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21:17:47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7 21:17:47     小编:紫薇儿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对于那些无法具体界定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抽象和概括来理解其共性和规律。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典的总结范文。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一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图书馆是教学的辅助单位,一般情况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行政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沟通过程中也存有障碍,学科馆员制度的推进也必然遇见瓶颈。当前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共同的特征是:日常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较为清晰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职能某些方面的不够集中的缺点,比如说,本应该依据本校馆内资源的学科化服务在传统的影响下被格式化,因此就出现了管理程序化与分工之间的矛盾,使得工作在开展中受到不少局限。

2.许多民办高校师生对学科馆员制度的了解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在进行院系建设时,往往仅仅注重对院系教师力量的充实,却很少关注本校图书馆的作用,有很大一部分师生对图书馆的教学和科研作用都意识不到,仅仅局限地认为图书馆就是用来查阅资料。还有很多民办高校的图书馆虽然建立了学科联系人的模式,但读者与其的互动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学科馆员仅仅就是帮助读者提供简单的收集信息或者查阅服务,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目标还差很大一段距离。同时,在一部分民办高校中,缺少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相关宣传,使得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对其了解不深。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宣传工作,比如在图书馆主页中设定了一定的介绍,但很少有人关注到这点,因而宣传作用也远远不到。

3.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办学初期阶段,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聘任了一些已经退休的高职称馆员,涉及多个领域,有的来自公共图书馆,有的来自少儿图书馆。虽然经验丰富,但就学科馆员服务来说,还是难以做到一个学科自身对应的专业图书馆员,且就学科的知识结构方面,虽然馆员的知识层次很高,但面对最新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很难把握。同时,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深刻的认识该项服务,不能充分理解其对学校的发展的综合作用和重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甚至有部分馆员认为,学科馆员仅仅是承担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其他馆员没必要参与这项工作,这样,就使得部室间和馆员间的沟通很少,很难较好的做好协作工作,进而使得部分馆员对工作的开展不采取支持和配合的态度。

1.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应该从图书馆的内部挑选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并定期对他们做好培训,帮助他们及时充电。另外,对于学科馆员制度来说,应该多多重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的学科馆员,从而推动馆中人才队伍的优化,使得馆中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学科馆员不仅要充分了解文献资源,还要充实多门学科的知识资源,并关注他们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从而让自己的知识资源与岗位着实匹配起来。

2.重视管理,逐步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要想保证学科馆员的目标顺利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应该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责任,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同时,结合完善的考核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上岗。并且,根据学科馆员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科馆员要进行新的馆员评聘,从而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激情,让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3.创新学科化服务模式,重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

应该重视学科馆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建立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样一来,学科馆员就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使用信息的时候,又为学生提供了信息的供应,如此也带动了学生利用图书馆。另外,在互动模式下,教师还可以为图书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让其效益发挥至最大化。而在教师的一些课题研究中,学科馆员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真正的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效结合。让民办高校的图书馆服务也提高到新的层次。

民办高校图书馆为了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脚步保持同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管理和服务,使其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实现最大化。希望通过建立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提升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能力,开拓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和服务领域,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长效服务。但在建设中也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其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因而应该正确分析存在问题,采取合理对策,从而让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提高到新的层次。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二

体育部网站建设:随着网络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部建立了体育部网站,网站中对各个代表队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奖杯和证书进行公布,网站中栏目较多,有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群体竞赛、体质测试等栏目。对体育部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进行公布和公告。体育宣传栏建设:目前,学院的教育宣传栏较多,基本上张贴一些先进个人、获奖情况、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宣传栏,体育专用宣传栏只是在体育比赛前后才出现在宣传栏当中,比赛结束后,这些地方就会被占用。各所学校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体育宣传栏。体育比赛建设:体育部负责的主要校园体育比赛是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其他体育比赛如迎新生篮球赛、公寓杯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部分学校开展较为积极。能够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

2.1学生人均活动场所面积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学生人均活动场所面积的增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60%的高职院校达不到省评估要求。风雨操场建设较落后,在遇到雨雪天气,学生体育课无法得到保证。在课外活动高峰期间,一些主要活动场地如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严重不足。

2.2体育器材破损严重。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篮球变形、乒乓球怕脱胶、羽毛球怕断线、断柄严重,而且数量较少,许多班级晚借一会,器材就没有了。操场周边的路况器械损坏较多,无人维修,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3体育比赛组织较乱。

许多学校组织的一些体育比赛都是由学生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组织体育比赛经验不足,以及对比赛规则的'理解程度,往往出现一些不公平的因素。

3.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园体育场馆、场地建设,修建风雨操场,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场地设施,满足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在器材方面,需要不断的补充体育器材,不断的更新,遇到有质量问题的器材及时处理,以免带来安全问题。器材需要对学生开放,在课外活动期间,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锻炼器材,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3.2课内外有机结合。

体育课堂内容要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相结合。在体育课堂中,要保证学习的体育课知识和运动技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体育课学习只是一味的强调教材内容,而忽略了他的实际价值。学生只有把体育课中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才能感受到体育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3有效组织体育比赛和体育表演。

体育比赛是体现学生体育能力、展现学生个性以及提高班集体凝聚里的有效办法。学校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好各类体育比赛。比赛前期要对裁判员和组织者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做到秉公执法,公平竞争的原则。学校定期邀请一些体育方面比较突出的代表队或个人来学校表演,如篮球表演赛、足球表演赛、武术表演、健美操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4积极做好宣传。

体育宣传的内容很多,宣传方式也多样化,在校园里,最直接的宣传方式主要有板报形式宣传、网站形式宣传、校园广播宣传。通过这些宣传方式可以把校园体育比赛、全国体育比赛、世界体育比赛等人们比较关注的体育赛事进行宣传,对这些赛事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以及对一些运动员的积极评价等;学生参与的体育比赛获奖情况可以通过这些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比赛中,为自己争光,为学校争光。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是否积极,与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发展,能够展现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新气象,使高职院校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也在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要量日益增长,而相应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具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稳定快速发展。

制度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由此可见,制度是针对于组织成员来说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人。人力资源制度是是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法则,反映了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内容、方法。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制度,可使企业人力资源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效率。

2.1制度制定程序不合规。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在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制度时,未履行法定的民主决策程序,这样制定的制度从法律意义上是无效的。或者不注意书面材料的保留,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往往陷于被动。

2.2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阶层有着比较重的权力意识,内部员工也有一定的等级观念,管理活动往往注重集权和控制,不注重放权与分权,造成形成的管理制度刚性过强,只见静态的“事”,不见社会性的“人”及个体特点,难以体现建立在“认识人、尊重人”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管理活动僵化,制度越来越复杂,而管理效率反而有所下降。

2.3“拿来主义”盛行。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理解,抄用他单位管理制度的“拿来主义”十分普遍,管理制度不适合本企业或制度模块之间相互矛盾,导致制度效用不佳。

2.4薪酬激励制度不健全。部分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不能与时俱进,薪酬发放仍然搞平均主义,工资收入和个人业绩没有很好地连接起来,分配形式单一,没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难以形成良性的开发个人潜能和能力的模式。

2.5绩效考核不科学。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大多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打分并综合排序,考核方式严重依赖领导的考评和民主的评议,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模糊不清,使考核结果不真实、不准确。

2.6员工的培育被忽视。国有企业存在着培训方法单一,忽视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重视知识技能培训而忽视“冰山下”素质的培训,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不畅,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缺少帮助等问题。

3.1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凡是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没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代会闭幕期间的,应征得超过半数职工所推举的职工代表同意。审议通过后应将制度广泛公示,必要时要求职工阅读后签字确认,确保职工知晓并自觉遵守。同时,企业应注意保存有关程序合法和进行公示的证据,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3.2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制定人力资源制度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制度编写完毕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有条件的可进行小范围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检验制度的严肃性、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在制度制定时,还应注意在制度中建立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和调整机制。

3.3落实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中,应放弃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引用新的方式方法,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激活人的潜能为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成长。

3.4健全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应当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和薪酬调查,建立与劳动力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对内应使员工感到公平,对外企业在薪酬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做到使企业薪酬水平既具有动态激励作用又具有市场竞争力。

3.5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应有专门制度明确规定,确定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减少主观随意性,增加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使员工信服。建立由员工代表、企业工会、上级主管组成监督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有条件的话,可以联系激励政策,构建激励性绩效考核机制。

人员均有畅通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必须构建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运用科学的手段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企业工作环境,发挥员工潜能,防止人才流失,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四

:本文主要研究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薪酬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

: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设作用

薪酬制度不仅是衡量单位员工工作情况的指标,也是激励事业单位职员工作的一种管理手段。薪酬制度主要与单位员工的工资进行挂钩,根据不同员工的工作成绩,来完成员工队伍收入的合理分配。薪酬制度需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薪酬等级、薪酬金额、薪酬分配制度的制定。只有将单位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才能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合理,才能实现单位所得收益的最大化。而绩效考核则主要负责对单位员工工作成绩的量化,通过特定绩效考核与评价标准,来完成对员工工作等级的划分。通过将单位员工工作内容进行量化,能够帮助职员衡量自身的工作绩效,从而确定相应的薪酬标准。只有完成对员工工作内容的绩效考核与评估,才能构建公正平等的薪酬制度,才能有效提升职员的工作效率。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建设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事业单位效益的最大化。

2.1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关联性的认识不足

相比于企业的营利性目标,事业单位则主要承担着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因此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当前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与单位职工绩效考核的联系程度较弱,这就导致了薪酬分配的不公平问题。而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尚未认识到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因此在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评价指标过多、评价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工作具有服务性特征,所以管理人员想要完成每个指标的量化,则显得非常不切实际。因此当前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方面,还存在着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关联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2.2绩效考核内容与方式的设置不当

事业单位在对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所使用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多种多样,且绩效考核准则设置中也存在相应的缺陷。因此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对绩效考核,始终保持着怀疑与抵触的态度。这种不平等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设置,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权威性,并造成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低下。而且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设置过程中,并没有对绩效考核的理论观点,做出符合现实实践的内容表达。这就导致在运用绩效考核进行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操作问题与制度界定问题。过于随意的绩效考核内容与方式设置,严重降低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2.3绩效考核制度的僵化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的挂钩,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只是薪酬制度的一部分,而并非单位员工收入分配的决定性因素。但某些事业单位却将绩效考核,作为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的僵化。一旦事业单位过分追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可能致使工作人员只顾一味迎合绩效考察,而降低自身的工作质量与办事效率。

3.1推动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的规范化

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标准的构建过程中,只有秉持着公平、公正和公开制度指标,才能够实现绩效考核的规范化。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主要根据不同单位的社会服务类型,进行单位员工工作内容的等级划分与评定。同时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过程中,需要通过规范性的工作职能分类,来保证最终绩效考核的效果。只有制定规范化的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才能实现全体员工薪酬分配的公平,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的专业性。

3.2形成绩效考核与薪酬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的结合,构建出公平的工作人员薪酬与升迁机制。当前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层人员,通过绩效考核来决定工作人员的薪酬,不仅可以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的前提下,基层员工的工作能量会得到较大施展,从而实现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基层员工的升迁概率会大大增加,员工也有更多机会来实现单位效益的增长。因此绩效考核与薪酬相结合的奖励制度,能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工作与晋升环境。

3.3实施多元化的薪酬奖励制度

在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制度建设过程中,还要制定多元化的薪酬奖励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中其他员工的薪酬权益。对于那些绩效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员工,单位管理人员不能一味进行批评打击,或者给予这些员工较低的薪酬工资,这会严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奖励制度,肯定单位在工作中优秀的部分,并对没有完成的工作进行批评指正。同时也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内容培训,来帮助员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薪酬奖励与绩效考核制度,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内在潜能,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下,事业单位面临着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的压力。而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绩效考核在薪酬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单位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工作内容考核的公平化与合理化。而且以绩效考核为主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并有效提升职员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1]包晓颖.关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xx(08).

[2]李保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03).

[3]杨华宏.新常态下健全长沙县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xx(33).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五

学院在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需要进行不断的适应与调整,学院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学院文化广义上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学院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制度和环境建设主要依托学校,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通过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学科性的文化氛围。创造的主体是学院师生和管理人员,载体是育人文化活动,目的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当前学院文化建设一般由学院管理层主导,自上而下的进行硬件和环境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院和谐快速的发展。文化活动本身的质量,与学生成才的适合度,师生的自主参与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学校经常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因为要点名被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却得不到必要的安排与指导,产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区。管理层组织的这些文化活动,与“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标产生一定的错位。

当前学院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学院文化本来就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存在接收、适应和创新的过程。“但校园文化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纯洁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是以塑造大学精神、净化文化意境、完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特殊文化。”而当前高校学习诚信度低、后街商业文化繁荣、寝室卫生状况差、网络游戏成风等现象比比皆是,学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虚无等社会庸俗之气。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深入的影响,给学院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还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行政力量主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院系设置、学科布局、人员组织易动性大。学术及学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学术文化也处在弱势的位置,文化建设同样受到影响。

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所有的“学院人”,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因为高校规模扩张,很多学院都是新建或新组建的,缺少传统文化,各学科文化之间的融合度较低,缺少资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阵地。特别是学院建设之初,在师资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建设的教师队伍,自身存在一个适应、流动和发展的过程。队伍流动性大,学科基层组织松散,学科带头人缺位或易动频繁,造成学科内外交流少、研究方向松散,学科文化活动影响力小、参与率低的情况。学院文化建设主体性缺失表现在“学院人”主体意识不强,学院文化缺乏积累,学科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等。

学院文化建设要在大学文化的统领下,科学定位、开拓路径,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突出学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建立以大学整体文化建设目标为统领的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学院改革发展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学院文化格局。”以院训和办学理念建设为载体,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个中心,加强学院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凝练学院文化内涵。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发展战略之中,把环境、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放在同一层面上,保持学院建设的均衡和谐发展。学院文化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造成学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培育特色文化,突显办学实力,让学院的环境布置、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散发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以学院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环境、制度和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学院立体文化平台。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点,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以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建设为例,学院凝练了以“德学兼修,中外会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中外文化融合、西为中用的办学思想。在学科文化建设上依托农林优势学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经》译著为主的科研项目,服务并传播优势学科科研成果,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学院以世界知名高校为主要背景布置办公和学习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师生出国进修、交流、交换学习的规章制度。开展语言文化节和外语专业晚会一系列文化活动,加强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断拓展学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三)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院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师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学院在环境和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水平,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才能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学院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诉求。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参与率。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六

学校德育工作涵盖工作量较大,工作开展情况无法硬性测评,需要学生内心构建进行自我教育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德育收效欠佳。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精神风貌与文化氛围相统一的“场”,恰恰可以成为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的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展现校园的整体面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品味,从而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身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人的教育依赖于环境,而环境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清洁高雅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对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优雅朴素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心绪宁静、轻松舒适,为学生开辟一方安静的天空,给予学生正能量,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地投入生活和学习之中;二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舒适清爽,干净的地面,谁也不想弄脏,洁白的墙壁,谁又忍心留下脚印,明亮的玻璃,谁都希望保存完好,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形成定期打扫校园卫生,为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做出自己的努力;三是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可以规范学生言行,让学生懂得对与错,是与非,从而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逐步养成举止文明、言语得体的良好习惯。

春雨润无声,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与日俱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一些低俗和非理性的信息也充斥了学生的试听,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形成。而校园文化建设如一场春雨,悄然无声间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学生心中根植下理想的种子,学校围墙、楼梯走廊中那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富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时刻警醒自己奋发有为,立志成才,对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二是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生积极进取,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德育管理工作实现无缝连接。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改革的主要目标。然而,日常德育管理中往往关注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缺乏关注,导致人格塑造单一化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给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压力。而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空间,满足学生的精神渴望,使那些具有特长的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通过文化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取别人的认可,从而树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跳出自己营造的心理怪圈,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悦纳别人,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而个性的成长。

作为学校领导、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借文化建设“一臂之力”助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七

河道采砂管理是河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20xx年以来,辽宁省在理顺河道采砂管理体制和建立健全河道采砂制度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并针对目前在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工作展望。

辽宁省;河道采砂;管理体制;制度建设。

辽宁省河流众多,全省流域面积达5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45条,河流长度28560余km,浑河、太子河、清河、大洋河、爱河、鸭绿江等大型河流,以及辽东、辽南、辽西部分中小河流砂石资源非常丰富。由于辽宁省大部分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河道采砂以旱采为主,存在采砂工艺简单、流动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加上存在着采砂立法滞后、思想观念不适应、监管能力和执法手段软弱等共性问题,河道采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级管理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多年来,为突出抓好河道砂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河道生态文明建设,辽宁省在理顺河道采砂管理体制和强化采砂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河道采砂管理政策文件,有效推动全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开展。

由于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河道采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对河道采砂管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采砂管理权的规定存在交叉,导致多年以来水利、国土资源和交通等部门均参与河道采砂管理,在全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管理体制,出现了河道采砂多家发证、多家收费、多头管理状况,导致采砂管理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晰、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在水利行业内部,也存在着省、市、县各自承担的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清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20xx年,省编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调整河道采砂管理职责问题的通知》,明确将全省(不含辽河凌河保护区,下同)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统交水利部门负责,实行水利部门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征收采砂权出让价款,并由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有效解决了河道采砂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等问题。同年,省编委批复设立了省江河流域管理局和省公安厅江河流域公安局,明确了河道砂石资源监管保护和打击水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此后,全省各地也参照省模式相继成立了市县江河流域管理机构和公安队伍,水利和公安联合巡查、联合执法等机制逐渐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建立和推广。

2.1谋建章立制,健全采砂管理政策。

20xx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水利厅加大了河道采砂管理制度建设力度,先后出台了《辽宁省河道采砂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河道采砂权拍卖挂牌出让办法》《辽宁省河道采砂权出让价款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河道采砂权出让价款分成体制等征管事项的通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河道采砂规划计划和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20xx年,针对采砂政策实际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国家对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又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下放了部分采砂规划计划的审批权限,明确了重点工程用砂和“河道清淤”等程序,20xx年又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辽宁省河道采砂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暂行)》,使全省采砂管理制度体系得以基本健全。为增强河道采砂管理的法律保障,积极配合开展《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的修订,在《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中专设了“河道采砂”章节,明确了河道管理的许可权限和管理权限,理顺了河道管理责、权、利之间的关系,细化了管理要求,加大了处罚打击力度,成为保障辽宁省河道采砂管理开展的“基本法”。

2.2抓贯彻落实,强化制度刚性运行。

河道采砂管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执行是规范采砂管理的关键。省水利厅在指导地方开展采砂许可工作中,严格监督各地贯彻落实河道采砂规划、计划和采砂权公开出让制度,坚持未列入年度采砂计划的河流(河段)禁止一切经营性采砂行为,在保证河道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河道砂石资源;在全省推行采砂公示牌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群众进行采砂监督;积极探索推行采砂前、中、后动态监管和采砂视频监控试点建设等措施,规范了砂场日常运行;在全省建立河道采砂监管巡查制度,明确巡查主体、频次等要求,强化各级管理部门防范非法违规采砂管理能力。省水利厅还加大了采砂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制定了河道采砂管理考核激励政策以进一步调动地方采砂管理的积极性,推动河道采砂各项制度刚性运行。

2.3落管理责任,强化采砂监管执法。

在采砂日常管理方面,20xx年以来,省水利厅又先后下发了多个管理文件,推动建立河道、水政、公安“三位一体”巡查防控体系,明确各级河道、水政、江河公安部门及乡镇水利站、村水管员的责任,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采砂巡查监管队伍和日常管理责任人,实行对采砂日常管理责任人的考核与聘用挂钩;在全省推行采砂公示牌和有奖举报制度,发动和鼓励全社会对河道采砂进行监督。全面推广水利和公安联合巡查、执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合力打击非法采砂、犯罪活动。据初步统计,20xx—20xx年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打击处理非法采砂案件1101件、扣押设备718台套、行政罚款1644.2万元、刑事查处案件53起,打击力度明显加大,有力地维护了河道采砂管理的正常秩序。

3.1刑事打击非法采砂犯罪难。

由于水法律法规不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缺乏有效衔接,致使在追究非法采砂犯罪嫌疑人责任时,存在定罪难和量刑难的问题。尽管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全省按“非法采矿罪”探索打击了一批,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各地法院在审判时大多判处当事人缓刑,打击震慑效果未充分发挥;对类似已危及河道防洪工程安全又达不到“非法采矿罪”立案标准的非法采砂活动,缺少刑罚的罪名和判例,部分司法机关不愿“冒险”。

3.2河道采砂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与河争地、侵占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但给河道防洪安全和工程安全带来隐患,也导致管理部门不能依法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管护权力,河道采砂管理和执法难度大。二是河道采砂日常巡查监管任务重,基层管理单位普遍存在采砂监管经费短缺、管理队伍不稳定问题,严重制约了河道采砂日常巡查监管的正常开展。三是对于“昼伏夜出”“蚂蚁搬家”,以及“闪电”“游击”式的盗采活动,取证较难,管理和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1加强河道采砂法制建设。

因河道采砂管理所依据的水法律法规不完善,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在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犯罪中定罪难、量刑难。因此,强烈建议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进行修正,单独增设“非法采砂罪”,或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从根本上解决打击非法采砂量刑定罪难的问题。

4.2出台指导政策,探索采砂管理措施。

建议国家尽早出台全国性的河道采砂政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指导各地在探索采取“保证金”“特许经营”措施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开展。

4.3加大保障力度,切实扭转重建轻管。

建议国家制定出台有关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和人员编制设置的意见,将基层管理单位运行及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河道采砂日常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切实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实现河道采砂长效监管。

河道采砂管理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河道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河道采砂管理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强化采砂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并通过不断推进河道采砂体制、制度建设和进行持续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开拓依法行政、便捷高效的河道采砂管理新局面。

[1]徐勤勤.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20xx(10).。

[2]涂剑.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提高采砂监管水平[j].中国水利,20xx(21).。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机制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松,并会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会进一步得到缓解。但是,目前强化制度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金融制度中小企业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机制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近年来,国家采取许多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与迅猛发展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比,“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1.贷款难。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客观事实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效益性的考虑,往往将90%的资金集中投向数量不足5%的aa级以上的大型优质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信贷。另外,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请求很少给予积极的考虑。再者,中小型银行尤其是非国有的中小型银行数量不足、运作质量不高,更加堵塞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2.担保难。

在我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等弱点,导致在寻求担保中遇到一系列不易解决的问题:一是很难找到符合担保条件的担保人;二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非常有限,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就很难找到能为银行所接受的抵押物;三是办理抵押等担保,环节多、手续多、成本高,导致贷款企业望而却步。

3.上市难。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立股票交易的资本市场,这就为资金短缺的企业提供了在股市运作中直接融资的机会。但是,由于入市门槛过高使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即使深圳证交所开设的中小企业板,降低了上市门槛,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

4.债券发行难。

除股权融资外,发行债券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入资金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公司法))规定了比较苛刻的发行债券的条件,如“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等,这就使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5.民间借贷难。

由于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我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民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功能。如温州的“钱会”和石狮市的“十日会”等。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最主要渠道的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其主要原因足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不占市场主导地位,处于市场的边缘,容易在竞争中经营状况恶化或倒闭,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比大企业大。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缺乏有效资产作为抵押,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二是对中小企业贷款监督成本高。有的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的投资风险加大,挫伤银行对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额度小、单位分散的特点,与大企业贷款相同的管理和监督环节,中小企业管理和监督费用一般是大企业的5倍;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本来生存周期就比大企业短,信用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本身就有很大关系,无法评价与预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无法评价与预期企业的信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由于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的原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制度原因。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中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现有的金融机构于对自身的经营成本原因,一股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加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以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为特点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缺乏银行所必需的抵押物,即使是经营效益比较好,也很难得到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几构的出现只能对其中经营效益较好、而又缺乏银行所需要的担保和抵押品的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对于这类企业无法得到贷款是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造成的,担保机构如果能通过有效地审查和反担保方式进行风险控制,就能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而不会转嫁风险。对于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竞争优势薄弱的现象,通过贷款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如果担保机构对这样的企业提供担保,显然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担保机构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在于风险的承担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提高其对风险的鉴别能力、提高如何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中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又能够诚实、守信的企业。

1.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组织体系。

在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中几乎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国外的经验和理论都表明,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有很强的向中小企业借款的倾向。同时,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发展。

2.组建政策性中小银行。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启、、低息贷款,并向不能从一般金融机构取得足够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灵活运用各种金融j=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

3.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丰要服务对象的社区银行。

由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出资,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和监督下,组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社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对当地的民情,生产和企业信用状况非常清楚,可以建立比较灵活的放贷机制。同时加强监管,一旦不良贷款接近社区银行的自有资本,,及时关闭这些社区银行,那就不会出大问题。处于社银行自身利益,他们有足够的激励机制来向中小业放贷。

4.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

政府采取多种扶持措施,改善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并加快信用合作社的改造、改组工作,通过法规规定其职能,使其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5.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它可以分别由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资,自愿入股成立;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托、投资、租赁和咨询等服务,办理中小企业信托投资、租赁等服务,办理中小企业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信托投资、风险投资业务,对濒临破产、倒闭的中小企业收购或协助兼并,推进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以优化中小企业结构。

6.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服务。

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标志是:市场细分为多个层次,不同类型的证券、投资者、融资者、中介机构相对分开,各得其所;市场的风险程度、上市条件、监管要求也有差另;市场之间又是连通的,不断发展、经营业绩好的上市企业可从下一级市场上升到上一级市场,最终形成一个“无缝”的市场。

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仅要有证券交易市场,还应该包括场外交易、柜台交易、直接的产权转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交易,而证交所内部又细分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证券集竞中价交易、大宗交易、非流通股转让等若干平台。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九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极大的发展,因为改革开放带动了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步调,随着全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迷茫徘徊阶段之后,也跟上来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经营和运作上取得了十分有益的成绩。国有企业不同于私有企业的地方在于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本文主要就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进行探讨,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员工缺乏良好的基本素质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受到了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计划经济体系在特定的时期有着其独有的优越性和适应能力,但是在当下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时代,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一些影响就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就遭遇了这一类的阻碍。计划经济时期残留下来的一些思想观念影响着国有企业某些部门的领导者,导致当下快节奏的工作制度难以被一些员工所适应,而领导者本身也满足于计划经济体制特有的管理方式,喜欢安逸无竞争的平稳状态,没有进取精神。管理者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就会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员工也变得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工作效率也随之变得低下。国有企业中的很多部门并不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导致部门的运行能力变得孱弱。管理者和领导者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在人事录取方面不能甄选出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和有工作能力的员工,这就导致我们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形成一个基本的架构。所以想要解决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国有企业的员工录用标准上进行改革。

(二)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奖惩制度上缺乏公平严格的裁判机制

一个企业想要好好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尽心尽力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付出一份力量。目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环境比较恶劣,在事实上鼓励员工出工不出力,对于勤奋肯干的员工没有任何奖励,对于偷懒耍滑的员工也没有任何惩罚,这导致员工整体变得失去干劲,好逸恶劳,长此以往,就算是优秀的员工,也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变得失去工作效率,而企业本身的发展前景也就不容乐观了。

(一)在内部控制机制中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监督体系是一个能够维持内部控制体系持续运转,不被消极懈怠的思想所腐蚀掉的重要管理体系。我国的国有企业有着体量大,部门多的特点。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国有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一个互相监督的意识,也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去鼓励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和提升,反而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容易在工作中因为部门之间不互相监督,缺乏沟通而出现问题。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来营造一个企业各部门互相监督,和谐竞争,共同进步的企业文化氛围,及时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大问题提前在各个部门内部解决掉,这样就能极大地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体系应该与内部控制体系相辅相成

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结构组成中的重要部分,通常作为企业运行的大脑中枢而存在。董事会的重要性在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架构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董事会的管理权限也不足以让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通过董事会的商议得到解决。如果能够让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会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相辅相成,由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再由内部控制体系来刺激国有企业的发展,就能让企业在遭遇问题的时候获得极大的灵活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董事会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着更加直接而高效的管理权以及改革能力,就可以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率地运行和发展。

(三)建立绩效制度和员工责任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在国有企业内部本身就应该起到一个避免奖惩不公,责任模糊的情况发生的作用,而想要让内部控制体系变得健全,能够成功地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就必须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严格而完善的绩效制度和员工责任体系,来让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得到回报,同时避免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在工作上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因为员工犯错造成的损失。这套制度就是内部控制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这样的奖惩制度在私有企业中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套制度是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存在的,其性质和私有企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很多国有企业的运作领域关系重大,员工如果在工作中出错,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有时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国有企业中的员工相较于私企而言,犯错成本平均来看会大很多,所以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对奖惩机制重点关注,尤其是针对员工的失误率,应该设立一套详尽的规则来尽量使其降低。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这个方面做得并不好,因此应该针对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进行改革。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维护和发展上做得不尽人意,这其中有来自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也有内部控制体系发展时间过短的原因。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应该在如今这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乘上科技发展的东风变得更加优秀和稳定,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投入足够的精力,矫正当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能让国有企业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2]闫姣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xx.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

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宿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美丽宜居”新宿城为总目标定位,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突出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强化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宿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美丽宜居”新宿城为总目标定位,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突出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等,全区现代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

1.粮食生产不断提高。2020年,我区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8.3万亩,增加粮食生产面积0.5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的78万亩任务。全区专用小麦、优质水稻订单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据测算,去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实现35.73万吨,比上年增产0.15万吨,全区粮食产值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1.2%。

4月底存栏生猪18.48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54%,1-4月份累计生猪出栏13.79万头,市场供应充足。

3.设施园艺业亮点突出。重点打造“标准化果蔬、生态种养、花木园艺”三大产业片区和沿古黄河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10个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速形成,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多肉等园艺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区设施园艺项目总个数达453个,总投资额超过10.3亿元,种植面积达14.2万亩,年产值达15.5亿元。其中耿车多肉已成为全区设施园艺龙头产业,参与多肉培育企业35个,带动用工1200人,年产值达3.3亿元。

4.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较好,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支撑能力日益增强,优势产业主导地位日渐突出。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特点,重点围绕粮食蔬菜加工、畜禽养殖加工、饲料加工等多种产业,大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宿城区现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区级龙头企业13家。2020年,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

域规划建设国家农业公园,规划面积17.3万亩,突出“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三大特色,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区、美丽乡村示范区、乡村旅游引领区、生态富民先行区”,已落户产业项目和文旅项目8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强化农业园区建设,已落户宿城农业产业园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35家,连续两年在省级示范园建设监测评价中位列第一。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方面。

1.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集中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5亿元,建成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及500亩示范基地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44万亩,占比达68%。

2.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快速发展。2020年我区成功创建完成国家和省级主要农作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薄弱环节机具增加明显,农机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止目前,我区农机作业总动力达到45.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652台,联合收割机1568台,高效植保机346台,高速水稻插秧机413台,秸秆还田机924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3.推广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推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新技术,开展高效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减少农业污染。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00户;组织107名基层农技人员脱产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围绕我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协同开展示范推广。以创成数字乡村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农业新技术落地,在宿邳路沿线、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推广遥感监测、水肥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前沿技术。

4.农业良种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我区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持证企业3家,分别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超10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建设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不断提升我区良种生产与供应能力,良种繁育面积逐年扩大,我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达97%以上。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

1.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农民合作总数达到548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65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9家,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6%,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较好成效。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依据农业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2020年以“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工作亮点”

为工作目标,以“培育现代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为工作口号,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3066人,较好完成各级培训任务,群众满意度较高。

集葡萄”“屠园红大米”等本土农产品触网销售,获批“宿有千香”品牌授权企业8家,“一村一品一店”达标率75%以上,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3.8亿元。

科学高效,“村务卡”非现金结算工作实现全覆盖。公共空间治理全部完成,新收回集体土地2.1万亩,固定资产5.68万平方米,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新增收3465.5万元,村均增收24万元,位居全市首位。

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功能板块。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农业公园为龙头,全力打造埠子、罗圩、龙河、陈集等乡镇“菜篮子”、“果篮子”示范区。重点推进省级现代设施蔬菜栽培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蔬菜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实验、作物栽培水肥及品质分析实验、智慧农业管理云平台实验等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国家农业公园创建中,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休闲农业项目集聚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2个、主题创意农园3个。以成子湖片区为核心,推广发展稻虾、藕虾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年内新增藕虾种养面积1万亩以上、稻虾立体种养面积5000亩以上,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3000亩。

区2个,创成省级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示范区。提高生猪产能,实现存栏18万头,出栏超20万头。加强“菜篮子”供应,稳定果蔬复种面积16万亩以上。

三是持续加强特色品牌创建。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加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宿”字头农业创新成果,新培育获证“两品一标”10个以上。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大力推广“耿车多肉”

“陈集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一店”达标率75%以上。继续开展国家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创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生态健康养殖比重85%以上。开展陈集镇王庄村“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一

教育是儿童生活的特殊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正是教师根据儿童当前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和机会施加积极有效影响的载体,教师对环境有目的的选择与提炼将潜移默化地使儿童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方式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

儿童的学习是在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如何以生态学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最优的学习环境很自然地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幼儿学习环境从广义上看涵盖了对幼儿学习产生影响的人、事、物的总和,这一范畴是丰富而宽泛的。班级是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位,它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纵横结合成一个整体。对幼儿而言,班级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对教师而言,班级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空间;对幼儿园而言,班级无疑是幼儿园课程最直观的实践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建构、教师教育环境的建构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建构三方面的综合体现。

首先是凸现儿童意义。让幼儿身处于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应成为教师建构班级环境时努力追求的境界和尽力实现的目标。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幼儿拥有了经历高质量学习过程的可能,孩子进入这样的“环境”,能深深地感觉到这里是为他们准备的地方,他们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由此可见,班级环境建设应遵循并坚持从儿童需要出发、儿童发展优先的原则,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充分尊重、充分重视幼儿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需要与方式、学习过程与成效。如果说引导、支持、促进幼儿发展是班级环境建设凸现儿童意义的核心的话,那么儿童文化则是班级环境建设凸现儿童意义的媒介。因为远离了童话、童谣、梦想、游戏的教育是游离于儿童精神之外的教育。因此,从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以儿童的语言描述世界,班级环境所传递出的对儿童文化的亲近、鼓励与张扬正是教师崇尚自然、关爱童心、理解童真、赏识童趣的生动表现。

其次是彰显课程意义。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班级环境无形中已成为课程的鲜活生命体,班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当班级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较好地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时,环境就是课程,环境就是老师,环境就是对园本课程最生动的演绎。要使班级环境彰显课程意义,教师是关键,毫不夸张地讲班级环境创设标识着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解读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直接与间接关系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让环境成为儿童亲自经历的课程的技术。班级环境建设对教师而言就是让文本的课程转化为活动的课程的一项工程,而对幼儿而言,班级环境则是一本铺展在他们面前的永远看不完、却始终不想放弃的一本动画书。

再次是拓展其他相关意义。班级环境建设看似是一个有固定空间的工作范畴,其实这项工作承载着更广泛的意义。其一,从文化的视域看,儿童生活于其中的家庭、社区、托幼机构及学校等是其获得文化习性的重要场所。班级环境建设中有许多的资源均来源于幼儿园、社区与家庭,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与幼儿社会生活的缩影,超越了班级界限的环境资源观,使得班级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信息交互中心。其二,班级环境建设真实地记录着幼儿家庭生活的体验,接受着来自家庭的信息回馈、资源支持和积极合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取得教师与家长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合力:其三,好的班级环境建设凝聚着教师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力量。由此可见。班级环境建设是一项具有深刻的课程内涵与多向的社会外延的系统工程。

其一为唯美的误区。美好的环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创造力。环境中的美的因素也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积极反应,促进他们感官的发展。因此,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美感与审美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分追求色彩的刺激和精致的装饰效果是不可取的。班级是幼儿学习的地方,班级环境的创设不需要固定的模式和风格,但必须符合生活美学的原理,在展现简洁明朗的格调、呈现协调柔和的色彩、体现稚气可爱的趣味的前提下,再根据班级人、事、物、季节、节日、民族等因素的特质加以变化,以彰显班级环境的个性。我们认为,经常变化、不拘一格的班级环境,将极大地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影响。

其二为文字的误区。当前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中文字大行其道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家长用文字记录幼儿学习的所思所想本身具有积极的互动意义,记录过程和结果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了解和判断幼儿个体当前的学习情况和后续的学习需要,但最终呈现在班级环境中的文字虽然具有暂时的幼儿个人意义但却对幼儿群体没有分享的意义。文字的大面积覆盖不但侵占了幼儿宝贵的表达感受与接受信息的空间,文字的呈现方式也偏离了班级环境建设追求的儿童第一的基本原则。我们有必要再次澄清幼儿学习成果分享的主体应是幼儿群体,因此班级环境选择的呈现方式应以直观、感性的符号语言、绘画语言为主,尽量贴近幼儿喜欢、认同、习惯的方式,评价班级环境呈现方式适宜性的主要标准就是幼儿想看、会看、爱看,只有环境中充满了儿童生活的气息和他们特有的流行文化,才能确保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而环境也才能不断说着幼儿能懂的话。而记录幼儿学习印迹的文字应保存到教师的工作文档中或呈现在面向家长的专栏里,因为只有在那里这些文字才具有表达的价值。

其三为结构的误区。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并没有规定的结构模式,但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却有着不能忽略的结构要素,包括空间、对象、资源、秩序等多个结构要素。目前在班级环境建设中对这几个结构要素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空间规划重显在的区域划分,轻潜在的功效区分,总是存在着一些环境盲区:二是活动对象(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显现,班级环境的一些细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雷同;三是资源配置在质量与数量上不够均衡,造成幼儿的学习受益不平衡:四是班级环境秩序的建立还未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偏重环境呈现的有序,而忽略幼儿学习过程中外在秩序与内在秩序的培养。以上问题都是影响班级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序列,使空间的规划能适应特定年龄幼儿的学习方式,根据幼儿发展关键期来规划环境内容与活动形式;在资源的配置上要满足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的需要,在切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体现循序渐进的变化和学习机会的公平;同时教师更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积累并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处理好班级环境建设中有序与无序的关系,摒弃刻板的有序,学会解读外在适度无序背后所隐藏着的潜在秩序的价值。

第一,规划幼儿园班级环境。首先,要明确规划班级环境的主体应是教师,幼儿可以适度参与,这并不会影响幼儿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体,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与环境的高质量互动。其次,班级环境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态度、参与的可能性、受众的可接受性和实施的现实性。班级环境规划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构想:一是时间规划,教师应根据当前课程实施内容的周期来考虑环境建设的长期性、短期性和暂时性,使持续的环境创设与阶段性的环境创设相辅相成,以构成幼儿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经典的学习经验。二是内容规划,班级环境的内容一般由主题与非主题两部分构成。

属于主题的那部分内容要兼顾上一个主题、现在的'主题与下一个主题的传递关系与价值区分,而属于非主题的那部分内容则应考虑主题以外有关学习的、生活的、游戏的、评价的多方面内容,虽然不强调内容的全面,但必须体现各方面内容存在的必要。主题与非主题的内容基本以预设为主,但也要为环境创设中将可能生成的内容预留一些再规划的空间。三是空间规划,班级环境建设的空间规划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立体与平面的关系、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固定与变化的关系,这四对关系的核心就是联系,教师要努力地增强不同形式的班级环境元素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环境对幼儿多维度施加的整体教育影响。

第二,呈现幼儿园班级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呈现的一般原则是安全、自然、美观、有利于互动,而特殊原则是因地制宜、顺应变化、张扬个性。我们将具体的呈现方式主要归纳为以下7种:

1.专题呈现,即根据幼儿当前学习的一个重点来建构墙面环境与材料环境,以保证单位时间内幼儿的学习效益:

3.持续呈现,即环境创设由一个小的切入点展开,伴随着幼儿的活动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一个具有主题的环境,这比较适合于反映幼儿生成性的学习过程:

5.根据活动内容变化的需要呈现。这主要体现在幼儿操作材料的提供上,即相同的材料由于活动功能的不同,其呈现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7.以交流为目的的呈现。即教师选择出幼儿个体学习过程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整理,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环境中,以此为线索引发幼儿间积极的互动。

第三,评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效益。幼儿园班级环境效益评估应着眼于发挥诊断、强化、调节的作用,以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系统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抓住幼儿、环境、课程三要素,确立评价重点。具体可分别概括为:

1.幼儿的参与态度、幼儿的参与程度、幼儿的活动受益;

2.环境的安全性、真实性、自然性、结构性、自主性、审美性、社会性;

3.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这三个方面评价项目在观察与评价的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正是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才能发现班级环境建设的适宜性与不适宜性,以利于教师在动态的调适与控制中做出对班级环境建设发展更趋理想的预计与决策。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二

【摘要】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教师素质

的客观需要。总书记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指出:“教师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育是一种特殊劳动,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的目的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其次,在于它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再次,在于它的劳动过程要靠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品质、觉悟等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书育人,争做师德楷模,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首先,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着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其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学生的关爱,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诚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真正找回职业的幸福感。让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保障,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

3.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兴国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切实摆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经费。

4.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要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积极改进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以德作为任职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教师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当前教师道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部分教师道德素养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以“利己”为逻辑起点的自私自利观点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部分教师的金钱意识、效益意识等新观念的形成,扩充了教师道德内容。一方面,使其具有时代精神,更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对教师道德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据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师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教师个人利益至上,不能恰当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在本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协作、开拓进取与功名利禄等方面主次关系颠倒。上述种种,不仅严重损害着教师身正为范的形象,败坏着社会风气。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和谐社会提供的提升教师道德的机遇,积极推进教师道德建设,以解决师德及其建设中的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地方,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三

: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一言蔽之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各类管理程序、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产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趋势与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水利工程作为核心工程更是如此,只有懂得根据时代发展趋势改革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特别是管理工作,更要应时改进,才能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社会体系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调控水源、防洪抗灾的核心工程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应当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去规划各项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更应当及时革新,才能保证权威。

水利工程是调控地方甚至国家水资源,维护民众生活免受旱涝威胁的重要工程类型,对于社会发展推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所以国家也始终十分重视,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广泛普及,技术更新迅速,这为工程各项工作,包括管理工作,都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及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下,施工企业如果想要在国际化的水利工程竞争当中立足。就一定要确保施工管理相关技术的及时革新。智能化的分析计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建模模拟技术,物联网感应技术,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在当前的施工环境下最为适用的新兴技术,对于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企业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入、培训、并及时更新程序版本,修复技术问题,确保功能全面性,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特点更加突出,体现出优势。但就我国水利工程目前的建设概况来看,现代化的施工改革依然存在几点问题。其一是企业理念缺乏前瞻性,只看重一时的利益而忽略变革的重要性,是不利于工程质量提升的,时代趋势在变化,我国的水文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水利施工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跟上时代需求。其二是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需要得到严谨的培训,才能真正胜任相关工作,特别是水利工程,规模大、细节多、专业性要求高,所以企业只有更注重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以及先进性。其三是管理规章中的技术相关内容缺乏更新,对于新兴技术的引入、革新、培训及应用管理没有明确阐述,只有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才能保证严谨性与先进性。在分析了问题所在后,再针对现代化的管理进行思考,才能更为合理[1]。

2.1严谨要点。

严谨精确是当前各个领域工作的重要基准,特别是针对工程领域来说,一个数字的计算误差都可能导致停工、返工甚至是工程事故,此外对于内部相关人员队伍的能力培养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也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对于施工精准性的提升,以及对于内部人员队伍培训、考核与管理,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要注重的工作要点。当前许多集合数字计算、信息整合及综合分析为一体的先进技术经过开发,已经投入了实际应用,对于工程施工,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趋势,利用计算分析范围大、结果精准的数字技术,能够让工程设计过程当中对于工程各个部分的规划更加准确,最大程度削减误差。但无论是这项技术,还是其他优秀的技术,都需要企业首先引入,并积极开展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灵活准确的应用计算分析技术提升水利施工准确性,并且要定期考核,全面管理,保证人员技术应用的规范性,规避风险,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以确保水利工程能长久服务于社会[2]。

2.2先进要点。

先进的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这一要点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亦是同理,所以技术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在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下,智能计算分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模拟建模技术以及物联网感应技术等优秀技术的产生与投用,给工程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所以必须要把握这样的机遇,积极引入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凸显现代化优势,才能保证施工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为我国水利领域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信息化的计算、整合、分析技术,能够为工程提供更可靠的原始数据以及参数方案,并收集相关信息以便查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施工设备控制以及施工现场能源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做到对现场光电系统、供水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自主控制,最大程度回避风险。模拟建模技术能够依靠原始参数建立起工程各个部分的实景模型,包括闸门、堤坝等,通过对实景建模的审查,更容易发现前期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修正。物联网感应技术能够针对施工现场的湿度、温度等信息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收集,并及时上报给管理端,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预警,这样才能确保在施工隐患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这些技术各有其作用与优势,都是施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2.3环保要点。

环保不仅是我国社会当前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也是国际上各个领域都要面对的课题,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也应当以环境保护为主旨落实每个施工环节,特别是对于工程废料的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细致规划,严谨对待,才能保证工程收尾工作更顺利的完成,不给周遭环境以及民众生活带来影响。企业应当组织起专业化的监管队伍,专门针对废料处理进行分析与管理,针对液态、固态、气态等多种状态的工程废料提出最具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给后续操作奠定更好的基础,确保废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缩减,才能让工程形象更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这是最符合绿化发展思想的管理措施,也是对施工企业自身发展最有利的管理措施[3]。

水利工程自古以来便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农耕发展的重要工程,步入新的时代,为保证工程建设管理更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大众生活需求,企业应当以更具现代化特点的思维去规划水利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才能确保自身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操胜券。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四

1.目标缺失,缺乏学习动力。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显著上升,致使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简单的混文凭,对自己将来的人生没有规划。这类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课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当前,各个高校存在一些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考入大学后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是因为文理科差异对于该专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心态。

3.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当面对就业压力时,一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来应对压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认为就业无望,于是变得焦虑,对自己就业前途丧失信心。

4.年轻教师缺乏班级学风管理的经验。近些年,我国多数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多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在班级管理与学风建设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实施班级导师制管理。新生入学后对大学环境和所学专业相当陌生,通过实施班级导师制,一方面可由导师向学生介绍专业方向,在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情况的基础上,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导师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和其他实际工作的机会,指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充分发挥班会作用。班主任可以充分借助班会这个平台,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围绕个人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班会。通过班会可以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3.实施班级课堂考勤制度。制定《班级考核标准量化细则》,建立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普通同学四级监督机制,积极帮助学习困难同学进步。同时,在班级学风建设上还应特别强调学习成绩和自制力较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推进“预警制度”,做到“少些学生掉队,没有学生掉队”。与此之外,健全并严格执行班级学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在校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以此作为各级、各类评优的依据。

4.注重寝室文化建设。寝室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产所,其氛围必将对学生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学风建设。抓好寝室学风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优秀学风宿舍”、“优秀学生个人”等活动,鼓励和宣传先进宿舍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对于学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班级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建设,积极开展并推进“党员一帮一”优秀学生党员引领工程,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和各类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6.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班级学风建设的水平。辅导员、任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引导作用,但不少青年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经验。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等形式来全面提高班主任、辅导员班级管理水平,并将班级学风作为考核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按照学校要求,班主任至少每周进一次学生宿舍,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以便更好的开展班级学风建设工作。

7.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班级应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规范;同时利用勤工俭学、党团组织发展等机会进行学风教育,发挥评奖、评优工作的激励、导向、评价功能;与此之外,班级学风建设还应不断加强学生的自助学习理念、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强化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班级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五

新时代的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应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加强民主化建设,逐步形成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责任心和抗挫折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民主意识,对各层次学生一视同仁,用事实说话,以身作则,营造民主氛围,推动班级民主化建设。

一、班级制度的制订及日常管理。

首先,集思广益。请每位同学从品德、学习、卫生、纪律、礼仪等方面提出建议,班委会整理归纳后逐条公布并集体讨论,形成“班级公约”,并辅以评分细则。学生自己订的公约,学生易接受,执行的阻力小,效果更显著。

其次,民主平等。制度确立后就需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真严格贯彻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可在班级中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监督小组,及时反馈信息并公布,不足之处立即改进。监督小组的成员按期轮换,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监督小组的成员,在检查他人的同时也进行自查,不但能发现他人和自己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同学都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中的重要一分子,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都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再次,重在落实。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相应的评价必不可少。在班委会的每月例会中根据学校评比结果和监督小组提供的信息,肯定成绩,指出失误,就事论事,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把班级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让同学更完整地了解班级状况,可以办一份班级小报,每周一期,记录班级中发生的大事要事,不论好坏均可刊登。小报上还可刊登同学们自己的好文章,或摘录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或警句格言,或幽默笑话,或学习经验和方法等,只要内容积极向上,深受同学喜爱的即可。另外再开辟一块“畅所欲言”区,鼓励同学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被采纳的“金点子”给予表扬。在小报组长的带领下由每个小组轮流编辑,让每个同学都尝试对班级事务的整理和回顾,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对所处环境的责任心和爱心。

二、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和培养。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既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全班同学的表率。要培养全班同学的民主意识应先从班委抓起,要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不只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要以真心待人、服务班级为宗旨,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目的。

首先,确定工作岗位职责―――“扁平化管理”理念。以班长为首,下设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宣传委员等,提出聘任要求,他们直接对班级负责。具体操作办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特长等方面自由报名,然后进行公开竞选演说,最后由同学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班委会。以这种形式产生的班委对班级负责,对自己负责,同学信任,老师放心。其次,具体实践工作中完善补充―――践行“民主现实化”。班委又可自由招聘干事或组建临时小团队,让更多同学有施展特长的机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让班级管理“大众”化。再次,设立值日班长制―――日常工作“高度集中化”。让每位同学轮流担任一天的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日常检查和记录,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提高主人翁意识。最后,班干部轮换制―――程序“监督全民化”。另外,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发掘同学们的潜力,根据实际能力对班委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班委会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同时也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班委,提高全体同学各方面的能力和积极性。

三、评价总结,树立榜样。

评价是为了扬善抑恶,利用班级日志、班级小报及与同学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对班级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要反馈给学生,优点要发扬,不足需改进。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当批评则批评,不笼统地说一些大道理,而是要查出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活动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对照评分细则有理有据,在总评时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班级汇评的方式,评语甚至可以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班主任共同完成,以求更全面地评价一位学生。评价活动的总结―――健康向上。结合学校德育处“三好生”、“表扬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树立班级的表率和楷模人物,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自求发展。

四、强化家校配合。

教育强调“合力”的作用,家是学生成长发育尤其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基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最终达到与家长一起培养“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优秀学生的目的。班级管理民主化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努力工作和坚定信念。笔者将在班级的民主化建设方面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六

1.受到家庭的不良影响“问题”学生多半来自“问题”家庭。试想一个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和谐,“战火”连天,怎么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2.学生自身不努力学习是一个苦差事,现代家庭的很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孩子缺乏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

3.个人资质欠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中考的失利也使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了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甚至思想具有极端性、攻击性。当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尤其是班级里“问题”学生的情况,这样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结。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都很重要,要以理服人,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初中毕业刚刚踏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望成熟,却在现实和理想中踌躇。当学生信任一位老师时,那位老师就是一盏明灯,可以唤醒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时而是“魔鬼”时而是“天使”,一方面学生会因缺乏约束力而惹出各种事端;另一方面,学生又像依恋父母的孩子一样依恋教师。所以,教师要关爱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采用和普通中学一样的思想教育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相比较薄弱,精力不能持续和高度集中,所以对学生需要耐心地采用大强度、反复教育的方式。如果我们将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深入人心,即可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道德教育不等同于简单、重复的说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广泛举例,旁征博引,并将班级文化作为核心内容渗透其中。思想教育在新生开学后的两个月非常必要,它起到一个很好的强化作用,在不断的强化中,将正确的人生观、班级文化、日常行为规范置入学生的内心。另外,教育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主题班会、分组讨论、单独谈心等形式,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育契机,方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弘扬班级文化,可以为班级设计班徽、班歌、班旗。例如,笔者带过的2014级多媒体平面设计(2)班,为了体现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精神,笔者建议以骏马为主题设计班徽。这项活动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对骏马所代表的班级精神的思考。设计出的班徽被挂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大家:要吃苦耐劳,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后来,我们又征集了班歌和班旗,一时间班级刮起了设计的热潮,大家集思广益,交流设计理念,分享设计心得,这个过程加强了班级文化的渗透,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设计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班级公约,从学习、纪律、礼仪、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约束学生的行为。班级公约的建立是在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对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级公约的建立要全面、精练、细致,它体现了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班级公约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公约,就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同遵守。那么,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落实上,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和量化积分表;二是进行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学会管理;三是树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把表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方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墙上贴,时刻激励学生班级口号能够起到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强化班级文化的作用。班级口号的设计要简洁,有感而发,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笔者曾经带过一个班,班级口号是:“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这个口号是鼓励学生端正态度学好技能,终有成才的一天。笔者告诉学生其实他们本是一匹骏马,只因顽皮、贪玩,走失了方向,只要他们端正态度,带着目标,就一定会回归正途,重新驰骋在草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班级口号需要经常读诵,可以安排每天课前、早自习、晚自习前背诵,而且要带着感悟和自信喊出。就像冲锋陷阵的士兵吹起了冲锋号,口号凝结了全体同学的力量,使每个学生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另外,班级文化标语对引领学生的思想也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针对学生厌学情绪,可以张贴“天道酬勤,厚积薄发”的标语;针对青春期的学生叛逆、不服从管理,可以用“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还有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守法守纪,惜势惜时”、鼓励学生坚忍不拔的“生命朴实如草,自当不怕沉浮”等标语。十六七岁的学生常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踌躇不前,对人生、理想迷茫,自控力不强,甚至深陷迷途。新颖脱俗的班级文化标语是一种无声的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它是照进学生心扉的一缕阳光,构筑起他们的精神家园。

班级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现在通信技术发达,我们除了可以采用面谈、打电话、发短信、写便条、开家长会等传统方式进行家校联系,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家长参与班级的管理和文化建设。例如,经常在qq群、讨论组、微信群公布一些班级动态及文化建设方面的提议,定期开展网络家长会,通过视频、音频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可以就班级的各种问题向家长寻求解决办法,或者邀请家长共商决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使家长了解了班级工作、班级现状;另一方面使学校和家长有了更进一步的沟通,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在当今社会,这种沟通加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与理解,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班级文化会趋于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只有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使班级向着民主、平等、积极、奋发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技术人才。

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篇十七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弱化,师表形象欠佳,功利思想浓厚,学术道德下滑等问题,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师德建设重在教师自身。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教师才会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具有了主观上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探索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一)忠于教育铸师魂,奉献精神代代传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能做到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真诚的心灵去拥抱每一位学生,是对当代教师的极大挑战和考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的人生写照;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意志,就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升华崇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勤学苦练强业务,真抓实干争双师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即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师道尚勤,教师要勤学、勤思、勤省,努力钻研业务,探讨科学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知识,能够将所拥有的知识融汇贯通,自成体系。高职院校特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外派企业挂职锻炼机会,或者自己创造条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将鲜活的一手材料带回课堂,使自己成为能文能武,教有水平,行有示范,令学生敬仰的德高技超的教师。

(三)欲要教人先正己,终身学习做楷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表率性”和学生特有的“亲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品格和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重视培养高尚的师德,塑造强大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有上进心,自己本身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不断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就首先要做到爱护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首先应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质量和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外在保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媒介和场所,是师德建设顺利进行的外在保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对师生施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弘扬宣传先进典型,同时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奖励惩罚措施,为师德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一)人文关怀沐师生,共建和谐好校园目前,教学和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学校应该注重抓好教师的自身发展,在不断加大专业能力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此外,在鼓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时,学校应增加人文关怀,更加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让教师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只有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进步才能够创造出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二)宣传典型扬师德,营造氛围育先进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注重挖掘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比如,以每年庆祝教师节、评选“先进个人”,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为契机,学校可以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举办师德论坛;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教学课件和教案展览,宣传教学能手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征文活动,让更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载体加以宣传报道,使师德标兵贴近师生,感染师生,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崇尚师德的热潮。

(三)考核管理严把关,奖惩并用促师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做保证。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考核机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考核,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各级督导制度,对师德的考核力争标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构建师德建设的学院、各系、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和奖惩机制。建立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其次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岗位创新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将其作为教师聘用上岗、职称评定、进修培训、选派留学等的重要依据。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宣扬奖励师德成绩表现突出者,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罚。当然,在奖励过程中要坚持考核标准的多元化,不能把科研成果、学生考试成绩,技能大赛奖项等作为师德考核的唯一标准,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事业就是绿叶的事业,它令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教师的德行是指路的明灯,它将学生的求学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让我们共同扬起师德的风帆,热情工作,追求卓越,创造品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987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