生字宝宝,激起了学生和生字宝宝交朋友的热情。以和生字宝宝“打招呼”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课文中生字的音;“你以前认识他们吗?在哪里见过?”回答中,学生交流了识字经验;接着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比赛读。每当学生读得好时,多媒体课件会适时出现笑脸、字宝宝翻跟头的画面,这些鼓励性的小细节,无论是从声音,还是图像上都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识字热情,让他们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
环节三:“导演”分集,理清脉络。
看动画片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乐于做的事情,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故事,提醒学生一边看,一边回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并假定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演,你能给这个动画故事分集吗?而且还要在课文中找出依据。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速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在此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和交流中忘记了这是给课文分段,并在“看”、“议”、“想”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
环节四:深入局部,精读感悟。
本环节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第2―4自然段。这部分主要写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猪的语言,小牛的想法和小猴的动作。“比一比”的环节中,以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分步出示,这种直观演示,能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课文的重点,从而体会到两个“不同”,即“视角的不同”和“方式的不同”。“想想、说说”让学生凭借对这几个小动物的熟悉,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读读、演演”让学生在争当童话剧的小主角这一情境中,自由组合表演。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动物的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环节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尊重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外的拓展实践分成三个版块――“我会说”:把故事上集的内容说给父母听。“我会做”: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头饰。“我会演”:和你的朋友把故事的上集演一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一至两项完成。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主要采用了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概括,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展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二
小猪发现家里的麦子吃完了,就向小牛借麦子吃,小牛也只剩一半的麦子了,小牛说:“听说小猴家有好多麦子,我们去他家吧!”
小牛和小猪来到小猴家:“能给我们一些麦子吗?”小牛问,小猴想了想说:“你们就不用借了,我们三就一起开个面包店呗!小猪手艺好,小牛很勤劳,我还有这么多的麦子。我把麦子分成两份,一份种下地,一份在面包店里用。”
小猪想:“可不能只吃不做。”
小牛想:“光节约也没用,我们都要学习小猴的勤劳。”小猪和小牛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要一起浇水、除草、施肥。
现在面包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麦田也能大丰收。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三
《三袋麦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在教学中,如何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解读土地爷爷的评价,获得科学的认识?这些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教学本文时,我主要做如下设计:
语言的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寻求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1、初设情境,静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小牛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小猴呢,它觉得面前的是上等的麦种……”的图片。
2、再现情境,动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说完不由地舔了舔舌头”;“小牛抱出另外半袋麦子”;“小猴拉着土地爷爷去看它堆得满满的麦囤”的动态图象情景。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你就是一个动物,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变的丰富多彩,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当我看到学生体会到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对麦子的`处理方法都很满意时,便及时组织学生朗读,对小猪的“哈哈大笑”,对小牛的“点点头”,对小猴“兴奋地夸奖”,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瑞士发展心理学皮亚杰强调“高度活动”的观点,阐明了活动有利于智力。低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我尽量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发展自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扣读导演”、“以演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三袋麦子》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在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上承《一只梅花鹿》,下承《竹石》。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
2、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看动画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线索比较清晰,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
3、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标: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议、演等去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三袋麦子》引入,学生被这鲜活的画面所吸引,顿时思维活跃、精神振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欣赏后让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课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观看动画,理解感悟
看动画片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乐于做的事情,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整堂课的教学以看动画片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先后播放土地爷爷分别到小猴、小猪、小牛家的情景,在学生欣赏动画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现就以土地爷爷拜访小猴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我先播放土地爷爷到小猴家这一部分内容,并让学生边看边想,让学生看后说说小猴家的麦囤里怎么会堆得满满的呀?同时指导学生读好小猴的话。接着让学生交流:看着小猴家丰收的情景,听着小猴自豪的话,你准备怎么来夸夸小猴呀?最后,老师扮演土地爷爷和学生一起表演这部分内容,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学拜访小猪、小牛的思路与拜访小猴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问题有所不同。通过学生的看、想、说、读、演,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对三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小朋友,看了动画片之后,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做法呀?为什么呢?在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学会相互接纳,倾听、分享、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跃思维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学完本课后此时学生脑中一定会想假如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我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因此,我再次播放这部动画片,让学生边看边跟着一起说说这个故事。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主要采用帖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概括,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展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袋麦子
图(小猪)——吃光——憨厚
图(小牛)——保存——节俭
图(小猴)——播种——聪明能干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五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孩子们顺利过度,是我抽到这篇课文备课时不断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于是我的教学定位有两个依托:一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文本的语言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我努力突出一个“趣”字——童话语言浓浓之趣,教学情境创设之趣,学生参与学习乐此不疲之趣。
回顾刚才的课堂,我很欣慰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童话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从“趣”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读。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文中长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读好却不是那么简单。课文九个自然段,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分前后两年,交错讲述,怎么办呢?我想,读,惟有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懂课文语言,读活人物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为进入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桥,铺好路。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落实一个“实”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帮互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突出一个“趣”字。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朗朗的读书声体现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和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
(1)、读词语,情趣盎然。
(2)读课文。中年级教学应该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六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礼物——三袋玉米。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开心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太好吃了!”小牛却说:“我要留着过冬。”小猴接着说:“我也是!”小猪边吃边想:“它们两个真笨,现在有食物为什么要留着冬天吃呢?真奇怪。”
很快,冬天来临了。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小猪因为把玉米吃个精光,外面也没有一点儿食物,所以只能在家挨饿,而小猴和小牛却在家吃着香喷喷的玉米。
但是当小猴和小牛知道了小猪的状况后,赶紧各拿了30个玉米给小猪寄了过去。
当小猪收到了这60个玉米后,不是一次性吃完了,而是一天吃一个。从这天起,小猪就一直节约粮食,再也没挨过饿。
看来,每个人都要学会节约。而我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说:“假如你是农民伯伯,别人浪费你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你不心疼吗?”
三年级一袋麦子篇十七
这节课是在学校里研究课的时候准备的,在班里讲了一遍,后来又让李老师听完后修改、完善了一些。《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孩子们都很喜欢。所以在教学中,每个环节我都尽量让孩子感觉到乐趣,我准备了三只小动物的贴图,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处理一些关键词的时候,比如“上等的麦种”,我就用对比图片,孩子一看知道上等的麦种是颜色鲜艳、麦粒饱满的麦子。在讲小猪舔了舔嘴唇的时候,让孩子表演,大家哈哈大笑,真是可爱极了。
只是在教学中,我指导朗读比较细致了些,可能中间给孩子讲的多了,读的相对少,尤其是在最后的那个环节,应该让孩子在充分感知课文,了解了三只小动物各自的性格特点之后齐读课文更好,这样子能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课文里的感情。而我选择的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毕竟分角色读的`地方少。
听完专家的教诲之后,我更明了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次研究课,自己收获了很多,很感谢我们组的老师给我帮助,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感谢大家为我出谋划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1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