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总结时应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关于掌握社交技巧的实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 提出测量要求。
2、 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果》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延”;能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延年益寿”、“聪慧过人”、“叨念”、“飘溢”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
3、感受小荣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1.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一揭示课题,了解独果
1.齐读:36独果
2.了解独果:什么是独果?一年中,一棵树只结一个果子,这就是独果。独果,百年难遇,所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传说中,它有许多神奇的功效,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词语。
3.交流板书:聪慧过人延年益寿(提醒学生关注第四笔)能治百病
4.能连贯地介绍一下独果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吗?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
二研读“发现独果”,感受惊喜
1.这独果,可真是个“宝物”啊!发现这个独果以后,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有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2.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我的惊喜?谁来读出奶奶的惊奇?指导读句: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2)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地说:“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三研读“互让独果”,感悟谦让
1.同学们,你们通过提示语里的动作、神态,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读好了句子,感受到了我和奶奶的惊喜,那么接下去围绕着独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默读5-11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这件事情。
2.学生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边梳理边板书:
我奶奶妈妈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再来概括地说说这个故事吗?
4.他们究竟是怎样让的?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学生合作读文。
5.各种形式的'反馈朗读。
四、研读“分享独果”,升华情感
1.谁都不肯吃,谁都想把这个神奇的独果留给对方吃,这个宝物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2.理解: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交流解疑。
3.是啊,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气,还飘溢着一股浓浓的、人和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
《独果》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教学时,我以传统的整体感知入手(关于“独果”,你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独果”的独特之处。同时运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抓住“百年难遇”、“聪慧过人”、“延年益寿”等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独果的独特与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有序的说话训练。然后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我和奶奶”发现独果后的惊喜并与文中人物分享喜悦(其中,要学生知道:朗读时既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如表示动作的、表情的,又要注意语句中的标点符号)。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朗读、班中分角色表演读,充分体验文中奶奶的善良、妈妈的谦让和小荣的孝顺。最后让学生针对“从此,屋子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句话进行质疑,使学生明白: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味,更是一股祖孙三代相互谦让、相互关爱的浓浓的亲情。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二期课改理念揉合在一起,课堂上,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培置了人文精神。
当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给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表演读有“走过场”之嫌,学生表述中的某些语病没有及时指正等,这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三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爱国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幻灯片2、3)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
(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词语积累:(幻灯片4、5)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幻灯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幻灯片7、8、9)(板书)
(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
四、体悟情感
(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幻灯片10)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四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欣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春天景象的画面,谈谈自己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1、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读文,同学间合作学习、纠正
3、齐读课文
1、自主阅读,对照注释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欣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穿针引线,适当点拨引导,释疑、解疑
a、盼春 人盼春 大自然报春
b、赏春 人赏春 大自然绘春
c、颂春 赞美春 春早人勤
1、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春天美丽吗,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春天?
提示:
a、春意盎然、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b、五个完美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
2、赏析文章
a、我最欣赏的一个画面
b、我最欣赏的一种声音
c、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息
d、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氛
e、我最欣赏的一种感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究,寻找出自己的最爱,并组织好语言,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抒胸臆,同时运用想象与联想、排比与比喻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而又平静如水,色彩缤纷而层次分明的一幅乡村鲜灵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五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2、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3、再读课文,然后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
(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
(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
(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5、讨论: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6、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
7、布置作业:
(1)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成语。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法】情景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 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归纳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梦 我的梦》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时政导入】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热点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引出课题,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授 新】
第一环节:感知教育的含义
交流活动:1.你的未来梦想是什么?
2.实现你的未来梦想要储备哪些知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深化导课问题,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点明“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总结教育的含义。)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1.体验活动——魔术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悟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收获。)
2.活动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现场活动——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学科,为什么喜欢?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师引航——出示资料,烘托学习的意义。
活动二 教育助圆中国梦想
1.出示视频《中国十年成就》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资料及教育对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示意图 ;
3.概括教育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学任务
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2.小轼牛刀,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课堂延伸】
1.播放视频《中国梦 我的梦》
2.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
对个人,知识改变命运。 对国家,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需要学习 我们必须学习
权利 义务
珍惜 履行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七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指南》数学领域中指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代表的含义。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
课程目标。
1.认识并巩固数字1---9。
2.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学并尝试找到身边的数字。
3.体会数字代表的'不同意义。
课程准备绘本ppt、数字卡片。
课程过程。
一、数字捉迷藏。
1.根据数字的特点,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
(1)师: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它们已经藏好了,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2)幼儿猜一猜这里都有哪些数字。
(3)哇,你们都找到了,好厉害。
二、我和123。
1.出示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来找找这本书里藏了哪些数字。
2.逐页阅读绘本,找到绘本中的数字,并说一说。
(1)你找到数字了吗?在哪里?(身高尺)。
(2)这是健康的数字,这些测量出你健康身体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健康的数字。
(3)这里哪有数字呢?(邮箱、门牌)是数字几?
(4)这是幸福的数字,这些代表我们幸福的家,对我们来说就是幸福的数字。
(5)数字在哪里呢?(电话号码)。
(6)电话上显示的是号码是01012345678,原来是奶奶的电话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高兴的数字。
(7)看看这街道,能不能看到奔跑的汽车?是什么数字?(公交车)。
(8)这些公交车上呼呼奔跑的数字,就是忙碌的数字。
(9)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图书)。
(10)这些数字可以告诉你,你喜欢的书在哪里,喜欢的内容在第几页,是喜欢的数字。
(11)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食物)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12)这些都是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味的数字。
三、身边的数字。
1.你们找到的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是很有用,对吗?其实,我们班级里也有很多的数字哦,一起来找一找吧。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四、延伸活动。
1.生活中的这些数字真是太有用了。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数字全部消失了,那可就太糟糕了,等一下我们去数学区把消失的数字找回来吧。
课程反思。
整个活动用游戏、绘本等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游戏“找身边的数字”,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又回归到生活,在游戏中巩固和知识,让幼儿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但是考虑到活动在小班开展,如果导入环节“猜数字”的游戏时用实体数字卡,实物揭秘,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八
2课时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件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读读课文,去追寻这篇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
(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指导书写。
(3)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3.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1)交流反馈。
(2)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4.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
三、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可怕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交流汇报,相机分析,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3.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及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和有感情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 4.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小说的环境。你能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方法写写3月31日上学时的那场暴雨及周围的情况吗?先说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2.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小说的结尾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
3.作业布置:课外,请同学们去阅读《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如《放心不下》、《一丝不苟》、《无名母亲》等。
16桥
洪水可怕
老汉?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老汉,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一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再次指引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成《桥》第一课时教学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一、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次、反复、分层次朗读,真真切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1.展示每天语文课十分钟写字时间
本课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合作相互学,让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成每天语文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目标,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2.抓好多形式、分层次朗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各种“读”的任务明确,各有侧重,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扫除了障碍。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扎实进行,但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教学中有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放心不下,总想让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使劲往预设目标上引,结果导致教师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变较多的老师引导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从洪水可怕中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洪水的危害,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对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影响。课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本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遗憾都是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教学艺术拾阶而上。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九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的“灌输注入机制”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教”与“学”失衡,“懂”与“会”分离,“学”与“用”脱节。而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其本质是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读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文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尝试读懂课文。
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
一、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初读课文,读后尝试填空:
雨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雨中,帮助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填空,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尝试分段作了铺垫。)。
二、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2、怎样给这类文章分段?(出示分段方法与步骤)。
3、学生读文,并按这一方法尝试给课文分段。
4、交流尝试成果(重点说清为什么这样分段的道理)。
(引导学生根据单元阅读提示的内容,尝试分段。重点是说清分段理由。学生既获得分段的本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
1、出示尝试题: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着急)。
姑娘看到孩子们七手八脚捡苹果,心里(焦虑)。
姑娘看到苹果回到车上,心里(感动)。
2、尝试解释:
说清填什么?为什么这样填?从哪儿读懂的?
3、汇报尝试成果:
通过多种形式读书,品味文中的词句,深入领会文章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适时穿插朗读训练,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1)从姑娘的“着急”中,体会到姑娘爱惜“可爱的苹果”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从姑娘的“焦虑”中,感受到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3)从姑娘的“感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和过往行人的崇高品质。
(这一设计,抓住文章隐含着的另一条行文线索——姑娘的心理活动,由“着急——焦虑——感动”的变化展开教学,让学生的研读兴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导入:
然而姑娘什么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了。
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都走了?(人们热心助人,不求回报)。
此时,学生理解“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已是水到渠成。可要求学生用“那一筐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国为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句式写几句话,再次深刻领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
自从一年级起,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天吟诵故事。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才。本节古诗欣赏的教学,我注意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交流、展示、背诵、品位诗句,丰富古诗积累。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并感悟、欣赏古诗的神韵,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也急忙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古诗《草》。
欣赏古诗《草》。
画面欣赏,感受意境。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
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简要介绍,了解情况。(课件出示。)
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诗人。
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记住了几首,是从哪里读到的?请背诵一两
首。
(3)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背诵,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他平时爱生活、善观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
交流诗意,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还能带着充沛的感情背诵出来,你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还有哪句不懂的,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张扬个性,再现意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愿意朗读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意境;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用图画来再现诗的意境;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品位这首诗,并推荐出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指导。)
展示成果,回味意境。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
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韵味。(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展示成果。)
品句激情,拓展积累。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同
学们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有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仍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找一找是哪一句。(学生找。)
师: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课件出示名句,配古乐,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句呢?(配古乐,学生齐背。)
师:你还知道哪些名句?请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师: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游戏激趣,古诗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
范围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请同学们准备好,一会儿抢答(课件一一出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由学生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也由学生出。)
请用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
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练功房。
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胜负,看得出大家在课
(此时,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高声回答:“想!”)
师:那还等什么,快快行动,小诗人们!(学生当场写诗,完成之后,朗诵给同学听。)
师:今天这节课展示了同学们搜集古诗、欣赏古诗、尝试练
笔的风采。就让我们在喝彩声中结束这节课吧,老师会永远为你们的精彩创造而喝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其他诗篇,下节课欣赏。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 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
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学情分析:208班是一个平行班级,班级学生对语文比较喜爱,有一些同学对语文的感知较好,但学生普遍不爱主动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目的是帮助他们先小范围的发言,然后循序渐进地大胆在全班发言。如何把诗的韵味和意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个人认为,作为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能够悟到一些就足够。所以,本节课重在朗读,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意。
一、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
设计思路:前段时间才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涉及到陶渊明的性格爱好。用这篇文章中的相关文字来导入,既能够回顾旧知,又能为本诗的教学做铺垫。
二、解题、回顾作者。
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
《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环节,带领学生快速地重温诗人,并利用以往的知识,给学生一点提示。
三、自读诗歌。
1、读准语音语调。(齐读)。
2、读准节奏重音。(个读)。
3、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
设计思路:诗歌重在朗读,在反复地诵读中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味。这一环节,我计划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感悟诗歌。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设计思路:设计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前面3分钟先自己独立学习,后2分钟小组交流合作。这样既保证学生会独立的学习,又能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
1、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
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2、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这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
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设计思路:这四句诗是最难理解的部分,通过层层设问,带领学生理解“物我合一”的意境。
3、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
设计思路:这类题目是学生经常遇见的,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辨别两个词的细微差别。从而体会到“炼字”的重要性。
4、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
(三)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
(四)当堂背诵。
五、拓展阅读。
展示《归园田居(其一)》部分诗句,帮助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饮酒》和《归园田居》两诗中任选一首,将其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写成的一段散文。
七、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闲适恬淡。
物我合一。
得意忘言。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2、熟读课文并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尝试运用所学的有关“鲸”的知识完成口语训练。
重点:了解鲸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写作方法。
1、电脑软件。
2、预习要求:
a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
b在自学课文的时候,要抓住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c结合自然课上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哺乳动物的认识,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d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找出文章中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朋友——鲸。能谈谈他给你的印象吗?
(体形庞大、可分两类、哺乳动物、食量惊人、呼吸喷水、睡觉特别、生长迅速)。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够体现鲸的这些特点的语句,而后讲讲,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最深?也可以先读书,而后用你的画笔,画一下它呼吸、吃食以及睡觉时的样子,一会儿拿着你的画,结合课文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2、生读书,师巡视(适当指导提示;鼓励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交流汇报。
如果老师“挖个大池塘”,“养鲸”可不可以?如果成功了我会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
(提示:如果你反对,你必须很好地运用文中关于“鲸”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说服老师放弃这个宏伟计划!如果你赞成,也必须讲清楚你的依据和想法!)。
快读书、画重点、想对策——拯救这位快疯掉的语文老师!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展开学习讨论:老师“养鲸的计划”能否实现?。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但是都食量大。(鲸吞蚕食,很可怕)。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用肺,喷水柱——伤人。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池塘不可以!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生长迅速——定会需要极大的食物储备?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进化。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我想通过“养鲸”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的理想从理论上讲,就不成立!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大家刚才对这位糊涂老师的劝告,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如果你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海里的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要求: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1、关于“退化”的研究:鲸的后肢、类人猿的尾巴。
2、鲸的自述。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 ,他还想 ,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七)板书设计:
桥
生命桥 逃生桥 希望桥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收看央视一套晚六点十分的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
2、收集了解鲸的相关资料,顽皮头像若干个。
三、学习时间。
4周。
四、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外学习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3周时间)。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阶段。把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请进教室,在学生参与顽皮家庭主持人的竞聘中,与“顽皮主角——鲸”零距离接触,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即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鲸,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时间:1节课)。
第三阶段:课外延伸阶段。
1、课后,推选小小主持人,开展“我到顽皮家族来做客——鲸博士研讨会”。
2、指导给顽皮写信,介绍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1周时间)。
五、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一)“顽皮进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师生共唱《大风车》主题歌,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的问候中,贴出本次的顽皮主角“鲸”。
2、激发兴趣:同学们,昨天,《顽皮家族》的主持人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给老师打了个电话,他们要在全国五年级的小朋友中发展一名小主持人,参与下周的顽皮主角活动呢!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参与这次活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特地把鲸的相关资料编成了课文《鲸》,并请小语会的叔叔阿姨们将课文编排在第九册的书中呢。
(二)我来做准备——品读全文,赏析汇报。
1、熟悉课文,准备参与主持人的选聘,自由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鲸那些方面的知识,并简单汇报。
2、四人小组学习要求:
1)选读本组同学最赶兴趣的内容。
2)思考选取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比较等……。
3)小组学习的汇报方式:或朗读、或表演、或画画、或自述……。
3、小组以自选方式汇报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三、我们来应聘——合作学习,推选代表。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然后适当将资料与课文融合在小组里先推选出一名同学并帮其出谋划策,准备参加“顽皮主角——鲸”的小小主持人竞选。
出示友情提示:
1)介绍内容以书为主,资料为辅,可介绍,可自述,可全面把握,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或重点,最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注意:你的观众是全国的小朋友,你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我是小小主持人——展示风采、点评主持。
1、每小组代表上场,分别顽皮1号、2号、3号等(帖上标号的顽皮图象),每小组在邀请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其余同学均为现场观众,参与点评。
2、老师客串主持,在一两小主持人展示风采以后,适当安排评委和现场观众对小主持人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并初步推选出第一轮如围选手2——3名。
3、顽皮a、b猜抢答题,对初选入围选手进行竞猜活动,推出小小主持人1——2名。
抢答题:
1)鲸字是“鱼”字旁,所以鲸是鱼类。
3)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4)鲸的祖先就生活在海洋里。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选取了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树,描写生动,又具有拟人化特点,符合大班幼儿想象思维的特点。同时树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接触到的,幼儿园里也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树,孩子们对树有一定经验。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这首诗歌作为教材,设计了此次诗歌欣赏活动。
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欣赏四季各种树的美好,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
2.赏析“粉嘟嘟”、“伞儿一样”的词句,尝试形容树的色彩和造型,表达对树的喜爱。
3.萌发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感情。
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四季各种树的美好,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歌主题。
提问: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很多的树,你认识哪些树?
提问: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做一棵什么树?理由。
二、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
1.完整朗诵,了解诗歌的结构和大致内容。
提问: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做什么树呢?请你仔细听一听。(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梳理)。
2.感受诗歌中对色彩的描述。
提问:我为什么愿意做一棵春天里的桃树?听听看,找找我爱桃树的理由。
提问:“粉嘟嘟”给你什么感觉?
用abb的词夸一夸其他颜色的花儿。
3.感受诗歌中对形状的描述。
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出示樟树图片)。
提问:夏天里的樟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重点理解“像伞儿一样的树冠”。
引导幼儿肢体表现树林,体会“给人们送去阴凉”。
4.理解并尝试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提问:当看到这一树火焰一样的红叶,你有什么感觉?
5.感受诗歌朗诵方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对比欣赏不同的朗诵方式(高亢的和轻柔的),说说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感受诗歌意境。
这就是老师最爱的一年四季的树,让我们再来听听喜欢它的理由。(完整朗诵)。
四、结束。
(欣赏各种树的图片)假如你是做一棵树,你还愿做什么树呢?
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我最爱的那么多的树,我们回去后呀,也可以来找找我们周围,你最爱的树,试试看,能不能用诗歌里这么美好的词来表达它、描述它。
语言区:朗诵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创编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阅读相关树的绘本。
美工区:用绘画、撕贴、刮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四季的树”。
科学区:认识常青树、落叶树。
附: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春天里的一棵桃树,
开着粉嘟嘟的花儿,
把春天装扮得格外可爱;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夏天里的一棵大樟树,
撑着伞儿一样的树冠,
给夏天送去片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秋天里的一棵枫树,
亮着火焰一般的红叶,
让秋天充满生机;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冬天里的一棵松树,
听着雪落的声音,
为冬天留住绿色的生命。
1.教师所关注的核心经验。
鉴于这首诗歌更偏向于散文诗,区别于句式简单短小、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的儿歌、绕口令等,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上更侧重于诗歌欣赏,即制定了如下三个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欣赏四季各种树的美好,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2.赏析“粉嘟嘟”、“伞儿一样”的词句,尝试形容树的色彩和造型,表达对树的喜爱。3.萌发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通过谈话“和孩子们聊一聊生活中认识的树”自然导入,接着通过总分总的形式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而在每段赏析的内容设计上也各有侧重,如第一段“我愿做春天里的一棵桃树”则是通过“假如你是一棵桃树,你愿做哪个季节的桃树呢?”到“听听老师想做桃树的理由”到“我为什么愿意做一棵春天里的桃树?我最喜欢它什么地方?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再到“粉嘟嘟是什么意思”“粉嘟嘟”给你什么感觉?等层层深入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幼儿赏析“粉嘟嘟”那种可爱,感受诗歌中对树色彩的描述。
第二段则是侧重于感受对诗歌中树的形状的描述,从诗歌中的“撑着伞儿一样的树冠”的大樟树迁移到其他千姿百态的树,再通过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各样的树,来达到目标2尝试形容树的造型,体会“给夏天送去片片阴凉”。
第三段则侧重于理解并尝试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通过问问孩子看到这一树像火焰一般的红叶有什么感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了对秋天枫树的情感体验。
第四段则通过高亢和轻柔两种不同方式的朗诵,让孩子们来判断哪种更好听更合适这首诗歌,也是为了达到目标1通过朗诵的形式体会诗歌优美、宁静的意境。
最后,活动延伸通过播放其他孩子们生活中不常见的大树,再次让孩子们感受四季树木的美好,同时追问“假如你是一棵树,你还愿做什么树呢?”引发孩子对大树的思考与表达。孩子们可以在语言区朗诵诗歌,也可以尝试创编,在美工区则可用多种方式表现“四季的大树”。
3.教学成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赏析诗歌中优美的词句,如“粉嘟嘟”、“伞儿一样”等词,并尝试用颜色、动作来描绘表达自己对大树的理解。对于诗歌后两段“亮着火焰一般的红叶,让秋天充满生机”和“听着雪落的声音,为冬天留住绿色的生命”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第2课时时可以进一步理解赏析。此外,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对这首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包括诗歌的结构、句式等;第2课时时就可以尝试让孩子创编诗歌。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1、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贴画: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一、故事引入:
1、引言:同学们,常言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咱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能不能把朋友二字提前呢?从同学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我就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2、配乐讲故事——《地震中的母子》。
3、师:故事是感人的,听完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4、导入:人类的母爱是伟大的,让人感动的,那么在动物之间是否是也存在着这样强烈的母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麻雀》。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在哪些动物之间?
2、这三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课后62页第二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讲解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出示小麻雀图片)。
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小麻雀图片。)。
3、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猎狗图片)看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
2、猎狗想干什么?结果呢?(板书:吃)。
3、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找一生读这句话,再全班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
4、老麻雀落在了凶猛的猎狗面前,它害怕吗?
5、麻雀既然这么害怕,又是那么的弱小,可它还是飞了下来,为什么?(板书: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出来。
6、老麻雀紧张得发抖,它真的不害怕吗?此刻它在想些什么呢?
7、假如这场搏斗进行下去?结果怎样?老麻雀没想到吗?
8、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的呢?
9、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10、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往后退?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公开课年月日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什么叫推敲?(出示)同学们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那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范读:这儿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宁静、美好)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指导朗读这句话。齐读。
这么美好的环境是谁住的?贾岛为什么要来这儿呢?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
从“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费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说明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指导感情朗读。
3、师:可是贾岛月夜访友,却没有见着。而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指名读)
4、小结:贾岛深夜访友,留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2、出示:“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可配上动作。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名学生畅说。(神经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到底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请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贾岛的创作态度怎样?(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讲解:即兴)文中贾岛写诗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发的。齐读。
4、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致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在纷纷避让,而贾岛却浑然不知,最终闯进了仪仗队。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唐代的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纪检部专门负责反贪污的),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因此韩愈会怎样?贾岛的态度又怎样?自读课文4-6,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2)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朗读。
3、师: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这是故事的xx。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帮帮贾岛,到底用哪个字好?为什么?(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呵呵,你跟韩愈想得一样,看来你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差啊!
(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讲解:宁静)
5、看到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贾岛有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
(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朝这个方向争取进步!!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作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2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