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教案的编写可以参考相关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透过家长校园授课,教给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2、教给家长处理孩子早恋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校园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资料:
各位家长,大家好!
这天在座的都是学生的家长,据我了解,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最担心的是孩子交异性朋友的问题,这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谈这两方面的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再给大家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力所能及的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在每次培训班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厂长好当,科长好当,但是“家长”并不好当,尤其是这天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盼孩子成功,就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对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的压力很大。此刻做家长的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没有教子的经验,我们不可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能够指望下一个。我们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此刻的社会竞争又是如此激烈,我们都感到输不起,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失败。尽管此刻大家都在喊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国家的升学就业形势仍然那么严峻,你考不上大学,甚至说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工作都是问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为孩子的将来思考,首先就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又把这种压力有意无意的传给孩子,个性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会随着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多少年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此刻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
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心里十分高兴,当别人问起孩子的成绩时,家长的得意、自豪之情就会溢于言表,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都强烈。孩子考试分数低,家长往往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感觉低人一等,感觉很没面子,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那种失落、那种无助、那种焦灼会让人寝食不安。
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就应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有一对夫妻在讨论孩子成长状况时,爸爸说,这孩子不太懂礼貌,对大人和同学说话都没礼貌那怎样行呢?妈妈立刻辩护说,只要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好,礼貌不礼貌是小问题,有礼貌又怎样样呢?有礼貌考不好也没用,上大学看你分数,你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再怎样礼貌也只能是落榜。这位母亲说,不要管太多了,管好他的学习最重要。
还有的家长说:“晚上看着孩子在台灯下写作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相反,如果孩子和我一齐看电视,我就心烦,担心孩子长大后还能不能有饭碗?”
这是不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家长就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发展自己的个性,怎样培养健康心理,怎样培养创新精神上。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
误区之二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有些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样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给比下去。有一位学生就对家长说:“您再说别的孩子比我好,我对自己就没有信心了!”。
一个女孩在初中一年级时学习成绩一般,之后她在初中二年级考试排队又降了二十多名,受到她爸爸严厉的批评。她爸爸警告她初三必须要考好,结果这孩子在初三的期末考试中感到第一天的考试成绩不好,就喝了敌敌畏自杀。
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应。作为家长,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应告诉孩子,考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与孩子一齐分析,是题难不会做,没审好题,还是做题马虎,做的慢没做完。把问题了解清楚后再有针对性地帮忙解决,这样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如果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对于指导孩子学习没有任何帮忙。
请看一些简单化的做法:
“快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到达**分,考到**名,考好了有奖励。如果考不好,你什么也甭想。”
“把成绩单给我拿出来--就考这成绩呀!我看你越来越没出息!”
“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你是越来越倒退了!”
“从明天开始,你不许玩了,只能给我好好念书,什么时候分数上去了,什么时候再玩儿。”
除此之外,还有正颜厉色连训带骂的,甚至还有拳脚相加的。
1、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潜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潜力)。透过考试试卷和平常的作业,能够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状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2、要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职责心问题。就应具体分析,孩子学习不好是什么原因。
3、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学习态度、习惯都比较好,成绩却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家长能够一科一科地帮忙孩子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善措施。当然有时家长可能也不明白一些学科的特点,能够主动找老师帮忙分析。
4、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每个孩子在这四个方面的潜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潜力弱,有的观察潜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潜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潜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5、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
我们先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课堂上老师提问次数少,或者老师与自己交谈少等。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既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也缺乏感情。
3、因为纪律问题或某方面的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4、被老师冤枉,老师又没有发现或不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有时也难免会出现方法不当,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另外,还能够指导孩子学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应对面沟通时心里发怵,这种状况能够让孩子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告诉老师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老师多半会理解学生的意见。
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评价孩子,而且,透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总之,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就应注意:
1、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要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
有些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考试务必到达xx分。”这样,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就应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订好计划,改善方法,越具体要好。当然要以孩子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他。
2、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忙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
家长就应主动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听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看看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3、改变看成绩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
我们明白了分数背后有很多因素以后,就能够改变看成绩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考试过后不要天天催问“成绩单发了没有?”
孩子给家长看成绩单,家长应持续平静的态度,能够说:“你主动把成绩单给家长看,很好。让我们坐下来具体分析分析这次考试状况,好吗?”
孩子迟迟不把成绩单拿出来,能够启发他:“这次考试就应总结一下,你先思考思考,这天或明天晚上咱们一齐分析分析。”
孩子成绩不好,不要简单责备,而要采取理解的态度:“这次没考好,咱们再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什么时间一齐讨论讨论?”
这些做法只是推荐性的,各位家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选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
孩子进入高中,家长,个性是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孩子出现早恋问题,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一旦陷入早恋,往往会影响学业。担心归担心,我们又不能不让孩子与异性交往,为了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又避免早恋,我们首先就应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的特点。据专家研究,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特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女孩子九岁至十一岁左右,男孩子十岁到十二岁左右(大约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是性别意识觉醒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确认了自己的性别主角,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齐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与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女孩子十一岁至十三岁左右,男孩子十二岁到十四岁左右(初中一年级)。此时,男女生在一齐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女孩子十三岁到十五岁左右,男孩子十四岁到十六岁左右(初中二年级至高一)。这时,男孩女孩的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喜爱的对象,会给与个性的注意和关心,感情上期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这一时期,异性同学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或者一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都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吸引力,都会让他们沉醉其中。这时候的孩子个性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表现出心神不定。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大约进入高二以后):钟情,就是很专一的倾慕、爱恋某个异性。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普遍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在此,给家长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主角,在与异性同龄孩子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个性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礼貌礼貌,多关心班群众的事情,为群众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等。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个性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打闹,不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群众生活,用意志力克制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地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用心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感情的发展和今后的婚恋观。所以,在家庭里面,夫妻之间要做到感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现出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要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个性坏,没有好东西”之类。另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做过分的亲昵动作,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无论在什么场合,家长都要注意礼貌礼貌,尊重异性,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有时在酒场上,男同志会讲一些荤笑话,或者是拿服务小姐开玩笑,如果没有孩子在场,大家谁也不会太在意,如果孩子在场,我想男同志还是要嘴下留情。
(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既不能听其自然,也不能捕风捉影。
有的家长对孩子与异性交往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有的家长严密监视,捕风捉影,随意训斥。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对的,很难使孩子构成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的潜力。
(四)对于确实出现早恋苗头的孩子,不应盲目苛责,强制压服,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忙孩子走出早恋的漩涡。
有的中学生确有早恋苗头,写情书、单独约会、卿卿我我。家长明白了,往往怒火中烧,采取强迫措施,严厉对待,棒打鸳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有一个校园搞了这样一个调查,放暑假的时候,有一批谈恋爱的同学都回家了。结果发生了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受到父母干涉;一种状况是父母没去管他。假期结束回来,校园统计成功率的时候,你们猜是一种什么状况?结果是受到干涉的成功率高!这种事情越受干涉越容易成功。
在那里有关中学生早恋的话题我想多谈一点,因为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中学生的恋爱一向被称为“早恋”,是不被允许的。尽管此刻已有专家推荐停用“早恋”一词,但并不证明大家已能理解中学生恋爱。据对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到,家长和老师还是十分担心中学生恋爱。但是,中学生的恋爱并不会因为家长、老师的担心而不见。相反的,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中国青年报》2002.2.28)。事实证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旦中学生出现恋爱现象,老师、家长表现出来的往往还是束手无策,最常用的就是“软硬兼施”。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只好“围追堵截”,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抽到断水水更流”,要么是孩子与父母、与师长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真正令家长满意的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大人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作为师长,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爱一旦产生,强行让它不见是不可能的。而那里的“爱”当然也包括中学生的朦胧的爱。我一向认为,中学生的爱不是罪过,它是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萌发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是“人之常情”,它是纯洁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说我们就该默许或纵容这种爱无节制的发展。相反的,我们就应行动起来,为中学生的恋爱做些事情。推波助澜吗?当然不!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感情!让学生在“爱”中成长,而不是在“爱”中受到伤害。
要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情感有以下两种状况:
一种是朦胧的情感。这是青少年恋爱的萌芽,在青春发育初期,也就是在初中低年级较为常见。表现为对异性的好感,并有亲近的欲望,模仿性强,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变化快、目标不确定,平时在学生中传说的“谁和谁好了”即属此类,这并不是真正的恋爱。这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师长的推荐,也最容易反复,教师、家长应注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经常性教育,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转移他们注意力。
另一种就是真正投入的恋爱,具有强烈的情感。这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学生中表现明显。他们不再是玩儿戏、“过家家”,而是真正投入感情。而且真正坠入情网的中学生,情感总是热烈的。由于他们爱幻想的关系,会把自己所爱慕的对象,想象成天空上少有、地下无双,并执着地追求。并且所有早恋者在遭到干预时都会表现出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坚忍不拔,哪怕是最没有性格的孩子,这时也无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最让我们头痛的。
中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早恋现象呢?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很多,有个人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还有家庭的原因。
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少年,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心理是比较微妙、比较脆弱、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对情爱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稍受暗示他们就会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去模仿、去尝试,而此刻他们所处的环境则正时时诱导着他们。先说影视书刊,情爱乃至性爱充斥其中,泛滥成灾,这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感朦胧期的单纯的中学生的心灵带来的冲击或者说是强烈的刺激,比成年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再说通俗歌曲,许多通俗歌曲都是抒不完的情,唱不完的爱,这些对中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比教师的谆谆教诲要“有效”得多。还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婚外情、婚外恋也无不让单纯的中学生看到成人对待感情尚且如此不认真、如此游戏,教师、家长的说教自然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这些纷繁的信息的刺激下,中学生心中产生各种朦胧的感情是不足为怪的,这都为他们过早恋爱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多数意志坚强的学生能抵挡住各种诱惑,持续住心灵上的宁静,而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则难以逃脱感情的纠缠。
了解了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早恋产生的原因孩子一旦发生了早恋,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克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的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感情,以真诚的态度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给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认识到:春天有春天的事情,夏天有夏天的事情,不要把夏天的事情提前到春天来做。还要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学习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而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完成学业,务必聚精会神,刻苦努力,全力以赴,才能成功;早恋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要求和强烈的情感交织,沉醉其中,就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个常数,在中学时代学习任务较重,要求较多,知识一环扣一环,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出于青春期的学生本来不大善于组织安排学习生活,一旦恋爱,会使学习成绩下降。如果让感情占据了头脑,事业心、上进心和职责感就会被挤掉;多种爱好、特长和有益的兴趣也都被男女私情所代替,对异性的追求冲淡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往往造成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以致荒废学业,浪荡一生。
2、对身心的健康不利。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方面还未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到恋爱上,不仅仅影响学习,妨碍智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因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3、会缩小交往的范围,阻碍社交潜力的发展。
早恋必然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沉湎于两人的世界,这就会失去许多社交的机会而导致日后与人交往的困难。
4、蕴含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
由于中学生情感好冲动,自制力差,缺乏对道德伦理的决定潜力,所以,一旦双方在热恋中失去控制,就容易产生出格行为,从而造成身心重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家长给孩子讲明道理以后,仍然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对此要始终持续坦诚、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
另外针对早恋的原因及特点,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二)教育孩子在男女交往时把握分寸,尊重并珍惜自己的感情。
我们提倡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这也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合理的需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还会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用心作用。但要让孩子明白,这只限于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情形之下,大家完全纯粹的同学或朋友的情绪在一齐研究功课或游戏,心中就应没有太多感情的成份,那样才是有益无害的。因为男女之间的友谊很容易转变为感情。所以做家长的要告诉孩子把握好分寸,尊重并珍惜自己的感情,不放纵自己的感情,不任其自由发展。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影响自己的前途。因为,绝大部分过早涉足感情生活的中学生最终都难以逃脱感情落空、学习退步的命运。
(三)家长要转变教育态度及方法。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现代的青少年已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幼稚,能够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对于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切忌蛮横地指责和干预,因为干预只会加速他们感情的爆发。我们要在尊重他们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感情珍藏起来,自觉地终止恋爱行为,防止陷入感情的漩涡,避免给自己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即使是对待真正谈恋爱的孩子,我们也就应讲究策略。
有一位妈妈这样来引导自己情窦初开的儿子,一个秋天的晚上,母子俩在林荫道上散步,上高中的儿子很认真地对妈妈说:“不明白为什么,我此刻就爱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得个性好,但是我越想表现好我就越紧张,我就显得越笨!”他还跟妈妈说了,他对某一个女孩很有好感。这位妈妈当时就想自己也是那么过来的,所以没有批评他,反而对儿子说:你这种想法在你这个年龄是很正常的,但是将来你长大了,你回过头来看此刻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叫爱,还会觉得很可笑。另外还说:你既然想要一个女孩喜欢你,你就要在魅力、人品、气质、才华等各方面做得出色点。因为没有一个女孩子会喜欢一个在各方面毫不出色的男孩。这次谈话能够说十分成功,从此以后,儿子有什么话都能对妈妈说。以后的`事当然不用多说,他忘我的学习了两个月,最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自己再回想以前发生过的事,就像光风霁月,轻轻划过,无影无踪了。
当然,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不同状况,做家长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对人终生有益,一个不良习惯构成,对人终生有害,我们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个人认为,孩子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在校园,人格的构成,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在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将自食其果。
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呢?
自觉学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诚实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守信、守时的习惯、负职责的习惯、办事认真的习惯、雷厉风行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礼貌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等等,在孩子习惯正在构成的时期,我们要尽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具体怎样培养,有机会再进行专题讨论。
力,家长也能简单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摘抄了这样一段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给孩子播种什么?怎样去播种?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吧。
各位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儿子或女儿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教育务必依靠自己的揣摩和付出,这的确不容易,但是谁让我们是父母呢!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二
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教育工作,除了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还积极运用网上家长学校这块小阵地密切家校联系,为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1、支持惠山区网校在我校安家落户。学校领导一听说区教育局要成立惠山区网上家长学校,有意向在我校借用一场所作为区网校的办公场所,我校领导二话没说,快速腾出一个教室作为惠山区网校的专用办公室。
2、为办好网上家长学校,让网校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校把网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目标,成立了网上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领导重视使我校的网校工作很快步入了正常有序的轨道。
二、宣传发动多层次。
为了使广大家长、班主任老师以及任课教师迅速了解网校开通的意义及工作方法,我们开始了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我们在教师大会上作了校信通的专题学习,让每一位老师都了解这种新颖、快捷的家校联系方法。其次,我们加大力度,做好家长层面的宣传工作。我们发放告家长书,人手一份,向每一位家长宣传校信通使用方便、沟通及时、收费便宜等特点,并征求家长意见。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期初家长会,继续向家长作细致的宣传,针对家长的疑惑,我们都给予热情耐心的解答。
三、组织培训多渠道。
在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如何使老师们尽快掌握使用校信通的方法和技巧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迅速开展各类培训工作。首先,我们聘请专家利用教师大集中时间进行全员培训。然后,专门对班主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从学生姓名、家长手机号码的输入、修改到信息的编写、发送、回复等。对于年龄教大的班主任,我们不厌其烦地给予亲自指导,同时还请同办公室的青年教师帮助这些老教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措施落实有保障。
1、把校信通使用情况与班级工作月考核挂钩,与星级级部月考核挂钩,与期末优秀班集体评比挂钩。
过去,我们学校采用家校联系卡的方式与家长书面交流,现在有了校信通后,我们鼓励老师积极使用校信通,要求班主任老师每月至少发送生均8条,任课教师每月2条。我们把此项要求分别纳入班级工作月考核、星级级部月考核,以保证家校联系的密切性。
2、积极抓好网校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校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常深入教师办公室了解使用情况,并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网校负责人反馈联系,及时解决,以求最快速度保证家校联系的畅通。为了保证48个班级校信通的正常使用,我总是做到:平时常到办公室走一走,做到心中有数;月中上网看一看,做到反馈督促催一催;月底通报说一说,做到表扬提醒相结合,激发教师使用的积极性。
3、加强切磋与交流。
我们常利用班主任例会请被评为“互动之星”的教师介绍自己使用校信通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利用校信通与家长互动的有效方法。并利用班主任期中工作交流会,请各位班主任老师围绕“校信通的使用展开沙龙研讨,分享彼此好的经验与做法,探讨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方法,以便提高使用效率。
五、效果显着体会多。
1、校信通有效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认识。
我校利用校信通这个平台,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责任感,端正了学生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如“易子不教”、“不打不成钢”,树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家教思想。
2、校信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更便捷。
为使家长能及时方便地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及生活情况,我校教师在每次重大活动之前都及时用信息的手段通知到每个家长的手中,使家长对我校的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今年7月1日,学校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学校暑期青少年活动暂停,情况紧急,涉及面广人多,在领导左右为难之时,我想到了校信通这个渠道,于是棘手问题迎刃而解,消息很快通知到了家长。
3、校信通使家校联系更及时更多样。
“家校联系次数多了;家校联系及时、方便;家校联系面广……”在谈到校信通的作用时,老师们如数家珍,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被评为网校优秀班主任的张宝生老师,在交流时言辞恳切地谈到,“校信通是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暮色四合,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和家务,我开始端坐于电脑桌前,开始与家长、孩子的对话:问题解答、节日问候、心理沟通……无数个我早已构想好的话题涌现到了我的眼前,我的手指轻快地跳跃着,面孔绯红,抑制不住激情四溢。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家长和孩子们,在桥上一起快乐地交谈、唱歌……”可以说,校信通,构筑了家校联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在,老师们,都十分乐意来做这项工作,很多老师都超额完成学校提出的要求。而家长们在谈到校信通时也颇为高兴,普遍反映这种联系方式快捷又方便。从整个学校工作而言,校信通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如9月,台风侵袭无锡,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发送紧急通知,告知家长第二天放假不要送孩子上学,我们充分利用校信通的群发功能,解决了及时、全面通知到位的困难。诸如此类,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特殊情况,校信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可以说,校信通,搭建了一座信息畅通传输之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现代化教育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校将继续坚持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之路,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促进相互沟通,携手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学习,我自己的几方面想法和各位家长商讨一下,向各位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纪律方面。
(1)孩子的礼仪教育。在家尊重长辈与父母(来去要打招呼);看见老师、同学养成招呼的习惯。让我们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同学。
(2)孩子的合群教育。有的孩子喜欢搅扰、进攻同学。这也是教师关注的。希望大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多规范自己的孩子。毕竟,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那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课间游戏、午间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活动做操排好队,听从指挥。一个注意事项是住校家长接送孩子的要求:希望每一位住校孩子的家长每周送孩子来校时都要和孩子约定一个固定的地点接他,如周五临时有事不能来接孩子,希望家长和村子里其他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商量好,帮忙接一下孩子。
(4)孩子的集体活动。学校开展集体活动要准时守纪,要支持孩子去参与,做好接送工作。
(二)卫生方面。
每位学生都带好纸巾、水壶,不带饮料零食进校园;随天气的变化,要记得带好雨伞、雨衣,自己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记住。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和零食带到学校,也尽量让孩子不带零花钱,懂得节约。另外,要记得给孩子剪指甲。
(三)生活方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二是书包里的书本文具要让孩子自己收拾。第二天上什么课,头天晚上要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家长代劳,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能会不知学习用品放在何处,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2、放手让孩子做家务,会帮忙做家事的孩子会学习。
孩子自己的事情当然让他自己做,除此之外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当他做完了家长要向他道谢“谢谢你帮忙!”告诉他,要认真做,不要随随便便,养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态度。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四)学习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带来益处,现在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老师会严格督促他们,在家里,需要家长的督促。他们一放学回到家,就要让他们把当天的作业先完成。做作业的时候,坐姿要端正,不要让他趴在桌子上或是脚翘着,跪着,否则在学校学的好习惯就全忘了,这样我们老师在学校做的都是无用功了。
2、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能让他们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者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将来功课多了就无法按时完,这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写完作业,要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主要是铅笔要削好(要求每个小朋友铅笔盒里有5支削好hb的铅笔)橡皮准备好,课本与本子要带好,看一下课表是否有体育课,注意第二天的穿着。平时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多给他买一些课外书,多让他知道一些科普知识,法制知识,安全知识。每天在相同的场所,相同的时间用功。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年级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条件的家里家长应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教学时间:
20xx年9月6日。
教学内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家长们应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三、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明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当代成功的家庭教育之必然。
2、建议家长注重自身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的锻铸。
3、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并能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三、教学方式:
互动探究。
四、教学准备:
1、进行相关调查及数据统计。
2、请几位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作好简单的3分钟以内的发言准备。
3、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思切入主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场景:
1、多媒体播放场景。
场景的大致内容如下:
过渡:各位家长,看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场景,你想些什么?
2、家长讨论。
3、交流讨论后归纳:
抛开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个场景至少告诉我们以下三点:(多媒体出示)。
(1)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子女对家长惟命是从。
(2)体现了孩子对新鲜信息的敏锐和悦纳的优势—————远胜于家长。
(3)呼唤了一种新型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成为说得来的“朋友家长”。
过渡:那么面对如此带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的尴尬,我们家长如何做孩子说得来的“朋友家长”呢?我们必须确立一种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
4、揭示主题: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过渡: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孩子对我们家长有些什么新要求,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我曾经选择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计102人,就相关情况作了一个问卷调查,现将内容归类,将调查的数据统计情况展示如下:
(二)数据展示剖析现状。
1、多媒体展示数据统计情况:
内容所占比例重智轻德轻视能力宠爱有余尊重不够示范不够方法简单期望过高。
90%73%60%70%87%65%78%。
2、多媒体出示:
孩子们想要的父母:
(1)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客观地看待。
(2)不要只看重孩子知识的发展,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要多关注。
(3)不要过分保护、过分照顾孩子,要提供机会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要多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
(5)不要只重言教,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6)不要只用说教、打骂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多研究并运用乐于让孩子接受的方法。
(7)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对孩子有着永无止境的要求。
过渡:各位家长,在了解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孩子对家长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来共同讨论如何适应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做孩子们说得来的“朋友家长”
(三)讨论互动达成共识。
1、实例引导:
多媒体出示实例:《一个可敬的学习型家庭》。
和,美国钢琴公主琳达珍蒂两次应邀到江苏南通演出时都要邀请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应陶同台演出。
这个小姑娘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自从小应陶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重新走上了一条特殊的学习之路,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他们很早就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兴趣培养,小应陶从4岁开始就学习美术、钢琴和舞蹈,他们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家”,什么“星”,只是想让孩子多一些兴趣和特长。后来,他们根据老师的建议,并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把业余时间主要放在了钢琴和美术上。开始,小应陶学钢琴挺有劲的,可慢慢地就哭着说不想学了。这对父母在生气的同时,仔细想过后,决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也不会弹钢琴,今后我不仅陪你学,我自己也一起学。”小应陶眨着小眼睛,似信非信。
妈妈说到做到,不仅每天准时陪孩子练琴,还专门带来笔记本,在旁边仔细地记录,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学乐谱,练指法。
妈妈的决心和毅力,终于让孩子明白,学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是这位母亲的持之以恒,陪出了女儿的兴趣,陪出了女儿的信心,也陪着女儿走上了成功之路。
不仅如此,在学校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便于互相沟通,妈妈就和她一起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草房子》等书。妈妈和孩子一起享受到获取知识和本领的欢乐,一起经受了意志的磨练,丰富了母女俩的共同语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孩子一起进行平等的沟通,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父母既是热心的老师,更是知心的朋友。平时他们有意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看似生活小事,却培养了她从小独立生活的能力。
正是这样一个家庭,正是这样一种家庭教育,11岁的小应陶被评为了市“十佳少年”,才有了开头的成果。
2、读了上面的实例,尊敬的家长,您觉得小应陶父母的哪些地方值得您借鉴?
3、家长互动交流后归纳:
(1)孩子出生后就重视家庭教育。
(2)很早就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3)不用过高的要求来要求孩子。
(4)在兴趣的选择上尊重孩子的意愿。
(5)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允许孩子有适应的过程。
(6)重视身教,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孩子。
(7)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积极情感的养成。
(8)和孩子共同学习,缩短年龄上的距离。
(四)反躬自问着力改进。
1、下发问答题:
就“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话题,您觉得急需改进和加强的是什么?
2、家长现场答题。
3、实物投影仪展示家长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并相机进行相关的解读式的讨论。
4、归纳出示和孩子共同成长“十要”:
一要拿下“家长长官”的架势,蹲下来看孩子;
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潜能、性格、需求,不“目中无人”;
三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温馨的家”;
四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五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多方面提高自身素养,让孩子信你、服你;
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七要每周抽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实践体验活动;
八要悦纳孩子们喜欢的新生事物,并做适当的了解;
九要经常陪着孩子一起进行共同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增进彼此感情;
十要有超前意识,具备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现场互动取经:
就以上“十要”,请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请4位家长就某一方面作3分钟以内的介绍。(预设)。
5、小结:各位家长,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话题。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每个家庭的氛围也各不相同,因此“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话题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我想以一段话作为结束: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孩子在成长。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应该做孩子:
身体的呵护者,
知识的共研者,
目标的引领者,
思想的指导者,
生活的管理者,
情感的沟通者,
情绪的调控者,
意志的锻造者,
能力的提升者,
创新的激励者。
(五)课后延伸落实行动。
回到家后,请每位家长设立一本“与孩子共同成长”记录本,建议按周次记录自己在“与孩子共同成长”方面所作的改进和努力,取得的收获或感悟,让这本记录本鞭策你时刻注意:现代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六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学家长学校培训教案,请参考!
教育目标: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重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60分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
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就网上游戏真过瘾进行讨论。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
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长们应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八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指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的组成、结构,家庭人员的意识、作风、气氛和情调都是隐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这里指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举“岳母刺字”的例子: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
1、过于溺爱孩子。
2、爱慕虚荣。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1、在“三理”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帮助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多媒体。
一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义重大。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意义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结合学校培养学生孝心规则,还应大力开展了“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学生的家庭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责任看成是一件“我要做的事”、“我愿做的事”。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大比拼”、“拼盘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要从平时做起。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如我校开展的“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当奶奶看到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100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喜得热泪盈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绝好时机。我们通过家长会要求家长敞开心扉,向学生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学生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然后组织讨论: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育学生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
1、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引导家长们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们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们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们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们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们,甚至于向家长们。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60分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
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就网上游戏真过瘾进行讨论。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
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九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史记)。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指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的组成、结构,家庭人员的意识、作风、气氛和情调都是隐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这里指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举“岳母刺字”的例子: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
1、过于溺爱孩子。
2、爱慕虚荣。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培训内容怎么写。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一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怎么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的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够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够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二
1、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引导家长们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们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们明确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们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们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们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们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们,甚至于向家长们。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三
课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广播。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加我校的家长学校的活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学后半个学期的情况,然后谈谈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2.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第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去学习,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第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做出全方位的准确地评价,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要从心理层面上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3.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4.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5.孩子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所以,要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这样去做:
(1)发现孩子独有的学习优势(学习偏好)和学习类型,为他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发现并且彻底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扰,利用自我管理式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为家长,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许许多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问题与他们和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关联的。因此,我要告诉你们的还有: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成绩如何,相信他肯定能学好。
三、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首先要使孩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加信心。例如有的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做功课时让他先做语文,而后才做数学,做数学时也是先让做简易的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他的信心,使之获得成功的乐趣.如果程序相反了,不但数学没有做好,连语文也难以做好,一旦灰心失望,所带给孩子的刺激将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要适宜,中间要有休息。
3、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
4、培养孩子独自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让他明白做功课是他应独立做的事。
5、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6、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7、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父母要树立榜样.父母爱学习,喜欢读书,对孩子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力,会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四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
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就网上游戏真过瘾进行讨论。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
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3、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20xx年11月8日 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的要求: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教学时间:
20xx年1月3日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家校合作。
教学过程:
一、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家庭教育就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延伸,得到强化,反之则可能会削弱学校教育。很多家长将孩子的一切教育都交给学校,首先我们老师很感谢他们对学校如此的信任,但是同时我也想提醒这些家长,第一,学校教育的时间仅仅9小时,在这9小时内学生需要接受新的文化知识;第二,学校不可能实现“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学习生活方式,所以教师不可能从学生起床到晚上睡觉,一切活动一一关注;第三,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儿童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占所有教育的首位。但是仅仅靠家庭教育也是不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三项教育各有其职,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与哪一方面的教育,而应该三者互相沟通,特别是学校教育,家长需要与教师多交流,这样不仅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德才兼备的孩子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培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养造就优秀的孩子吧!
二、家长的教育意识:
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识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行为和品德的形成。教育意识包括5个尊重意识、信任意识、锻炼意识、适应意识和发展意识。
1、尊重意识。孩子一出生,就成为独立的个体,无论年龄大小,他首先是一个人。家长应该培养他的独立性,设法帮助他成功。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推着童车走路,父母不要阻止他,要微笑地看着他给予鼓励,让他走得更快、更远、更稳。认可孩子想独立行动的意识并给予鼓励,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2、信任意识。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之类的话。即使孩子遭受了失败,走了弯路,也要理解、信任孩子。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叹气,而是要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信心。
3、锻炼意识。把握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迁就,不姑息,不过分保护。当3岁的孩子摔倒时,你可以不去扶他,要他自己站起来。10岁的孩子要和伙伴一起行动时,你不必阻止,但要耐心教他使之既受到锻炼,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之法和应急措施。
4、适应意识。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克服困难,注意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挑剔他人,要从自己做起。孩子嫌地方太小,你可以教会他利用空间。当孩子和伙伴相处不合群时,要教育他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方面不能“呵护”,要孩子学会适应他人和环境。
5、发展意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设计,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使孩子有广阔发展天地和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要发现孩子的长处,挖掘其潜力。不能让自己的好恶影响了孩子。总之,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l、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帅。
2、树立良好家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美满的家庭,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教育水平。
4、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
四、建立学习型家庭。
1、建学习型家庭就是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新观念、新技术,学习新理论、新经验,营造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求知识求发展的家庭学习氛围。读懂孩子这本书,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意味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学前儿童到高龄者,形成继续学习的教育过程,家庭成员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父母行为、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不断学习,调整自身潜在能力,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实现家庭成员"再社会化"的过程,实现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
2、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意识。
建立学习型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家长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指物质建设的现代化,诸如购买家庭影院、冰箱、空调、电脑、高档家具等,并且随着时尚不断更新它们的大小、品牌及自动化程度。首先,这些的确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突出标志,它们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休闲娱乐和教育学习活动,它们为建立学习型家庭提供了最根本的时间保障和物质保障。
同时,真正的家庭现代化不仅仅指家庭物质建设,还应合理地安排消费结构。现代家庭已不满足于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而是越来越重视家庭的智力与文化消费投资:或不惜重金参加培训和进修,或购买书籍报刊、家用电脑学习软件,进一步为建立学习型家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现代化物质的添购并不意味着现代人观念的获得,而做个现代化的父母才是建立学习型家庭所需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
家长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和子女的学习状况、学习需要,适当地选择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子女共同制定学习发展计划,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比如看电视能使人见多识广,但看电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电视里的知识多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这一方面不能代替读书;互联网使不同国家、不同地位和不同阶层的人平等地共享人类信息资源,使人足不出户晓天下之事,但是网上也有垃圾",对人危害很大。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新思维、新观念,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仍然固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天下无不对的父母"等陈旧观念,在子女学习上表现为不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强加于孩子,只允许自己说教,不许子女发表意见。
学习型家庭反对权威,崇尚真理,家庭成员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子女犯了错,要自我检讨,家长在子女面前也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为了顾面子而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不懂装懂。学习型家庭注重与子女平等交谈,互相商讨,不武断,不强迫,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重。棍棒教育"。
民主的学习型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子女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思维更易于创造性,学习成绩自然更会提高。
只有在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下,家长才能虚怀若谷,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这种家长不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发现孩子在其成长历程中给予自己的启迪和教育,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在成长中曾经失去的许多优良品质。这样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成才,家长自己也随之日臻完美。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的:
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当中,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
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教案篇十八
教学内容: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1、环境氛围: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2、情感氛围:
指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的组成、结构,家庭人员的意识、作风、气氛和情调都是隐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3、父母人格氛围:
这里指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举“岳母刺字”的例子:
4、文化氛围: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
三、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2、爱慕虚荣。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四、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369217.html】