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激发对书籍的兴趣,促进个人成长与进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是很多读者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读后感,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一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
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记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这位记者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总觉得要了解一本传世佳作除了要了解它的背景更应熟悉它的作者。大文豪雨果,在法国随处可见以其命名的街道、马路,作为法兰西的诗圣,他有着杜甫的现实主义情操,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悲惨世界》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立足于当时的黑暗社会,但它也是一部浪漫主义巨作。
全书以银烛台为线索,它照亮了冉阿让内心的黑暗,还它以光明的本来面目,终于使善良崇高战胜了厌世报复,而此书对于每位读者也是一盏照亮人性黑暗的银烛台。
“他走了出去,门如同刚刚自动打开一样,又自动关上,因为崇高的人总是有人甘愿受其支配的。”
冉阿让终于出现在了法庭,公开了他的真实身份,大厅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能说得清自己的感受,他们受到了光的辐射。“我就是冉阿让。”这句话是一个启示,是一个为了不使另一个人替代自己受指责而舍身暴露自己的简单而又伟大的故事。在此之前他有过迟疑,他要放弃的是市长的美差,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牢狱之灾,他甚至有过抗拒心理,短暂的一夜使他白了头发,但这一切全在光明磊落的浩气中冷却了,他不愧为二肩担一喙的人。
生活中我们无法要求人们毫不犹豫地在自利与功利中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在挣扎与思量后人应问心无愧。而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人,他们平凡而又伟大。
低保人员杨阿姨生活十分困难,27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但当她捡到一万六千元人民币时,她最终将其上交居委。
夫妻双下岗,开一彩票摊,中奖彩票忘拿走,保留彩票还失主。
正如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言:人性本就善恶共存。但我们应努力向善摈弃罪恶。
或许与雨果在逃亡中被他的情人用生命保护的经历有关,小说中爱潘妮用手为马吕斯挡子弹的一段尤为感人。“我不知道子弹会穿透我的手。”此刻,因为爱,爱潘妮不再将自己看作一个人而是一块盾牌;也因为这至深的爱使她自卑使她妒忌,她赶走了柯赛特,劫住了她与马吕斯之间的通信,她要拆散他们。当死亡向她走来,她最终将信交到了马吕斯的手里,她渴望的爱的回报已不再是占有而是死前的亲吻和他的幸福。
与其说人生是一个寻爱的过程,不如说人生是一个学爱的过程,学会如何爱自己,爱别人,爱众人,并在这三种爱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而爱就是人间最大的光明,有爱的地方便少了阴霾。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二
《悲惨世界》围绕主人公冉・阿让讲述了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雨果对身份卑微的人们的关心和支持,也反映出了世界的无能与帝国政府的腐败。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人,当自己意识到错误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每要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先‘三思’,后做事”,不要让事情背叛了自己。
人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但我们一定要控制住它。不能像冉・阿让一样,因为一块面包几乎毁了自己。另外,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事情做好是成功的基础,但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就像冉・阿让把市长的大职位丢了一样。所以,细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成败!
由此,我总结了一句话:“做事认真,‘路程’没坑;做事想好,‘路况’最好!”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书,它使我孜孜不倦,它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它,我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读完了这本书,最使我感动的画面是:冉阿让出狱后没人肯收留他,而这位好心的教主却是毫无犹豫的留下了冉阿让,还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他,到了第二天,不识好歹的冉阿让悄悄拿走了一只银器。大家可想而知,银器的价值非同小可,甚至一只银器就能养活一个人。可是不幸的是冉阿让一下子就被巡逻的警卫逮住了,冉阿让本以为他的一生就要在牢房里度过了,但是善解人意的教主不但将冉阿让的罪名免去了,还把另一对银器也送给了冉阿让。
正是这位教主的谆谆教导,使得冉阿让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冉阿让的心灵是纯洁的,但是由于金钱的诱惑使他失去了理智,他才会想去偷、去拿,事后,教主的一番平凡的话,一些发人深省的举动,感动了冉阿让,从而体现了主人公冉阿让知错能改的品质,好心的教主使冉阿让内心充满了愧疚,他愧疚自己不用那双力所能及的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虽难大家总认为世界如此不公平,但是哪个人不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未来的呢?受到教主的感化,冉阿让决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从此深受爱戴,成为家喻户晓的市长。
冉阿让的一生在痛苦、艰难中不断的挣扎,虽然他的生活很不公平,但他努力从善,帮助别人,为困难的人们的生活开创了一条生路,他的精神可加。手捧书静思默想,他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我们要珍惜这个公平合理的时代,学习冉阿让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一番新天地。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四
每个人都能走向幸福,只不过要经历一番磨难罢了。
所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乐观的心去看待生活,每个人都能够像冉·阿让一样,用道德去感化他人,那么这世界终会亮的。
我们无法避免悲剧的开始,却可以在从中寻找快乐。
抛开内容方面,写作手法上也颇有一番味道。
作者将每一个细微的细节都描写得很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对主人公冉·阿让的描写,是最突出精神的。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五
之前看了电影《悲惨世界》,被里面的人物形象、人物经历深深打动。最近,我阅读了雨果的原著(被翻译后的)。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中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人生历程啊。
此书的主角——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纯朴、热心的园艺工人,帮助他穷苦的姐姐抚养着7个可怜的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让实在是找不到活儿干了,家里饥寒交迫,一点面包渣儿都没有,于是冉阿让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走了一个面包,但是不幸的是,他被人抓住了,判处了五年苦役!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监狱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了这个社会。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晚他在主教家里留宿,然而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想要杀了他,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器,后来主教宽恕了他,将他放走了。卞福汝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安让开始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冉阿让在主教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之后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囚。但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出门时往往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却空空如也。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但社会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最终在孤寂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著作中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还有这么几个小故事:说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有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还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长相像冉阿让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了那个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了实现一个可怜的妓女芳汀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酮——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诺,最终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读完这本书,感动之余,我突然感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尤其不能让我忘怀的是:当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发现了黑暗政府的忠实走狗沙威,让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却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对此,我即敬佩又疑惑。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这个罪恶的人呢?直至读到最后:沙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并不是他所维护的,在善与恶的冲击下绝望的跳江自杀,我才明白,他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刻化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
书中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当冉阿让走出围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大家怀疑他,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亦赶他出来。长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却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予他食物,还给他提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他,并赠与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这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然而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生动情节,让我不得不往下看。可是,我越看就“陷”得越深!这使我对情节所体现出的道理,在我的脑海里映得越来越深。让我对以后要做的事、选择,所做的后果的负担就越来越重!
我觉得这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是个舍已为人的人,他为了救马吕斯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啊!
虽然主人公冉阿让虽然是一个苦役犯,但也希望别人来帮助他、不把他排斥在外。可是因为他那时的身不由己,才走上坐牢的路,使别人觉得不可以相信他。冉阿让用了各种方法使人们相信他,改变对他的态度。可当人们知道他是冉阿让时,一双双冷酷的眼神望着他,眼里充满仇恨。
这说明,如果别人不相信你,你用任何办法都难以擦除自己的罪过,让别人信任你。与其做无谓的证明,还不如让事实来证明给他们看,事实会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
博爱是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町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町——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诺言……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因为他已经把这个世上所有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这种爱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博爱!
高尚的灵魂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又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当然我也隐约地感到一层悲剧成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现出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时代造就英雄。我们从小也学过董存瑞、雷峰之类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当今社会难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吗?答案是: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老师、家长总教导我们: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和栋梁!而此话的言下之意则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与和平就要靠我们去创造、维护了。可在我看来,我们这代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杀死八旬老太;什么骑车撞伤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见伤者见死不救……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但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从全方面思考,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利润;个人的利益是小,大家的利益是大;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要对自己所做的事的后果负责……随着岁月的流失,自己慢慢地成长。自己肩上的责任就越来越大,自己去承担的后果也就越来越重。
歇斯底里的妇人在他脸上吐唾沫,他擦干净,并在她死后带大了她的女儿;当了市长后,一点也没有骄傲,而且“日行几善”,赈济穷人,改良社会制度;一个小偷被误当作多年前的冉阿让,那将流放,他放下市长的荣华,承认自己的过去,结果又沦为苦役犯;流放过程中,在名水手抓在桅杆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舍命相救;面对多次陷害自己的仇敌,他完全可以结果仇敌的性命,他却放了那个……,仇人冉阿让的灵魂已被主教拯救了,由魔鬼变成了天使,拥有了一颗大善的心灵。
书中还有一些丑陋的灵魂,如德纳第夫妇,沙威、巴纳斯山等等。他们大部分都永远在罪恶中执迷,悬崖勒马大概不在他们的词典里吧。
德纳第先生贪婪,凶残,恶毒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芳汀把女儿托付给他,每个月寄托养费,而他不但打骂孩子,将她当作佣人来使唤,而且每个月向芳要更多的钱,还胡说什么孩子得了猩红热,快死了,敲诈芳汀好几百法郎。后来冉阿让越是多给钱他,让他送回芳汀的女儿——珂赛特,他越认为“这小母狗快变成产奶的牛了”更多地索要钱财。经常在他穷困帮助他的冉阿让,竟后来被他绑架,并向冉阿让的义女珂赛特敲诈,恩将仇报的奸人!通过作者略带大写意手笔的细致刻画,这副丑恶嘴脸跃然纸上,种.种行径使人义愤填膺。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六
每个人都能走向幸福,只不过要经历一番磨难罢了。
所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乐观的心去看待生活,每个人都能够像冉・阿让一样,用道德去感化他人,那么这世界终会亮的。
我们无法避免悲剧的开始,却可以在从中寻找快乐。
抛开内容方面,写作手法上也颇有一番味道。
作者将每一个细微的细节都描写得很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对主人公冉・阿让的描写,是最突出精神的。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七
1885年,令人尊敬的雨果老先生去世了,这位一生为文学呕心沥血,才华洋溢的文学巨匠本可以要求隆重下葬,独自葬在山水秀丽的地方,可这位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奋斗的伟大作家却特意留下遗言:要用穷人的马车把他藏到公墓里去。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会有人放着好事不去享受呢,我十分不解,总有个疑问在脑中回荡。
偶然间,翻开了雨果老先生的著作《悲惨世界》,曲折的剧情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
粗略一看,冉阿让的一生备受挫折,他的经历又是如此悲怆,让人不禁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无情。可一细看,他的一生确实是为“成为好人”而努力着,他做过好人,他的死便是有意义的。不仅是他,警长沙威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良心;妇女芳汀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希望;爱着马吕斯的爱波那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爱情。能有意义地离开这个世界,便是无憾了。
正当我在为故事中一个个人的死去而悲叹时,却看到了这样一行字眼:本小说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我震惊了,这居然是雨果那个时代真实发生的!转念一想,又仿佛明白了雨果老先生的遗言,他是在用身体,来让人道主义更发扬光大!
然而,在所谓已实现人道主义的今天,一些举手之劳在如今社会各种不公平待遇下似乎不值一提,可正是这些举手之劳,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给了所有人希望——世界能变得更好的希望。
只要你相信,悲惨世界并不悲惨。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八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这是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传世佳作。它展现了法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我读完后感触颇深。
《悲惨世界》主要描写了:冉阿让只是为了姐姐家的几个孩子去偷了一块面包,他就被关押了十九年。直到一八一五才刑满释放,但是他持有黄色身份证,没人肯收留他。就这样,冉阿让成了卞福汝主教当晚的客人。但失眠的他终究还是拿走了银餐具逃之夭夭了。但是第二天,冉阿让被抓,警察怀疑他偷了别人的东西,主教却说这儿还有一对银烛台,他怎么不一起拿走?是呀,主教赎回了冉阿让的灵魂,从此以后,他是善良的人了。后来,冉阿让来到一个地方,办起了工厂成为了富人,也成了市长。但探长沙威却坚信他是十多年前的讨饭,直到后来,沙威才改变了态度。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分,冉阿让因挨饿偷面包而成为了苦役犯,并服刑十九年,孑然一身的他人生还有几个十九年?芳汀为了抚养女儿珂赛特而沦为娼妓,献出了自己的肉体。珂赛特从小寄人篱下,受尽苦楚。沙威因为背弃自己的信念而投河自尽……这些人物历经苦难,命途多舛。他们的人生故事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九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法律制裁的严厉、社会上人们的不公。冉阿让只不过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关了十九年,十九年让这个少年的心上留下了仇恨,所以他才要报复这个社会,要回自己的东西。
我想,十九世纪的法国真实是个悲惨的国家。它让无辜的少年成了孑然一身的苦役犯,它让秀丽的女孩历经坎坷,它让苦命的女人饱受风雨的洗刷,抑郁而死。那腥风血雨的年代,跌宕起伏的历程、华丽蜕变的人生是法国社会的写照。
我明白了:一个人不管是苦难、不幸,还是富贵、荣华,都应该善良的活着,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来到人世间的宗旨。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九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者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这部杰作描写了法国各阶段人民的命运,反映了法国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们的纯真与善良,批评了上流社会自私的丑恶现象。
当我重重地把书合上,冉阿让那淳朴,诚实的面庞总清晰的浮现在我脑海里。他好像在诉说他的心事:“我真的'想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为什么沙威警官就不肯相信我,老天为什么就这样折磨我!”我的心在滴血。是啊!为什么老天就如此对待冉阿让?他没有理由要承受别人的打骂和嘲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和这么可怜的人作对!
后来,冉阿让当上了市长,人人都很敬佩他,在人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大英雄,可不幸的事再次降临在冉阿让身上。居然一个在地上捡了个苹果的人,被误认为是偷,还逼他说他就是冉阿让!冉阿让知道了这件是后,他不由自主的架着马车奔向法庭,在着一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中,他不知用了多少劲儿,受了多少苦终于在退庭前赶来了,他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是冉阿让,结果他又被捕了。读到这,泪珠不知不觉的蹦了出来,这么好的人,难道还不是好人吗?他愿意改过,愿意为毫不相干的人顶罪,至少他已没有那种做坏人的心思了,苍天啊!为什么要对无辜的冉阿让下此毒手!
悲惨的冉阿让没事的,总有一天人们会看出你的好!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十
原本一位坐牢19年久的苦役犯为何后来会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的保护伞,原本是恶魔的化身为何会转为正义。宽大为怀的米里哀主教是他人身的转折点,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也因此在冉阿让的心头播撒了感恩的种苗,而这些种苗将在日后茁壮成长,最终散发无限的光芒。
冉阿让没有辜负主教的期望,从此弃恶从善,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最后成为了一名治理有方,改变小城面貌的市长,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在他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根精神支柱支撑着他的身心,这是一个由感恩长成的参天大树,是一个由感恩砌成的万里长城。然而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考验冉阿让,在面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被压在车下的老人是,他冒着被认出来的危险勇敢地挺身而出,拯救了一条生命,我的心被深深地敲打了一下,在当时黑暗与丑恶的社会现象下竟能绽放出如此耀眼、善良、无私的心,更让人为之折服的是他为了使陌生人不受伤害,竟然一次次地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畏的勇气与博爱,感恩的力量再一次在我的心头敲下深深地钟鸣。
虽然命运一次次地捉弄冉阿让,但高尚的灵魂和源源不尽的博爱和坚定的感恩之心却是谁也打不倒的。
感恩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感恩可以化为一切的源泉,演化出博爱、坚持、善良......或许你不曾注意,在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你而奉献,你难道不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报答他们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你们身边帮助你们的人,别人也会因为你的帮助而感恩去帮助更多的人,感恩就如同水,生命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感恩,让我们带着每个人最纯洁的水滴化为河流和海洋,创造更多纯洁的生命。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十一
我实在是被主人公冉·阿让的那份善良给打动了。在阅读时,我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一个情节上:冉·阿让是一个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关押了19年做劳役犯的一个人。主角冉·阿让在做市长的时候,救了一位仇视他的老人的命,还给了他一些钱,给他找了份稳定的好工作。虽然他这个举动使一个一直在抓他的警察,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当他的真正劳役犯的身份暴露时,他当时长的时会整个城市做了那么多贡献,人们就全都忘了,就记得他是个犯人,可见人们的狼心狗肺。
多少年后,冉·阿让被那个警察追到一个死胡同里,许多警察都来搜查这个胡同,他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不管躲到哪儿,警察迟早会发现他。
这时他翻越了一堵墙。墙内是一个修女院,院子中唯一的男人就是那样那个老人。那个老人认出他来了。老人帮助了他,而且一直尊敬他,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好市长。从此以后然而让就成功的在这个修女院里面的隐藏,与世隔绝,不被警察追捕。
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了好人有好报。你帮别人别人就会帮你。其实你帮他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以后他来帮你,但你可以让一个人活的更好,让你在他的心目中更加伟大。只要这样,某一天,你再遇到他,他绝对会感激你。除非他是一个真的坏人。如果是坏人就尽量不要帮他了。
这个故事情节真是催人泪下。给人无尽的感慨。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性的东西,在整个故事当中也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它衬托了冉·阿让善良的心灵。让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
像冉·阿让这样的好人,估计是不会相信好人有好报的。他干了多少好事啊!但是他怎么还是最后被人当做一个苦役犯呢?命运不断地折磨他,说不定他早已失去信念。但是并没有,他是好人,是好人,命运就不会对他特别不公。一件事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如果现在不好,就说明这件事还没有结束。不能失去信念,一定要相信好人有好报,去做一个好人。
好人有好报是真的,但千万不要为了回报而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来报答自己只是一个推动你做好事的理由,但是并不能成为根本的原因。做好事要不图回报,是否回报是别人的事,但只要他回报,就证明了你做的好事有价值。只要能让帮助的人更加快乐,就证明了你的行为有价值。
冉·阿让造福了那么多人,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因为他的大恩大德而感激他,但是他使这整个的城市富强起来,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别人过得更好就是对你的回报。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十二
被后人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雨果,一生都在追随时代步伐前进,通过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文学形式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在法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喜欢使用象征的手法,抨击社会的黑暗,成为那个时代的呐喊者。
写于1862年的《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冉阿让曲折而又坎坷的个人经历,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融入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元素,描写出一部爱的史诗。通过通读本书,对文中的情节进行了梳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雨果用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悲惨世界,触动了读者的心灵。米里艾主教是冉阿让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是爱的化身。他因偷了一块面包而成为苦役犯,因为这小小的错误就将人生中十九年的时光断送。出狱后的他,受到社会的歧视,在人们的眼中似乎一犯错就被判了死刑。之后的偷窃行为,却意外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感化和宽恕。主教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他在主教给予的爱中,懂得和理解了爱的意义,学会了去给予爱。冉阿让用无私伟大的爱,终于使那些过去曾鄙视他的人真心去接纳他并且感激他。以人心换人心,在爱的鼓励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从囚犯到市长,冉阿让的身份的转变令人震撼,他从地狱返回了天堂。面对着世态炎凉,人性的邪恶,有些人仍旧暴露出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同时对珂赛特百般欺压,还将她母亲寄来的东西给自己的女儿,最后沦为丐帮帮主。而同样存在冉阿让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正如雨果在这本书中提到,“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心。”珂赛特是下层人民的苦难的缩影,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冉阿让代表广大的穷苦群众,打破受人奴役的局面。
对于穷人而言,冉阿让像一把保护伞,成为爱的化身。而此时,情节急转直下,真正进入到悲惨世界。社会的丑陋与压迫,法律的不公正使冉阿让一再落入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终身监禁的帽子,但是命运嘲弄了他,他不顾再次戴上越狱的罪名,逃了出来,为的就是为了完成芳汀的遗愿,从德纳第手中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珂赛特。在法国革命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归宿后,带着赎罪的爱与欣慰长眠。
冉阿让死了,在那个绝望冷酷的世界中,在那个悲惨的世界里。他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冉阿让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在残酷的社会面前,个人显得无比弱小,每个人都试图去改变命运,却又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失望至极、痛不欲生,直到死去。雨果留下这样的结局,让我们这些读者不断地畅想和傲游,或许,这样的悲惨世界才更有韵味。
卡夫卡说,欲叫人灭亡,先叫人疯狂。雨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冉阿让,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他不惧社会的黑暗,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崇高灵魂以及众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公平、自由、幸福是每个时代的追求与信仰,需要更多像冉阿让这样的人,用爱打动人心,用爱改变悲惨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9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