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论文(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22:13:02
农业发展的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1-07 22:13:02     小编:MJ笔神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进行优质教育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通过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相信大家会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篇完美的总结。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一

现代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说法。针对传统农业只进行农产品生产与存储不同的特点,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将农产品从种植、存储、加工,再到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全部把控好。真正实现产、供、销的经济模式,做到农工贸三位一体的农业循环,保证农民高效益、高收益的农业模式。所以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势不可挡,同时也无可替代。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理顺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找出问题所在,寻找突破口,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丰收。

首先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能保证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大规模农业能够实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机械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少,但是所产生的效率与效益越高。农业机械化已然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突破了人类所能承担的农业极限,让农业加快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升级换代,不仅提高农业发展的规模,而且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所以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无形之间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素质,这对现代农业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几亩地玉米的农民与管理上千亩地玉米的农民在思想上、技术上、文化上肯定千差万别,不论是从生产、加工还是销售,这二者所面临的技术、知识、眼界都不可同日而语。这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速度也随着从业者的素质提升而增加。

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机械装备水平过低,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结构中存在矛盾,例如在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在农业播种与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过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高性能机械还较少,而且配套机械较少,农业机械作业单一,尤其在水稻、玉米、小麦这三种农作物中,除了小麦农业机械化程度稍高,其余水平均在最底层。其次,农业机械研发能力、创造能力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无法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目前市面上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好、用途广的农业机械大部分还是进口机械国产水平较低。紧接着就是农业机械服务面较窄,目前市面上主要是针对大规模、大平原、交通优势明显的农业区域而制定的农业机械,而中国地大物博,农业环境复杂,且农业从业者众多,广大农民需要的农业机械品种较多,无法一一满足。最后,农业机械投入大,见效慢。虽然国家财政补贴支持农户购买农业机械,但是对绝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机效益不明显,使用率较低,农机投入较大,回本困难。正是这些问题的困扰,导致了国内农业机械发展受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缓慢的局面。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国家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全面发展。

针对国内农业机械结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国家需要从宏观角度去解决。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现代化目标,国家应该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对主动研发和推广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机械公司予以政策上的补贴,例如在税收、场地、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帮扶,吸引更多地方性农机企业加入农机研发与生产中,针对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结构进行农机生产,保证当地农业机械对现代农业做出贡献。

(二)加快农业机械研发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发展。

国内农业机械研发水平还较低,阻碍了国家从战略上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而且还加大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差距,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所以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和机构需要加大农业机械自动化、高级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研发,例如在小麦收割机上实现播种、收割、除杆等一体化的高级农业机械,各地政府要努力撮合企业与机械研发机构、地方高校、国家机关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保证中国现代农业能够有效推进。

(三)推动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服务也需要产业化,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机械能够配套使用。针对国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可能做到以家庭承包为单位的农业个体户拥有数台不同的农业机械。所以农业机械服务就必须做到全面发展,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处的农业机械使用。例如对于大规模农业的农药喷洒需要,完全可以以县为单位,集体组织采购小型喷气式飞机,实现农药、化肥的喷洒服务。还有对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保证每个村都能实现在农产品收割季节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目的。还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让农业机械使用率达到最高,减低机械闲置率与保养成本,切实为农户服务,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

(四)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占有率。

农业机械虽然使用方便,但毕竟成本较高,而且回报缓慢,如果没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也只能是望“机”兴叹罢了。所以政府与企业需要研究出农业机械补贴标准,尽可能实现多级补贴,一步到位。帮助农户能够买得起、用得上,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高质量、高效率,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

四、结束语。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想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自动化、全面化同样也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只有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并肩前行,才能保证农民、农村、工业、经济共同发展。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二

摘要:

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形象。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

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泾县于2013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3.1制定规划,突出泾县特色。

制定一个观光农业长远发展整体规划,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在特色农业和“宣城乡土味”上做文章,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依据宣城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的农业观光园,譬如,以宣纸(笔、墨)的原料生产与历史技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观光园,以景观茶园与贡茶采制为主体的茶文化观光园,以果树花卉与森林氧吧为主题的园艺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如城郊的蟠桃、葡萄、草莓等。在322省道和205国道沿线发展景观农业,连片种植如油菜、紫云英、荷花、向日癸、桃树等等,要让不同爱好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并由此将泾县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独具风采、人见人爱的“后花园”和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观光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努力建成文明美观的新农村,并与之相配套,成为观光园的延续和补充接待场所。设计规划中,不仅要有农业专家,还应有园林、景观、建筑、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使美感体现在观光园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观光园,既可以设计为以某个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农业观光园,也可以是综合农业观光园,但园内设计都要划分出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景观园与活动区,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技园,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古代农耕园,及其娱乐区和体验区等等。园区建设施工要认真规范,符合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

3.2深度挖掘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挖掘出丰富的乡村活动,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加大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高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的农业发展项目很多,建设资金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在一个乡镇,甚至在全县,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农业和旅游等部门,集中相关的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由其作为建设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逐个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观赏性的农业示范观光园。

3.3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观光园要尽量与现有的其他景点靠近或连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转场观光,进而扩大和留住更多的客源,尽快提高观光园的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是生态旅游,两者理应科学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又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

3.4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景点、景区开发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景点、景区开发建设,激活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业观光园建设应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园内的生产操作都要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起码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因为农业观光园既有旅游功能,更有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况且,面对广大游客及周边农户,也绝对不能违规操作,必须禁止使用一切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方式,将观光园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这是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在园区建设和生产中,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保持生物多样性;建好排水沟、挡土墙、蓄水池,严防水土流失;搞好绿化,种植防风林、遮阴树和观赏花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农家肥及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池、沼气池,做好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实行大田间植、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节能减排,杜绝烟尘,并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在经营管理上,还必须考虑到观光园的生态承受能力。

3.5加大宣传,广招游客。

广告宣传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促销手段,是市场营销的开路先锋,其重要性人人皆知。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开展宣城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媒体宣传活动,并可走进销区主动推介,邀请精英来访观摩,承办会议,接待参观。开园初期绝不能以高门票回收投资,那样只会让游人敬而远之,对观光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相反,刚开始应该是低收费,甚至是免费进园,以提升人气,吸引游客,尽快打开市场,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泾县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三

(一)注重巩固农机作业队伍。

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机手30余名,为留住技术人才,该社把“用人”和“养人”结合起来。由于农机合作社具有“春耕、夏耘、秋收、冬闲”的特点,因此,有些机手为养家糊口会放弃机手的工作而转行。为避免此情况发生,该社提高机手工资待遇并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机手人均月工资5000元,并上五险,一天三顿免费用餐,组长手机费全额报销,如个人购车,单位补贴5000元。即使冬季在家休长假,5000元月工资仍旧发放,此举增强了该社的凝聚力,保持了机手队伍的长期稳定。

(二)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多元化发展。

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顺义区大力发展苜蓿草的优势,研制出独具特色的饲料营养配方。在饲料中添加了含蛋白较高的紫花苜蓿,既保证了肉羊育肥期所需的营养,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截至,企业存栏肉牛2500头,出栏5000头;存栏肉羊8000只,出栏15000只。这家企业又成立了有机肥生产子公司,利用养殖场的牛粪生产有机肥,并把有机肥用于农田种植,既环保,又养地。此外,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机服务和大田种植业为主营业务,自主经营粮田2.5万亩(其中北京地区1.6万亩,河北省衡水0.9万亩),以种植小麦和青饲玉米为主,全年种植业毛收入3900余万元。这种“一企两社”的经营模式,大大提升了综合生产能力。

(三)注重用诚信开拓市场。

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向20多家奶牛场提供青贮饲料时,采取“先用料,后付款”的办法,并公开承诺,如在45天内,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可免收料款。尽管料价比其他厂家每斤高出2~3分,仍赢得了客户争相购买。就北京地区而言,能够提供青贮饲料的企业有5家,而三元奶牛场只和该社签订合同,并口头约定,其他单位要入围销料,须经该社担保才能实施。由此可见,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拥有高速、高产、高效的产销能力,更加具备“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经营理念。

(四)注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迪尔(中国)公司北京区最大的客户,每年应迪尔公司邀请,参加迪尔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交流会,同时,迪尔公司会派专家到该社,针对大型先进农机器具的使用与维护进行现场讲解与指导。迪尔公司还邀请该社社长和办公室主任赴德国参观学习。在双方不断友好接洽的过程中,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得到迪尔公司先进的技术支持,使该社踏上了农机服务的高速发展之路。

二、多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回顾“一企两社”的发展历程,其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五个作用”。

(一)对提高农民就业率起到促进作用。

两个合作社将李遂地区及其他镇的部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经营。其中加入“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302户,加入“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270户,社员共计572户。这些成员,以不同的入股方式投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调整种植结构起到示范作用。

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年种植两茬方法追求经济效益。上茬种植小麦,作为种子销售,每公斤3.1元,平均亩产550kg,产值为1705元;下茬种植青贮玉米,亩产青饲料3.5t,每吨按420元计算,亩产值1470元。两茬合计,亩总产值3175元,剔除两茬生产成本900元/亩和土地流转费用1200元/亩,亩获纯利1075元。

(三)对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

农民自己经营粮田,几乎都种植一茬,经营得好,亩获纯收入300~400元,按三口之家5亩地计算,年获土地收益1500~元,且包括自己的劳动成本。而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向农民支付每亩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按同样人口和面积,年获纯收益5000~6000元,较自家经营高出3500~4000元。

(四)对“社与社”、“企与社”之间起到互利作用。

“一企两社”在生产经营中,实行独立核算,彼此之间实现互惠双赢。在“社与社”之间,种植合作社整合6万余亩成方连片的土地,为农机合作社进行农机作业时提供了用武之地;而农机高效作业,缩短了收种时间,给两茬种植创造了条件。在“社与企”之间,种植合作社能给养殖企业提供青贮饲料,而养殖企业又给种植合作社提供充足肥源。同理,养殖企业的饲料和粪便由农机合作社负责运送,而农机合作社通过运输服务增加收入。(五)对城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北京荣萍种植合作社与上千户农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有利于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巩固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流转,有效保持了农村的稳定性。同时,促使放弃土地的广大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纷纷向城市流动或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身份转变,共享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对加快城镇化进程起到助推器作用。

三、多种形式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经过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被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名单,更需要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

(一)健全合作社规章制度。

章程是决定合作社发展方向的根本制度,制定并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是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的基本遵循。引导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社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各项制度,完善成员账户和档案,进一步明确资产产权权属关系,使合作社做到依法规办社、照章程制度办事。

(二)制定合理运行机制。

尽管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比较大,人员比较多,但没有系统化的人员管理模式,没有具体的人员分工,“一人管多事,多人管一事”工作方式,导致室内“忙时空无一人”的现象。对此现状,应合力分配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运行合作社管理机制。此外,合作社还需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各会作用,尊重成员的主体地位,坚持“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办法。“三会”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有效运转、密切配合。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

(三)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大型先进的农机装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金振启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潜力,经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的撮合,在该社搭建了“校社共建”的人才培养平台。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机人员、农村能人加入合作社,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四)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引导示范是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有效手段。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北京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仍要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完善民主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受益,提高合作社凝聚力和吸引力,认真总结并借鉴其他各地依法办社的先进典型经验,引导和促进本社规范化发展,加快推进示范社建设。

四、总结。

农民合作社日渐蓬勃发展,形势喜人。现已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当然合作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合作和完善组织监管机制,依托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合作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进行规范化建设。“一企两社”模式的深入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金振启曾被评为郊区经济发展“十大”杰出典型和京郊十大新闻人物,而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了全国合作社示范社。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现代农业创造了无限的价值、商机,铸就出辉煌的业绩。这种有分有合、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典型。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四

摘要:在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发展时期,农业经济学科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并为以农业经济为中心的一系列社会发展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社会发展的不断转型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农业经济学科的危机产生,西方国家审时度势,在30年前便开始着手在困境中摸索农业经济学科的新出路,从学科转型入手逐步将传统农业经济学科转变为应用型经济学科,实现了学科的成功转型。在中国也即将面临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困境的情况下,如何着眼于未来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学科的成功转型是需要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的影响以及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学科面临的危机,并就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科危机;未来发展。

农业经济学科以研究农业、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经济行为为主要内容,在农业发展的起初就已存在并在农业长期以来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成熟的体系。然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规模改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严重地冲击着农业经济学科的稳步发展,多数发达国家早已前瞻性地对农业经济学科进行转型并且初见成效。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一直都将农业问题看作是重点问题放在众多问题的前列,因而农业经济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学科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发展的逐步完成、农业精细化的不断加强以及其他学科的快速扩张,我国必须尽快对农业经济学科做出相关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步伐,否则将会在农业经济学科问题上步入西方国家的后尘。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的影响。

研究农业的科学众多,而农业经济学科单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农业的研究,其以为研究对象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宗旨,同时重在为社会培养大批量的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美国的盖尔克拉默认为,农业经济学科注重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以及纤维以供社会各种成员消费。因此可以说,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纵观研究对象的演变历程,大致概括为农场经营、政策导向、政策与市场并重三个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的变化主要表象出三点特征。其一,农业经济学科的分化或者说细化不断加快,并且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强,由此产生的综合化也不断增强;其二,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注重加强定性与定量、实证与规范、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进而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其三,农业经济学科同时不断突破本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从而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二、我国农业经济学科面临的危机。

虽然说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学科还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但西方国家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学科中产生的问题也映射了我国农业经济学科往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再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的深入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学科中已经显露出一些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经济学科危机。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短期危机和长期危机。

(一)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的短期危机。

从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若站在长远的角度上来考量,则存在颠覆性的隐患。具体分三点来说:第一,农业经济学科政策研究导向作用降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学科以政策研究为导向,针对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农业、农村经济、农民经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制度、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研究,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目前对于农业政策研究人才仍有很大的需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政策的决策权由政府全权掌握,通过所属政府的权威专业性的智囊团进行政策的最终决策,而农业经济学者只拥有政策的解释权,这一情况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学科在政策研究方面导向作用的降低,从而使农业经济学科在学科整体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二,其他学科的扩张导致农业经济学科研究范畴的萎缩。农业经济学科属于应用社会科学,是集合了经济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然而,近些年上述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张开始逐渐覆盖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致使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范畴开始出现萎缩趋势,从客观角度来分析,原因在于上述诸如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现阶段研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农业经济学科基于同一对象或是领域研究的影响力。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论文发表还是课题申请,较其他学科来看,农业经济学科总是处于劣势地位。第三,农业经济学科难以招收优质的生源。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以大量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然而就目前农业经济学科招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招生困难以及优质生源比例下降的问题。具体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农业经济学科政策导向作用的降低以及其他学科迅速扩张导致农业经济学科研究范畴的日益萎缩,农业经济学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较其他基础学科毕业生来说存在竞争劣势;另一方面,在当下农业经济结构已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农业经济学科仍坚持传统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导向,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实务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远远不能达到岗位的要求。出于对上述客观情况的考虑,大多优秀的人才不再考虑将农业经济学科作为选择专业,从而造成了农业经济学科优质生源招收困难以及招生规模不断缩小的现象。

(二)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的长期危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深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渐减小,这使得农业经济学科未来的发展面临重重危机。具体表现有二:第一,农业经济学科研究范畴的萎缩。就目前情况来讲,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在农业方面的研究力度仍然较大。但从长远来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城市化建设最终落成,国家会随之将研究的对象和重点转移到城市,由此造成农业经济学科研究范畴的逐渐萎缩,甚至会使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西方国家遇到的困难与所做的努力是最好的说明。第二,国家对农业经济学科的投入力度减弱。从近30年西方国家在农业经济学科方面的态度来看,虽然我国于近些年由于财政预算的富余在农业方面的支出较大,但在随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会使财政预算紧缩,国家对农业经济学科的投入也将随之减弱,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数量不断减少。

三、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策略。

从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对象的演变历程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仍处于以政策导向为重心的时期。但从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学科转型的成功经验来看,农业经济学科必须由以政策研究为重心向以市场研究为重心进行转化。因此,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国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的策略有如下两点:

(一)研究重心转移。

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学科,主流农业经济学科将其研究范畴拓展至整个食物供应链系统,转化为食物经济与管理以及生物经济管理。1、食物经济与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产生了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变,这为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学科可以顺势延伸为食品经济与管理,将研究内容扩展为对整个食物供应链经济及其行为的研究。2、生物经济管理。传统的农业经济学科不包括对食物以及生物资源深加工领域的研究,若使农业经济学科向这一领域进行扩展,延伸为生物经济管理,则能开拓农业经济学科研究的新空间。

(二)教育重点调整。

基于农业经济学科毕业生就业及实习的现状,农业经济学科必须就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进行调整,从只单纯培养学生政策分析的能力转变为兼顾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及岗位上的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经济学科面临危机的局势下,实现农业经济学科的转型是大势所趋,要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农业经济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哲.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12)。

[2]赵栋强.农业经济学科面临的问题及发展之路研究[j].智富时代.20xx(s2)。

[3]于晓华,郭沛.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xx(08).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五

一、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沼气。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沼气建设,正阳县沼气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建大中小型及户用沼气池2万多座,其中500m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4座,100m以上的小型沼气工程50座。同时,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导,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将沼气建设与果、菜、粮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10个,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计30多个。如猪—沼—粮(菜、果、渔、林)、秸—沼—鸡—渔等,全县“三沼”综合利用率达95%。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群众对沼肥的认识明显提高;二是施用沼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在正阳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自觉行动,具有发展的强大生命活力和巨大潜力。

二、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点多面广,层次较低,亮点不亮,规模效益不明显。

(二)部分沼气池未正常使用,给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力。

(三)部分养殖企业的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未与种植业(或沼肥施用方)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的沼肥流失浪费。

(四)沼肥生产企业缺乏,沼肥商品化、企业化、激励化等运行机制欠缺。

(五)“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生态农业的全面深入持续发展。

三、对策

(一)大力提高原有沼气池使用率,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肥源基础

1.充分调动各乡、村沼气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沼气服务,对辖区内沼气池做到逐个普查,逐个诊断,逐个维修。

2.制定沼气池使用补助政策,激励建池户踊跃使用沼气。

3.积极推广“全托式”沼气服务模式及秸秆沼气技术,切实解决沼气使用中“三缺”(缺原料、缺劳力、缺技术)问题。

4.全面开展沼气池改厕工作,将农户厕所统一建在沼气池上或与沼气池相连,为沼气池的正常使用提供源源不断的'粪源。

(二)建立“三品一标”农业示范基地,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1.在沼气用户集中的村组,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可按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管理,通过施用沼渣沼液,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2.在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周围,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宣传鼓励周围群众积极施用沼肥,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

3.在有一定种植养殖条件且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鼓励养殖场应用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打造沼气生态农业示范亮点,以此形成全县范围内的辐射带动效应。

4.在申报和新建的沼气工程项目,做到严格审核、科学论证、认真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沼气工程“四个一”(建一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解决一个养殖场的治污问题,为附近一个村集中供气,带动一个村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效益的发挥。

(三)加强沼气服务建设,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积极搭建沼气服务桥梁,依托已有的乡村沼气服务组织,通过与沼肥生产者签订协议,明确责权,有效架起沼肥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达到各取所需、物尽其用。一方面,避免了沼肥的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又确保了沼肥的科学施用。

(四)建立生产、施用沼肥的激励扶持机制,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目前,正阳县的大型沼气工程所产出的沼肥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大量结余,可引进沼渣、沼液固液分离处理机,对沼渣、沼液进行深加工,形成袋装沼肥,方便运输和使用,将沼肥施用常态化、商品化、市场化。对施用和提供沼肥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沼肥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用沼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规模,引导示范,辐射带动,生产出更多的“三品一标”农产品。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六

虽然生态化现代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效果比较明显,但农业生态安全仍然存在不足,一些地方不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定未能严格落实。例如,饮用水安全不达标、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仍然存在以及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制约着生态化农业发展。

2.2资金投入欠缺。

在农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农民出资困难,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存在不足,缺乏资金。

2.3科技支撑缺乏。

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现有技术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制约着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2.4发展任务艰巨。

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当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七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逐渐加速,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因此,必须从当前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入手,全面分析乡镇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问题。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农业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均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乡镇农业经济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重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环境的改善。首先,从硬件方面来看,农业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使农业生产的抗旱、抗汛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农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其次,从软件方面来看,近几年,农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新技术与新设备逐渐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广泛推广与应用,且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乡镇农业经济结构逐渐向着科学化方向调整,以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也逐渐转变为非农产业,农业经济核心因素也逐渐向非农产业靠拢。其次,农民的收入结构得到完善,农民收入不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生产层面,乡镇企业、运输、服务及餐饮等行业均成为农民的增收来源。最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进入小城镇或乡镇企业从事工作,使劳动力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

二、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部分落后乡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农加大加强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转型意识弱,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资金投入与项目开发方面仍然依赖于政府资助。另外,许多落后乡镇在人口与土地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资源利用率不高,个别干部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的发展上,而忽略对山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家延长休渔期鼓励部分捕捞业尽快转型的形势下,导致沿海乡镇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人员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年轻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选择外出务工。在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中,中年人群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文盲与小学文凭的居多。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长期的生产经验,并未掌握专业的生产技能,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了解不深,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逐渐落后。

三、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发展理念,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干部,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经济,在关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山林资源,提升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对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实施扫盲行动,提升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在广大农业生产人员中,挑选出文化素质高、文化基础好的农民对广大农民和待转型渔民实施文化教育。同时,对接受力强的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将其作为农业技术的带头者,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讲授给其他农民,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乡镇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八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以北,全区总面积3770km2,辖2个镇、27个行政村、6个街道、16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30.67hm2,总人口22.97万人。近年来,金川区城镇化率水平逐年提升,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步伐逐年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助农增收不断提高。在加快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不仅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必然之路,也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

1发展现状。

1.1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通过探索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已建成农民集中安居住宅楼1600多套,23个城郊村和远郊村融合为18个居民点,规划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农宅小区,并用城市标准配套了水电路,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1.2土地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

通过“以井定田”、“协会集约”、“园区集中”、“入股租种”等模式,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集约面积达到9186.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31%。

1.3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充分利用地处金昌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和发展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物流、观光旅游服务等产业,全区从事二三产业农民达75%以上。

1.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

全区建成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1800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17家,初步建成了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存在的问题。

2.1农民思想认识依然落后。

受传统思想影响,绝大多数农民“恋地情结”强烈的,把土地视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即使资产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可观,也不愿轻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阻碍了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

2.2产业化经营水平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因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链也存在“断链”、“缺链”等问题,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

2.3涉农投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尽管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实施了一大批强农富农项目,但由于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业主收益、农民无利现象时有发生。

3思路规划。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关键在有效解决人口分流与土地集约的矛盾。必须牢牢把握人口和土地这两个核心要素,探索构建系统的人地分流现代循环农业体系。基本构想是:在国家、省、市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政策,农村改革试验的前提下,结合金川区实际,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循环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互换促流转、以入股促集约、以产业促分工、以租赁促分流”的办法,促进农民二次分工,使30%的农民经营设施蔬菜、30%的农民从事舍饲养殖、30%的农民劳务输转、10%的农民经营高标准节水农田,通过农村人口有序分流,土地集约经营和园区辐射带动,构建覆盖城乡、三产联动的大循环格局。

4对策建议。

4.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4.1.1加快城中村改造。

按照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居住和在城市高水平、有保障的生活下去为目标,依托城市景观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农居小区,配套建设商业门面。建成后,住宅楼和商业门面以成本价和优惠价向农民出租出售,为农民能够顺利进城居住和在城市高质量的生活下去打下基础。

4.1.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省基础设施配套示范镇和全省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向中心村组集中居住;打造专业种养村组,为发展村域产业奠定基础;对进城居住和向中心村组聚集的村民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提质增量农村耕地,支持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

4.2加快整合土地资源。

4.2.1整合城中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重点要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效益,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发挥土地资产性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综合开发,从而获得较强的资金支持,达到提高土地经营收益的目的。

4.2.2整合区域范围内未利用的集体土地,实行股份化经营。

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转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将区域内的集体土地全部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整体土地予以储备,并积极推进土地有偿流转,让农民得到更高的土地收益。

4.2.3整合农村耕地,实行有偿流转集约化经营。

在城郊村和远郊村建立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4.3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园区是农业内部的循环和农业链条向二产、三产延伸的重要载体。对此,政府要整合涉农财政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地企联建等方式,引进一批高效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构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并促进产业循环链向二、三产延伸,实现“三产”联动发展。

4.4加快打造一批专业村组。

依托园区农业企业,根据各村产业现状,通过政府惠农补贴方式,鼓励和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入驻园区的农业企业要与农户建立订单合作方式。由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掌握市场行情,承接种养企业提供的种养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销售,并将废弃物转至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企业进行二次加工。种养企业要为专业村组提供种养新品种和技术服务及购销服务。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要承接加工企业和专业村组提供的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生产。

4.5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根据水资源配置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整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地力提升等项目,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4.6加快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财政投入机制、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机制、基层组织建设机制等各项体制机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九

控碳是现代低碳农业的功能之一,是将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进行吸收和固定,使之成为植物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碳的捕捉。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会出现碳排放,例如农产品的形成、收获、农资准备及作物生产等。化肥、种子及农资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石油等能源,间接的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反刍动物的饲养,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农产品的流通、包装、加工过程中,同样会消耗大量能源。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在燃烧处理中,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现代低碳农业应该是对碳的收集,而不是对碳的排放,在农业生产中,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提高土地整治工作,这样就能满足低碳的要求,发挥现代农业的低碳作用。

2.1节能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力度。例如,冬季可以建造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发展禽类养殖技术,降低能源和饲料的消耗,禽舍的温度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调节,降低能耗。提高对沼气、秸秆气化及太阳能的利用率。沼气是污染小、可再生的一种能源资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沼气能够替代肥料、饲料、能源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种综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建三改富民工程,不但能够获取能源、净化环境,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及生物治虫方法等,实现节能农业的发展。

2.2因地制宜。

发展现代低碳农业,要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特点来施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推广有机农业。

对于适合植树造林的地区,可以营造生态林,增加植被覆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化肥及农药,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在生态林下可以种植豆类或发展养殖业,使有机农业得到发展。

2.2.2发展特色农业。

为了使低碳农业在粮食产区的发展,产区可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拦河坝,引进低碳新品种,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建立起规模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2.2.3推行节约农业。

在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节约种植,推行节水、节肥、节地、节油、节电、节粮等措施,采用低毒高效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2.3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在低碳实现的方式上进行研究,还需要对农民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奠定基础。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及发放资料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到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职业院校等阵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2.4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

以桂林市灌阳县低碳经济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例。该县在“第三节中国低碳生态城乡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中,被评为“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县”。该县以雪梨和黑李2大水果闻名。该县在发展低碳经济现代农业中,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文化兴县、旅游旺县”的原则,实施“以养殖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农业的建业,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以“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并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上市农副产品加强安全检测的力度。该县质量检验中心每天都要对蔬菜市场、蔬菜基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严谨在市场上销售,责令其退出市场。通过该县农副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进展,使得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全县绿色农业的发展。

三、结语。

农业生产中,大量的碳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低碳农业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然而我国的低碳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现代低碳农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的发展模式,还需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

农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农业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市场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不容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特别是蔬菜种植等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开始出现用工难的现象,农忙时节更是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1.2安全监管队伍薄弱。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金山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力度不足,镇、村级农产品监管人员以兼职为主,监管工作不能保证;再加上农业生产中散户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散户规模小、比较分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难度大。

1.3农村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染源影响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亟需得到改善。

1.4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山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偏低,与市场化要求明显不相适应,农业品牌出现散乱的情况,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都市型现代农业对资本需求要求较高,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对金山区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业资金投入习惯于以财政公益性为主的支持框架,没有充分吸纳国际资本、国内资本和民间资本对农业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多,农业科技化、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影响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立国利民的重要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可以提升国家经济的稳定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在可持续稳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下,加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农业生态经济水平,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提升国家的生态保护建设,完善农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针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充分研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

1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农业是以可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模式,按照人们生活需求要求,以生态发展为前提,实现满足人们日常农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过程。生态农业以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为平台,建立起具有现代科技发展体系的加工、生产、销售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进程,减少污染农药的使用,选用更加具有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前提的产品,完成对产品品质的有效提升。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发展阻力,需要合理的规划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生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尽可能的完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内容。

2.1加强整体规划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对实际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架起整个生态农业产业的长效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竞争机制,尽可能的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确保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水平。

建立生态化的多样发展品质,不断扩展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条件,对比南北区域的生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对实际的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建立符合生态效益整体平衡的标准内容,实现对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统一建设。

2.3生态的高效性发展。

加强生态高效性的农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生态环境中认识适合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利用的标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标准内容,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经济水平。

2.4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需要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建立农产品供需规划体系,按照实际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形成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进程,提升生态体系的稳定性,确保生态农业的有效可持续稳定发展。

3生态农业经济的探索分析。

3.1促进生态农业结构化的改进。

逐步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发展,利用现有的生态优势,提升农业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农业产品发展的结构化标准。根据实际的发展竞争力水平,建立符合实际竞争格局的发展内容,加强生态农副产品的结构化管理,从各方面推行农产品的特性形式发展,保证农民的收益,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建立符合企业综合营销的管理模式,解决各种物流推广运输流程,实现对生态农产品的快速发展。

3.2建立合理的农产品融资管理渠道。

按照农产品的优势发展趋势,分析农业生态发展的优势,吸引投资,提升农业生产的发展可行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对生态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投资。

3.3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开发。

生态农业可以创建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全新管理。例如,生态农家院、生态田园景观、生态农产品采摘等等。从另一个角度吸引游客消费,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途径,确保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4农业经贸的国际化管理。

大力开展农业产品的经济国际化管理,开展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开辟绿色产品产业,实现农业产品无污染的经营,提升农产品营养的价值标准,提升国民的环保理念,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够成熟,需要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不断完善整体可持续稳定发展机制,建立符合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标准水平,找寻适合我国的生态农业产品发展管理标准,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化市场的认可度,打开国门,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介愉乐。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二

农业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产业,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指示精神,落实有关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以及各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鼓励政策和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和做好“三农”工作;同时,将水利工程项目、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重点向规模化示范区倾斜,重点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管理设施;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农业的比重,还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农业的机制,并落实好土地出让资金投入农业。

1.2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建设与管护,坚决制止粮田抛荒,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形成一批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稳产高产的粮食生产田块,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先在土地流转入股、农田布局合理、粮田集中连片的区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规模化经营的粮田沟渠路配套、土地平整肥沃、农田林网成方,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此外,要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1.3加强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农民培训,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职业农民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4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植保服务组织,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鼓励和引导粮田规模经营户、种粮能手、农机大户、粮食经纪人等加强生产联合,开展合作经营,组建以从事粮食生产为主的各类粮油、农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入股,加快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实行规模经营的粮田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并大力培育和支持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农户参与规模化粮食生产。

1.5构建与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要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起以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市、县、乡三级支撑的特色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体系,以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入股、开发等方式,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发挥其主导带动作用。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切实加大农业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的服务力度,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要积极同省内外科研力量紧密合作,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农业科研、教育的有机结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积极推进区镇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劳动力提供技术服务等。

2小结。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要促进吴江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民和农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综述国内无抗饲料的研发进展,制定生猪饲养全程监控体系,解决养殖环境问题,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控,建立排污系统、找到适合垫料展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进展,从饲养阶段到流向市场进行全程监控,提高我市猪肉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推进生态、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无抗饲料;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酶制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当前养殖产业结构模式和养殖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1,2]。为了杜绝疫病频发,抗生素滥用,养殖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发生,研发无抗生素饲料,生产出无抗猪肉是任务之重,推行违禁药物自检制度,制定无残(重金属残留)、无抗(抗生素残留)无公害猪肉检测方案,从乳猪到出栏追踪检测,做到从饲养阶段到流向市场的全程监控步形成健康的养殖管理模式,合理设计猪舍,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综合考虑猪舍环境的`影响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分布、通风、光照、排污、垫料使用等,随季节温度的变化,实时监测,调控出最佳的舍内环境。建立适宜的排污系统和饮用水设施,以便更好的防疫控病,推进生态、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

1合理利用酶制剂。

饲料生产中使用的酶制剂多达20种,主要包括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角蛋白酶等[3]。利用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方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酶制剂,开发基因工程菌。酶制剂具有特异性和高度专一性,合理利用酶制剂,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改善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平衡;充分利用植物提取中草药技术和绿色饲料添加剂,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使用微生物活菌剂和微生物发酵饲料,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提高畜禽的抗病力;补充微量元素,激活动物体内的酶,提高生猪消化吸收能力,达到增强自身免疫力的目的[4]。

2研发活性益生菌。

添加活性益生菌,提高身体内大量的免疫功能性蛋白,增强肠道抗菌和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各类活性菌,例如:乳酸杆菌。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细胞,调整身体内部的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障动物健康生长。添加活性益生菌的饲料经过发酵后,饲料的口感好,营养丰富,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5]。

3提取中草药制剂。

添加活性益生菌,提高身体内大量的免疫功能性蛋白,增强肠道抗菌和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各类活性菌,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细胞,调整身体内部的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障动物健康生长。中草药制剂的添加,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增强免疫功效[6,7]。

4制定生猪饲养全程监控体系,确保生产无公害猪肉,建立无公害养殖体系。

通过对生猪饲养过程中饲料、兽药、饮用水投入品的监测,实时对生猪的尿液、肝脏、肉进行检测,保障生产无公害猪肉。

5解决养殖环境问题,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控,建立排污系统、找到适合垫料。

通过对猪舍设计进行改进,使粪便不残留,研制排污系统,修建沼气池和化粪池,应用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康的养殖体系。

6小结与展望。

本文对生态农业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合理使用酶制剂、活性益生菌、中草药制剂,有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解决养殖环境,对生猪饲养实行全程监控,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在以后的研究中,生态农业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无抗饲料的研发和健康生态系统的各项研发需要进一步进行拓展。

参考文献:。

[4]陆文清,黄成飞,李德发.生物饲料与生猪无抗养殖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2009.

[6]李芳.饲料的液态发酵处理及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微生态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2010.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四

一、加快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上个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是中国经济走上腾飞之路的重要时期.我们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而1978年仅有206亿美元;80年代初,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仅有几十亿美元,达到590亿美元.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978年至20,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6个多百分点.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

作者:曾培炎作者单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刊名:中国科技产业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ofchina年,卷(期):“”(11)分类号:f12关键词: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五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适宜农村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运用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做好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发展必须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大量实践证明,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产业,对于快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特色产业概述。

1.何为农业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是指依托农村特定区域资源优势和特点,由当地农民拓展的具有地域特色.挖掘乡村价值.体现独特品质的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农业经济生产体系。农业特色产业涵盖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和特色加工.特色制造.特色手工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2.农业特色产业的特征。

农业特色产业,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产业资源有特色,是以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为产业基础;二是产业技术有特色,以当地特色农业生产方式为支撑,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三是产业方向有特色,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经营核心,产品的附加值比传统农业产品要高许多。农业特色产业是一种以“特色拓展”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产品特色化.产业规模化,生产目的明确,市场指向准确,对发展农业经济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构筑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3.拓展农业特色产业对乡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村特有资源赋予的特色经济产业,能够为乡村振兴优化发展方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村特有的经济发展形式,能够有效延长农村经济产业链,极大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村特有的产业发展机遇,能够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快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二.运用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前文所述《意见》指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首先需要加快优化当前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业特色产业深刻融入农村产业发展中,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大力提高农业特色产业产品附加价值。同时,要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精加工现有农产品,新开发朝阳特色农产品,完善农业产业链和广大农民利益的联动机制,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x县x村近年来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持续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村民全部就地就业,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x元。

2.做好农业特色产业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产品多彩,要运用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必须做好系统性规划,有总体发展目标,有重点发展项目,有优势产品示范基地,要引导农户由独家分散经营向有组织.规模化生产转变,形成规模化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精心打造成优质高效的多品种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要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优。

3.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产品的品牌化代表着消费者的信赖,安全和品质。运用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打造产业品牌,首先要大力提高特色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特色产品优秀品质和安全,树立特色产品优质品牌形象。同时,要注重农业特色产业的文化塑造,深挖特色产业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特色产业文化遗产,积极塑造起良好的自身形象,从而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自身战略目标。x省组织开展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评选”,就为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4.形成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运用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所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推进农产品生产发展水平,突出农业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经济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生产体系,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为重点,制定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工艺流程与计量标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同时,通过完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改进生产技术,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5.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平台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的整合规划.科研开发.加工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有力地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特色产业有效衔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电子商务,进行多种形式的网上营销;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游.休闲农业游.农耕文化游。乡风民俗游等农村特色旅游业。

6.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还需要拥有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做保障,需要相应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支持。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劲壮骨”,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带动和示范,可以“手把手”“面对面”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农业特色产业劳动者进行有系统的培训,使其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产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储备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技能复合性新型农民,满足农业特色产业需求。

三.结束语。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适宜农村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注重发挥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的光明之路。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六

(1)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

近年来,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农业行为屡禁不止,经过对山东省部分乡镇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我们发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生产废料随意倾倒;农田灌溉水质严重超标,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农业用地的大量闲置;大量生活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垃圾箱、垃圾转运站、无害化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卫生户厕普及率不高,农村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等都极大的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2)绿色行动缺乏资助与激励制度保障,没有可靠的预期。

生态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估指标至关重要,很多项目在前期的设计中是有客观预期的,但具体实施起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走样,很多项目实施到最后往往背离初衷,甚至出现不了了之,这既带来了资金、人员的浪费,还带来了资源的不同程度的二次破坏。

(1)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制定一部统一系统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非常有必要。它既是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山东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来说,为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着重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执行机制,对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农业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对违法占用农田行为、农业化肥使用超量行为,畜禽粪便不经处理随意排放行为,农膜残片留存不合理行为,海洋河流禁渔期捕鱼行为等都应详细的纳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2)建立农业生态发展的.激励机制。

目前,山东省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各有利弊,参差不齐,出台一系列的竞争激励机制非常有必要。对那些农业生产中实施了绿色工程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激励制度,对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效果突出的,应配套出台奖励政策和推广政策,对有重大农业发展前景的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对农业资源利用合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政府给予配套的支持,总之,从制定稳定的经济激励基本制度着手,调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3)控制招商引资项目,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目前,山东省各地招商引资项目较多,但对关乎生态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筛查不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个别人发财、农民群众受害、社会集体买单”的情况。政府在有关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坚持先做论证再引进的原则,其中,浪费资源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对生态农业发展有重大负面效应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另外,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工业企业要进行综合治理,该限时整治的限时整治,该关停并转的关停并转;具体到农村来说,整个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先制定出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对于相关经费、政策的落实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具体到人,具体到每一件事,对于相关招商引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环境标准、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手段,要有相应的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落实目标责任制,要从确保生态农业长效发展的长远来考虑。

(4)要有配套的生态环保认证制度。

近年来,山东省有关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出台过相关制度,但生态农业环保等方面的认证制度尚属空白。生态农业环保认证制度、认证原则的完善,可以让农产品贴上认证标签上市,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有可靠的生产与采购记录,而且使各项检测符合标准,可以通过建立的生态农业认证激励制度,调动大家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七

百花湖乡的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乡现有国土面积10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219公顷,总产量1.5万吨。近几年,百花湖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主抓农业园区建设,20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樱桃、梨子、葡萄、李子等水果种植900余亩,蔬菜种植500亩。我乡生态农业发展潜力明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特色性、生态性不高,商品率很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无优质品牌和特色产品,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污染呈蔓延趋势,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增多;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不强。

(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年9月30日,百花湖乡荣获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成为今年贵州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我乡应积极利用好这张生态名片,打好这张生态牌,深化生态建设,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庭院经济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针对百花湖库区农村能源现状,加大农村改厕工程和清洁能源建设项目,构建以“畜禽—沼气—蔬果”等为主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成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依托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发展定位,积极培植旅游业反哺农业。

积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沿百花湖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九里箐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为基础,壮大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和农业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并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形成田园经济、农庄度假和生态农业相互发展的格局。

(三)实现园区建设纵向延伸,积极培育主导生态农业产业。

认真落实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提升百花湖乡温水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云归阿郎哨果业产业园、谷腊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园、三堡农业观光园、云归桃子冲食用菌产业园、三屯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大土地流转面积,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培育以樱桃、李子和特色蔬菜为主导产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四)加强农村农业专业化程度建设,积极培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截止2014年底,我乡有农业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都是各自为阵,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乡应积极引导,落实相关政策,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方式,培育并形成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规模生产中提升科学化种植水平,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积极培植优质农业项目。

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认真策划精包装项目3个以上,介绍引进5个以上生态型项目、农业观光型项目、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动生态型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落户百花湖乡,加大建设百花湖乡中心小城镇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方式,积极推动贵州省红山茶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做好山体特别是灌木林区和贵州省红山茶自然保护区的林相质量提升。

三、结论与讨论。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不能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百花湖乡位于观山湖区西部,地处百花湖北岸,距省会贵阳市中心22公里、观山湖区13公里,区域优势明显,农业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可作为城市优质果品和“菜篮子”的生产基地。百花湖乡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依托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发展定位,用企业化生产来吸纳农业劳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竞争力、附加力和整理结合力。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八

我国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年份,农民往往会遭受巨大损失。引进机械化设备后,农民可以加快农业生产的进程,避开气候恶劣的时期,从而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1]。机械化设备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中播种质量相差巨大的弊端,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2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

机械化设备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农业科技的进步往往体现在农业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上,只有不断普及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才能够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科技的进步中获益,才能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2.1财政资金投入少。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的。我国农业覆盖范围广,农民人数众多,有农业发展资金需求的地区较多,这就导致有限的资源被分散,财政资金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另外,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督体系尚未完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财政资金去向不明,财政资源浪费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2]。政府必须提升对农业财政资金的重视程度,只有重视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及流向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使得财政资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2.2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获得的资源较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相比西部更适合农业发展,这就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远远高于西部。西部地区由于自身区位条件的限制,机械化尚未普及。这样的农业发展格局长期存在,直接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而西部地区的土地开发程度远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这又造成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3.1完善我国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监督体系。

我国应当完善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体系,应当组织专项小组,对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在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查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各个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评估,在调用资金的时候,应当先满足较为重要的项目的资金需求[3]。在资金去向规划完成后,政府应当组织专业人员监督资金的.实际流向,保证资金被高效使用。

3.2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人才不足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普及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不断改进,各种机械设备操作的复杂程度相较以往也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实操经验少,这使得他们无法完全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文化水平的人才并引导他们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政府还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人才以借鉴外国先进的农业经验,并对外国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我国国情,最终为我国农业发展服务。

3.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政策。

我国国土广阔,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及农业区位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政策。国家应当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后,国家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农业政策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4]。另外,为了普及农业机械化,国家还应当组织专项小组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行调查,对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国家应当利用农业器械的相关政策给予农民优惠。

4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尽力为农民谋方便谋福利。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在专注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关注外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国的先进经验,从外国的农业发展经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农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九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全新理念。与传统城镇化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不同,新型城镇化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滞后,农村产业不发达,农民就业难、收入低是制约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措施。

一、农业产业集群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

农业产业集群是由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设备供应商、物流企业、金融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组织由于产业分工形成的某种特定联系聚集而成的有机群体。农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广义上讲,也可以通过向下延伸的方式将销售渠道及客户涵盖进来。上述大量不同性质的组织在空间上柔性集聚的结果是以分工加深、规模报酬递增、交易费用降低以及创新出现加快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发展并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农业产业集群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壮大城镇尤其是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仅就其核心部分即农产品加工而言,因为涉及到众多生产环节,而不同的生产环节又可以由不同的企业来承担,众多专注于不同环节的企业因此而联结在一起。空间上的接近使这些企业能够降低采购、运输、库存等各种费用,产能得以扩大。产能扩大必然对销售、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贸易体随之出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依附于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由此奠定了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基础。第二,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及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可以摆脱对土地的依附而转移至城镇的非农产业。于是,农村的分散人口聚往城镇,转变成工人和市民,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要素供给和市场消费力。人口的集聚以及消费力的提升再次促进当地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容纳更多的就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应该认识到,农业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新型城镇化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在当前大城市因过度膨胀而产生诸多负面效应的情况下,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充当要素聚集地的角色,从而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市场容量并且能够加快农业产业集群的高级化进程。因此,农业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

二、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几种模式。

随着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企业基于费用节约的考虑会发生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吸引要素向自身集中,并能够有效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城镇的发展。城镇中较为集中的要素市场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都有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良性演化。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这种互动发展关系具有多样性,能够以不同的模式呈现出来。

(一)基于专业市场的农业产业集群。

基于专业市场的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其产生发展是在产业与市场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受政府部门的干预较少,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也较少。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动力来自企业对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追求,也就是说这类集群的驱动力模式是自下而上的。第二,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要以家庭企业及小规模非家庭企业为主,体现出较强的劳动密集特征。行业准入门槛低,在资本数量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集群内部的企业规模小,竞争比较激烈。第三,这种类型的集群对于市场具有相当强的依赖性。专业市场上汇集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各种信息并能够实现低成本的扩散,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或改进生产技术。第四,生产要素不断融入专业市场所在地,人口、资金的集聚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基于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集群。

基于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这种类型的集群运转呈现出产销一体化的龙型经济特征。龙头企业承担着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等综合功能,其经营水平直接决定了龙型经济的规模和活力。第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要素围绕着龙头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合力,有助于实施品牌战略,将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转化为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由于作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往往是具有良好声誉和强大实力的大型企业,容易获得集群内其他主体的信赖,因此,这类集群的内部结构往往是比较稳定的。第四,龙头企业作为这类产业集群的核心,一头连着农村、农业和农民,另一头连着城镇、工商和市民,具有统筹城乡的重大功能,对于推进农村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有重要作用。

(三)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业产业集群。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业融资不足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益性质,商业银行对向农业经营提供资金的激励不足。通过供应链金融,将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经销企业等不同经济体的利益进行捆绑,降低贷款的风险,成功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融资。第二,商业银行为了拓展贷款业务,会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去有意识构建供应链金融或为供应链金融的构建发展提供各种帮助,从而在缔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集群能够获得的金融服务因为商业银行的加入而更加的稳定和灵活。第三,在对供应链上不同经济体的利益进行捆绑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往往随之形成,这样的产业集群涵盖了供应链上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所有环节,受益者众多,对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开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尽管许多地区都拥有丰富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但农业产业集群发育程度的低下使当地小城镇及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缺乏足够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集群对于新兴城镇化的推动力仍显不足。

(一)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短,无法为新型城镇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

从根本上讲,产业集群的效率源自更加细致的分工所导致的专业化协作。然而,由于农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的过程无法像工业品那样分离、拆解、间断,且一般不会有中间产品产生,所以尽管农业生产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生产链条却非常短。由于农业生产在上述的先天局限之下无法实现有效细密的分工,所以其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性就显得十分有限。要发挥集群优势,就必须立足农产品加工环节,大力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问题是,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基础比较弱,多年来一直都以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科技贡献率比较低,农产品加工环节的产业链条由于后天的局限同样无法实现有效细密的分工。简单生产和加工所形成的经济规模及其微薄的利润都使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形成大的推力。

(二)农业产业集群分布零散,无法对要素形成足够吸引力。

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大多是以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基础形成的,除了个别以为数较少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核心形成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集群以外,大多数的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小,分布零星,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比较低。这些零星分布的小型产业集群无力做强整个产业链,不能有效形成合力,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很难打造出共同的区位品牌。因此,这种零星分布的小规模农业产业集群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有限,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有限,因而无法创造出太多就业机会,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就显得比较有限。

(三)集群内部契约安排不合理,降低了城乡之间的关联。

就我国目前农业经营的现状看,农户从事农业经营的独立性比较强。农户可以不依赖其他组织力量独立完成农业生产的过程并实现自销。因此,农户对于关联企业的依赖十分有限,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缺乏稳定的基础。在被普遍采用的“企业+农户”模式下,收购价格是企业与农户事先约定的,当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农户就表现出强烈的违约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同一种农产品的品质及上市时间基本趋同,激烈的竞争只会在农户之间展开,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企业与农户处于不对等的交易地位。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企业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得集群内主体之间的关系松散且容易破裂,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农户和企业、农村和城镇之间无法通过农业产业集群来建立起紧密的联结。

(四)支持性作业体系不健全,难以通过经济网络联结壮大新型城镇。

农业产业集群应该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关联形成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中不仅仅包括企业和农户,还要包括支持性作业体系。所谓支持性作业体系是指由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产前生产资料或在产后实施收储、加工、销售等行为的个人和企业联结而形成的网络。目前,我国支持性作业体系的发展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农产品营销机构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短板。而农资部门则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状态,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支持性作业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业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扩散效应不足,制约着城镇规模的扩大。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既是我国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作,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必由之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并在统一的产业集群规划指导之下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体系,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延长农业产业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深厚的经济基础。

做好农业产业集群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彻底改变农业产业目前比较“粗放”的发展模式,把握住农副产品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这个环节,真正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积极引导,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业产业集群倾斜,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产品加工方向投资,加强农业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农业产业链上的产品附加值。应该仅仅抓住绿色食品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以此提升产业化、市场化、基地化的水平,打通加工、经营、销售各个环节,发挥优良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加快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将农业产业链向横向、纵向不断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带来的高附加值,能够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物质基础。

(二)推动农业产业集群整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要素。

基础针对农业产业集群零星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需要政府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独特优势,走差别化发展的路子,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分工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备和梯次规模推进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新格局。对于那些在空间上接近,以相同种类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规模较小的农业产业集群应加强整合,通过制定通用的标准、规范等来统筹这些原本相互独立的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外运及异地营销等工作,从整体上降低农业产业集群体系的营运成本,在农业产业集群之间形成合力。集群之间的这种合作更容易通过各集群中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来现实。产业集群体系的壮大能够大大提升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聚拢人气和资金。

(三)加强农业产业集群内部联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稳定的关系。

基础对于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集群内的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缺乏凝聚力。政府应该选择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并通过投资入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增大其规模,增强其对其他企业以及农户的带动力及辐射力。而对于农产品上市期间农户与企业交易不对等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形成涵盖农产品集散、配送、贮藏及营销等环节的信息系统,缓解市场饱和所带来的问题,进而消弭农户的劣势地位。农业集群内部一旦形成紧密联系,农村和城镇之间也会随之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二元障碍更易破解。

(四)健全支持性作业体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多元的网络基础。

支持性作业体系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联系的桥梁,通过它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支持性作业体系包括农资部门、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及科研机构等,这些机构相互联结成为农业产业集群。支持性作业体系越复杂,农业产业集群就越高级。政府应致力于健全支持性作业体系,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农产品营销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探索增强农资部门竞争的方法,鼓励在集群内部建立协会,鼓励成立产学研联盟。支持性作业体系带来的社会交易网络能推进城镇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的复杂化、高级化,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更高的起点和平台。

五、结语。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障碍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从内部看,参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产生冲突,使集群本身松散而脆弱,难以充分发挥集群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的优势,无法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从外部看,不同的农业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同样比较松散,各自为政,难以提升区域性品牌价值,难以通过规模叠加来有效降低成本,实现1+12的效果。突破上述障碍的关键在于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依托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实施报复以提高违约者成本的能力,集群内部稳定的契约关系能够得到保障。通过龙头企业之间的资本联合,集群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得以实现。农业产业集群的布局应该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来加以构建。除了继续扶持现有的大型龙头企业之外,更要注重对有潜质成为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培育,适当对他们进行资源倾斜。通过不同规模龙头企业之间的占股、承包、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农业产业集群之间的交易联系,形成以农业产业集群为基本构成单元的集群,也即是集群的集群,从更高层面上对农业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并使由于资源整合带来的规模经济及辐射效应更大层面上普及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角落,这有助于从根本上对农村经济及农业发展提档升级,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184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