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8:40:14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精选17篇)
时间:2023-11-08 08:40:14     小编:飞雪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内容,是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的重要依据。要写好报告,首先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这有助于确定内容和撰写方式。现在,请随我一起进入报告写作的世界,享受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一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要在学习中掌握好知识,完善认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对掌握概念、定理和公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纪之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认知过程的改善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都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设计思维题目;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问;课后和复习后,独立完成作业,经常看课本和做笔记,掌握课本的概念,不仅是正确理解的体现,也有助于准确把握。反之,如果不养成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习惯,即使理解了数学概念,也会长期模糊不清,进而影响后续的知识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学习,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教师对学生说话,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把教材提供的复杂知识体系做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但往往不像预期的那样。在数学认知过程和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一些误解和偏差,重复多次后还是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差。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认知误区,了解误区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误区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题目的根源。

首先是老师的心理方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弊端是: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和灌输知识转变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交流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误区。老师怕学生解题出错,老师严禁出错是常事。在这种恐惧的心理控制下,教师只注重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忽略了暗示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害怕通过启发学生讨论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是学生的心理方面。

当小学生进入初中时,许多学生发现很难适应和接受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大多会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学生虽然收到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缺乏心理准备。他们看不到或看不到错误却无法改变,甚至想不出原因。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采取宽容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与学生一起尝试,找出认知误区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问题解决意识。通过不断的假设、假设的修正、质疑和解疑,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应该不断提高,然后变得成熟。

第三,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初中数学认知错误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提示认知错误,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误区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一种尝试,只是反映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一定水平,并不能代替他们最终的实际水平。学生不仅学习正确的结论,还学习自主探索、尝试和学习的过程,这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发现和纠正错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其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试图纠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衡量学生能否消除外界干扰,不陷入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探究初中生认知误区的原因。

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知识意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表现为在观察分析问题和提取应用相应知识时不受干扰或能克服干扰。就初中认知误区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小学数学中,解题的结果往往是一个定数。进入中学,母代数是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转化的开始。通过学习数字、公式、方程和函数,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概念和算法,还要学习各种关于代数变形的思维方式。通过代数学习,发展了学生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学生学习十进制形式的一些知识会阻碍他们学习代数初等,从而导致认知错误。认知错误可以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知识的影响。初中数学知识在意义(比如用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和旧知识(具体数、非负数、加减、运算方法等)上的区别。)也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干扰。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发展,中学生的智力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而迅速发展,他们的智力差异日益显著。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会互相干扰。这一点在学生解决单项和综合问题时很明显。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和应用的知识较少,因此受知识的干扰较少,出错的可能性也较小;但遇到综合性问题时,知识的选择和应用受到极大的干扰,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干扰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困惑,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选择错误的知识或使用错误的知识,从而导致认知错误。从而陷入认知误区。

3.初中生也受以下因素影响。

(1)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义理解不清楚。不注重定理、公式、规则的适用性;基础知识混乱;没有掌握基础数学。学生解题时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了计算过程的优化,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

(2)学生数学基本技能不及格。

数学技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形成的一种行为或心理活动形式。这些活动都是数学技能,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一步一步完成。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一步的误差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计算和证明。

(3)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提取、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理解。宏观世界隐藏在数学知识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

(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忽略隐含条件。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因为忽略问题中的一些条件而做出错误的例题。忽略条件的主要表现是:忽略领域;忽略概念定义中的约束;只看表面,忽略本质;没有充分利用条件;痴迷于公式定义的形式。

除了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的误解也会受到教师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每个例子的作用和地位缺乏了解,缺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缺乏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缺乏对知识内部环节的充分利用,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了“类型+方法”的教学,即针对一类数学问题,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模仿训练,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试图应对不断的变化,但由于学生缺乏过程优化意识,学生只能机械地遵循常规的解决方案,经常走弯路或循环,寻求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教师过于注重巧妙的解决方案和巧妙的方法,忽视了一般解决方案最常规的训练,注重“小聪明”,忽视了强调“小聪明”存在的具体环境和注意事项。学生学一点知识,机械地解决问题,结果却是错漏百出。另一方面,教师在批改作业、评阅和分析试卷时,对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和指导、方法和技巧缺乏严格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误会,作业和考试只需要做对就行了!。

4.纠正初中生的认知错误。

针对目前初中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教与学暴露出来的不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认知错误的纠正工作:

1.教师应加强概念教学。

加强概念的教学,尤其是对新概念的初步理解。数学概念以定律和定理为基础,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学生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和错误往往与“概念不清”有关。要注意概念的引入。首先,教学理念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概念的抽象性,总结过程,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强调概念的直接应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

2.教师重视定理、规则和公式的教学。

定理、规则和公式作为一个“完美”的逻辑系统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定理、规则、公式的发展过程和证明思想的探索过程,既让学生记住定理、规则、公式的内容,又让学生认识它们、认识它们,从而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知识。

3.教师加强例题示范教学。

例子是专家挑选的典型例子。小学数学教学是从直觉引入的。为了把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科书一般会给出比较好的分析和回答。如果老师像“电影”一样重复题目,范例教学的风采就会被扼杀。举例教学,要以“引路求关注”为重点,认真分析例题解法的思维选择,探究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同时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想想教材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注意解题规范和合理计算,让例题起到示范作用。

4.教师重视训练学生变形和逆向使用公式,加强变式训练。

固定模式、固定岗位的规范化培训固然重要,但问题解决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变式处理。其实概念、算法、公式、性质等等有两层意思: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因此,对于问题解决教学,应该改变和改革原有的问题,使问题形式灵活多样。既要注意正向思维,也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讲解和训练,避免因问题的单一性和封闭性而导致的认知错误。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强调操作的优化意识,让学生摆脱固有模式,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进行思考,提高训练效率。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熟稔自然不能造就完美,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

5.注重训练,学会总结,探索一般规律。

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第一个目的是把知识总结成一个系统便于记忆;第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中体会到新的知识或新的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增强思维深度的目的。

6.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细致踏实的学习态度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教师不仅要问学生数量,还要问学生质量,尤其是问题解决的速度。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不同年级的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使教学速度随时调整,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中的算术错误和障碍,帮助老师对症下药,有效指出。

7.老师上课前的准备要有远见。

防止认知误区的发生是减少初中生认知误区的主要方法。讲课前,教师应尽量预测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犯的错误,以便在课堂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强调,从而有效控制认知错误的发生。所以备课的时候要仔细研究课本课文中的重点眼和例题后的注意事项。总结和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也要揣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教会学生释疑,预见学生容易犯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犯了老师没有注意到的错误,没有及时改正,那麻烦就没完没了,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测错误并有效控制错误,可以为揭示和减少错误奠定基础。

8.学校老师讲课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概念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揭示和消除错误的手段,以便学生识别和纠正。

9.课后老师要有总结性。

我们应该认真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典型错误,进行点评,并进行适当的复习和总结,让学生重新体验试改的过程,增强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通过对认知误区的分析,学生找出自己认知错误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找出思维的弱点,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多提问,多问“你行吗?”“为什么?”。让学生克服思维的表面性、绝对性、不可解性问题,养成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其本质特征,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在学习要领时,首先要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学习定理、公式、规则,要注意其适用范围,理解其含义,避免形式主义,不求解答,生搬硬套。学生在对解决方案进行自省和反思后,要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灵活运用相关的规律、公式和规则,注意思维不要局限于固定的模式,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检查和填写错误。随着学生自身学科知识的全面落实和良好习惯的不断形成,学生自身问题解决的质量越来越高。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二

1、学生普遍存在数字难学的传统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我以学生对数字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能力为考察对象,就题目“当你知道本节课是数学的时候”,你的态度是:

a、急于想学,很有趣

b、应该学习它

c、学不学无不所谓

d、不太愿意学

e、感到厌烦畏惧

我在校门口,调查一些同学,了解有关情况,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其中感到厌烦畏惧的人数,初一占0.2%,初二占10%,这是极不正常的。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着较大的分化现象。

为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就自然产生了初中数学“体验学习”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2、教学法模式

(1)引导体验:教师要考虑的是“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体验去协调!”当学生体会到新的问题时,要开创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点拨、评判,创业实习《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如《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中,怎样剪最快?学生通过对操作过程的尝试后,提出方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交流个人想法,小组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问:“能否一剪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说明操作思路。

(2)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展来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让他们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三

1课前预习忌“空泛”宜“扎实”,要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是否具有强烈的指向,是否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或多少页,第几课”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2课前预习忌“统一”宜“分层”,要有差异性。

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尽量分层设计,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切实使后进生预习时有事可做,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中学有所获。

3课前预习忌“脱节”宜“联系”,要有点拨性。

由于预习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且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不宜大,要小,要把学习的“新知”孕伏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牵引”着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设计时要深入浅出,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有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引领与点拨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4课前预习忌“单一”宜“多样”,要有趣味性。

预习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而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5课前预习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

预习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要求时,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因此,预习作业不应只是单向的,应是双向的.作为教师则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四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要掌握好知识,认识过程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对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世纪之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认知过程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无不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设计思考题目;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提出质疑;课后及进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经常阅读课本、看笔记,抓住课本概念,既是正确理解的体现,又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反之,如果没有养成完整理解数学概念的习惯,即使理解了数学概念,时间久了,也会模糊,进而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学习,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态,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便将教材提供的复杂知识体系变得浅显而易懂,以便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容易接受,但往往并不是预料的一样,在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和处理有关数学问题中,学生会不断地出现某些误区与偏差,某些误区与偏差反复多次后依然会发生。针对学生所出现的认知误区,作为教师,应该先对认知误区深入的了解,了解发生误区的原因及其纠正这些误区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本课题提出的根本所在。

第一、是教师的心理方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模式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误区。教师害怕学生所出现的解题误区,对错误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是学生的心理方面。

小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数带有自卑等消极情绪。学生虽然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缺乏心理的准备,看不见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错误的原因。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对待学生的认知误区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鼓励和学生一起积极尝试,找出认知误区的前因后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通过不断的假设、修正假设、质疑、解疑,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要提高,继而趋于成熟。

初中数学的认知误区调查研究的实践意义,是在于提示认知误区,是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错误。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认知误区只不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是反映学生在数学解题的某个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终的实际水平。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是领略了探索、尝试、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知识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其理论价值是通过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独立解题、正确解题的目标。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衡量学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扰,不跌入到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成效。

学生能够正确解题,是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处理问题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其表现在其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能够克服干扰。就初中认知误区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小学数学当中,解题的结果往往是一个确定的数。进入中学,母代数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转变的开端。通过有关数、式、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概念、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习各种代数变形的思想方法。通过代数学习,使学生的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都获得发展。学生学习小数形式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使其产生认知错误。认知的错误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知识的影响。初中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知识(具体数、非负数、加减运算、运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极容易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中学生智力随着年龄增大、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其智力差异也日益显著。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干扰。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就明显表现出这一点。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的干扰相对少了,产生的错误可能性也较少;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过程中选错或运用错的知识,导致认知错误的产生。从而跌入到认知误区当中。

3、初中学生还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一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定义理解不清;对定理、公式、法则没有注意其适应范围;基础知识混淆;基本数学方面未掌握。学生解题时只注重运算结果,忽略优化运算过程,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数学基本技能未过关。

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方式都是数学技能,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式一步步完成,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一步出现误差就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运算与证明。

(3)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宏观世界蕴藏在数学知识当中,需要学习者的挖掘。

(4)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隐含条件。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会因为忽略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产生错误的实例。忽略条件的主要表现为:忽略定义域;忽略概念定义中的限制条件;只看表面,忽略本质;没有充分利用条件;迷恋公式定义的形式等。

除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外,学生的认识误区也会受到老师的关系影响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对每道例题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缺少归纳总结知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充分利用因此与提示,因而学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类型+方法”的教学,即针对一类型数学问题,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模仿训练,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企图以不变应万变,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过程优化意识,学生只能够机械地遵循常规解法,常走弯路或回路,舍近求远。教师过于注重巧解、巧法,忽略了通解的最常规训练,注意“巧”而忽视强调“巧”存在的特定环境与注意事项,学生学得一知半解,机械解题,结果反而错漏百出。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的批改、讲评、试卷的分析中,缺少对解题过程的严格要求,缺少对解题策略、方法、技巧的评价和指导,久而久之,让学生误会理解为作业、考试只要做对就行了!

根据目前初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教与学所暴露出来的不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做好认知误区的纠偏工作:

1、教师应该加强概念的教学。

加强概念的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概念的首次认识。数学概念是建立在法则、定理的基础之上,自然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上的许多毛病和错误常常与“概念不清”有关。注意概念的引入,先把概念讲授的起点站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之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重加强概念的直接应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

2、教师重视定理、法则、公式的教学。

定理、法则和公式在教科书上展现在于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完美无缺”的逻辑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定理、法则、公式的发展过程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定理、法则和公式的内容,更应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然,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侧面来理解知识。

3、教师加强例题的示范教学。

例题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典型范例。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从直观引入,要使小学与中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本一般都给出一种较好的分析和解答。如果教师就题论题,象“电影”一样重演一遍,那么例题教学的风采就被扼杀了。对于例题教学,我们应重在“引路问津”,认真分析例题解法的思路选择,探究是否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同时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考一下课本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等,注意解题规范与合理运算,从而使例题起到示范的作用。

4、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对公式的变形与逆用,加强变式训练。

固定模式,固定位置的规范训练固然重要,但问题解答的多方面需要变式处理。事实上,概念、运算法则、公式、性质等包含着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两方面的含义。因此,对于解题教学,应对原题进行变式和改造,使问题形式灵活多样。既注重正向思维又注重逆向思维的讲解和训练,避免由于问题的单一性,封闭性造成的认知错误,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之外,强调运算的优化意识,使学生摆脱固有模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问题,提高训练效率,因为对一般学生来说,熟而不能自然生巧,还需要教师的有效点拔、引导。

5、注重培养学会归纳总结,探索出一般规律性。

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之后,我们应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其目的一是为了将知识归纳成系统便于记忆;二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该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并从中悟出新知识或新的数学方法,以达到增强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6、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一丝不苟、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除了对学生有量的要求,还应有质的要求,尤其是对解题的速度的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板演不同档次的习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练学生临场发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速度,同时还能及时发现运算错误和学生知识上的障碍,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有效点拔,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7、教师上课前的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认知误区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认知误区的主要方法。讲课前,教师应尽可能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以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认知错误的发生。因此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见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错误而教师未察觉,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了,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到错误并有效控制,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而打下基础。

8、教师课学堂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在课堂上,要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要分析其原因,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纠正错误。

9、教师在课堂后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典型的错误,加以评述,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一次经历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学生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通过对认知误区的分析,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产生的认知错误的原因所在,从而引起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找出思维的弱点,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这样就需要学生多质疑,多问几个“能够吗?”“为什么?”。让学生克服思维表面化,绝对化以及不求甚解的毛病,养成对问题的进行深入钻研与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在要领的学习中首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其次要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中,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理解它的含义,切忌形式主义,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经过自己对解法的检讨与反思后,学生应该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灵活地运用有关的定律、公式、法则,并且要注意思维不应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解题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平时的作业与检测中所出现的错误并做好及时的查漏补缺。随着学生自己的学科知识全面落实和良好的习惯不断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质量也就越来越高了。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五

九年级是初中学习阶段中最关键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数学学习能力,现做如下调查。

1、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措施,提高学习效率。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本校的九年级全班学生,参加调查的人数56人,收回56份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周会的时间(20xx年11月10)

本报告从预习、上课、复习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原因归属四个部分组成。

1、 预习情况:

本班有20名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25名学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其他学生认真的预习。

2、 上课情况:

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有36%,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这是我们教师要关注的问题。30%的学生由于听不懂上课内容而注意力不够集中,34%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我们注意到,听课的效果不仅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程度,还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3、复习和作业情况

在完成预习和听课学习任务后,复习的学生有62%,而不复习的有3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复习巩固的好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复习巩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约70%的学生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差。这和前面反映的学习效果和上课注意力有很大的联系。

综上分析,造成我们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有些学生虽然喜欢学习数学,但是数学基础不好,总是跟不上。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智力差,没有信心,不会做题。大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是教学内容难。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缺乏家长的帮助,看来家长的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在数学的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的完成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由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搞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我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让学生要接纳你。要抛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和学生零距离的交谈,做他的知心朋友。要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机会。其次,建立融洽,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就是最简单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差生”。如果学生的劳动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会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从而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拒绝老师的教育。那么,再能干的老师,加上最聪明的学生,也无济于事。

2、加强数学学习的指导。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比如预习,听课及复习方面有待于我们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不管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我们教师都应当努力地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让之慢慢地积累。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欲速则不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开展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克服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各门功课感兴趣,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除了传统的教法还是传统的教法,教无新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样激发学生想学习兴趣呢?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在单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能力,让学生均衡发展,使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六

1、学生普遍存在数字难学的传统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我以学生对数字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能力为考察对象,就题目“当你知道本节课是数学的时候”,你的态度是:

c、学不学无不所谓d、不太愿意学。

e、感到厌烦畏惧。

结果如下:

我在校门口,调查一些同学,了解有关情况。其中感到厌烦畏惧的人数,初一占0.2%,初二占10%,这是极不正常的。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着较大的分化现象。

为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就自然产生了初中数学“体验学习”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2、教学法模式。

(1)引导体验:教师要考虑的是“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体验去协调!”当学生体会到新的问题时,要开创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点拨、评判。

如《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中,怎样剪最快?学生通过对操作过程的尝试后,提出方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交流个人想法,小组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问:“能否一剪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说明操作思路。

(2)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展来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让他们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例如我在教学《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性质》一课时,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问题如下: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叫做小数的化简?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二、笔记预习法。

如果预习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可以采用这种预习方法。

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就让学生运用笔记预习法来预习新课。

在第二天新课前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书上写道为:“2.1756756……中的1并没有循环,那么这个数是循环小数吗?”还有的学生这样写:“我觉得如果在一个数的后面加上了省略号,那么这个数一定就是无限小数了。

”总之,不管是记下体会还是疑问,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来说,都是有益的。

不过,这种预习方法在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

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要求他们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三、自主质疑探究法。

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这一方法和上一个方法有类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自主质疑法主是在记录自己在预习时弄不清楚的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让学生采取自主质疑的方法来预习,第二天我把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收集起来,大约有几下几种:

1、量角器上的数字有两圈,要怎么看?

2、有些角画得不正,怎么样量它的度数?

3、角的边太短,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线怎么办?

4、量角器和角怎样才能对齐?

老实说,学生的有些问题我原以为很简单,可以不用讲或者一略而过,但是当我看到了他们预习中的质疑时,我才觉得原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那么不全面。

有了这些问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给找准学生的“脉象”,而学生也可以做到有目的的听课,课堂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四、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回忆“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的大小有哪些变化”这一个知识点,再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预习新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

五、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例如计算类课程,学生往往预习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会了,可是真正动手做题时,却是漏洞百出。

在提纲中设计“自我检测”栏目,预习时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尝试练习,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由于本课知识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在看完课本之后都能看懂,所以我让他们在预习完之后,做一做自主练习的第2题——计算并验算。

结果在做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10-0.8=0.2,26.81+5.29=31等等一些细节的问题,当他们通过验算得知答案不对时,会再重新从课本中找答案,然后再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六、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这样做:先通过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剪下来,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可以按课的方法来变,也可以自己想办法),最后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这样通过了学生的亲手操作,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八

本文目录。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要掌握好知识,认识过程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对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世纪之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认知过程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无不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设计思考题目;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提出质疑;课后及进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经常阅读课本、看笔记,抓住课本概念,既是正确理解的体现,又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反之,如果没有养成完整理解数学概念的习惯,即使理解了数学概念,时间久了,也会模糊,进而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学习,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态,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便将教材提供的复杂知识体系变得浅显而易懂,以便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容易接受,但往往并不是预料的一样,在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和处理有关数学问题中,学生会不断地出现某些误区与偏差,某些误区与偏差反复多次后依然会发生。针对学生所出现的认知误区,作为教师,应该先对认知误区深入的了解,了解发生误区的原因及其纠正这些误区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本课题提出的根本所在。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椐。

第一、是教师的心理方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模式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误区。教师害怕学生所出现的解题误区,对错误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是学生的心理方面。

小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数带有自卑等消极情绪。学生虽然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缺乏心理的准备,看不见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错误的原因。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对待学生的认知误区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鼓励和学生一起积极尝试,找出认知误区的前因后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通过不断的假设、修正假设、质疑、解疑,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要提高,继而趋于成熟。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初中数学的认知误区调查研究的实践意义,是在于提示认知误区,是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错误。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认知误区只不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是反映学生在数学解题的某个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终的实际水平。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是领略了探索、尝试、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知识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其理论价值是通过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独立解题、正确解题的目标。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衡量学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扰,不跌入到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成效。

四、探究初中学生出现认知误区的原因。

学生能够正确解题,是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处理问题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其表现在其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能够克服干扰。就初中认知误区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小学数学当中,解题的结果往往是一个确定的数。进入中学,母代数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转变的开端。通过有关数、式、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概念、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习各种代数变形的思想方法。通过代数学习,使学生的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都获得发展。学生学习小数形式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使其产生认知错误。认知的错误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知识的影响。初中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知识(具体数、非负数、加减运算、运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极容易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中学生智力随着年龄增大、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其智力差异也日益显著。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干扰。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就明显表现出这一点。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的干扰相对少了,产生的错误可能性也较少;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过程中选错或运用错的知识,导致认知错误的产生。从而跌入到认知误区当中。

返回目录。

一、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要掌握好知识,认识过程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对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世纪之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认知过程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无不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设计思考题目;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提出质疑;课后及进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经常阅读课本、看笔记,抓住课本概念,既是正确理解的体现,又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反之,如果没有养成完整理解数学概念的习惯,即使理解了数学概念,时间久了,也会模糊,进而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学习,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态,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便将教材提供的复杂知识体系变得浅显而易懂,以便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容易接受,但往往并不是预料的一样,在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和处理有关数学问题中,学生会不断地出现某些误区与偏差,某些误区与偏差反复多次后依然会发生。针对学生所出现的认知误区,作为教师,应该先对认知误区深入的了解,了解发生误区的原因及其纠正这些误区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本课题提出的根本所在。

二、        本课题的理论依椐。

第一、是教师的心理方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模式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误区。教师害怕学生所出现的解题误区,对错误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是学生的心理方面。

小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数带有自卑等消极情绪。学生虽然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缺乏心理的准备,看不见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错误的原因。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对待学生的认知误区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鼓励和学生一起积极尝试,找出认知误区的前因后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通过不断的假设、修正假设、质疑、解疑,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要提高,继而趋于成熟。

三、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初中数学的认知误区调查研究的实践意义,是在于提示认知误区,是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错误。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认知误区只不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是反映学生在数学解题的某个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终的实际水平。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是领略了探索、尝试、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知识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其理论价值是通过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独立解题、正确解题的目标。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衡量学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扰,不跌入到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成效。

四、        探究初中学生出现认知误区的原因。

学生能够正确解题,是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处理问题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其表现在其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能够克服干扰。就初中认知误区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  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小学数学当中,解题的结果往往是一个确定的数。进入中学,母代数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转变的开端。通过有关数、式、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概念、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习各种代数变形的思想方法。通过代数学习,使学生的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都获得发展。学生学习小数形式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使其产生认知错误。认知的错误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知识的影响。初中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知识(具体数、非负数、加减运算、运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极容易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中学生智力随着年龄增大、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其智力差异也日益显著。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干扰。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就明显表现出这一点。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的干扰相对少了,产生的错误可能性也较少;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过程中选错或运用错的知识,导致认知错误的产生。从而跌入到认知误区当中。

3、  初中学生还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一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定义理解不清;对定理、公式、法则没有注意其适应范围;基础知识混淆;基本数学方面未掌握。学生解题时只注重运算结果,忽略优化运算过程,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2)        学生在数学基本技能未过关。

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方式都是数学技能,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式一步步完成,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一步出现误差就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运算与证明。

(3)        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宏观世界蕴藏在数学知识当中,需要学习者的挖掘。

(4)        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隐含条件。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会因为忽略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产生错误的实例。忽略条件的主要表现为:忽略定义域;忽略概念定义中的限制条件;只看表面,忽略本质;没有充分利用条件;迷恋公式定义的形式等。

除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外,学生的认识误区也会受到老师的关系影响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对每道例题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缺少归纳总结知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充分利用因此与提示,因而学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类型+方法”的教学,即针对一类型数学问题,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模仿训练,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企图以不变应万变,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过程优化意识,学生只能够机械地遵循常规解法,常走弯路或回路,舍近求远。教师过于注重巧解、巧法,忽略了通解的最常规训练,注意“巧”而忽视强调“巧”存在的特定环境与注意事项,学生学得一知半解,机械解题,结果反而错漏百出。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的批改、讲评、试卷的分析中,缺少对解题过程的严格要求,缺少对解题策略、方法、技巧的评价和指导,久而久之,让学生误会理解为作业、考试只要做对就行了!。

五、            初中学生认知误区的纠偏工作。

根据目前初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教与学所暴露出来的不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做好认知误区的纠偏工作:

1、  教师应该加强概念的教学。

加强概念的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概念的首次认识。数学概念是建立在法则、定理的基础之上,自然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上的许多毛病和错误常常与“概念不清”有关。注意概念的引入,先把概念讲授的起点站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之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重加强概念的直接应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

2、  教师重视定理、法则、公式的教学。

定理、法则和公式在教科书上展现在于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完美无缺”的逻辑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定理、法则、公式的发展过程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定理、法则和公式的内容,更应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然,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侧面来理解知识。

3、  教师加强例题的示范教学。

例题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典型范例。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从直观引入,要使小学与中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本一般都给出一种较好的分析和解答。如果教师就题论题,象“电影”一样重演一遍,那么例题教学的风采就被扼杀了。对于例题教学,我们应重在“引路问津”,认真分析例题解法的思路选择,探究是否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同时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考一下课本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等,注意解题规范与合理运算,从而使例题起到示范的作用。

4、  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对公式的变形与逆用,加强变式训练。

固定模式,固定位置的规范训练固然重要,但问题解答的多方面需要变式处理。事实上,概念、运算法则、公式、性质等包含着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两方面的含义。因此,对于解题教学,应对原题进行变式和改造,使问题形式灵活多样。既注重正向思维又注重逆向思维的讲解和训练,避免由于问题的单一性,封闭性造成的认知错误,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之外,强调运算的优化意识,使学生摆脱固有模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问题,提高训练效率,因为对一般学生来说,熟而不能自然生巧,还需要教师的有效点拔、引导。

5、  注重培养学会归纳总结,探索出一般规律性。

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之后,我们应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其目的一是为了将知识归纳成系统便于记忆;二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该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并从中悟出新知识或新的数学方法,以达到增强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6、  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一丝不苟、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除了对学生有量的要求,还应有质的要求,尤其是对解题的速度的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板演不同档次的习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练学生临场发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速度,同时还能及时发现运算错误和学生知识上的障碍,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有效点拔,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7、  教师上课前的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认知误区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认知误区的主要方法。讲课前,教师应尽可能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以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认知错误的发生。因此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见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错误而教师未察觉,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了,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到错误并有效控制,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而打下基础。

8、  教师课学堂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在课堂上,要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要分析其原因,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纠正错误。

9、  教师在课堂后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典型的错误,加以评述,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一次经历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学生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通过对认知误区的分析,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产生的认知错误的原因所在,从而引起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找出思维的弱点,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这样就需要学生多质疑,多问几个“能够吗?”“为什么?”。让学生克服思维表面化,绝对化以及不求甚解的毛病,养成对问题的进行深入钻研与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在要领的学习中首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其次要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中,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理解它的含义,切忌形式主义,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经过自己对解法的检讨与反思后,学生应该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灵活地运用有关的定律、公式、法则,并且要注意思维不应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解题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平时的作业与检测中所出现的错误并做好及时的查漏补缺。随着学生自己的学科知识全面落实和良好的习惯不断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质量也就越来越高了。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九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成长德行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非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于课内阅读,老师们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课课清、人人读。但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课标的要求,所以,加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还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实效。

主要研究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现状和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影响等。

1.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如:喜不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要读课外书?

3.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如每天能看多少时间书?具体阅读量是多少。

4.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如何对待他们的课外阅读。如:家长是否赞同孩子读课外书?家长是否陪同孩子读书等。

5.了解九学生阅读的障碍是什么。如:没有时间、缺少方法等。

6、了解学生看书类型,了解学生对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等。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对66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访谈。发放调查问卷668份,有效问卷660份,同时对不同户籍、性别、各成绩段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问卷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法,使所有抽样的学生在答卷中消除了顾虑和心理负担,使本次调查获得了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2.访谈法。

我利用课外时间,对九年级12个班进行了走访,随机抽样进行访谈,并如实、准确地记录下访谈资料。

本次对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涉及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

(一)九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

关于阅读兴趣方面,有75%选择“非常喜欢”、21%选择“比较喜欢”、3%选择“一般”;39%的同学平时能“主动阅读”,61%的同学在“老师要求”下读书;60%—80%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很有意思,可以学到知识。15%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具有消遣性。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喜欢的阅读方式有“小组阅读”和“个人默读”“表情朗读”。

(二)受应试教育及升学压力影响,九年级学生阅读时间十分欠缺。

30%的学生每天读书在20分钟左右,8%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25%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每天没时间读课外书的占到37﹪。

(三)九年级学生阅读书目较单一。

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阅读教辅读物占到70%。科普类只占8﹪,故事类占到16﹪,其他6﹪。可见我九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呈现单一化趋势。

(四)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

家庭藏书50册以上的家庭占45%,20—50册的家庭占40%,20册以下的家庭只有5%,说明我校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支持孩子读书占38﹪,不支持不限制占33﹪,反对读课外书,认为影响学习占29﹪。这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增大、负担沉重关系很大。

(五)影响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1.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大因素。在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阅读的最大障碍是功课太多,没时间看书。

2.书源单一,我校九年级学生有60%的学生只读自己购买的书,或与同学借阅,因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3、家长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重视还不够。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家长不能定期为孩子购买图书,并且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本人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注重家庭中读书氛围的营造。

4、部分学生追求浅阅读,即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对文章内容只知大概,而不去细细揣摩。个别学生满足于故事、漫画带来的视觉惊喜与消遣,对于故事本身的教育意义及文学价值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对文学名著敬而远之,束之高阁。

5、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为学生设置有读书卡,写读书笔记,但读书方法指导较少,具有无序化、盲目性的欠缺。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读书,自愿或自觉读书的很少,未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

6、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未达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九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通过调查,只有5%的学生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阅读量,而95%的学生都不达标。对语文课标推荐的名著只有9﹪的学生做过全本阅读。

针对当前现状,我们拟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研究者。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篇篇有名句、一日一记、三日一诵读、一周一好书、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4、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5、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街道图书馆、书店等地去借或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建立了班级佳作园地,以写促读,把同学的优秀作文都贴到佳作园地上,与同龄人交流,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6、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唐诗宋词精选》、《论语》、《读者》、《意林》、“四大名著”、语文课标要求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学生指定长远阅读规划,坚持长期阅读。

7、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8、家校沟通,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动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帮助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等。

9、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读书讲座、沙龙、文学社、校报等平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0、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以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名虔诚地读书人;在和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实用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终生与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学生人生路途中的“指路明灯”。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补充延伸,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对教学给予及时的评价,在“教”与“学”中起着纽带作用。数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功能定位就是“基础性和服务性”,这一说法的提出往往会被一些学生理解为数学的学习不再那么重要。我们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尤其是对基础课程,不重视。他们常说: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混毕业[1]。学生在作业方面的消极情绪表现得尤为明显:课堂作业应付了事,课后作业字迹潦草、拖拉,缺交、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面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教师也有很多的无奈,学习缺乏刚性的目标使学生将任何作业都认为是负担,抄袭也使得教师不能从作业批改中获得教学信息反馈,教师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及时掌控而使得作业的功效不能在复习巩固环节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觉得作业没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积极思考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治疗学生作业问题的良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种积极的心态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

二、调查实施。

要治疗,就要知道病因所在。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高职二年级23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问题1:你对数学作业感兴趣吗?

数据表明,52.17%的学生对待数学作业缺乏兴趣,他们当中有些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较差,本来就讨厌数学;还有一些学生是懒惰,不愿意学习。这也是导致数学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主因之一。

问题2:平时课后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吗?

学生对这题的回答与教师在实际批改中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实际批改时发现的抄袭的比例近80%,但从调查数据上也能看出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抄袭的原因主要有:1.不愿意做;2.题目较难,不会做;3.有问别人的习惯,总认为自己数学不行,别人的才是对的,学习上缺乏自信。

问题3:对待需要订正的作业题,你及时订正吗?

订正作业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行动,上表的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被动,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将学习作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很多学生只是在等待着指令,等待着毕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也使得作业失去了应用的功效。

问题4:你是如何完成课堂练习的?

课堂练习也是作业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及时得到教学反馈的很好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心态明显优于课后,这主要是因为在有一定限制和约束的课堂,在新知识刚刚获得的记忆兴奋点上,完成这样的练习在学生心理上是一种顺势而为,压力较小。但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对新知识尚未明了或本就拒绝学习,他们在课堂练习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消极应对。

问题5:课堂练习在你的数学老师的教学中大致占多少?

笔者认为,课堂练习是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练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教学课时紧张、教学内容繁杂、课堂指导的掌控等多种因素,约50%的教师还是会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灌输为主,将学生的实际操练安排在课后,但课后学生的不自觉又使得通过作业来巩固新授知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问题6:你的数学老师一般是如何评价课堂练习的?

由于上课时间有界限,因此约56%的教师会选择在学生课堂练习结束时用集体讲评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课堂练习的评价,这样可以整体掌握知识主线,围绕教学重点,突出解决教师所预测的解题难点,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较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但也会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教师的经验起了主导作用。同学交流虽然能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较难对整体进行掌控,有时反而会影响到课堂纪律而浪费教学时间。

问题7:数学课后作业一般选自哪里?

高职阶段是以课本为主,很少使用教学辅导材料,虽然符合“减负”的要求,但也暴露出教科书的一些不足之处,统一的教科书要兼顾各类专业,还是以数学体系为主体,较少分专业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较难体会到数学对后续学习的作用。

问题8:数学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上表数据表明,约75%的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或课堂笔记的指导才能顺利完成数学作业,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知识掌握必须通过作业来加以巩固。在设计问题时,有个缺陷,就是未能列出“有问题请教老师”,这是因为现实中,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情况非常少。

问题9:你最喜欢何种类型的作业题?

从学生的主观来看,65%的学生只希望完成与例。

题接近的作业,缺乏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问题10:你希望通过作业与老师交流吗?

上表的数据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害怕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三、调查分析及反思。

(一)调查分析。

1.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

学生对数学作业缺乏兴趣,抄袭或参考其他同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原因在于:

(1)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有困难,不愿意做作业。

(2)课堂教学内容较多,不能全部理解、掌握,自己也不愿意看书或通过笔记研究不懂的地方,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完成作业。

(3)数学学习上一直不自信,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看看别人的答案,就不放心。

(4)根本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5)从作业订正情况也能看出,学习缺乏主动性,削弱了作业的功效。

2.数学课堂练习情况。

课堂练习能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较为主动地进行习题的操练,巩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计划、考试要求、课堂掌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师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般以讲授知识点和借助于例题教授解题方法为主。受课堂时间和教学掌控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集体讲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

3.作业来源及要求。

(1)基本以教材及相配套的练习册为主,很少使用其他教学辅导材料。统一的教科书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需求,与学生后续学习相关的内容比较少,学生较难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作用,而对数学渐失兴趣。

(2)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大部分缺乏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一般只希望依葫芦画瓢,依照着课堂笔记,完成与例题接近的作业题,而稍加变化的题目就需要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完成。

4.在作业中体现出的师生交流问题。

在现实中,课后能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二)反思。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反析,笔者认为:

1.应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系统地设计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整体的作业内容,完善作业形式,开发校本作业本,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为教师批改作业和及时反馈提供便利,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开展对数学作业的系统研究,从作业来源、作业形式、作业批改、作业反馈等诸多方面入手[2],以职业学校文化课程内容选择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即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从“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实际应用”等多方面完善课后习题的层次;结合小组讨论、数学探究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练习;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开发”理念下,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需求,通过变通课本例题、有效利用书本练习、研究开发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类习题等方法,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一

大学理工科学生都要学习“高等数学”。但是有很多学生为学习“高等数学”而苦恼,他们感觉“高等数学”学起来很吃力,抱怨“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为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教育模式与考核方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本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认可的教育模式及考核方式,最后提出了建议。

此次问卷发布在“问卷星”专业在线调查问卷平台,以电子版进行调查,共有783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参与答卷,其中男生349人,女生434人;大一的学生占50.57%,大二的学生占26.56%,大三的学生占19.67%,大四的学生占3.19%。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建议和期望、网络视频教学与答疑、网上考试制度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遇到的困难多,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特别满意,希望有所改善。而对于网络教学与考核则表示愿意尝试。

综合分析可知,我校大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上并不主动,且动机比较实际化。

这部分采用的是多选项问题调查。据调查统计,我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并不乐观。而问及原因时,近65%的学生表示是因为毅力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对,有大约54%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主观上不主动学习,也有半数学生是因为把时间花去学生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见图3)。

而问及学生听课兴趣不大的原因,有近半数学生表示是因为教师的讲课方式、讲课内容和课程的实用性。

其次,3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对课程本身不感兴趣。

而问及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时。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的惰性、过于依赖期末考试的重点和学习氛围不好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有半数学生是因为课程太难学不会,于是就不想学(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弱,没有较好的学习工作规划。

学习上遇到问题时,68.79%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先思考一段时间,解决不了再查找参考书;14.14%的学生会把解决不了的题目丢在一边;13.38%的学生会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既然学生大多喜欢上网查找资料,那么学校可以多多完善、宣传相关的校园网站,以帮助学生学习。

除了寻求教师的帮助,63.31%的学生表示愿意在班里建立学习小组(大约5~10人),小组定期一起学习讨论,将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起来,再向教师求解;56.56%的学生表示愿意从班里选出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组成一支答疑队,平时有疑问可以先问他们,他们解决不了再汇总询问教师;45.73%的学生则喜欢自己上网查找答案(见图6)。

大约60%的学生认为最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掌握课本知识后主动寻找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近32%的学生选择寻求教师的指导再结合自身的兴趣学习。

在提高自己学习质量的问题上有大约70%的学生喜欢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搭档互相监督鼓励。而近60%的学生则认为多多和教师接触,培养和教师的感情同时增进对该学科的兴趣能帮助自己学习。

有77.32%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定期提供一些比较典型的、概括性强的题目以供练习,54.27%的学生希望教师在qq上创设讨论组,学生可以随时将待解答的问题放上去,教师看到后进行解答。49.68%的学生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让学习委员收集问题请老师统一解答,44.71%的学生希望教师有固定的坐班时间,留在办公室让学生去咨询(见图7)。

由分析不难发现,我校大学生在学习上还是希望得到教师较多的帮助,很注重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又希望教师讲课能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视频教学,大约56%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希望先试行一段时间,26.5%的学生表示喜欢,但是有近18%的学生直接表示不喜欢。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视频教学的优点是听课方便、在自己寝室就能上课,有近半数学生认为这种网络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学生担心的是网络问题和环境会影响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其次是担心提问不便和与教师同学接触变少。从分析看来,学生比较担忧的是自律性问题,如果真要实施视频教学的话,如何监督学生认真听讲成了一大问题。60%的学生喜欢网上答疑,觉得平时课间时间太短、与老师接触机会少,网上答疑方便又省时,也有利于性格腼腆的同学提问。余下学生表示不喜欢,更喜欢当面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认为教师当面讲解更有利于理解。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上该放什么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教师讲课的视频、参考书和定期更新的题库。其次有63%的学生则希望能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

分析报告显示,与传统考试相比,74.65%的学生担心考试监督方面可能不够,会影响公平,52.74%的学生认为网络解决了笔答试卷存在命题不严谨、阅卷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62.42%的学生却认为网络考试方便,且没有传统考试氛围的压迫感,不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在传统考试与网络考试的选择中倾向前者的较多,其次是表示中立的。在考试制度的改革问题上,68.41%的学生希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只做参考;另外有大约60%的学生希望增加考试的灵活性,应用多于理论和调整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所占份额大于卷面成绩。

当前我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1.本校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独立思考性不强,过度依赖于参考书和教师。

2.本校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自觉性、自律性不够,学校要鼓励大学生从中学的依赖性学习习惯中跳脱出来,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

3.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请教问题,希望上课方式更加生动,也希望所学教程能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挂钩。若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从根本出发。建议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更多地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4.本校大学生对网络平台教学和网上考试并没有太大的抵触,但也没有过于明显的拥护,这是因为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希望学校可以先试行,让学生接触后再做考虑。但是学生对网上答疑还是比较推崇的,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二

高效课堂的构建最根本宗旨是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水平、情感培养、实践与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初中数学是集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其他理科科目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方式形成的问题。为了详细了解我校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组织本次调查分析。

从学生角度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方式。调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态度;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及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桥山中学初二年级2、3班90名学生。

(二)访谈: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对课题学习的认识及开展课题学习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式方法等。

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百分比统计。

(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态度。

1你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

a很有兴趣。

b有些兴趣。

c兴趣一般。

d不感兴趣。

人数。

27。

20。

28。

15。

百分比。

30%。

22.2%。

31.1%。

16.7%。

问题1意图在于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52.2%的人对数学比较有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可以“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很有用”,“很奥秒”等。但也有31.1%,16.7%的学生兴趣一般或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很“枯燥、”“无趣”、“做题思路太麻烦”、“做四道错三道、学数学还不如不学”甚至还有同学认为数学是“只做题、没创新、无乐趣、不好玩”等等,从中可以大致看出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学习数学有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因此挫败感强,逐渐丧失自信;(2)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慢慢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形式多样,适当组织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小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

2.下列说法中你赞成的是。

a数学很重要,干什么都用得上。

b数学使人成就事业。

c数学使人头脑灵活。

d数学很枯燥,无用。

人数。

30。

6

40。

13。

百分比。

33.3%。

6.6%。

44.4%。

14.4%。

3.在五彩斑斓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你____发现可以用数学解释的现实问题。

a经常。

b有时候。

c很少。

d从未。

人数。

21。

32。

30。

7

百分比。

23.3%。

35.6%。

33.3%。

7.8%。

从2、3问题中可以看出,约有一半同学对数学有积极的认识。如在第2题中,有44.4%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可以使人头脑变得灵活,33.3%的人认为数学很重要,干什么都用得上。在问题3中,有58.8%的学生经常或能发现可以用数学解释现实问题,这说明他们还是能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但分别有33.3%、7.7%的同学只是偶尔或从未发现数学能应用于现实世界中,这也间接地说明我校的教学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方面做得还不够,这方面应加强渗透。比如在情景引入方面,在应用题的编制上应多从学生周围的生活出发,或是设计一些课题小活动,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等等。

(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习方法。

4.对数学课你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吗?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对数学课你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吗?

a

经常有。

13。

14.4%。

b

偶尔有。

48。

53.3%。

c

从不。

29。

32.2%。

5.对于老师没有布置的课后练习题,你是。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对于老师没有布置的课后练习题,你是()。

a

每次都认真做。

20。

22.2%。

b

有时做,有时不做。

34。

37.8%。

c

很少做。

20。

22.2%。

d

从来不做。

16。

17.8%。

通过以上两题,可以看出我校初一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较弱,需加强学法指导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第4题中,有32.2%的人从不预习和复习,一半以上的人只是偶尔预习和复习,在第5题中,对于老师没有布置的课后练习题,只有22.2%的能认真去做。通过平日的观察与访谈,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独立、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更谈不上预习、复习或自己主动找题练习了。因此,从初一起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你在学习数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你在学习数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

a

探究、合作学习。

14。

15.6%。

b

多数独立思考、少数靠老师讲。

29。

32.2%。

c

多数老师讲、少数独立思考。

35。

38.9%。

d

完全靠老师讲。

12。

13.3%。

7.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常与他人合作或参加小组讨论吗?()。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学习中,你常与他人合作或参加小组讨论吗?

a

经常。

15。

16.7%。

b

一般。

35。

38.9%。

c

很少。

24。

26.7%。

d

没有。

16。

17.8%。

问题6、7中,在学习数学中,有38.9%的学生学习数学仍多数靠老师讲,少部分独立思考,13.3%的学生则完全依靠老师的讲解,这两项合起来达到了52.2%。只有16.7%的学生会采用合作、探究学习,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困难时,会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但也有44.5%的人很少或根本不参与讨论,学习方式法和形式比较单一。

2、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8.是否经常向数学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是否经常向数学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

a

经常提出。

11。

12.2%。

b

偶尔提出。

42。

46.7%。

c

只关心我感兴趣的。

23。

25.6%。

d

从来没有。

14。

15.6%。

在提出问题方面,只有12.2%的学生能针对自己目前所学内容经常提出问题。有46.7%的学生只是偶尔提出问题,也有15.6%的学生从来没有提出问题,这说明我校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这可能也是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与体验。

9.对于数学难题,你的态度是?()。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对于数学难题你的态度是?

a

自己思考。

17。

18.9%。

b

先思考,后讨论。

25。

27.8%。

c

一不会就问同学或老师。

48。

53.3%。

在难题面前,少数(46.7%)学生有较正确的态度和观念,认为应先独立思考,或先思考后讨论。但实际上,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好,大致每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遇到难题能独立地想一想或思考后讨论,还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基本上是遇到难题就放弃等老师讲,或干脆不练。所以在普通校还必须通过数学学习或数学活动时时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和学习态度。

11.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a

没有。

11。

12.2%。

b

偶尔有。

30。

33.3%。

c

经常有。

30。

33.3%。

d

有过感觉不明显。

19。

21.1%。

由上表可知,解决数学问题后经常有愉悦感的人只有33.3%,多数人或是有过,或者是感觉不明显。因此,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或数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10.老师平常上课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老师平常上课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a

注入式教学法。

10。

11.1%。

b

启发式或发现教学法。

62。

68.9%。

c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

80。

88.9%。

d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82。

91.1%。

12.在数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在数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

a

经常。

24。

26.7%。

b

偶尔讨论。

59。

65.6%。

c

很少有讨论的机会。

43。

47.7%。

d

不知道讨论什么。

17。

18.9%。

由11题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都能选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68.9%)、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88.9%)、计算机辅助教学法(91.1%)等,但也有少部分人(11.1%)选择了注入式教学法。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方面,只有少数人(26.7%)选择在数学课上经常进行小组讨论,但更多人选择偶尔讨论(65.6%),很少有讨论的机会(47.7%),或根本不知道讨论什么(18.9%)。这说明合作学习在数学课中体现的还不够。在数学课或活动中,应努力创造机会,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13.在你的数学作业中有老师给你的评语吗?()。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在你的数学作业中有老师给你的评语吗?

a

18。

20.%。

b

很少。

27。

33.3%。

c

没有评语。

45。

50%。

14.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可以激发你对数学的?()。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可以激发你对数学的?

a

极大兴趣。

25。

27.8%。

b

无所谓。

27。

30%。

c

信心。

48。

53.3%。

15题。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如何完成的。

问题。

选项。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如何完成的。

a

我自己独立完成的。

25。

27.8%。

b

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37。

41.1%。

c

从资料上照抄的。

17。

18.9%。

d

直接抄同学的作业。

11。

12.2%。

在数学学习评价方面,由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很少有教师(33.3%)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评语。对于作业的处理,大部分老师只改对错,很少有鼓励或建议性的语言。而在第14题中,有81.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扬或奖励或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和信心。由15题明确感知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非常薄弱有约72.2%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找适当机会多鼓励、多表扬无疑将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通过对初一中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在对于数学的认识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方面,多数学生都有积极的看法;认为数学很有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且有一半以上(52.2%)的人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这是好的方面,也是开展课题学习活动的基础。

(二)、学生对于数学难题的态度很好,但行动落实并不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自主性差、合作探究、交流能力不够;问题意识弱,进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也就不明显。因此,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教师的教学以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具体表现为多讲多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很少有合作交流、探讨的机会;评价方式单一,作业基本只判对错,以分数定高低的现象还较普遍,激励性评价做得不够。

通过以上调查小结的归纳,发现我们初一年级同学的数学学习的主要问题在于问题意识淡薄,造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意识、获取知识愿望的心里倾向薄弱。

1、数据反映问题意识。

第3题用数学解释生活问题约有41%不曾用过,第5题在课后题的处理上就有约40%的同学很少或不做老师没布置的习题,第6题在学习方法方面就有约52.2%的学生多数问题靠老师讲或全靠老师讲,第8题向老师提出问题方面只有12.2%的学生经常提问,第9题对于难题的态度53.3%的学生靠问同学或老师被动解决,第10题对于解决问题后有愉悦感方面约有33.3%感觉不明显或就没有。这6个数据反映了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严重缺失的是问题意识。

2、由问题引发的决策。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生产生活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描述,只有对问题有意识地去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初一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必须针对现状做课题为“初中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研究。

(1)、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依据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过程。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可以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更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学习习惯。对于比较简单的章节,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之后由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解本节内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

(2)、可以向学生介绍进行预习、阶段总结、复习的方法,并指导他们来完成;等途径加强对初一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可以由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3)、教师要要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学习、创造热情更加高涨。大致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摒弃“单一”的对错评价,提倡“多向”的优劣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有优点则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做到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在常规教学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机智艺术地处理学生的作业及活动报告,评价不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让学生自评或互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三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并且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实习的初一数学教师,我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是对本校初中三个年段17个班的部分同学(119名)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19份。调查后对问卷上的回答逐个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每个答案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一)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1、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的同学只有近一半(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11.8%,喜欢的占35.3%),还有43.7%的同学对上初中数学课的情感体验一般,9.2%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

4.2%的同学明确表示对学习数学完全没有兴趣。

3、数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1.8%,排在第二的有15.1%,排在第三的占40%,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36.1%。

4、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29.4%(其中很喜欢的只有5.9%),而有52.1%的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8.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5、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25.2%,是因为“中考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37.8%,而有31.1%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5.9%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二)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数学的少,依赖他人学习数学的多。

47.9%,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2.5%,最不喜欢的也占11.8%。这说明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三)影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教材内容的原因。不能说老师没教好,或说学生自己上课不听讲,课后抄作业等,更不能将责任全推到教材内容上,抱怨所学知识太难。其真正原因应该说这些原因都有一些,只是比重多少罢了。

1、调查表明,有45.4%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的风格对他们培养数学兴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老师的“个性品德”与“专业素养”分别占23.5%与21.8%,而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影响最小的是“外貌(年龄,衣着等)”。这说明教师上课的风格不能再是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而应改变,现在大多提倡“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让学生感到数学老师与自己共同学习,这样对他们具有一定的鼓励,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之一。

2、喜欢初中数学。

的同学是因为觉得“数学对今后的生活,升学有用”而对数学感兴趣。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而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了对自己有帮助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3、不喜欢初中数学的同学,有28.6%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有7.9%的同学回答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而认为数学“学了没多大用”的同学只有4.8%,但认为“数学太难”的同学却有49.2%,还有9.5%的同学有其它原因。这说明,教材内容偏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小学数学基础是否打好,也是学生对数学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材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学生自己也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

4、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最喜欢这一类型教师的学生占43.7%,最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数学教师占32.7%,而最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数学教师的学生,与最喜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数学教师的人数一样只占11.8%,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把生活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只有这样,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感与渴求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学”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四

我院是一所20xx年刚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专科的学院,高等数学是其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近几年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不好,考试过关率差。为了弄清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近期,笔者对我院刚学完高等数学的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为提高我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他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问卷调查过程。

(一)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笔者设计的问卷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高数感兴趣的程度及主要原因;学生学习的情感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学生对数学的建议。

(二)问卷调查对象。

刚学完高等数学的20xx级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5名学生。

(三)问卷分析方法。

给每名学生发一份调查问卷,采用一人一表的问卷调查。总共发问卷205份,回收204份,收到有效问卷200份。

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软件来分析学生的学情,并用表格的形式如实的表现出来,使数据更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你是我院哪个专业的学生?

a安全管理专业b计算机专业c金融专业d机电专业e食品专业。

安全管理专业:54人;食品专业:46人;计算机专业:100人。

(二)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兴趣的程度及主要原因。

2你喜欢高等数学吗?

从统计的数据看来,只有21%的学生喜欢高等数学,2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有5%的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47%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虽然对高等数学没有抵触心理,但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数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以说是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3你认为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没填“喜欢”高等数学的158人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太差,34%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内容太难,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够牢固,与高等数学内容衔接不上,以至于感到高数内容难。这一数据也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自信。18.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喜欢,11.5%的学生对数学没学习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只用传统的讲授法,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高数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的情感状况。

4你的父母关心过你的学习吗?关心过你是否喜欢数学吗?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状况,选择a、b选项的占了72.5%,学生们在学习高数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在精神上多关心他们,学生们会学习起来更加有积极性。

(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你在课外查阅过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资料吗?

在这一问题上,有80%的学生在课外没有查阅过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资料。说明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大多数缺乏主动性,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

6你怎么完成你的数学作业的呢?

有近半的学生表示作业是和同学讨论后完成,16%的学生是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只有35%的学生是独立完成。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五)学生的自我评价。

7你上高等数学主要是为了什么?

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有28%的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明确学习高等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8你认为学习数学对你的所学专业有帮助吗?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帮助。

(六)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评价。

9你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吗?

有41%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这足以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10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

有81.5%的学生都选择了“上课风趣幽默、有感染力的老师”,这也告诉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力的去感染学生。

(七)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

11你认为哪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最困难?

有52%的学生选择了微积分,微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基础。

(八)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建议。

有64%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学生对数学实践充满渴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引入数学实验课。

13你认为怎么样的数学课能够吸引你?

有63%的学生选择了“淡化理论,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数学课”,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理论,不要过多的讲解理论证明,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14你认为考试该怎么考核?

37%的学生选择了c,期末成绩不能只是卷面成绩,应该有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成绩等,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15谈谈对数学课的设想和建议。

学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淡化理论,多讲一讲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不能太多的运用课件,该板书要板书;讲得生动一些,不要讲得太单调、乏味;加人数学实践,不要总讲理论。

三调查分析引发的启示。

(一)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家长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甚少,学生学习过程孤单,学习缺乏自信,在大学里,老师需更多的关心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与学生们多谈心,交流,给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注重大学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在调查数据中显示,有近70%的学生感到自己数学基础差,高等数学内容难。所以要注重与中学知识的衔接,在前面的预备知识里实行查漏补缺,在讲到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时,要加强记忆,进行恰当的补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知识到大学知识的过渡。

(三)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调查数据里显示,有80%的学生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仅有35%,学生们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们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法上,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数学模式和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增加引导读书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法等。

(四)引入数学实验课,多讲与生活、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数学实验课主要借助数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并且实验课的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能够让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以往的“听数学”转变到如今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的过程。开设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课,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教师不再是以讲解教材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五)改变期末考核方式。

我院以往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学生要求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占30%,数学实验成绩占30%,期末笔试占40%。期末笔试成绩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数学实验成绩占30qo,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数学的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考核模式,能够更全面的考核学生。

总之,学院在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在改革,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应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大胆的将新的思想和新的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五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为什么喜欢数学?

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

3、为什么不喜欢数学?

a.上课不生动。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

4、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

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

6、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

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

7、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

8、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

10、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11、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

12、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3、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

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

14、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15、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注: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手里可供使用的余钱越来越多,多数人会选择将钱存入银行,那么如何让这些钱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我们需要调查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家出台的政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公民,我们应了解时势,联系自身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将钱款以合适的方式存入银行,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利益,而且也为支持民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利率,存款,理财

1、查找、访问有关部门以及银行的现有存款的利率和方式。

2、访问银行工作人员关于人们的存款现状。

国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项目年利率%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银行存款方式及利率的具体方案:

1、12存单法

每月提取工资收入的10%~15%做一个定期存款单,现在的工资账户一般都是活期存款,利率很低,如果大量的工资留在里面,无形中就损失了一笔收入。每月定期存款单期限最好设为一年。这样,从第二年起,每个月都会有一张存单到期,如果有急用,就可以使用,也不会损失存款利息;如果没有急用的话,这些存单可以自动续存。

12存单法的好处就在于,从第二年起每个月都会有一张存款单到期以供备用,如果不用则加上新存的钱,继续做定期,既能比较灵活的使用存款,又能得到定期的存款利息,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假如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会攒下一笔不小的存款。

这是一种与12存单法相类似的存款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与12存单法配合使用,尤其适合单项大笔收入的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假如年终奖金一下子发了3万元,可以把这3万元奖金分为均等3份,各按1、2、3年定期存这3份存款。当一年过后,把到期的一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三年定期,第二年过后,则把到期的两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5年定期,三年后,3张存单就都变成三年期的定期存单,致使每年都会有一张存单到期。这种储蓄方式既方便使用,又可以享受三年定期的高利息,是一种非常适合于一大笔现金的存款方式。假如把一年一度的“阶梯存款法”与每月实行的“12存单法”相结合,那就称得上是“绝配”了。

其中p为本金,r为每期利率,n为计息期数,s为本金p在n期末的本息和。 我国银行在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方式中,每期内的利息是按单利计算的。

例如:按20xx年公布的存款利率,2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年利率r =4.4%。所以1000元本金,在存满2年后本息和为:

s = 1000 (1+2×4.4%)=1088 (元)

我国银行现在有一项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本利转存业务,即存款到期,存款人可以把所得本息作为新本金按新存期再次存入银行,这样各期之间是复利计算。 在上例中,如果把本金1000元的3年期存款连续本利转存4期,到期后的税前本息和应为: s=1000(1+3×5%)^4 =1322.5 (元)

如果计算利息税,税率是5%,税后本息和如下:

s = 1000 +[(1322.5-1000)×(1-5%)]=1306.4 (元) 复利法同样适用于所有人。

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的收益情况也不同,对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收入的人群来说,选择一项最适合自己的储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看自身的实际情况,还需与时俱进,了解国家政策。作为学生的我们,更是要主动探究,对形势作出具体的分析与相应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民生并从中获取更多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数学调查报告篇十七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被分到宝鸡斗鸡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用心地发奋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忙。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用心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状况。

在此,我说一下自我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咱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好处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期望我的认识能对自我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教的状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在宝鸡市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五,因此近年来生源不断增加,因此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宝鸡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基础薄好,但是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贴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到达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此刻的学生比较懒,对领悟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这门课,认为发奋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因此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发奋了也不必须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能够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资料。我自我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能够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状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状况不一样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对于成绩个性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但是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不必须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正因数学的教学课堂很关键。正因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因此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因此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我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到达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领悟潜质差,合作潜质欠缺,实际效果为到达但花去了超多的时刻,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学习的状况。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领悟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数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能够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领悟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领悟规律,找到适合自我的领悟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忙他们尽快地把领悟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领悟。此刻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一样,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数学知识。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钟爱的,很感兴趣,但是等时刻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刻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领悟数学的用心性。

调查中,学生期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因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状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必须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领悟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领悟数学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资料,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样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期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钟爱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期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我,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期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兄弟姐妹,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钟爱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咱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我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刻为7点30分,由于较长,学生在这段时刻显得疲惫,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刻领悟。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透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领悟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能够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用心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我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能够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明白。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此刻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方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推荐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领悟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此刻咱们讲尊重,不仅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用心地鼓励他去领悟,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就应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好尖锐刻薄,不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就应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兄弟姐妹,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状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透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我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用心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状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2280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